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上皮組織》課件_第1頁
《醫(yī)學上皮組織》課件_第2頁
《醫(yī)學上皮組織》課件_第3頁
《醫(yī)學上皮組織》課件_第4頁
《醫(yī)學上皮組織》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上皮組織(epithelialtissue)第二章上皮組織1教學要求1、掌握上皮組織的一般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2、掌握被覆上皮的分類,各類被覆上皮的結構特點,分布與功能。3、掌握上皮細胞游離面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4、熟悉上皮細胞側面和基底面的特殊結構和功能。5、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腺的分類、外分泌腺的基本結構。教學要求2第二章上皮組織

(epithelialtissue)組成:大量細胞和少量細胞間質分類:被覆上皮腺上皮特殊上皮作用:保護、吸收、分泌和排泄。第二章上皮組織3上皮組織一、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二、上皮細胞的類型三、被覆上皮(一)單層上皮(二)復層上皮四、腺上皮五、特殊上皮六、上皮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七、上皮組織的再生上皮組織4一、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特點:1、呈薄膜狀,分布于體表和有腔器官的表面(又稱邊界組織)。2、排列緊密的細胞和少量的細胞間質組成。3、上皮細胞呈現明顯的極性,稱游離面和基底面。4、一般無血管,營養(yǎng)靠基膜滲透,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5、上皮細胞排列緊密,相鄰細胞間常形成特化的細胞連接結構。一、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5三、被覆上皮(一)單層上皮1、單層扁平上皮2、單層立方上皮3、單層柱狀上皮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二)復層上皮1、復層扁平上皮2、變移上皮三、被覆上皮6

1、單層扁平上皮形態(tài):呈薄扁細長,核橢圓形,有核處較厚。一、單層上皮1、單層扁平上皮一、單層上皮7分布:內皮:血管、淋巴管、心的內表面間皮:腹膜、胸膜、心包膜的外表面其他:I型肺泡上皮、腎小囊壁層分布:82、單層立方上皮:形態(tài):立方形,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分布:腎小管、甲狀腺。一、單層上皮2、單層立方上皮:一、單層上皮9

3、單層柱狀上皮

形態(tài):呈柱狀,核橢圓形,靠近基底部。其中夾有高腳酒杯狀的杯狀細胞,核位于基底部。分布:消化道的中部。一、單層上皮3、單層柱狀上皮

形態(tài):呈柱狀,核橢10

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形態(tài):由錐體形、梭形、柱狀細胞組成,柱狀細胞游離面有纖毛,并夾有杯狀細胞。均附著于基膜上。分布:呼吸道表面。一、單層上皮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一、111、復層扁平上皮形態(tài):由表層的扁平、中層的多邊形、底層的立方形細胞組成,從嗜酸性到嗜堿性,底層細胞有再生能力。二、復層上皮1、復層扁平上皮二、復層上皮12分布:未角化上皮:口腔、食管、陰道角化上皮:皮膚二、復層上皮分布:二、復層上皮13

2、變移上皮形態(tài):細胞的形態(tài)、層次隨容積而變化。表層細胞可復蓋中間層的幾個細胞,稱蓋細胞,中層呈多邊形,基底呈立方形或矮柱狀。分布:泌尿系統(tǒng)二、復層上皮2、變移上皮二14(一)腺的發(fā)生及分類腺上皮:以分泌功能為主,腺:以腺上皮為主構成的器官內分泌腺:無導管,直接進入血液或淋巴液。外分泌腺:有導管,經導管排至體腔或體外。四、腺上皮(一)腺的發(fā)生及分類四、腺上皮15外分泌腺特點:單細胞腺(杯形C)多細胞腺分泌部導管部外分泌腺16多細胞腺分泌部:管狀腺、泡狀腺、管泡狀腺漿液性、粘液性和混合性。導管:單層或復層上皮。多細胞腺17腺泡性質漿液性腺泡:酶原顆粒粘液性腺泡:粘原顆粒混合性腺腺泡性質漿液性腺泡:酶原顆粒18六:上皮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一)游離面細胞衣:糖蛋白、糖脂外伸的糖鏈形成薄層絨狀結構。微絨毛與纖毛:細胞膜與細胞質向游離面伸出。六:上皮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19不同:微絨毛:微絲,細而短。增加細胞的表面積。纖毛:九組雙聯微管加中間兩條單微管,粗而長。纖毛可以擺動,與異物的排出有關。不同:20(二)側面緊密連接:靠近游離面,相鄰C膜呈嵴狀結合,質膜融合,封閉細胞間隙,保護、機械連接作用。(二)側面21中間連接:緊密連接下方,有15-20nm間隙,中等電子密度的絲狀物連接,附有薄層的微絲,構成終末網。作用:維持細胞形狀,傳遞細胞收縮力。中間連接:緊密連接下方,有15-20nm間隙,中等電子密度22橋粒:呈斑狀連接,位于中間連接深部,20-30nm間隙,內含低密度的絲狀物,中間有致密的中間線和附著板,有角蛋白絲附著,最牢固的連接。橋粒:呈斑狀連接,位于中間連接深部,20-30nm間隙,內含23縫隙連接:上皮的深部,呈斑狀,細胞間隙較窄,連接小體直徑約7-9nm,由6個桿狀連接素圍成,直徑僅2nm管腔,細胞之間有小管相通,電沖動傳遞信息??p隙連接:上皮的深部,呈斑狀,細胞間隙較窄,連接小體直徑約724連接復合體在緊密連接、中間連接、橋粒和縫隙連接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存在時。連接復合體25(三)基底面1、半橋粒:加強上皮細胞與基膜的連接。2、基膜:基板和網板組成,分別有上皮組織(基質和細絲)和結締組織(網狀纖維和基質)形成,支持、營養(yǎng)作用。

3、質膜內褶:細胞膜向細胞質內伸入,增加細胞基底面積。(三)基底面26七、上皮細胞的再生生理性更新:生理情況下,上皮細胞的衰老、死亡、脫落和再生補充等現象。病理性再生:上皮細胞損傷由未受損傷的上皮增殖、分化進行修復。七、上皮細胞的再生27第二章上皮組織(epithelialtissue)第二章上皮組織28教學要求1、掌握上皮組織的一般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2、掌握被覆上皮的分類,各類被覆上皮的結構特點,分布與功能。3、掌握上皮細胞游離面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4、熟悉上皮細胞側面和基底面的特殊結構和功能。5、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腺的分類、外分泌腺的基本結構。教學要求29第二章上皮組織

(epithelialtissue)組成:大量細胞和少量細胞間質分類:被覆上皮腺上皮特殊上皮作用:保護、吸收、分泌和排泄。第二章上皮組織30上皮組織一、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二、上皮細胞的類型三、被覆上皮(一)單層上皮(二)復層上皮四、腺上皮五、特殊上皮六、上皮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七、上皮組織的再生上皮組織31一、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特點:1、呈薄膜狀,分布于體表和有腔器官的表面(又稱邊界組織)。2、排列緊密的細胞和少量的細胞間質組成。3、上皮細胞呈現明顯的極性,稱游離面和基底面。4、一般無血管,營養(yǎng)靠基膜滲透,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5、上皮細胞排列緊密,相鄰細胞間常形成特化的細胞連接結構。一、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32三、被覆上皮(一)單層上皮1、單層扁平上皮2、單層立方上皮3、單層柱狀上皮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二)復層上皮1、復層扁平上皮2、變移上皮三、被覆上皮33

1、單層扁平上皮形態(tài):呈薄扁細長,核橢圓形,有核處較厚。一、單層上皮1、單層扁平上皮一、單層上皮34分布:內皮:血管、淋巴管、心的內表面間皮:腹膜、胸膜、心包膜的外表面其他:I型肺泡上皮、腎小囊壁層分布:352、單層立方上皮:形態(tài):立方形,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分布:腎小管、甲狀腺。一、單層上皮2、單層立方上皮:一、單層上皮36

3、單層柱狀上皮

形態(tài):呈柱狀,核橢圓形,靠近基底部。其中夾有高腳酒杯狀的杯狀細胞,核位于基底部。分布:消化道的中部。一、單層上皮3、單層柱狀上皮

形態(tài):呈柱狀,核橢37

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形態(tài):由錐體形、梭形、柱狀細胞組成,柱狀細胞游離面有纖毛,并夾有杯狀細胞。均附著于基膜上。分布:呼吸道表面。一、單層上皮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一、381、復層扁平上皮形態(tài):由表層的扁平、中層的多邊形、底層的立方形細胞組成,從嗜酸性到嗜堿性,底層細胞有再生能力。二、復層上皮1、復層扁平上皮二、復層上皮39分布:未角化上皮:口腔、食管、陰道角化上皮:皮膚二、復層上皮分布:二、復層上皮40

2、變移上皮形態(tài):細胞的形態(tài)、層次隨容積而變化。表層細胞可復蓋中間層的幾個細胞,稱蓋細胞,中層呈多邊形,基底呈立方形或矮柱狀。分布:泌尿系統(tǒng)二、復層上皮2、變移上皮二41(一)腺的發(fā)生及分類腺上皮:以分泌功能為主,腺:以腺上皮為主構成的器官內分泌腺:無導管,直接進入血液或淋巴液。外分泌腺:有導管,經導管排至體腔或體外。四、腺上皮(一)腺的發(fā)生及分類四、腺上皮42外分泌腺特點:單細胞腺(杯形C)多細胞腺分泌部導管部外分泌腺43多細胞腺分泌部:管狀腺、泡狀腺、管泡狀腺漿液性、粘液性和混合性。導管:單層或復層上皮。多細胞腺44腺泡性質漿液性腺泡:酶原顆粒粘液性腺泡:粘原顆?;旌闲韵傧倥菪再|漿液性腺泡:酶原顆粒45六:上皮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一)游離面細胞衣:糖蛋白、糖脂外伸的糖鏈形成薄層絨狀結構。微絨毛與纖毛:細胞膜與細胞質向游離面伸出。六:上皮的特殊結構及其功能46不同:微絨毛:微絲,細而短。增加細胞的表面積。纖毛:九組雙聯微管加中間兩條單微管,粗而長。纖毛可以擺動,與異物的排出有關。不同:47(二)側面緊密連接:靠近游離面,相鄰C膜呈嵴狀結合,質膜融合,封閉細胞間隙,保護、機械連接作用。(二)側面48中間連接:緊密連接下方,有15-20nm間隙,中等電子密度的絲狀物連接,附有薄層的微絲,構成終末網。作用:維持細胞形狀,傳遞細胞收縮力。中間連接:緊密連接下方,有15-20nm間隙,中等電子密度49橋粒:呈斑狀連接,位于中間連接深部,20-30nm間隙,內含低密度的絲狀物,中間有致密的中間線和附著板,有角蛋白絲附著,最牢固的連接。橋粒:呈斑狀連接,位于中間連接深部,20-30nm間隙,內含50縫隙連接:上皮的深部,呈斑狀,細胞間隙較窄,連接小體直徑約7-9nm,由6個桿狀連接素圍成,直徑僅2nm管腔,細胞之間有小管相通,電沖動傳遞信息??p隙連接:上皮的深部,呈斑狀,細胞間隙較窄,連接小體直徑約751連接復合體在緊密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