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六國論》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六國論》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六國論》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六國論》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詠蘇洵當年蘇老泉,年已二十七。方知需用功,發(fā)奮讀書籍。并同兒與女,思究圣人語。寒窗多少年,青絲根根白。父子同進京,三人皆中舉?;食窍陶痼@,爭誦蘇洵名。讀書從不晚,辛勤為第一。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擅長于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時代背景

北宋建國后,鑒于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和五代軍人亂政,實行中央專制集權(quán)制度,將軍權(quán)完全收歸中央,造成了軍事上的衰勢。北宋建國往后一百年間,與契丹、西夏作戰(zhàn)60余次,敗多勝少,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

這樣“陪鄰”的結(jié)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撰寫《六國論》的。論,是古代常用的一種文體,以論證為主,其特點是善于說理。分為兩種:一種是政論,主要用于發(fā)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一種是史論,通過評論歷史,總結(jié)歷史教訓,為當時統(tǒng)治的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之鑒。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破滅:滅亡兵:武器利:鋒利譯: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賄賂秦國。弊:弊端賂:(割地)賄賂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而:連詞,表因果關系。虧:虧損。道:道理,原因。譯:賄賂秦國,自己的實力就虧損,這是滅亡的原因?;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或:有人。互喪:彼此相繼滅亡。率:全都,一概。耶:嗎。譯: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都是因為賄賂秦國嗎?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譯文: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因為(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去了其他國家強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單獨保全。以:因為。喪:滅亡。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完:形作動,保全,完整。故曰弊在賂秦也。也:表判斷語氣。這是一個判斷句。譯文: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啊。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以:用、憑。攻:攻戰(zhàn)。?。喝〉?。則:就。獲:獲得。邑:小城鎮(zhèn)。城:大城池。

譯文:秦國憑借攻戰(zhàn)獲取土地之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池。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譯文:把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而得到的土地比較,它的實際數(shù)量多到百倍。

較:比較。之:的而:連詞,表因果關系。其實:它(賄賂地)的實際數(shù)量。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譯文:把六國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而喪失的土地比較,它的實際數(shù)量也多到百倍。那么,秦國最想要的,六國諸侯最擔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了。

所亡:所丟失的土地。所:所……的+名詞欲:想要?;迹簱牡?。固:本來。則:那么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譯文:回想他們死去的祖輩父輩,冒著霜露,披荊斬棘,從而有了一點土地。子孫對待土地卻不很愛惜,拿來把它送給別人,好像丟棄小草一樣。

思:回想。厥:他們的。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祖父:祖輩和父輩。暴霜露:曝(于)霜露,譯為,冒著霜露。以:從而。視:看待。舉:拿。以:來。芥:小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譯文:今天割讓五座城,明天割讓十座城,這樣以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來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到了。

割:割讓。然后:這樣以后。安:安穩(wěn)。寢:休息,睡覺。而:可是,連詞,表轉(zhuǎn)折關系。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厭:通“饜”,滿足。奉:獻,送。彌、愈:更加。判:確定,斷定。

譯文:既然如此,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殘暴的秦國的欲望沒有滿足,諸侯送給秦國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戰(zhàn),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已經(jīng)確定了。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p>

譯文:以至于滅亡的結(jié)局,道理本來應當這樣。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著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不會熄滅?!边@話對了。

至于:由上文引出下文結(jié)果,以致,以至于固:本來。宜:應當,應該。以:用。顛覆:滅亡。事:侍奉。得:得當,適宜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終:最后。遷:改變。遷滅:滅亡。與:親附、親近。……也:判斷句

譯:齊國不曾賄賂秦國,最后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齊國親附秦國而不幫助五國。繼:隨著、跟隨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既:已經(jīng)。免:幸免。始:開始,起初。義:堅持正義。名詞作動詞。

譯:五國已經(jīng)滅亡,齊國也不能幸免了。燕國與趙國的君主,起初有遠大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而不賄賂秦國。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斯:這。效:效果,結(jié)果。始:才。

譯:所以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后滅亡,這就是用武力對抗的結(jié)果。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了禍患。速:招致。以:用為:作為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于:跟、與。而:連詞,表并列關系。再:兩次。卻:使……退卻,譯為擊退,使動用法。譯: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敗了兩次,勝了三次。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續(xù)擊退了它。趙嘗五戰(zhàn)于秦---狀語后置句,“趙嘗于秦五戰(zhàn)”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洎:等到。以:因為。讒:小人的壞話。而:卻,連詞,表轉(zhuǎn)折關系。洎……誅:被動句。

譯:等到李牧因為受誣陷而被殺害,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上иw國用武力抵抗卻不能堅持到底。為:成為。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譯:況且,燕趙兩國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guī)缀跸麥绺蓛舻臅r候,可以說是智慧窮竭,國力孤單,戰(zhàn)敗而滅亡,實在是不得已。且:況且。處:處在。革滅:消滅。殆:幾乎,差不多。智力:智慧和國力。誠:實在。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向使:以前假如。附:親附,依附。猶:還。譯:當初假使韓、魏、楚三國各自愛惜他們的國土,齊人不親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還活著,那么勝敗存亡的命運,假如能夠與秦國相較量,或許不能輕易判定。數(shù)、理:天數(shù),命運。當:通“倘”,假如?;颍夯蛟S。易:輕易。量:判斷。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以:用。封:封賞。事:侍奉。禮:禮遇。名詞為動詞。并力:合力??郑嚎峙隆O拢和滔?。名詞作動詞。咽:咽喉。

譯:唉!如果六國用賄賂秦國的土地封賞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意禮遇天下的奇才,(六國)合力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連吃飯也不能咽下咽喉去。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譯文:可悲啊!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土地一天天地削減,一月月地割讓,而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勢:形勢。為:被。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關系。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

劫:脅迫,挾持日:一天天,名作狀。月:一月月,名作狀以:而。為1:治理。為2:被。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譯:六國與秦國都是諸侯,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憑借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的優(yōu)勢。

夫:句首發(fā)語詞。勢:勢力,力量。于:比。而:卻。猶:還??梢裕嚎梢詰{借。譯:如果憑借偌大的天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茍:如果。以:憑借。從:追隨。故事:舊例。是:這。六國破滅弊在賂秦(1)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2)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總分故曰:弊在賂秦總提出中心論點,總領全文。作用:理清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2):提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第二部分(3、4):論證中心論點。第一層:論述“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第二層:論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第三部分(5、6):作出結(jié)論。第一層:總結(jié)歷史教訓。第二層:諷諫北宋王朝。對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數(shù)量上得難獻易有限無厭奉繁侵急程度上不盡不滅道理上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事實論證事實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第三段論證什么觀點?齊國和燕趙兩國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么?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齊:與嬴而不助五國燕:荊軻刺秦王

趙:誅殺良將

不賂者滅亡的原因第四段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什么?意在闡述什么主張?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第四段---第五段---引古(六國破亡)----諷今(天下之大在六國下)結(jié)論: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結(jié)構(gòu):承上啟下。闡述: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熟悉內(nèi)容中心論點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分論點1)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韓、魏、楚(分論點2)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齊、燕、趙告戒北宋王朝

蘇軾《六國論》

越王勾踐有君子六千人,魏無忌、齊田文、趙勝、黃歇、呂不韋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俠奸人六萬家于薛,齊稷下談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無數(shù),下至秦、漢之間,張耳、陳余號多士,賓客廝養(yǎng)皆天下俊杰,而田橫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見于傳記者如此。度其余當倍官吏而半農(nóng)夫也。此皆役人以自養(yǎng)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蘇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國之有奸,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螫也。區(qū)處條別,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于此,不可不察也。觀點:六國久存而秦速亡在于養(yǎng)士與否

蘇轍《六國論》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觀點:六國相互背盟敗約而失韓魏之屏障簡要比較《阿房宮賦》與《六國論》在寫法上與本文的異同。分析:共同特點是: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為而發(fā),規(guī)勸當政者要引以為鑒。

各篇的獨創(chuàng)性是:

(1)蘇洵論六國之亡,第一次從“六國破滅”的內(nèi)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這些內(nèi)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jīng)濟、外交、軍事等多方面,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2)《阿房宮賦》,可以說是用賦的形式來寫議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有獨創(chuàng)性;其次,作者選擇了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始皇驕奢淫逸的象征,作為秦始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標志,這種立論的方式更具有特色。課堂練習1、指出下面古今異義詞的古今不同含義A、其實百倍B、思厥先祖父C、后秦擊趙者再D、始速禍焉E、可謂智力F、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那實際情況。今:實際上)(祖輩父輩。今指父親的父親)(兩次。今表示又一次。)(速:招致。今指速度快。)(智謀和力量。今為一個詞……(前例、舊事。今指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2、指出下列各句通假字并解釋A、暴霜露B、當與秦相較3、指出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情況A、日割月削B、以地事秦C、義不賂秦D、不能獨完E、李牧連卻之“暴”同“曝”。讀pù,曬,引申為“暴露”,意為“冒著”“當”通“倘”,讀“t?ng”,如果名詞“事”帶賓語“秦”,用作動詞:侍奉“義”,用作動詞:堅持正義“日”“月”,名詞作狀語完,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卻,動詞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3)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4)洎牧以讒誅(5)趙嘗五戰(zhàn)于秦被動句被動句狀語后置句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