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散-醫(yī)學啟源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生脈散-醫(yī)學啟源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生脈散-醫(yī)學啟源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生脈散-醫(yī)學啟源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生脈散-醫(yī)學啟源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20生脈散_醫(yī)學啟源卷下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生脈散_醫(yī)學啟源卷下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91.1. 組成:麥冬、人參、五味子。 91.2. 功效:氣陰兩傷,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干作渴,汗多脈虛;久咳傷肺,氣陰兩虧,干咳少痰,食少消瘦,虛熱喘促,氣短自汗,口干舌燥,脈微細弱;或瘡瘍潰后,膿水出多,氣陰俱虛,口干喘促,煩躁不安,睡臥不寧。 91.3. 來源:《醫(yī)學啟源》卷下。 9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92. 相似度100%:人參生脈散 92.1. 組成:人參5分、麥冬5分、五味子7粒 92.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92.3.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 92.4. 功效:養(yǎng)陰寧心。用于暑熱傷陰之癥。 92.5. 來源:《內(nèi)外傷辨惑論》 93. 相似度75%:加味生脈散 93.1. 組成:麥冬5錢,人參2錢,五味子1錢,姜炭3分。 93.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93.3. 加:姜炭 93.4. 功效:鼻衄。 93.5. 來源:《外科大成》卷三。 94. 相似度75%:生脈散加香薷方 104.1. 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香薷。 104.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04.3. 加:香薷 104.4. 功效:人本陰虛,復遇暑途,饑困勞倦,暴仆昏絕者。 104.5. 來源:《醫(yī)方考》卷六。 105. 相似度67%:蘇木湯 105.1. 組成:蘇木、人參、麥冬。 105.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05.3. 加:蘇木 105.4. 減:五味子 105.5. 功效:產(chǎn)后氣喘。 105.6. 來源:《婦科玉尺》卷四。 106. 相似度67%:生脈飲 106.1. 組成:紅參100g,麥冬200g,五味子100g 106.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06.3. 加:紅參 106.4. 減:人參 106.5. 功效:益氣復脈,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脈微自汗。 116.6. 來源:《中國藥典2015》 117. 相似度67%:團參丸 117.1. 組成:人參2兩,黃耆2兩,麥冬2兩。 117.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17.3. 加:黃耆 117.4. 減:五味子 117.5. 功效:肺虛咳嗽,吐血不止,陰虛內(nèi)熱。 117.6. 來源:《飼鶴亭集方》。 118. 相似度67%:人參麥冬湯 118.1. 組成:人參2兩,麥冬3兩。 118.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18.3. 減:五味子 118.4. 功效:中暑熱極,陰陽兩衰,妄見妄言,宛如見鬼,然人又安寧不生煩躁,口不甚渴。 118.5. 來源:《辨證錄》卷六。 119. 相似度67%:麥冬湯 119.1. 組成:人參8分,茯苓1錢,麥冬1錢。 119.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19.3. 加:茯苓 129.4. 減:五味子 129.5. 功效:齒縫出血成條。 129.6. 來源:《仙拈集》卷二引蘇東坡驗方。 1210. 相似度50%:起廢神丹 1210.1. 組成:麥冬、熟地、玄參、五味子。 1210.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210.3. 加:熟地、玄參 1210.4. 減:人參 1210.5. 功效:陽明火燒盡腎水,痿癥久不效者。 1210.6. 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1211. 相似度50%:麥門冬湯 1211.1. 組成:麥冬(去心)1兩,防風1兩,茯苓(去皮)1兩,人參半兩。 1211.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211.3. 加:防風、茯苓 1211.4. 減:五味子 1211.5. 功效:子煩。 1211.6. 來源:《濟生》卷七。 1212. 相似度50%:麥冬飲 1312.1. 組成:麥冬、黃耆、當歸、人參、五味子、生地。 1312.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312.3. 加:黃耆、當歸、生地 1312.4. 功效:小兒吐血久不止。 1312.5. 來源:《幼科鐵鏡》卷六。 1313. 相似度50%:青龍散 1313.1.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陳皮(去白)1兩,五味子1兩,紫蘇葉1兩。 1313.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313.3. 加:陳皮、紫蘇葉 1313.4. 減:麥冬 1313.5. 功效:咳嗽上氣不得臥。 1313.6. 來源:《御藥院方》卷五。 1314. 相似度50%:救脫湯 1314.1. 組成:人參3兩,附子1錢,黃耆3兩,熟地1兩,麥冬1兩,五味子1錢。 1314.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314.3. 加:附子、黃耆、熟地 1314.4. 功效:精脫耳聾。 1314.5. 來源:《類證治裁》卷二。 1415. 相似度50%:精氣丸 1415.1. 組成:麥冬3錢,人參3錢,陳皮5錢,炙草5錢,桔梗5錢,五味子21粒。 1415.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415.3. 加:陳皮、炙草、桔梗 1415.4. 功效:虛勞。呼吸少氣,懶言語,無力動作,目無精光,面色(白光)白,氣血兼虛。 1415.5. 來源:《風勞臌膈》。 1416. 相似度50%:金露散 1416.1. 組成:人參3分,白術(shù)3分,五味子3分,甘草1分。 1416.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416.3. 加:白術(shù)、甘草 1416.4. 減:麥冬 1416.5. 功效:咳嗽。 1416.6. 來源:《雞峰》卷十一。 1417. 相似度50%:加味生脈散 1417.1. 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阿膠、白術(shù)、陳皮。 1417.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417.3. 加:阿膠、白術(shù)、陳皮 1417.4. 功效:元氣虛乏而短氣。 1517.5.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1518. 相似度50%:肺腎兩益湯 1518.1. 組成:熟地2兩,人參1兩,麥冬1兩,三七根(末)3錢。 1518.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518.3. 加:熟地、三七根 1518.4. 減:五味子 1518.5. 功效:肺腎兩經(jīng)之虧火乘隙而外越,皮毛中出血,或標出如一線,或滲出如一錢,或出于頭上,或出于身中,或出于兩脛之間。 1518.6. 來源:《辨證錄》卷三。 1519. 相似度50%:橘皮五味子湯 1519.1.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5兩,五味子5兩,人參5兩,紫蘇子5兩。 1519.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519.3. 加:陳橘皮、紫蘇子 1519.4. 減:麥冬 1519.5. 功效:咳嗽嘔吐。 1519.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1520. 相似度50%:清肺飲 1520.1. 組成:五味子10粒,麥冬5分(酒洗),人參5分(酒洗),當歸身5分(酒洗),生地黃5分(酒洗),黃耆1錢。 1620.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620.3. 加:當歸身、生地黃、黃耆 1620.4. 功效:衄血久不愈。 1620.5. 來源:《濟陽綱目》卷六十。 1621. 相似度50%:不換金正氣散 1621.1. 組成:人參、五味、麥冬、杏仁。 1621.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621.3. 加:五味、杏仁 1621.4. 減:五味子 1621.5. 功效:痘瘡,觸犯邪氣者。 1621.6. 來源:《治痘全書》卷十三。 1622. 相似度50%:升陽湯 1622.1. 組成:人參、當歸、麥冬、五味子、白術(shù)、甘草。 1622.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622.3. 加:當歸、白術(shù)、甘草 1622.4. 功效:傷寒因汗下致虛,大便自利,逆冷,諺語,撮空,循衣摸床,脈小者。 1622.5. 來源:《傷寒全生集》卷四。 1723. 相似度50%:生脈散 1723.1. 組成:人參1兩,麥冬2兩,北五味子1錢,黃芩1錢。 1723.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723.3. 加:北五味子、黃芩 1723.4. 減:五味子 1723.5. 功效:小便不出,中滿作脹,口中甚渴,投以利水之藥不應(yīng),屬于肺氣干燥者。 1723.6. 來源:《辨證錄》卷九。 1724. 相似度50%:生脈建中湯 1724.1. 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白芍藥、桂枝、甘草。 1724.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724.3. 加:白芍藥、桂枝、甘草 1724.4. 功效:誤下太過,中氣損傷,津液內(nèi)耗,小便不利者。 1724.5. 來源:《傷寒大白》卷四。 1725. 相似度50%:酸棗仁湯 1725.1. 組成:棗仁(微炒)1錢,人參1錢,麥冬3錢,竹茹2錢。 1725.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725.3. 加:棗仁、竹茹 1725.4. 減:五味子 1825.5. 功效:病后氣血俱虛,內(nèi)亡津液,煩熱,諸虛不眠者。 1825.6.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三。 1826. 相似度50%:團參阿膠煎 1826.1. 組成:人參1兩,阿膠1兩,五味子2兩,紫菀2兩。 1826.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826.3. 加:阿膠、紫菀 1826.4. 減:麥冬 1826.5. 功效:妊娠肺氣不足,寒壅相交,痰唾稠粘,咳嗽不已。 1826.6. 來源:《雞峰》卷十六。 1827. 相似度50%:團參散 1827.1. 組成: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五味子半兩,甘草1分。 1827.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827.3. 加:白術(shù)、甘草 1827.4. 減:麥冬 1827.5. 來源:《雞峰》卷二十五。 1828. 相似度50%:五味子湯 1828.1. 組成:五味子1錢半,人參1錢,麥門冬2錢,杏仁2錢。 1828.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928.3. 加:麥門冬、杏仁 1928.4. 減:麥冬 1928.5. 功效:小兒痘疹收靨后喘促而厥。 1928.6. 來源:《準繩_幼科》卷五。 1929. 相似度50%:五味子湯 1929.1. 組成:五味子、人參、麥門冬、陳皮各等分。 1929.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929.3. 加:麥門冬、陳皮 1929.4. 減:麥冬 1929.5. 功效:喘促脈大而厥。 1929.6. 來源:《杏苑》卷七。 1930. 相似度50%:雨益湯 1930.1. 組成:熟地2兩,人參1兩,麥冬1兩,山漆3錢。 1930.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1930.3. 加:熟地、山漆 1930.4. 減:五味子 1930.5. 功效:肺腎火盛,皮毛出血。 1930.6. 來源:《醫(yī)學集成》卷二。 2031. 相似度50%:梔子湯 2031.1. 組成:黑山梔、人參、麥冬、烏梅。 2031.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2031.3. 加:黑山梔、烏梅 2031.4. 減:五味子 2031.5. 功效:婦人身倦怠,呵欠,口干飲冷,飲食不進,脈右寸微沉,右尺洪大侵上。 2031.6. 來源:《易氏醫(yī)案》。 2032. 相似度50%:人參紫蘇丹 2032.1. 組成:五味子3錢,官桂5錢(去皮),紫蘇5錢,人參5錢。 2032.2. 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 2032.3. 加:官桂、紫蘇 2032.4. 減:麥冬 2032.5. 功效:一切喘嗽。 2032.6. 來源:《袖珍》卷一。 20原方組成:麥冬、人參、五味子。功效:氣陰兩傷,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干作渴,汗多脈虛;久咳傷肺,氣陰兩虧,干咳少痰,食少消瘦,虛熱喘促,氣短自汗,口干舌燥,脈微細弱;或瘡瘍潰后,膿水出多,氣陰俱虛,口干喘促,煩躁不安,睡臥不寧。來源:《醫(yī)學啟源》卷下。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100%:人參生脈散組成:人參5分、麥冬5分、五味子7粒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功效:養(yǎng)陰寧心。用于暑熱傷陰之癥。來源:《內(nèi)外傷辨惑論》相似度75%:加味生脈散組成:麥冬5錢,人參2錢,五味子1錢,姜炭3分。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姜炭功效:鼻衄。來源:《外科大成》卷三。相似度75%:生脈散加香薷方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香薷。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香薷功效:人本陰虛,復遇暑途,饑困勞倦,暴仆昏絕者。來源:《醫(yī)方考》卷六。相似度67%:蘇木湯組成:蘇木、人參、麥冬。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蘇木減:五味子功效:產(chǎn)后氣喘。來源:《婦科玉尺》卷四。相似度67%:生脈飲組成:紅參100g,麥冬200g,五味子100g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紅參減:人參功效:益氣復脈,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脈微自汗。來源:《中國藥典2015》相似度67%:團參丸組成:人參2兩,黃耆2兩,麥冬2兩。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黃耆減:五味子功效:肺虛咳嗽,吐血不止,陰虛內(nèi)熱。來源:《飼鶴亭集方》。相似度67%:人參麥冬湯組成:人參2兩,麥冬3兩。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減:五味子功效:中暑熱極,陰陽兩衰,妄見妄言,宛如見鬼,然人又安寧不生煩躁,口不甚渴。來源:《辨證錄》卷六。相似度67%:麥冬湯組成:人參8分,茯苓1錢,麥冬1錢。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茯苓減:五味子功效:齒縫出血成條。來源:《仙拈集》卷二引蘇東坡驗方。相似度50%:起廢神丹組成:麥冬、熟地、玄參、五味子。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熟地、玄參減:人參功效:陽明火燒盡腎水,痿癥久不效者。來源:《石室秘錄》卷一。相似度50%:麥門冬湯組成:麥冬(去心)1兩,防風1兩,茯苓(去皮)1兩,人參半兩。原方對照:麥冬、人參、五味子。加:防風、茯苓減:五味子功效:子煩。來源:《濟生》卷七。相似度50%:麥冬飲組成:麥冬、黃耆、當歸、人參、五味子、生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