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內(nèi)容車輛中的人機工程學主要內(nèi)容1車輛中的人機工程學
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汽車座椅的設計車輛中的人機工程學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2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一個步驟:
選定設計用的人體百分位。
設計中一般使用的百分位人體為中國5%女性、50%男性、95%男性人體尺寸,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國家人體尺寸(如SAE標準SAEJ826)。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一個步驟:3百分位百分位表示人體的某項基礎數(shù)據(jù)對于使用對象中有百分之幾的人可適用,它是人體工程學中一條基本的設計原則。百分位最簡單分為三檔:第5
百分位、第50
百分位、第95
百分位。有時,由于地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復雜、人體差異較大等原因,百分位的檔數(shù)需要適當增多。車身設計中一般采用5%、50%和95%三種百分位的人體尺寸。分別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人體尺寸。百分位百分位表示人體的某項基礎數(shù)據(jù)對于使用對象中有百分之幾的4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二個步驟:選定H點。
設計中根據(jù)加速踏板及地板及方向盤位置選擇合適的人體坐姿可以初步確定H點。通過不同百分位的人體來確定前排座椅的前后及上下調(diào)節(jié)尺寸。根據(jù)車身空間,通過對選定的人體布置及相關校核初步確定后排乘客的坐姿及H點。前后排座椅布置時還應對頭部空間、肩部及肘部空間等方面進行校核。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二個步驟:選定H點。5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三個步驟:
對駕駛員視野進行校核,首先要確定眼橢圓的尺寸及位置,然后再校核駕駛員的上下視野、前方視野、風擋玻璃刮刷面積及除霜部位、遮陽板、內(nèi)外后視鏡、儀表板盲區(qū)及反光等方面是否符合法規(guī)。
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三個步驟:6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四個步驟:
校核乘員操作舒適性,首先要對腳踏板進行校核,以保證駕駛員舒適安全的操作。然后需要確定手伸及面,以校核所有可操作件都能被駕駛員方便的操作。此外還需要對足蹬力及手操舵力、操縱件形狀、信號顯示進行校核。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四個步驟:7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五個步驟:
對整車的安全性進行校核,校核內(nèi)容包括車內(nèi)外凸出物的校核、安全帶的校核、安全氣囊的布置、上下車方便性等方面。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五個步驟:8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眼橢圓汽車行駛時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由駕駛員視覺得到的,駕駛員的視覺通道是最重要的信息通道。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眼橢圓9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汽車駕駛員眼橢圓是指不同身材的駕駛員按自己的意愿將座椅調(diào)整到適意位置并以正常的駕駛姿勢入座后,他們的眼睛位置在車身坐標系中的統(tǒng)計分布圖形。由于統(tǒng)計分布圖形呈橢圓狀,因此被稱為駕駛員眼橢圓。駕駛員眼橢圓的確立為研究汽車視野性能提供了科學的視野原點基準。眼橢圓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汽車駕駛員眼橢圓是指不同身材的駕駛員按10眼橢圓眼橢圓11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人眼的視區(qū)眼睛和頭部不轉(zhuǎn)動時的視區(qū)只用左眼或右眼單獨觀察是所能看到的區(qū)域稱為單眼視區(qū);用左眼或右眼單獨觀察到的兩個單眼視區(qū)的合成區(qū)稱為兩單眼視區(qū);用左、右眼同時觀察時兩眼都能看到的區(qū)域,即兩單眼視區(qū)的重疊部分稱為雙眼視區(qū)。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人眼的視區(qū)12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保持向前直視,眼球和頭部均不轉(zhuǎn)動時,單眼水平視區(qū)為150o,即能看見直視前視線一側(cè)90o、另一側(cè)60o的區(qū)域。雙眼視區(qū)為120o,兩單眼視區(qū)為180o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保持向前直視,眼球和頭部均不轉(zhuǎn)動時13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垂直方向上雙眼視區(qū)為:直前視線上方50o-55o,下方60o-70o,這樣就構成了人眼視錐,錐頂是瞳孔距的中點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垂直方向上雙眼視區(qū)為:直前視線上方514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運動狀態(tài)下,人的視野將縮小。車速為40km/h時雙眼視區(qū)為100o,其中能確認的范圍為15o以下;車速為75km/h時降為65o,100km/h時為40o。駕駛員的眼睛和觀察物體之間的視力關系分為人動視力(駕駛員看標志)和全動視力(駕駛員看行駛中的其他車輛)。人動視力與靜視力相比,在車速為50-60km/h時約降低6%,全動視力降低更為嚴重。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運動狀態(tài)下,人的視野將縮小。車速為415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和頭部的轉(zhuǎn)動角駕駛員觀察周圍事物時,往往轉(zhuǎn)動眼球或頭部,以擴大視區(qū)。眼睛與頭部的轉(zhuǎn)動角度按照轉(zhuǎn)動時是否舒適分為自然轉(zhuǎn)動和勉強轉(zhuǎn)動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和頭部的轉(zhuǎn)動角16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17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自然轉(zhuǎn)動眼睛和頭部均無不舒適感。眼睛的自然轉(zhuǎn)動角度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15o,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15o;頭部自然轉(zhuǎn)動角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45o,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30o。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自然轉(zhuǎn)動18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勉強轉(zhuǎn)動眼睛和頭部會有不適感。眼睛的勉強轉(zhuǎn)動角度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30o,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45o;頭部勉強轉(zhuǎn)動角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60o,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50o。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勉強轉(zhuǎn)動19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橢圓應用于車內(nèi)后視鏡的要求根據(jù)SAE的規(guī)定,對于車內(nèi)后視鏡的要求為雙眼水平后視角最小值為20o;垂直方向視角應能看見最后H點后方60m出的交通情況。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橢圓應用于車內(nèi)后視鏡的要求20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
眼橢圓應用之轎車儀表板盲區(qū)汽車行駛過程中,駕駛員需要經(jīng)常觀察儀表板上的信息。在觀察時,駕駛員的視線會受到方向盤的阻擋,方向盤的輪轂、輪輻和輪緣在儀表板上形成相應的盲區(qū)稱之為儀表板盲區(qū)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橢圓應用之轎車儀表板盲區(qū)21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轎車駕駛員的前方視野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轎車駕駛員的前方視野22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關于汽車駕駛員手伸及界面及其應用國際標準組織已經(jīng)制定了有關標準國際標準。ISO3958對車內(nèi)操作桿件、控制鈕件、開關等的合理布置及檢驗作了詳細的說明。汽車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是指駕駛員以正常駕駛姿勢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帶、一手握住方向盤時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間界面。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關于汽車駕駛員手伸及界面23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4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是在實驗室內(nèi)手伸及界面測量臺上測得的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是在實25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為便于使用,駕駛員手伸及界面的數(shù)據(jù)已列成表格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為便于使用,駕駛員手伸及26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室內(nèi)操作鈕件布置合理性的檢驗方法國際標準ISO3958用來檢驗小轎車駕駛室內(nèi)操作鈕件布置的合理性。該標準適用于以下尺寸范圍內(nèi)的小轎車坐椅靠背角β9.0o~33.0o最后H點至踵點的垂直距離Hz130~520mmH點的水平調(diào)節(jié)范圍ΔHx至少為130mm方向盤直徑D330-600mm方向盤傾斜角α10.0o~70.0o方向盤中心至踵點水平距離Wx660~152mm方向盤中心至踵點垂直距離Wz530~838mm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室內(nèi)操作鈕件布置合27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8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檢驗步驟如下:(1)測量出欲檢驗汽車駕駛室的以下幾項尺寸:Hz,D,Wx,Wz,α,β,γ與手伸及界面有關的駕駛室尺寸;(2)根據(jù)標準中給出的駕駛室尺寸綜合因子G的計算公式算出G值;(3)算出手伸及界面及界面前后方向上基準面HR離踵點的距離d,確定該基準面的位置;(4)用基準面HR、駕駛員座椅對稱平面以及通過最后H點的水平面(見圖2-1)這三個正交平面組成坐標系。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檢驗步驟如下:29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5)測量出車量上欲檢驗的操作鈕件在上述坐標系中的坐標值。(6)根據(jù)(2)中算出的G值及已經(jīng)確定的男女駕駛員比值,從駕駛員手伸及界面數(shù)據(jù)表格中找到相應的數(shù)值。(7)將上述(5)中測得的手操作鈕件離基準面HR的水平距離(測量值)與表格中的給定值(極限值)相比較,若前者小于后者便認為該手操作鈕件布置合理,即可伸及。否則認為不合理,應重新考慮其布置位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5)測量出車量上欲檢驗30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轎車手操縱件、指示器和信號顯示裝置的合理布置手操縱件應布置在駕駛員手伸及范圍以內(nèi)重要的指示器、信號顯示裝置應布置在駕駛員頭部無需轉(zhuǎn)動便能直接觀察到的視區(qū)內(nèi),以確保操作方便和迅速認辨。國家標準化組織(ISO)轎車手操縱件、指示器和信號顯示裝置的合理布置已做了規(guī)定。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轎車手操縱件、指示器和信31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手伸及范圍的分區(qū)基準平面:指與汽車縱向?qū)ΨQ平面平行的與座椅參考點(設計時采用的H點)左右相距50mm的兩平面。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手伸及范圍的分區(qū)32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1區(qū):位于參考平面左側(cè),由下列表面形成的區(qū)域:A)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上相距20mm的平面;B)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下相距170mm的平面;C)沿方向盤輪圈外緣向外擴展100mm的圓柱面。該圓柱面的中心線與方向盤軸線共線。D)通過方向盤軸線的兩垂直相交平面。兩垂直相交平面與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分別為40o,130o。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1區(qū):位于參考平面左側(cè),33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區(qū):由下列表面所形成的區(qū)域:A)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上相距20mm;B)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下相距170mm;C)以方向盤軸線為中心,以50mm為半徑的圓柱面。3區(qū):與1區(qū)關于參考平面相對稱的右側(cè)區(qū)域。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區(qū):由下列表面所形成的34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手操作件的合理位置(1)下列手操作件應布置在1區(qū)A)前照燈(大燈)變光開關;B)前照燈警告開關;C)轉(zhuǎn)向燈開關。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手操作件的合理位置35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下列手操作件應布置在參考平面左側(cè)A)燈光總開關;B)緊急制動手操作件(左側(cè)行駛);(3)音響喇叭手操作件可布置在1區(qū),亦可布置在2區(qū);左側(cè)行駛的汽車的緊急制動操作件應布置在參考平面的右側(cè)。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下列手操作件應布置36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組合操作的要求(1)下列配對功能應由同一操作件完成:A)前照燈警告開關及其變光開關。(2)燈光總開關不可與下述任一操作件混同操作,除非設有避免功能混同的裝置。A)音響警告(喇叭);B)轉(zhuǎn)向指示器。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組合操作的要求37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信號顯示裝置的觀察要求(1)車速表及里程表應在駕駛員不轉(zhuǎn)動頭部的情形下應可直接看到。(2)燃油表最大量程的1/4及以上的刻度區(qū)應在駕駛員頭部不轉(zhuǎn)動時能直接看到;其它刻度區(qū)例外。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信號顯示裝置的觀察要38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在駕駛員頭部不轉(zhuǎn)動的情況下可以之間看到的還包括:A)發(fā)動機機油壓力顯示信號;B)發(fā)動機冷卻水顯示信號;C)蓄電池充電狀況的顯示信號;D)安裝在儀表板上或轉(zhuǎn)向柱上的自動變速桿的檔位的顯示裝置。以上顯示信號顯示區(qū)的其余部分,在頭部轉(zhuǎn)動時應是可見的。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在駕駛員頭部不轉(zhuǎn)動的情況39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3)以下信號指示器的照明區(qū)應在至少為18mm2的一個單獨區(qū)域內(nèi),且在頭部不轉(zhuǎn)動情況下應能見到A)制動器;B)前照燈遠光;C)轉(zhuǎn)向指示器;D)緊急報警器;E)駐車制動器;F)安全帶指示器;G)安全氣墊故障預報器;H)發(fā)動機機油壓力;I)發(fā)動機冷卻水溫度;J)阻風閥;K)燃油液面高度;L)蓄電池充電;M)自動變速器檔位選擇鍵。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3)以下信號指示器的照40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足蹬力手操舵力手柄的設計坐姿下駕駛員雙手對方向盤的手操舵力與方向盤傾角(側(cè)視圖上方向盤平面與水平之間的夾角)有密切的關系。方向盤平面越接近水平即傾角越小,手操舵力越大。但是可以轉(zhuǎn)動方向盤的角度值變小,如圖2-5所示。此時對應的座椅靠背也比較垂直,駕駛員坐姿相應地也比較平直。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足蹬力41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方向傾角與操舵力轉(zhuǎn)向角的關系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方向傾角與操舵力轉(zhuǎn)向角的42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大客車、重型載貨車,由于前軸負荷較大,要求有較大的操舵力施加方向盤上,因此這類車型中方向盤的傾角均不大。對于轎車而言,要求施加在方向盤上的操舵力并不很大,從而有可能使方向盤的傾角加大。這樣駕駛員上軀干可以適當后傾,背部受到靠背的支持,坐姿舒適性得以改善。方向盤傾角的加大對于安全氣墊的裝設提供有利條件。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大客車、重型載貨車,由于43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見基本理論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44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腰曲弧線坐姿舒適性與人體軀干的組織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人體軀干由脊柱、擂鼓、胸骨組成,其中脊柱從側(cè)面看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在四個生理彎曲中,與坐姿舒適性有直接關系的是腰曲。腰曲弧線的變形,尤其在人體承載狀態(tài)下腰曲弧線的變形是造成腰部酸痛、疲勞甚至損傷的機械原因。人體正常腰曲弧線如圖4-1中曲線D所示,此時椎間盤上受的眼里均勻而輕微,幾乎無推力作用于韌帶,韌帶不拉伸,腰部無不舒適感。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腰曲弧線45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保證腰曲弧線的正常狀態(tài)是獲得舒適坐姿的關鍵,這也是汽車座椅設計中應當遵循的原則之一。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保證腰曲弧線的正常狀態(tài)是獲得舒適坐姿的關鍵46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為使坐姿下的腰曲弧線的變形最小,車輛座椅的靠背應當提供兩點支撐。第一支撐位于第5-6胸椎之間,形成肩靠。肩胛骨面積大,可承受較大的壓力。第二支撐設置在第4-5腰椎之間的高度上,形成腰墊。腰墊的形狀應當合理,無腰墊或腰墊不明顯會使腰椎后突,腰墊過分會使腰椎前突。正確的腰墊形狀應該是是腰曲弧線微微前突。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為使坐姿下的腰曲弧線的變形最小,車輛座椅的47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座墊體壓分布人體臀部的不同部位在產(chǎn)生不舒適感覺以前所能忍受的壓力是不同的。坐骨粗壯,能承受比其周圍肌肉更大的壓力;大腿底部有大血管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壓力過大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傳導而感到不適。所以座墊設計應當遵循壓力分布不均勻的原則,在坐骨處壓力最大,向四周逐漸減小,直到大腿部位時壓力將至最低值。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座墊體壓分布48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較為理想的座墊體壓分布曲線如圖4-3所示,圖中每條封閉的曲線為等壓力線,單位為100Pa。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較為理想的座墊體壓分布曲線如圖4-3所示,49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駕駛姿勢的舒適角坐姿時大部分體重由坐骨承受,另一部分由背部和足部承受。坐姿下腰去弧線隨座墊與靠背夾角以及形狀而改變,背部肌肉拉伸,大腿的屈曲使腹部受壓。為了減輕駕駛姿勢時的不適與疲勞,駕駛員身體各部分之間的夾角應該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圍之內(nèi)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駕駛姿勢的舒適角50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51汽車座椅的設計
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的結構與材料汽車座椅一般由骨架、彈簧、軟墊、座椅護面以及調(diào)節(jié)機構組成
汽車座椅的設計汽車座椅的設計52汽車座椅的設計骨架可分為座墊骨架和靠背骨架。骨架在連接方式上分為三種:座墊骨架與靠背骨架作為整體或用螺栓或靠背角度調(diào)節(jié)裝置連在一起。座墊骨架與靠背骨架完全分開。座墊骨架與靠背骨架鉸接,靠背可翻折,成為可翻折式椅。骨架可為管狀結構,也可以為薄鋼板沖壓結構,或者由加強塑料制成。彈簧的形狀較多,以圓柱形螺旋壓縮彈簧、編織彈簧、曲折彈簧以及水平圓柱形拉伸彈簧等最為常見。汽車座椅的設計骨架可分為座墊骨架和靠背骨架。骨架在連接方式上53汽車座椅的設計在金屬彈簧和外層護面之間通常加上一層軟墊,用來分散人體的壓力,使座椅表面具有柔軟的感觸,同時還能吸收振動和噪聲。軟墊通常采用泡沫塑料、黃麻氈、海面等材料,做成適應于人體靠背、臀部以及大腿下表面的形狀,使座椅具有貼合感。在軟墊和彈簧之間,一般還鋪設一層支撐墊,它是用鋼絲編過的麻布或橡膠墊,用來防止軟墊嵌入彈簧中。外層護面用來修飾座椅表面,其色彩應與車身內(nèi)飾色彩的主調(diào)相協(xié)調(diào)。外層護面的包緊作用使載荷通過軟墊合理地分布在彈簧上。護面材料常為塑料制品、毛織品、棉毛制品等。
汽車座椅的設計在金屬彈簧和外層護面之間通常加上一層軟墊,用來54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前后調(diào)節(jié)裝置可用無滾珠滑軌式、滾珠滑軌式或絲杠式等。無滾珠滑軌式結構簡單、但是摩擦阻力大、易生銹、調(diào)節(jié)費力。滾珠滑軌式調(diào)節(jié)輕便、但尺寸較大。絲杠式調(diào)節(jié)速度慢,但壽命長,可靠。靠背角度調(diào)節(jié)裝置常用滑槽式或棘軌式結構。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前后調(diào)節(jié)裝置可用無滾珠滑軌式、滾珠滑軌式或55汽車座椅的設計汽車座椅的人體工程學要求(1)貼合感:坐椅靠背和座墊的形狀是否與人體背部、臀部、大腿地面的形狀相貼合。接觸面積和部位以及座墊的彈性滯遲損失特性與貼合感密切相關。(2)側(cè)向穩(wěn)定感:車輛轉(zhuǎn)向行駛的時候,駕駛員會感受到座椅左右的適當約束,避免人體橫向偏斜。側(cè)向穩(wěn)定感與座椅兩側(cè)形狀、壓力比以及壓力分布等因素有關。適當選擇側(cè)向壓力與總壓力之比能改善側(cè)向穩(wěn)定感。汽車座椅的設計汽車座椅的人體工程學要求56汽車座椅的設計(3)腰椎依托感:腰椎依托感良好的座椅,其乘坐者容易獲得舒適坐姿。(4)振動彈性感:與振動彈性感相聯(lián)系的是座椅的靜態(tài)剛度、共振頻率以及衰減特性。(5)座墊與靠背的軟硬感:可以用392N作負荷時的靜態(tài)變形特性來反映,不得有陷落的感覺。(6)除以上要求外,座椅不得有臀部滑動感、腹部壓迫感以及背部弓形感等。汽車座椅的設計(3)腰椎依托感:腰椎依托感良好的座椅,其乘57汽車座椅的設計
座椅的幾何參數(shù)坐姿下人體尺寸的測量值(表5-1)可作為座椅幾何尺寸確定的參考,但是垂直坐姿與駕駛坐姿有明顯區(qū)別,因此車輛座椅中的某些尺寸或角度還應從專門的駕駛或乘坐姿勢的人體測量中獲得。
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的幾何參數(shù)58汽車座椅的設計座高:座高是車輛地板離座墊的高度。座高取人體腓骨的高度,約為人體身長的1/4左右,或低于小腿高度10mm左右。就坐時小腿略高于座墊前端表面。這樣下肢著力于整個腳掌,雙腳便于活動。座高一般在430mm-450mm范圍內(nèi)較為適合。座寬:座寬受車寬的限制。為使駕駛員能調(diào)整坐姿,座寬應適當大于臀寬,取500mm左右即可。汽車座椅的設計座高:座高是車輛地板離座墊的高度。座高取人體腓59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深:座墊前端至靠背表面之間的距離。座深應保證臀部得到全部的支持,這需要約臀部直大腿底面全長3/4的尺寸,約450mm左右。座深過大,座墊前端反而壓迫大腿。座墊后傾角約4~8度。座墊表面中部最好有與臀部形態(tài)相適應的曲面??勘持危杭缈扛叨仍诩珉喂窍陆?,腰靠設在第4與第5腰椎處。操作時要靠應承受更多的力??勘辰牵阂话阍?00~115度范圍內(nèi)。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深:座墊前端至靠背表面之間的距離。座深應保證60汽車座椅的設計駕駛座椅水平調(diào)節(jié)量駕駛座椅調(diào)節(jié)量的確定以能滿足預定百分比的駕駛員使用為原則,即調(diào)節(jié)量要達到一定的適用級。適用級越高,使用的人數(shù)百分比越大。一般情形下,適用級可取90%,滿足第95百分位至第5百分位身材駕駛員的需要。駕駛座椅水平調(diào)節(jié)量根據(jù)舒適坐姿下H點位置線來確定
汽車座椅的設計駕駛座椅水平調(diào)節(jié)量61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的其它調(diào)解量(1)垂直方向的高度調(diào)節(jié)量為30-50mm;(2)大腿與腹部夾角可在90~115度內(nèi)調(diào)節(jié);(3)座墊傾角調(diào)節(jié)范圍為5~10度或更大些;(4)靠背傾角調(diào)節(jié)范圍為100~115度之間。(5)座墊剛度應根據(jù)駕駛員體重來調(diào)節(jié),以保證固有頻率不變。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的其它調(diào)解量62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強度試驗座椅的固定強度1靜態(tài)試驗通過座椅質(zhì)心沿水平方向向前或向后加載,加載量為座椅總成重量的20倍時,座椅骨架不應與座椅調(diào)節(jié)機構分離,座椅調(diào)節(jié)機構不應損壞、失靈,座椅總成與車身固定部位不得分離。2動態(tài)試驗當座椅受到水平方向向前或向后的20g加速度時,座椅骨架不應與調(diào)節(jié)機構分離,調(diào)節(jié)機構不應損壞、失靈。座椅總成與車身固定部位不應脫開。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強度試驗63汽車座椅的設計向靠背加載的強度試驗如圖5-2所示將座椅調(diào)節(jié)到最后位置,確定出座椅的R點(最后位置的H點)。沿座椅靠背上橫梁中點水平相后緩慢加載到相對于R點的力矩為M=373Nm時,座椅骨架不應與調(diào)節(jié)機構分離。座椅調(diào)節(jié)機構不應損壞、失靈。固定部位不應分離汽車座椅的設計向靠背加載的強度試驗64汽車座椅的設計座墊與靠背的疲勞試驗1座墊疲勞試驗把座墊加壓板放置在座墊上,加壓板的底面形狀與人體臀部和大腿底部表面形狀相仿(相當于假臀),加壓板的R點與座椅的R點相重合。將小腿模型裝在加壓板上,按設計基準將踝點作為支撐點,如圖5-3所示。在座椅中心面內(nèi)施加垂直脈動載荷P0±P,載荷中心點距加壓板R點為32mm。加載頻率應不引起座墊、加壓板以及加載系統(tǒng)的共振。試驗時應經(jīng)常檢查座墊、骨架等有否損壞,直到規(guī)定次數(shù)。往復載荷P0±P=471±235N。汽車座椅的設計座墊與靠背的疲勞試驗65汽車座椅的設計汽車座椅的設計66汽車座椅的設計靠背疲勞試驗將座椅調(diào)節(jié)到最后位置。在靠背上橫梁中點施加往復載荷,載荷方向垂直靠背骨架,載荷大小相對于R點的力矩為M0±M=49±147Nm來換算。循環(huán)次數(shù)為10時,座椅總成不應損壞汽車座椅的設計靠背疲勞試驗67汽車座椅的設計汽車座椅的設計68主要內(nèi)容車輛中的人機工程學主要內(nèi)容69車輛中的人機工程學
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汽車座椅的設計車輛中的人機工程學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70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一個步驟:
選定設計用的人體百分位。
設計中一般使用的百分位人體為中國5%女性、50%男性、95%男性人體尺寸,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國家人體尺寸(如SAE標準SAEJ826)。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一個步驟:71百分位百分位表示人體的某項基礎數(shù)據(jù)對于使用對象中有百分之幾的人可適用,它是人體工程學中一條基本的設計原則。百分位最簡單分為三檔:第5
百分位、第50
百分位、第95
百分位。有時,由于地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復雜、人體差異較大等原因,百分位的檔數(shù)需要適當增多。車身設計中一般采用5%、50%和95%三種百分位的人體尺寸。分別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人體尺寸。百分位百分位表示人體的某項基礎數(shù)據(jù)對于使用對象中有百分之幾的72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二個步驟:選定H點。
設計中根據(jù)加速踏板及地板及方向盤位置選擇合適的人體坐姿可以初步確定H點。通過不同百分位的人體來確定前排座椅的前后及上下調(diào)節(jié)尺寸。根據(jù)車身空間,通過對選定的人體布置及相關校核初步確定后排乘客的坐姿及H點。前后排座椅布置時還應對頭部空間、肩部及肘部空間等方面進行校核。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二個步驟:選定H點。73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三個步驟:
對駕駛員視野進行校核,首先要確定眼橢圓的尺寸及位置,然后再校核駕駛員的上下視野、前方視野、風擋玻璃刮刷面積及除霜部位、遮陽板、內(nèi)外后視鏡、儀表板盲區(qū)及反光等方面是否符合法規(guī)。
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三個步驟:74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四個步驟:
校核乘員操作舒適性,首先要對腳踏板進行校核,以保證駕駛員舒適安全的操作。然后需要確定手伸及面,以校核所有可操作件都能被駕駛員方便的操作。此外還需要對足蹬力及手操舵力、操縱件形狀、信號顯示進行校核。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四個步驟:75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五個步驟:
對整車的安全性進行校核,校核內(nèi)容包括車內(nèi)外凸出物的校核、安全帶的校核、安全氣囊的布置、上下車方便性等方面。車輛總布置人機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第五個步驟:76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眼橢圓汽車行駛時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由駕駛員視覺得到的,駕駛員的視覺通道是最重要的信息通道。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眼橢圓77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汽車駕駛員眼橢圓是指不同身材的駕駛員按自己的意愿將座椅調(diào)整到適意位置并以正常的駕駛姿勢入座后,他們的眼睛位置在車身坐標系中的統(tǒng)計分布圖形。由于統(tǒng)計分布圖形呈橢圓狀,因此被稱為駕駛員眼橢圓。駕駛員眼橢圓的確立為研究汽車視野性能提供了科學的視野原點基準。眼橢圓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汽車駕駛員眼橢圓是指不同身材的駕駛員按78眼橢圓眼橢圓79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人眼的視區(qū)眼睛和頭部不轉(zhuǎn)動時的視區(qū)只用左眼或右眼單獨觀察是所能看到的區(qū)域稱為單眼視區(qū);用左眼或右眼單獨觀察到的兩個單眼視區(qū)的合成區(qū)稱為兩單眼視區(qū);用左、右眼同時觀察時兩眼都能看到的區(qū)域,即兩單眼視區(qū)的重疊部分稱為雙眼視區(qū)。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人眼的視區(qū)80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保持向前直視,眼球和頭部均不轉(zhuǎn)動時,單眼水平視區(qū)為150o,即能看見直視前視線一側(cè)90o、另一側(cè)60o的區(qū)域。雙眼視區(qū)為120o,兩單眼視區(qū)為180o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保持向前直視,眼球和頭部均不轉(zhuǎn)動時81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垂直方向上雙眼視區(qū)為:直前視線上方50o-55o,下方60o-70o,這樣就構成了人眼視錐,錐頂是瞳孔距的中點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垂直方向上雙眼視區(qū)為:直前視線上方582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運動狀態(tài)下,人的視野將縮小。車速為40km/h時雙眼視區(qū)為100o,其中能確認的范圍為15o以下;車速為75km/h時降為65o,100km/h時為40o。駕駛員的眼睛和觀察物體之間的視力關系分為人動視力(駕駛員看標志)和全動視力(駕駛員看行駛中的其他車輛)。人動視力與靜視力相比,在車速為50-60km/h時約降低6%,全動視力降低更為嚴重。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在運動狀態(tài)下,人的視野將縮小。車速為483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和頭部的轉(zhuǎn)動角駕駛員觀察周圍事物時,往往轉(zhuǎn)動眼球或頭部,以擴大視區(qū)。眼睛與頭部的轉(zhuǎn)動角度按照轉(zhuǎn)動時是否舒適分為自然轉(zhuǎn)動和勉強轉(zhuǎn)動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睛和頭部的轉(zhuǎn)動角84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85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自然轉(zhuǎn)動眼睛和頭部均無不舒適感。眼睛的自然轉(zhuǎn)動角度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15o,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15o;頭部自然轉(zhuǎn)動角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45o,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30o。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自然轉(zhuǎn)動86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勉強轉(zhuǎn)動眼睛和頭部會有不適感。眼睛的勉強轉(zhuǎn)動角度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30o,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45o;頭部勉強轉(zhuǎn)動角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為60o,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均為50o。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勉強轉(zhuǎn)動87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橢圓應用于車內(nèi)后視鏡的要求根據(jù)SAE的規(guī)定,對于車內(nèi)后視鏡的要求為雙眼水平后視角最小值為20o;垂直方向視角應能看見最后H點后方60m出的交通情況。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橢圓應用于車內(nèi)后視鏡的要求88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
眼橢圓應用之轎車儀表板盲區(qū)汽車行駛過程中,駕駛員需要經(jīng)常觀察儀表板上的信息。在觀察時,駕駛員的視線會受到方向盤的阻擋,方向盤的輪轂、輪輻和輪緣在儀表板上形成相應的盲區(qū)稱之為儀表板盲區(qū)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眼橢圓應用之轎車儀表板盲區(qū)89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轎車駕駛員的前方視野
駕駛員眼橢圓與視野設計轎車駕駛員的前方視野90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關于汽車駕駛員手伸及界面及其應用國際標準組織已經(jīng)制定了有關標準國際標準。ISO3958對車內(nèi)操作桿件、控制鈕件、開關等的合理布置及檢驗作了詳細的說明。汽車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是指駕駛員以正常駕駛姿勢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帶、一手握住方向盤時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間界面。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關于汽車駕駛員手伸及界面91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92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是在實驗室內(nèi)手伸及界面測量臺上測得的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是在實93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為便于使用,駕駛員手伸及界面的數(shù)據(jù)已列成表格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為便于使用,駕駛員手伸及94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室內(nèi)操作鈕件布置合理性的檢驗方法國際標準ISO3958用來檢驗小轎車駕駛室內(nèi)操作鈕件布置的合理性。該標準適用于以下尺寸范圍內(nèi)的小轎車坐椅靠背角β9.0o~33.0o最后H點至踵點的垂直距離Hz130~520mmH點的水平調(diào)節(jié)范圍ΔHx至少為130mm方向盤直徑D330-600mm方向盤傾斜角α10.0o~70.0o方向盤中心至踵點水平距離Wx660~152mm方向盤中心至踵點垂直距離Wz530~838mm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室內(nèi)操作鈕件布置合95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96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檢驗步驟如下:(1)測量出欲檢驗汽車駕駛室的以下幾項尺寸:Hz,D,Wx,Wz,α,β,γ與手伸及界面有關的駕駛室尺寸;(2)根據(jù)標準中給出的駕駛室尺寸綜合因子G的計算公式算出G值;(3)算出手伸及界面及界面前后方向上基準面HR離踵點的距離d,確定該基準面的位置;(4)用基準面HR、駕駛員座椅對稱平面以及通過最后H點的水平面(見圖2-1)這三個正交平面組成坐標系。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檢驗步驟如下:97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5)測量出車量上欲檢驗的操作鈕件在上述坐標系中的坐標值。(6)根據(jù)(2)中算出的G值及已經(jīng)確定的男女駕駛員比值,從駕駛員手伸及界面數(shù)據(jù)表格中找到相應的數(shù)值。(7)將上述(5)中測得的手操作鈕件離基準面HR的水平距離(測量值)與表格中的給定值(極限值)相比較,若前者小于后者便認為該手操作鈕件布置合理,即可伸及。否則認為不合理,應重新考慮其布置位置。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5)測量出車量上欲檢驗98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轎車手操縱件、指示器和信號顯示裝置的合理布置手操縱件應布置在駕駛員手伸及范圍以內(nèi)重要的指示器、信號顯示裝置應布置在駕駛員頭部無需轉(zhuǎn)動便能直接觀察到的視區(qū)內(nèi),以確保操作方便和迅速認辨。國家標準化組織(ISO)轎車手操縱件、指示器和信號顯示裝置的合理布置已做了規(guī)定。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轎車手操縱件、指示器和信99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手伸及范圍的分區(qū)基準平面:指與汽車縱向?qū)ΨQ平面平行的與座椅參考點(設計時采用的H點)左右相距50mm的兩平面。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駕駛員手伸及范圍的分區(qū)100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1區(qū):位于參考平面左側(cè),由下列表面形成的區(qū)域:A)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上相距20mm的平面;B)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下相距170mm的平面;C)沿方向盤輪圈外緣向外擴展100mm的圓柱面。該圓柱面的中心線與方向盤軸線共線。D)通過方向盤軸線的兩垂直相交平面。兩垂直相交平面與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分別為40o,130o。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1區(qū):位于參考平面左側(cè),101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區(qū):由下列表面所形成的區(qū)域:A)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上相距20mm;B)平行于方向盤平面且向下相距170mm;C)以方向盤軸線為中心,以50mm為半徑的圓柱面。3區(qū):與1區(qū)關于參考平面相對稱的右側(cè)區(qū)域。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區(qū):由下列表面所形成的102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手操作件的合理位置(1)下列手操作件應布置在1區(qū)A)前照燈(大燈)變光開關;B)前照燈警告開關;C)轉(zhuǎn)向燈開關。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手操作件的合理位置103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下列手操作件應布置在參考平面左側(cè)A)燈光總開關;B)緊急制動手操作件(左側(cè)行駛);(3)音響喇叭手操作件可布置在1區(qū),亦可布置在2區(qū);左側(cè)行駛的汽車的緊急制動操作件應布置在參考平面的右側(cè)。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2)下列手操作件應布置104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組合操作的要求(1)下列配對功能應由同一操作件完成:A)前照燈警告開關及其變光開關。(2)燈光總開關不可與下述任一操作件混同操作,除非設有避免功能混同的裝置。A)音響警告(喇叭);B)轉(zhuǎn)向指示器。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組合操作的要求105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信號顯示裝置的觀察要求(1)車速表及里程表應在駕駛員不轉(zhuǎn)動頭部的情形下應可直接看到。(2)燃油表最大量程的1/4及以上的刻度區(qū)應在駕駛員頭部不轉(zhuǎn)動時能直接看到;其它刻度區(qū)例外。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對信號顯示裝置的觀察要106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在駕駛員頭部不轉(zhuǎn)動的情況下可以之間看到的還包括:A)發(fā)動機機油壓力顯示信號;B)發(fā)動機冷卻水顯示信號;C)蓄電池充電狀況的顯示信號;D)安裝在儀表板上或轉(zhuǎn)向柱上的自動變速桿的檔位的顯示裝置。以上顯示信號顯示區(qū)的其余部分,在頭部轉(zhuǎn)動時應是可見的。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在駕駛員頭部不轉(zhuǎn)動的情況107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3)以下信號指示器的照明區(qū)應在至少為18mm2的一個單獨區(qū)域內(nèi),且在頭部不轉(zhuǎn)動情況下應能見到A)制動器;B)前照燈遠光;C)轉(zhuǎn)向指示器;D)緊急報警器;E)駐車制動器;F)安全帶指示器;G)安全氣墊故障預報器;H)發(fā)動機機油壓力;I)發(fā)動機冷卻水溫度;J)阻風閥;K)燃油液面高度;L)蓄電池充電;M)自動變速器檔位選擇鍵。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3)以下信號指示器的照108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足蹬力手操舵力手柄的設計坐姿下駕駛員雙手對方向盤的手操舵力與方向盤傾角(側(cè)視圖上方向盤平面與水平之間的夾角)有密切的關系。方向盤平面越接近水平即傾角越小,手操舵力越大。但是可以轉(zhuǎn)動方向盤的角度值變小,如圖2-5所示。此時對應的座椅靠背也比較垂直,駕駛員坐姿相應地也比較平直。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足蹬力109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方向傾角與操舵力轉(zhuǎn)向角的關系
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方向傾角與操舵力轉(zhuǎn)向角的110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大客車、重型載貨車,由于前軸負荷較大,要求有較大的操舵力施加方向盤上,因此這類車型中方向盤的傾角均不大。對于轎車而言,要求施加在方向盤上的操舵力并不很大,從而有可能使方向盤的傾角加大。這樣駕駛員上軀干可以適當后傾,背部受到靠背的支持,坐姿舒適性得以改善。方向盤傾角的加大對于安全氣墊的裝設提供有利條件。駕駛員的手伸及界面及操作件的合理布置大客車、重型載貨車,由于111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見基本理論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112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腰曲弧線坐姿舒適性與人體軀干的組織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人體軀干由脊柱、擂鼓、胸骨組成,其中脊柱從側(cè)面看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在四個生理彎曲中,與坐姿舒適性有直接關系的是腰曲。腰曲弧線的變形,尤其在人體承載狀態(tài)下腰曲弧線的變形是造成腰部酸痛、疲勞甚至損傷的機械原因。人體正常腰曲弧線如圖4-1中曲線D所示,此時椎間盤上受的眼里均勻而輕微,幾乎無推力作用于韌帶,韌帶不拉伸,腰部無不舒適感。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腰曲弧線113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保證腰曲弧線的正常狀態(tài)是獲得舒適坐姿的關鍵,這也是汽車座椅設計中應當遵循的原則之一。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保證腰曲弧線的正常狀態(tài)是獲得舒適坐姿的關鍵114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為使坐姿下的腰曲弧線的變形最小,車輛座椅的靠背應當提供兩點支撐。第一支撐位于第5-6胸椎之間,形成肩靠。肩胛骨面積大,可承受較大的壓力。第二支撐設置在第4-5腰椎之間的高度上,形成腰墊。腰墊的形狀應當合理,無腰墊或腰墊不明顯會使腰椎后突,腰墊過分會使腰椎前突。正確的腰墊形狀應該是是腰曲弧線微微前突。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為使坐姿下的腰曲弧線的變形最小,車輛座椅的115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座墊體壓分布人體臀部的不同部位在產(chǎn)生不舒適感覺以前所能忍受的壓力是不同的。坐骨粗壯,能承受比其周圍肌肉更大的壓力;大腿底部有大血管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壓力過大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傳導而感到不適。所以座墊設計應當遵循壓力分布不均勻的原則,在坐骨處壓力最大,向四周逐漸減小,直到大腿部位時壓力將至最低值。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座墊體壓分布116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較為理想的座墊體壓分布曲線如圖4-3所示,圖中每條封閉的曲線為等壓力線,單位為100Pa。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較為理想的座墊體壓分布曲線如圖4-3所示,117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駕駛姿勢的舒適角坐姿時大部分體重由坐骨承受,另一部分由背部和足部承受。坐姿下腰去弧線隨座墊與靠背夾角以及形狀而改變,背部肌肉拉伸,大腿的屈曲使腹部受壓。為了減輕駕駛姿勢時的不適與疲勞,駕駛員身體各部分之間的夾角應該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圍之內(nèi)
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駕駛姿勢的舒適角118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舒適駕駛的姿勢研究119汽車座椅的設計
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的結構與材料汽車座椅一般由骨架、彈簧、軟墊、座椅護面以及調(diào)節(jié)機構組成
汽車座椅的設計汽車座椅的設計120汽車座椅的設計骨架可分為座墊骨架和靠背骨架。骨架在連接方式上分為三種:座墊骨架與靠背骨架作為整體或用螺栓或靠背角度調(diào)節(jié)裝置連在一起。座墊骨架與靠背骨架完全分開。座墊骨架與靠背骨架鉸接,靠背可翻折,成為可翻折式椅。骨架可為管狀結構,也可以為薄鋼板沖壓結構,或者由加強塑料制成。彈簧的形狀較多,以圓柱形螺旋壓縮彈簧、編織彈簧、曲折彈簧以及水平圓柱形拉伸彈簧等最為常見。汽車座椅的設計骨架可分為座墊骨架和靠背骨架。骨架在連接方式上121汽車座椅的設計在金屬彈簧和外層護面之間通常加上一層軟墊,用來分散人體的壓力,使座椅表面具有柔軟的感觸,同時還能吸收振動和噪聲。軟墊通常采用泡沫塑料、黃麻氈、海面等材料,做成適應于人體靠背、臀部以及大腿下表面的形狀,使座椅具有貼合感。在軟墊和彈簧之間,一般還鋪設一層支撐墊,它是用鋼絲編過的麻布或橡膠墊,用來防止軟墊嵌入彈簧中。外層護面用來修飾座椅表面,其色彩應與車身內(nèi)飾色彩的主調(diào)相協(xié)調(diào)。外層護面的包緊作用使載荷通過軟墊合理地分布在彈簧上。護面材料常為塑料制品、毛織品、棉毛制品等。
汽車座椅的設計在金屬彈簧和外層護面之間通常加上一層軟墊,用來122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前后調(diào)節(jié)裝置可用無滾珠滑軌式、滾珠滑軌式或絲杠式等。無滾珠滑軌式結構簡單、但是摩擦阻力大、易生銹、調(diào)節(jié)費力。滾珠滑軌式調(diào)節(jié)輕便、但尺寸較大。絲杠式調(diào)節(jié)速度慢,但壽命長,可靠。靠背角度調(diào)節(jié)裝置常用滑槽式或棘軌式結構。汽車座椅的設計座椅前后調(diào)節(jié)裝置可用無滾珠滑軌式、滾珠滑軌式或123汽車座椅的設計汽車座椅的人體工程學要求(1)貼合感:坐椅靠背和座墊的形狀是否與人體背部、臀部、大腿地面的形狀相貼合。接觸面積和部位以及座墊的彈性滯遲損失特性與貼合感密切相關。(2)側(cè)向穩(wěn)定感:車輛轉(zhuǎn)向行駛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茂名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工作法規(guī)與政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銅仁學院《研學旅行培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藝術職業(yè)大學《云計算平臺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è)技術大學《魏碑臨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燕京理工學院《教學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城市建設職業(yè)學院《酒類生產(chǎn)工藝與產(chǎn)品質(zhì)量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男生羽毛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考核復習題庫58題含答案
- 江蘇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地方公共政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商洛職業(yè)技術學院《面向?qū)ο驝程序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電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壺口瀑布公開課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航天禁(限)用工藝目錄(2021版)-發(fā)文稿(公開)
- 中醫(yī)中藥在罕見病中的應用
- 《起重機械安全評估規(guī)范》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
- 人教版PEP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 完整)
- 《陶瓷彩繪裝飾工藝》課程標準
- 2024年醫(yī)學高級職稱-全科醫(yī)學(醫(yī)學高級)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預防頸動脈斑塊
- 2024春蘇教版《亮點給力大試卷》 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有答案)
- 半生熟紙制作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