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導論課件_第1頁
中國文化導論課件_第2頁
中國文化導論課件_第3頁
中國文化導論課件_第4頁
中國文化導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化導論第一章禮儀之教——儒家文化第一節(jié)儒家概述第三節(jié)孟子、荀子及《大學》《中庸》第二節(jié)孔子第一章禮儀之教——儒家文化第四節(jié)

儒學與中國文化第一章禮儀之教——儒家文化

儒,本來指一個社會階層,確切地說是春秋時期士階層中的一部分,他們峨冠博帶,熟悉禮樂,以其禮樂知識技藝作為謀生手段。后來“儒”中的一部分通過對禮樂文化的反思和總結(jié)而形成了明確的社會理想、價值觀念,“儒”成為一個學派,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大顯學。到了漢代,經(jīng)過封建統(tǒng)治者的推廣,儒學又成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以至中華文明被人們稱之“儒家文明”。

第一章禮義之教——儒家文化儒學成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孟子—學派朱子周公荀子韓非李斯孔子—顯學一、儒學的淵源二、儒學的形成和發(fā)展第一節(jié)儒家概述一、儒學的淵源周公為周朝制定了禮樂制度。如楊向奎先生所言,“沒有周公一代人創(chuàng)造的禮樂文明,就沒有西周的文明,我們也很難想象中國傳統(tǒng)的禮樂文明將是什么樣子的光彩?!保钕蚩骸蹲谥苌鐣c禮樂文明》)

一、儒學的淵源西周禮樂制度的建立標志著古代文化從敬鬼神轉(zhuǎn)向重人事。周公提出“敬德”,意識到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在周人的觀念中,“德”即是盡人力“保民”、“惠民”而擁有民心及天下。1、圣人立教:先秦儒家孔子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鬃幼冯S周公,自稱“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西周的禮樂典章制度。孔子以西周的禮樂文化為源頭創(chuàng)立了儒學,不遺余力地宣傳、普及西周禮樂和他文化,在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志于道”的仁人志士,形成了一個稱之為“儒家”、“儒學”的學派。

孔子作古,“儒分為八”,思孟學派和以荀子為代表的孫氏之儒,影響比較大。孟子是子思的再傳弟子,孟子發(fā)揮了孔子學說中“仁”的部分;荀子則著重發(fā)展了孔子學說中“禮”的部分

二、儒學的形成和發(fā)展2、儒術獨尊:漢代經(jīng)學

儒學在漢代開始成為經(jīng)學。董仲舒是經(jīng)學的大師。漢代所提倡經(jīng)學有“古文經(jīng)學”與“今文經(jīng)學”之分。董仲舒是今文經(jīng)學的大師,長于“春秋學”,從《春秋》的字里行間發(fā)掘“微言大義”,建立了“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庇^。

二、儒學的形成和發(fā)展3、道統(tǒng)再揚:宋明理學

佛教傳入中國后,蓬勃發(fā)展,沖擊了儒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佛教以及道家學說又給儒學提供了新的思想資料。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就開始積極應對佛教和道教的挑戰(zhàn),弘揚儒學傳統(tǒng),到兩宋時期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復興運動。儒學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成就了一種新的、更完備的形態(tài),——理學。

二、儒學的形成和發(fā)展4、老樹新花:現(xiàn)代新儒學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對西方文明產(chǎn)生危機感的知識分子把目光投向東方。這種情形使得一些向西方探尋真理的中國知識分子回過頭來重新審視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現(xiàn)代新儒家,——會通中外,以接續(xù)儒家“道統(tǒng)”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學為主要特征,謀求儒學現(xiàn)代化的學術流派?,F(xiàn)代新儒家,分為三個階段:梁漱溟、張君勵、熊十力是第一階段;馮友蘭、賀麟、錢穆為第二階段;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為第三階段。

二、儒學的形成和發(fā)展一、孔子事跡:克己復禮二、仁學:以仁入禮三、治國理念:為政以德第二節(jié)孔子生于魯國,宋國貴族后裔,“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巴幻汀保聿目齻?,“長人”。一、孔子事跡:克己復禮孔子生平一、孔子事跡:克己復禮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對周公禮治心向往之。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周公明知不可為而為!志于道政治理想追求一、孔子事跡:克己復禮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因才施教。教授“六藝”:禮、樂、書、數(shù)、射、御。整理“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讖R的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教授私學二、仁學:以仁入禮1、禮注入仁

“人而不仁,如禮何?” “仁”多方面,核心“愛人”。

——“愛親”

——“愛眾”“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仁者愛人“敬”——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無違”——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薄盁o改于父之道”——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倍⑷蕦W:以仁入禮2、孝悌為仁之本農(nóng)耕社會,尊重老人——以維持社會秩序!愛親:孝的內(nèi)涵

二十四孝之娛親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于親側(cè)。又嘗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二、仁學:以仁入禮2、孝悌為仁之本二十四孝之娛親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shù)譖[音zen]之,由是失愛于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二、仁學:以仁入禮2、孝悌為仁之本 后漢陸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桔待之,績懷桔二枚。及歸,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毙g大奇之。二十四孝之娛親二、仁學:以仁入禮2、孝悌為仁之本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cè)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二十四孝之娛親二、仁學:以仁入禮2、孝悌為仁之本

“為仁”之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積極方面看,自己有某種要求需要滿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這種要求需要滿足,這也就是“忠”;從消極方面看,我不愿他人如何對待我,我也就不要這樣對待他人,這是“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二、仁學:以仁入禮3、忠恕之道

大學校園自行車糾紛,急求法律援助!我九月新生入學時從大四生手中以正常的價格買輛二手自行車,一個多月后有同學說這車是他六月丟的,這同學是從修自行車攤上買的,學校保衛(wèi)科說如果他現(xiàn)在讓攤主開張證明,他就能無償取得自行車。今天我和丟車的人起了爭執(zhí),他趁我上課的時間私自把我放在樓下面的自行車推到保衛(wèi)科,我費了很大勁,最后問了保安才知道車在保衛(wèi)科的。這合理嗎?我該怎么辦?我是想要自行車的,我已經(jīng)習慣了它的。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為政》

三、治國理念:為政以德

“如果統(tǒng)治者以德治國,老百姓就會像群星環(huán)衛(wèi)北斗一樣圍繞在統(tǒng)治者身旁。因為德政的德治主要是從心理感情上對人民進行感化,能夠培養(yǎng)人民的羞恥心和道德感。相反,如果政治家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刑罰,人民就會用弄虛作假的方式逃避刑罰。這樣不但不能培養(yǎng)人的道德意識,反而使民眾以無恥為榮,因而導致新的政治動蕩。

一、孟子:仁者無敵

——內(nèi)圣:心性之學二、荀子:隆禮重法

——外王:禮、法三、《大學》《中庸》

——孔氏遺書第三節(jié)孟子和荀子及《大學》《中庸》一、孟子:仁者無敵1、孟子事跡 孟子是魯國貴族后裔,家道衰微,從魯國遷至鄒國。 斷織、買東家豚肉、不敢去婦?!猍西漢]《韓詩外傳》孟子生平“周游列國”,“后車數(shù)十乘,從者數(shù)百人?!睘橥跽邘?,大德者不官不王。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為何這么氣壯退而著書,謂君子“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一、孟子:仁者無敵1、孟子事跡

“人皆可以為堯舜”。 “圣人,與我同類者”惻隱之心仁羞惡之心義辭讓之心禮是非之心智人之有是四端也四德意義和限度性善論是對人道德理性的發(fā)現(xiàn)和肯定,為愛、仁學找到了理論依據(jù)。一、孟子:仁者無敵2、“性善論”錢穆:性善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啟迪人們向上的自信,二是鞭策人們向上的努力。對于社會正義、人類未來的信心對于美好生活、和諧社會之向往和追求。為什么要說性善

一、孟子:仁者無敵2、“性善論”孔子:為政以德,富之教之孟子:不忍之政、王道、圣王治道重在道德感化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德理念]落后要挨打[叢林法則]一、孟子:仁者無敵3、“仁政”、“王道”圣王之道二、荀子:隆禮重法1、荀子事跡戰(zhàn)國末年趙國人,稷下學宮的學術領袖。曷謂“賢”?明君臣,上能尊主下愛民。辨治上下,貴賤有等明君臣。以順上為志,是事圣君之義。荀子生平荀子將人性理解為人的自然天性、本性、生物性。二、荀子:隆禮重法2、性惡論

生而有好利爭奪生而有耳目之欲生而有疾惡殘踐淫亂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為什么不能僅僅說性善應該講性惡嗎?

“黑格爾指出:‘人們以為,當他們說人本性是善的這句話時,他們就說出了一種很偉大思想;但是他們忘記了,當人們說人本性惡的這句話時,是說出了一種更偉大得多的思想。’在黑格爾那里,惡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借以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這句話有雙重的意思,一方面,每種新的進步勢力都必然表現(xiàn)為對某一神圣事物的褻瀆,表現(xiàn)為對陳舊的、日漸衰亡的、但為習慣所尊府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從階級對立產(chǎn)生以來,正是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和權勢欲成了歷史發(fā)展的杠桿?!倍鞲袼苟④髯樱郝《Y重法2、性惡論

二、荀子:隆禮重法3、治國方略欲-爭-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

荀子注重法:“法者,治之端也”。

譚嗣同:“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隆禮重法三、《大學》《中庸》—孔氏遺書

《大學》、《中庸》本為秦漢時《禮記》中的兩篇文章,后來宋儒將它們抽出與《論語》、《孟子》合并稱為“四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之道”:“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币?、禮治、禮教二、內(nèi)在超越三、君子風范四、儒家的現(xiàn)代價值第四節(jié)儒學與中國文化儒學興衰焚書坑儒[秦]

—[西漢]獨尊儒術:漢代經(jīng)學佛學興盛[魏晉、唐]

—[宋明]弘揚道統(tǒng):宋明理學新文化沖擊[五四、文革]

—[現(xiàn)當代]儒學復興:現(xiàn)代新儒學

第四節(jié)儒學與中國文化華夏文明-禮文化“中國人的生活完全以禮為指南”

“他們把宗教、法律、風俗、禮儀都混在一起。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道德。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品德。這四者的箴規(guī),就是所謂禮教。中國統(tǒng)治者就是因為嚴格遵守這種禮教而獲得了成功。中國人把整個青年時代用在學習這種禮教上,并把整個一生用在實踐這種禮教上?!薄系滤锅F第四節(jié)儒學與中國文化禮樂刑政一體

禮從神道轉(zhuǎn)為人道禮起源于祭神:本來是宗教祭祀的儀式。殷商的禮,通過禮器與牲酒來表達對鬼神的敬意。一、禮治、禮教1、周公制禮作樂祭牲的固定搭配:“太牢”:一牛、一羊、一豕“少牢”:一羊、一豕?!叭搜场保坠俏闹胁忿o載:有一次合祭成湯、大甲、大丁、祖乙四位先王,用“百羌百牢”,數(shù)量最多時用“千牛千人”。

青銅酒尊一、禮治、禮教禮從神道轉(zhuǎn)為人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薄抖Y記》

周公制禮作樂,由宗教祭祀的儀式演變?yōu)橐?guī)定政治秩序以及人與人關系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由對神靈、祖先的敬畏轉(zhuǎn)變?yōu)閷τ诘赖碌年P注和追求。由鬼道向人道的飛躍!一、禮治、禮教孔子“以仁入禮”,“禮”建立在親情之上,以自然之愛為依據(jù);所有的社會成員都可以用“禮”來教化、約束。立于“禮”,以“禮”教化人,——禮教。-禮從政治到道德“德輝動于內(nèi)”“禮發(fā)諸于外”比如冠、笄之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币弧⒍Y治、禮教2、孔子“以仁入禮”

欲-爭-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禮”起源人的自然本能“欲望”;先王制訂“禮”,人類社會才井然有序,禮的功能即是“分”,區(qū)別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等,使人們各得其所。

《唐律》“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禮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荀子隆禮重法-禮從道德到法律一、禮治、禮教2、孔子“以仁入禮”二、內(nèi)在超越牟宗三、唐君毅稱儒學為“內(nèi)在超越”、“道德的宗教”,錢穆概括為“人文的宗教”。因為儒家的“天”有神性但不是神、有目的性但不是神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儒學引導了人們以“內(nèi)在超越”的方式尋求人生的終極性,以非宗教的形式實現(xiàn)“此在世界的超越”。儒家承認個體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命運,人所能做的只是避免死于“非命”罷了。人終歸要死的,但他通過道德修養(yǎng)取得的完善人格,他所建立的功業(yè)可以不朽。

三、君子風范

1、儒家,君子的人格理想,華夏民族文化性格的基調(diào)和底色?!八刮脑谖摇保鍖?、儒商、儒醫(yī)

孔子-志于道,明知不可為而為-理想主義、積極進取。1、追求理想,承擔社會責任,“濟蒼生”、“平天下”的壯志和胸懷。

“寧做百夫長,不為一書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2、安貧樂道、自信樂觀。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飲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知識分子的自信和力量,建立道德人格之上,“從道不從君”。華夏民族,關于人的自覺、人性的把握,集中于道德理性的發(fā)現(xiàn)和肯定

三、君子風范四、儒家的現(xiàn)代價值

馬克斯·韋伯:中國的儒教嚴重障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西方新教倫理導出的資本主義精神和理性的資本主義,而儒家修身、治家、罕言鬼神天命是一種理性主義宗教,其特征是安于傳統(tǒng),順從權威,熱衷于舊文化而不知向前。馬克斯·韋伯(1864~1920)

1、儒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的關系當代學者的分歧:文化保守主義。2004年7月,蔣慶、陳明、盛洪、康曉光“儒學的當代命運”。-“文化保守主義者峰會”。2004年9月,《甲申文化宣言》:重新評估和重建文化傳統(tǒng),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

自由主義,薛涌等:孔丘對2500年前的文明做出巨大貢獻,但對以后的整個歷史產(chǎn)生極大的副作用,至今仍禁錮著人民的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