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文化地理緒論文化地理:關于文化現(xiàn)象的空間分布以及形成。第一節(jié)地理學思想史古代地理學:古埃及關于金字塔的設計;希羅多德:歷史上的人地關系(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下,形成人的四種氣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地球上,隨著地球緯度的分布,形成了不同的地帶;近代地理學:地理大發(fā)現(xiàn):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香料;麥哲倫的航海,地球是圓的;航海技術、測量技術、造船技術、海盜文化;如中國的西南地區(qū):艾蕪:《南行記》中記載茶馬古道,馬幫第一等的英雄,偷馬賊為第二等的英雄;近代地理學和地理學家(德國為中心):康德:太陽系形成的星云說;洪堡:緯度地帶性;海陸環(huán)境的差異;互動聯(lián)系;李特爾:區(qū)域地理的描述;歷史地理學的理念;拉采爾:《政治地理》:國家是地球上一些生物所形成的一個政治團體;位置、空間、界限——三因素;引領地緣政治;早期環(huán)境決定論的誘導;山脈(界限)和水體(渠道)的關系;森林(落后民族的避難地)和沼澤。第二節(jié)文化地理學的主要內(nèi)容系統(tǒng)地理學:自然地理學:氣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等人文地理學:交通、城市、人口、經(jīng)濟、文化地理等等區(qū)域地理學:世界地理、亞洲地理、中國地理、鄉(xiāng)土地理、村落地理文化:素養(yǎng)、氣質、基礎;文化節(jié):地域的經(jīng)濟和習俗而形成的東西耕作、教養(yǎng)、教育——希臘culture培養(yǎng)公民參加政治活動的品質、能力——羅馬人與宗教活動有著直接的關系——中世紀人的氣質和發(fā)展過程——文藝復興時期社會成員作為一種生物體不受生物遺傳影響的所有行為而炮制出來的東西。人類給自然環(huán)境打上來的烙印——地理學家文化地理所研究的內(nèi)容:所有文化現(xiàn)象在世界上的空間分布、組合形式以及它的變異。所有這些問題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物質文化(地域差異):建筑、服飾精神文化(地域差異):歌舞、宗教制度性的文化:政體、政黨、法律心態(tài)文化:20世紀60年代誕生,為心理想象繪制的空間想象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文化源地是一切問題的起始點,文化區(qū)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終結點。源地(泛埃及論)——文化擴散——文化景觀——文化生態(tài)(人作為文化的核心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文化區(qū)人文地理等同于文化地理包括工業(yè)地理、農(nóng)業(yè)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地理、疾病地理、災民地理、宗教地理、語言地理、民族地理等等。1978年之后,王恩涌教授將其傳入——《文化地理學》第二章文化發(fā)展途徑與文化傳播第一節(jié)文化的起源:圣人、祖宗起源;眾神起源;文化地理決定論;文化傳播論、功能論、心理論。源地:泛埃及論;多元、多中心起源;華夏文明:中國早期所實行的以某種行為規(guī)范以及它的道德約束為教化的文化。蘇秉琦:中華文明的誕生不僅僅局限于黃河流域,其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希臘(帕特農(nóng)神廟)的影響;羅馬(凱旋門)的影響;瑪雅文化。第二節(jié)文化的積累和發(fā)展所有的文明中心,它所誕生的文化能夠隨著時間全部保留下來嗎?舊文化的保存與新文化的增加——文化積累,成為發(fā)展的基礎。語言和文字實現(xiàn)文化積累。同質文化增加為積累,異質文化增加為發(fā)展。民族文化的積累;外來文化的積累。北上、南下——衣上裳下——北方為帝王之尊,南方為等而下之舊文化在積累、保存的過程中會喪失。新文化會隨之增加。文化突變:兩種或兩種以上異質文化接觸后產(chǎn)生一種新文化。佛教的傳播;西學東漸;洋務運動;文化悖論:有的悖論的發(fā)展在原有基礎之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對原有文化的批判。文化增值:傳播者——媒介——接受者制度化群體或非制度化群體,往往有集體越軌行為,從而導致文化增值。第三節(jié)文化擴散文化擴散是文化特質或文化要素從一個社會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個區(qū)域到另一個區(qū)域的傳遞過程。媒介——人;文化共享性(前提是人們對文化的理解和共享);擴展型的擴散:傳染型、等級型、刺激型從源地到邊緣區(qū)存在著時間差;使原有文化信息某一部分喪失,也會使新信息增加;文化中心的文化發(fā)生更替之后,文化邊緣區(qū)會保留一部分源文化;清真寺東傳的演變;街談巷議不可信;細高跟在東西部的差異。遷移型的擴散:人的遷移來實現(xiàn)文化信息傳播準確;有時會形成文化孤島;唐長安城建筑樣式的傳播;使館區(qū)在中國;客家文化(宋代音韻);文化的土著化過程(三至四代左右),三線遷移(從保密到接觸到融合);第四節(jié)文化生態(tài)有人將文化生態(tài)與生態(tài)學看成等同;文化圈是作為地球各個圈層中,由人類的文化行為所構成的一個圈層,但這個圈層和地球表層自然環(huán)境、各種生物體之間有一種連帶關系。這種連帶關系需要一系列的媒介。物質文化是上層建筑(人類社會)的基礎上層建筑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離得越遠,失真的東西就越遠;而科學技術直接源于自然環(huán)境,于是于自然界之中最為貼切。第五節(jié)文化人群(媒介)可分為國家的、民族的、階級的、階層的;小群文化,構成整個社會基礎的最基本的單元;制度性的、非制度性的小群首屬群體:容易滋生同類文化意識;次屬群體:會添加后來的文化;副文化具有極大的排他性,與主流社會文化相悖的小群文化;幫派:青紅幫來源于鹽幫、漕幫;袍哥茶碗陣文化;文化地理和文化區(qū)的建構是多元的。第六節(jié)文化沖突與文化整合文化沖突:區(qū)域性、時代性、民族性、集團性、階級性;在沖突中,有的文化被取代,有的文化加入新的東西形成新文化。區(qū)域性的文化差異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杏花春雨江南,駿馬秋風冀北;時代性的文化差異、沖突也很明顯(五四運動——抗日愛國文化——大躍進文化——紅色文革文化——改革開放的經(jīng)濟旋律);隨時代不同,對文化的解讀不同,也就會產(chǎn)生文化沖突,也會使文化產(chǎn)生新意(劉文彩《收租院》雕塑,西方學者今日解讀說:雕塑在西方都反映上層建筑,唯有在中國文革時期,反映了社會底層平民;芭蕾舞《紅色娘子軍》,表示中國芭蕾舞反映武裝革命,不再僅僅反映宮廷舞蹈);雅文化(上層)——俗文化(下層百姓),表現(xiàn)階級性,也可以互轉;文化整合,非激烈的漸變的沖突;法意太子(印度貴族),發(fā)愿追隨釋迦牟尼——密跡金剛,一個門衛(wèi)——中國將其發(fā)展為兩個——明朝,忘卻了法意太子,賦予其陳奇、鄭倫——口型一張一閉,代表梵文發(fā)音的所有音節(jié),代表佛法無邊,無處不在——哼哈二將四大天王是漢文化的土產(chǎn)。北方天王(托塔天王李靖)最早流行,后與其他天王開始平等,哪吒成為先鋒官,木吒歸了觀世音,后被魔家四將取代。第七節(jié)文化景觀與文化區(qū)(最重要的研究問題)空間性、功能性、時代性。地域性景觀代表:郁金香——荷蘭;薰衣草——法國普羅旺斯;白樺林——俄羅斯;形式文化區(qū):一種文化要素實際分布的地區(qū),核心明確,邊緣模糊;機能文化區(qū):有明確的邊緣界限,通過行政區(qū)的界線確定。所有文化景觀、區(qū)域的形成都是多元的、交叉的。第三章宗教地理與文化第一節(jié)宗教的產(chǎn)生與世界的主要宗教宗教是所有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之中留下的一種虛幻的反應?!鞲袼棺诮滩坏扔诿孕?,它有一個建立在唯心背景之下的完整的哲學體系,必須建立教會、儀式、信仰和觀念(教義和教禮)、社會實踐的結合體(信徒),即為佛(創(chuàng)始人)、法(哲學體系)、僧(神職人員)。原始宗教的特點:沒有特定的時間段;多神崇拜,只追求平安;沒有搖籃(文化源頭)問題,出自于人的本能;有一整個的神職人員;古代宗教:人與神之間越來越結合了;哲學體系與經(jīng)典開始逐漸問世;歷史宗教、近代宗教。流傳的范圍:部族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部族的宗教:某一民族或某民族內(nèi)的某些部族信奉的宗教;民族性的宗教:以某一國家為范圍,如日本神道教、中國道教;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為主。一神、二神、多神教。第二節(jié)幾大民族宗教(猶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猶太教:東教(大衛(wèi)之星)。猶太人早期為游牧民族,位于兩河流域;四千年前進入巴勒斯坦地帶。在災害后,猶太人曾進入埃及,后受到法老壓迫;前十世紀在摩西率領下,其離開埃及,停留在西奈半島,得上帝旨意,創(chuàng)立猶太教,最終回到迦南。前6世紀,巴比倫人到達此地,搗毀猶太教神廟,將其人民強遷到兩河流域。波斯人強大后,幫助猶太人回到故地。后羅馬人又來了,第二次搗毀猶太神廟,猶太人開始流浪,直到以色列國建立。印度教:前2000年的吠陀教,后成為婆羅門教,8至9世紀經(jīng)改革形成印度教,集中在南亞地區(qū)。三大主神:梵天(萬物創(chuàng)造者)、毗濕奴(萬物管理者)、濕婆(破壞神);教義核心:因果報應及輪回思想;吳哥廟宇——印度教寺廟;種族等級社會:種姓之間不許通婚。道教:東漢末年的農(nóng)民起義(黃巾起義、五斗米道)為其發(fā)源。后其自四川與曹魏政權聯(lián)姻北上,進入洛陽后,再次南下江西龍虎山,直至三世紀左右,道教作為一個成熟的宗教產(chǎn)生了。主神:老子化三清。信奉多神,深入到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神道教:日本民族宗教,由原始宗教發(fā)展而來,為多神教。主神:太陽神(天照大神),天皇為其子孫;神社:天照神社、伊勢神社、靖國神社。民族性的宗教與這些國家的政治、歷史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影響很大。第三節(jié)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誕生于前5到6世紀。(點記法:雨季到來,于是在寺廟講法,刻下點,共四十多個點。故在前五百多年,佛教誕生。)后佛教開始南傳、北傳。南傳為小乘教,北傳為大乘教。其中一支傳入青藏,形成喇嘛教。大乘與小乘的區(qū)別:小乘教是一神教,大乘教為多神教;小乘教最高修到羅漢果,大乘教最高修到佛果;小乘教強調(diào)修煉自我,大乘教追求普渡眾生。原始佛教的根本教義:四圣諦:苦、集、滅、道??酂o處不在,無時不有;而業(yè)與煩惱是苦的根源;修煉佛法才能消滅苦;修煉至涅槃到達西方極樂。業(yè)報、輪回說:冤冤相報,來生輪回會得到報應。佛教故事:佛本生故事;經(jīng)變故事。佛本生故事:前生舍身喂虎,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下天、住胎、出胎(四月初八)、出家(游四門:生老病死;夜逾城門;)降魔、成道、說法、涅槃?;浇蹋赫Q生于公元前后,與猶太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杜f約》由希伯來文撰寫,講述猶太人歷史;《死海古卷》:二十世紀考古學界重大發(fā)現(xiàn),在庫蘭石洞發(fā)現(xiàn),前2至3世紀完成,與《圣經(jīng)·舊約》基本相同?!缎录s》為希臘文撰寫,完全為基督教布道的福音;公元11世紀左右,基督教分立為東正教與天主教;16世紀,宗教改革,新教又從天主教中分離出來?;窘塘x:三位一體的神仙系統(tǒng):上帝、圣子、圣靈(旨意);人類本身是有原罪的,與偷吃智慧果有關,一生都要贖罪。伊斯蘭教:誕生于七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創(chuàng)始人為穆罕默德,發(fā)源于麥加、麥地那。七世紀初,代表阿拉伯半島底層人士的穆罕默德在麥加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后遷往麥地那,開始發(fā)展。七世紀中期,已經(jīng)是阿拉伯半島宗教,后不斷向外發(fā)展。其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對其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兩大宗派:遜尼派、什葉派。遜尼派:穆罕默德去世后,繼承人應為穆斯林公社根據(jù)資歷、威望選舉產(chǎn)生;除《古蘭經(jīng)》外,《圣訓》也應被遵奉;較溫和的派別;什葉派:主張繼承人只能為阿里(穆罕默德的女婿加堂弟)擔任;只承認《古蘭經(jīng)》;形成較激烈的派別(伊朗和伊拉克部分地區(qū));一神教:信奉真主安拉,為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為唯一使者;穆斯林為順從者;影響到全世界;中國伊斯蘭教分布特點:大分散、小集中;由路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傳來,于是西北、山東、東南沿海港口城市都有大量穆斯林分布;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都是有限的,但佛教的經(jīng)典卻浩如煙海;伊斯蘭教的主張:無偶像崇拜的宗教;清真寺為其活動場所;麥加朝拜天房,內(nèi)儲黑石頭——克爾白,是真主賜予的,含有真主的信息;清真寺修造的特點:全寺沒有明確方向趨向,但要保證圣龕的方向和克爾白的方向是一致的。第四講宗教與地理之間的關系宗教風俗與地理環(huán)境:干旱地帶是宗教重要的發(fā)源地,誕生一神教。干旱惡劣的環(huán)境下,氏族都相互獨立,首領具有一種至高無上的力量,從人變成神,而且是唯一的。伊甸園誕生在干旱地帶,于是青山綠水愈為珍貴;印度在干季、熱季到來時,去恒河祭祀、洗浴;遵奉神牛,于是牛與人并行;原始宗教萬物有靈、萬物崇拜:西南地區(qū)的大樹崇拜與刀耕火種分不開;特定地理環(huán)境下,形成崇拜也不足為怪了;宗教節(jié)日也與地理內(nèi)容分不開:地中海式氣候,冬濕夏干,于是秋播夏收,夏季不種;猶太教:住棚節(jié),9、10月份舉行,與出走埃及相聯(lián)系,也是地中海氣候播種的節(jié)日,于是也有了祈禱來年豐收的意義;逾越節(jié),3、4月份舉行,涂羊血于門上,以區(qū)別埃及人,也為了祈禱豐收;五旬節(jié),5、6月份舉行,信徒準備迎接圣靈的降臨,也為慶豐收;復活節(jié)本與豐收有關,但到了別的地方,氣候發(fā)生改變,于是其就有了新的意義——耶穌復活。伊斯蘭教:古爾邦節(jié),來自先知將兒子獻祭的故事,表示一種犧牲精神。真主將孩子用羊替換,也表現(xiàn)出其畜牧業(yè)的特色。宗教形成后,會營造一定的人文景觀,來改變地理環(huán)境,如宗教建筑、文化習俗等等。此外宗教還是安息靈魂的地方。第五講宗教圣地和宗教組織宗教圣地與宗教領袖、宗教起源、宗教傳說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意義重大。耶路撒冷:三大宗教圣地。猶太人曾定居此地,建立神廟,留下哭墻,形成圣地;基督教傳說耶穌被釘死在耶路撒冷,留下圣跡,于是也成為了圣地;伊斯蘭教傳說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腳踏石頭升天見安拉,建有阿克薩金頂清真寺,于是成為其第三圣地。于是其成為宗教文化錯雜之地。印度鹿野苑:釋迦摩尼首次講經(jīng)之地;保留有佛塔和建筑基址。五岳與五鎮(zhèn):山川河流崇拜,以五岳為尊,是政治性的地標性遵奉,后演化成宗教神圣之地;特別是泰山,具有與天對話的功能,稱之為封禪;東鎮(zhèn)沂山、南鎮(zhèn)會稽山、中鎮(zhèn)霍山、西鎮(zhèn)吳山、北鎮(zhèn)醫(yī)巫閭山,為五鎮(zhèn),是宋以后出現(xiàn)的理念,明朝之后更為清晰,較五岳更為擴展。宗教組織:宗教發(fā)展過程之中的媒介,以宗教神職人員為對象。天主教教會,為多層結構,2世紀出現(xiàn)主教,中世紀出現(xiàn)教皇。三階:教皇——主教(紅衣大主教,二三十個;主教、大主教、一般主教)——神父。實行政教合一的形式,領導天主教民,并向外傳播天主教。東正教名義上的中心在伊斯坦布爾,采取三級教階制,最高領導為牧首,形成15個教區(qū),都設有大牧首,以伊斯坦布爾大牧首名義上最重要。新教則不承認教皇和教廷。佛教寺院:西方宗教有一個完整的宗教體系內(nèi)部管理形式,而佛教則沒有。漢傳寺廟設方丈,下設不同僧侶對寺廟進行管理。藏傳佛教則設有有組織的宗教管理體系——達賴系統(tǒng)。伊斯蘭教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體系和管理者。第六節(jié)宗教組織和政治組織之間的關系宗教或服務于政治,或若即若離,或緊密與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神權政治、政教合一:宗教、政治領袖;為宗教或為政治所利用:宗教是政府進行精神統(tǒng)治的工具;由于宗教導致政治歸屬不清楚或存有爭議的:北愛問題、巴爾干問題。宗教的傳播:傳播的方式:移民;有組織的傳教;交流和轉教(以東方人為主);領土競爭;宗教區(qū)的相互影響:佛教講究兼容并蓄,傳播起來較為溫和,如中國的三教合流;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排他性則極強。如十字軍東征,發(fā)生在11至13世紀之間,天主教國家聯(lián)合攻打伊斯蘭國家。如轟炸南斯拉夫;如耶路撒冷問題。第四章語言地理與文化第一節(jié)語言分類與其地理現(xiàn)象問題由上至下:語系——語族——語種。印歐語系、高加索語系、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閃含語系等;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英語、德語、荷蘭語及北歐地區(qū);凱爾特語族:威爾士語、蘇格蘭語等;拉丁語族: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意大利語;斯拉夫語族:俄語;伊朗語族:兩伊地區(qū);南亞語族:印地語;語言與歷史:英語進入北美洲、大洋洲;荷蘭語進入南非;西班牙、葡萄牙語進入中南美洲與教皇子午線;法語到達魁北克;俄語到達西伯利亞、東北亞。印歐語系的起源:波羅的?!诤F鹪凑f;中歐——巴爾干起源說;小亞細亞起源說;黑海——里海起源說。印歐語系的起源與早期歐洲大陸的文明和歐洲大陸人口的遷移有著直接的關系。以小亞細亞半島(新月地帶)為中心,早期人群遷移到希臘、意大利、大不列顛、俄國、伊朗、印度,于是將印歐語系帶向全世界。其中,雅利安人為歐羅巴人最早的祖先,其起源地在亞洲大陸的中部地帶,一支屬于印度雅利安人,南下印度;一支屬于伊朗雅利安人,向西進入歐洲,影響到印歐語系。中國人稱之為塞種、薩迦、斯基泰。中國南亞語族:只有印度北部地區(qū)使用印地語,其他語言非常復雜。閃含語系:閃語族:阿拉伯語(阿拉伯半島、北非)、希伯來語(猶太人);高加索語系:位于高加索地區(qū),其中阿布哈茲語與俄語完全不同。阿爾泰語系:多數(shù)為草原游牧民族,如突厥語族,自西亞、中亞直到中國;蒙古語族。漢藏語系:漢泰語族:漢語。其他還有壯侗、藏緬、苗瑤語族等等。非洲大陸語系分布最為復雜,原因為閉塞、落后。還有歸屬不清的韓語、日語、印第安語等等。語言以印歐語系使用的人口最多,占到48%,其次為漢藏語系,為24%。中國有29個民族使用漢藏語系,18個民族使用阿爾泰語系,3個民族使用南亞語系,2個民族使用印歐語系,1個民族使用南島語系。表述形式有象形文字(納西族東巴文)、音節(jié)文、字母文等等。有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字,如傣族有四種書寫形式,蒙古文有兩種(老蒙文,新蒙文則與俄語接近)。第二節(jié)語言的擴散和發(fā)展:人口遷移導致語言擴散。語言等級性的選擇:語言的選擇是有人群區(qū)分的。如法語在英國為上層語言,表現(xiàn)出階級、階層性。語言接觸與語言擴散:茶(te,閩方言)在英語中的影響;東南亞地區(qū)稱白菜仍為白菜;蒙古語中對新事物進行漢語的表示;葡萄、石榴、菠菜等來自波斯語;英語單詞、發(fā)音在其他語言中的相似性。英語的擴散和發(fā)展:伊比利亞語(英國最早的語言)留存很少。前5世紀,凱爾特人語留下少許影響。羅馬人又帶來了印歐語系拉丁語族的羅馬語。日耳曼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再次遷入,帶來日耳曼語族,作用很大。8——11世紀,丹麥人到來。11——12世紀,法國人進入英國。于是,英語與歐洲大陸的民族、國家、政權聯(lián)系很大。古代英語主要在1150年前。“英國、英語”這一詞匯本身就是撒克遜對周圍生存環(huán)境的描述。后形成方言。10世紀后,英王提倡英語,英語才推廣開來。法國占領后,法語成為官方語言。14世紀,民族主義漸興,統(tǒng)一的英語才逐漸產(chǎn)生。后,隨著殖民主義的發(fā)展,英語語言擴展到日不落帝國的各個角落。最終直到20世紀《牛津英語詞典》的出版才最終穩(wěn)定下來。漢語言的擴散與方言:北方方言區(qū):北方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下江官話(蘇北)。吳方言區(qū):安徽、江蘇、浙江等江南地區(qū)。形成于西周初年?;浄窖詤^(qū):兩廣。形成于秦始皇統(tǒng)一列國。閩方言區(qū):唐宋年間,北方屢次戰(zhàn)亂而形成。湘方言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贛方言區(qū):唐宋時期成型??图曳窖詤^(qū):北宋末年客家人南下,出現(xiàn)零星分布。很多人認為,晉方言應該作為一種獨立的方言。地理環(huán)境的隔絕性、移民的復雜性導致大的方言區(qū)內(nèi),語言還存在著不同的分化。而新疆的方言分布則與移民的分區(qū)聚集有關。其實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存在著方言區(qū)。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需要搶救方言作為一種保護性的措施。第三節(jié)語言與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語言與政治之間的關系:英語中北歐詞匯、法語詞匯、意大利語詞匯的遺留;單一語言國家:日本、韓國;多語言國家:印度、中國、東南亞、歐洲;比利時的法語、荷蘭語分化;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一種語言,兩種書寫形式;藏文、梵文同種書寫形式,兩種語言。移民和語言之間的關系:移民融入或保持自己的語言。語言景觀通過地名來表現(xiàn)。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此外,地名還與政治、軍事相聯(lián)系。如渭源、涇源、湟中、洛川、天津、孟津、碼頭;安邊、定邊、靖邊、安塞、鎮(zhèn)海、鎮(zhèn)陜、鎮(zhèn)巴;豐寧、豐鎮(zhèn)、撫順、懷柔、懷化、順義、遵化;民權、民勤、民生、民樂;吳堡、駐馬店、藍旗營;珠市口、菜市口、米市大街、燈市口;再如北疆多蒙古語地名,而南疆則多屬早期印歐語系民族的地名。不同的歷史時期,也營造了不同的語言景觀,但地名需要有文化的支撐才能保留下來,如文革時期對地名修改的曇花一現(xiàn)。如何改地名:言不雅馴要改雅;同名要改名。語言的形成與一定的文化和政治有關系,語言本身以地名的形式又形成了一種文化景觀,形成這種文化景觀之后又保存了許多文化信息,包括自然界的信息。第五章種族、民族及其文化第一節(jié)種族種族:又稱人種,歸屬體質人類學。人種分類指標:膚色、眼色、發(fā)色、發(fā)型、身長、面型、鼻型、血型。18世紀后期,人種被提出。五大人種、三大人種等等。高加索人種——白種人;蒙古利亞人種——黃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美洲人種——印第安人;南亞人種。人種的分布與人口的遷移關系密切。蒙古利亞人種:膚色黃、眼狹細、鼻低、面部寬平。蒙古利亞人種不等于蒙古族。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的東部、東南部。早期誕生于東亞地區(qū),以后向四處擴散,出現(xiàn)了改造。在遷移過程中還形成了混血人種,如烏拉爾人種、中亞人種或突厥人種。歐羅巴人種——高加索人種:膚色淺、鼻高且窄、眼球灰綠藍黃、頭發(fā)黃褐、卷發(fā)、體毛偏重。有人認為其誕生于中亞一帶,即高加索山地附近,后開始遷移,于是膚色出現(xiàn)很大的區(qū)別。也出現(xiàn)很多混血現(xiàn)象。雅利安人指的是除去猶太人之外的歐羅巴人,起源于中亞,早期新疆吐火羅人、古代土耳其的赫梯人都消亡了,現(xiàn)在分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拉丁人等等。尼格羅人種:膚色黑棕、鼻低且寬、毛發(fā)細短卷曲、唇厚。其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三大人種體質特征比較:膚色由北向南逐漸加深;黑種人鼻型寬與長為一比一;黃種人為八比十;白種人為六比十。九大地理人種:亞洲地理人種、歐洲地理人種、非洲地理人種、美洲印第安人種、印度地理人種、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里尼西亞等。血型:A型血中心在歐洲,B型血中心在中亞,O型血中心在美洲。IQ值,以東亞為最高,非洲幾內(nèi)亞灣附近最低,逐漸過渡。中國的北方漢族男人向南遷徙,改變了中國南方的基因?!冻龇侵抻洝罚汗餐娜祟惼鹪袋c在非洲大陸。中國的人種現(xiàn)狀:新疆、一部分藏族、彝族存在著典型的歐羅巴人種;每一個個人都不可能說自己是純種的蒙古利亞人種。第二節(jié)民族與民族文化地理種族為生物學概念,而民族為文化概念。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jīng)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這四個基本特征的穩(wěn)定共同體?!端勾罅秩访褡迨且粋€歷史范疇,有它形成、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按時間序列分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現(xiàn)代民族。中國民族的族源:中國國土之內(nèi)土生土長的民族:如蒙古族13世紀左右崛起于蒙古高原;從域外遷入中國,保持著原來民族獨立性的民族:如朝鮮族在清朝末年由于災害的影響遷入中國;再如俄羅斯族;帶自身文化特點的民族遷入中國后,與中國當?shù)孛褡逑嗳诤闲纬傻男旅褡澹喝缁刈遄顬榈湫?;有些民族本來在域外只是部族(在生產(chǎn)經(jīng)濟上一起活動的人群),遷入中國后才形成民族:如柯爾克孜族,來源于黠嘎斯;撒拉族,在元代從撒馬爾罕遷入中國,與回民族源不同,于是獨立成族;民族族源的時空差異:源遠流長型:羌族、滿族;一些民族逐漸融合而成:如蠻族(對南方民族的代稱);歷史悠久,形成過程非常復雜:有一族源成一族,如巴人與土家族的復雜關系;也有一族源形成多族,如古羌族(具有歐羅巴血統(tǒng))南遷,形成很多族的族源,如彝族、景頗族、藏族等等;再如一開始就是由多個部落合成的民族,如回族、哈薩克族等;民族形成過程之中所經(jīng)歷的過程:如蒙古族在東征西討過程中加入了新的血液,汪古部、克烈部、乃蠻部都屬于歐羅巴人種;維吾爾族有一部分來自于蒙古族;如基諾族本屬傣族,八十年代,經(jīng)重新甄別,單獨為族;于是他們都經(jīng)歷了由血緣關系向地緣關系的轉變這一過程。中國民族的分布: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中有集中,如回族;地理分布中相對集中,如哈薩克、維族、藏族、西南民族等等;同一民族分布在遙遠的兩個地方,如錫伯族,由于政治或經(jīng)濟的原因,一部分在沈陽,一部分在伊犁;而臺灣的高山族只是漢人對其籠統(tǒng)的說法,其實他們內(nèi)部還分為很多民族。民族文化是在特有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歐洲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歷程:羅馬帝國崛起之前,各地分布著不同的部族,未形成其獨特性。后羅馬帝國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整個歐洲。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衰敗,歐洲北部的部族開始向南滲入,其中包括日耳曼人(游牧的野蠻人),遷到不列顛、法蘭西、西班牙等地。而斯拉夫人則向東南遷,分為東、西、南三支。李學曾《亞洲種族地理》G·泰勒《人種地理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分布圖集》。流行文化掩蓋傳統(tǒng)文化和地方性的民族文化是一種大趨勢第三節(jié)民間文化與流行文化民間文化的特點與地域差異:20世紀之前,社會還是封閉、半封閉的,在這種傳統(tǒng)社會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稱之為民間文化。特點:自發(fā)性(唐裝以右邊開襟)、傳承性、俗化和程式化、明顯的地域性;流行文化:不受傳統(tǒng)文化的約束,將民間文化取而代之。時髦和時尚是流行文化的核心。流行文化的周期非常短;依托于現(xiàn)代技術與手段;沒有積淀,缺乏相關理論辯解和宣傳;消除了文化的階層性;突破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障礙;接受者以年輕人為多。第六章中國文化地理與地域文化人群第一節(jié)現(xiàn)代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地理在文化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內(nèi)部的文化差異正在縮小。農(nóng)耕文化區(qū)與游牧文化區(qū):農(nóng)耕文化依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定居生活為背景,于是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精神、物質文化;如儒家文化就分為上層建筑的文化和大眾盛興的文化(如傳宗接代);游牧文化依托游牧業(yè),逐水草而居,于是流動權比土地所有權都重要,文化以口耳相傳為主;顯得奔放、豪放;東部地區(qū)與西部地區(qū):東部地區(qū):工業(yè)化的進程導致其迅速與西方文化接軌;西部地區(qū):傳統(tǒng)、民間淳樸的文化保留較多;漢民族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漢民族文化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可以簡括為儒家文化;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隨著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而各有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翡翠培訓資料》課件
- 《證券買賣技巧教案》課件
- 《證券基金銷售培訓》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集粹匯編員工管理篇
- 單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人力資源管理篇】
- 《社區(qū)工作實務》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范例選集【人力資源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范例合集職工管理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呈現(xiàn)合集【人事管理】十篇
- 寒假自習課 25春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人教版教學課件 第八章 第二節(jié) 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第2課時 油氣資源的開發(fā)
- 山里的夜(2022年浙江金華中考語文試卷記敘文閱讀題及答案)
- 安全保衛(wèi)工作方案和滅火,應急疏散預案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廣東省標準)
- 基于PLC的食品包裝機控制系統(tǒng)設計
- 保密協(xié)議簡單合同范本
- 機械設計作業(yè)集
- 食品快速檢測實驗室要求
- 冬季心血管病預防知識
- DB36-T 720-2013 汽車加油站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guī)范
- 鐵路護路巡防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奧數(shù)試題(試題)-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