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1.gif)
![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2.gif)
![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3.gif)
![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4.gif)
![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219c71d9fb5faad04ca12f1d4b28088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匯報內容背景知識研究現狀未來研究內容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頁!一、種植義齒的基本概念:
種植義齒(implant-borneprothesis)是以牙種植體為支持、固位基礎所完成的一類缺牙修復體。屬于當今口腔醫(yī)學精尖技術,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頁!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頁!相比于傳統(tǒng)義齒:為義齒修復提供了新的途徑;極大地提高了義齒的咀嚼功能;類似真牙感覺的舒適與美觀;借助植入到口腔組織內的種植體來獲得支持、固位與穩(wěn)定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頁!三、種植牙成功率
種植牙國際標準成功率為:五年成功率達到85%,十年成功率在80%以上。國內各大口腔??漆t(yī)院統(tǒng)計資料報道成功率均在90%以上,國外資料記載有三十年以上還完好使用病例,種植牙的失敗率低于人類自身牙齒的失牙率。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頁!2、臨床常用的骨內種植體主要有以下幾種:Branemark種植系統(tǒng)1965年由瑞典Nobelphama公司開發(fā)生產的Branemark種植系統(tǒng)問世,并經大量臨床應用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功率。此種植體與組織接觸的部位均用純鈦制成,是一種二次種植系統(tǒng),80年代后期推出自攻螺紋型MklI。根據報道其十五年以上成功率下頜為91%,上頜為81%。ITl種植系統(tǒng)
該種植體也為純鈦制成,是典型的一次性種植系統(tǒng)。它的體部為多孔中空柱形,表面經鈦漿涂層技術處理,種植體頸部比體部大大縮細,基樁為錐臺有兩個側平面。原始Branemark種植系統(tǒng)ITI種植系統(tǒng)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頁!FRIALIT-2種植系統(tǒng):
該系統(tǒng)為根向逐漸縮小的階梯柱形或階梯柱形帶螺紋的鈦金屬種植體,具有大直徑的特點,是即刻種植系統(tǒng)。FRIALIT-2種植系統(tǒng)BLB種植系統(tǒng)BLB種植系統(tǒng):是二段式實心圓柱形種植體,基體材料為鈦合金TC4,該系統(tǒng)種植體表面用羥基磷灰石或者純鈦涂層。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7頁!研究現狀在完成修復并行使功能后,1年之內通常要出現種植體頸部周圍的骨吸收,一般吸收到植體的第1個螺紋處才穩(wěn)定下來。牙槽嵴頂吸收后,由于損失了約1.5mm的種植體骨內高度,可造成種植體冠根比例增大,尤其在骨質較差的部位以及選用較短的植體時。這種吸收常與種植體的早期失敗相關。種植體頸部的骨吸收,以及種植體之間的骨缺失是牙乳頭缺如的一個重要因素,與種植修復的美學效果密切相關。如何有效預防種植體頸部骨吸收一直都是種植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8頁!3、種植體的頸部形態(tài)種植體頸部是種植體穿齦部分,在種植體負重后這部分將承受壓力4、微間隙假說研究發(fā)現種植體頸部骨吸收開始于種植體“暴露”于口腔內,這會導致口腔內的細菌等出現在微間隙內5、咬合負荷過大種植體和周圍骨組織之間是直接接觸,會導致邊緣骨的漸進性吸收甚至骨整合的失敗6、種植體周圍炎和慢性牙周炎一樣,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都會造成骨吸收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9頁!內連接與外連接1、外連接:指從植體部位向外的突起嵌入到基臺相對應的凹陷內,再通過緊固螺栓將兩者固定(圖1左)2、內連接:是由基臺向下的突起嵌入到植體相對應的凹陷內(圖1右)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0頁!研究現狀二、種植體-基臺連接處的微間隙及微動是導致種植體頸部骨吸收的兩個重要因素微間隙:種植體-基臺連接處的微間隙處有明顯的炎癥細胞聚集,并且在此連接處上下約0.5-0.75mm的范圍形成炎性結締組織(inflammatoryconnectivetissueICT)滲漏帶微動:在外力作用下,種植體-基臺的連接處產生的微動,會導致種植體頸部周圍骨吸收。平臺轉換和莫氏錐度設計可以有效的減少種植體-基臺連接處的微間隙及微動對種植體周圍骨的影響,減少種植體周圍骨的吸收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1頁!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2頁!能有效的防止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的原因:1、重建生物學寬度在種植體肩臺上有未被基臺覆蓋的水平區(qū)域,結締組織在此附著,限制軟組織向根方移動,生物學寬度重建從垂直方向部分轉變?yōu)樗椒较颍瑥亩鴾p少了為獲得垂直向生物學寬度而導致的邊緣骨吸收。2、應力分布的改變能更好的傳遞壓力并提高骨組織的生物力學反應。3、種植體-基臺界面微間隙(microgap)的內移微間隙與骨組織的距離變遠,從而減少了此處聚集的細菌對邊緣骨的影響;此外,因種植體—基臺界面向內移動,種植體—基臺的連接角度從180°轉為90°,從而基臺與骨組織的接觸面積減少,降低了微間隙處的微動對邊緣骨的影響。4、軟組織袖口的形成由于頸部縮窄,因而軟組織可以在頸部形成一個更寬更具抵抗力的"袖口"外界微生物不易突破該"袖口"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3頁!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4頁!研究現狀結果:實驗組種植體周圍邊緣骨高度變化明顯小于對照組(p<0.01),兩組軟組織情況變化不明顯(p>0.05)種植體周圍邊緣骨高度評價:Ⅰ度0.5mm以內Ⅱ度0.5-1.0mmⅢ度1.0-1.5mmⅣ度1.5mm以上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非常顯著差異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5頁!研究現狀平臺轉移設計對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影響的組織形態(tài)學研究碩士研究生:郭力強指導老師:趙保東教授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6頁!研究現狀動物分組及處理6只實驗用犬隨機編號為1~6號。按照圖1確定的種植體植入位點在其下頜雙側前磨牙區(qū)植入相應種植體,共36顆。根據植入種植體的基臺連接設計方式不同分為三組。A組:植入Osstem-US系統(tǒng)(傳統(tǒng)設計的外連接式種植體),共計12顆。位點:1、4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二前磨牙處2、5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三前磨牙處3、6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四前磨牙處B組:植入Osstem—GS系統(tǒng)(平臺轉移設計的內連接式種植),共計12顆。位點:1、4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三前磨牙處2、5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四前磨牙處3、6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二前磨牙處C組:植入Ankylos系統(tǒng)(平臺轉移設計的內連接式種植體),共計12顆。位點:l、4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四前磨牙處2、5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二前磨牙處3、6號實驗用犬的下頜雙側第三前磨牙處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7頁!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8頁!三種設計種植體頸部骨吸收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9頁!從表2可以看出:在負重或者非負重條件下:傳統(tǒng)設計的US系統(tǒng)與平臺轉移設計的GS系統(tǒng)相比IS—CLB的差異有高度顯著性(P<0.01);傳統(tǒng)設計的US系統(tǒng)與平臺轉移設計的Ankylos系統(tǒng)相比IS—CLB的差異有高度顯著性(P<0.01);平臺轉移設計的GS系統(tǒng)與Ankylos系統(tǒng)相比IS—CLB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0頁!結論: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1頁!研究重點:考慮如何保護種植體頸部骨嵴的高度和達到可預期的美學效果。種植體一基臺平臺轉移連接方式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對種植體頸部骨組織長期穩(wěn)定及種植美學效果的加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的研究報道雖已獲得了肯定的結果,但其遠期效果尚需更多的病例觀察與研究。因此,我們認為,平臺轉換技術的應用,雖然在臨床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但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它必須在一定條件下,與相關的種植技術結合使用,才能獲得良好的功能和完美的美學效果。未來研究內容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2頁!二、種植義齒的基本結構:
種植體又稱下部結構。
人工義齒又稱為上部結構。
種植體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體部:是種植體植入人體組織內的部分。
2.頸部:是連接體部與基樁或基臺的部分。
3.基樁或基臺:是牙種植體暴露于粘膜外的部分,為其上部結構的人工義齒提供支持、固位和穩(wěn)定作用。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3頁!四、種植體1、種植體的分類非常多:按植入部位:骨內種植體、骨膜下種植體、根管內種植體、穿骨牙種植體按種植材料分類:金屬種植體、陶瓷種植體、復合種植體、其他材料種植體按種植體形態(tài)分類:螺旋種植體、根形種植體、圓柱形種植體、錨狀種植體、下頜針板型種植骨體等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4頁!IMZ種植系統(tǒng):
該種植體為圓柱型無螺紋純鈦種植體,在其表面有鈦漿噴涂,是一種二次植入系統(tǒng),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個可以彈性變形的高分子材料部件。CDIC種植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自攻螺紋設計,種植體頸部與體部為一體,基樁連接口為內六方,中心固定螺紋采用鈦合金,是非埋植式一次植入系統(tǒng)。背景知識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5頁!背景知識五、基臺連接植體后,從牙齦內穿出,類似天然牙作基牙時制備后的基牙牙冠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6頁!研究現狀一、種植體頸部骨吸收的原因:1、手術“創(chuàng)傷”手術創(chuàng)傷被認為是造成種植失敗的很重要的原因。在種植手術過程中有三個步驟會產生創(chuàng)傷:一是翻瓣,二是制備種植窩,三是種植體植入過程中種植體和骨之間的“擠壓”。2、生物學寬度假說種植體植入后會經歷一個骨改建的過程,頸部骨改建的過程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同時進行。有報道稱垂直向骨吸收為1.5~2.0mm,水平向骨吸收為1~1.5mm,導致骨吸收現象發(fā)生的關鍵因素為生物學寬度。種植體頸部也有類似天然牙的結構,可以隔離口腔內細菌和食物殘渣等對種植體-組織界面的干擾。為了形成生物學寬度,早期種植體周圍骨組織會吸收。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7頁!研究現狀二、植體—基臺連接方式目前除了一段式種植體是將基臺與植體部分預成為一體以外,多數種植系統(tǒng)是將種植體設計為兩段式,即將植入骨內的植體與基臺分開設計,在修復完成時再將基臺與植體連接。行使咀嚼功能時,在基臺上完成的牙冠會產生不同方向的應力及旋轉,基臺與植體的連接方式要求連接穩(wěn)固,能承受應力,并能抗旋轉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8頁!優(yōu)缺點外連接內連接1、會對緊固螺栓產生較大的應力;2、常會出現緊固螺栓松動甚至破壞的現象;3、無法直視植體—基臺連接部位,二者的連接是否已經到位,在臨床操作時很難憑手感判斷1、對緊固螺栓產生的應力較??;2、較少發(fā)生連接處的松動或破壞;3、可通過手感明確地判斷其就位情況,操作較為簡單可靠√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9頁!研究現狀平臺轉換(platformswitching):是指在種植體修復時采用小直徑的基臺,使基臺的邊緣在種植體邊緣的內側,從而使種植體-基臺的連接界面(IAI)向種植體長軸方向移動。根據不同種植系統(tǒng)的設計,可分為兩種平臺轉換類型:一種是將基臺的直徑直接設計為小于種植體的直徑,在兩者的連接部位,自然形成了基臺縮窄的效果。另一種則是在設計時,使不同直徑的種植體與基臺之間的連接結構和規(guī)格統(tǒng)一。這樣,不同直徑的基臺之間可以互換,當選擇小直徑的基臺與大直徑的種植體相連時,便相當于主動運用了平臺轉換技術。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0頁!平臺轉換的產生1991年3I公司開發(fā)5mm和6mm寬頸種植體采用4.1mm的標準種植體基臺五年的隨訪觀察,沒有出現典型的種植體頸部骨吸收目的為了解決骨量不足造成了水平向0.45mm或0.95mm的差異2006年Lazzara首次提出了“platformswitching”的概念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1頁!研究現狀采用莫式錐度連接設計的種植體,通過基臺下方的錐形根柱與種植體上部相應的錐形窩之間的摩擦作用而達到“冷焊接”效果,能有效的防止種植體周圍骨吸收,主要表現在:一、種植體-基臺的連接具有高度的機械穩(wěn)定性,避免了基臺的微動,從而有效的減少基臺、螺絲松動等修復并發(fā)癥;二、種植體-基臺的連接具有良好的微生物封閉性,避免種植體-基臺界面的微間隙,從而減少了種植體-基臺界面處微生物聚集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2頁!研究現狀臨床平臺轉移技術在上頜后牙區(qū)種植中的應用潘在興陳小華等材料:種植體:FriadentXiV,直徑4.5mm,長度11-13mm螺紋柱狀種植體以及配套器械。牙齦成型基臺(愈合基臺):FriadentXiV,直徑3.8-4.5mm,高度3-5mm基臺。臨床資料: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27-46歲。上頜后牙單顆缺失32例,兩顆缺失17例,三顆缺失11例方法:選擇60例上頜后牙種植患者隨機分實驗與對照組,共植入141枚種植體,植體肩部與牙槽嵴平齊。實驗組30例選用小于植體直徑的愈合基臺(0.7mm)與種植體相連,重建種植區(qū)的結合上皮,上部結構(基臺)精細研磨,重建無縫隙冠齦連接,精度貴金屬烤瓷修復。對照組選用與植體直徑相同的愈合基臺與種植體相連,常規(guī)修復。分別于種植修復后3、6、12月測量上頜后牙種植體周圍邊緣骨高度和評價軟組織情況。以游標卡尺在放大的曲面斷層片上測量種植體周圍邊緣骨高點與植體肩部的垂直距離三次,取均值(近遠中側測量,取值大者)。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3頁!研究現狀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牙齦)情況:(牙齦指數)0=牙齦健康1=牙齦輕度炎癥:牙齦的色有輕度改變并輕度水腫,探診不出血2=牙齦中等炎癥:牙齦色紅,水腫光亮,探診出血3=牙齦嚴重炎癥:牙齦明顯紅腫或有潰瘍,并有自動出血傾向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沒有顯著差異結論:臨床平臺轉移技術可保持種植體周圍邊緣骨高度,其遠期效果可期。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4頁!本實驗應用了一種傳統(tǒng)設計的外連接種植體和兩種具有平臺轉移設計的內連接種植體:見圖13。傳統(tǒng)設計的Osstem—US系統(tǒng),種植體一基臺連接面為平齊對接設計;平臺轉移設計的Osstem—GS系統(tǒng),種植體一基臺連接面的肩臺為光滑斜面平臺;平臺轉移設計的Ankylos系統(tǒng),種植體一基臺連接面的肩臺為粗糙水平平臺。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5頁!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6頁!觀察指標: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每張組織切片,分析種植體一骨結合、種植體一軟組織結合情況。采用DotSlide全景智能化掃描數字切片系統(tǒng)拍攝組織切片圖像,在分析軟件上確定以下各標志點:IS—種植體肩臺(implantshoulder)CLB一種植體骨結合冠方最高點(themostcoronallevelofboneincontactwiththeimplant)BC一牙槽嵴頂骨水平(thelevelofthealveolarbonecrest)aJE一結合上皮頂點(theapicalextensionofthelongjunctionalepithelium)并測量IS—CLB、IS—BC、IS—aJE的垂直距離。所有指標均由同一實驗者測量,每一指標均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IS-CLB:種植體一基臺連接面(種植體肩臺)到種植體骨結合冠向最高點的垂直距離,反映了種植體頸部骨吸收的程度。IS—BC:種植體一基臺連接面(種植體肩臺)到種植體周圍牙槽嵴頂的垂直距離,該指標反映了種植體頸部骨水平。IS—aJE:種植體一基臺連接面(種植體肩臺)到種植體周圍結合上皮頂點的垂直距離,反映了種植體頸部軟組織封閉水平。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l3.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測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Mann—Whitney檢驗,取a=0.05,P>0.05為差異無顯著性,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P<0.01為差異有高度顯著性。研究現狀最新:牙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和平臺轉換技術研究進展-文檔資料共41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7頁!結果1、IS—CLB該指標是指從種植體肩臺(IS)到種植體骨結合冠方最高點(CL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古鎮(zhèn)改造磚運輸協(xié)議模板
- 服裝服飾運輸合同
- 農業(yè)抗旱物資運輸合同
- 學校建筑石材配送協(xié)議
- 產業(yè)基地自動扶梯裝修合同
- 文旅融合發(fā)展項目居間協(xié)議
- 丹陽六年級下數學試卷
- 橋梁液壓爬模專項施工方案
- 鐵路接觸網拆除施工方案
- 北海中學期末數學試卷
- 長螺旋鉆孔壓灌樁工程勞務清包合同(范本)
-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記敘文閱讀物象的作用(含練習題及答案)
- 老年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營養(yǎng)支持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
- 子宮畸形的超聲診斷
- 2024年1月高考適應性測試“九省聯(lián)考”數學 試題(學生版+解析版)
- JT-T-1004.1-2015城市軌道交通行車調度員技能和素質要求第1部分:地鐵輕軌和單軌
- (高清版)WST 408-2024 定量檢驗程序分析性能驗證指南
- 復工復產安全檢查記錄(總表)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體倉庫組合式鋼結構貨架技術規(guī)范
- DB11∕T 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溫無線采集系統(tǒng)技術要求
- 干細胞市面推廣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