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_第1頁
27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_第2頁
27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_第3頁
27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_第4頁
27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27岳陽樓記教學設計1.相關基礎知識

(1)導入及簡介:

"《岳陽樓記》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文辭幽美,結構嚴謹,而且立意積極,書寫了宏偉的抱負。其中有一句話已經(jīng)成為不朽的名言。每當人們談生活理想,談宏偉志向時往往加以引用。

哪位同學能確切地說出這句話?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請同學們解釋這句話的含義)

天下的人還沒憂,自己先憂,天下的人已經(jīng)樂了,自己才樂。一個封建士大夫怎么會具有這樣的抱負?又為什么要在這篇散文中說明這樣的抱負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是怎樣一個人。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年蘇州吳縣人,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幼年時家境貧寒,刻苦求學。生活的窮困時他可能了解和可憐人民的疾苦。二十七歲中進士。入朝做官以后,一再上書朝廷,討論國事,主張革除積弊,改良政治。宋仁宗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他做了加入政事(副宰相)后,提出了"明黜'、"擇長官'、"均公田'、"修武備'、"減徭役'等十條改革當時政治弊病的看法。受到守舊派的排擠,被罷去參知政事之職,以后出任地方官。

范仲淹很重視邊防事物,他監(jiān)守西部邊疆抵御西夏的業(yè)績當時廣為流傳。他能詩、能詞、能文。死后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記》是他貶到鄧州后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的。滕與范仲淹是同年進士,曾在防衛(wèi)西夏方面做過貢獻,后被人誣陷,一貶再貶,與慶歷四年春謫守巴陵。文章就是從"謫'字下筆的。

(2)朗讀全文,熟悉生字難詞

謫zh:封建社會官吏降職或遠調(diào)。

銜:用嘴含著,指包含。

霪yn雨霏霏fi:陰雨連綿。

怒號ho:吼叫。

冥冥mng:昏暗。

讒chn:誹謗。

岸芷zhǐ汀tīng蘭: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

碧:平而圓的玉。

嗟jiē夫:嘆詞。

噫yī:嘆詞。

2.內(nèi)容理解

(一)朗讀第一段,思考探討、交流:

(1)岳陽樓在什么地方?

(2)滕子京怎么會重修岳陽樓呢?哪一年修的?重修有何特點?

(3)"屬'什么意思?這一段陳述了什么內(nèi)容?哪個詞對全文起重要的作用?

(4)背誦第一段。

(二)朗讀其次段,思考探討、交流

(1)巴陵是怎樣的"勝狀'?用了哪些語言描繪出洞庭湖的氣勢與景象?"夫'在此作什么解釋?

(2)"勝狀'"大觀'兩詞怎樣解釋?

(3)"前人之述備矣'一句作何解釋,起何作用?

(4)用哪個連詞轉(zhuǎn)的?洞庭湖是怎樣的交通要道?怎樣由景而人,由人而情的?

要點點撥: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二十二個字,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使洞庭湖的雄偉氣勢與萬千景象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銜'與"吞'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與江的關系,湖銜著遠處的山,吞納長江的水,湖面廣闊,無邊無際,水勢盛大,浩浩蕩蕩。"朝'與"暉'寫朝夕的變化,風景畢具。而這洞庭湖勝景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居高臨下,極目遠眺,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

(三)學習第三段

(1)同學讀、譯第三段,譯后落實以下字詞:

若夫:近似"像那'。

排空:沖向天空。

旅:分析字形。商旅:商人旅客。

檣qing傾楫j摧:檣,桅桿;楫,槳。

去國:離開國都。

景明:陽光明媚。

郁郁:形容香氣很濃。

長煙一空:煙霧散盡。一,全。

皓月:皎潔的月亮。

寵辱諧xi`忘:榮耀、屈辱一起忘掉。

(2)描繪了兩幅怎樣的畫卷?怎樣描繪的?情與景的關系如何?這一部分到底寫"同'還是寫"異'?為什么?

先繪一幅陰雨天氣的凄涼圖景,抓住霪雨、陰風、濁浪繪可怕,抓住天地暗淡繪陰森,抓住交通阻絕繪悲涼,抓住虎嘯猿啼繪凄厲。描繪時使聽覺、視覺、聲響、色調(diào)交互為用、把"滿目蕭然'景象寫得淋漓盡致。

再描繪了一幅風和日暖的快樂畫卷,與前一幅構成了顯明的對照。陽光明媚,水天一色,飛的、潛的,動物、植物,活力勃發(fā),香色兼?zhèn)?,皓月漁歌,情趣盎然。

由于"物'異,故"覽物之情'迥然不同,一悲一喜,情隨景移。

繪景時靈活地運用了四字句,對偶句,韻律和諧,平仄相間,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

(3)反復朗讀第三段,注意字音、氣勢與感情。

這一段形似寫"異',實則寫"同'。陰與晴是景"異',悲與喜是情"異',然而悲也好,喜也好,未擺脫個人寵辱得失的羈絆。這一點是一致的。

那么,是否贊同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呢?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呢?師生欣賞文章最終一部分。

(4)齊讀最終一段,要求句讀明顯。

對上述情隨景移的人持什么態(tài)度呢?怎么加以否定的呢?"嗟乎'起何作用?

"嗟乎'一嘆說明了惋惜、否定以及要發(fā)表討論的心情。然后用委婉的筆法的筆法,借"古仁人之心'申述自己的抱負。

嘗求:曾經(jīng)探求。

或:或許、可能。

為:此處指心理活動、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釋,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微斯人:微,無,沒有。

吾誰與歸:吾與誰歸。

討論時從慨嘆下筆,然后運用兩個設問句發(fā)人思考。古仁人之心"異'在哪里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總提,然后分述"仁人'之樂,最終明確表達自己的志向與抱負。

進亦憂,退亦憂,是憂國憂民的"憂',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因而其次句引出"仁人'之樂時,斬釘截鐵,豪情橫溢的說:"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最終,僅結一句,突出精神境界的高尚。行文至此,主題畢現(xiàn),壓住全文。既自抒抱負,有勸戒好友,曉諭世人。

最終寫明作記時間。

這一段兩嘆三問,搖曳跌宕,感慨至深。

(5)開展探討,總結全文。

文章的主題該有怎樣的認識?

一個封建文人能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是難能難得的,在當時具有積極的意義,在今天仍有借鑒的作用。

今天時代不同了,時代要求我們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高尚情操。我們應自覺的擔負起振興中華,昌盛祖國的重任,反對個鄙棄那種一事當前先為自己計劃的卑鎖思想。

3.形式把握

同學們覺得這篇名文好在哪里?請作具體說明,或立意,或語言,或結構,或?qū)懛ā?/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