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成人、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_第1頁
陜西省成人、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_第2頁
陜西省成人、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_第3頁
陜西省成人、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_第4頁
陜西省成人、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本病屬于中醫(yī)“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寒、濕、熱、毒”。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疾病特點及我省地域氣候特征,制定本方案。相關(guān)中成藥的使用參見附表。一、無癥狀感染者治法:益氣固表,解毒生津。處方:益肺解毒湯加減。方藥:生黃芪15g、炒白術(shù)10g、防風(fēng)6g、金銀花10g、連翹15g、藿香15g(后下)、貫眾15g、桔梗10g、蘆根30g、生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二、輕型(風(fēng)熱夾濕)主癥:發(fā)熱微惡寒,干咳少痰,咽癢咽痛,身困乏力。舌脈:舌質(zhì)淡,苔薄白膩,脈浮滑。治法:疏風(fēng)清熱,健脾利咽。處方:清瘟護(hù)肺湯加減。方藥:

金銀花15g、連翹15g、佩蘭10g、杏仁10g、浙貝母15g、桔梗10g、防風(fēng)10g、炒白術(shù)15g、茯苓15g、黨參15g、竹葉10g、麥冬15g、玄參15g、蘇葉10g、茵陳15g、生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三、普通型1.外寒內(nèi)熱,濕毒蘊結(jié)主癥:發(fā)熱或高熱,伴見惡寒,全身痠痛,無汗或微汗,咽喉灼熱甚或疼痛,煩躁不安,脈浮緊。舌脈:舌質(zhì)淡紅(嫩紅、紅絳),苔薄黃膩(濁膩)。治法:發(fā)汗解表,兼清里熱。處方:大青龍湯加減。方藥:麻黃8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煎)、牛蒡子10g、桔梗10g、藿香15g(后下)、貫眾15g、蒲公英15g、蘆根30g、白茅根30g、生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2.風(fēng)寒襲表,氣虛濕滯主癥:憎寒壯熱,無汗,頭項不舒,肢體酸痛,咳嗽有痰,鼻塞聲重,胸膈痞悶,身困乏力,納呆便溏。舌脈:舌苔白膩,脈浮按之無力。治法:散寒祛濕,益氣解表。處方:人參敗毒散加減。方藥:羌活10g、獨活10g、柴胡16g、前胡10g、川芎10g、枳殼10g、茯苓15g、桔梗10g、黨參15g、薄荷12g(后下)、生姜10g、粳米30g、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3.寒濕襲表,疫毒傷肺主癥:發(fā)熱,乏力,身體困重,嗅覺、味覺減退,微咳,納呆脘痞,大便粘膩不爽。舌脈: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膩,脈濡或滑。治法:解表化濕,宣肺透熱。處方:藿香正氣加減。方藥:藿香15g(后下)、紫蘇葉6g、麩炒白術(shù)15g、茯苓15g、陳皮10g、姜半夏10g、厚樸10g、蘆根30g、荷葉10g、桔梗10g、滑石18g(布包煎)、生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4.濕熱蘊肺主癥:發(fā)熱困倦,胸悶腹脹,肢酸,咽痛,口渴,汗出不暢,小便短赤。舌脈:舌淡紅,苔薄白膩或薄黃,脈滑數(shù)或濡。治法:清熱解毒,利濕化濁。處方:甘露消毒丹加減。方藥:藿香15g(后下)、黃芩10g、射干10g、九節(jié)菖蒲15g(后下)、浙貝母15g、白豆蔻10g(后下)、桔梗15g、薄荷12g(后下)、連翹15g、魚腥草30g、蘆根30g、滑石18g(布包煎)、生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四、重型、危重型重型、危重型,參照國家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進(jìn)行中西醫(yī)結(jié)合救治。五、恢復(fù)期1.余熱未清主癥:身熱多汗,或有微渴,心胸?zé)?,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氣短神疲。舌脈: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治法:清熱生津,益氣和胃。處方:竹葉石膏湯加減。方藥:竹葉10g、生石膏30g(先煎)、姜半夏10g、麥冬15g、粳米30g、太子參10g、生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2.肺脾氣虛主癥: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脈:舌淡胖,苔白膩。治法:健脾益氣,化濕和胃。處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方藥: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炒白術(shù)10g、茯苓15g、藿香10g(后下)、砂仁6g(后下)、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3.氣陰兩虛主癥: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舌脈:舌暗或淡紅,苔薄膩,脈沉細(xì)。治法:益氣養(yǎng)陰。處方:麥味補中益氣湯加減。方藥:太子參15g、麥冬30g、五味子6g、生黃芪15g、炒白術(shù)10g、陳皮6g、當(dāng)歸10g、北沙參15g、杏仁10g、炙枇杷葉15g、炙百合30g、炙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

附表: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療常用中成藥參考附表: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療常用中成藥參考癥狀常用藥物發(fā)熱咽痛、伴有惡寒、流涕清肺排毒顆粒、散寒化濕顆粒、感冒清熱膠囊(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九味羌活丸(顆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風(fēng)膠囊(片、顆粒)、柴葛解肌顆粒、荊防敗毒顆粒、避瘟解毒顆粒、芪防顆粒、虎白祛風(fēng)化痰膏、熱毒平顆粒、復(fù)方銀花解毒顆粒等發(fā)熱、伴有明顯咽痛連花清瘟顆粒(膠囊)、金花清感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熱炎寧合劑、四季抗病毒合劑、清瘟護(hù)肺顆粒、益肺解毒顆粒、疏風(fēng)解毒膠囊(顆粒)、銀翹解毒顆粒、金葉敗毒顆粒、藍(lán)芩口服液、復(fù)方芩蘭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桑夏菊顆粒、痰熱清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柴芩清寧膠囊、抗病毒口服液(顆粒)、感冒退熱顆粒、消炎退熱顆粒、清開靈顆粒、小柴胡顆粒、芙蓉抗流感膠囊、大衛(wèi)顆粒、麻杏清瘟顆粒、石草抗感顆粒、藍(lán)花抗病毒顆粒、藍(lán)翹退熱合劑、羚羊角粉、紫雪散、柴胡滴丸等咽干咽痛不伴發(fā)熱六神丸、清咽滴丸、喉咽清顆粒、金嗓利咽丸、穿心蓮內(nèi)酯滴丸等咳嗽咳痰連花清咳片、急支糖漿、杏貝止咳顆粒、橘紅痰咳液、肺力咳合劑、痰咳凈滴丸等干咳無痰咳速停糖漿、宣肺止嗽合劑、通宣理肺丸(顆粒、口服液)、蘇黃止咳膠囊、強力枇杷露、黃參清熱解毒膏、虎黃排毒膏等鼻塞流涕鼻竇炎口服液、散風(fēng)通竅滴丸、風(fēng)寒感冒顆粒等惡心/嘔吐藿香正氣膠囊(丸、滴丸、水、口服液)等焦慮抑郁、失眠宣肺達(dá)郁顆粒、加味逍遙丸、百樂眠、疏肝解郁膠囊、烏靈膠囊等便干便秘雙黃益肺通便膏、麻仁軟膠囊等注意:1.上述中成藥選擇其中一種,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或咨詢醫(yī)生,一般3~5天或癥狀消失即停止用藥,如癥狀無緩解或加重,請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gòu)就診。2.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哺乳期婦女、孕婦、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礎(chǔ)疾病人群建議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服用。

附件4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本病屬于中醫(yī)“疫病”范疇,病因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病位在肺衛(wèi),也可累及脾、胃等多個臟器。小兒臟腑嬌嫩,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易于受到疫毒侵襲,出現(xiàn)肺衛(wèi)受損,甚則心肝受累。疾病過程中有虛、寒、濕、熱、毒等病機變化。中醫(yī)藥治療原則為早防、早診、早治。相關(guān)中成藥的使用參見附表。一、藥物口服(一)無癥狀感染者治法:益氣解毒。處方:異功散加減。方藥:太子參6g、白術(shù)6g、茯苓5g、生甘草3g、金銀花6g、板藍(lán)根6g、桔梗5g、黃芩5g、陳皮6g、炒麥芽5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月以上服用,3歲以下每日0.5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1.5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二)輕型1.風(fēng)熱證主癥:發(fā)熱,有汗或無汗,頭痛鼻塞,咽痛,或偶有咳嗽,咽紅腫痛。舌脈: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治法:疏風(fēng)解表,清熱解毒。處方:銀翹散加減。方藥:金銀花6g、桑葉6g、連翹4g、桔梗6g、牛蒡子6g、蘆根8g、玄參6g、白芍5g、雞內(nèi)金5g、荊芥5g、鉤藤6g、甘草3g、生石膏8g(先煎)、知母5g。加減:發(fā)熱加柴胡6-10g,鼻塞加辛夷4-6g,惡心嘔吐加陳皮4-6g、竹茹4-6g;便干結(jié)加炒枳實5-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月以上服用,3歲以下每日0.5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1.5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風(fēng)寒夾濕,兼有里熱證主癥: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可伴有惡心嘔吐。舌脈: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治法:發(fā)汗解表,散寒除濕,兼清里熱。處方:九味羌活湯加減。方藥:羌活6g、防風(fēng)6g、蒼術(shù)6g、細(xì)辛1.5g、川芎6g、白芷6g、生地6g、黃芩6g、金銀花6g、枳實5g、厚樸4g、柴胡6g、葛根5g、甘草3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月以上服用,3歲以下每日0.5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1.5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三)普通型1.痰熱蘊肺證主癥:發(fā)熱,咳嗽痰多,色黃,憋悶氣促,大便秘結(jié),咽紅。舌脈:舌質(zhì)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shù)或弦滑。治法:宣肺清熱,化痰止咳。處方:麻杏石甘湯加減。方藥:生麻黃3g、苦杏仁3g、生石膏10g(先煎)、清半夏6g、黃芩9g、陳皮6g、桑白皮9g、蜜紫苑6g、浙貝母5g、蘆根10g、全瓜蔞6g、枳實6g、雞內(nèi)金6g、生甘草3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月以上服用,3歲以下每日0.5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1.5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寒濕阻肺證主癥:發(fā)熱,或未熱,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鼻塞,清涕,倦息乏力,或嘔惡。舌脈:舌質(zhì)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治法:解表蠲飲,宣肺止咳。處方:小青龍湯加減。方藥:生麻黃3g、桂枝4g、炙甘草3g、干姜4g、細(xì)辛1.5g、五味子5g、法半夏4g、白芍6g、蒼術(shù)5g、陳皮5g、瓜蔞6g、浙貝母5g、款冬花5g、蜜紫苑5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月以上服用,3歲以下每日0.5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1.5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四)重型、危重型重型、危重型,參照國家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進(jìn)行中西醫(yī)結(jié)合救治。(五)恢復(fù)期1.肺脾氣虛證主癥:氣短,倦息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脈:舌淡胖,苔白膩,脈細(xì)無力。治法:益氣健脾。處方:香砂六君子湯化裁。方藥:太子參5g、炒白術(shù)3g、茯苓5g、炙甘草3g、法半夏3g、陳皮5g、木香3g

(后下)

、砂仁3g(后下)

、黃芪5g、佩蘭3g、雞內(nèi)金5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5-7天。用法:3月以上服用,3歲以下每日0.5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1.5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氣陰兩虛證主癥:乏力,氣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干咳少痰。舌脈:舌干少津,脈細(xì)或虛無力。治法:益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處方:沙參麥冬湯合生脈散化裁。方藥:北沙參5g、麥冬6g、西洋參5g、五味子5g、生石膏6g(先煎)、淡竹葉5g、桑葉5g、蘆根6g、丹參6g、玄參5g、川貝1g、生甘草3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5-7天。用法:3月以上服用,3歲以下每日0.5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1.5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二、外治療法(一)推拿療法1.癥見咳嗽予清肺經(jīng)、揉肺俞、揉膻中、點揉列缺。2.癥見發(fā)熱予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揉風(fēng)池、清天河水、清肺經(jīng)。3.癥見頭痛、鼻塞、流涕予開天門、推坎宮、點揉迎香、揉太陽、點揉風(fēng)池、掐揉耳后高骨。4.癥見肌肉酸痛、惡風(fēng)予揉肺俞、清肺經(jīng)、推膀胱經(jīng)、點揉風(fēng)池。注意:相關(guān)操作需經(jīng)中醫(yī)藥專業(yè)人員指導(dǎo)或培訓(xùn)。(二)穴位敷貼用于咳嗽癥狀者。藥物:寒性咳嗽用藥(延胡索、炒白芥子、甘遂、細(xì)辛)以3:1:1:0.5比例,熱性咳嗽用藥(延胡索、黃芩、桑白皮、甘遂)以3:3:3:1比例共研為細(xì)末,生姜汁調(diào)制,放于敷料之上,大約直徑2~3cm、做成厚度為0.3cm的敷貼。操作:可貼于患兒雙側(cè)肺俞、膈俞、大椎、定喘、膻中、天突等穴位,固定。每次敷貼時間為1~4h,連用3-5天。注意:穴位貼敷請在醫(yī)療機構(gòu)中進(jìn)行。(三)耳穴療法用于發(fā)熱、咳嗽癥狀者。耳穴取肺、咽喉、氣管、神門、三焦、內(nèi)分泌等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日貼1次,雙耳交替貼壓。注意:耳穴治療請在醫(yī)療機構(gòu)進(jìn)行。附表: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治療常用中成藥參考附表: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治療常用中成藥參考癥狀常用藥物無癥狀感染小柴胡顆粒、表虛感冒顆粒、參蘇片等發(fā)熱、頭痛鼻塞、咽痛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熱炎寧合劑、四季抗病毒合劑、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小兒寶泰康顆粒、小兒感冒退熱糖漿、小兒青翹顆粒等咽痛明顯小兒清咽顆粒、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等高熱持續(xù)不退羚羊角粉、紫雪散等發(fā)熱惡寒、頭痛、肢體疼痛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風(fēng)熱清口服液、九味羌活丸(顆粒)、荊防顆粒(合劑)等惡心、嘔吐藿香正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