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_第1頁
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_第2頁
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_第3頁
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_第4頁
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章細菌遺傳與變異p34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潘鳳蘭副教授

聯(lián)系方式:81487384(o)第3章細菌遺傳與變異p34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的L型):p14

1)發(fā)現(xiàn):念珠狀鏈桿菌

一種極小的菌落,其菌體呈高

度多形態(tài)性變異,稱為L型細菌。(因首先在英國

的Lister研究所發(fā)現(xiàn)而得名。)

2)形成原因:肽聚糖遭破壞,多數(shù)細菌死亡,但有的細

菌不死,成為細胞壁缺陷型細菌。

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的L型):p143)特點:

A菌體呈高度的多形性且大小不一

B一般呈革蘭氏陰性;

C高滲低瓊脂含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菌落有三種類型:

(1)油煎蛋樣菌落,(2)顆粒型菌落,

(3)絲狀菌落。

D在一定條件下可返祖回復到原來形態(tài)的細菌。3)特點:L型細菌正常細菌顆粒型菌落油煎蛋樣菌落L型細菌正常細菌顆粒型菌落油煎蛋樣菌落4)致?。?/p>

A引起慢性感染。如腎盂腎炎、骨髓炎、心內(nèi)膜

炎,反復發(fā)作或遷延不愈。

B常發(fā)生于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治療過程中。

C常規(guī)細菌檢查多呈陰性。

臨床遇有癥狀明顯而標本培養(yǎng)陰性者應考慮L型細菌

感染的可能。

4)致?。翰±治瞿衬?7歲,因嗓子疼服用阿莫西林兩周后,出現(xiàn)慢性腎盂腎炎感染,半年內(nèi)反復發(fā)作、不愈,常規(guī)細菌檢查呈陰性。

考慮可能是什么細菌感染的可能?實驗室如何檢查病原?病例分析一形態(tài)結構變異

1、細菌的L型變異:

2、鞭毛變異:H-O變異

(德語:hauch薄霧,

ohne

hauch無薄霧)

3、莢膜變異:

細菌L型正常細菌第二節(jié)細菌變異的現(xiàn)象一形態(tài)結構變異細菌L型正常細菌第二節(jié)細菌變異的現(xiàn)象二、抗原性變異沙門菌屬H抗原:Ⅰ相-

Ⅱ相三、菌落變異:(S-R變異)

光滑型(smooth,S)

粗糙型(rough,R)四、毒力變異:

例如: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a,BCG)

將有毒的牛型結核桿菌,接種在含有甘油、膽汁、馬鈴薯的培養(yǎng)基中,歷時13年,經(jīng)過230次傳代,而獲得的一株毒力減弱而抗原性不變的變異菌株。對人無致病力。二、抗原性變異五、耐藥性變異敏感菌株耐藥菌株多重耐藥菌株例:1痢疾桿菌(鏈霉素)敏感菌株耐藥菌株依賴性菌株

2金葡菌對青霉素的耐藥菌株,

1946年僅占14%,1966年已高達97%;五、耐藥性變異第一節(jié)與細菌遺傳相關的物質(zhì)

物質(zhì)基礎:染色體、質(zhì)粒與轉座子

噬菌體第一節(jié)與細菌遺傳相關的物質(zhì)1結構與大小:雙股閉合環(huán)狀DNA,

缺乏組蛋白,總長約1mm,約為菌體長度的1000倍。2與真核染色體的區(qū)別:

(1)單拷貝(2)無內(nèi)含子、轉錄產(chǎn)物不必加工剪切3細菌致病島:指病原菌染色體上編碼許多毒力相關基因的分子量較大(20Kb-100Kb)的外源DNA片段。一、細菌的染色體1結構與大?。弘p股閉合環(huán)狀DNA,缺乏組蛋白,總長約1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二、質(zhì)粒(plasmid)

:1~200KB,為染色體的0.5%~3%,

質(zhì)粒不是細菌生存所必需;

質(zhì)粒的特征1具有自我復制能力2質(zhì)粒的轉移性

根據(jù)質(zhì)粒能否通過細菌接合作用進行傳遞:

接合性質(zhì)粒:F質(zhì)粒、R質(zhì)粒,分子量大

非接合性質(zhì)粒:轉導,

分子量小二、質(zhì)粒(plasmid):1~200KB,為染色體的0.3、質(zhì)粒丟失后不影響細菌的生命活動4、質(zhì)粒賦予細菌的生物學性狀:#F質(zhì)粒

fertilityplasmid:編碼性菌毛;#R質(zhì)粒

resisteanceplasmid: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Col質(zhì)粒

colicinogenicplasmid

:決定大腸桿菌產(chǎn)生大腸菌素#Vi質(zhì)粒

virulenceplasmid

:與毒力有關3、質(zhì)粒丟失后不影響細菌的生命活動三噬菌體

噬菌體(phage):細菌和真菌的病毒。

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必需在活細胞內(nèi)寄生與增殖。(一)生物學性狀:(1)噬菌體廣布于自然界、大小以nm計算(2)基本形態(tài):即蝌蚪形,微球形,細桿狀。(3)結構:有頭部和尾部三噬菌體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兩種結果(噬菌體與細菌的相互關系)

1噬菌體增殖和細菌的裂解---溶菌性周期;

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裝配和釋放。

毒性噬菌體:

在敏感細菌內(nèi)增殖并引起細菌裂解的噬菌體。

噬菌體裂解細菌的現(xiàn)象:(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兩種結果圖3-2圖3-22溶原性細菌的形成--溶原性周期

(1)溶原性噬菌體(溫和噬菌體):

侵染細菌后并不增殖,將基因整合在細菌的基因中,并隨細菌分裂而被分裂到兩個

細菌的基因中去的噬菌體。(2)前噬菌體:指核酸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的噬菌體。(3)溶原性細菌:帶有前噬菌體基因組的細菌稱2溶原性細菌的形成--溶原性周期

溶原狀態(tài)可自發(fā)中止(10-5),進入增殖周期,引起細菌裂解。

溫和噬菌體

溶原性周期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體

溶菌性周期

溶原狀態(tài)可自發(fā)中止(10-5),進入增殖周期,引1定義:是基因組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能在染色體、質(zhì)粒和噬菌體之間自行移動2發(fā)現(xiàn):BarbaraMcClintock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1983年獲NoblePrize1902-1992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四、轉座子Transposon,Tn1定義:是基因組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能在染色體、質(zhì)粒和噬菌Transposons:self-shiftingsegmentsofthegenomeTransposons:self-shiftingseg第3節(jié)細菌變異的機制變異表型變異基因型變異:基因的突變基因的轉移與重組第3節(jié)細菌變異的機制變異表型變異一、基因突變1、類型:

點突變:一個bp對堿基置換

堿基插入或缺失-移碼突變

多點突變:兩個以上bp對

染色體重排

染色體缺失

染色體重復

染色體倒位一、基因突變1、類型:2突變率

自發(fā)突變,10-10-10-6

誘發(fā)突變,10-6-10-43、突變與選擇:突變株極少,只有在適宜突變株生長而不適宜野生株的環(huán)境中才能被選擇出來。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二、細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供體菌:提供遺傳物質(zhì)的細菌;受體菌:接受DNA的細菌稱為?;蜣D移:供體菌DNA轉移給受體菌的過程重組:轉移的基因與受體菌DNA整合在一起方式:轉化、轉導、接合和溶原性轉換二、細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供體菌:提供遺傳物質(zhì)的細菌;1、轉化

transformation(1)定義:受體菌直接攝取供體菌DNA,從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的過程。(2)轉化DNA來源:細菌溶解后釋放的,人工提取的。(3)舉例:肺炎球菌轉化試驗:

1、轉化transformation取血培養(yǎng)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感染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1928,Griffith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活的S型感染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1928,Griff取血培養(yǎng)活的R型肺炎鏈球菌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活的R型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取血培養(yǎng)死的S型肺炎鏈球菌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死的S型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取血培養(yǎng)S死+R活感染1928,Griffith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S死+R活感染1928,Griffith活的S型肺取血培養(yǎng)DNA(S)+R活感染1944,Avery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DNA(S)+R活感染1944,Avery活的S型1928,Griffith發(fā)現(xiàn)轉化現(xiàn)象1944,Avery發(fā)現(xiàn)轉化因子是DNA可轉化的性狀:抗原型、抗藥性、致病性等細菌發(fā)生轉化與下列因素有關:(1)供體菌與受體菌的DNA應有同源性,即親緣關

系越近,轉化效率越高;(2)受體菌應處于感受態(tài):

受體菌能從環(huán)境中攝取DNA的能力稱感受態(tài)。1928,Griffith發(fā)現(xiàn)轉化現(xiàn)象2、接合conjugation(1)定義:

細菌通過性菌毛相互溝通,將供體菌的質(zhì)?;蛉旧wDNA轉移給受體菌的過程。(2)F質(zhì)粒接合轉移過程:

F+菌與F-

性菌毛

F+菌的F質(zhì)粒中的

菌接觸

溝通

一條DNA進入F-菌

F-菌長出性菌毛2、接合conjugation圖3-6圖3-6(3)R質(zhì)粒的接合

A1959年日本多重耐藥+敏感多重耐藥大腸桿菌志賀菌志賀菌

BR100質(zhì)粒

耐藥傳遞因子(RTF):編碼性菌毛

耐藥決定因子:決定細菌耐藥性,攜帶一種或

多種耐藥基因。

(3)R質(zhì)粒的接合RTFTn9Tn4Tn5抗氨芐青霉素、磺胺、鏈霉素抗卡那霉素抗氯霉素R100質(zhì)粒RTFTn9Tn4Tn5抗氨芐青霉素、抗卡那霉素抗氯霉素R13502株大腸埃希菌對各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3502株大腸埃希菌對各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細菌耐藥是全球性的問題

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葡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

細菌耐藥是全球性的問題

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3、轉導transduction

(1)定義:以噬菌體為媒介,將供體菌的DNA片段轉移到

受體菌內(nèi),使受體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2)分類:普遍性轉導:任何基因完全轉導:轉導基因整合到細菌DNA中兩個子代細菌中流產(chǎn)轉導:轉導基因游離一個子代細菌中

局限性轉導:特定基因

3、轉導transduction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普遍性轉導普遍性轉導局限性轉導局限性轉導4、溶原性轉換lysogenicconversion

定義:溶原性細菌因染色體上整合有前噬菌體而獲

得新的遺傳性狀。

如:白喉桿菌:感染棒狀桿菌噬菌體

產(chǎn)生白喉毒素

肉毒梭菌:肉毒毒素

A族溶血性鏈球菌:紅疹毒素

金葡:a溶血素、腸毒素A4、溶原性轉換lysogenicconversion5、原生質(zhì)體融合

兩種細菌高滲聚乙二醇原生質(zhì)(缺乏細胞壁)培養(yǎng)基體融合雙倍體細菌原生質(zhì)體融合技術:有價值實現(xiàn)細菌基因的轉移和重組5、原生質(zhì)體融合第四節(jié)細菌變異在醫(yī)學上的應用1、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的應用2、在檢測致癌物質(zhì)方面的應用3、在流行病學方面的應用4、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方面的應用第四節(jié)細菌變異在醫(yī)學上的應用思考題1、細菌轉導和溶原性轉換的共同特點是A、需要質(zhì)粒參與B、需要性菌毛介導C、需毒性噬菌體介導D、需溫和噬菌體介導E、供體菌與受體菌直接接觸2、介導細菌間接合的物質(zhì)是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體E、核糖體3、常見的細菌性狀變異有__、__、__、__等。思考題4、L型細菌是指________細菌,培養(yǎng)應選用________培養(yǎng)基。5、細菌變異的物質(zhì)基礎是菌體內(nèi)的________和________。6、細菌的基因轉移與重組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7、有F質(zhì)粒的細菌有____,亦稱____。8、F—菌亦稱____,可經(jīng)____方式變?yōu)镕+菌。4、L型細菌是指________細菌,培養(yǎng)應選用______作業(yè)1、名詞解釋Transformation、Conjugation、Transductionlysogenicconversion、BCG2、通常把細菌的鞭毛從有到無的變異,稱為____變異。3、卡介苗是用失去毒力的________菌制成的活疫苗??梢杂糜陬A防________病。4、白喉毒素是由____基因編碼產(chǎn)生的。5、噬菌體參與的基因轉移與重組的方式有____和____。作業(yè)1、名詞解釋謝謝謝謝病例分析70年代初,河南某村8歲女童,扁桃腺炎發(fā)燒39℃,村赤腳醫(yī)生注射青霉素3天后燒退康復。但同時臀部注射部位出現(xiàn)紅腫痛,癤子成熟后切開,流出大量黃色膿液,20天后痊愈留疤痕。

癤子形成原因?病原體?病例分析70年代初,河南某村8歲女童,扁桃腺炎發(fā)燒39℃第十章

第二節(jié)消毒與滅菌p110

一、概念

1、滅菌(sterilization):

殺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disinfection):

指殺死病原微生物。

(化學)消毒劑。第十章第二節(jié)消毒與滅菌p1103、無菌(asepsis):不含活的微生物。

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進入機體或物體的操作方法。4、防腐(antisepsis):

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

防腐劑:用于防腐的化學藥物稱為

有些化學藥物

低濃度為防腐劑,

高濃度可作為消毒劑。3、無菌(asepsis):不含活的微生物。一、物理消毒滅菌法(一)熱力滅菌法:分干熱和濕熱兩類1濕熱的滅菌(1)高壓蒸汽滅菌法:最常用、最有效壓力:1.05kg/cm2、103.4kPa

溫度:121.3℃

時間:15~30分鐘,

可殺死包括細菌芽胞在內(nèi)的一切微生物。

一、物理消毒滅菌法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2)煮沸法:1個大氣壓下,100℃,5分鐘殺滅細菌繁殖體。1~2小時殺滅細菌芽胞。常用于消毒食具、注射器、刀剪等。(3)流通蒸汽消毒法:阿諾流通蒸汽滅菌器或普通蒸籠。(2)煮沸法:1個大氣壓下,100℃,5分鐘殺滅細菌繁殖體。(4)間歇滅菌法:流通蒸汽加熱的物品37℃孵箱過夜使芽胞變成繁殖體次日再經(jīng)流通蒸汽加熱,重復三次,可達目的。(5)巴氏消毒法:由巴斯德首創(chuàng),常用于牛奶和酒類的消毒,一般加熱61.1~62.8℃30分鐘,或71.7℃15~30秒。(4)間歇滅菌法:2、干熱滅菌法:焚燒法燒灼法干烤法紅外線微波

2、干熱滅菌法:2、干熱滅菌法1)焚燒:用于廢棄物品的消毒或用于死于傳染病的人或動物尸體的焚毀。2)燒灼:微生物實驗室中使用的接種環(huán)和試管口可通過火焰燒灼滅菌。2、干熱滅菌法干熱滅菌法3)干烤:烤箱中加熱160~180℃,維持2小時,可殺滅包括芽胞在內(nèi)的一切微生物。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瓷器等的滅菌。4)紅外線和微波:干熱滅菌法

干熱和濕熱的比較:在溫度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濕熱的效果優(yōu)于干熱。原因:1、濕熱條件下:菌體吸收水分,使蛋白質(zhì)易于凝固變性;2、濕熱的穿透力比干熱強能較快提高內(nèi)部溫度;3、熱蒸汽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放出大量潛熱,能迅速提高物品內(nèi)部溫度。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二)射線滅菌法

1、紫外線(UV):波長240~280nm有殺菌作用,以265~266nm作用最強,

殺菌機制:使DNA變性;還可使分子氧變成臭氧,也有殺菌作用。

紫外線穿透力弱,不能透過玻璃、紙等物品,故適用于物體表面和空氣的消毒;紫外線對人皮膚、角膜有害,應注意防護。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2、電離輻射:

電離射線是穿透力很強的高能射線,對生物可產(chǎn)生極強的致死效應。用于殺菌的有X、γ射線,破壞微生物的核酸。常用于大量一次性醫(yī)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也可用于橡膠制品、食品、藥品等的消毒,而不破壞其成分。2、電離輻射:(三)濾過除菌法:是用機械過濾將液體中或空氣中的細菌除去的方法。法。濾菌器除菌能力取決于濾板或濾膜的孔徑,本法主要用于不耐高溫的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藥液和空氣的除菌。(三)濾過除菌法:是用機械過濾將液體中或空氣中的細菌除去的方常用濾菌器有:#薄膜濾器:

濾膜孔徑<0.45m、0.3m、0.22m。

可用于醫(yī)院病房、超凈臺的除菌。#玻璃濾器

常用濾菌器有:二、化學消毒滅菌法:是用化學藥物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具有殺菌作用的稱為消毒劑;

具有抑菌作用的稱為防腐劑。(一)常用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和用途見表

二、化學消毒滅菌法:

化學消毒劑的種類與用途1.重金屬鹽類:2%紅汞,皮膚、粘膜、小創(chuàng)面消毒。氧化劑:0.1%高錳酸鉀,皮膚、尿道的消毒。

3%過氧化氫,皮膚、粘膜、創(chuàng)傷消毒。3.鹵素類:2.5%碘酒,皮膚的消毒。4.醇類:75%乙醇,皮膚、體溫計的消毒。5.醛類:10%甲醛,浸泡、物品表面消毒。6.酚類:3~5%石炭酸、來蘇,地面、器械表面消毒。7.染料:2~4%龍膽紫,表淺創(chuàng)傷的消毒。化學消毒劑的種(二)化學消毒劑的作用機理:

#使菌體蛋白變性或凝固;

#干擾細菌的酶系統(tǒng);

#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二)化學消毒劑的作用機理:(三)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

1、消毒劑的性質(zhì)、濃度和作用時間

2、溫度和酸堿度

3、細菌的種類、數(shù)量

4、環(huán)境中有機物(三)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1、消毒是指:(____)A、殺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

B、殺滅物體上的病原微生物

C、殺滅細菌芽孢D、使物體上無活菌存在

E、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2、殺滅芽孢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A、紫外線照射

B、煮沸5min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氣滅菌法

E、高壓蒸氣滅菌法3、乙醇消毒劑常用的濃度為(____)A、100%B、95%C、75%D、50%E、30%1、消毒是指:(____)作業(yè)名詞解釋sterilizationdisinfectionasepsisantisepsis作業(yè)名詞解釋第3章細菌遺傳與變異p34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潘鳳蘭副教授

聯(lián)系方式:81487384(o)第3章細菌遺傳與變異p34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的L型):p14

1)發(fā)現(xiàn):念珠狀鏈桿菌

一種極小的菌落,其菌體呈高

度多形態(tài)性變異,稱為L型細菌。(因首先在英國

的Lister研究所發(fā)現(xiàn)而得名。)

2)形成原因:肽聚糖遭破壞,多數(shù)細菌死亡,但有的細

菌不死,成為細胞壁缺陷型細菌。

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的L型):p143)特點:

A菌體呈高度的多形性且大小不一

B一般呈革蘭氏陰性;

C高滲低瓊脂含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菌落有三種類型:

(1)油煎蛋樣菌落,(2)顆粒型菌落,

(3)絲狀菌落。

D在一定條件下可返祖回復到原來形態(tài)的細菌。3)特點:L型細菌正常細菌顆粒型菌落油煎蛋樣菌落L型細菌正常細菌顆粒型菌落油煎蛋樣菌落4)致?。?/p>

A引起慢性感染。如腎盂腎炎、骨髓炎、心內(nèi)膜

炎,反復發(fā)作或遷延不愈。

B常發(fā)生于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治療過程中。

C常規(guī)細菌檢查多呈陰性。

臨床遇有癥狀明顯而標本培養(yǎng)陰性者應考慮L型細菌

感染的可能。

4)致?。翰±治瞿衬?7歲,因嗓子疼服用阿莫西林兩周后,出現(xiàn)慢性腎盂腎炎感染,半年內(nèi)反復發(fā)作、不愈,常規(guī)細菌檢查呈陰性。

考慮可能是什么細菌感染的可能?實驗室如何檢查病原?病例分析一形態(tài)結構變異

1、細菌的L型變異:

2、鞭毛變異:H-O變異

(德語:hauch薄霧,

ohne

hauch無薄霧)

3、莢膜變異:

細菌L型正常細菌第二節(jié)細菌變異的現(xiàn)象一形態(tài)結構變異細菌L型正常細菌第二節(jié)細菌變異的現(xiàn)象二、抗原性變異沙門菌屬H抗原:Ⅰ相-

Ⅱ相三、菌落變異:(S-R變異)

光滑型(smooth,S)

粗糙型(rough,R)四、毒力變異:

例如: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a,BCG)

將有毒的牛型結核桿菌,接種在含有甘油、膽汁、馬鈴薯的培養(yǎng)基中,歷時13年,經(jīng)過230次傳代,而獲得的一株毒力減弱而抗原性不變的變異菌株。對人無致病力。二、抗原性變異五、耐藥性變異敏感菌株耐藥菌株多重耐藥菌株例:1痢疾桿菌(鏈霉素)敏感菌株耐藥菌株依賴性菌株

2金葡菌對青霉素的耐藥菌株,

1946年僅占14%,1966年已高達97%;五、耐藥性變異第一節(jié)與細菌遺傳相關的物質(zhì)

物質(zhì)基礎:染色體、質(zhì)粒與轉座子

噬菌體第一節(jié)與細菌遺傳相關的物質(zhì)1結構與大小:雙股閉合環(huán)狀DNA,

缺乏組蛋白,總長約1mm,約為菌體長度的1000倍。2與真核染色體的區(qū)別:

(1)單拷貝(2)無內(nèi)含子、轉錄產(chǎn)物不必加工剪切3細菌致病島:指病原菌染色體上編碼許多毒力相關基因的分子量較大(20Kb-100Kb)的外源DNA片段。一、細菌的染色體1結構與大?。弘p股閉合環(huán)狀DNA,缺乏組蛋白,總長約1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二、質(zhì)粒(plasmid)

:1~200KB,為染色體的0.5%~3%,

質(zhì)粒不是細菌生存所必需;

質(zhì)粒的特征1具有自我復制能力2質(zhì)粒的轉移性

根據(jù)質(zhì)粒能否通過細菌接合作用進行傳遞:

接合性質(zhì)粒:F質(zhì)粒、R質(zhì)粒,分子量大

非接合性質(zhì)粒:轉導,

分子量小二、質(zhì)粒(plasmid):1~200KB,為染色體的0.3、質(zhì)粒丟失后不影響細菌的生命活動4、質(zhì)粒賦予細菌的生物學性狀:#F質(zhì)粒

fertilityplasmid:編碼性菌毛;#R質(zhì)粒

resisteanceplasmid: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Col質(zhì)粒

colicinogenicplasmid

:決定大腸桿菌產(chǎn)生大腸菌素#Vi質(zhì)粒

virulenceplasmid

:與毒力有關3、質(zhì)粒丟失后不影響細菌的生命活動三噬菌體

噬菌體(phage):細菌和真菌的病毒。

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必需在活細胞內(nèi)寄生與增殖。(一)生物學性狀:(1)噬菌體廣布于自然界、大小以nm計算(2)基本形態(tài):即蝌蚪形,微球形,細桿狀。(3)結構:有頭部和尾部三噬菌體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兩種結果(噬菌體與細菌的相互關系)

1噬菌體增殖和細菌的裂解---溶菌性周期;

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裝配和釋放。

毒性噬菌體:

在敏感細菌內(nèi)增殖并引起細菌裂解的噬菌體。

噬菌體裂解細菌的現(xiàn)象:(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兩種結果圖3-2圖3-22溶原性細菌的形成--溶原性周期

(1)溶原性噬菌體(溫和噬菌體):

侵染細菌后并不增殖,將基因整合在細菌的基因中,并隨細菌分裂而被分裂到兩個

細菌的基因中去的噬菌體。(2)前噬菌體:指核酸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的噬菌體。(3)溶原性細菌:帶有前噬菌體基因組的細菌稱2溶原性細菌的形成--溶原性周期

溶原狀態(tài)可自發(fā)中止(10-5),進入增殖周期,引起細菌裂解。

溫和噬菌體

溶原性周期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體

溶菌性周期

溶原狀態(tài)可自發(fā)中止(10-5),進入增殖周期,引1定義:是基因組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能在染色體、質(zhì)粒和噬菌體之間自行移動2發(fā)現(xiàn):BarbaraMcClintock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1983年獲NoblePrize1902-1992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四、轉座子Transposon,Tn1定義:是基因組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能在染色體、質(zhì)粒和噬菌Transposons:self-shiftingsegmentsofthegenomeTransposons:self-shiftingseg第3節(jié)細菌變異的機制變異表型變異基因型變異:基因的突變基因的轉移與重組第3節(jié)細菌變異的機制變異表型變異一、基因突變1、類型:

點突變:一個bp對堿基置換

堿基插入或缺失-移碼突變

多點突變:兩個以上bp對

染色體重排

染色體缺失

染色體重復

染色體倒位一、基因突變1、類型:2突變率

自發(fā)突變,10-10-10-6

誘發(fā)突變,10-6-10-43、突變與選擇:突變株極少,只有在適宜突變株生長而不適宜野生株的環(huán)境中才能被選擇出來。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二、細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供體菌:提供遺傳物質(zhì)的細菌;受體菌:接受DNA的細菌稱為。基因轉移:供體菌DNA轉移給受體菌的過程重組:轉移的基因與受體菌DNA整合在一起方式:轉化、轉導、接合和溶原性轉換二、細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供體菌:提供遺傳物質(zhì)的細菌;1、轉化

transformation(1)定義:受體菌直接攝取供體菌DNA,從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的過程。(2)轉化DNA來源:細菌溶解后釋放的,人工提取的。(3)舉例:肺炎球菌轉化試驗:

1、轉化transformation取血培養(yǎng)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感染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1928,Griffith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活的S型感染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1928,Griff取血培養(yǎng)活的R型肺炎鏈球菌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活的R型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取血培養(yǎng)死的S型肺炎鏈球菌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死的S型感染無菌生長1928,Griffith肺炎取血培養(yǎng)S死+R活感染1928,Griffith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S死+R活感染1928,Griffith活的S型肺取血培養(yǎng)DNA(S)+R活感染1944,Avery活的S型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轉化試驗取血培養(yǎng)DNA(S)+R活感染1944,Avery活的S型1928,Griffith發(fā)現(xiàn)轉化現(xiàn)象1944,Avery發(fā)現(xiàn)轉化因子是DNA可轉化的性狀:抗原型、抗藥性、致病性等細菌發(fā)生轉化與下列因素有關:(1)供體菌與受體菌的DNA應有同源性,即親緣關

系越近,轉化效率越高;(2)受體菌應處于感受態(tài):

受體菌能從環(huán)境中攝取DNA的能力稱感受態(tài)。1928,Griffith發(fā)現(xiàn)轉化現(xiàn)象2、接合conjugation(1)定義:

細菌通過性菌毛相互溝通,將供體菌的質(zhì)?;蛉旧wDNA轉移給受體菌的過程。(2)F質(zhì)粒接合轉移過程:

F+菌與F-

性菌毛

F+菌的F質(zhì)粒中的

菌接觸

溝通

一條DNA進入F-菌

F-菌長出性菌毛2、接合conjugation圖3-6圖3-6(3)R質(zhì)粒的接合

A1959年日本多重耐藥+敏感多重耐藥大腸桿菌志賀菌志賀菌

BR100質(zhì)粒

耐藥傳遞因子(RTF):編碼性菌毛

耐藥決定因子:決定細菌耐藥性,攜帶一種或

多種耐藥基因。

(3)R質(zhì)粒的接合RTFTn9Tn4Tn5抗氨芐青霉素、磺胺、鏈霉素抗卡那霉素抗氯霉素R100質(zhì)粒RTFTn9Tn4Tn5抗氨芐青霉素、抗卡那霉素抗氯霉素R13502株大腸埃希菌對各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3502株大腸埃希菌對各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細菌耐藥是全球性的問題

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葡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

細菌耐藥是全球性的問題

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3、轉導transduction

(1)定義:以噬菌體為媒介,將供體菌的DNA片段轉移到

受體菌內(nèi),使受體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2)分類:普遍性轉導:任何基因完全轉導:轉導基因整合到細菌DNA中兩個子代細菌中流產(chǎn)轉導:轉導基因游離一個子代細菌中

局限性轉導:特定基因

3、轉導transduction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普遍性轉導普遍性轉導局限性轉導局限性轉導4、溶原性轉換lysogenicconversion

定義:溶原性細菌因染色體上整合有前噬菌體而獲

得新的遺傳性狀。

如:白喉桿菌:感染棒狀桿菌噬菌體

產(chǎn)生白喉毒素

肉毒梭菌:肉毒毒素

A族溶血性鏈球菌:紅疹毒素

金葡:a溶血素、腸毒素A4、溶原性轉換lysogenicconversion5、原生質(zhì)體融合

兩種細菌高滲聚乙二醇原生質(zhì)(缺乏細胞壁)培養(yǎng)基體融合雙倍體細菌原生質(zhì)體融合技術:有價值實現(xiàn)細菌基因的轉移和重組5、原生質(zhì)體融合第四節(jié)細菌變異在醫(yī)學上的應用1、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的應用2、在檢測致癌物質(zhì)方面的應用3、在流行病學方面的應用4、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方面的應用第四節(jié)細菌變異在醫(yī)學上的應用思考題1、細菌轉導和溶原性轉換的共同特點是A、需要質(zhì)粒參與B、需要性菌毛介導C、需毒性噬菌體介導D、需溫和噬菌體介導E、供體菌與受體菌直接接觸2、介導細菌間接合的物質(zhì)是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體E、核糖體3、常見的細菌性狀變異有__、__、__、__等。思考題4、L型細菌是指________細菌,培養(yǎng)應選用________培養(yǎng)基。5、細菌變異的物質(zhì)基礎是菌體內(nèi)的________和________。6、細菌的基因轉移與重組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7、有F質(zhì)粒的細菌有____,亦稱____。8、F—菌亦稱____,可經(jīng)____方式變?yōu)镕+菌。4、L型細菌是指________細菌,培養(yǎng)應選用______作業(yè)1、名詞解釋Transformation、Conjugation、Transductionlysogenicconversion、BCG2、通常把細菌的鞭毛從有到無的變異,稱為____變異。3、卡介苗是用失去毒力的________菌制成的活疫苗??梢杂糜陬A防________病。4、白喉毒素是由____基因編碼產(chǎn)生的。5、噬菌體參與的基因轉移與重組的方式有____和____。作業(yè)1、名詞解釋謝謝謝謝病例分析70年代初,河南某村8歲女童,扁桃腺炎發(fā)燒39℃,村赤腳醫(yī)生注射青霉素3天后燒退康復。但同時臀部注射部位出現(xiàn)紅腫痛,癤子成熟后切開,流出大量黃色膿液,20天后痊愈留疤痕。

癤子形成原因?病原體?病例分析70年代初,河南某村8歲女童,扁桃腺炎發(fā)燒39℃第十章

第二節(jié)消毒與滅菌p110

一、概念

1、滅菌(sterilization):

殺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disinfection):

指殺死病原微生物。

(化學)消毒劑。第十章第二節(jié)消毒與滅菌p1103、無菌(asepsis):不含活的微生物。

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進入機體或物體的操作方法。4、防腐(antisepsis):

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

防腐劑:用于防腐的化學藥物稱為

有些化學藥物

低濃度為防腐劑,

高濃度可作為消毒劑。3、無菌(asepsis):不含活的微生物。一、物理消毒滅菌法(一)熱力滅菌法:分干熱和濕熱兩類1濕熱的滅菌(1)高壓蒸汽滅菌法:最常用、最有效壓力:1.05kg/cm2、103.4kPa

溫度:121.3℃

時間:15~30分鐘,

可殺死包括細菌芽胞在內(nèi)的一切微生物。

一、物理消毒滅菌法本第3章細菌遺傳變異課件(2)煮沸法:1個大氣壓下,100℃,5分鐘殺滅細菌繁殖體。1~2小時殺滅細菌芽胞。常用于消毒食具、注射器、刀剪等。(3)流通蒸汽消毒法:阿諾流通蒸汽滅菌器或普通蒸籠。(2)煮沸法:1個大氣壓下,100℃,5分鐘殺滅細菌繁殖體。(4)間歇滅菌法:流通蒸汽加熱的物品37℃孵箱過夜使芽胞變成繁殖體次日再經(jīng)流通蒸汽加熱,重復三次,可達目的。(5)巴氏消毒法:由巴斯德首創(chuàng),常用于牛奶和酒類的消毒,一般加熱61.1~62.8℃30分鐘,或71.7℃15~30秒。(4)間歇滅菌法:2、干熱滅菌法:焚燒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