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內(nèi)容排列順序及其意義2_第1頁
周易的內(nèi)容排列順序及其意義2_第2頁
周易的內(nèi)容排列順序及其意義2_第3頁
周易的內(nèi)容排列順序及其意義2_第4頁
周易的內(nèi)容排列順序及其意義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24《周易》是對前人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智慧和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周易》的內(nèi)容排列順序及意義梁士強張毓內(nèi)容提要文章講意和境、情和景的和諧統(tǒng)一。古人認為,文章乃“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中國歷代都特別注重治國安邦與個人養(yǎng)性方面的論著,故《周易》列群經(jīng)之首。西漢以前,學術(shù)界認定,周文王演八卦為六十四卦而著《周易》。西漢設(shè)《五經(jīng)教館》,《周易》為必讀課目之一。隋唐開科取仕,唐又修訂“五經(jīng)”,命名為《五經(jīng)正義》?!吨芤住酚殖闪藝艺降慕炭茣弧?婆e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清朝光緒年間?!吨芤住吩跉v史的長河中,扮演了兩個角色,一是欽定的教科書;二是畫符要素的祖師爺。前者不夠昭彰,而后者卻滿城風雨。因以,長期以來《周易》一直頂著和黃鼠狼一樣多的名字?,F(xiàn)在,我們對它搞了個內(nèi)容提要,想簡單介紹一下其各篇的要點及意義。主題詞:《周易》內(nèi)容提要。總述《周易》64篇文章,分上、下兩部,史稱上、下兩經(jīng)。上經(jīng)主要講人生天地之間求生存的艱巨性、波折性;下經(jīng)主要講人生處世求發(fā)展的長期性、周期性。上經(jīng)30篇。文章一開始就把“乾”象征為天,“坤”象征為地。但它卻又不是講天地的發(fā)展變化與形成,而僅僅只是把它作為文章的“意和境,情和景”中的“境”而定性定位。為了明確要講的是揭示天地間人和事發(fā)展變化的周期性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為了不產(chǎn)生歧意,在《乾》篇中,它開人分高、卑、貴、賤的等級理論之先河,把人分為六等,但這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天意”。人心思變呵!它在論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六個階段時,又用了比喻的藝術(shù)手段,把人比喻為龍。龍是會變的。從最初開始的“潛龍”,發(fā)展到“飛龍在天”,最后又變成了“上九,亢龍有悔”。在《坤》篇中,它又把這六個等級上的人要做的事、以及注意事項,進行了概括——是從另一個方面談人事的發(fā)展與變化。例如,從最初最下開始的“履霜堅冰至”,發(fā)展到“黃裳元吉”,最后又變成了“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上九,亢龍有悔”是講,處在乾的最高、最上、最末,即最后的位置上,傳統(tǒng)的說法是,應(yīng)“陽極返陰”。如果不認識、不覺悟、不隨和柔順,必導(dǎo)致“物極而反”?!吧狭垜?zhàn)于野,其血玄黃”也一樣,如果不能“陰極從陽”,兩者的結(jié)果一樣:勢必混戰(zhàn)一場!這可能就是它對“物極而反”的揭示與認識吧!人生天地間有無限的歡樂、幸福,同時又要自強不息的奮斗。這可能就是“家家日子盼美滿,代代兒孫鬧江山”的根源。作為文章的破題,我們認為:作者已很明確地交代清了他的文章的“境”,以及文章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和范圍。同時,我們還認為,《周易》的作者真正要開始闡述他上述內(nèi)容的觀點,是從《屯》、《蒙》兩篇開始才切入主題:明經(jīng)治世之哲理。但《周易》這本書的特殊性,就在于它運用了人工符號語言。而且全書謀篇布局的結(jié)構(gòu)方法:意會在前,言傳在后。每篇文章開頭的第一句都是一組符號邏輯語言×下×上。如果不了解這些符號邏輯語言的構(gòu)成特點、呼讀方法和它所象征的意義及內(nèi)容,就讀不下去了。有關(guān)這些呼讀方法、以及它的象征、被象征、比喻和被比喻的內(nèi)容,我們在前邊已談過,不再重復(fù)。下邊談到這一內(nèi)容時,也不再重復(fù)為了閱讀和理解的方便,我們在這里把《周易》上、下兩經(jīng)內(nèi)容的排列順序及其意義分為三大部分來談。上經(jīng):天地與生存第一部分乾坤論一讀完《周易》便會知道,它認為:宇宙萬物是統(tǒng)一的,又是可分的。一分為二,上下稱天地,晝夜稱黑白。故把天地命名為乾坤,由八種事物組成。由此,又產(chǎn)生了兩個人工符號語言,即“—”(天)命名為“九”;“――”(地)命名為“六”。這就是對《乾》、《坤》兩篇中“用九,見(現(xiàn))群龍無首,吉”;“用六,利永貞”所規(guī)定的呼讀方法的特定性。故前人在“象辭”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都是指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而言。由于九“—”、六“——”兩個符號的不斷轉(zhuǎn)換、變化、組合,它便構(gòu)成了中國很獨特的唯一的一部符號學。二黑白是對立的,又是相互轉(zhuǎn)換、組合的。由于九“—”六“――”兩個符號的不斷轉(zhuǎn)換、變化、組合,便產(chǎn)生出了四對八組符號語言。在歷史上,人們習慣地稱它為“八卦”。即: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四對八組符號語言,離中虛,坎中滿。通稱三畫體。兌上缺,巽下斷。其歌詞口訣是:乾坎艮震,巽離乾兌。但這八組符號語言卻不是抽象的,它象征(代表)八種事物,又是必須明確的。(乾)象征天、(兌)象征澤、(離)象征火、(震)象征雷,(巽)象征風、(坎)象征水、(艮)象征山、(坤)象征地。其歌詞口訣是:天澤火雷,風水山地。明確這些符號語言的產(chǎn)生、轉(zhuǎn)換、組合及其象征、比喻和被象征、被比喻的內(nèi)容之后,再讀它的言傳內(nèi)容就會知道:九由生、長、盛、衰分為九步,故稱為“九”;六由生、長、盛、衰分為六步,故稱為“六”。三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表明:世界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雖然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組合,推動著事物不斷地向前發(fā)展,但在這些發(fā)展變化的運動中,卻又有其規(guī)律性,又是可知的。八個人工符號語言,象征八種事物。對這八種事物,可以說,它們是大自然的物質(zhì)基礎(chǔ)。我們在讀《周易》時,首先接觸到的是每篇開頭的第一句,便是一組符號邏輯語言。明確了上述內(nèi)容,便知道它們是由下上兩組三畫體、經(jīng)過轉(zhuǎn)換組合,構(gòu)成了六畫體的符號邏輯語言。它們的由來,便是從天、澤、火、雷,風、水、山、地這八個人工符號語言各自重復(fù)八次,便產(chǎn)生出64組符號邏輯語言,也就是《周易》64篇文章的命題。從這64篇文章的命題內(nèi)容講,它推演了天地間的自然人事、社會人事發(fā)展變化的軌跡,即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性。除個別幾篇外,在大多數(shù)文章中,卻又充滿憂患。因許多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并不都一帆風順,有的還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這就又構(gòu)成了人間大算命的藍本。由此可見,《周易》從自然人事的立命、拼搏奮斗和受教育的《屯》、《蒙》兩篇講起,是有緣由的。第二部分自然人事論在讀《周易》的過程中,我們認為《乾》、《坤》兩篇應(yīng)視為文章的破題,或叫總論。那么,《屯》、《蒙》兩篇就是它的過渡段。但從內(nèi)容看,它所講的卻又是“人生立命”、拼搏奮斗,必須從接受教育,或借助教育為開端。為了思考、探討的方便,我們把《屯》以下的28篇文章劃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立命。從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篇(九步,即由生、長、盛、衰的九個階段,故稱為“九”)。它揭示了一條規(guī)律,“泰極否來”。所以,把《否》篇在這里算作一個轉(zhuǎn)化過渡的過渡段。第二段:建業(yè)。從同人、大有、謙、豫、隨、蠱篇(六步,即由生、長、盛、衰的六個階段,故稱為“六”)。我們把《臨》篇又視為一個過渡段。《臨》講的是外來條件:到來、逼臨?!杜R》的六個自然段全用排比句,一排到底。禍與福全在自己認識、選擇。還因為“蠱”為訓事,治理腐敗有不成功的可能性存在,故《臨》又是一個自然人事中的轉(zhuǎn)折點。第三段:發(fā)展。從觀、噬嗑、賁、剝、復(fù)、無妄、大有、頤、大過、坎、離篇(十一步,即十一個階段)。這是經(jīng)過坎坷、選擇、觀察、審思、剝?nèi)ネ獗?、察清本質(zhì)、不再妄動,達到大發(fā)展的壯麗時期。頤養(yǎng)勿過度,克服險阻,達到完美壯麗的關(guān)鍵,在于選擇依附與合作的對象——即光明依附著光明——“離”與“麗”——本應(yīng)當兩麗相依。但如果選擇錯了,在《離》篇的六個階段中,有的結(jié)果很悲慘。下面我們就按照這三個段落的劃分,來展現(xiàn)其主要內(nèi)容。一、立命“屯”(屯,音zhūn,諄)甲骨文寫作“”,讀音為chè(徹),象征小草剛穿土而出,尚未伸展?!吨芤住ね汀菲阉扔鳛楸P石下初生的桓木幼苗。屯,是屯難,艱難。比喻為盤石下桓木的幼苗,成長和前進必遇到坎險,故名屯。大石頭下長出來的幼苗,需要充足的水分、土壤和陽光。但在逆境下一旦成長起來,就會威鎮(zhèn)一方,“利居貞,利建侯”就是指這一現(xiàn)象而講的。我們常說:英雄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識英雄。屯難之際,正是建功立業(yè)之時,物雖幼小,卻富有生機。以物喻人,其理相同。成長艱難!對客觀要有充分的認識,主觀上還要不斷地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不然就會像“上六”所講的“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即亂了套,沒辦法,哭得淚如雨下,而且還帶著血。對客觀認識不足,可能是被一些障礙物蒙蔽了眼睛,這就需要啟蒙,接受教育。接著便是“蒙”。蒙,指啟發(fā)童蒙。啟蒙,即祛除蒙蔽的障礙,讓人看清,讓人明白。蒙,就像土堆上剛出來的小草,需要愛護、扶持。蒙在這里指的是童蒙。童蒙特指尚未開化的幼童、赤子。他們像初生的小草,他們是人類的未來。《蒙》篇講述的是教育問題。前三個自然段講的:一是“發(fā)蒙”,即怎樣啟發(fā)教育童蒙,二是對童蒙的包含、容納,讓他們超過前人;三是講學貴專,志不移。后三個自然段講的:一是上不起學的孩子感到羞恥;二是條件好的孩子早成才;三是教育之大忌——“擊蒙”、引入歧途。這就是《屯》與《蒙》的意義。物成長,不可不養(yǎng)!為解決吃喝問題,卻又成了人生第一需要的大事。接著就是“需”。需,是需要。吃喝問題是人求生存、求發(fā)展的第一需要。它好比天上有云、有雨,需要等待,雨才能降下來。有了雨才能滋潤稼禾,才能有收獲。盼望有吃有喝,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文中講“九五,需于酒食,貞吉”,“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這是人們最迫切的第一需要。如果需要的東西經(jīng)過努力得不到,必爭之。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動蕩不安,改朝換代的重要根源之一。對飲食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或解決不了,勢必引發(fā)爭訟。接著是“訟”。訟,是爭訟。它常常是以下伺上,以上制下。為飲食問題引發(fā)爭訟,如何解決?文中六個階段各有不同。爭訟,多剛毅者居中,率眾而爭。爭訟,多成群接隊,很容易形成“師”。師,是兵眾、軍隊。象征“一以率眾”、“主必致一”的統(tǒng)帥產(chǎn)生。論述了統(tǒng)帥出兵“丈人吉”的不可替代性與應(yīng)注意的事項。聚結(jié)團隊、團體,必相依相存,接著是“比”。比,就像地上存著水,你挨著我,我靠著你,親密無間,彼此精誠地團結(jié)在一起。怎樣才能團結(jié)更多的人呢?文中引用了商王成湯“顯比三軀,邑人敬”的故事。集結(jié)起來,必須有蓄積,接著便是“小畜”。小畜,是小的積蓄。就像天上有塊烏云,眼看就要下雨了,但經(jīng)風一刮,什么也沒有了。云層積蓄的力量太小,難以遠施兼濟。實力不足,前進必須小心謹慎,接著是“履”。履,是履行,執(zhí)行。去執(zhí)行任務(wù),就像面前臥了一只大老虎!需要柔順小心前進,即使踩著了老虎的尾巴,卻沒被老虎咬著。爭取得到小往大來,接著便是“泰”。泰,暢通、安泰、無阻。這就像正氣上升,歪風邪氣下降一樣。三陽開泰,正適于治理。但如何持盈保泰?艱難啊!物不可能終通,接著是“否”。否,是“泰極否來”之否,是閉塞、混亂、黑暗。邪氣上升,正氣下降,極需治理整頓。怎樣認識泰與否,如何應(yīng)對這相成相反的規(guī)律,不容易!故把《否》篇視為過渡段。但否閉不可以持久,治理需要找志同道合者,接著是“同人”。二、建業(yè)同人,是志同道合之人。就像光明照亮了天下,“天下同人”,但亦稱“光明同人”。“天下同人”,它就是古人理想中的“大同世界”的出處。志同道合者可成為“光明同人”的一體,人與物都歸來,理想?。〗又褪恰按笥小?。大有,是盛大富有,所有之大。好比太陽在天上,萬物受其照耀而茂盛,繁榮興旺一樣。富有而盛大,應(yīng)滿而不溢,讓天下人得以富有,接著是“謙”。謙,是謙虛、謙讓。歉受益,滿招損。但謙不是一味的謙虛、謙讓,要安撫與征伐兩手過硬而作用于事業(yè)。干事業(yè),人心喜悅向上,接著是“豫”。豫,是和樂、喜悅。其特征是上動下順、下順上動。眾人在歡樂的追隨中,容易沉溺而生憂,宜預(yù)防不測。預(yù)防必有選擇,接著是“隨”。隨,是隨從,隨順附和相聽從。它的特征是,上悅下動,下動上悅,悅而動,動而悅。喜追隨,必沉溺而不溝通。隨具有多樣性,再不服從、順從,則“拘系之,乃從維之?!北徽娜颂?,被扣押的人太多了,便會構(gòu)成問題,接著是“蠱”。蠱,蠱為訓事。即《隨》前無預(yù)防,《蠱》后當治理。蠱,腹中的蟲。好比谷物腐爛而生蟲,必滋生事端。比喻父母弄壞了的事,由兒子來治理。亂之終,治之始,但治理腐敗存在著不成功的可能性。“上九”是其結(jié)論:“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敗壞了的事業(yè),總需要接管,接著是“臨”。臨,是到來、逼臨。以上逼下,以強逼弱而來臨,就像湖的岸邊上是地一樣,地是居高臨澤。文中發(fā)展變化的六個階段,皆是“臨”:咸臨、威臨、甘臨、至臨、知臨、敦臨。一排到底,氣勢宏大。來臨此處,就要觀察、研究,接著是“觀”。三、發(fā)展觀,觀察、細看。對各方面進行仔細觀看。觀民風,識民情而知天下。知己知彼,知得失、進退,就要研究如何合同,接著就是“噬嗑”噬嗑,就是咬合。就好比將口中的障礙物咬碎,而后就可合起來。社會所以設(shè)監(jiān)獄,是因為有失度、越軌者。文字的內(nèi)容主要講利用監(jiān)獄、利用刑法懲治越軌、犯罪者。從滅掉腳、割鼻子到殺頭滅耳,把古代的刑具、刑法展現(xiàn)了出來。物不會自己合同到一起。經(jīng)過整治,社會平穩(wěn),興旺繁榮之后,人們便開始梳妝打扮起來,接著就是“賁”。賁,是裝飾、修飾打扮。好比一個人,為了顯示富有、威嚴,把自己打扮的很美,從腳到頭,都裝飾的很漂亮。不能返樸歸真,裝飾奢侈過度,不知反回,必生剝奪。接著是“剝”。剝,是剝落,剝奪。就像巍巍高山,因不斷地挖石、刨土,它爬伏到了地面上,故名“剝”。剝奪、剝奪,再剝奪,人間之物搜刮不盡,也剝奪不完。接著就是“復(fù)”。復(fù),是恢復(fù),復(fù)來。處撥亂反正的恢復(fù)時期,用人很重要。對恢復(fù)迷惑不解的人,終不可用,用他,會壞事。無休止的剝奪是不可能的,天下的東西掠奪不盡?!拔飿O而反”又是規(guī)律。歷史呵,就這么推磨轉(zhuǎn)圈。《周易》所揭示的規(guī)律性的更替法則,僅供人們認識,新一輪回來,又是恢復(fù)。但恢復(fù)之后,便不會虛妄。接著是“無妄”。無妄,是真誠而不妄動,真誠而無虛偽。無所期望或有所得,則為僥幸;災(zāi)非我生,而為我得,則為冤屈。做事是動而不亂,剛毅健行,即使是一時委屈,終會真相大白。但“別人偷牛他受害”的典故就出在這里。人貴有自信而不妄動,才能有所得,接著便是“大畜”。大畜,是大的積蓄。只有大的積蓄,才能突破大的阻力,才能開拓出四通八達的通天大路。只有積蓄力量,包括集聚天下的人才,讓他們吃國家的俸祿。把人和物都積蓄起來,才能把要辦的事辦好。實力、富有是奮斗得來,接著是“頤”。頤,是頤養(yǎng)。頤養(yǎng)的基礎(chǔ)是“自求口實”。吃的東西從哪里來,靠養(yǎng)生的本領(lǐng),進退有方,不要把事情弄顛倒了。但不養(yǎng)又不行,不養(yǎng)就不會有大的行動,接著是“大過”。大過,指大的過度。大過似顛,超越常規(guī)的事物出現(xiàn)。超越常規(guī)的行動、行為,常常出人意料。語言內(nèi)容例舉:移風易俗、老夫少妻、老妻少夫、殺身成仁等皆出現(xiàn)在這里?!皻⑸沓扇省奔础斑^涉滅頂”。大過不言錯,又是一種超越,因他們志在救時。但事物不可能總付以大的過度,接著是“坎”??玻噶暱?。培養(yǎng)訓練一種能克服種種艱難險阻,而且又能自我脫險、具有頑強意志和毅力的特殊人群或人才。習坎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足夠的經(jīng)驗、教訓,有利于以后的行動。他們應(yīng)像水往前流一樣,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坑、坎,總是要填滿踏平,繼續(xù)向前。處坎險而向前,是為尋找光明平坦的前途。如果險入坎陷而不能自拔,便是兇險。接著是“離”。離,離是分離、別離、背離。離的符號邏輯語言是離下離上。離為火、為光明。兩火重疊,像征光明依靠著光明。兩個光明相互作用,可光明磊落照耀四方??涩F(xiàn)在是要分離、背離。這里論述的是人生依著、依附點的選擇問題。選對了,可兩麗相互作用,光明耀照四方。在“離”的發(fā)展變化的六個階段上,多不如人愿,有的結(jié)果很慘,被處死后,還要燒掉,棄于荒野;有的無奈而涕淚雙流,悲傷嘆息。人生選擇相依相存,共同發(fā)展的對象,很不容易!從《無妄》到《離》,本應(yīng)是大團結(jié)、共同奮斗的勝利,可結(jié)局并不好。“上六”是其結(jié)論:戰(zhàn)爭是轉(zhuǎn)嫁矛盾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重新組建團結(jié)依靠的對象。下經(jīng):繁衍與發(fā)展第三部分社會人事論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周易》中作者把乾象征為天,比喻為男;把坤象征為地,比喻為女。然而,天地之間不光有男女,日月有陰晴,還有風雨雷電等也會隨時而生。萬物皆交感,相得益彰而延續(xù)在這天地之間,代代相傳。下經(jīng)34篇。它開卷明意的第一篇,講的是《咸》。咸,感也!凡物皆交感,而且都能感受其益。于物分雌雄,在人為男女,黑白稱陰陽。咸加“心”曰“感”,即心心相??;物無心,亦如此,即為咸。宗教界稱為“悟”、“覺”、“慧”等。肖立廣先生有一首詩,題名《禪》。詩曰:“閉口入門中,方寸有真經(jīng)。禪本無口示,悟從吾心生。”悟性、靈性和感性,皆在其中。下經(jīng)開卷明意的《咸》,是以少男少女談戀愛、搞對象時的心理支配行動作為比喻。生動、巧妙而又合情合理,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遙想三千多年前就有如此鮮明、生動、大膽地對少男少女談戀愛、搞對象時的行動描繪、刻畫,真讓人興奮又難以想象。幸虧那位“圣哲”沒有讀懂、不明白、沒有悟出符號邏輯語言的象征與文字言傳相結(jié)合的內(nèi)容,如若不然,他非要痛快淋漓、像罵《詩經(jīng)·關(guān)雎》那樣,罵它個狗血噴頭,還不肯罷休。遠古的先人啊,也太開放、太風流、太浪漫了!下面我們把“下經(jīng)”分為五個層次來展現(xiàn)其主要內(nèi)容:一、青少年篇人間相感之深,莫如少男少女。他們不用人教、也不用人講,更不用人輔導(dǎo),到一定階段就悄悄地開始了:悟于心、見于行,彼此不言兩心知地去物色自己的意中人。咸,即感。萬物皆交感,方式不同。這里以“山上有澤”作比喻。山上湖澤中的水向下流、向下滲,山坡上的百草果木汲收、感受而無言,故名“咸”。前面談過,艮為少男,兌是少女。少男感悅少女,彼此感受之深,便開始了相互愛慕的活動。這六個階段的六種表現(xiàn)是:“咸其姆”、“咸其腓”、“咸其股,執(zhí)其隨”、“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咸其晦”、“咸其輔頰舌”。描繪得多么深刻細膩啊!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啊,很知道從行動表現(xiàn)人物心理。藝術(shù)水平之高,遠非后人所說的他們光知占卜,光知看灼裂紋而不知人事。但夫妻感情,不可以不長久,接著是“恒”。恒,是恒久、常久。好比雷與風,常常是互助聲威,不能各守所得而不動,各持己長而不變。愛是共同承擔、共同享受,而非單方索取。常規(guī)常識堅持難,接著便是“遁”。遁,是退避、消退、隱退。淘汰法則應(yīng)時而現(xiàn)。它涉及走、留、用與功成名就之后退居林下之遁。古代沒有退休制,但在社會生活中卻不斷出現(xiàn)分化組合,在社會動蕩與重組中,“遁”就成了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各有說法,表現(xiàn)不同,但遁后再聚起來的必志同,接著是“大壯”。大壯,是壯大興隆旺盛。長大或大壯之后,戒妄動冒進,更不可持強用壯而兇猛。就像肥壯有力的大公羊(羝羊),用頭角去觸藩,角就被藩給纏住了。大壯之后,怎樣保持艱苦創(chuàng)業(yè)時的干勁與精神,太難了!“艱則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壯大之后都要爭著上進,接著便是“晉”。二、中年篇晉,是晉升。就像太陽照耀著大地,物都要爭著成長、上進一樣,故名為“晉”。但靠什么本領(lǐng)上晉?在言傳部分表述得形象、生動、具體:有爭寵的,有被摧殘的,有搬靠山的,有身居高位晝伏夜出、行為不正當?shù)?,有不好好干活還要升官的。爭寵晉升是客觀存在,可接著就是“明夷”。明夷,指傷害、受傷。就像地下有了火,物無處躲藏而受到傷害一樣,故名“地火明夷”。此篇講的是昏君在上,天下遭殃。言傳部分一開始就講受傷、躲藏、逃亡,例舉了紂王時箕子韜光養(yǎng)晦,自污自賤,裝瘋于市的故事。把“上六”象征為明夷之主的昏君。說:“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痹谕馐艿絺?,首先想到的是要回家,接著是“家人”。家人,即一家之人。它就像風與火那樣,互相幫助,各修起道,紅紅火火。如果男的嗃嗃,女的嘻嘻,就會產(chǎn)生不幸。幸福的人家沒有什么兩樣,不幸的人家各有各的不幸。這又是作家們筆下反映時代生活的永恒主題之一。家庭,小天下!社會效此,以等級定天下。天下生活多不順,接著是“睽”。睽,是乖異、背離、違背。就像火向上升,澤中的水向下滲,兩相違背、背離一樣。怎樣才能重新團結(jié)到一起呢?作者在此作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還論述了先離后合的辦法:求同存異,消除誤會,團結(jié)一致,和睦相親。這一理論與實踐中的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接著是“蹇”。蹇,是跛,腿腳有毛病、瘸子。瘸子,本身就行走困難??煞栠壿嬚Z言顯示,蹇:艮下坎上。象征山高水險,行走艱難?,F(xiàn)在跋山涉水的又是個瘸子,其困難、艱難程度可以想象。作者在言傳部分,其修辭手段又用的是比喻??梢姡菩兄鲝埡驼呤呛芷D難的。但困難和問題必須解決,接著是“解”。解,是緩和。緩和困難,解除困難,都屬濟人于困厄。這就像天地感應(yīng),雷雨降下來,百果草木的困難得緩解一樣,故名“解”。解除困難,速度要快,排除干擾要堅決,因要濟人困厄,敷衍不得。但“解”必有所失,接著是“損”。損,是減少。損下益上為“損”。就像挖澤中的泥土、增加山的高度一樣,挖得過度了,控制不住,就產(chǎn)生了物極必反。在文字言傳部分,作者一再強調(diào)“度”。強調(diào)“弗損益之”。要適當放寬一點,接著是“益”。益,是受益,利益。損人益己。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呢?作者在文字言傳中例舉事實,說明受益后錢的用途。如果是貪得無厭,它的結(jié)論是:“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損與益,相對立又互為用。損極會導(dǎo)致物極而反;受益過度,其理亦同。經(jīng)濟利益與政治效益,都涉及到百性,其關(guān)鍵在于“度”。不停地受益必潰決,接著是“夬”。夬,其音為怪(guài),其義為決。夬的符號邏輯語言是澤在天上。象征澤的堤壩已到了天上,潰決之勢之成。比喻與惡勢力決裂行動要快。文字內(nèi)容也如此,一開始就說,與惡勢力決裂“往,不勝為咎”。與惡勢力決裂之后,必尋求知已,接著是“姤”。這又屬于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階段性和規(guī)律性的內(nèi)容。三、壯年篇姤,即遇,相遇。其符號邏輯語言:“天下有風”。呼讀方法是,天的下面有風,必與物相遇,故命名為“姤”??稍谘詡鞑糠郑瑓s又是正面問題反面提出。比喻說,此女精明強壯富有,不可娶其為妻!沒人娶,沒人要,這個女子就只有到天涯海角去覓知音了。人生難得一知已,知音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從上下文互義講,與惡勢力決裂之后,必尋求志同道合的知已,重新聚集起來,即下篇的《萃》。可為什么尋個知已,遇個知音就這么難呢?當遇不遇,又碰到了《離》篇中提出的“兩麗相依”的問題。沒辦法,那就只有先聚匯,然后再說,接著便是“萃”。萃,是聚集。就像地上有水,聚集起來就成了湖澤,故名“萃”。人需要與人愉快的交往,團結(jié)匯聚在一起;人不能為時所棄、為人所棄。聚集起來必有出類技萃,接著是“升”。升,是上升。就像從地里生長出的樹木,由小到大漸漸成長,故名“升”。升應(yīng)依序漸進地成長。如果升的太快太高,力量不濟,必頭昏目眩,掉下來便是陷阱。接著是“困”。困,是貧困,窮困。其符號邏輯語言顯示:澤下漏水。澤底漏水,湖必枯竭、貧困。處困境要明智,忍耐,思變。思變就必須治理,接著是“井”。井,指水井。井以出水養(yǎng)民為功。比喻治井如治邑,要不斷的修整。為國選賢如治井,浚泉源,用賢能。井水,清澈潔凈大量供應(yīng),就找到了新的途徑。井不淘必混濁,接著是“革”。革,是改革,變革,去舊更新。其符號邏輯語言是:“澤下有火?!毕笳鳚伤髣t會將火熄滅,火太大則會將水蒸發(fā),產(chǎn)生變革,故名“革”。這里的革,已不是獸皮去其毛而變革的革,而是指改制革命。其文字內(nèi)容,盡管它用的是比喻的藝術(shù)手段,但已清楚地知道它是在講革命——除舊布新:變革莫過于鼎!它可以改變原有食品的味道。接著是“鼎”。鼎,食器,烹飪的用具,三足兩耳。古時用它作祭祀,又是皇權(quán)的象征。符號邏輯語言顯示:“木上有火,”比喻把木頭加入火中,燒鼎做飯,炒菜,故名“鼎”。文字內(nèi)容是:鍋支起來難,缺腿,掉耳,沒食物下鍋,或翻了鍋,沒有吃的了!鼎,食器,重新支架起來困難,解決吃喝問題更是一件大事。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吃喝問題!鼎是一個鐵鍋,里邊要裝有吃的東西,如果像“九四,鼎折足,覆公鋉,其形渥,兇”那樣,鼎做的再好看,再漂亮有什么用呢?所以人們說:《革》與《鼎》是中國改朝換代的樣板戲!因埋鍋造飯難,接著便是“震”。四、鞏固篇震,是震動。其符號邏輯語言是兩雷重疊,像轟烈爆炸一樣,驚人、嚇人!文字內(nèi)容分別把幾種不同類型人物的心理、行動作了生動的描繪。對動蕩為什么會產(chǎn)生害怕?震動有時,終須停止。接著是“艮”。艮,是止。艮象征山。兩山重疊,艮止,停止,靜止。有動必有止,有動必有靜。止要適時,停在什么地方好?停在什么地方對?是關(guān)鍵在選擇!“上九,敦艮吉”是其結(jié)論。靜止不行,必須有動,接著是“漸”。漸,漸進,循序漸進。比喻山上有林木,是逐漸成長;比喻女子長大后要出嫁,回到自己的家。文字內(nèi)容的六個自然段,皆以鴻雁漸進,尋找歸宿為比喻。用的是排比手法,而且是一排到底。漸進必須有歸宿,接著是“歸妹”。歸妹,指婚嫁,女子出嫁,曰:“歸家”。其符號邏輯語言顯示,長男少女不相匹配。人,都希望有個好的家,但又很難。有良好的歸宿必強大,接下來是“豐”。豐,豐富盛大,像日在中天。文字內(nèi)容表明,豐收富有,修房葺屋!但所蓋的房屋,卻隱伏著事故,潛藏著危險。“宜日中”,難保持,盛極而衰又來!接著是“旅”。五、開拓篇旅,指商旅。經(jīng)商貿(mào)易成年旅居在外,動蕩不安。就像日暮西山一樣,終是促促趕路,沒個安身之地。在此,例舉了商王亥帶著牛羊,在對外經(jīng)商貿(mào)易開拓時,在“易”被綿臣殺死的故事。無容身之地,必設(shè)法進入,接著是“巺”。巺,為入。巺象征風,兩風相跟隨。即風隨著風,無孔不入,恭順趨同而行。文字內(nèi)容表明:為了討人喜歡,他們就像史、巫一樣,爬在人家的地上不起來,表現(xiàn)虔誠!恭順盲從到極點,錢財個性都喪失了。恭順趨同是為了取悅,接著是“兌”。兌,是悅,喜悅。兌為澤,象征悅。兩個湖澤相連,方便交流溝通,相互喜悅。悅,對人和悅,他人喜悅,自己喜悅,故悅以勸民。歡樂喜悅又很難把握其度,接著便是“渙”。渙,渙散、離散。就像風從水面上刮過,波紋散亂一樣。此處講的是人心渙散的多種表現(xiàn)。渙散、離散,需要重新凝聚。重新集結(jié)起來,需要用制度調(diào)節(jié),接著就是“節(jié)”。節(jié),是竹節(jié),節(jié)節(jié)分明。這是難度很大的一個題目?!翱喙?jié)”令人不堪忍受;“甘節(jié)”又容易泛濫成災(zāi)。節(jié)以制度的目的是:不傷財、不害民。節(jié)制是為了取信于人,接著是“中孚”。中孚,孚與“孵”同。比喻心中誠實使人相信。誠以待人如同孵卵。孵卵是有日期的事,一定得遵守。在文字內(nèi)容部分,作了多方面的比喻,用來說明此理。講誠信是為了團聚,為了重新集結(jié)起來,接著便是“小過”。小過,即小的過度。比喻為:山上雷響,聲大勢??;或雷聲大,雨點小。即聲勢太大了,或太追求形式了。小過,“可小事不可大事。”做事,就要促成大事,接著是“既濟”。既濟,是成功,完成。《既濟》在《周易》64組符號邏輯語言中是最好的一組:水火相交,各居正位,各得所用。事業(yè)成功了,勝利了,卻又充滿憂患。即水在火上,稍有不慎,水即滅火,要提前加以預(yù)防。在文字中,更是憂慮重重。特別提出要警惕“初吉、終亂”!在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六個階段,多不如人意。即結(jié)構(gòu)過于工對完整,失去了當初的活力。接著是“未濟”。未濟,是尚未完成,尚未成功。其符號邏輯語言是:火向上升,水往下流,都沒有違背自己的意愿,卻又相背而馳,故名“未濟”。象征:事業(yè)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事物正在變化、演進之中,未來充滿希望?!段礉肥恰都葷返男聲r期、新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