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黃金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梅州市黃金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梅州市黃金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梅州市黃金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梅州市黃金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梅州市黃金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壟斷組織形成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主要表現(xiàn)為:(

)A、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少數資本財閥手中B、壟斷組織通過兼并實行生產社會化C、擴大生產規(guī)模,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生產率D、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發(fā)生變化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考查壟斷組織的產生。依據所學,社會財富集中在工業(yè)資產階級手中是在工業(yè)革命后,壟斷組織的出現(xiàn)沒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所以應選C項。2.在歷史研究中,新航路的開辟這一歷史事件又被稱為“地理大發(fā)現(xiàn)”、“探索時代”、“大航海時代”等。這些表述A.含有時空觀念B.豐富史料實證C.屬于歷史解釋D.彰顯家國情懷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地理大發(fā)現(xiàn)”、“探索時代”、“大航海時代”和所學知識可知,這些表述都是歷史解釋的體現(xiàn),故C項正確。歷史的時空觀念是指將所認識的史事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與材料強調歷史解釋不符,排除A。史料實證是指通過嚴格的檢驗獲取可信史料,并據此努力重現(xiàn)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與方法,與材料強調歷史解釋不符,排除B。彰顯家國情懷主要是屬于歷史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強調歷史解釋不符,排除D。3.由于貿易的發(fā)展和加強統(tǒng)治的需要,羅馬統(tǒng)治者于公元前242年開始任命專門審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他們頒發(fā)的告示逐步形成羅馬法的新因素,稱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這種法律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稱為萬民法。這表明A.萬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B.萬民法是處理經濟利益關系的法律C.萬民法的產生源于實際需要 D.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帝國的每一個人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法的起源與發(fā)展。根據材料中“由于貿易的發(fā)展和加強統(tǒng)治的需要……他們頒發(fā)的告示逐步形成羅馬法的新因素……因此,就稱為萬民法”得知萬民法的產生源于實際需要,故本題選項C符合題意;A、B兩項是對材料中的片面解讀;D項表述本身有誤。4.麥迪遜認為美國1787年憲法“從嚴格意義上講既不是國家憲法,也不是聯(lián)邦憲法,而是二者的結合”。這種認識主要基于該憲法()A.較好地解決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關系

B.構建了三權分立的中央政府C.調和了大州與小州關于國會席位的矛盾

D.達成了南方黑奴計算人口總數的方案參考答案:A5.1928年,斯大林開始實行由國家計劃委員會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中在農業(yè)方面蘇聯(lián)政府成功地消滅了幾乎所有的私人農場,實現(xiàn)集體化,但農業(yè)的產量卻是非常令人失望。這說明A.一五計劃嚴重脫離了當時蘇聯(lián)國情

B.犧牲農業(yè)發(fā)展工業(yè)化的道路弊端嚴重C.農業(yè)集體化拖累了蘇聯(lián)的工業(yè)建設

D.戰(zhàn)爭環(huán)境致使蘇聯(lián)忽視了農業(yè)生產參考答案:B本題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耙晃濉庇媱潈?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符合當時蘇聯(lián)國情,故A項錯誤;蘇聯(lián)農業(yè)集體化的目的是為工業(yè)化提供資金,壓制了的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yè)的產量不高,故B項正確;農業(yè)集體化為工業(yè)化提供了資金和原料,推動了蘇聯(lián)的工業(yè)建設,故C項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故排除。6.中國前外交部長黃華在回憶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的情形時說:“聯(lián)合國歷史上第一次以長達兩個半天的寶貴時間來歡迎一個國家代表團的出席,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lián)合國組織深得人心,反映了時代的期望和要求?!彼^“時代的期望和要求”是指A.中國牽頭對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B.中國帶領世界走社會主義道路C.中國成為另一個超級大國D.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參考答案:D【詳解】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可以打破超級大國對聯(lián)合國的操縱,增強發(fā)展中國家在聯(lián)合國的力量,使聯(lián)合國成為伸張正義的舞臺,故D符合題意。和平與發(fā)展是世界發(fā)展的潮流,對抗只會造成國際關系的緊張,故A不符合題意;革命輸出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故B不符合題意;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并非超級大國,故C不符合題意。7.“作為具體的政治歷史事件的‘五四愛國運動’最足以構成新文化運動前、后期的分水嶺,因為從這一事件開始,新文化運動事實上從比較廣義的文化運動的范圍中發(fā)生某種突破……”下列現(xiàn)象可作為這種“突破”表現(xiàn)的是A.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挑戰(zhàn)C.新文化運動的陣營日益鞏固 D.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思潮的主流參考答案: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根據材料“‘五四愛國運動’……開始”分析可知,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斯主義、宣傳十月革命成為主流,D項符合題意。8.1876年葛元煦在《游滬雜記》記載:“向稱天下繁華有四大鎮(zhèn),曰朱仙,曰佛山,曰漢口,曰景德。自香港興而四鎮(zhèn)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迸c“香港興”、“上海興”直接有關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參考答案:考點:91:鴉片戰(zhàn)爭.分析:本題考查鴉片戰(zhàn)爭以及《南京條約》的影響.考查香港和上海的發(fā)展情況.解答:依據材料“自香港興而四鎮(zhèn)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反映香港和上海的發(fā)展情況,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是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自此之后上海發(fā)展速度加快.故A項正確.BCD三項都與材料上海和香港的發(fā)展情況關系不大.故選A.9.梭倫在一首詩中寫道:“我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據優(yōu)勢。”該詩反映的梭倫改革的基本原則是()A.維護多數公民利益

B.兼顧不同公民群體利益C.關照少數公民利益

D.重視男性公民群體利益參考答案:B梭倫是在平民和貴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出任最高執(zhí)政官。其改革的具有很強的折中色彩,因此選B。10.古代羅馬法學家蓋尤斯曾指出:“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的效力呢?因為皇帝的地位是由人民給他的?!逼湔f明了在古代羅馬A.法律可以約束皇帝的言行B.皇帝是人民意志的代理人C.皇帝無權參與立法活動D.皇帝的命令應高于法律參考答案:材料強調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給的,所以皇帝因為代表人民的意志,而使他的命令具備了法律的效力,故B項正確。材料說的是皇帝的命令因為人民的推舉而有了法律的效力,而不是法律可以約束皇帝的言行,A項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表明皇帝的命令有法律效力,并非皇帝的命令可以高于法律,因此D項錯誤。B11.朱熹在《漳州勸農文》中說:“請諸父老,常為解說,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惡從善,取是舍非,愛惜體膚,保守家業(yè)”。在此,朱熹A.教誨后生弟子遵從“三綱五?!?B.勸導百姓遵循一種“理性”的生活秩序C.灌輸以農興業(yè)思想以存“天理” D.告誡鄉(xiāng)親去惡從善以“慎思明辨”參考答案:B本題主要考查宋明理學。結合材料可知朱熹希望諸父老教育后生子弟要“知所遵守”“去惡從善,取是舍非”“保守家業(yè)”,這是“理性”的生活秩序,故B正確,遵從“三綱五常”、以農興業(yè)思想、“慎思明辨”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排除A、C、D。12.英國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說:“國家只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所擁有的巨大力量,最終是要移交給超國家的全球性機構的。從‘聯(lián)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聯(lián)邦’,理所當然,勢在必行?!边@段材料表達的主要觀點是()A.全球經濟一體化已客觀存在

B.全球經濟一體化利與弊并存C.強調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進政治一體化的進程參考答案:D解析:材料側重說的是國家特征的變化,不是經濟領域的話題,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討論的是政治方面的話題,不是經濟方面的,故B項錯誤;材料表達的不是不同國家間的政治合作,而是“超國家”,故C項錯誤;按照材料中的“超國家”、“世界的聯(lián)邦”,作者認為主權國家將來在政治方面發(fā)展的趨勢是消除國家界限,故D項正確。13.在中國傳統(tǒng)信函中形成一套固定的禮貌用語。向對方稱呼自己母親的用詞是(

)A.尊翁

B.先考

C.家慈

D.令嚴參考答案:C略14.分析1912-1922年《民國初年紡織業(yè)發(fā)展情況》,從中能夠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民國初年民族工業(yè)特別是紡織業(yè)得到了發(fā)展B.南京國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導致了這一時期的發(fā)展C.陳啟源(沅)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辦了繼昌隆繅絲廠D.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工業(yè)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參考答案:A15.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自序》中懷著無比痛苦的心情回顧以往的歷史:“夫去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于是國民愈不聊生矣!”這說明當時的中國①清政府已被推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已經結束了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

③辛亥革命沒有取得徹底的勝利

④出現(xiàn)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D16.康有為在詩中寫道:“海東龍泣艦沉波,上相錨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出議和……臺人號泣秦檜歌,九城謠諜遍網羅。”從該詩中可以獲取的有效歷史信息有(

)①甲午海戰(zhàn)戰(zhàn)斗壯烈②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③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遭到清廷壓制④維新派發(fā)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17.法蘭西和北美獨立戰(zhàn)爭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各項可以作為論據的是

A.《1787年憲法》起草時借鑒了法國的《人權宣言》

B.盧梭三權分立思想在美國1787年憲法中得以體現(xiàn)

C.北美殖民地和法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與政治的聯(lián)系

D.啟蒙思想的傳播激發(fā)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參考答案:D18.“冷戰(zhàn)”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A.美國試圖稱霸世界

B.蘇聯(lián)政治軍事力增強C.歐亞社會主義陣營形成

D.美蘇展開核軍備競賽參考答案:C19.“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歷朝基本的經濟政策。下列對這政策相關信息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商鞅變法明確規(guī)定了重農抑商的原則B.重農抑商政策實行的目的,是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C.重農抑商政策的具體內涵就是重視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抑制商業(yè)發(fā)展D.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使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活力受到了壓抑參考答案:C20.1873—1907年,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fā)了五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頻繁化和深刻化加速了部分企業(yè)的破產,使企業(yè)間的競爭加劇,由此產生的重大影響是

A.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

B.經濟發(fā)展速度明顯放緩

C.工業(yè)經濟進入大企業(yè)時代

D.國家干預經濟占據主導參考答案:C21.上海公共租界內的市民因為不滿市容管理的混亂,決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當局遞交意見書。他們應該把意見書遞交給:

A.工部局

B.巡捕局

C.公董局

D.上海道臺參考答案:A略22.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談及孔子的思想時說:“歐洲的王族同商人發(fā)現(xiàn)東方,只曉得求財富,而哲學家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精神的與物質的世界?!狈鼱柼┓Q孔子的學說為“新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他認為中國儒家文化的精神(

)A.有利于摧毀基督教的精神枷鎖

B.有利于建立開明的君主制度C.有利于訂立完備的社會契約

D.有利于建立代議制政體參考答案:B23.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帝國議會由秘書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選舉產生?!贝艘?guī)定表明帝國會議A.代表人民監(jiān)督政府

B.是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C.依照直接民主原則產生

D.其產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參考答案:D24.下列圖片中能夠反映我國積極參加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參考答案:D25.下列人物的言論,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的是(

)A.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德拉克洛瓦:“繪畫應該成為視覺的盛宴。”C.貝多芬:“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盌.羅曼羅蘭:“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參考答案:D26.“作為這場革命指導理論的康有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義為主導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過這一個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薄胺磁丫瘛敝饕憩F(xiàn)在()A.否定君主統(tǒng)治的權威性

B.要求實行近代民主政治C.將維新思想付諸了實踐

D.借助儒學宣揚革命理論參考答案:B康有為的思想。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康有為主張實行君主立憲政體,這在當時相對封建政治而言明顯具有反叛精神,故選B項,其余三項與康有為的思想不符。27.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訪非期間指出,“毛洋東、周恩來等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和非洲老一代領導人的真情交往了然于胸……對當年非洲兄弟將中國‘抬進’聯(lián)合國的往事,中國人民記憶猶新?!睔v史上,中非長期友好合作產生的影響包括①為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鋪平了道路 ②推動新中國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③有利于維護亞非地區(qū)和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 ④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對華封鎖包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參考答案:D28.西方世界的中國研究肇始于“耶穌會士漢學”,迄今已有400年的歷史。期間,該研究大致經過了“從法國漢學到美國中國學”、“從人文科學到社會科學”、“從‘唱衰中國’到‘唱盛中國’”的演變過程。該演變趨勢客觀上反映了A.世界由歐洲中心向美國環(huán)太平洋中心的演變 B.美國與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愈演愈烈C.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發(fā)生了變化

D.中國的社會科學對世界影響巨大參考答案:考點:現(xiàn)代中國近代中國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國際影響力,旨在考查再認再現(xiàn)相關所學的能力。題干中描述的是西方世界中國研究中心研究重點經歷了從法國到美國再到“唱盛中國”這一過程,該趨勢客觀上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符合題意的是C項;A項表述片面;BD項與題意不符,排除。答案:C29.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稱:“固有之倫理、法律、學術、禮俗,無一非封建制度之遺”,“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xiàn)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消滅也?!辈牧现饕砻餍挛幕\動A.認為傳統(tǒng)文化需要改造B.有全盤西化的錯誤傾向C.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D.對傳統(tǒng)文化有科學認識參考答案:C從材料中“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xiàn)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消滅也。”可知新文化運動以民族利益為重、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故C項正確;由“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體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排斥,存在全盤否定傾向,對傳統(tǒng)文化沒有科學認識,A、D錯誤;C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30.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fā)

B.從天人感應出發(fā)C.從萬事萬物本原出發(fā)

D.從人的本性出發(fā)參考答案: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并分析論證問題能力,本題考查宋代儒學的內容和特點,意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宋代理學強調“理”是萬物本源,心學認為“心”是萬物本原,C正確;A顯然錯誤,可以排除;B、D是漢代儒學的特點,可以排除。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康乾盛世材料一

國朝仍前明之制,以內閣為政府,大學士為宰執(zhí)……

——葉鳳毛《內閣小記·自序》

材料二

國初設內三院外,其軍國政事,皆交議政諸王大臣,半皆貴胄世爵,不諳世務。憲廟(指雍正帝)設立軍機大臣,擇閣臣及六部卿貳熟諳政體者.兼攝其事。

——《嘯亭雜錄·軍機大臣》材料三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諭:“國初以來,設立議政王大臣。彼時因有議政處,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辦理。自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之后,皆系軍機大臣每日召對,承皆遵辦,而滿洲大學士、尚書向例俱兼虛銜,并無應辦之事,殊屬有名無實。朕向來辦事祗(恭敬)崇實政,所有議政空銜,著不必兼充,嗣后該部亦毋庸奏請。

一一《樞桓記略》卷一材料四

軍機處本內閣之分局。國初承前明舊制,機務出納悉關內閣,其軍事付議政王大臣奏議??滴踔校I旨或命南書房翰林院撰擬。是時南書房為最親切之地。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趙翼《薝曝雜記》卷一問題:(10分)(1)雍正朝以前,清朝有哪三個重要的中央政治機構?(3分)(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議政王大臣會議”被撤銷和“軍機處”設置的原因(7分)參考答案:(1)主要機構有:內閣、南書房、議政王大臣會議。(3分)(2)議政王大臣皆為滿族王公貴族,“不諳世務”,辦事能力低下;軍機處的設置使議政王大臣會議無政可議,成為空銜;(2分)更為重要的是皇權受到由“世胄世爵”組成的議政王大臣的限制。(2分)軍機處的設置最初是為了西北戰(zhàn)事,后設定為國家中樞機構。(1分)它體現(xiàn)了皇權的空前加強。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完全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草擬詔令,不經內閣“廷寄”各地。(2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徐光啟“平生所學,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實用”。正當徐光啟、李之藻等晚明實學派高揚“古圣賢”實學旗幟之時,他們十分驚喜地發(fā)現(xiàn),耶穌會士傳入的西洋學術也是一種“實學”,是他們可資援用的學術生力軍。于是,西方科技精神成為他們批判空疏理學的又一柄利器。徐光啟曾在《刻同文算指序》中比較西洋科技與宋明理學,以為前者“時時及于理數,其言道言理,既皆返本跖實”,而后者不過是一些“虛玄幻妄之說”。在《刻幾何原本序》《泰西水法序》中,徐光啟又一再稱贊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科學“一一皆精實典要,洞無可疑”?!胺彩篱g世外,萬事萬物之理,叩之無不河懸響答,絲分理解”?!幾择T天瑜等《中華文化史》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徐繼畬赴任福建汀漳龍道臺。在繁忙的政務之余,他開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訪問西人,耳聞筆錄,搜集資料,“披閱舊籍,推敲考訂”,創(chuàng)作《瀛環(huán)志略》。他廣泛接觸英、美等國的傳教士、領事館人員和商人,如饑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識,思考西方國家走向強盛的原因和性質。在描繪南洋群島的現(xiàn)狀時,他親自拜訪去過當地的福州老舵手。有一次,英國駐福州領事阿利國的夫人,應徐繼畬請求幫他繪制了一幅世界地圖,以不同顏色標注各個地區(qū)。徐繼畬收到此圖,立即發(fā)現(xiàn)無阿富汗國,去信問詢原因,大家知道原委后,無不敬佩至極。光緒二年,郭嵩燾出使西洋,目睹了西方世界的實際情況,印證了《瀛環(huán)志略》對外部世界的真實描述?!幾浴缎炖^畬:“東方伽利略”的遭遇》(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徐光啟和徐繼畬向西方學習的社會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徐光啟和徐繼畬在對待西學態(tài)度上的異同之處。(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徐光啟和徐繼畬向西方學習的共同歷史意義。參考答案:答案:(1)社會背景:前者,晚明社會矛盾尖銳,統(tǒng)治危機嚴重;商品經濟發(fā)展;理學走向膚庸空疏;西學輸入。后者,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統(tǒng)治危機出現(xiàn),急需探索新知,尋求強圖御侮之道;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長期閉關鎖國,華夷觀念濃厚。(2)同:對西學充滿熱情,認為西學能夠經世致用;撰寫傳播西學的著作,利用西學挽救危機。異:徐光啟了解西學途徑單一;利用西方科技批判傳統(tǒng)理學。徐繼畬了解西學途徑眾多,渴求探索西方強盛之道;腳踏實地地探求西學,不恥下問、勇于質疑。(3)共同歷史意義:沖擊了人們的陳腐觀念,彰顯思想啟蒙意義;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化。解析:第(1)問,據“西方科技精神成為他們批判空疏理學的又一柄利器”“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徐繼畬赴任福建汀漳龍道臺”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方面作答。第(2)問,據“他們十分驚喜地發(fā)現(xiàn),耶穌會士傳入的西洋學術也是一種‘實學’”“他廣泛接觸英、美等國的傳教士、領事館人員和商人,如饑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識”等信息概括相同之處;據“徐光啟又一再稱贊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科學”“訪問西人,耳聞筆錄,搜集資料”等信息回答不同之處。第(3)問,圍繞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思想啟蒙、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化等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圖1“富強”“經世”和“經濟”的使用次數圖2“民主”“共和”的使用次數——摘編自金觀濤劉青峰《觀念史研究:中國現(xiàn)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圖1、2能夠反映中國近代若干社會觀念的變化趨勢。從圖中提取相關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參考答案:示例一:論題:“經濟”觀念的盛行體現(xiàn)了實業(yè)救國的理想。論述:甲午戰(zhàn)爭以后,民族危機加深,洋務運動破產,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戊戌變法及清末新政的刺激,辛亥革命的一系列舉措推動了近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投資建廠發(fā)展經濟成為近代知識分子和實業(yè)家們的追求。他們試圖發(fā)展壯大民族工商業(yè)來救亡圖存,實業(yè)救國。中國經濟從傳統(tǒng)小農經濟向近代經濟轉型,“經濟”也從傳統(tǒng)的“經世”中剝離,被廣泛采用。結論:甲午戰(zhàn)后至20世紀初“經濟”觀念的盛行是當時社會轉型的產物,也推動了經濟、政治的近代化。參考示例二:論題:辛亥革命推動了“共和”觀念的盛行。20世紀初,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預備立憲的破產,清政府越來越腐朽,社會逐漸認清清政府的本質,對民主內涵的認識逐漸深化。資產階級革命派積極宣傳共和立憲主張,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推動共和觀念廣泛傳播,這正是中國政治從專制逐步走向民主化的反映。結論: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共和”觀念的盛行折射了近代中國從專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轉型。本題屬于開放型試題,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取相關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材料一可以結合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圖二可以結合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提取信息,結合對應時段政治和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史實,從原因、表現(xiàn)、影響等方面加以說明,要求學生作答時,要做到史論結合,言之有理。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歷史上華夏農耕文明由于長期處在與周邊游牧文明的比較壞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種華夏“中心”的文化優(yōu)越意識。但同時中國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為基本內容的“超國家主義”的思想傳統(tǒng)。清末民初的讀書人意識到,中國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紀初中國思想界興起世界主義論、楊度認為“中國今日所遇之國為文明國,中國今日所處之世界為野蠻之世界”,對此胡適世紀主張“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當由歐美兩洲人獨私有之。亞洲諸國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視之”,而孫中山則主張“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們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復起來之后,オ配得來講世界主義。中國如果強盛起來,還要対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幾浴缎率澜缰髁x:破解民族精神的時代困境》材料二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主義在西方愈受關注,其基本觀點是所有人對人類的忠誠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個特定的民族國家,人們忠于自己的祖國,并不妨礙對外國人持友好的態(tài)度,可以通過交往和對華達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這不會抹去人們的民族身份。例如,作為歐洲人,人們具有民族性,而作為超越歐洲的國際上的人,人們更具有歐洲性。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