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考試練習題三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人類進人21世紀,英國廣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千年思想家”網評,名列榜首的是()A.馬克思B.愛因斯坦C.達爾文D.牛頓2.馬克思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稱為()A.合理內核B.基本內核C.精髓D.核心3.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 )的標準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D.一元論和二元論4.哲學是(
)
A.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tǒng)一的世界觀
C.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
D.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5.哲學史上兩個基本派別是()A.辯證法和形而上學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D.一元論和二元論
6.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內容的不同回答是()A.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B.劃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標準
C.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D.劃分辯證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標準7.哲學是()A.科學的世界觀B.自發(fā)的世界觀C.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D.各門科學的總匯8.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A.世界的本原是一個還是兩個的不同看法B.是否承認世界是可知的C.對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是否承認世界的運動發(fā)展9.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是()
A.關于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卷第2頁共6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卷第2頁共6頁10.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
A.對世界是否具有統(tǒng)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
B.對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
C.對世界萬物是否運動發(fā)展問題的不同回答
D.對世界是否可以認識問題的不同回答11.“存在就是被感知”這是()
A.客觀唯心論B.主觀唯心論C.形而上學觀點D.樸素唯物論12.辯證法的否定即“揚棄”,它的含義是指()A.拋棄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組合C.純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3.“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是指()A.意識是溝通客觀和主觀的橋梁B.意識的形式是客觀的,而它的內容是主觀的C.意識是客觀精神和主觀感覺的產物D.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觀的14.矛盾斗爭性的無條件是指()A.矛盾斗爭性不需要任何條件B.矛盾斗爭性不受特定條件的限制C.矛盾斗爭性既受特定條件限制又能打破這些條件的限制D.矛盾斗爭性可以脫離矛盾的同一性對事物發(fā)展起推動作用15.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方針的理論依據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關系的原理B.內因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轉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16.直線論的錯誤在于只看到()A.事物發(fā)展的周期性而否認了前進性B.事物發(fā)展的間斷性而否認了連續(xù)性C.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而否認了曲折性D.事物發(fā)展的曲折性而否認了周期性17.“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一著名詩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tǒng)一B.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C.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D.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tǒng)一1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薄胺剂中氯~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tǒng)一C.事物的發(fā)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19.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B.矛盾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20.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斗爭的焦點在于是否承認()A.事物是客觀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C.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D.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21.度是()A.事物的質量和數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質的穩(wěn)定性的數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穩(wěn)定性的范圍D.事物發(fā)生變化的關節(jié)點22.區(qū)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A.事物的變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變化是否明顯C.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圍D.事物變化的幅度的大小23.下列各項正確反映物質和運動關系的是(
)
A.運動是內容,物質是其形式B.運動是現象,物質是其本質
C.運動是暫時的,物質是永恒的D.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是運動的主體24.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揭示了(
)
A.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B.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形式
C.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發(fā)展的兩種趨向25.“兩點論”和“重點論”統(tǒng)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
)
A.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項工作
B.既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要實行改革開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積極進取
D.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難的準備26.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過”或“不及”,這在哲學上屬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確定事物的質
C.認識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27.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時間是指()A.物質運動的廣延性B.物質運動的規(guī)律性C.物質運動的永恒性D.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28.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必然導致()
A.客觀唯心論B.形而上學唯物論C.二元論D.主觀唯心論
29.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的錯誤在于割裂了()
A.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30.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物質概念上的方法論錯誤是:()
A.割裂了物質和運動之間的關系B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C.把哲學的物質范疇混同于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學說D.不理解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聯系
31.看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
A.唯物辯證法觀點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C.形而上學觀點D.不可知論觀點32.一位哲學家說:“譬如一只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名雖叫手,實已不是手了?!边@是:()
A.用量變質變的觀點看問題B.用整體聯系的觀點看問題C.用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D.用形而上學否定觀點看問題
33.割裂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會導致()
A.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的錯誤B.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
C.循環(huán)論和直線論的錯誤D.機械決定論和唯心主義非決定論的錯誤
34.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A.聯系和發(fā)展的觀點B.運動和靜止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C.量變和質變的觀點D.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35.揭示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道路的規(guī)律是()A.聯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B.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C.質量互變規(guī)律D.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36.古希臘哲學家克拉底魯指出,萬物瞬息萬變,不可捉摸,人連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一種()A.唯心主義的觀點B.形而上學的觀點C.相對主義詭辯論的觀點D.庸俗進化論的觀點37.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說()
A.意識是人腦自生的B.意識是人腦的一種分泌物
C.人腦是產生意識的源泉D.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38.一些地方的人們掠奪性地濫挖草原上的甘草,雖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卻破壞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風,沙塵暴鋪天蓋地而至,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災難。這些人的做法違背了()
A.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B.事物永恒發(fā)展的觀點
C.量變和質變統(tǒng)一的觀點D.必然性和偶然性統(tǒng)一的觀點39.揭示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析性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是()
A.聯系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B.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C.質量互變規(guī)律D.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40.下列選項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的是()
A.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D.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41.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B.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C.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42.認識主體和客體之間最重要的關系是()A.可知和不可知的認識關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實踐關系C.使用和被使用的價值關系D.相互對立的斗爭關系43.“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A.辯證唯物論與舊唯物論的對立B.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C.唯物論和唯心論兩條認識路線的對立D.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44.真理一元論就是指對于一個確定對象()A.只有一種認識B.正確的認識只有一個C.正確的認識只能一次獲得D.用同種方法獲得的認識45.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一思想體現了()A.理論比實踐更重要B.感性認識依賴理性認識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D.實踐需要科學理論指導46.我們通過眼、耳、鼻、舌、身各種感官感覺到一個梨子的各種屬性,在意識中把它們聯系起來形成了關于這個梨子的感性形象,這種反映形式是()A.感覺B.知覺C.表象D.分析47.在檢驗真理的過程中,實踐標準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一觀點是()A.詭辯論的觀點B.折衷主義的觀點C.形而上學的觀點D.唯物辯證法的觀點48.認識發(fā)展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是(
)
A.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B.從感覺和知覺到表象的過程
C.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D.從意識到物質的過程49.要正確實現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必須使理論為群眾所掌握,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是因為(
)
A.群眾是人口中的大多數
B.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
C.群眾是意見都是正確的
D.群眾的行動都是合理的50.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根本區(qū)別在于()A.感性認識不可靠,理性認識是可靠的B.感性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理性認識則來源于抽象思維C.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象,理性認識則反映事物的本質D.感性認識產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認識則產生于科學實驗51.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具有確定性,又具有不確定性。實踐標準之所以具有不確定性,是因為任何具體實踐活動都()A.具有客觀性B.具有能動性C.具有歷史局限性D.具有社會性52.任何科學理論都不能窮盡真理,而只能在實踐中不斷開拓認識真理的道路。這說明()
A.真理具有客觀性B.真理具有絕對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對性
53.真理的絕對性是指它的()A.具體性B.客觀性C.終極性D.全面性5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A.感性認識包含錯誤,理性認識則完全正確
B.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象,理性認識則反映事物的本質
C.感性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理性認識則來源于抽象思維
D.感性認識產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認識則產生于科學實驗55.在真理標準問題上堅持辯證法,就是要堅持()
A.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統(tǒng)一的觀點
B.實踐標準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統(tǒng)一的觀點
C.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觀點
D.具體的實踐能對一切認識做出確定檢驗的觀點56.任何科學理論都不是終極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的。這說明()
A.真理具有客觀性B.真理具有絕對性
C.真理具有相對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57.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產方式 B.地理條件 C.社會意識 D.人口因素58.上層建筑對社會發(fā)展作用的性質,取決于()A.國家政權的階級性質B.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C.它和經濟基礎矛盾的性質D.社會生產力的性質5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制定的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促進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這說明()A.經濟基礎發(fā)展的道路是由上層建筑決定的B.上層建筑的發(fā)展決定經濟基礎的發(fā)展方向C.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D.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不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規(guī)律的制約60.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是它()A.同社會存在發(fā)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歷史的繼承性C.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61.生產力范疇反映的是()A.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B.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C.人與勞動產品的關系D.人與人之間的關系62.生產方式是()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C.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tǒng)一D.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的統(tǒng)一63.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當()A.堅持為現實服務的原則B.堅持政治第一的原則C.堅持正確的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D.以傳統(tǒng)的觀念為標準64.社會形態(tài)是()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B.同生產力發(fā)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體C.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tǒng)一D.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統(tǒng)一65.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這一命題的含義是()A.革命理論比革命行動更重要B.革命運動是革命理論的派生物C.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具有指導作用D.革命理論最終決定革命運動的成敗66.生產關系包括多項內容,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A.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C.產品的分配形式
D.產品的交換形式67.人類社會發(fā)展最基本的規(guī)律是(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規(guī)律
B.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
C.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
D.社會形態(tài)由低級到高級依次更替的規(guī)律68.人類全部社會關系中最基礎的關系是()A.生產關系 B.血緣關系 C.政治關系 D.思想關系69.“人類社會發(fā)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的含義是()
A.社會發(fā)展史和自然發(fā)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會發(fā)展史不受人的主觀意志的影響C.人類社會發(fā)展像自然界一樣有其客觀規(guī)律D.社會發(fā)展是一個不包括偶然性的必然過程70.“任何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們所處歷史條件許可的范圍”,這種看法是(
)A.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B.機械決定論觀點
C.歷史宿命論觀點
D.歷史循環(huán)論觀點71.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問題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C.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關系問題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72.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
A.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B.先進與落后、革新與守舊之間的矛盾
C.落后的社會生產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D.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73.資本的實質是()A.購買生產資料的貨幣B.購買勞動力的貨幣C.購買商品的貨幣D.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74.資本周轉的速度與()A.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B.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C.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D.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75.商品兩個因素中,反映人與社會關系的是()A.使用價值 B.價值 C.交換價值 D.價格76.生產商品的勞動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其中具體勞動的作用是()A.創(chuàng)造新價值 B.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C.創(chuàng)造必要價值 D.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77.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A.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B.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C.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D.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78.資本循環(huán)的三種職能形式是()A.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借貸資本 B.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生產資本C.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 D.不變資本、可變資本、流通資本79.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是()A.個別企業(y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B.本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C.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D.個別企業(y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快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80.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目的是()A.生產絕對剩余價值B.生產相對剩余價值C.降低勞動力價值D.獲取超額剩余價值81.劃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根據是()A.生產資本不同部分在價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B.生產資本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不同C.生產資本不同部分的價值轉移方式不同D.生產資本不同部分的價值周轉方式不同82.商品生產者要獲得更多受益,必須使生產商品的()A.個別勞動時間等于倍加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B.個別勞動時間等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D.個別勞動時間小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83.商品經濟是通過商品貨幣關系實行等價交換的經濟形式,它的基本規(guī)律是()A.價值規(guī)律 B.剩余價值規(guī)律C.競爭規(guī)律 D.貨幣流通規(guī)律84.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下降,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A.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B.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C.價值量增加,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D.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85.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A.生產過剩的危機B.生產不足的危機C.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D.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86.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是()A.寄生的資本主義 B.腐朽的資本主義C.不斷發(fā)展的資本主義 D.過渡的資本主義87.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主要依據是()A.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尖銳化B.個別企業(yè)有組織的生產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C.現代無產階級的日益壯大D.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88.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A.正比B.反比C.固定比列D.沒有關系89.生產商品的勞動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的作用是()A.創(chuàng)造新價值B.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C.創(chuàng)造必要價值D.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90.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它是以()A.個別勞動時間為尺度的B.平均條件下勞動時間為尺度的C.復雜勞動為尺度的D.大多數人認同的勞動時間為尺度的91.商品經濟是通過商品貨幣關系實行等價交換的經濟形式,它的基本規(guī)律是()A.價值規(guī)律B.剩余價值規(guī)律C.競爭規(guī)律D.貨幣流通規(guī)律92.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價交換B.勞動成為商品C.資本的原始積累D.勞動力成為商品93.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目的是()A.生產絕對剩余價值B.生產相對剩余價值C.降低勞動力價值D.獲取超額剩余價值94.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下降,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A.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B.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C.價值量增加,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D.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95.貨幣之所以能執(zhí)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大小B.它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本身具有價值C.它具有計量單位D.它可以是觀念上的貨幣96.馬克思說,“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边@句話表明()A.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有價值B.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對購買它的消費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時獲得使用價值和價值D.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97.資本主義的工資是()A.工人的報酬B.工人的價格C.工人根據自己提供的勞動量參與分配的形式D.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98.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是()A.價值規(guī)律B.剩余價值生產規(guī)律C.平均利潤率規(guī)律D.生產資料優(yōu)先增長的規(guī)律9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呈現出周期性的原因是()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B.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周期性C.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特點D.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100.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和生產價值的價值形成過程
B.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和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
C.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D.轉移價值的過程和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101.在資本主義工資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勞動都表現為()
A.必要勞動B.剩余勞動C.無酬勞動D.抽象勞動102.在資本主義積累過程中,資本積累的后果是()
A.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趨勢B.個別資本規(guī)模迅速擴大
C.社會資本總量急劇增加D.不變資本比重下降103.資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作用,可分為()
A.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B.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C.生產資本和流通資本D.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104.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中生產剩余價值的階段是()
A.購買階段B.生產階段C.銷售階段D.流通階段105.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D.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矛盾10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A.生產與需要的矛盾B.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矛盾C.生產力和上層建筑的矛盾D.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10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從根本上說是()A.國內市場競爭的結果B.國際競爭激化的結果C.壟斷統(tǒng)治加強的結果D.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矛盾發(fā)展的結果108.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占統(tǒng)治地位的資本是()A.工業(yè)資本 B.農業(yè)資本C.銀行資本 D.金融資本109.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tǒng)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 B.“個人聯合”C.“企業(yè)聯合” D.“參與制”110.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A.消除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的壟斷資本主義B.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相互分離的壟斷資本主義C.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D.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壟斷資本主義111.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決定了它的發(fā)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國家 B.有利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C.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 D.有利于社會主義國家11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經濟的干預()A.從根本上解決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B.改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C.使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形成了利益一致D.沒有改變勞動者受剝削的地位11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是()A.寄生的資本主義 B.腐朽的資本主義C.不斷發(fā)展的資本主義 D.過渡的資本主義114.資本輸出的實質是()A.發(fā)達國家?guī)椭l(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經濟的手段B.發(fā)達國家?guī)悠渖唐份敵龅氖侄蜟.發(fā)達國與發(fā)展中國家的一種互助互利關系D.金融資本掠奪.剝削和奴役其它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115.社會主義由空想發(fā)展為科學是由于創(chuàng)立了()A.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理論B.勞動價值論和唯物史觀
C.剩余價值學說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D.剩余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116.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標志是()A.《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B.“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破滅 D.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117.列寧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觀點的依據是()A.無產階級是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的原理B.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規(guī)律C.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的規(guī)律D.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規(guī)律118.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A.哲學社會主義的學說B.19世紀初期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C.空想平均共產主義D.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119.社會主義實現由空想到科學發(fā)展的標志是()A.《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B.“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破滅D.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120.科學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的理論依據是()
A.空想社會主義學說B.德國古典哲學C.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D.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121.科學社會主義問世的標志是()A.《資本論》的出版B.唯物史觀的形成C.《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D.私有制的消失122.兩極終結的標志是()A東歐劇變B蘇聯解體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國的強大123.科學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的理論基礎是()A.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B.德國古典哲學C.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D.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124.“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是()A.相互矛盾的 B.完全不同的兩回事C.有著內在聯系的 D.內容和形式的關系125.江澤民說:“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边@里的“遠大理想”是指()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B.共產主義遠大理想C.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D.個人對將來職業(yè)的向往與追求126.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會的分配方式B.階級社會的分配方式C.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方式D.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方式單選題參考答案:1-10AAACCCCCBB11-20BDDCBCDDDD21-30BCDAADDBBC31-40CBCADCDADC41-50DBCBDBDABC51-60CDBBACABCC61-70AACBCBCACA71-80DDDABDDCCD81-90DDAACDDBDB91-100ADDABBDBCB101-110AABBCBDDDC111-120BDDDDABBAC121-126CBCCBD二、判斷題(判斷每題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恩格斯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結合在一起的產物。2.運動和發(fā)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3.馬克思主義是為全人類服務的。4.馬克思主義是19世紀的產物,現在是21世紀了,時代變了,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5.物質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6.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7.只有矛盾的斗爭性才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8.假象不是本質的表現。9.單純的量變可以無限地持續(xù)下去。10.“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1.唯物主義是可知論,唯心主義是不可知論。
12.掌握適度原則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事物的度。13.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它們都是無條件存在的,絕對的。14.世界統(tǒng)一于存在。
15.重點論與兩點論是內在統(tǒng)一的。
16.矛盾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17.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18.否定就是新舊事物之間“一刀兩斷”。19.物質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20.真理與價值毫不相干。
21.“人的思維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22.多數人公認的就是真理。23.認識是一個不斷反復和無限發(fā)展的過程。24.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25.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6.凡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都是直接經驗,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真實反映。27.人工智能的出現可以替代人類的思維。28.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有效地保護經濟基礎,就一定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29.生產關系的總和就是經濟基礎。30.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31.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否定了人的歷史選擇性。32.國家是以血緣關系來劃分。33.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34.人們無法自由地選擇生產力。35.唯物主義都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36.與奴隸制、封建制相比,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體現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一大進步。37.剩余價值的產生,既不在流通領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38.流動資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價值發(fā)生增殖的資本。39.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是為資產階級專政服務的。40.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就和體現。41.資本的價值構成決定資本的技術構成。42.同學買來送給你的生日禮物屬于商品。43.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其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價值的源泉。44.利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就能自動地實現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45.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商品生產者在創(chuàng)造商品的勞動過程中同時支出的兩種勞動。46.商品的價值有兩個源泉,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47.在知識經濟時代,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48.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49.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增加單位時間里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量。50.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征是簡單再生產。51.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52.壟斷價格是壟斷資本家憑借壟斷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價值規(guī)律。53.金融資本是銀行壟斷資本與工業(yè)壟斷資本是根本對立的。54.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5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從根本改變了壟斷資本主義性質56.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性質。57.社會主義社會就是計劃經濟社會。58.馬克思恩格斯從來都堅持認為,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階級性決定了它只能通過暴力革命來推翻資本主義統(tǒng)治。59.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復。60.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61.共產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62.共產主義社會就是沒有任何矛盾的社會。判斷題參考答案1-10×××××√×××√11-20××××√√××××21-30√×√√√×××××31-40×××√×√√×√√41-50××√××××√××51-60√××√×××××√61-62××三、簡答題1.怎樣理解物質與運動的關系。2.為什么說新生事物是不可戰(zhàn)勝的?3.為什么說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4.簡述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5.什么是真理的絕對性?6.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觀性? 7.簡述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fā)展作用。8.簡述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原理。9.如何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10.商品二因素之間的關系。11.為什么壟斷不能消除競爭?12.簡述經濟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13.簡述“兩個必然”、“兩個絕不會”的內涵及其二者關系。四、材料分析題1.胡錦濤同志在政協(xié)民盟民進聯組會上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中提出:“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1)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提出“八榮八恥”榮辱觀的重要意義。(2)運用意識形態(tài)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原理分析說明提倡樹立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意義。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蘊含著內涵豐富的人文精神。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力量之源,也是造就中華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氣象和歷久彌新的內在品格。在中國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見于《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痹诖?雖然孔子是以“和而不同”當做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但后人以之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內涵就遠遠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正是中國哲學精髓“和而不同”思想的精彩運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fā)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通過發(fā)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fā)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fā)展提供良好社會環(huán)境。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一季度GDP大超預期怎么看、怎么辦
- PHP程序設計項目化教程電子教案9 文本內容過濾器-數據處理
- 2025年電動釣魚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球類推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山東旅游職業(yè)學院《地質與文化遺產概況》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畢業(yè)班3月份摸底調研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交大南洋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品牌傳播龐鐵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春新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全冊1-8單元成語解釋
- 長春建筑學院《工科大學化學-無機與結構化學基礎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袁家村鄉(xiāng)村旅游運營模式簡析講解講解
- 攝影實踐教程全套教學課件
- MOOC 數據結構-西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品質部組織架構圖構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區(qū)社區(qū)專職工作人員(網格員)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
-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實踐
- 認識常用電子元件圖解
- 消防信息化建設-智慧消防方案
- 2024年全球無創(chuàng)血糖監(jiān)測設備行業(yè)調查研究
-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大單元整體作業(yè)設計含答案
- 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