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外古詩詞誦讀2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lǐng),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其詞以豪放為主,。

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恢復(fù)中原為志,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他把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寫作背景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dāng)?shù)仫L(fēng)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詩詞賞析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分析:詞的上片,著重寫自己因年少涉世不深,喜歡仿效歷代文人騷客,登高覓愁。不識:不懂層樓:高樓強(qiǎng):竭力,極力譯文:在我年輕的時候,一點也不知道憂愁是怎樣的滋味;只是一味地想爬上高樓,爬得越高越好;并且想模仿那些文人墨客,原本毫無憂愁,卻偏偏為了作些新詩新詞,而強說自己憂愁。上片連用兩句“愛上層樓”(疊句)有何作用?

前一句的“愛上層樓”,同首句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

后一句的“愛上層樓”,同后句“為賦新詞強說愁”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fā)詩興,在當(dāng)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

疊句把兩個不同層次聯(lián)系起來,起到“中間樞紐”作用,將“不知愁”的這一思想表達(dá)得十分完整。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休:停止譯文: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識盡:嘗夠,深深懂得。欲說還休:內(nèi)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dá)。

分析:詞的下片,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下片連用兩句“欲說還休”有何作用?

前一個“欲說還休”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詞人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愁到極點而無法言說。

后一個“欲說還休”緊連下文憂國傷時,報國無門之意在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形下,有愁不敢說,只能轉(zhuǎn)言天氣。一生抱負(fù)不能如愿。鬢發(fā)蒼蒼,功業(yè)無成,而又沒有知音,無人理解。全詞圍繞“愁”字來寫的。少年時的愁(上片的“愁”)與而今的愁(下片的“愁”)分別是什么愁?“而今的愁”是關(guān)懷國事、懷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是一種渴望收復(fù)中原,建立不世功業(yè)、昂揚而充滿激情的愁,是壯志難酬的愁?!吧倌陼r的愁”是閑愁,是涉世未深“少年”的無根之愁、做作之愁。

少年時登樓,是為了登高望遠(yuǎn),抒發(fā)自己的豪情壯志。而今登樓,是為了排遣內(nèi)心的悲憤之情。比較少年時登樓與而今登樓的目的有何不同?詩歌主旨

本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tài),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dá)了作者當(dāng)時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無奈之情。1、下列對這首詞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丑奴兒”是詞的標(biāo)題,“書博山道中壁”是這首詞的副標(biāo)題。B.這首詞以“愁”字貫穿全篇,著重表現(xiàn)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歷程。C.詞的上片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核心,回憶了年少時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時光。D.詞的下片表現(xiàn)“而今識盡愁滋味”,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的深沉和悲憤。解析:A.“丑奴兒”是詞牌名;B.應(yīng)是“表現(xiàn)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

C.是回憶了年少時不知愁而強說愁。課后鞏固

D

2、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說愁”寫出了年輕人的志高遠(yuǎn)大、好勝純真。B.“欲說還休”寫出了詞人的矛盾心理、孤獨壓抑。C.詞的末句形似輕松灑脫,實則無法排遣沉重抑郁。D.通篇言“愁”,表達(dá)了遭到排擠、報國無門的哀愁。分析:錯在“志高遠(yuǎn)大

A

3、對這首詞的理解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描繪了少年時代故作深沉的情態(tài)。

B.寫出了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C.抒發(fā)了詞人報國無門的沉重抑郁。

D.表現(xiàn)出言不由衷地顧左右而言他。

C4、后人常用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中“

”來表示少年時候的無憂無慮,也常用來感嘆年少時的不諳世事。而詞中的

”則常常被用來表示多愁善感、無端愁悶的情緒。

5、《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中的“

”故意說得輕松灑脫,實際卻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5、閱讀《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回答問題。(1)“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這兩句中的“愁”的含義是否相同,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里的“愁”的含義是不同的。“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而今識盡”的是關(guān)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2)分析下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及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闋“欲說還休”運用了反復(fù)的手法,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shù)效果,使讀者深刻體會到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悲憤愁苦溢于言表。6、《咸陽城東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