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婦幼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
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婦幼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
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婦幼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
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婦幼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
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婦幼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婦幼詳解演示文稿第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diabets(優(yōu)選)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婦幼第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diabets第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diabets第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diabets第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diabets第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diabets第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diabets第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diabets

概述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中醫(yī)稱之為消渴癥,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糖代謝紊亂,進而發(fā)生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可導致心臟、腎、腦、眼等重要器官的并發(fā)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和腫瘤居第三位。第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diabets

半個世紀以來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呈急劇上升趨勢。據WHO報道:1995年全球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約1.35億,2000年為1.5億,預測2010年將達2.39億,2025年將達3億。目前發(fā)達國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達較高水平,日本7.5%,新加坡8.6%,墨西哥12.6%,太平洋島國瑙魯為34%,我國糖尿病的流行情況在1980年以前尚無確切的統(tǒng)計,1980年調查顯示患病率為0.67%,1994年上升至2.51%,1996年為3.21%,與1980年相比增加了4.79倍。

第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diabets

目前中國每年約增加100萬新的糖尿病患者。鑒于新加坡華人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qū)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或超過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可以預計,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糖尿病在中國的流行情況將更為驚人。1998年中國糖尿病標化患病率為3.21%,50歲、60歲年齡組患病率高達7%和11%,有人估計到2013年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將達到10%。因此,研究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及防治措施已成為當務之急。

第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diabets糖尿病的發(fā)病特點:

中、老年人高于年輕人,腦力勞動高于體力勞動,超重或肥胖者高于體重正常者,城市高于農村,富裕地區(qū)高于貧窮地區(qū),發(fā)達國家高于發(fā)展中國家。

第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diabets1.飲食因素能量攝入多,消耗少,脂肪攝入過多,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攝入過少。大多數Ⅱ型糖尿病人伴有肥胖,超過理想體重50%者比正常體重發(fā)病率高達12倍。而高能量食物(如含脂肪多的動物性食物)攝入多、低能量食物(如含維生素、礦物質多的蔬菜、水果)攝入少,總能量消耗少是單純性肥胖的根本原因。一.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第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diabets2.生理病理因素年齡增大、妊娠;感染、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

第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4diabets第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5diabets第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6diabets第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7diabets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的“炎癥學說”現已成為全球內分泌學者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低度炎癥疾病被廣泛認同。------《營養(yǎng)學報》2013年第35卷第3期268~272頁第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8diabets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發(fā)病誘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fā)因素。在動物研究中發(fā)現許多病毒可引起胰島炎而致病,包括腦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薩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島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還可使?jié)摲奶悄虿〖又囟蔀轱@性糖尿病。

第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9diabets妊娠

妊娠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即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妊娠期糖尿病(GDM)為妊娠期發(fā)生或發(fā)現的糖尿病。1979年WHO將GDM列為糖尿病的一個獨立類型。

第二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0diabets我國GDM發(fā)病率為1%~2%。大多數GDM患者產后糖代謝異常能恢復正常,但將來患糖尿病機會增加,約有1/3病例在產后5~10年轉為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對母兒均有很大危害,屬高危妊娠。至今母嬰死亡率仍較高,必須引起重視。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1diabets妊娠婦女糖代謝有兩個特點使孕婦易發(fā)生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第一個特點是胎兒只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母體需提供大量葡萄糖以滿足胎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妊娠早期胎兒不斷從母血中攝取葡萄糖,使孕婦血糖水平略低于非孕時。隨妊娠進展,碳水化合物代謝率不斷增高,胰島素的分泌量代償性增多,以維持其糖代謝平衡。

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2diabets第二個特點是妊娠期特有的幾種抗胰島素因素日益增多,使胰島素分泌量日漸增加,而且胰島素廓清延緩,血胰島素值上升。孕期特有的抗胰島素因素有以下五種:①絨毛膜生長激素,妊娠3周后開始分泌,并逐漸增加。此激素可引起口服糖耐量降低;②雌激素:主要為雌三醇,孕末期可達非孕期的1000倍,可使糖耐量降低;③胎盤胰島素酶:為一種溶蛋白酶,可使胰島素降解為氨基酸及肽而失活;④孕激素:胰島素可與孕酮受體相結合;⑤腎上腺皮質激素:也有拮抗胰島素作用。

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3diabets故妊娠期胰腺需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保持體內血糖的平衡。如胰腺代償功能不足,將出現糖耐量異?;蛉焉锲谔悄虿。℅DM)。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4diabets肥胖大多數Ⅱ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肥胖是誘發(fā)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時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

病。

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5diabets體力活動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fā)病率明顯低于城市居民,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較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現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6diabets3.社會環(huán)境因素經濟發(fā)達,生活富裕;節(jié)奏加快,競爭激烈,應激增多;享受增多,體力活動減少等。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7diabets環(huán)境因素在遺傳的基礎上,環(huán)境因素作為誘因在糖尿病發(fā)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環(huán)境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噪音、社會的竟爭等,這些因素誘發(fā)基因突變,突變基因隨著上述因素的嚴重程度和持續(xù)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多,突變基因達到一定程度(即醫(yī)學上稱之為“閾值”)即發(fā)生糖尿病。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8diabets4.遺傳因素糖尿病是遺傳病----節(jié)約基因

在原來貧困國家,由于食物供應不足,人體基因產生一種適應性改變,一旦得到食物,便將食物轉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以供饑餓時維持生命。經過幾代遺傳,“節(jié)約基因”就產生了。有這種基因的人群,在以上危險因素的作用下,容易誘發(fā)糖尿病。太平洋西部赤道附近島國瑙魯、非洲島國毛里求斯的居民由窮變富后,糖尿病患病率達20%以上。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29diabets第三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0diabets

第一類孟德爾遺傳。目前已知四種單基因變異可引起Ⅱ型糖尿?。?/p>

1.胰島素基因突變。由于密碼區(qū)的點突變,導致胰島素肽鏈上氨基酸密碼的改變,產生氨基酸排列順序異常的胰島素分子。

2.胰島素受體基因突變。目前已發(fā)現40余種點突變,臨床上可分為A型胰島素抵抗、妖精容貌綜合征等。

3.葡萄糖激酶基因突變。現已發(fā)現20余種點突變,與Ⅱ型糖尿病的亞型,即成年發(fā)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

4.腺苷脫氨酶基因突變。其基因多態(tài)性亦與成年發(fā)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

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1diabets第二類非孟德爾遺傳。目前認為,大多數Ⅱ型糖尿病屬非孟德爾遺傳,為多基因—多因子遺傳疾病第三類線粒體基因突變。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進行發(fā)病前正確預測的一類糖尿病。可以用分子遺傳學方法在基因水平診斷Ⅱ型糖尿病亞型。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2diabets(一)診斷標準成人正??崭寡侵禐?.9~6.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值<7.8mmol/L。二、糖尿病診斷標準和分類

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3diabets診斷原則

1.糖尿病危險人群(1)老人、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脂血癥、有妊娠糖尿病,應激性高血糖等(2)或有糖尿病癥狀者(口渴、多尿、乏力、體重降低、皮膚騷癢、反復感染等),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何一次血糖值>11.1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4diabets2.如結果可疑,應再作葡萄糖耐量試驗。成人空腹服75g葡萄糖后測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11.1mmol/L可診斷糖尿??;7.8—11.1mmo/L為耐糖量降低。3.單獨空腹血糖6.1~7.0mmol/L,稱為空腹耐糖不良。4.無論空腹或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在臨界值左右的病人,需隔一段時間(2—4周)復查,用口服葡萄糖試驗來證實,直到肯定診斷或排除糖尿病為止。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5diabets(二)分型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分型標準:1.1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血漿胰島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容易發(fā)生酮癥酸中毒,必須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治療。發(fā)病年齡多見兒童和青少年,多有糖尿病家族史,起病急,出現癥狀較重。

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6diabets2.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占全世界糖尿病病人總數90%,在我國占95%。發(fā)病年齡多見于中、老年人,起病隱匿,癥狀較輕或沒有癥狀不一定依賴胰島素治療。

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7diabets3.其他型糖尿病如孕期糖尿病(GDM)、感染性糖尿病、藥物及化學制劑引起的糖尿病、胰腺疾病、內分泌疾病伴發(fā)的糖尿病等。

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8diabets對于在正常上限與糖尿病診斷標準之間的血糖者,稱為空腹耐糖不良及(餐后)耐糖不良,它們是從正常血糖發(fā)展成糖尿病的一個中間階段,不作為糖尿病的一個類型。

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39diabets糖尿病與營養(yǎng)素代謝的關系

一、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胰島素由胰腺內的β細胞分泌,它在人體的重要功能包括:傳送葡萄糖和氨基酸、制造肝糖原、將葡萄糖轉化成甘油三酯、合成核酸及蛋白質。刺激胰島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血糖,但胰島素要與其受體相結合才能發(fā)揮作用,因而不僅僅是胰島素分泌的多少,胰島素受體數目的多少也與糖尿病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第四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0diabets當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時,肝臟攝取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能力減弱,使過多的葡萄糖進入血循環(huán),組織利用葡萄糖能力減弱,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當嚴重缺乏時,機體會動員體內儲存的能量,使蛋白質、脂肪合成減少、分解代謝加速、糖原異生作用增強,肝糖原輸出可能增加到正常人空腹的3倍以上。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1diabets二、脂肪代謝異常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時,體內脂肪合成減慢,分解加速,血漿脂質增多。由于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引起能量供應不足,為了補充能量,促使體內脂肪大量分解,經β-氧化而產生的大量乙酰輔酶A又不能與足夠的草酸乙酰結合,于是轉化成大量酮體,造成酮血癥。脂肪代謝失常的另一個結果是血中甘油三脂增多,成為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2diabets三、蛋白質代謝異常糖尿病人由于能量來源不足,為了補充能量,部分蛋白質進行氧化分解,導致負氮平衡,血液中氨基酸及非蛋白氮增高,尿中氮化物、有機酸增多,影響水及酸堿平衡,產生失水性中毒。兒童則生長發(fā)育受阻,抵抗力減弱,易患化膿性炎癥、結核、霉菌感染、傷口不易愈合。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3diabets三、糖尿病的飲食控制原則盡管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現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通過綜合治療以成功控制血糖的方法在減少糖尿病的微血管和神經系統(tǒng)的合并癥方面發(fā)揮主要作用。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4diabets(一)糖尿病綜合調控原則糖尿病“五套馬車”綜合治療原則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糖尿病的教育與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病情監(jiān)測其中飲食治療則是“駕轅之馬”,意指飲食治療對糖尿病控制最為重要。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5diabets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6diabets(二)飲食調控原則

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7diabets1.飲食調控目標

(1)接近或達到血糖正常水平,力求使食物攝入、能量消耗(即體力活動)與藥物治療等三方面治療措施在體內發(fā)揮最佳協(xié)同作用,使血糖水平達到良好控制水平;(2)保護胰島β—細胞,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體內血糖、胰島素水平處于一個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3)維持或達到理想體重;(4)接近或達到血脂正常水平;(5)預防和治療急、慢性并發(fā)癥:如血糖過低、血壓過高、高脂血癥、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6)全面提高體內營養(yǎng)水平,增強機體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從事正?;顒?,提高生活質量。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8diabets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49diabets第五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0diabets2.歷史上飲食調控原則的改變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飲食調控在糖尿病的治療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百年來飲食調控原則不斷發(fā)生改變,其變化趨勢:脂肪攝入比例減少,碳水化物攝入比例增加,蛋白質比例變動不大。1994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在營養(yǎng)建議中提出,熱量來源比例要強調個體化,意指飲食調控原則或飲食處方應因人而異,要根據每個病人的營養(yǎng)評價結果確定。

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1diabets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2diabets3.飲食調控原則飲食調控是各種類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方法(1)合理控制總熱能:合理控制總熱能攝入量是糖尿病飲食調控的總原則,以下各項原則都必須以此為前提。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3diabets糖尿病人的能量供給量以能維持正常(或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應逐漸減少能量攝入并注意增加運動,消瘦者應適當增加能量攝入,直至體重略低于或達到理想體重。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

BMI

18.5~23.99為正常

BMI<18.5為慢性營養(yǎng)不良

BMI≥25為超重或肥胖

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4diabets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5diabets(2)適量碳水化物,并盡量選用高分子碳水化物在總熱量適當的前提下,采用較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利無弊,通常以占總熱量的50%-60%為宜。其中應以谷類主食為基礎,可占碳水化合物總量的2/3,其次補充水果、薯類和蔬菜等,鼓勵吃粗糧,對于改善餐后高血糖有特殊的益處。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6diabets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7diabets一般成人輕勞動強度每天碳水化物攝入量為150—300g(相當于主食200—400g),如果低于100g,可能發(fā)生酮癥酸中毒。最好選用吸收較慢的多糖,如:玉米、燕麥、紅薯等;也可選用米、面等谷類;注意在食用含淀粉較多的根莖類、鮮豆等蔬菜(如馬鈴薯、藕等)時要替代部分主食;限制小分子糖(如蔗糖、葡萄糖等)的攝入。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8diabets碳水化合物是飲食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營養(yǎng)素;若供給充足,具有節(jié)約蛋白質和抗生酮作用。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糖尿病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要限制,尤其是嚴格甚至禁止單糖食物及甜食,并多以復合性糖類供應,但近幾年的研究發(fā)現,但近幾年的研究發(fā)現,在合理控制能量基礎上提高碳水化合物的進食量,不僅不會影響病人的血糖升高,而且還有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一些單糖食物如果糖、蔗糖的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index,GI)并不比面包、米飯、馬鈴薯等復合性糖類高;至于提高碳水化合物是否可促使病人的血脂升高,意見不一致。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59diabets高碳水化合物類飲食對糖尿病有其優(yōu)缺點,權衡利弊,優(yōu)點勝過缺點,且經實驗證明長期食用,對血糖控制并無不利影響。優(yōu)點:(1)刺激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分解及肝糖原再生作用)。(2)減少肝臟葡萄糖的產量。(3)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4)增加胰島素受體數目。(5)降低餐后及平時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第六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0diabets缺點:(1)可能會增加餐后血糖。(2)短期內會使血糖惡化。(3)易增加飯前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

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1diabets血糖生成指數(GI):食用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相當量的參照食物(葡萄糖或面包)在一定時間體內血糖水平應答之比的百分數。1981年Jenkins提出,經10年的爭論,1997年FAO/WHO專家咨詢組認為GI是指導消費者尤其是糖尿病人選擇食物的有用工具。血糖指數(GI)

食物餐后2h內血漿葡萄糖曲線下總面積=×100等量葡萄糖餐后2h內血漿葡萄糖曲線下總面積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2diabets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3diabets要測定食物的GI值,首先要找一組健康志愿者,在早晨空腹情況下,吃進含有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然后每隔15~30分鐘測定一次血糖,直到2個小時。以同一組人吃進50g葡萄糖后的血糖變化為100%,計算和比較出各種食物的GI值。一種食物的GI值至少有7個人進行同樣的實驗才能得出,因此這是一個食物的生理學參數,比較客觀和實際。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如蛋白、脂肪、維生素等等通常都是通過物理化學方法測出來的,而食物GI值卻是通過人體試食實驗得出的數據,它所反映的是食物對血糖影響的綜合情況。

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4diabets不同食物的GI曲線圖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5diabetsGI與糖尿病根據食物的GI,在控制總能量的前提下,可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而維持低的血糖水平。

美國糖尿病學會規(guī)定碳水化物占總能量的40%~45%,占60%效果更好;日本醫(yī)院規(guī)定碳水化物占總能量的64%。

可以改善糖耐量、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提高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患者有更多的食物選擇機會。

1993年英國倫敦Hammersmith醫(yī)院的一項研究證實,用GI值對糖尿病人進行膳食指導優(yōu)于食物交換份法指導。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6diabets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7diabets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8diabets一般來說,血糖指數越低的食物對血糖的升高反應就越小,但是食物中糖類的含量并不是影響血糖指數的唯一因素。其他如進食的速度、食物中脂肪及水溶性纖維素的含量、胃排空速度、腸胃道的消化功能及食物中是否含有阻礙消化吸收的因子等,對血糖指數的影響反而更大。學術上曾經歷了長時間的爭論。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在1998年FAO/WHO專家會議上,血糖指數的概念與應用才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和重視。它將作為含糖類食物的一種生理學分類方法,供糖尿病、肥胖等患者選擇食物之參考。

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69diabets(3)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纖維有控制血糖上升幅度,改善葡萄糖耐量和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故膳食纖維的供給量應充足??扇苄岳w維:如水果中的果膠,海帶、紫菜中的藻膠,魔芋塊莖中的魔芋精粉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片、蕎麥面、海帶、魔芋精粉、新鮮蔬菜等可適當多用。第七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0diabets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1diabets(4)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心腦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癥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因此糖尿病飲食應注意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宜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性脂肪,盡量少食用含飽和脂肪酸高的動物性脂肪。膳食中的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0%-30%,其中飽和脂肪酸占熱量10%左右,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值應在1.5以上。通常膳食中每日脂肪攝入量以不超過60克為宜,膽固醇攝入量最好控制在300毫克以下。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2diabets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3diabets(5)選用優(yōu)質蛋白質:膳食中蛋白質以占總熱能12%-20%為宜。一般地,成人每日蛋白質為0.8-1.2克/公斤體重。優(yōu)質蛋白質至少占1/3。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4diabets(6)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應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補充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尼克酸、維生素B12等)可改善神經癥狀。而充足的維生素C可改善微血管循環(huán)。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在兩餐之間食用,攝入甜水果或水果用量較大時要注意替代部分主食,血糖控制不好者要慎用。

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5diabets近年來,微量元素鉻與糖尿病的關系,日益引起重視。有研究結果表明,給糖尿病患者服酵母鉻100μg/d,3個月后空腹血糖顯著下降,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癥者,血膽固醇、血甘油三酯、LDL-C皆顯著下降,HDL-C上升,提示鉻缺乏的糖尿病患者,改善缺鉻現象后,對糖尿病的控制有利。老年人及長期食用精米、精面和高糖食品的人容易有鉻缺乏。我國推薦的鉻適宜攝入量(AI)成人為50μg。可耐受最高水平(UL)為500μg。另有資料認為,多數糖尿病人如無缺鉻表現,無需額外補充。富含鉻的食物除高鉻酵母外,還有牛肉、肝、奶、磨菇、啤酒、馬鈴薯、麥芽、蛋黃、帶皮的蘋果等。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6diabets鋅是另一個與糖尿病代謝有關的微量元素。每一胰島素分子中有兩個鋅原子,鋅與胰島素活性有關。我國推薦的鋅AI,成人為16mg/d,UL為35mg/d。富含鋅的食物有蠔(牡蠣)、扇貝、蚶子等水產品,其次有肉、肝、蛋等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含鋅較少。用鋅劑治療疾病時要有嚴格的監(jiān)測,補鋅過多易導致銅缺乏。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7diabets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8diabets(7)食物多樣糖尿病人常用食品谷薯(包括含淀粉多的豆類)、蔬菜、水果、大豆、奶,瘦肉(含魚蝦)、蛋、油脂(包括硬果)等八類。糖尿病人每天都應吃到這八類食品,每類食品選用l-3種。每一餐中都要有提供能量、優(yōu)質蛋白質和保護性營養(yǎng)素的食物。

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79diabets第八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0diabets(8)合理進餐制度要定時、定量。兩餐間隔時間太長容易出現低血糖。一天可安排3—6餐,餐次增多時可從正餐中抽出一小部分食物作為加餐用。餐次及其熱能分配比例可根據飲食、血糖及活動情況決定,早餐食欲好、空腹血糖正常、上午活動量較大者可增大早餐熱能比例。早、午、晚三餐比例可各占1/3,也可為l/5、2/5、2/5或其它比例。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1diabets(9)防止低血糖發(fā)生如果降糖藥物過量,飲食過少或活動突然增多,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飲酒后也容易出現低血糖,這是因為飲酒后乙醇在體內代謝使細胞內氧化型輔酶I消耗增加,減少了來自糖原異生途徑的糖,還會抑制升糖激素的釋放;加之飲酒時往往減少正常飲食的攝入,酒精吸收快,不能較長時間維持血糖水平;

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2diabets飲酒還可使糖負荷后胰島素的分泌增加,對用胰島素、降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fā)生低血糖。尤其對使用速效、短效、藥效峰值高的降糖藥物和胰島素的病人,要特別注意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戒酒。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3diabets(10)急重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攝入應在醫(yī)師或營養(yǎng)師的嚴密監(jiān)視下進行。

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4diabets糖尿病患者可用的甜味劑一些糖尿病病人很愛吃甜味食品或飲料,剝奪了吃甜食的樂趣,對他們是一種很大的痛苦。為此,科學家就陸續(xù)發(fā)現或者發(fā)明了一些甜味劑,使糖尿病病人既能享受吃甜的樂趣,又能免除因吃糖而造成的血糖升高。

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5diabets甜味劑是指有甜味的口感,但不是糖類,故不會影響血糖的物質。食用甜味劑不會引起血糖波動,而且不增加食用者熱量的攝入,所以可使他們免受血脂升高或體重增加的威脅,因此不只適用于糖尿病病人,而且適合于肥胖者和所有中年以上的人。糖尿病病人可用的甜味劑包括以下幾類:

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6diabets1.木糖醇:本品味甜而吸收率低,而且它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所以吃木糖醇后血糖上升速度遠低于食用葡萄糖后引起的血糖升高。但木糖醇在腸道內吸收率不到20%,所以吃多了可能引起腹瀉;

2.甜葉菊類:是從一種甜葉菊中提取出來的甜味劑,甜度比蔗糖高300倍,食用后不增加熱量的攝入,也不引起血糖的波動;

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7diabets3.氨基糖或蛋白糖類:是由苯丙氨酸或天門冬氨酸合成的物質,是一種較新的甜味劑,甜度很高,對血糖和熱量的影響不大;

4.果糖:是一種營養(yǎng)性甜味劑,進入血液以后,能一定程度地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且果糖的代謝過程的開始階段不需要胰島素的作用,加上果糖的甜度很高,少量食用既可滿足口感,又不至于引起血糖的劇烈波動。實際上,只要血糖指數不高的食品,對血糖波動的影響都不大。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8diabets4.糖尿病食譜:常用兩種方法編制食譜,即食品交換份法和營養(yǎng)成分計算法,也可用電腦軟件進行編制。食品交換份法在國內外普遍采用。

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89diabets第九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0diabets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1diabets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2diabets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3diabets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4diabets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5diabets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6diabets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7diabets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8diabets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99diabets第一百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0diabets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1diabets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2diabets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3diabets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4diabets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5diabets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6diabets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營養(yǎng)治療(一)昏迷不論是酮癥酸中毒性的昏迷還是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癥酸性的昏迷,其治療方式大致包括下列幾項:1.胰島素治療:一般先從靜脈注射短效胰島素,然后,再繼續(xù)給予小劑量的短效胰島素來控制血糖。2.水分補充:由于患者嚴重脫水,應以生理鹽水來補充失去的水分。若患者心肺功能正常,通常第一及第二個小時每小時從靜脈注射1000ml,第3個小時起每小時給予500ml。但其補充量需視患者的心臟、肺臟、腎臟功能及排出量而定。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7diabets3.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尤其注意鉀及鈉的平衡。4.發(fā)病24小時內為避免自主神經性的嘔吐及發(fā)生吸入性肺炎,應禁食,以靜脈補充營養(yǎng)。待患者意識完全恢復可以進食時,先給予清肉湯等流質飲食來補充鈉、鉀及能量,再漸進至固體食物。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8diabets(二)糖尿病腎病

1.限制蛋白質攝入:糖尿病腎病的營養(yǎng)治療重點是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限量多少視腎功能損傷程度而定。早期腎小球濾過率尚可保持正常,蛋白質供給量為1kg體重不超過1g,進量約50-60g/d。腎功能較差,其供給量為1kg體重,總量為40g/d左右,尿毒癥期為1kg體重0.5g,總量為30g/d左右。采用低蛋白質飲食時,在限量范圍內多用富含必需氨基酸較多的植物性食物,如豆類、谷類,所用的米、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09diabets面等谷類主食可以部分麥淀粉或馬鈴薯淀粉制成的主食代替。麥淀粉等淀粉類含蛋白質約0.4%,低于谷類的7%-10%。若尿蛋白丟失較多,不妨在飲食中每日試加雞蛋1個或雞蛋清2個,必要時還可以腎用氨基酸補充,以防止出現負氮平衡。能量和糖類供給量要滿足機體需要,減少體蛋白的分解。結合病情和臨床生化指標,考慮鈣、鐵、維生素D或1-25(OH)2D3和其他營養(yǎng)素的補充和調整。2.保持理想體重,維持良好的營養(yǎng)狀況,盡量維持血糖正?;?.其他營養(yǎng)素的需要及飲食限制則同糖尿病患者。

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0diabets(三)低血糖反應指血糖<2.8mmol/L(50mg/dl),患者心悸、出冷汗、頭暈等,嚴重者可致昏迷。輕者:用糖水重者:糖水+水果+餅干+饅頭如神志不清,則靜注葡萄糖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1diabets(四)合并酮癥酸中毒酮體:丙酮酸、β-羥丁酸、乙酰乙酸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嚴重者導致昏迷。治療:單糖、雙糖,碳水化物不少于200g。渡過急性期后,可以加粥、面包等富含碳水化物的食物。同時嚴格控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量直到酮體消失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2diabets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3diabets糖尿病與營養(yǎng)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種古老的容易引起并發(fā)癥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普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已演變?yōu)橐粋€巨大并不斷擴大的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為3.2%。發(fā)病人數從1995年的3000萬上升到5000萬人。在世界各國發(fā)病總人數居于首位,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后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不有效加以控制,今后這種趨勢將進一步上升。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4diabets糖尿病基本分為四類包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稱之為原發(fā)性糖尿?。黄渌吞悄虿《嘤刑厥獾牟∫蚩刹?,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島素合成障礙,或同時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藥物,或其它內分泌的原因引起胰島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體內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而造成的一類特有的糖尿病。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5diabets糖尿病與營養(yǎng)素代謝的關系

一、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胰島素由胰腺內的β細胞分泌,它在人體的重要功能包括:傳送葡萄糖和氨基酸、制造肝糖原、將葡萄糖轉化成甘油三酯、合成核酸及蛋白質。刺激胰島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血糖,但胰島素要與其受體相結合才能發(fā)揮作用,因而不僅僅是胰島素分泌的多少,胰島素受體數目的多少也與糖尿病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6diabets當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時,肝臟攝取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能力減弱,使過多的葡萄糖進入血循環(huán),組織利用葡萄糖能力減弱,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當嚴重缺乏時,機體會動員體內儲存的能量,使蛋白質、脂肪合成減少、分解代謝加速、糖原異生作用增強,肝糖原輸出可能增加到正常人空腹的3倍以上。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7diabets二、脂肪代謝異常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時,體內脂肪合成減慢,分解加速,血漿脂質增多。由于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引起能量供應不足,為了補充能量,促使體內脂肪大量分解,經β-氧化而產生的大量乙酰輔酶A又不能與足夠的草酸乙酰結合,于是轉化成大量酮體,造成酮血癥。脂肪代謝失常的另一個結果是血中甘油三脂增多,成為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8diabets三、蛋白質代謝異常糖尿病人由于能量來源不足,為了補充能量,部分蛋白質進行氧化分解,導致負氮平衡,血液中氨基酸及非蛋白氮增高,尿中氮化物、有機酸增多,影響水及酸堿平衡,產生失水性中毒。兒童則生長發(fā)育受阻,抵抗力減弱,易患化膿性炎癥、結核、霉菌感染、傷口不易愈合。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19diabets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要堅持綜合治療的原則。從心理治療和知識教育入手,結合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其中IDDM患者需以注射胰島素為主要控制方式,而NIDDM患者若早期診斷,一般以飲食及運動控制都可達到滿意的效果,若飲食與運動控制不好或病情已進展到非以藥物治療不可,可視情況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治療。第一百二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0diabets一、營養(yǎng)治療(一)糖尿病治療目標,糖尿病治療目標是根據患者的代謝、營養(yǎng)狀況和生活習慣制訂出個性化的治療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些目標包括:1.盡可能維持血糖及血脂正?;?。以防止或延緩急、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2.提供適宜的能量以維持理想體重,供給充足的營養(yǎng)素以滿足患者各生理時期的特殊需要。3.適當的營養(yǎng)、運動及藥物治療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tài)。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1diabets(二)能量及營養(yǎng)素推薦量1.能量

合理控制,使患者能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于正常體重。肥胖者體內脂肪細胞增大,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消瘦者,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不利治療。

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2diabets體

型臥床休息輕體力勞動中體力勞動重體力勞動正常(標準體重)20~25303540肥胖(≥20%標準體重)1520~253035消瘦(≤20%標準體重)25~30354045~50第一百二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3diabets2.蛋白質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質需要量約占總能量的10~20%,供給量以0.8~1g/kg為宜,日總量約為50~70g;其中優(yōu)質蛋白質(動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至少占總蛋白質的1/3。和正常人一樣,若有特殊生理需求,供給量亦需隨之調整。例如進入老年期時蛋白質需要量減少,懷孕期、哺乳期及青春期時需要量增加,在疾病期或有慢性并發(fā)癥時則視病情調整供應量。病情控制不好,出現負氮平衡或過于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約1.2~1.5g/kg,日總量約為70~100g,當患者開始出現腎病變時,蛋白質供給需減至約0.8g/gkbw,約占總能量的10%,以預防腎臟功能迅速惡化。第一百二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4diabets在我國膳食中,谷類所供蛋白質占有一定比重。100g谷類如米或面等約含蛋白質8-10g。若進食200-300g谷類,即可從中攝入約20-30g蛋白質,不足部分再以富含蛋白質的乳、蛋、肉、豆制品提供。近期資料還提出,在蛋白質中有的氨基酸有促進胰島素分泌作用,有的可促進升糖激素的分泌,這又為糖尿病研究提出了新課題。第一百二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5diabets3.脂肪

根據人體及動物實驗發(fā)現,脂肪含量過高的飲食,不僅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及游離脂肪酸大量增加造成動脈硬化現象,而且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葡萄糖的氧化利用率及肝臟、骨骼肌、脂肪等組織的胰島素受體數目,增加糖原異生作用,以致使血糖更為升高;因此,脂肪的供給量需考慮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及有無并發(fā)癥等因素,原則上體重及血脂正常的患者不超過總能量的20%~30%,或1g/d,總供給量為40~60g/d,其中烹調用油最好低于25g,并限制飽和脂肪。飽和脂肪應小于總能量的10%,膽固醇攝取每日不可超過300mg,少用富含膽固醇食物,如腦、肝、魚子、蛋黃等。且多不飽和脂肪要提高至總能量的10%左右,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第一百二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6diabets多數學者主張飽和脂肪酸(S),多不飽和脂肪酸(P)和單不飽和脂肪酸(M)比值為1:1:1。也有提出S占總能量比值的7%,M占13%,P占10%的建議。若能在一日食譜中安排有適量的瘦肉、魚或雞、豆制品等不同品種的蛋白質食物,并以植物油為烹調油,其S:M:P的比值基本能符合上述要求。肥胖但血脂正常的患者,以減重為第一要務,此時需減少能量與脂肪的供應,每日總能量視病情減少500~1000kcal,脂肪需小于30%的總量,若能加上運動則療效更佳。

第一百二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7diabets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營養(yǎng)素;若供給充足,具有節(jié)約蛋白質和抗生酮作用。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糖尿病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要限制,尤其是嚴格甚至禁止單糖食物及甜食,并多以復合性糖類供應,但近幾年的研究發(fā)現,在合理控制能量基礎上提高碳水化合物的進食量,不僅不會影響病人的血糖升高,而且還有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一些單糖食物如果糖、蔗糖的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index,GI)并不比面包、米飯、馬鈴薯等復合性糖類高;至于提高碳水化合物是否可促使病人的血脂升高,意見不一致。第一百二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8diabets有人認為即使可引起甘油三酯升高也是暫時性的,一旦病情控制好,血甘油三酯即可下降。也有資料認為,碳水化合物供給量不宜過多,因為其是影響血糖升高的主要營養(yǎng)素。因此,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為高碳水化合物、高纖維、低脂肪。其食譜的設計是依據患者飲食習慣及其健康狀況并兼顧血糖生成指數,采用多元化、個性化方式,使患者更易于配合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功效。第一百二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29diabets高碳水化合物類飲食對糖尿病有其優(yōu)缺點,權衡利弊,優(yōu)點勝過缺點,且經實驗證明長期食用,對血糖控制并無不利影響。優(yōu)點:(1)刺激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分解及肝糖原再生作用)。(2)減少肝臟葡萄糖的產量。(3)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4)增加胰島素受體數目。(5)降低餐后及平時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第一百三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0diabets缺點:(1)可能會增加餐后血糖。(2)短期內會使血糖惡化。(3)易增加飯前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

第一百三十一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1diabets1984年,Jenkins首次提出血糖指數(glycemicindex,GI)的概念,GI是指食用含糖類50g的食物和相當量的標準食物(葡萄糖或白面包)后,體內血糖水平應答的比值(用百分數表示),其計算方法為:血糖脂數(GI)=食物餐后2h內血漿葡萄糖曲線下總面積/等量葡萄糖餐后2h內血漿葡萄糖曲線下總面積×100第一百三十二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2diabets一般來說,血糖指數越低的食物對血糖的升高反應就越小,但是食物中糖類的含量并不是影響血糖指數的唯一因素。其他如進食的速度、食物中脂肪及水溶性纖維素的含量、胃排空速度、腸胃道的消化功能及食物中是否含有阻礙消化吸收的因子等,對血糖指數的影響反而更大。學術上曾經歷了長時間的爭論。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在1998年FAO/WHO專家會議上,血糖指數的概念與應用才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和重視。它將作為含糖類食物的一種生理學分類方法,供糖尿病、肥胖等患者選擇食物之參考。

第一百三十三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3diabets5.礦物質和維生素

必須供給充足。多數學者認為,對這幾類營養(yǎng)素的需要量,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樣,只要能攝取一份營養(yǎng)充足、全面、均衡的膳食,即不需額外補充無機鹽/微量元素或維生素制劑。為了防治高血壓,要限制鈉鹽(食鹽),每日低于10g,伴有高血壓者限制在5g左右。

第一百三十四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4diabets近年來,微量元素鉻與糖尿病的關系,日益引起重視。有研究結果表明,給糖尿病患者服酵母鉻100μg/d,3個月后空腹血糖顯著下降,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癥者,血膽固醇、血甘油三酯、LDL-C皆顯著下降,HDL-C上升,提示鉻缺乏的糖尿病患者,改善缺鉻現象后,對糖尿病的控制有利。老年人及長期食用精米、精面和高糖食品的人容易有鉻缺乏。我國推薦的鉻適宜攝入量(AI)成人為50μg??赡褪茏罡咚剑║L)為500μg。另有資料認為,多數糖尿病人如無缺鉻表現,無需額外補充。富含鉻的食物除高鉻酵母外,還有牛肉、肝、奶、磨菇、啤酒、馬鈴薯、麥芽、蛋黃、帶皮的蘋果等。鋅是另一個與糖尿病代謝有關的微量元素。每一胰島素分子中有兩個鋅原子,鋅與胰島素活性有關。我國推薦的鋅AI,成人為16mg/d,UL為35mg/d。富含鋅的食物有蠔(牡蠣)、扇貝、蚶子等水產品,其次有肉、肝、蛋等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含鋅較少。用鋅劑治療疾病時要有嚴格的監(jiān)測,補鋅過多易導致銅缺乏。

第一百三十五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5diabets(三)合理選擇食物1.供給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1)單、雙糖等精制糖:隨著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研究的深入,尤其是GI的提出,發(fā)現單、雙糖對糖尿病人并非絕對禁忌。但必須在患者膳食允許的碳水化合物總量之內使用,不得在限量之外任意增加。不僅如此,還要求全日及每餐(包括加餐)的碳水化合物量保持恒定,這樣可減少血糖波動。第一百三十六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6diabets(2)谷類:如白米、白面、玉米面、燕麥片、苦蕎麥面等含碳水化合物70%-80%。在限量范圍內盡量用粗雜糧代替部分細糧。(3)淀粉類:如粉條(干)含碳水化合物約90%,馬鈴薯、山藥等含糖類約10%-20%,可代替部分主食選用。第一百三十七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7diabets2.供給以蛋白質為主的食物(1)蓄、禽、水產、內臟等肉類含蛋白質約10%-20%。在限量范圍內多用精瘦肉,少用肥肉。(2)雞蛋、鴨蛋等蛋類蛋白質13%,并富含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限量選用,有高膽固醇血癥者少用。

(3)乳及乳制品。牛乳含蛋白質約3%,且富含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100g牛乳含鈣104mg,是補鈣的好食品,在限量范圍內盡量選用。(4)大豆及大豆制品,大豆(青豆、黃豆)含蛋白質約30%,豆腐約含蛋白質12%,豆腐干約含15%。大豆及其制品所含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且不含膽固醇,有降血脂作用。在限量范圍內可用豆制品代替部分精瘦肉。

第一百三十八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8diabets3.供給以無機鹽/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為主的食物。(1)蔬菜類:新鮮蔬菜是提供無機鹽/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深綠色的葉菜。新鮮的葉、莖菜如菠菜、油菜、芹菜以及瓜果類如冬瓜、黃瓜、西紅柿等僅含糖類1%~3%,屬低能量食物,不妨多用;其他如柿椒、胡蘿卜等含糖類4%~10%可按食品交換表選用。

(2)菌藻類:如海帶、紫菜、鮮磨、香菇、木耳等,其鮮品或水浸品含糖類約3%,有降血脂作用,可代替部分新鮮蔬菜選用。

(3)新鮮水果:其糖類含量隨水果的成熟度和含水量而異,一般含糖類約6%-20%,其中西瓜約含6%,香蕉約含20%;其他如橘、桃、梨、蘋果約含10%。水果中的糖類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并有果膠(見表

)。水果的血糖指數較低,其所含單糖分布在膳食纖維中且有水分稀釋,水果還含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與無機鹽。在病情控制好的情況下,可作為加餐食品。第一百三十九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39diabets(4)膳食纖維

流行病學顯示,膳食纖維攝取量少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平常人高,經臨床研究證實膳食纖維有降低餐后血糖、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及胰島素受體數目,并能刺激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且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減少肝臟制造膽固醇;所以,整體而言,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胰島素依賴型及有胰島素抗阻現象者)仍是利多于弊。每日攝取70-100g高量的膳食纖維對于血糖和血脂肪的代謝控制效果最好;但由于許多患者在攝取65-70g(甚至更低如40-50g)后就出現腹脹、產氣、腹瀉等腸胃不適的癥狀,且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因而長期采用大量的高纖維飲食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式。第一百四十頁,共一百五十頁。12/2/2022140diabets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如水果類(蘋果、柑橘類、香蕉、草莓)、干豆類(紅豆、綠豆、青豆)、莢豆類(四季豆、豌豆莢)、燕麥、紅蘿卜、花椰菜、南瓜、馬鈴薯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全谷類(糙米、胚芽米、麩皮、全麥)、蔬菜類、核果類、豆類、水果類等。1994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及美國膳食學會的建議為:每日應自各類食物中攝取20~35g的膳食纖維。

第一百四十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