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專題一 考點02 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A卷_第1頁
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專題一 考點02 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A卷_第2頁
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專題一 考點02 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A卷_第3頁
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專題一 考點02 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A卷_第4頁
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專題一 考點02 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考點02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A卷1.秦統(tǒng)一六國后,將秦國通用的篆書作為統(tǒng)一的文字加以推廣,但出土的秦代簡牘上的文字往往不是小篆,而是隸書。對此合理的解釋是()A.秦朝統(tǒng)一文字的結論可能有誤 B.隸書更具有實用性C.統(tǒng)一文字的措施沒有真正實施 D.小篆未能強制推行2.秦漢以后,中國存在一種“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現(xiàn)象。它指的是官員和胥吏的職位均不得世襲,但胥吏卻常常利用辦事程序繁瑣、官員不熟悉政務之機,使其職位實際成為自家的“封建”領地。這種現(xiàn)象說明()A.分封制在秦漢以后仍然長期存在 B.郡縣制不能完全解決地方行政的弊端C.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漢后受到削弱 D.郡縣制大大地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后,“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這一詔令()A.打破了政府對工商業(yè)的壟斷經營 B.實現(xiàn)了朝廷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C.有利于統(tǒng)一國家財政征收標準 D.旨在加速各地經濟資源的流通4.明朝張居正評價秦朝時說:“其創(chuàng)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史稱其‘得圣人之威’。”這里強調的是秦朝()A.延續(xù)了先秦歷史傳統(tǒng) B.開創(chuàng)了影響深遠的制度C.加強了思想文化控制 D.實現(xiàn)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5.《史記》載陳勝、吳廣等人因雨無法按時抵達漁陽服役,按律當斬,因此在大澤鄉(xiāng)起義。而出土的秦簡記載:朝廷征發(fā)徭役,不去的罰兩副盔甲;耽擱遲到的,超十天罰一甲、六至十天罰一副盾牌、三至五天的要遭到斥責。由此可知()A.《史記》虛構了起義原因 B.秦朝厲行“法治”維護統(tǒng)治C.秦朝的徭役負擔非常沉重 D.一手資料價值均高于二手資料6.有學者指出:當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態(tài)在多種不同的文化類型中被懷疑、被否定時,它無法讓秦朝統(tǒng)治下的人民獲得自我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結果。該學者認為秦朝亡于()A.政治新形態(tài)被懷疑和否定 B.未能實現(xiàn)文化心理的統(tǒng)合C.推行郡縣制激化社會矛盾 D.嚴刑峻法激化了社會矛盾7.西漢初年,劉邦封置諸侯王國,封子弟為王,功臣為侯,并規(guī)定“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這表明劉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B.繼承西周的政治體制C.確保皇位傳承穩(wěn)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體制8.下圖是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zhèn)出土的東漢“射爵射侯”畫像石。圖中樹上有20多只雀和猴,樹下兩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這類畫像在漢代石刻中較為常見。這反映了當時人們()A.抑制王侯勢力的政治訴求 B.追求顯貴地位的價值取向C.關注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會風氣9.漢百官朝會,一般接席而坐,但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中丞在朝會時均專席而坐,以示皇帝優(yōu)寵,史稱“三獨坐”?!叭氉钡某霈F(xiàn)()A.表明皇權進一步發(fā)展 B.加強了中央集權C.完善了封建官僚體制 D.實現(xiàn)了思想統(tǒng)一10.西漢中期以后,為了加強對手工業(yè)、工礦業(yè)的管理,防止私造錢幣,中央政府設立了工官9處,鐵官46處,實行專營統(tǒng)管礦產和鑄幣權。政府還建立完善了工商貿易立法。以上舉措()A.意在規(guī)范社會經濟的秩序 B.全面落實工商官營體制C.是新儒學日益成熟的體現(xiàn) D.照搬了工商食官的傳統(tǒng)11.絲綢之路開通后,路上的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再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中國的四大發(fā)明、絲織技術、漆器工藝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這表明絲綢之路的開通()A.促進了東西方直接交流 B.體現(xiàn)了漢朝的世界中心地位C.擴大了漢朝統(tǒng)治區(qū)域 D.豐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12.下圖是東漢某一時期的社會現(xiàn)象圖,下列對此圖表述正確的是()A.形成“光武中興”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亂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權治國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的地方制度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不斷繼承與發(fā)展的基礎之上逐步完善。材料一:材料二:西周完成了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從黃土高原到山東丘陵這條自西向東的交通戰(zhàn)略要道上的分封國為:晉(成王弟叔虞的封國)、衛(wèi)(武王弟康叔的封國)、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國)、曹(武王弟叔振鐸的封國)、魯(周公子伯禽的封國)、齊(協(xié)助武王滅商的呂尚封國)都在這條交通線上。在商人興起的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開國重臣召公、建立燕國;在南方江漢之地,周王則分封漢陽諸姬以監(jiān)視南土?!苠\清《以制度研究推進話語體系建設》材料三:顧炎武認為:“寓封建之意于郡縣之中,而天下治矣?!饨ㄖ?,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裰苏?,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無肯為其民興一日之利者,民烏得而不窮,國烏得而不羈?——顧炎武《郡縣論》(1)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分封對象以及分封特點。(2)指出材料三中“其專在下”、“其專在上”各指什么,這體現(xiàn)了顧炎武怎樣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簡述郡縣制的歷史意義。14.(節(jié)選)史學: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材料一《春秋》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魯國及各諸侯國二百余年的歷史,內容以諸侯、大夫的政治、軍事活動為主?!妒酚洝烦蓵谖鳚h,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上古至漢武帝時期的歷史?!妒酚洝敷w例篇目舉例本紀(帝王活動及重大事件)高祖(劉邦)本紀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來王子侯者(漢武帝時封侯的諸侯王子弟)年表書(重要制度變遷)河渠(水利工程)書、平準(工商業(yè))書世家(諸侯等有重大影響人物的事跡)楚元王(漢高祖之弟,封地為楚國)世家、陳丞相世家列傳(各階層重要人物、周邊政權的歷史)吳王濞列傳、儒林(重要儒家學者)列傳、司馬相如列傳、貨殖(商人)列傳、匈奴列傳、大宛(在今中亞地區(qū))列傳比較《史記》與《春秋》的不同之處。從“篇目舉例”中任選兩則,分別簡述其反映的西漢社會狀況。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相比筆畫圓勻,具有圖畫美的小篆,隸書工整對稱更具實用性,所以盡管有了統(tǒng)一文字篆書,秦代更多的文書和簡牘還是以隸書書寫的,B項正確。秦朝在全國范圍內以小篆作為統(tǒng)一文字的結論是確切的,并且是用國家法令的形式強制通行全國的,A、C、D三項說法錯誤。2.答案:B3.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統(tǒng)一法度量則的措施,這種做法有利于征稅標準的統(tǒng)一,促進經濟發(fā)展,C正確;官府壟斷商業(yè)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A排除;B是郡縣制的意義,排除;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C。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其創(chuàng)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并結合所學可知,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故選B項。秦朝開創(chuàng)了中央集權制度,形成了官僚政治,并沒有延續(xù)先秦的歷史傳統(tǒng),排除A項;秦朝雖然通過焚書坑儒等措施加強了對思想文化的控制,但這并沒有被后世繼承和發(fā)展,排除C項;秦朝雖然初步實現(xiàn)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但與材料中“創(chuàng)制立法”不符,排除D項。5.答案:B解析:材料“《史記》載陳勝、吳廣等人因雨無法按時抵達漁陽服役,按律當斬”“朝廷征發(fā)徭役,不去的罰兩副盔甲;耽擱遲到的,超十天罰一甲、六至十天罰一副盾牌、三至五天的要遭到斥責”表明秦朝厲行法治來維護統(tǒng)治,B項正確。陳勝、吳廣起義確有其事,A項中“虛構”的表述不當,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秦朝的嚴刑峻法,并非徭役負擔沉重,C項錯誤;D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6.答案:B解析:據材料“無法讓秦朝統(tǒng)治下的人民獲得自我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可知,該學者認為秦朝文化認同的缺失導致秦朝滅亡,秦朝未能實現(xiàn)文化心理的統(tǒng)合,故選B項;A項從政治形態(tài)角度解讀,不全面,排除;學者認為文化認同缺失導致秦朝滅亡,沒有涉及郡縣制和嚴刑峻法,排除C、D兩項。7.答案:C解析:由材料“封子弟為王.功臣為侯”“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可知,西漢初年實行郡國并行制,其目的是確?;饰环€(wěn)固,C項符合題意。A項不符合題干材料,可以排除;郡國并行制既不是對西周政治體制的完全繼承,也不是完全否定秦朝的郡縣制,故B,D項錯誤。8.答案:B解析:西漢通過“推恩令”等抑制王侯勢力,與材料中“東漢”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中“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表明這類畫像中的“雀”就是“爵”,“猴”便是“王侯”之“侯”,反映當時人們希望加官進爵甚至封侯,此畫像與“立官”有關,是保佑子孫得官爵得顯貴之意,“射雀射猴”是漢代人“射爵射侯”理想的藝術表現(xiàn),故B項正確;關注自然和諧,與材料中“樹上有20多只雀和猴,樹下兩人持弓仰射”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中“射爵射侯”不等于尚武健身,更談不上社會風氣,故D項錯誤。9.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中丞在朝會時均專席而坐,以示皇帝優(yōu)寵”可知其獨坐的地位是皇帝賜予,因此是皇權發(fā)展的表現(xiàn),故選A項;加強中央集權是針對地方問題而言,材料沒有涉及地方問題,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其官僚體制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政治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統(tǒng)一,排除D項。10.答案:A解析:據材料“西漢中期以后,為了加強對手工業(yè)、工礦業(yè)的管理,防止私造錢幣,中央政府設立了工官9處,鐵官46處,實行專營統(tǒng)管礦產和鑄幣權。政府還建立完善了工商貿易立法”,可知西漢中期以后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有利于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故選A項;“全面”一詞過于絕對化,排除B項;材料與思想文化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提到的只是對工商食官的繼承和發(fā)展,并不是照搬,排除D項。1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物品、技術的往來和交流,極大地豐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故選D項。材料不能顯示東西方之間是直接往來交流,故排除A項。材料側重于東西方的交流,未體現(xiàn)漢朝是世界中心,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漢朝統(tǒng)治區(qū)域擴大的信息,故排除C項。1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東漢的統(tǒng)治。題干給出的結構示意圖表明東漢外成宦官交替專權。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成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使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選B項13.答案:(1)對象:姬姓貴族、功臣、先代貴族。特點:姬姓貴族分封居多;分封的貴族色彩濃重;分封地域的特點:諸侯國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或者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姬姓貴族多分封與戰(zhàn)略要地(2)其專在下:分封制下地方權力過大其專在上:郡縣制下君主和中央權力過大思想主張: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意義: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14.答案:不同之處:《春秋》為編年體;《史記》為紀傳體?!洞呵铩酚涗浟舜呵飼r期二百余年的歷史;《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春秋》主要關注諸侯等社會上層的政治、軍事活動;《史記》還關注了商業(yè)活動、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學者、商人、少數(shù)民族等群體的歷史。簡述社會狀況(答案要點示例):高祖本紀:記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