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原因及對策_第1頁
農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原因及對策_第2頁
農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原因及對策_第3頁
農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原因及對策_第4頁
農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原因及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原因及對策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地區(qū)經濟獲得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民主進程有了較大進步,但在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等政治活動中卻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對參加選舉積極性不強,參與隨意性突出,漠視不正當選舉,阻礙了社會主義民主進程。研究發(fā)現,造成村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分為四方面,分別是經濟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現實因素。要解決基層民主選舉中政治冷漠,也要從這些原因方面著手,要大力發(fā)展經濟,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教育,完善各項制度等。關鍵詞:基層民主選舉;政治冷漠;原因;對策The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Peasants’PoliticalIndifference Chenyao FacultylofLawandPolitics,ZhanjiangNormalUniversity,Zhanjiang,524048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China'sruralareas’economicgetacertaindegreeofdevelopment,hasmadesignificantprogressinthedemocraticprocess,butintheruralgrassrootsdemocraticelectionsandotherpoliticalactivities,butshowedvaryingdegreesofpoliticalapathy,andactivelyparticipateintheelectionsisnotstrong,involvedinvoluntaryprominent,andignoretheunfairelections,hinderingtheprocessofsocialistdemocracy.Thestudyfound,causingthevillagerstopoliticalapathyisdividedintofourareas,namelyeconomicfactors,culturalfactors,institutionalfactors,andrealityfactors.Grassrootsdemocraticelectionstosolvethepoliticalindifference,wemustproceedfromthesereasons,theneedtovigorouslydeveloptheeconomy,tostrengthenpublicityandeducationofthevillagers,andimprovethesystem.Keywords:CountrysideGrass-rootsdemocraticelectionsPoliticalIndifferencecausesCountermeasures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飛速發(fā)展,農民生活水平獲得顯著提高。伴隨經濟發(fā)展的腳步,農村基層民主制度也不斷完善,成為保障農民享受政治權利的重要手段。其中農村基層民主選舉是重要的實現途徑,努力增強農村群眾的選舉熱情,對于擴大基層政治參與和增進民眾合理訴求的表達具有重要作用,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也意義重大。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當前農村基層民主選舉中存在大量政治冷漠現象,不利于基層民主的進一步完善,必須對其給予關注和解決。本文以河南省信陽市新縣郭家河鄉(xiāng)部分村莊為研究對象,開展了的大量的問卷調查,以期得到農村基層民主選舉中政治冷漠現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一、當前農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表現有:(一)選舉參與熱情低,主動性不高自古以來,農民的政治參與的主動性相對較低,被動性突出。受傳統思想和村民自身文化水平影響,大部分村民不知道或者不了解自己的政治權利,對于基層民主選舉更是知之甚少。加上改革開放以來,以往的集體生產隊模式破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是使各家各戶相對孤立開來,大家只關心自家經濟生產,對于農村公共事務和政治選舉不聞不問。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48.77%的村民認為農村基層民主選舉與自己有關,32.13%村民認為選舉與自己無關,而19.1%的村民則表示選舉對自己來說可有可無,是一種說不清的態(tài)度。在接受問卷調查的村民中,超過半數的人對自身的政治權利認識不清,對農村基層民主選舉一知半解。此外,調查數據顯示,接近七成的村民認為,就算了解基層民主選舉的相關信息,也不想過多的去參與,認為此舉耽誤時間,耽誤生產。在問及去參加選舉的原因時,45.8%的村民認為是自己的權利,33.6%的村民認為是隨大流,16.2%的村民認為是村干部的動員,還有4.4%的村民表示是收了好處,受人之托。數據表明,大部分村民政治參與熱情較低,相對于民主選舉這樣的政治活動,他們更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和物質生活,只是將民主選舉作為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二)參與選舉隨意性突出在被問及認為自己的投票是否有用時,認為有用和沒用的農民比例分別為53%和47%,近半數農民沒有看到自己與政治參與的密切關系。在關于如何確定自己的選票問題上,除少部分村民認為是此候選人能力突出,可以為村子做出貢獻,44%的村民覺得無所謂,隨便選一個應付了事,36.5%的村民表示是受人情因素影響,礙于情面不得不選,剩下的部分村民則明確表示是收了好處。調查顯示,有相當部分的村民對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參與選舉過程中隨意性突出,參與選舉的質量不高。(三)對不正當選舉行為的漠視在調查中,當被問及發(fā)現村干部以權謀私等不正當選舉行為該怎么辦時,選擇向有關部門反映的僅為44.6%,而選擇不管不問的為55.4%,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面對不正當選舉行為選擇了漠視,而正是這種漠視縱容了選舉中非法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政治參與水平。農村基層民主選舉中政治冷漠現象的原因:(一)制度因素1、選舉制度不完善我國的民主政治還不完善,參與機制還不健全,尤其是在選舉過程缺乏統一有效的制度規(guī)章,組織過程不嚴密,阻礙了廣大農民順利參與政治生活,最終成為廣大農民政治冷漠的制約因素。就目前來看,部分農村地區(qū)選舉制度不夠完善,選舉程序還存在較多缺陷,公平化和透明化都有待提高。1998年,我國頒布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成為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主要法律依據。在它的的指導下,我國基層民主選舉逐步程序化、規(guī)范化,選舉質量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關于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內容只有數百字,過于抽象、簡單,在實際應用上,對于具體的選舉制度、程序缺乏相應指導,這就使得全國各地基層民主選舉形式萬千,卻沒有真正嚴密有效的保障廣大農民的政治權利,挫傷了廣大農民參與政治的熱情和積極性。民意表達渠道不暢通在當今階段,村一級事務仍受鄉(xiāng)鎮(zhèn)領導,部分村干部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討好上級的問題上,對于真正有關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往往表現的不夠關注。因此農民有了問題,想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就必須自己去找村干部,而村干部極少主動走訪各家各戶,了解農民的切身需求。村干部和村民之間缺乏真實有效的溝通渠道,村民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沒有得到保護,使得不少地區(qū)的村民對村委會逐漸失望乃至怨恨,干群關系呈現尖銳化、對立化局面,廣大農民愈發(fā)表現出對民主選舉的冷漠。3、缺乏有效監(jiān)督機制我國民主政治制度不健全,還突出的表現在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在農村基層民主選舉中體現的尤為明顯。由于根本有效的防腐監(jiān)督機制尚未形成,在不少地區(qū)的基礎民主選舉過程中,為拉票而行賄、村干部收受賄賂、鄉(xiāng)鎮(zhèn)干涉操縱選舉、實力較為龐大的宗族乃至黑惡勢力干涉選舉、不合格人員當選等問題時常發(fā)生。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廣大農民參與選舉的積極性,強化了村民的政治冷漠。總之,制度因素是現實生活中影響村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最主要因素。經濟因素1、經濟水平決定上層建筑農村經濟發(fā)展狀況是產生政治冷漠現象的經濟根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的發(fā)展影響并制約著政治的發(fā)展。只有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較好滿足時,人們才會關注到自己更高層次的需要是否被滿足,包括政治參與和政治地位等。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經濟發(fā)展嚴重不平衡,很多地區(qū)經濟仍然很落后,人均收入低下,在部分農村地區(qū)甚至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農民,尤其是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民,更多的將精力投入到經濟生產中,更加關注自身的物質生活,對于基層民主選舉這樣的政治生活,則選擇了冷漠對待,被他們看做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奢侈品。根據的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農村家庭,明顯表現出更高的政治熱情,對于基層民主選舉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表示愿意積極參加,并且認為選舉對自己來說很重要。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表示選舉跟自己有關系,愿意參加,但主動性不是很強,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則明確表現出對選舉的漠視,表示除非有好處或者村干部強制,否則不愿意參與選舉事宜??梢哉f,普通村民擁有的經濟實力不足,直接影響了他們參與選舉的能力和熱情。2、個體獨立的生產方式以及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沖擊改革開放以后,傳統的集體的、高度集中的生產方式發(fā)生改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各家各戶逐漸獨立開來,村民間的聯絡逐漸淡化,這樣就更加弱化了村民參與自治的政治熱情。在實際生活中,村委會的功能大多集中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村民各自忙于生產,認為選舉的結果乃至村委會的運轉與自己沒有太大關系。此外,受市場經濟大潮影響,在整個國家把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宏觀背景下,相當多的公民也開始把注意力從參與政治轉到發(fā)展經濟上去?!皩τ趧倓倲[脫了高度集中的、遏制個人經濟活力和物欲追求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羈絆而踏入市場經濟圈的人們,金錢更具有排斥一切的魅力。因而人們對金錢的向往和物欲的追求取代了對政治地位的崇拜和參與政治的熱忱。”市場經濟是開放性的經濟,人們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逐漸增多,許多農民開始選擇外出務工經商,對于他們來說,農村民主選舉之類政治參與已經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且,他們大多在發(fā)達地區(qū)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工作繁忙,若為了參加選舉而耽誤工作,再支付高額的返鄉(xiāng)費用,必然會遭到他們的拒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各種不同是思潮也逐步向農村地區(qū)蔓延,部分村民受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潮影響,思想和靈魂也逐步受到侵蝕,更進一步的淡化了這些人參與選舉的政治積極性。(三)現實因素1、宗族勢力龐大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qū),更是將整個農村看作是一個人口相對穩(wěn)定的宗族社區(qū)。雖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傳統宗族制度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同宗同族的宗族思想仍然流傳至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不少農村地區(qū)的社會關系進入了一個重新整合的階段,部分地區(qū)宗族勢力復蘇崛起。這些宗族勢力往往在本村具有較多的人數,而且在本村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或者是本族中有人在本村乃至縣鄉(xiāng)擁有較高的地位,享有較高的威信。在調查中,問及村民是否更愿意在選舉中選擇本族中人的時候,62%的受訪對象選擇了愿意。并且,還有受訪者告訴我們,村中的民主選舉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某一個宗族勢力,其他村民開始時還表示不滿,但由于擔心打擊報復而選了繼續(xù)忍耐,現在逐漸習以為常。可見,在部分農村地區(qū),宗族勢力操縱把持基層民主選舉的現象確有發(fā)生,阻礙了正常民主選舉的進行。此外,部分宗族勢力都為自家利益而擴張爭斗,甚至發(fā)生派系斗爭。而其他村民由于懼怕宗族勢力打擊報復,對不正當選舉行為大多選擇了沉默縱容。宗族勢力把持選舉的局面,不僅極大的損害了廣大村民的合法群益,更是嚴重打擊了村民參與選舉的政治積極性。2、村中事務群眾不做主導致村民政治冷漠的另一個現實因素是村中事務群眾不做主,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起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但是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qū)中,農民的主人翁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村民自己無法做主村中各項事務。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幾個村中,有近乎一般的村莊未能實現村務公開或者完全公開,部分受訪村民表示從未參與也無法參與本村的公共事務管理。村里的大事村民做不了主,村內的公共事務管理村民插不上手,村民普遍關心的問題不向村民公開,或者即使公開了,其詳情村民也并不了解,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導致了村民對基層組織的不信任,對基層公共事務的不關心,甚至出現抗拒心理、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基層民主選舉中村民的政治消極與冷漠現象。(四)文化因素1、歷史因素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思想對人民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只求自家溫飽,不問世事政治的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qū),一味遵從政府的統治,賤民、草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廣大農民參與民主選舉等政治活動的積極性。當他們發(fā)現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或者是發(fā)現不正當的選舉行為時,往往選擇了忍氣吞聲,認為民不與官斗,或者不愿做出頭鳥,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則先持觀望態(tài)度。兩千年來所形成的的小農意識、官本位思想深植農民心中,使得他們束縛了自身的責任感和民主政治意識,不敢甚至不愿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最終形成了冷漠的政治心理。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以一個隱形因素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最終導致了廣大農民的冷漠對待民主選舉的結局。2、受教育程度民主需要一定的知識和文化作為基礎,文化水平通常能決定一個人的民主能力。列寧認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識字。不識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飛語、傳聞偏見,而沒有政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村民中,高中以上學歷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比重,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占到了69%,在55歲以上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現象較為嚴重,接受調查的村民整體文化水平較低。調查結果顯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對民主選舉表現出的興趣越大,積極性越高,對自身的政治權利也了解的越多越詳細;反之則越低越少。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由于經濟發(fā)展落后,文化教育相對落后,部分地區(qū)文盲、半文盲現象突出,部分村民政治素養(yǎng)、民主意識也相對落后。主要表現為參與選舉的隨意性突出,大多是隨意勾畫,并未真正將民主選舉作為自己行使政治權利的體現,只是隨便應付了事。面對不正當的選舉行為也是表現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未能行使自身的監(jiān)督權,維權意識較差。改革開放以后,受市場經濟大潮影響,村中受過一定教育的年輕人紛紛進城務工經商,留守村中多是老人、婦女和孩童,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大多數沒有學歷,民主意識、主體意識更加薄弱,進一步導致了整個村中政治冷漠的結局。 三、對于政治冷漠現象的解決辦法(一)堅持不懈的加強制度建設1、要完善選舉制度,確保程序公正要繼續(xù)完善民主機制,在遵循《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基礎上,各地區(qū)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地區(qū)的選舉制度,并嚴格按制度進行。要進一步完善候選人提名機制,確保選民的提名權得到落實,并要保障選民對候選人的知情權,可以適當的引入競爭機制,由候選人發(fā)表競選演說,選民按自己的意愿投票,保障選舉的公平、公正、公開。在完善選舉制度的基礎上,還必須保證選舉依法進行,打擊破壞選舉的不法行為。前文中提到,不少地區(qū)宗族勢力復蘇崛起,大家族把持操縱選舉,賄選拉票現象較為嚴重,甚至還有黑惡勢力恐嚇、威脅選民,嚴重干擾選舉的正常進行。對此,我們要嚴格落實相關規(guī)定,細化組織實施程序。對于破壞和干擾選舉的違法行為,要堅決打擊、強力震懾,確保充分實現民主,嚴格依法辦事,讓選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表達政治意愿,在不受脅迫的情況下實現政治訴求,從而調動民眾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主動性,有效解決基層民主選舉中的政治冷漠問題。2、完善民意表達渠道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就要加強村干部與群眾間的交流,并對村務、政務、財務進行公開,多方面發(fā)布信息,確保信息的及時、有效。村干部應該端正態(tài)度,主動深入群眾體察民意,定期走訪各家各戶,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村民的切身需求,真正做到為群眾辦事。要建立多種溝通途徑,讓村民的想法與要求有處可訴,保證民情能上通下達。這樣才能取信于民,讓群眾恢復對村委會和民主選舉的熱情與信任。3、完善選舉監(jiān)督機制要保障選舉的公平、公開、公正,就必須建立完善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是選舉在陽光下進行,確保選舉的每一步都能讓群眾看的清清楚楚,讓廣大農村群眾相信,當選者確實是由自己選出的,才能逐漸消除群眾的冷漠心理。完善監(jiān)督機制,可以由縣鄉(xiāng)政府派遣選舉觀察員,或者由本村村民選出具有一定威望和公信力的村民擔任檢查員,全程監(jiān)督選舉的每一個細節(jié),以加強對村委會選舉的監(jiān)督。逐步建立選舉違法糾錯機制,鼓勵號召全村村民監(jiān)督基層民主選舉,對于發(fā)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及時糾錯,讓群眾自身成為監(jiān)督的主體,激發(fā)其參與政治選舉的積極性。(二)大力發(fā)展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民主政治也無法進行開展。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必須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沒有獲得完全解放,部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還很落后,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突出,只有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努力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為為村民參與民主選舉等政治活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政府應該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fā),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xù)較快增長。要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努力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城鄉(xiāng)共同繁榮。堅持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xiāng)規(guī)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xiāng)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工農互惠、城鄉(xiāng)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xiāng)關系??傊Х桨儆嬙黾愚r民收入,農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才可能將精力投入到政治生活中,只有當農民的物質訴求得到滿足,才會尋求政治上的權利。只有農村經濟獲得了發(fā)展,才能逐步消除農民對政治活動的冷漠,才能逐步激發(fā)農民的參與熱情,促進基層民主的進一步發(fā)展。(三)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教育農民之所以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外,農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養(yǎng)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要消除農民的政治冷漠,還必須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我們要消除傳統思想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對農民的影響。兩千年的封建專制,致使小農意識深植廣大農民心中,認為自己是草民,不應該或者不需要參與政治,只是老老實實服從政府安排即可。這就導致農民群眾不敢也不愿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參與選舉的政治熱情也逐漸降低,最終導致政治冷漠。因此,我們必須消除根植于農民心中的小農思想,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開展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宣傳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代替農村群眾心中過時的、不正確的小農思想,引導幫助廣大農村群眾樹立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其參與政治選舉的積極性。其次要對農民進行文化、法律、政治等方面的教育。一個人文化水平往往決定了起民主政治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要繼續(xù)堅定不移的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民認識到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確保學齡兒童按時入學,降低新一代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數量。要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開展普法教育宣傳活動,讓群眾了解與自身利益相關、與選舉相關、與基層民主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指導廣大群眾在自身合法權益收到損害時拿起法律武器進行捍衛(wèi)。此外,農村地區(qū)群眾大多民主意識淡薄,政治覺悟較低,因此還必須向廣大農村群眾灌輸民主政思想,讓廣大群眾了解自身的政治權利有哪些,又該如何去運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對農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時候,必須掌握恰當的方法,不能一味枯燥的說教,而要采取廣大農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式,如將法律、政治常識編成話劇,制作橫幅、宣傳畫,安排專門的工作小組挨家挨戶進行宣傳教育。此外,還要注意運用榜樣的力量,積極樹立典型,向廣大群眾宣傳那些積極參與政治、主動維權的典型事例,將宣傳放在廣大群眾能夠看見的地方。根據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前農村地區(qū)確實存在村民冷漠對待基層民主選舉的現象,究其根本原因是經濟方面的因素,但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中,單純的討論經濟因素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單純的妄圖從經濟角度來解決問題卻是不可行的,或者說是不能立馬從實際上解決問題。在現實情況下,要真正保障農民的政治權利,還是要從制度上著手,大力完善各項監(jiān)督制度,使農民的權利落實到實處。本文以信陽市新縣郭家河鄉(xiāng)部分村莊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研究,目的是調查村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原因及解決對策,旨在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提高其參與選舉的政治覺悟和積極性。由于個人能力有限,且進行調查研究的對象僅是個人家鄉(xiāng)附近村莊的部分村民,研究深度還不夠,希望今后能夠不斷完善。參考文獻:[1]劉德霓.當代中國政治冷漠現象的成因探析[J].山東社會科學,2002,(01):144,143.[2]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陳思.農村基層民主選舉中的政治冷漠現象探析[J].領導科學,2009,(20):D422.6.[4]謝曉虹.我國農村政治冷漠現象的產生原因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01)[5]蔡旭.當代中國農村選舉中農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及對策[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7,(01).[6]趙晉泰.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現象分析[J].理論探索,2007,(01).[7]談曉敏.論我國農村政治冷漠現象的原因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2,(30).[8]謝治菊.農民非制度化政治參與的現實審視與路徑優(yōu)化——基于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實證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03).[9]田占巖.農民政治冷漠成因及對策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2011,(05).[10]趙樹凱.關于一些地方村民消極對待村級選舉的分析[EB/OL]./2010/0116/9928.html[11]李瑞存.村委會選舉中村民政治冷漠現象探析[J].村民委員會研究,2009,(09).[12]彭大鵬.讓基層民主運轉起來——對成都新村發(fā)展議事會的考察[EB/OL]./Item.aspx?id=32961附錄附錄A:調查問卷:各位農民朋友:你們好!我們是廣東湛江師范學院的學生,為了深入了解我國農村村民冷漠對待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相關事宜,現在河南省信陽市新縣郭家河鄉(xiāng)的部分村鎮(zhèn)展開問卷調查,煩勞您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完成。本問卷采取不記名形式,請您放心填寫。請在您認同的選項上打:“√”。基本信息您的性別:A、男B、女您的年齡:A、20--30B、30--40C、40--50D、50--60E、60及以上3您的受教育程度:A、文盲或半文盲B、小學及以下C、初中D、高中E、高中以上您的政治面貌:群眾B、中共黨員C、民主黨派D、宗教信仰者E共青團員5、您的家庭年收入:A、5000及以下B、5000-10000C、10000--20000D、2萬以上政治參與情況調查您對農村基層民主選舉是否了解?A、完全不了解B、了解一些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