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逍遙游莊子逍遙游莊子1逍遙游
莊子文學常識課文題解正音朗讀知識梳理賞析背誦疏通文意逍遙游莊子文學常識課文題解正音朗讀知識梳理賞析背2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
,
時期
人,著名的
,
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
。做過蒙城漆園吏的小官,但不久辭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書。生活難以維持時,曾向監(jiān)河侯借過糧食。楚威王曾請莊子為楚國宰相,但被拒絕。莊子晚年常垂釣于濮水,游于濠梁觀魚,與魚鳥共樂,甘于清靜閑居的生活。周戰(zhàn)國宋國蒙
道家學派“老莊”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約前369~前286),名3莊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4楚威王聞境內莊周是有學識而賢德的人,就遣使備千金厚禮前來漆園(蒙城),請莊子為楚國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許以為相的旨意后,莊子笑謂楚使說:“千金可算是重禮了,相位可謂尊貴至上。可是,你沒見祭祀時的牛嗎?人們把牛喂養(yǎng)肥了,祭祀時披紅掛彩,還不是牽到太廟殺了作祭品?我寧愿在淡泊無為中度日,不去做犧牛。”莊子在談笑中“喻牛辭相”,終未為楚國宰相。
淡泊名利
楚威王聞境內莊周是有學識而賢德的人,就遣使備千金厚禮前來漆園5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于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yǎng)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yǎng),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精神自由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6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他有著通達的生死觀。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叭藶椤眱勺趾掀饋?,就是一個“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天人合一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7莊子思想為人類超越死亡意識的恐懼感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法。莊子的基本思想是“齊一生死”。“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莊子妻子死的時候,莊子叉腿坐在地上正敲著瓦盆唱歌。莊子快要死的時候,弟子們準備厚葬自己的老師。莊子知道后說:“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我的連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寶玉器,天地萬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難道還不豐厚么!你們還能再增加點什么呢?”學生們哭笑不得他說:“老師呀!要那樣的話,我們還不是怕烏鴉老鷹把老師吃了么?”莊子說:“扔在野地里你們怕烏鴉老鷹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螞蟻吃了我么?你們把我從烏鴉老鷹嘴里搶走送給螞蟻,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一位思想深透而敏銳的哲人,一位儀態(tài)萬方的散文大師,就這樣以一種浪漫達觀的態(tài)度和無所畏懼的心情,從容地走向了死亡。參透生死,浪漫達觀莊子思想為人類超越死亡意識的恐懼感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法。莊子8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與澄凈。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為的只是守護那純凈的心靈之樹。——2006年高考安徽佳作《讀·感悟》我要將自己的脊梁化為沙漠中堅挺著的胡楊,活著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我拒絕空白。我拒絕莊子。拒絕他“終身不仕”,愿化歸于自然……人生于社會,怎能逃避社會?我決不會給生命留下一點空白。——2006年高考福建佳作《拒絕空白》
【佳作鏈接】【佳作鏈接】9兩千年前的莊子獨自垂釣在渭水河畔,當趙王想托付莊子于危難時刻時,莊子說:“您是愿意供奉一只死去的烏龜呢,還是讓它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呢?”趙王選擇了后者。莊子說:“那您就讓我拖著尾巴在泥土里爬吧!”莊子的回答真的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面對權貴那份堅持的拒絕不是常人所為?!?005年高考全國卷佳作《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佳作鏈接】【佳作鏈接】10第一次讀《莊子》,就感到了一陣久違的清涼漫過全身,原本浮華騷動的心在間平靜下來。與其稱之為書,倒不如說它是一部波譎云詭的心靈畫卷,滿紙“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一把孤獨激昂執(zhí)著之淚。我只能用我的心靈去感悟其想像后的真諦。對它的評價也許正如魯迅所言: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tài)萬千,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莊子》之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靈魂,具有人的性情,像人一樣思索。有憑風而徙的鯤鵬,有目光短淺的蜩,各有各的靈魂,各有各的思想。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是做展翅遨游的鯤鵬,還是做安于滿足的蜩?只有我們自己給出了自己答案。相比其他先秦諸子,莊子更習慣用模糊隱秘的線索去貫注深邃的思想和濃郁的感情,正如《逍遙游》中從鯤鵬展翅到列子御風而行,鋪張的線索就是為了點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師承老子,卻又不同于老子。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而莊子雖然也強調忘形而免害,無用即大用的思想,但更多的是“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這種境界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也正是如此才顯得不凡。甘于生活的貧窮困頓,鄙棄富貴榮華,力圖在世俗中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這也就是你賜與后人的永恒的靈魂財富。
——2006年高考安徽佳作《永恒的靈魂》
【佳作鏈接】【佳作鏈接】11
《莊子》
《莊子》一書,今存
篇,分為
,是莊子所作,
和
,學術界認為是他人偽作。文筆
,想象
,氣勢
。
《莊子》善于虛構,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誕,寓實于玄(深奧、玄妙)”。想象豐富,多用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從文學價值方面講,《莊子》一書展現(xiàn)出的浪漫主義才力,更為后世稱道和借鑒。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33內篇7波瀾壯闊雜篇11外篇15奇特豐富汪洋恣肆《莊子》《莊子》一書,今存篇,分為12《逍遙游》
-----心靈的追求之歌
《逍遙游》
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內篇》之首。它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因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一部分。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時代,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跺羞b游》
--13聽課文朗讀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舂糧蟪蛄大椿斥鴳泠然萬仞蓬蒿
tiáochōnghuìgūchūnchìyànlíngrènhāo北冥鯤鵬摶遷徙坳堂草芥夭閼決起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xuè聽課文朗讀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tiáo北冥míng14參照注釋梳通文意參照注釋梳通文意15翻譯下面文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做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做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理解:描述鯤鵬的形象——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翻譯下面文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16翻譯下面文段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譯文: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齊諧》是記載怪異的.《齊諧》中的話說:“當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拍水,水浪遠達幾千里。它乘著旋風環(huán)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鄙揭暗撵F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理解:寫鵬鳥南飛有所待,并以“野馬”“塵埃”做比較,表明世間五萬物都有所待。翻譯下面文段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7翻譯下面文段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這樣罷了。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在它上面就著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翻譯下面文段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18翻譯下面文段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而后乃今將圖南。所以鵬飛上幾萬里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風;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飛。理解:為了強調鵬鳥“有所待”,作者連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這就是鵬鳥的“待”.翻譯下面文段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19翻譯下面文段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翻譯:蟬和學鳩嘲笑鵬說:“我一下子起飛,碰到榆枋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罷了。哪里用得著飛上數(shù)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到郊郊野去的人,只須準備一天三餐,回來時肚子還是飽的;到百里外去的人,頭天晚上就要搗米準備干糧;到千里遠處去的人,要用幾個月來儲積糧食。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翻譯下面文段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20理解:反駁蜩蟬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一樣。也就是說這三種情況所“待”的有大小之別,那么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借的風力也就不一樣。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異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鵬鳥“摶扶搖而上九萬里”而后才南飛,作者說“之二蟲又何知?”是對他們淺薄,孤陋的嘲諷.理解:21字詞整理1找出本段的通假字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怒而飛志怪者也時則不至決起而飛而后乃今培風適莽蒼者腹猶果然之二蟲又何知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北冥有魚三餐而反奮發(fā)記載有時快速的樣子然后才開始很飽的樣子往此表選擇代詞字詞整理1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北冥有魚三22翻譯下列語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好像天邊垂下的云彩。去以六月息者也。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去了。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翻譯下列語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23翻譯:南冥者,天池也.莫之夭閼者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之二蟲又何知!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海.賓語前置沒有阻礙它的東西.反問句、固定結構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賓語前置這兩只蟲子又知道什么?翻譯: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24歸納第一段段意:鵬鳥奮飛:必須憑借強大的風力。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大舟無力:因為積水不深。杯水膠地:因為水淺舟大。蜩鳩嘲鵬:不知自己“所待”。遠行所待:備糧,越遠所待越多。根據(jù)上面分析,可以歸納首段段意如下:闡明世間萬事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都沒有絕對自由萬物都有所待歸納第一段段意:25疏通課文(2)意思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譯: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壽命短的不了解壽命長的。憑什么知道它是這樣的呢?……彭祖如今獨自以長壽出名,一般人與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嗎?理解:這里運用“小知”與“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進一步強調說明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然都有所待,有要人為地以小比大,這本身就是可悲的。這里實際上是承接上段蜩蟬與學鳩嘲笑鵬鳥一事展開議論的。疏通課文(2)意思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26疏通課文(2)意思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大小之辯也。翻譯:湯問政于棘也是這種情況。不生長草木的荒遠之北……將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說:“它將要到哪里去呢?……這也就是飛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這就是大和小的區(qū)別。理解:這里引用湯詢問棘的一段話,是再次對前文談到的“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區(qū)別的印證。在篇章上,與第一段照應;在內容上,起到一種強化作用,進一步解釋說明.疏通課文(2)意思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且適南冥也。27小知不如大知此大小之辯也知通智辯通辨通假字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絕云氣,負青天解釋詞語相比直上穿過獨翻譯: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適也?憑什么知道它是這樣的呢?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小知不如大知知通智辯通辨通假字彭祖乃2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年大年朝菌蟪蛄眾人
冥靈大椿彭祖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大年朝菌冥靈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29歸納第二段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靈春秋五百歲,大椿春秋八千歲;大小之辯彭祖——眾人(對比)
鵬鳥——斥鴳(對比)段意歸納:本段是對第一段的歸納、補充、印證,說明萬物在“有所待”的范圍內,存在著“大小之辯”的差異,但終歸都是“有所待”。另外從另一種意義上講冥靈和大椿雖是“大年”但也是“有年”的,彭祖雖然是“大年”但也是有“年”的,那么在這個意義上,就不要“匹之”了,這樣的話,就不可悲了.歸納第二段段意:30疏通課文意思(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位,品行能聯(lián)合一方百姓、品德可使一君主滿意、能力足使國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樣?!僬f全社會的人都稱贊宋榮子,他卻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為沮喪。(這是因為他)能認清自我表現(xiàn)與外物的分別,能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已了。他在世上,沒有拼命追求什么。疏通課文意思(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31疏通課文意思(3)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翻譯:即使這樣,還有沒樹立起來的。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輕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對于招財納福的事沒有拼命追求。這雖然不用步行,但還是要憑借風力。至于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邊無際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們還需要憑借什么呢?所以說:至人無自我,神人無功利,圣人無聲名。疏通課文意思(3)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32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相比絕云氣,負青天:
穿過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
勝任;
順合;
滿意未數(shù)數(shù)然:
追求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33故夫知效一官辯乎榮辱之境旬有五日而后反而御六氣之辯而征一國知通智辯通辨三、通假字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猶有所待者也四、解釋詞語沮喪拼命追求的樣子勉勵五、翻譯:
彼且惡乎待哉?那將要憑借什么呢?有通又辯通變憑借反通返而通能故夫知效一官知通智辯通辨三、通假字且舉34所謂“無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縛,達到恬淡自適的境界。所謂“無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所謂“無名”,就是忘掉榮辱毀譽得失,褒貶任人。這樣消除了物我對立,使精神與道融和為一,超越一切現(xiàn)實的矛盾,步入超越現(xiàn)實的絕對自由。所謂“無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35歸納第三段段意:有對世間萬物的“有所待”的論述進入到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游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
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有才智修養(yǎng),當都被世俗所累;
宋榮子置世人的贊譽與誹謗于度外,但他的修養(yǎng)“猶有未樹”;
列子御風而行,逍遙自在,但“猶有所待者”這些有才有智有修養(yǎng)的人都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游”,更何況那些普通人呢?歸納第三段段意: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有36
萬物皆“有所待”鯤、鵬大海運將徙小大舟深水芥草杯水野馬、塵埃蜩與學鳩對比以息相吹比喻強調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行路備糧嘲笑大鵬(比喻)反駁第一段萬物皆鯤、鵬大海運將徙小大舟深水野馬、塵埃蜩與學鳩對比以37小年:朝菌、蟪蛄、眾人大年:冥靈、大椿、彭祖此小大之辨也不及大知不及小知,小年不及小年。(空間——時間)第二段小年:朝菌、蟪蛄、眾人大年:冥靈、大椿、彭祖此小大之辨也不及38四類人:猶然可笑宋榮子:猶有未樹列子:猶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人)自然萬物有所待(物)第三段四類人:猶然可笑宋榮子:猶有未樹列子:猶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39“無功”:去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盁o名”:忘榮辱毀譽得失,褒貶任人。“無已”: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靜自適。逍遙之游“無功”:去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逍遙之游40本文主旨本文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即順應萬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適心任性,達到物我一體的精神上的自由。
本文主旨本文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即順應萬41論證思路萬物皆“有所待”
萬物所待有“小大之辯”
世人亦“有所待”(這些都不算“逍遙游”)怎樣才算“逍遙游”
什么樣的人可以入此境?提出主張: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論證思路萬物皆“有所待”萬物所待有“小大之辯”世人亦“有421、《諧》言鵬之物
湯問棘鵬之事2、蜩、鳩笑鵬——奚以之九萬里斥鷃笑鵬——奚適3、鵬——欲自由而不能的人蜩鳩——無知而自大的人寓言故事想象夸張比喻擬人典籍說明史實印證寫作特色1、《諧》言鵬之物2、蜩、鳩笑鵬——奚以之九萬里343全文鑒賞要點:借用寓言說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鯤、鵬、蜩蟬、學鳩、斥鴳等。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如關于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豐富的想象讓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全文鑒賞要點:借用寓言說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44人們置身于自然社會中,不能不受到客觀法則的限制,這是必然的痛苦,莊子告訴我們安時處順,則窮通自樂;人們在蠅營狗茍地追求名利時,常會扭曲本性、迷失自我,莊子告訴我們敝屣富貴、淡泊榮利,則能悠游自得。如果說儒家思想是糧店,是我們立身處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藥店,在我們處于精神困境中時,不妨去向老莊尋一劑良藥。老莊思想的積極意義:人們置身于自然社會中,不能不受到客觀法則的限制,這是必然的45我們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過這樣的人格?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蘇軾: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老子: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我們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過這樣的人格?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46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以世俗之見自視以出類拔萃自居(蜩、學鳩、斥鴳)宋榮子列子淡泊名利、猶有未樹超脫于世、猶有所待(大鵬)未達逍遙之境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知效一官以世俗47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窮無際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
如何做到“逍遙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遙游”?無己,無功,無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48你對這樣的境界有何看法?
你對這樣的境界有何看法?49
然而,我們必須了解莊子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道行者,也非逃離現(xiàn)實生命的烏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見解是基于人類無止境的饜欲與物化的傾向所引起發(fā)出來的;同時,鑒于個人的獨存性已消失與被吞噬,遂于洞察人類的處境中安排自我的適性生活。沒有這種感受的人,自然無法體會莊子。因而莊子哲學對于讀者來說,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無法得到大眾一致公認的,同樣的一句話,有人會視如智慧之言,有人會以為是無稽之談。事實上,莊子的哲學不是寫給群眾看的,莊子的說話也不是說給群眾聽的,他的聲音有如來自高山空谷。
讀莊子書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跳躍躍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豬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此麜写簌i小鳥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對話,以及井底蝦蟆的設喻,你會覺得他簡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類歷史的時空中,孤鴻遠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從莊子哲學的恢宏氣象看來,也確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他的思想角度,從不拘限于枝枝節(jié)節(jié),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殺精細的分析,否則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說的“自大視細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從整體處觀察事理,從各個角度作面面的透視。然而,我們必須了解莊子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道行者50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回顧經(jīng)典: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513-2、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相比絕云氣,負青天:穿過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勝任;順合;滿意未數(shù)數(shù)然:
追求3-2、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52第一段: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怒而飛志怪者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且夫風之積也不厚而后乃今培風決起而飛而后乃今圖南適莽蒼者去以六月息者也腹猶果然之二蟲又何知奮發(fā)記載快速的樣子憑很飽的樣子往此承接連詞,表示進一步議論海動,海動必然風起云涌名詞作動詞,向南飛名詞,指風第一段: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奮發(fā)記載快速的樣子憑很飽的樣子往53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莫之夭閼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齊諧者,志怪者也三餐而反代詞表選擇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54翻譯下列語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好像天邊垂下的云彩。去以六月息者也。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去了。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翻譯下列語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55翻譯下列語句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哪里用得著飛上九萬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飛呢?之二蟲又何如?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彼且奚適也?它將要到哪里去呢?翻譯下列語句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56課堂小練習:一、下列句中的紅色字我們以前在文言課文中學過,請舉出例句。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2、未有知其修(長,高)者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4、去(離開)以六月息者也課堂小練習:一、下列句中的紅色字我們以前在文言課文中學過,請57參考答案: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2、未有知其修(長,高)者鄒忌修八尺有余(《鄒忌諷氣王納諫》)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4、去(離開)以六月息者也比去,以手闔門(《項脊軒志》)參考答案: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58二、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齊諧》者,志怪者也:
記載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這;
遷移,遷往而后乃今培風:
乘著,趁著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
快速的樣子;觸,碰二、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齊諧》者,志怪者也:59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相比絕云氣,負青天:
穿過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
勝任;
順合;
滿意未數(shù)數(shù)然:
追求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60故夫知效一官辯乎榮辱之境旬有五日而后反而御六氣之辯而征一國知通智辯通辨三、通假字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猶有所待者也四、解釋詞語沮喪拼命追求的樣子勉勵五、翻譯:
彼且惡乎待哉?那將要憑借什么呢?有通又辯通變憑借反通返而通能故夫知效一官知通智辯通辨三、通假字且舉61翻譯:
南冥者,天池也.莫之夭閼者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之二蟲又何知!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海.賓語前置沒有阻礙它的東西.反問句、固定結構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賓語前置這兩只蟲子又知道什么?翻譯: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62
六、《莊子·逍遙游》中的成語鵬程萬里/扶搖直上這個故事出于《莊子·逍遙游》。北冰洋里有條魚,名字叫做鯤,鯤的軀體,不知道有幾千里大。鯤后來變成一只鳥,名字叫做鵬。鵬就是傳說中的鳳凰。鵬的背就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海風吹起的時候,鵬就飛往南極。它乘著旋風直飛上九萬里高空,鼓動雙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濺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后來,人們把一個人有遠大的前途叫做鵬程萬里,把仕途順利稱為扶搖直上。唐朝詩人李白曾說:大鵬一朝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國領導人有起名為萬里的,就是根據(jù)這個典故,取鵬程萬里的意思。
六、《莊子·逍遙游》中的成語鵬程萬里/扶搖直上63鵬飛依風野馬塵埃以息吹水—舟;風—鳥路——糧自然萬物皆有所待所待有大?。ㄌ厥饫樱ㄆ胀ɡ樱i飛依風水—舟;風—鳥路——糧自然萬物皆有所待所待有大?。ㄌ?4逍遙游莊子逍遙游莊子65逍遙游
莊子文學常識課文題解正音朗讀知識梳理賞析背誦疏通文意逍遙游莊子文學常識課文題解正音朗讀知識梳理賞析背66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
,
時期
人,著名的
,
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
。做過蒙城漆園吏的小官,但不久辭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書。生活難以維持時,曾向監(jiān)河侯借過糧食。楚威王曾請莊子為楚國宰相,但被拒絕。莊子晚年常垂釣于濮水,游于濠梁觀魚,與魚鳥共樂,甘于清靜閑居的生活。周戰(zhàn)國宋國蒙
道家學派“老莊”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約前369~前286),名67莊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68楚威王聞境內莊周是有學識而賢德的人,就遣使備千金厚禮前來漆園(蒙城),請莊子為楚國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許以為相的旨意后,莊子笑謂楚使說:“千金可算是重禮了,相位可謂尊貴至上??墒?,你沒見祭祀時的牛嗎?人們把牛喂養(yǎng)肥了,祭祀時披紅掛彩,還不是牽到太廟殺了作祭品?我寧愿在淡泊無為中度日,不去做犧牛?!鼻f子在談笑中“喻牛辭相”,終未為楚國宰相。
淡泊名利
楚威王聞境內莊周是有學識而賢德的人,就遣使備千金厚禮前來漆園69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于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yǎng)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yǎng),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精神自由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70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他有著通達的生死觀。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叭藶椤眱勺趾掀饋?,就是一個“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天人合一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71莊子思想為人類超越死亡意識的恐懼感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法。莊子的基本思想是“齊一生死”?!叭酥?,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莊子妻子死的時候,莊子叉腿坐在地上正敲著瓦盆唱歌。莊子快要死的時候,弟子們準備厚葬自己的老師。莊子知道后說:“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我的連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寶玉器,天地萬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難道還不豐厚么!你們還能再增加點什么呢?”學生們哭笑不得他說:“老師呀!要那樣的話,我們還不是怕烏鴉老鷹把老師吃了么?”莊子說:“扔在野地里你們怕烏鴉老鷹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螞蟻吃了我么?你們把我從烏鴉老鷹嘴里搶走送給螞蟻,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一位思想深透而敏銳的哲人,一位儀態(tài)萬方的散文大師,就這樣以一種浪漫達觀的態(tài)度和無所畏懼的心情,從容地走向了死亡。參透生死,浪漫達觀莊子思想為人類超越死亡意識的恐懼感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法。莊子72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與澄凈。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為的只是守護那純凈的心靈之樹。——2006年高考安徽佳作《讀·感悟》我要將自己的脊梁化為沙漠中堅挺著的胡楊,活著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我拒絕空白。我拒絕莊子。拒絕他“終身不仕”,愿化歸于自然……人生于社會,怎能逃避社會?我決不會給生命留下一點空白。——2006年高考福建佳作《拒絕空白》
【佳作鏈接】【佳作鏈接】73兩千年前的莊子獨自垂釣在渭水河畔,當趙王想托付莊子于危難時刻時,莊子說:“您是愿意供奉一只死去的烏龜呢,還是讓它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呢?”趙王選擇了后者。莊子說:“那您就讓我拖著尾巴在泥土里爬吧!”莊子的回答真的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面對權貴那份堅持的拒絕不是常人所為?!?005年高考全國卷佳作《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佳作鏈接】【佳作鏈接】74第一次讀《莊子》,就感到了一陣久違的清涼漫過全身,原本浮華騷動的心在間平靜下來。與其稱之為書,倒不如說它是一部波譎云詭的心靈畫卷,滿紙“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一把孤獨激昂執(zhí)著之淚。我只能用我的心靈去感悟其想像后的真諦。對它的評價也許正如魯迅所言: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tài)萬千,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莊子》之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靈魂,具有人的性情,像人一樣思索。有憑風而徙的鯤鵬,有目光短淺的蜩,各有各的靈魂,各有各的思想。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是做展翅遨游的鯤鵬,還是做安于滿足的蜩?只有我們自己給出了自己答案。相比其他先秦諸子,莊子更習慣用模糊隱秘的線索去貫注深邃的思想和濃郁的感情,正如《逍遙游》中從鯤鵬展翅到列子御風而行,鋪張的線索就是為了點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師承老子,卻又不同于老子。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而莊子雖然也強調忘形而免害,無用即大用的思想,但更多的是“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這種境界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也正是如此才顯得不凡。甘于生活的貧窮困頓,鄙棄富貴榮華,力圖在世俗中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這也就是你賜與后人的永恒的靈魂財富。
——2006年高考安徽佳作《永恒的靈魂》
【佳作鏈接】【佳作鏈接】75
《莊子》
《莊子》一書,今存
篇,分為
,是莊子所作,
和
,學術界認為是他人偽作。文筆
,想象
,氣勢
。
《莊子》善于虛構,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誕,寓實于玄(深奧、玄妙)”。想象豐富,多用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從文學價值方面講,《莊子》一書展現(xiàn)出的浪漫主義才力,更為后世稱道和借鑒。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33內篇7波瀾壯闊雜篇11外篇15奇特豐富汪洋恣肆《莊子》《莊子》一書,今存篇,分為76《逍遙游》
-----心靈的追求之歌
《逍遙游》
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內篇》之首。它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因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一部分。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時代,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逍遙游》
--77聽課文朗讀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舂糧蟪蛄大椿斥鴳泠然萬仞蓬蒿
tiáochōnghuìgūchūnchìyànlíngrènhāo北冥鯤鵬摶遷徙坳堂草芥夭閼決起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xuè聽課文朗讀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tiáo北冥míng78參照注釋梳通文意參照注釋梳通文意79翻譯下面文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做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做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理解:描述鯤鵬的形象——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翻譯下面文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80翻譯下面文段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譯文: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齊諧》是記載怪異的.《齊諧》中的話說:“當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拍水,水浪遠達幾千里。它乘著旋風環(huán)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山野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理解:寫鵬鳥南飛有所待,并以“野馬”“塵?!弊霰容^,表明世間五萬物都有所待。翻譯下面文段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1翻譯下面文段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這樣罷了。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在它上面就著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翻譯下面文段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82翻譯下面文段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而后乃今將圖南。所以鵬飛上幾萬里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風;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飛。理解:為了強調鵬鳥“有所待”,作者連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這就是鵬鳥的“待”.翻譯下面文段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83翻譯下面文段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翻譯:蟬和學鳩嘲笑鵬說:“我一下子起飛,碰到榆枋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罷了。哪里用得著飛上數(shù)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到郊郊野去的人,只須準備一天三餐,回來時肚子還是飽的;到百里外去的人,頭天晚上就要搗米準備干糧;到千里遠處去的人,要用幾個月來儲積糧食。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翻譯下面文段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84理解:反駁蜩蟬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一樣。也就是說這三種情況所“待”的有大小之別,那么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借的風力也就不一樣。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異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鵬鳥“摶扶搖而上九萬里”而后才南飛,作者說“之二蟲又何知?”是對他們淺薄,孤陋的嘲諷.理解:85字詞整理1找出本段的通假字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怒而飛志怪者也時則不至決起而飛而后乃今培風適莽蒼者腹猶果然之二蟲又何知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北冥有魚三餐而反奮發(fā)記載有時快速的樣子然后才開始很飽的樣子往此表選擇代詞字詞整理1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北冥有魚三86翻譯下列語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好像天邊垂下的云彩。去以六月息者也。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去了。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翻譯下列語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87翻譯:南冥者,天池也.莫之夭閼者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之二蟲又何知!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海.賓語前置沒有阻礙它的東西.反問句、固定結構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賓語前置這兩只蟲子又知道什么?翻譯: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88歸納第一段段意:鵬鳥奮飛:必須憑借強大的風力。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大舟無力:因為積水不深。杯水膠地:因為水淺舟大。蜩鳩嘲鵬:不知自己“所待”。遠行所待:備糧,越遠所待越多。根據(jù)上面分析,可以歸納首段段意如下:闡明世間萬事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都沒有絕對自由萬物都有所待歸納第一段段意:89疏通課文(2)意思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譯: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壽命短的不了解壽命長的。憑什么知道它是這樣的呢?……彭祖如今獨自以長壽出名,一般人與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嗎?理解:這里運用“小知”與“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進一步強調說明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然都有所待,有要人為地以小比大,這本身就是可悲的。這里實際上是承接上段蜩蟬與學鳩嘲笑鵬鳥一事展開議論的。疏通課文(2)意思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90疏通課文(2)意思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大小之辯也。翻譯:湯問政于棘也是這種情況。不生長草木的荒遠之北……將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說:“它將要到哪里去呢?……這也就是飛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這就是大和小的區(qū)別。理解:這里引用湯詢問棘的一段話,是再次對前文談到的“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區(qū)別的印證。在篇章上,與第一段照應;在內容上,起到一種強化作用,進一步解釋說明.疏通課文(2)意思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且適南冥也。91小知不如大知此大小之辯也知通智辯通辨通假字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絕云氣,負青天解釋詞語相比直上穿過獨翻譯: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適也?憑什么知道它是這樣的呢?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小知不如大知知通智辯通辨通假字彭祖乃9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年大年朝菌蟪蛄眾人
冥靈大椿彭祖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大年朝菌冥靈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93歸納第二段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靈春秋五百歲,大椿春秋八千歲;大小之辯彭祖——眾人(對比)
鵬鳥——斥鴳(對比)段意歸納:本段是對第一段的歸納、補充、印證,說明萬物在“有所待”的范圍內,存在著“大小之辯”的差異,但終歸都是“有所待”。另外從另一種意義上講冥靈和大椿雖是“大年”但也是“有年”的,彭祖雖然是“大年”但也是有“年”的,那么在這個意義上,就不要“匹之”了,這樣的話,就不可悲了.歸納第二段段意:94疏通課文意思(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遗e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位,品行能聯(lián)合一方百姓、品德可使一君主滿意、能力足使國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樣。……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贊宋榮子,他卻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為沮喪。(這是因為他)能認清自我表現(xiàn)與外物的分別,能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已了。他在世上,沒有拼命追求什么。疏通課文意思(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95疏通課文意思(3)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翻譯:即使這樣,還有沒樹立起來的。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輕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對于招財納福的事沒有拼命追求。這雖然不用步行,但還是要憑借風力。至于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邊無際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們還需要憑借什么呢?所以說:至人無自我,神人無功利,圣人無聲名。疏通課文意思(3)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96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相比絕云氣,負青天:
穿過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
勝任;
順合;
滿意未數(shù)數(shù)然:
追求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字:眾人匹之,不亦悲乎:97故夫知效一官辯乎榮辱之境旬有五日而后反而御六氣之辯而征一國知通智辯通辨三、通假字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猶有所待者也四、解釋詞語沮喪拼命追求的樣子勉勵五、翻譯:
彼且惡乎待哉?那將要憑借什么呢?有通又辯通變憑借反通返而通能故夫知效一官知通智辯通辨三、通假字且舉98所謂“無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縛,達到恬淡自適的境界。所謂“無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所謂“無名”,就是忘掉榮辱毀譽得失,褒貶任人。這樣消除了物我對立,使精神與道融和為一,超越一切現(xiàn)實的矛盾,步入超越現(xiàn)實的絕對自由。所謂“無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99歸納第三段段意:有對世間萬物的“有所待”的論述進入到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游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
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有才智修養(yǎng),當都被世俗所累;
宋榮子置世人的贊譽與誹謗于度外,但他的修養(yǎng)“猶有未樹”;
列子御風而行,逍遙自在,但“猶有所待者”這些有才有智有修養(yǎng)的人都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游”,更何況那些普通人呢?歸納第三段段意: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有100
萬物皆“有所待”鯤、鵬大海運將徙小大舟深水芥草杯水野馬、塵埃蜩與學鳩對比以息相吹比喻強調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行路備糧嘲笑大鵬(比喻)反駁第一段萬物皆鯤、鵬大海運將徙小大舟深水野馬、塵埃蜩與學鳩對比以101小年:朝菌、蟪蛄、眾人大年:冥靈、大椿、彭祖此小大之辨也不及大知不及小知,小年不及小年。(空間——時間)第二段小年:朝菌、蟪蛄、眾人大年:冥靈、大椿、彭祖此小大之辨也不及102四類人:猶然可笑宋榮子:猶有未樹列子:猶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人)自然萬物有所待(物)第三段四類人:猶然可笑宋榮子:猶有未樹列子:猶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103“無功”:去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盁o名”:忘榮辱毀譽得失,褒貶任人?!盁o已”: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靜自適。逍遙之游“無功”:去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逍遙之游104本文主旨本文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即順應萬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適心任性,達到物我一體的精神上的自由。
本文主旨本文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即順應萬105論證思路萬物皆“有所待”
萬物所待有“小大之辯”
世人亦“有所待”(這些都不算“逍遙游”)怎樣才算“逍遙游”
什么樣的人可以入此境?提出主張: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論證思路萬物皆“有所待”萬物所待有“小大之辯”世人亦“有1061、《諧》言鵬之物
湯問棘鵬之事2、蜩、鳩笑鵬——奚以之九萬里斥鷃笑鵬——奚適3、鵬——欲自由而不能的人蜩鳩——無知而自大的人寓言故事想象夸張比喻擬人典籍說明史實印證寫作特色1、《諧》言鵬之物2、蜩、鳩笑鵬——奚以之九萬里3107全文鑒賞要點:借用寓言說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鯤、鵬、蜩蟬、學鳩、斥鴳等。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如關于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豐富的想象讓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全文鑒賞要點:借用寓言說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108人們置身于自然社會中,不能不受到客觀法則的限制,這是必然的痛苦,莊子告訴我們安時處順,則窮通自樂;人們在蠅營狗茍地追求名利時,常會扭曲本性、迷失自我,莊子告訴我們敝屣富貴、淡泊榮利,則能悠游自得。如果說儒家思想是糧店,是我們立身處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藥店,在我們處于精神困境中時,不妨去向老莊尋一劑良藥。老莊思想的積極意義:人們置身于自然社會中,不能不受到客觀法則的限制,這是必然的109我們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過這樣的人格?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蘇軾: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老子: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我們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過這樣的人格?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110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以世俗之見自視以出類拔萃自居(蜩、學鳩、斥鴳)宋榮子列子淡泊名利、猶有未樹超脫于世、猶有所待(大鵬)未達逍遙之境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知效一官以世俗111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窮無際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
如何做到“逍遙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遙游”?無己,無功,無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112你對這樣的境界有何看法?
你對這樣的境界有何看法?113
然而,我們必須了解莊子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道行者,也非逃離現(xiàn)實生命的烏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見解是基于人類無止境的饜欲與物化的傾向所引起發(fā)出來的;同時,鑒于個人的獨存性已消失與被吞噬,遂于洞察人類的處境中安排自我的適性生活。沒有這種感受的人,自然無法體會莊子。因而莊子哲學對于讀者來說,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無法得到大眾一致公認的,同樣的一句話,有人會視如智慧之言,有人會以為是無稽之談。事實上,莊子的哲學不是寫給群眾看的,莊子的說話也不是說給群眾聽的,他的聲音有如來自高山空谷。
讀莊子書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跳躍躍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豬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此麜写簌i小鳥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對話,以及井底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獼猴桃樹種子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面包磚市場推廣與銷售渠道建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備技術改造與維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乘風破浪或有事的動態(tài)環(huán)保技術開發(fā)合同4篇
- 2025年度面包磚生產(chǎn)線自動化改造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奶業(yè)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門禁管理系統(tǒng)集成服務合同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用品采購合同范本樣本3篇
- 2025年度軟件質量控制合同協(xié)議4篇
- 專屬2024版員工離職合同模板
- 2024年公證遺產(chǎn)繼承分配協(xié)議書模板
- 燃氣經(jīng)營安全重大隱患判定標準課件
- JB-T 8532-2023 脈沖噴吹類袋式除塵器
- 深圳小學英語單詞表(中英文)
- 護理質量反饋內容
- 山東省濟寧市2023年中考數(shù)學試題(附真題答案)
- 抖音搜索用戶分析報告
- 鉆孔灌注樁技術規(guī)范
- 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學設計
- 供貨進度計劃
-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