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_第1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_第2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_第3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_第4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7.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簡要回顧綜合布線國家標準中,綜合布線系統(tǒng)包括哪幾部分(子系統(tǒng))?主要內容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設計配線子系統(tǒng)設計干線子系統(tǒng)設計建筑群子系統(tǒng)設計設備間設計進線間設計電信間設計技術管理光纜傳輸系統(tǒng)電源、防護和接地環(huán)境保護設計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設計主要內容工作區(qū)的類型和范圍信息插座接插軟線配電要求

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設計 在綜合布線中,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區(qū)域稱為一個工作區(qū)。工作區(qū)的終端包括電話和計算機等設備,工作區(qū)是指辦公室、寫字間、工作間、機房等需用電話和計算機等終端設施的區(qū)域。工作區(qū)應由配線子系統(tǒng)的信息插座模塊(TO)延伸到終端設備處的連接線纜及適配器組成。工作區(qū)面積的劃分應根據應用的場合做具體的分析后確定

工作區(qū)的電話和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可用跳接線直接與工作區(qū)的信息插座相連接,但當信息插座與終端連接電纜不匹配時,需要選擇適當的適配器或平衡/非平衡轉換器進行轉換,才能連接到信息插座上。2.信息插座的要求每一個工作區(qū)信息插座模塊(電、光)數量不宜少于2個,并滿足各種業(yè)務的需求。底盒數量應以插座盒面板設置的開口數確定,每一個底盒支持安裝的信息點數量不宜大于2個。光纖信息插座模塊安裝的底盒大小應充分考慮到水平光纜(2芯或4芯)終接處的光纜盤留空間和滿足光纜對彎曲半徑的要求。工作區(qū)的信息插座模塊應支持不同的終端設備接入,每一個8位模塊通用插座應連接1根4對對絞電纜;對每一個雙工或2個單工光纖連接器件及適配器連接1根2芯光纜。從電信間至每一個工作區(qū)水平光纜宜按2芯光纜配置。安裝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應采用防水和抗壓的接線盒。安裝在墻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的底部離地面的高度宜為300mm。信息模塊材料預算方式如下:m=n+n

3%其中:m—信息模塊的總需求量;n—信息點的總量;n3%—富余量。3.跳接軟線要求工作區(qū)連接信息插座和計算機間的跳接軟線應小于5m。跳接軟線可訂購也可現場壓接。一條鏈路需要兩條跳線,一條從配線架跳接到交換設備,一條從信息插座連到計算機?,F場壓接跳線RJ-45所需的數量。RJ-45頭材料預算方式如下:m=n4+n

415%其中:m—RJ-45的總需求量;n—信息點的總量;n415%—留有的富余量。當然,當語音鏈路需從水平數據配線架跳接到語音干線110配線架時,還需要RJ45-110跳接線。4.用電配置要求在綜合布線工程中設計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時,要同時考慮終端設備的用電需求。每組信息插座附近宜配備220V電源三孔插座為設備供電,暗裝信息插座(RJ-45)與其旁邊的電源插座應保持300mm的距離,工作區(qū)的電源插座應選用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保護接地與零線應嚴格分開。配線子系統(tǒng)設計主要內容管槽布線路由設計開放型辦公室布線系統(tǒng)管槽系統(tǒng)大小選擇水平線纜系統(tǒng)范圍:配線子系統(tǒng)(水平子系統(tǒng))應由工作區(qū)的信息插座模塊、信息插座模塊至電信間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和光纜、電信間的配線設備及設備線纜和跳線等組成。內容:配線子系統(tǒng)的設計涉及水平布線系統(tǒng)的網絡拓撲結構、布線路由、管槽的設計、線纜類型的選擇、線纜長度的確定、線纜布放和設備的配置等內容。拓撲結構:配線子系統(tǒng)通常采用星型網絡拓撲結構,它以樓層配線架FD為主結點,各工作區(qū)信息插座為分結點,二者之間采用獨立的線路相互連接,形成以FD為中心向工作區(qū)信息插座輻射的星型網絡。布線材料:通常用雙絞線敷設水平布線系統(tǒng),此時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的最大長度為90m。1.管槽布線路由設計管槽系統(tǒng)是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基礎設施之一,對于新建建筑物,要求與建筑設計和施工同步進行。在綜合布線系統(tǒng)總體方案決定后,對于管槽系統(tǒng)需要預留管槽的位置和尺寸、洞孔的規(guī)格和數量以及其它特殊工藝要求(如防火要求或與其它管線的間距等),這些資料要及早提供給建筑設計單位,以便在建筑設計中一并考慮。管槽系統(tǒng)是由引入管路、電纜豎井和槽道、樓層管路(包括槽道和工作區(qū)管路)和聯(lián)絡管路等組成。它們的走向、路由、位置、管徑和槽道的規(guī)格以及與設備間、電信間等的連接,都要從整體和系統(tǒng)的角度來統(tǒng)一考慮。此外,對于引入管路和公用通信網的地下管路的連接,也要做到互相銜接,配合協(xié)調,不應產生脫節(jié)和矛盾等現象。對于原有建筑改造成智能建筑而增設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管槽系統(tǒng)設計,應仔細了解建筑物的結構,而設計出合理的垂直和水平的管槽系統(tǒng)。由于水平布線路由遍及整座建筑物,因此水平布線路由是影響綜合布線工程美觀程度的關鍵。水平管槽系統(tǒng)有明敷設和暗敷設兩種,通常暗敷設是沿樓層的地板、樓頂吊頂和墻體內預埋管槽布線,明敷設沿墻面和無吊頂走廊布線。新建的智能化建筑中,應采用暗敷設方式對原有建筑改造成智能化建筑需增設綜合布線系統(tǒng)時,可根據工程實際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暗敷管槽系統(tǒng),只有在不得已時,才允許采用明敷管槽系統(tǒng)。明敷設和暗敷設水平布線就是將線纜從樓層配線間連接到工作區(qū)的信息插座上。綜合布線工程施工的對象有新建建筑、擴建(包括改建)建筑和已建建筑等多種情況;有不同用途的辦公樓、寫字樓、教學樓、住宅樓、學生宿舍等;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磚混結構等不同的建筑結構。設計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的路由時要根據建筑物的使用用途和結構特點,從布線規(guī)范、便于施工、路由最短、工程造價、隱蔽、美觀和和擴充方便等幾個方面考慮。在設計中,往往會存在一些矛盾,考慮了布線規(guī)范卻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考慮了路由長短卻增加了施工難度,所以,設計水平子系統(tǒng)必須折衷考慮,對于結構復雜的建筑物一般都設計多套路由方案,通過對比分析,選取一個較佳的水平布線方案。路由設計1暗敷設布線方式

暗敷設通常沿樓層的地板、樓頂吊頂、墻體內預埋管布線。這種方式適合于建筑物設計與建設時已考慮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場合。(1)天花板吊頂內敷設線纜方式天花板吊頂內敷設線纜方式,適合于新建建筑和有天花板吊頂的已建建筑的綜合布線工程。有3種方式,都要求有一定的操作空間,以利于施工和維護,但操作空間也不宜過大,否則將增加樓層高度和工程造價。此外,在天花板或吊頂的適當地方應設置檢查口,以便日后維護檢修。分區(qū)方式內部布線方式電纜槽道方式先走吊頂內的槽道再穿過支管至信息出口(2)地板下敷設線纜方式

地板下敷設線纜方式在智能化建筑中使用較為廣泛,尤其對新建和擴建的房屋建筑更為適宜。由于線纜敷設在地板下面,既不影響美觀,又無須考慮其荷重,施工安裝和維護檢修均較方便。加上操作空間大,勞動條件好,所以深受施工和維護人員歡迎。地板下的布線方式主要有地面線槽布線方式、蜂窩狀地板布線方式和高架地板布線方式3種,此外,直接埋管方式也屬于地板下敷設線纜方式,可根據客觀環(huán)境條件予以選用。上述幾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直接埋管方式地面線槽布線方式蜂窩狀地板布線方式高架地板布線方式地面線槽布線方式高架地板布線方式(3)墻體暗管方式建筑物士建設計時,已考慮綜合布線管線設計,水平布線路由從配線間經吊頂或地板下進入各房間后,采用在墻體內預埋暗管的方式,將線纜布放至信息插座。如下圖,由電信間出來的線纜先走吊頂內的線槽,到各房間后,經分支線槽從橫梁式電纜管道分叉后將電纜穿過一段支管引向墻柱或墻壁,預埋暗管沿墻而下到本層的信息出口,或沿墻而上引到上一層墻上的暗裝信息出口,最后端接在用戶的信息插座上。2明敷設布線方式明敷設布線方式主要用于既沒有天花板吊頂又沒有預埋管槽的建筑物的綜合布線系統(tǒng),通常采用走廊槽式橋架和墻面線槽相結合方式的來設計布線路由。通常水平布線路由從FD開始,經走廊槽式橋架,用支管到各房間,再經墻面線槽將線纜布放至信息插座(明裝)。當布放的線纜較少時,從配線間到工作區(qū)信息插座布線時也可全部采用墻面線槽方式(1)走廊槽式橋架方式規(guī)格有50mm25mm、100mm50mm、200mm100mm等型號金屬橋架(2)墻面線槽方式規(guī)格有20mm10mm、40mm20mm、60mm30mm、100mm30mm等型號的PVC線槽走廊槽式橋架方式墻面線槽方式3其它布線方式對已建建筑物布線還有以下3種方式:護壁板管道布線方式地板導管布線方式模制管道布線方式2.開放型辦公室布線系統(tǒng)有些樓層房間面積較大,而且房間辦公用具布局經常變動,墻(地)面又不易安裝信息插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采用“大開間辦公環(huán)境附加水平布線慣例”。大開間是指由辦公用具或可移動的隔斷代替建筑墻面構成的分隔式辦公環(huán)境。在這種開放型辦公室中,將線纜和相關的連接件配合使用,就會有很大的靈活性,節(jié)省安裝時間和費用。開放型辦公室布線系統(tǒng)設計方案有兩種:多用戶信息插座設計方案集合點設計方案

多用戶信息插座設計方案

多用戶信息插座(MultiuserInformationOutlet,MIO)設計方案就是將多個多種信息模塊組合在一起,安裝在吊頂內,然后用接插線沿隔斷、墻壁或墻柱而下,接到終端設備上。多用戶信息插座為在一個用具組合空間中辦公的多個用戶提供了一個單一的工作區(qū)插座集合。接插線通過內部的槽道將設備直接連至多用戶信息插座。多用戶信息插座應該放在像立柱或墻面這樣的永久性位置上,而且應該保證水平布線在用具重新組合時保持完整性多用戶信息插座適用于那些重新組合非常頻繁的辦公區(qū)域使用。組合時只需重新配備接插線即可。采用多用戶信息插座時,每一個多用戶插座包括適當的備用量在內,宜能支持12個工作區(qū)所需的8位模塊通用插座,各段線纜長度按下式計算,也可按,下表選用。C=(102-H)/1.2W=C-5,式中C=w+D——工作區(qū)電纜、電信間跳線和設備電纜的長度之和;D——電信間跳線和設備電纜的總長度;W——工作區(qū)電纜的最大長度,且W≤22m;H——水平電纜的長度。

集合點(CP)設計方案集合點是水平布線中的一個互連點,它將水平布線延長至單獨的工作區(qū),是水平布線的一個邏輯集合點(從這里連接工作區(qū)終端電纜)。和多用戶信息插座一樣,集合點應安裝在可接近的且永久的地點如建筑物內的柱子上或固定的墻上,盡量緊靠辦公用具。這樣可使重組用具的時候能夠保持水平布線的完整。在集合點和信息插座之間敷設很短的水平電纜,服務于專用區(qū)域。集合點可用模塊化表面安裝盒(6口,12口)、配線架(25對,50對)、區(qū)域布線盒(6口)等。集合點和多用戶信息插座的相似之處,是它也位于建筑槽道(來自配線間)和開放辦公區(qū)的集合點。這個集合點的設置使得在辦公區(qū)重組時能夠減少對建筑槽道內電纜的破壞。設置集合點的目的是針對那些偶爾進行重組的場合,不像多用戶信息插座所針對的是重組非常頻繁的辦公區(qū),集合點應該容納盡量多的工作區(qū)。多用戶信息插座是直接用接插線將工作終端插入組合式插座的,集合點(CP)是將工作終端經一次接插線轉接后插入組合式插座的。對于大廳的站點,可采用打地槽鋪設厚壁鍍鋅管或薄壁電線管的方法將線纜引到地面接線盒。地面接線盒用鋼面鋁座制作,直徑為10~12cm,高為5~8cm。地面接線盒用銅面鋁座高度可調節(jié)。在地面澆灌混凝土時預埋。大樓竣工后,可將信息插座安裝在地面接線盒內,再把電纜從管內拉到地面接線盒,端接在信息插座上。需要使用信息插座時,只要把地面接線盒蓋上的小窗口向上翻,用接插線把工作終端連接到信息插座即可。平常小窗口向下,與地面平齊,可保持地面平整。大開間附加水平布線把水平布線劃分為永久和可調整兩部分。永久部分是水平線纜先從配線間到集合點,再從集合點到信息插座。當集合點變動時,水平布線部分也隨之改變。多用戶信息插座可直接端接一根25對雙絞電纜,也可端接12芯光纖。當有變動時,不要改變水平布線部分。在吊頂內設置集合點的方法如圖所示。集中點可用大對數線纜,距樓層配線間應大于15m,集合點配線設備容量宜以滿足12個工作區(qū)信息點需求設置。同一個水平電纜路由不允許超過一個集合點(CP),從集合點引出的CP線纜應終接于工作區(qū)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戶信息插座上,多用戶信息插座和集合點的配線設備應安裝于墻體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3.管槽系統(tǒng)大小選擇管槽大小的選擇,可采用以下簡易方式來計算其大?。翰郏ü埽┙孛娣e=(n×線纜截面積)/(70%×(40~50%))n:表示用戶所要安裝的多少條線(已知數);槽(管)截面積:表示要選擇的槽管截面積線纜截面積:表示選用的線纜面積70%:表示布線標準規(guī)定允許的空間;40%-50%:表示線纜之間浪費的空間以上計算方法的管槽按要求留有較多的余量空間,在實際工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也可適當多容納一些線纜。4.水平線纜系統(tǒng)

水平子系統(tǒng)的線纜要依據建筑物信息的類型、容量、帶寬或傳輸速率來確定。雙絞線電纜是水平布線的首選。但當傳輸帶寬要求較高,管理間到工作區(qū)超過90m時就會選擇光纖作為傳輸介質。

線纜類型選擇

水平子系統(tǒng)中推薦采用的線纜型號為:(1)100Ω雙絞電纜。(2)50/125μm多模光纖。(3)62.5/125μm多模光纖。(4)8.3/125μm單模光纖。在水平子系統(tǒng)中,也可以使用混合電纜。采用雙絞電纜時,根據需要可選用非屏蔽雙絞電纜或屏蔽雙絞電纜。在一些特殊應用場合,可選用阻燃、低煙、無毒等線纜。水平子系統(tǒng)布線距離水平線纜是指從樓層配線架到信息插座間的固定布線,一般采用100Ω雙絞電纜,水平電纜最大長度為90m,配線架跳接至交換設備、信息模塊跳接至計算機的跳線總長度不超過10m,通信通道總長度不超過100m。在信息點比較集中的區(qū)域,如一些較大的房間,可以在樓層配線架與信息插座之間設置集合點(TP、最多轉接一次),這種集合點到樓層配線架的電纜長度不能過短(至少15m),但整個水平電纜最長90m的傳輸特性保持不變。電纜長度估算確定布線方法和走向。確立每個樓層配線間或二級交接間所要服務的區(qū)域。確認離樓層配線間距離最遠的信息插座位置。確認離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