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研究的理論分析_第1頁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研究的理論分析_第2頁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研究的理論分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研究的理論分析中圖分類號:D09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4-0023-03〔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下面簡稱〔決議〕〕作為中國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全面、客觀地回首了中國自成立到1935年的歷史,重點論述了六屆四中全會年到遵義會議前內歷次毛病路線的表現(xiàn),而且分析了毛病產生的根本源頭,它凝結了全智慧的結晶。2000年以來,關于〔決議〕的研究,出現(xiàn)了一批理論結果。其中專門研究〔決議〕的期刊論文約14篇,相關研究的論文〔重要指〔決議〕與〔關于建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比較研究〕約10篇,但是相關專著還未產生。這些研究結果對于推動學界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一、〔決議〕構成的經過研究在抗戰(zhàn)期間發(fā)表了一系列著作,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方法說明國家的性質,革命的性質、動力、對象、任務等。他的思想在內產生強烈影響,但是內在指點思想上還存在分歧,容易使產生毛病認識。所以有學者提出:為了實現(xiàn)內思想上、政治上的團結統(tǒng)一,1942年,在全范圍內開展了一次以反對主觀主義十分是教條主義為最重要任務的整風運動。在這里基礎之上,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建以來的經歷體驗教訓,對若干內歷史問題尤其是六屆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的領導路線問題,作出了正式結論。[1]簡言之,〔決議〕的發(fā)表是為了總結經歷體驗,統(tǒng)一全思想。關于〔決議〕的構成經過,以往的研究以為,1941年9月至10月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組織清算過去歷史委員會,由、王稼樣、任弼時、康生、彭真五人構成,以起草的〔關于四中全會以來領導路線結論草案〕〔簡稱〔結論草案〕或〔歷史草案〕〕為基礎進行編寫[2]。任弼時于1944年5月完成第一稿,即〔檢討關于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領導路線問題的決定〔草案〕〕。接著,經過胡喬木、任弼時、張聞天再次修改,又七易其稿,最終在1945年4月15日改出了交六屆七中全會討論的新的修改稿[3]。但是如今很多學者都強調在六屆七中全會、七大和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上,與會人員對〔決議〕仍然繼續(xù)發(fā)表意見。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后,任命任弼時再次負責組織對〔決議〕的修改。1945年8月9日,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正過錯的〔決議〕,并正式把它作為內文件印行[4]。所以,我們在〔選集〕〔第三卷〕中所看到的〔決議〕是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國第六屆委員會擴大的第七次全領會議通過,但實際上是在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全領會議上最終表決的,六屆七中全會只是基本通過。而在一般的史學書中并未具體說明,同樣,當前的〔選集〕〔第三卷〕也并未指出。二、內主要與〔決議〕關系的研究〔一〕與〔決議〕的關系對〔決議〕的構成無疑起到了宏大的推動作用。近10年,國內學者對與〔決議〕構成的關系,重要從下面幾方面論述。第一,所起草的〔結論草案〕成為〔決議〕的藍本,還數(shù)次親身參與〔決議〕的修改工作?!彩返谝痪怼持刑岢觯@個決議是以1941年寫的〔結論草案〕為藍本,并在其領導下,從1944年5。第二,〔決議〕突出的領導地位及思想。學界在這一問題上已基本構成共鳴,即的六屆七中全會和〔決議〕的通過,加強了全在思想基礎上的團結,為七大勝利召創(chuàng)始造了充足的思想條件[7]。決議高度評價了運用列寧主義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所做的突出奉獻,確立了的領導地位,用思想統(tǒng)一了全的認識,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8]。關于突出的地位及思想的原因,有些學者對此進行了初步討論。首先,的領導地位是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經過才得以確立。其次,與當時國內斗爭需要密不可分。國民在1943年以蔣介石名義出版了〔中國之命運〕,污蔑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新式軍閥,根據(jù)地為變相割據(jù),鼓吹一個政、一個領袖、一個主義。共產國際也在1943年解散,國民頑固派利用這個機會大肆制作反共輿論。針對頑固派的惡劣行徑,進行政治和軍事還擊,使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以保存,但是這件事也提醒了需要盡快樹立自己的政治領袖,有自己的統(tǒng)一思想。再次,蘇聯(lián)和共產國際的外部影響,也是〔決議〕突出地位的主要原因。1938年9月在政治局會議上,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指導的報告,不只肯定了政治路線的正確性,而且肯定了的領導地位,打破了王明以共產國際欽差大臣自居奪取領導權的企圖。共產國際的解散也為獨立自立提供了寬松的外部環(huán)境。最后,離不開個人主觀因素的作用。〔決議〕是在的〔結論草案〕的基礎上寫的,又經過他本人的屢次修改最終確定[9]。第三,〔決議〕在思想構成、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往都是闡述對〔決議〕的影響,然而近年有學者反向考慮,討論了〔決議〕對思想構成和發(fā)展的影響。重要以為思想是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一次飛躍的理論結果,〔決議〕勾畫出這一理論結果的基本輪廓,而且為思想確立為的指點思想和繼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0]。〔二〕任弼時與〔決議〕的關系任弼時對〔決議〕的起草和確立功不可沒,但是近年對任弼時能否主持起草了〔決議〕存有爭辯。一種觀點是說,1944年5月,由任弼時主持,成立了有劉少奇、康生、周恩來、張聞天、彭真、高崗、博古加入的的歷史問題決議預備委員會[11]。還有學者以為任弼時是歷史問題預備委員會的召集人和詳細主持〔決議〕起草工作的人?!踩澈鷨棠九c〔決議〕的關系學界研究胡喬木對〔決議〕構成的作用,是從兩方面來闡述的。一方面,繼任弼時之后,胡喬木起草了一個〔決議草案稿〕,其整體框架和寫法比較接近后來〔決議〕正式稿;另一方面,胡喬木協(xié)助屢次修改〔決議〕[16]。而近年存在較大爭辯的是胡喬木到底有沒有寫〔決議〕。有學者提出在1971年夏說過:胡喬木曾為起草了很多主要文件。〔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別人搞了幾個月,沒有搞出眉目,他一寫,就寫出來了。[17]但是有學者質疑并考證了這段話,以為這段話是誤傳和虛構的。而事實是1971年8月28日晚,在長沙同廣州軍區(qū)負責同志劉興元、丁盛、韋國清談話,話題牽涉胡喬木在延安編書,即編〔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和〔兩條路線〕?;貞浘帟涍^,對胡喬木欣賞之情溢于言表,說:在延安整風時,提出要編書,后來,就改由胡喬木編。這個人有點知識。他搜集了那樣多的文件,編了兩大本,印出來讓大家討論,才把問題弄得比較清楚了。[18]就是說,并沒有說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別人搞了幾個月,沒有搞出眉目,他〔胡喬木〕一寫,就寫出來了這句話。三、〔決議〕的版本研究這里重要說的是1953年的版本研究,之前的版本在前面詳細經過的研究中已闡述,這里不加贅述。1953年版的〔決議〕,大部分是在胡喬木的著作〔胡喬木回憶〕這本書中的有關闡述上,進行的總結概括或者用新的史料再次印證書中的說法。〔決議〕在1953年4月出版的〔選集〕〔第三卷〕中又進行了修改,修改內容如下:第一,刪除和修改思想這一表述。但凡有思想、思想體系用語的地方,一律刪去,改為列寧主義路線。一方面本人不贊成與馬恩列斯并列,主張他們是先生,我們是學生;另一方面蘇聯(lián)不予認同。第二,加重了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正確指點的分量,原來一些沒有提斯大林名字的地方,都添上了斯大林同志,有幾處還加了他的引語。以上兩點突出了列寧主義和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指點與奉獻。毛選版〔決議〕淡化了思想,強調馬列主義和斯大林,這些修改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1945年,〔決議〕提出思想是加強本土化的主要一環(huán)。但是,蘇聯(lián)始終回絕成認思想這個提法,蘇聯(lián)報刊對它也絕口不提。蘇聯(lián)報刊在發(fā)表文件時,但凡有思想的地方也都刪掉了。蘇共之所以這么做,與其大國沙文主義有很大關系。第三,在講第三次左傾路線時點了陳紹禹〔王明〕、秦邦憲〔博古〕的名。對此,胡喬木以為:犯路線毛病的,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都已在文件中點了名。王明、博古的左傾毛病比瞿、李要嚴重得多,不點名,對這些歷史問題擺不平。第四,將左傾路線的左字,全部加上引號,即一切改為左傾路線,此后采取了此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用語和文字方面的修改,如將蘇維埃運動改為紅軍運動,將蘇區(qū)改為根據(jù)地,將暴亂改為起義,將與改為和[19]。四、〔決議〕與史學關系的研究〔決議〕與史學關系的研究,自己視野就比較新穎,它跳出了從文本到文本的研究形式,從文本對學科影響的角度討論了〔決議〕的價值。有學者是從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來看的。積極方面表如今:史研究必需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必需正確對待主義,評價方法必需堅持一分為二。同時,既要看重的集體領導作用,又要突出廣闊人民大眾在歷史發(fā)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消極方面則表如今:在總結的歷史方面,重點論述歷次路線斗爭,造成了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史研究的方向性誤區(qū)。另外,〔決議〕濃墨重彩地刻畫,使得史工作者在很長一段時期中將史詮釋為領導的革命史的理論根據(jù)[20]。五、兩個〔決議〕比較研究有學者對〔決議〕與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進行了比較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了論述,可謂結果豐富。有學者從政治學的視角,對兩個〔決議〕的文本進行解讀,以為兩個〔決議〕固然起草的時間長、參與人員多、處理的關系復雜,但兩個歷史決議的起草經過都具體表現(xiàn)出了民主的原則,在對犯毛病的同志的評價上、在民主建設的闡述上都具體表現(xiàn)出了政治民主的發(fā)展[21]。有學者從是認識論的角度指出兩個〔決議〕的認識論基礎都是實事求是,向來提倡和主張理論聯(lián)絡實際和調查研究,反對,反對離開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研究主義[22]。還有學者從正確對待、對待旗幟、對待領袖、對待人民、對待成就、對待毛病、對待過去以及對待將來等八個方面,比較了兩個〔決議〕,視角獨特,構造嚴謹[23]。另外,有學者〔進程中兩個決議比較〕指出了兩個〔決議〕的很多類似點,表如今:都是為糾正左傾毛病,完成在指點思想上的撥亂反正而作的總結;都科學正確地認識了思想,制訂前都各自經歷過一個思想解放的經過。在指點方針上,都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待歷史問題上,都堅持了宜粗不宜細的原則[24]。有研究者從兩個〔決議〕與兩次歷史性飛躍的結果及其內容的分析中,側重論述了兩個決議與兩次歷史性飛躍和兩大理論結果之間有內在的聯(lián)絡及其在理論上的重大意義和奉獻,表示清楚中國是一個擅長總結歷史經歷體驗、擅長進行理論思維、擅長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25]。六、〔決議〕今后研究的瞻望〔一〕內其他歷史人物對〔決議〕的奉獻研究就當前來看,研究者的研究重點集中在、任弼時、胡喬木三人身上,而內其他領導人對于〔決議〕的作用幾乎還未牽涉。比方說張聞天對〔決議〕也進行了修改,那么他的奉獻當前還沒有研究?!捕场矝Q議〕與史學研究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發(fā)掘當前學界在〔關于建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史學關系的研究上出了一些結果,然而對〔決議〕與史學關系的研究結果很少。史學研究自己是史學科研究的基礎領域,但是近些年對于史學自己的研究較少,因而把史料與史學研究聯(lián)絡到一起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