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論2-文字-六書_第1頁
通論2-文字-六書_第2頁
通論2-文字-六書_第3頁
通論2-文字-六書_第4頁
通論2-文字-六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講義

通論—文字1文字部分內容第一章常用字典辭書簡介第二章漢字起源與性質第三章漢字的結構第四章漢字形體的發(fā)展演變第五章古書的用字2

第一章常用字典辭書簡介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

(一)音序排列:古平水106韻;今漢語拼音字母

(二)部首筆畫

(三)編碼排列(見《現(xiàn)代漢語詞典》附錄86年版)

四角號碼檢字口訣:橫一垂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點下有橫變零頭。3

第一章常用字典辭書簡介二、注音方式

(一)直音:如《康熙字典》中:“尨,音?!钡?。

(二)反切,興于漢末例如:夸:苦瓜切。反切用古音。(三)葉音。葉音(讀「協(xié)音」)也稱葉韻,葉句。“葉”也作“協(xié)”。指以改讀字音的(錯誤)方式,來讀詩經、楚辭等先秦的韻文,葉音這個稱呼由朱熹提出。明人陳第、清初顧炎武已批判了葉音法。

(四)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4

第一章常用字典辭書簡介三、釋義方式

(一)直訓,也叫語詞式,例如,《說文

·一部》:“元,始也?!?/p>

(二)描寫。例如《說文

·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jié)歌?!?/p>

(三)義界,下定義。例如《說文

·斗部》:“斗,十升也?!?/p>

(四)譬況,例如《說文·

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p>

5

第一章常用字典辭書簡介四、常用字典辭書

(一)常見工具書的分工,解釋體例和檢索方法《說文解字》(見教材第548頁)6第一章常用字典辭書簡介課堂討論、練習一、名詞解釋1.直音法;2.反切;3.葉音二、試將下列舊注音變換為現(xiàn)代漢語拼音:去演切;去愿切;普班切;鋤針切;胡郎切;都滕切;力鹽切7第一章常用字典辭書簡介三、給下面這段短文加上標點: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8溫故一、什么是反切?請舉例說明。二、給下面這段短文加上標點: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9《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10

第二章漢字的起源與性質

一、漢字的起源(一)漢字的起源:文字學史上有關漢字的起源有三種說法:1.結繩說?!吧瞎沤Y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周易·系辭》)2.倉頡造字說,產生于戰(zhàn)國時代。3.八卦說。“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ā吨芤住は缔o》)4.契刻說5.圖畫說漢字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源頭是圖畫,但圖畫不等于文字。115.圖畫說第一階段記事圖畫(文字畫)125.圖畫說第二階段原始文字135圖畫說第三階段成熟的文字體系14二、漢字的性質和特點: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面符號系統(tǒng)。漢語的語素絕大多數(shù)都是單音節(jié)的,書寫的時候用一個漢字來表示,如”“月”“水”“火”“人”“民”“君”“臣”等等,所以,漢字是語素音節(jié)文字。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15文字字符種類:1表意字符,傳統(tǒng)文字學稱作形符。小篆中的“日、月”,“江、河”中的“水”2表音字符,傳統(tǒng)文字學稱作聲符。3記號字符,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純粹記號。如簡化字“年、衛(wèi)”等字,“漢、難、雞“等字中的字符”又”;西方文字中的數(shù)目字及科學標識等。16根據(jù)字符的性質,可以判斷文字的性質:1表意字符兼表音符號,意音文字,如漢語(語素——音節(jié)文字)。2表音字符:純粹以表音字符的文字稱表音文字——1)音節(jié)文字如日語2)音素文字如法語英語17第三章漢字的結構

一、“六書”的名稱及由來

六書是戰(zhàn)國末年的文字學理論,“六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班固《漢書·藝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鄭眾《周禮·保氏》注: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說文解字·敘》: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書的名稱大致采用許慎的,于次序采用班固的,名稱和次序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18溫故一、什么是反切?請舉例說明。二、給下面這段短文加上標點: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19《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20第三章漢字的結構二、六書的內容

《說文解字敘》:“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21第三章漢字的結構“四體二用”說清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戴震(字東原)在前代學者的影響下,首先提出了“四體二用”說。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字之體也;轉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圣人復起,不易斯言矣?!?2

第三章漢字的結構三、漢字的形體構造

(一)象形

許慎《說文解字》:“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1、構字方法:描繪物體輪廓,突出物體特征。即依樣畫畫葫蘆。

2、所表對象:有實體可以描繪的事物,主要是名詞。

3、文字特征:獨體,不可拆析,一般表示具體事物概念。

4、《說文》中主要象形字:車、虎、人、女、止、行、月、鳥、魚、鹿、羊、牛、子、犬、豕、竹、衣、冊、貝、戶、斤、又、目、耳、口、自、手、木、身、其、來、網等。5.象形具有局限性。對抽象的復雜事物,這一方法就無能為力了。2324增筆象形變筆象形省筆象形254、如何區(qū)分象形字和指事字?(二)指事。許慎《說文解字》:“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構字方法:象形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加指事符號,指出“事”之所在。(本、末、朱、刃、寸、上、下、曰、甘、向等)2、所表對象:事物的局部;抽象的概念。3、文字特征:一個象形字加一個指事符號。在結構上都歸“獨體”。象形多表示具體概念,指事多表示抽象概念。26一是純指事符號即用純粹的指事性符號來表示所反映的概念。上

甲骨文金文小篆下

甲骨文金文小篆二是增筆指事字即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指事性筆畫而成。亦(腋)叉2728(三)會意

許慎《說文解字》:“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薄盃憽?.構字方法: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符號,合成一個新義?!翱堋保?)會形合成(靠各參構部件的形象會合成義。如:射、步、涉、陟、立、及、休、益)(2)會義合成(靠各參構部件的意義會合成義。如:臭、歪、尖)2.所表對象:行為動作(主要是動詞);抽象概念。3.文字特征:合體。4.如何區(qū)別會意字、象形字、指事字?

29按照各組合部分形體的異同,可以分為以下三種:30一是同體會意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意符組成che4草的本字卉莽的本字31二是異體會意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意符組成32三是對文會意字由兩個形體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意符組成33在組合意符以體現(xiàn)字義的方式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34一是比類會意即通過意符結合后體現(xiàn)出的具體形象表示其義35二是合誼會意即通過意符結合后體現(xiàn)出意念間的聯(lián)系來表示其義從人從言,表示言語真實。從艸從苗,表示田里谷類作物幼小的植株。小篆“暴(pu4)從日、出、廾(古拱字)、米,表示太陽出來捧米去曬。從鳥從口,表示鳥兒用口鳴叫。從兔從辵(chuo4),表示兔子跑了。3637(四)形聲

許慎《說文解字》:“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構字方法:一個義符(意符、形符)表意義范疇,一個聲符表語音類別。2、所表對象:不受限制3、文字特征:合體。384.根據(jù)形符與聲符的組合關系上的特點,可將形聲字分為以下類型:2)省聲字即聲符被簡省了一部分的字?!墩f文》的解說方式是“從X,X省聲”。夜,(小篆)舍也。天下休舍也。從夕,亦省聲。1)一般形聲字《說文》解說方式是“從X,X聲?!便?,濯發(fā)也。從水,木聲。炊,爨也。從火,吹省聲。疫,民皆疾也。從疒,役省聲。斯,析也。從斤,其聲。夢,不明也。從夕,瞢省聲。炊夢夜疫394)亦聲字即形聲兼會意字。其聲符除表示字音外,還兼有表意功能。《說文》的解說方式是“從X從X,X亦聲?!奔?,引水於井也。從水從及,及亦聲。仲,中也。從人從中,中亦聲。娶,取婦也。從女從取,取亦聲。誼,人所宜也。從言從宜,宜亦聲。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3)省形字即形符被省簡了一部分的字?!墩f文》的解說方式為“從X省,X聲?!睆s,臣殺君也。《易》曰:“臣弒其君?!睆臍⑹。铰?。瓢,蠡也。從瓠省,聲。耆,老也。從老省,旨聲。亭仲誼汲娶弒瓢耆405、形聲字的結構(形符和聲符的位置)1)左形右聲江河松柏理琢收斂欺期鴨鵝問聞罔衷裏岡筷蔬菜雹霄箕想怨婆娑盅愚圍園街衢辯6)內聲外形5)內形外聲4)上聲下形3)上形下聲2)左聲右形41以下是位置特殊的7)意符居于一角徙從辵止聲修從彡攸聲8)聲符居于一角旗從其聲滕從水朕聲脩從肉攸聲騰從馬朕聲穎從禾頃聲潁從水頃聲載從車聲栽從木聲徒從辵土聲旌從生聲426.甲骨文時代,形聲字僅占用漢字20%左右;小篆時代增至80%;現(xiàn)代漢字90%以上,成為漢字的主流。漢字之所以被稱為意音文字,其原因也正在此。437、學習形聲字應注意的問題

⑴省形、省聲省形:如晨:(從晶省,辰聲)、星(從晶省,生聲)、釜(從金省,父聲)、耆(從老省,旨聲);省聲:豪(從豕,高省聲)等。⑵字體的變化辨認聲旁、形旁:如布、在等44(五)轉注許慎《說文解字》:“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說文》:“考,老也。”又:“老,考也?!?/p>

(六)假借許慎《說文解字》:“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45四、分析漢字結構(造字方法)應注意的事項:1.首先要返回繁體甚至古文字字形,注意小篆與現(xiàn)代漢字寫法的變化大多是隸變和訛變引起的。

2.注意聲符和形符的位置

3.注意形聲字和聲符古今聲音的變化。46因形求義的作用1.有助于準確地把握住文句中某個字的含義,從而得以深入、具體、形象地理解文辭的意思。2.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有關字群的相關含義。(540部首之義)。五、漢字的結構與本義探求47鄭樵《通志·六書略·論華梵上》:“梵人長于音,所得從聞入,華人長于文,所得從見入?!?8字形→字義→字音

字形→字音→字義49(一)因形求義的原理

50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文,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51甲骨文金文小篆向穹窒熏鼠,塞向墐戶。(《毛詩·豳風·七月》)毛傳:向,北出牖也。52(二)因形求義解釋的對象1、因形求義詮釋的是單音節(jié)詞(形式)53社稷社——土神稷——谷神猶豫猶與冘yin2豫猶預夷猶夷由尋尋摸尋覓旋磨踅摸學摸學么穴么54因形求義,解釋的是那些以本字(相對于假借字)表示的單音節(jié)詞55甲骨文金文小篆莫56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孟子·離婁下》)572、因形求義詮釋的是本義(內容)本義就是與字形相貼切的詞義58身金文小篆甲骨文59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詩·大雅·生民》)毛傳:身,重也。鄭箋:重,謂懷孕也。重,直勇反,又直龍反。《廣雅》云:身重有娠也。60春,王正月,及齊平。公有疾,使季文子會齊侯于陽谷。請盟,齊侯不肯,曰:“請俟君間”(《左傳·文公十六年》)杜注:間,疾瘳。61間(閒)金文小篆62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莊子·養(yǎng)生主》)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孟子·盡心上》)63甲骨文金文小篆及64,逮也,從又、人。(《說文解字》)欲與大叔,臣文請事之;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保ā蹲髠鳌る[公元年》)丑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左傳·成公二年》)跟著——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離騷》)比得上——鄒忌脩八尺有馀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戰(zhàn)國策·齊策》)65(三)因形求義的依據(jù)(條件)661、因形求義必須依據(jù)筆意(形體、形式)67能夠表示本義的漢字形體,叫筆意。漢字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逐漸整齊化,符號化,從而脫離了原始的造字意圖,無由看出它所依據(jù)的本義了,這種形體叫筆勢。68奔,走也。從,聲(賁省聲)。(《說文解字》)

金文

小篆692、因形求義應有古代文獻用例為依據(jù)。(意義、內容)70甲骨文金文小篆隻7172休宕氒心永襲氒身卑克氒啻隻馘百執(zhí)訊二夫孚戎兵豚矛戈弓僃矢裨冑凡百又三又五73休宕氒心永隻馘百執(zhí)訊戈弓僃矢裨74戰(zhàn)隻兵銅隻獲

75

甲骨文金文戰(zhàn)國文字小篆為(爲)76甲骨文金文小篆若,擇菜也。(《說文解字》)77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國語·晉語》)78(四)因形求義的操作步驟791、確定正字2、推求本字3、恢復筆意4、分析字形5、尋找理據(jù)6、查找例證801、確定正字。81《漢書.賈鄒枚路傳》:“人性有畏其景而惡其跡者,卻背而走,跡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陰而止,景滅跡絕。”念孫案:知當為如,字之誤也?!安蝗纭倍郑c下文兩“莫若”、一“不如”文同一例,“不如就陰而止”,與下文“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亦文同一例,若作“不知”,則和下文不合矣?!段倪x》正作“不如”。(《讀書雜志》)82人性有畏其景而惡惡其跡者,卻背而走,跡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陰而止,景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猶抱薪而救火也。養(yǎng)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fā)百中。楊葉之大,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然其所止,乃百步之內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832、推求本字。(溯本)84“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楊注曰:“凡物強則以為柱而任勞,柔自見束而約急,皆其自取也?!币唬骸皸钫f‘強自取柱’之義甚迂。柱與束相對為文,則柱非謂屋柱之柱也。柱,當讀為祝。哀十四年《公羊傳》:‘天祝予?!辍豆攘簜鳌罚骸0l(fā)文身?!?、范注并曰:‘祝,斷也?!搜晕飶妱t自取斷折,所謂太剛則折也?!洞蟠饔洝纷鳌畯娮匀≌邸?,是其明證矣?!赌仙浇洝罚骸袚u之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S唷蜃鳌薄恰!c‘柱’通也?!保ā蹲x書雜志》)85溯本必須明確兩點

一、只有當形體無法與意義統(tǒng)一時才需要溯本

二、借字與本字之間,一定有聲音上的關聯(lián),這里說的聲音,指的是古音863、恢復筆意。(復形)87認字形,列表。高明《古文字類編》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88認字形,列表。孫海波《甲骨文編》容庚《金文編》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894、分析字形,辨明造字方法、構形類別。905、參考《說文》,尋找探索形義關系,尋找理據(jù)91,神也。七月侌氣成,體自申束。從自持也。吏以餔時聽事,申旦政也。(陳)甲骨文金文戰(zhàn)國文字926、查找例證93六、漢字結構與上古文化94傳承文化從文化的角度觀察、解釋、運用漢字分析漢字構形中攜帶的文化信息95從文化的角度觀察、解釋、運用漢字漢字構造模式體現(xiàn)著漢民族人民的思維模式形象思維--人以簡單的兩筆代表人抽象思維--高以臺亭的形象來表示高大綜合思維--暮用太陽處在茫茫草叢中的形象來表示日暮)對稱思維--形聲字由聲符、形符對稱組成96漢字運用獨具文化死--測字書法979899分析漢字構形中攜帶的文化信息從“法”、“執(zhí)”、“則”三個漢字中窺見古代刑法制度的演變。100法(灋)101,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廌、去。,今文省。,古文。102

,刑也。刑者、罰罪也。易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引伸為凡模范之稱。木部曰。模者、法也。竹部曰。范者、法也。土部曰。型者、鑄器之法也。平之如水。從水。說從水之意。張釋之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廌、去。下廌字今依韻會補。此說從廌去之意。法之正人、如廌之去惡也。方乏切。八部。,今文省。許書無言今文者。此蓋隸省之字。許書本無?;蛟鲋病H绮莶勘居袩o折。,古文。103刑,罰罪也。從刀、井?!兑住吩唬壕撸ㄒ?。井亦聲。104,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象形,從豸省。凡廌之屬皆從廌。105,解廌獸也。四字一句。似牛一角。各本皆作似山牛。今刪正。玉篇、廣韻及太平御覽所引皆無山也。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下者字依玉篇補。神異經曰。東北荒中有獸。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名曰獬豸。論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識有罪。臯陶治獄。有罪者令羊觸之。按古有此神獸。非必臯陶賴之聽獄也。廣韻曰。字林、字樣作解廌。廣雅作。陸作獬廌。陸謂陸法言切韻也。廌與解疊韻。與豸同音通用。廌能止不直。故古訓為解。左傳宣十七年。庶有廌乎。杜注。廌、解也。釋文本作廌。正義本作豸。陸云。廌解之訓見窖浴孔云。豸、解也。方言文。今方言卷十二瘛、解也。瘛必廌之誤字。即誤後乃反以胡計耳。左釋文大書廌字。俗改為鳩。莫能諟正。象形。謂象其頭角也。從豸省。此下當有豸亦聲。106國法,無牢獄,有訟者,先齋三日,乃燒斧極赤,令訟者捧行七步。又以金镮、雞卵投沸湯中,令探取之,若無實者手即爛,有理者則不。又于城溝中養(yǎng)鱷魚,門外圈猛獸,有罪者輒以喂猛獸及鱷魚,魚獸不食為無罪,三日乃放之。(《南史》卷七十八)107執(zhí),捕罪人也。報,當罪人也。108執(zhí)109甲骨文金文小篆110報111甲骨文金文小篆112113則114115陷(臽)116117小篆縣118斬,截也。從車、斤。斬法車裂也。(《說文解字》)段注:蓋古用車裂,后人乃法車裂之意而用鐵鉞。119伐120甲骨文金文小篆121轘,車裂人也。(《說文解字》)王遂殺子南於朝,轘觀起於四竟。(《左傳·襄·二十二》)杜注:轘,車裂以徇。睘

環(huán)

122課堂練習與作業(yè)課堂練習: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幣、兵、池、除、逐及、集、休、來、受題、行、字、北、被裁、采、都、奉、好即、間、明、為、子123作業(yè)一、查《說文解字》,指出下列形聲字的聲符:夜()賊()布()騰()恭()徒()荊()忝()欽()貿()衡()辯()在()春()二、指出下列漢字結構各屬六書中的哪一類:鹿()亦()塵()賴()篤()伐()戊()來去的“來”()發(fā)()爨()初()都()波()你我的“我”()124

第四章漢字形體的發(fā)展演變漢字形體演變的六個階段:

殷商殷商—(秦)

籀文甲骨文——金文—(六國)古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戰(zhàn)國秦漢魏晉古文字今文字————————125(一)甲骨文(二)金文(三)戰(zhàn)國文字(四)小篆(五)隸書(六)楷書

第四章漢字形體的發(fā)展演變126(一)甲骨文1、時代和命名2、出土及研究3、內容4、形體特點1271、時代和命名殷商文字,距今約4000年,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簡稱“契文”、“卜辭”、“龜甲文字”、“殷墟文字”。1282、出土及研究河南安陽小屯村是商朝從殷王盤庚到紂12個帝王定都之處。19世紀末,農民于田中發(fā)現(xiàn)刻著圖文的龜甲,以為可以治病,賣給藥店,每斤六文錢,稱為“龍骨”。又因傳說其能治瘡口,名曰“刀尖藥”。1899年金石家王懿榮對其進行收購。1903年,《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據(jù)之印《鐵云藏龜》,是我國第一部輯錄甲骨文字的書。1904年孫詒讓《契文舉例》,是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專書。(后來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學者還有: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于省吾、徐中舒等)129可參看《甲骨文編》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詁林》 《古文字詁林》1303、內容占卜(年成、風雨、征伐、疾病、祭祀、出入等)甲辰卜,商受年······貞:不其受黍年?壬寅卜,賓貞:王往以眾黍······131乙卯卜,賓貞:甗龜翌日,三,十月。戊午卜,賓貞:酒禱年于岳、河、夔。壬寅卜,

貞:自今至于丙午不其雨?132丁卯卜:王大獲魚。禽八虎,允禽獲麋八十八、兕一、豕三十又二。

貞:今日我其獸,······獸,獲禽鹿五十又六。133壬申卜,

貞:叀禽麋?丙子阱麋,允禽二百又九。甲子卜,

貞:王疾齒,唯易。丁酉卜,

貞:今朝王登人五千征土方,受有祐?134王占曰:有祟,其有來艱。五日丁未,···有來艱···自,圉六人······癸卯卜,貞:旬亡禍?王占曰:有祟,其有來艱。迄至七日己巳,允有來艱自西。長友角告曰:工方出,侵我示田,七······癸巳卜,貞:旬亡禍?王占曰:有祟,其有來艱。迄至五日丁酉,允有來艱自西。沚戛告曰:土方征于我東鄙,裁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135

癸酉卜,貞:旬亡禍?王二曰:亡。王占曰:俞有祟、有痡。五日丁丑,王嬪中丁,厥墜宕阜。十月。

癸巳卜,貞:旬亡禍?王占曰:乃茲有祟,若稱。甲午,王往逐兕,臣車馬,御王車,子央亦墜。

癸未卜,貞:旬亡禍?王占曰:往,乃茲有祟。···曰戊子,子死。136圖爲商代一塊牛骨,稱爲《宰豐骨匕刻辭》,匕首形。鑲嵌十四顆緑松石,相傳也爲安陽出土。殷商時期甲骨文多爲卜辭,記事者甚少,此骨匕記載了帝乙或辛帝時,宰豐受到商王賞賜之事。宰豐骨匕一面刻辭紋,另一面刻有文字,一端殘,文字分兩行,完整無損,罕見之極。1374、形體特點(1)筆劃瘦、細長,為刻寫方便,常改曲筆為直筆。仍有較強的圖畫性。(2)字體尚未定形,不拘筆畫,不拘向背,不論形象。(3)異字同形,用一個形體代表兩個既無孳乳關系也無假借關系的字。138(1)筆劃瘦、細長,為刻寫方便,常改曲筆為直筆。仍有較強的圖畫性。139(2)字體尚未定形,不拘筆畫,不拘向背,不論形象。140(3)異字同形,用一個形體代表兩個既無孳乳關系也無假借關系的字。141(二)金文1、時代與命名2、制作3、內容4、特點1421、時代與命名金文始于夏商,盛于西周,延續(xù)至秦漢。金文作為一個時代風格的字體,主要指鼎盛時期的西周金文。金文,源于甲骨文,代表周朝文字,又稱“鐘鼎文”。吉金文字,簡稱“易吉金”、“擇其吉金”2、制作以粘土為模,曬干、刻字、澆銅水,凸字為陽文,凹字為陰文。3、內容記事:銅器名稱、制作人、重要事件4、特點(1)筆劃較粗,多繁筆、圓筆。(2)筆劃結構簡單,與甲骨文沒有大的區(qū)別。(3)形聲字比甲骨文多(形聲字在甲骨文中占20%左右,在金文中占50%左右),異體字比甲骨文少。參看:容庚《金文編》143(三)戰(zhàn)國文字1、時代與命名2、特點1441、時代與命名大篆,是戰(zhàn)國時秦體系的文字,又稱“籀文”、“籀書”。舊說這種文字命名源于周宣王時太史籀《史籀篇》第一句:“太史籀書”。與大篆同時的戰(zhàn)國文字還有“六國古文”,主要刻寫在簡帛、金石、泉布、陶胚、金印上。因為附著物多樣,故以時代命名。1452、特點(1)筆劃線條化、離圖畫更遠了。(2)字形復雜化。(3)異體字多。146(四)小篆1、時代與命名2、特點1471、時代與命名《說文解字·敘》:“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482、特點(1)線條化(2)簡單化(3)定型化:出現(xiàn)固定的偏旁部首。如:《說文解字》分540部排列,就是用小篆。149(五)隸書1、產生與命名2、特點150

1、產生與命名隸書,在周末已產生于民間。秦時,由于公務繁雜,對文字進行簡化非常必要,于是隸書大興。“隸書”,又稱“左書”,由篆文簡化而來。隸書是我國文字發(fā)展史上的分界線。它打破了“六書”的傳統(tǒng),奠定了楷書的基礎。1512、隸書的影響使?jié)h字脫離了象形,成了純粹的符號。隸變: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演變稱為“隸變”,也叫“隸定”、“隸古定”等。隸變之前的漢字稱為“古文字”,隸變之后的漢字稱為“今文字”。隸變是漢字形體演變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是漢字形體演變史上最大最深刻的一次變革,是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睡虎地秦簡152第三,隸變后的混同首先是對漢字偏旁做了大量簡化,發(fā)生分化。例如:人在左省作亻,如伴侶手在左省作扌,如扶持心在左省作忄,如性情水在左省作氵,如江河邑在右省作,如都鄙艸在上省作艸,如花菜火在下省作灬,如烹煮心→心、忄、//辵→、辶//肉→肉、月//網→罒、罓其次,由于追求簡省,又造成一些偏旁乃至整個自行發(fā)生訛變。例如:鼎訛變作貝,與偏旁貝混同。如員則。表原從毛從衣,整個字訛變?yōu)楸?。更整個字訛變?yōu)楦?。春奏奉泰秦春奏奉泰秦霸朔肥脂服朕霸朔肥脂服?53(六)楷書、草書、行書楷書——又稱“正書”、“真書”,萌芽于漢代,興于魏晉,盛于六朝。晉代稱其為“楷書”(取可作楷模之義)。當時的人稱之為“今隸”。草書——秦草難認,沒有流傳下來。章草:漢章帝時,史游創(chuàng)制,章帝受之,是以流傳。行書——行書補楷書書寫不便和草書難以辨認的不足,東漢劉德升所創(chuàng)。154二、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的幾個問題(一)隸變(二)譌變(三)字形的趨繁與趨簡155第五章假借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156重點和難點本講介紹了古書中四種常見的用字現(xiàn)象:假借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要求學習時理解以上四種用字現(xiàn)象的成因,能從概念和具體字例上對四種用字現(xiàn)象加以區(qū)分,并在已學文選里辨認以上用字現(xiàn)象。

157第一節(jié)假借字

一、定義王力《訓詁學上的一些問題》:1、本字和假借字必須是音同或音近,才能產生通假。2、即使兩個字音同或者音近,如果沒有例子,也不一定就能通假。

158二、假借字的兩類情形

1、本無其字的假借:莫、然、其、乎、午代詞:雖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孟子》莫昏暮(?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159燃燒然指示代詞: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睹献印粉位浯~、語氣詞160呼吸乎表疑問的句末語氣詞搗臼的棒槌

午十二地支的第七位

161麥子:貽我來牟?!对姟ぶ茼灐に嘉摹穪韥硗ツ荆骸墩f文》:“取木也?!毙屡c“舊”相對162《說文·而部》:“而,頰毛也。”《周禮·梓人》:“作其鱗之而。”《說文·而部》:“耏ér,罪不至髡也。從而從彡。或從寸。諸法度字從寸?!薄逗鬂h書·高帝紀》:“耐罪亡命?!鳖a毛而連詞163《說文·我部》:“施身自謂也……一曰古殺字?!?/p>

小篆籀文甲骨文一種兵器我第一人稱164A義:女子

女B義:第二人稱代詞《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笨追f達疏:“我非徒悅其美色,有美此女人之能遺我彤管之法。”朱熹《詩集傳》“女”下注“汝”字,傳:“然非此荑之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贈,故其物亦美耳?!?65

A義:鳥名難B義:困難

1662、本有其字的通假

《史記·項羽本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史記·三王世家》:“閎王齊,年少,無有子,立,不幸早死?!?/p>

《左傳·昭公三年》:“早世隕命”

《孟子·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偷看)良人之所之也?!痹槠穑牧既酥?,徧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之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167

《論語·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薄墩撜Z·鄉(xiāng)黨》:“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薄多嵅硕斡谯场罚骸靶⒆硬粎T,永錫爾類。”

《禮記·曲禮》:“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68

“伸”-“信”

“修”-“脩”

“疲”-“罷”

“飛”-“蜚”

“屎”-“矢”“尿”-“溺”

“叛”-“畔”

“拒”-“距”

169三、通假字產生的原因:1、這是古人的一種習慣。2、古人在記錄語言時因“倉猝無其字”而用了個同音字代替。

3、秦朝焚書坑儒。4、“夫古字通用,存乎聲音?!?/p>

170四、通假與假借古代無別,現(xiàn)在已分

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假借字的產生,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本有其字,而人們在書寫的時候,寫了一個同音字……第二種是本無其字,從一開始就借用一個同音字來表示。”(第二冊547頁)

171五、破通假《史記·淮陰侯列傳》: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shù)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xiāng)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p>

172《顏氏家訓·勉學》:吾在益州,與數(shù)人同坐,初晴日晃,見地上小光,問左右:“此是何物?”有一蜀豎就視,答云:“是豆逼耳?!毕囝欍等?,不知所謂。命取將來,乃小豆也。窮訪蜀士,呼粒為逼,時莫之解。吾云:“《三蒼》、《說文》,此字白下為匕,皆訓粒,《通俗文》音方力反?!北娊詺g悟。

173《鶡冠子·學問》: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莊子·至樂》: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

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王維《老將行》:“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174第二節(jié)古今字一、定義:不同歷史時期用來記錄同一個詞的形體不同的字,先出現(xiàn)的為古字,后出現(xiàn)的為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稱為“古今字”。如:莫——暮其——箕要——腰

二、古今字的形體。古今字在形體上大多數(shù)有某種聯(lián)系。

1.增加義符(形符):

弟:悌;?。喝?;禽:擒;共:供;責:債

2.改換義符:說:悅;唱:倡;錯,措

3.在原來的字形上改變寫法:

陳:陣;大:太175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字假借為其它用途,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例如:隊、墜;匡、筐;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義,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例如:益、溢;景、影;丞、拯;原、源。

3.古字用于表示本義,又為引申義造今字。例如:解、懈;家、嫁;支、肢。

4.古字表示本義,為假借義造今字。如:辟、避;176四、古今字的意義關系1、今字承擔古字的本義州→洲《說文》:“水中可居為州?!?77隊→墜《左傳》:“公懼,隊于車?!?78衰→蓑

《說文·衣部》:“草雨衣。”《詩·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糇。”糇,hóu,干糧

179臭→嗅《荀子》:“彼臭之而無嗛xián于鼻。”

然→燃《三國志·劉馥傳》:“夜然脂照城外?!?/p>

1802、今字承擔古字的引申義

取→娶《詩·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181解→懈《說文·角部》:“判也。從刀判牛角?!薄抖Y記·雜記》:“三日不解。”注:“倦也。”182竟→境

《說文·音部》:“樂曲盡為竟?!薄稌x靈公不君》:“亡不越竟?!?83責→債《說文·貝部》:“求也?!薄恶T諼客孟嘗君》:“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1843、今字承擔古字的假借義

辟→避《說文·辟部》:“法也?!薄对姟ば⊙拧び隉o止》:“辟言不信?!?85采→採、彩

《史記·項羽本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86屬→囑《說文·尾部》:“連也。”《馮諼客孟嘗君》:“使人屬孟嘗君。”187赴→訃

《說文·走部》:“趨也?!薄遏斨龠B義不帝秦》:“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后往。周怒,赴于齊曰?!?88舍→捨

《說文·亼jí部》:“舍,市居曰舍?!?/p>

《說文·手部》:“釋也?!薄多嵅硕斡谯场罚骸笆成崛狻!眕.11《晉靈公不君》:“食之,舍其半?!眕.28189四、古今字的相對性

又→右→佑→祐

190氣→氣xì→餼xì

《說文·氣部》:“氣,云氣也?!薄墩f文·氣部》:“氣,饋客芻米也?!薄洞呵飩鳌罚骸褒R人來氣諸侯。”191五、教材中常見的古今字:反→返

辟→避

竟→境

責→債

弟→悌

孰→熟

隊→墜

賈→價

縣→懸

知→智

田→畋

戚→慼

畕→畺→壃→疆

尸→屍

說→悅192第三節(jié)異體字一、定義

兩個或兩個以上字形不同而讀音相同、意義相同,任何情況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二、異體字的形體類別

1、文字結構類型的不同

淚-涙;嵩-崧;野-埜;憑-慿

1932、構字部件不同

變換形符:睹-覩;豬-豬;歌-謌;裸-躶;暖-煖

變換聲符:綫-線;猿-猨;杯-桮;憐-憐

變換形符聲符:跡-蹟;村-邨;褲-绔;碗-盌

1943、構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

左右與上下:鞍-鞌

峰-峯

羣-群

稿-槀

胸-胷

棋-棊

裡-裏

炎-炏

左偏旁與右偏旁互換:甜-甛

夠-夠

朗-朖

秋-秌

翅-翄

和-咊

1954、隸變對篆書的不同處理年-秊;前-歬;並-并;春-萅

5、筆畫差異

冰-氷;吊-弔;船-舩;

咒-呪;珎-珍;凡-凢

氷凍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1966、繁簡字的差異:

禮-禮;曐-星;雧-集

7、封建皇帝對文字的直接干預

罪-辠;照-曌

197三、非異體字1、意義部分同,讀音今同古異:

置-寘;寔-實;仇-讎

2、意義廣狹不同,或通或不通,自古同音:

沽-酤;修-脩;雕-彫-凋

3、偶爾通用:

剝-撲;蚤-早

198第四節(jié)區(qū)分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的途徑一、直接讀古書,可明顯發(fā)現(xiàn)有些字古代的確還沒出現(xiàn)。二、通過讀古注和清人筆記、札記,識別通假字、古今字等。三、通過查《說文解字》,認識古字和異體字。四、通過今人的注釋用語識別今字。

199第五節(jié)繁簡字一、定義二、簡化字簡化途徑200三、需要注意的問題1、同形字

《捕蛇者說》:“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腕?!?/p>

臘-臘;術-術;適-適2012、同音替代字

《史記·孝景本紀》:“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p>

后-後;斗-鬥;仆—僕;丑-醜;

谷-榖;幾-幾;余-餘;云-雲(yún);御-禦;面-麺;干-乾-幹

2023、兩個以上的字共簡為一形

鐘-鍾、鐘饑-飢、饑獲-穫

發(fā)-髮

臓-髒

盡-僅匯-彙復-複203討論簡化字的優(yōu)缺點?有沒有必要恢復繁體字?

204繁簡字是指一個字筆畫繁簡不同的兩種寫法,筆畫多的叫繁體,筆畫少的叫簡體。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四、繁簡字的概念63205205同一個字(當然不是每一個字)的繁與簡,自古就有。漢字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雖然有刪繁就簡的一面,但是這一面實行得并不徹底和廣泛。由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社會用字和習尚,在沒有嚴格正字法的情況下,也往往繁簡并行。63206206棄——棄《韓非子·難勢》:“夫棄隱栝之法,去度量之數(shù),使奚仲爲車,不能成一輪?!保[栝:用以矯正邪曲的器具。)勞師于戎,而楚伐陳,必弗能救,是棄陳也。(《左傳·襄公四年》)63207207學——斆、學xiào(1)《書·盤庚上》:“盤庚斆于民。”孔傳:“斆,教也?!保?)《國語·晉語九》:“順德以學子,擇言以教子,擇師保以相子。”韋昭注:“學,教也?!?3208208曐—星《說文》:“曐,萬物之精,上爲??星?!?,曐或省?!?3209209《漢字簡化方案》(1956年)簡化字形精簡常用字632102101.用古字A.重新起用古字,廢棄今字云——雲(yún)采——採卷——捲辟——闢舍——捨氣——氣

五、繁簡字之間的關系63211211B.選用古代筆畫簡單的異體字。禮——禮《詩·小雅·常棣》“飲酒之飫yù”,漢鄭玄箋:“私者,圖非常之事,若議大疑於堂,則有飫禮焉?!保劊汗糯易宓乃窖缑#秶Z·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爲飫?!?3212212無——無

《莊子·在宥》:“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对姟ば⊙拧ぼ嚬ァ罚骸爸佑谡?,有聞無聲。”憑——憑《書·顧命》:“相被冕服,憑玉幾。”《說文·幾部》引作“憑玉幾”。

632132132.草書楷化。車——車門——門會——會盡——盡學——學為——為

3.局部代全體。習——習飛——飛廣——廣點——點聲——聲鑿——鑿虧——虧務——務

632142144.用象征性符號代替繁復偏旁鄧——鄧歡——歡雞——雞艱——艱劉——劉鳳——鳳5.改換簡易聲旁認——認燈——燈礎——礎632152156.改換簡易形旁。貓——貓貍——貍粘——黏骯——骯7.同時改換簡易形旁和聲旁響——響護——護驚——驚8.新造會意字塵——塵雙——雙體——體

632162169.合并同音字干——干乾幹臺——臺臺檯颱后——后後征——征徵征:正行。遠行,遠去。徵:預兆;跡象。63217217六、關于繁簡字的幾個問題1.不能用簡化字觀念理解古書中某字音義同音合并字某字簡化后與古代另一個字形同形63218218后—後a.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史記·孝景本紀》)b.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楚辭·離騷》)63219219價—價A.《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盉.《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鄭縣人賣豚,人問其價?!眱r(jiè),《說文·人部》:“價,善也。63220220壞—壞A.宋范成大《長安閘》詩:“千車擁孤道,萬馬盤一壞。”B.《韓非子·說難》:“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壞1[pī]土丘;只有一個山包的山丘。63221221聽—聽a無是公聽然而笑?!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b.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觀風似面,聽辭如泣。”聽【(yǐn)】笑貌。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釋聽》:“《說文》二篇上《口部》云:‘聽,笑貌也。從口,斤聲?!矗郝牉樾γ?,前人未有言其故者。以愚考之,蓋謂張口之狀也。何以明之……《言部》欣訓喜,《欠部》欣訓笑喜,今通語謂取樂為開心,蓋古之遺語矣。忻為心開,聽文從口,當為口開,笑者口必開,故聽為笑貌矣?!?3222222奸—姦A.《左傳·莊公二十年》:“奸王之位,禍孰大焉?”B.《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棄德崇姦,禍之大者也?!奔椋焊煞福瑪_亂。(gan)姦:奸邪;罪惡。(jian)63223223廠—廠A.清聶鈙(qín)《泰山道里記》:“轉而東,有石廠曰三陽洞?!盉.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yǎng)羊》:“架北牆爲廠?!弊⑨專篈.廠(hǎn),《說文·廠部》:“山石之厓巖,人可居。”——山崖邊較淺的巖穴。B.棚舍。63224224廣—廣A.唐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廣。”B.唐韋建《河中晚霽》詩:“湖廣舟自輕,江天欲澄霽?!弊⑨專篈.廣yǎn,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崖廣】依傍山崖構筑的房屋。B.廣,大。在體積、面積等方面超過一般。63225225機—機A.《山海經·北山經》:“單狐之山多機木?!盉.《素書·原始章》:“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絶代之功?!盇.機,木名。榿木樹。B.機,時機,機會。63226226蘋—蘋A.《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盉.《大戴禮記·夏小正》:“﹝七月﹞湟潦(lǎo)生蘋?!保ㄤ伊剩旱屯莘e水處。)C.蘋果A.蘋,草名。白蒿類。B.蘋,水上浮萍。63227227筑—築A.《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B.《史記·黥布列傳》:“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爲士卒先。”筑zhú

:古弦樂器名。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三種說法。其形似箏,頸細而肩圓,弦下設柱。演奏時,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zhí)竹尺擊弦發(fā)音。戰(zhàn)國時已有流行。築:搗土的杵(chu)。63228228適—適《楚辭·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薄m,去,往?!渡叹龝ぎ嫴摺罚骸坝纱擞^之,神農非高於黃帝也,然其名尊者,以適於時也?!m,適合。符合。適(kuò,疾)適,速疾?!队衿まu部》:“適,疾也?!?/p>

63229229臘—臘《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倍蓬A注:“臘,歲終祭衆(zhòng)神之名?!迸D(xī,干肉)漢應劭《風俗通·祀典·司命》:“汝南餘郡亦多有,皆祠以臘,率以春秋之月?!?32302302.字形簡化,同時又兼并了另外字的記詞職能,被簡化的繁體和被兼并的字同時被廢棄。

63231231獲—獲、穫“獲”是“獲”的簡化,同時又兼并了“穫”字,“獲、穫”二字同時廢棄。穫,收割莊稼。獲,獵得;獵捕。韓愈《潮州祭神文》之二:“稻既穟矣而雨,不得熟以穫也?!保ǚu:禾穗成熟下垂貌)《易·巽xùn》:“田獲三品,有功也?!?3232232饑—飢、饑飢,吃不飽;餓。饑,年成很差或顆粒無收。唐韓愈《駑驥》詩:“渴飲一斗水,飢食一束芻?!薄妒酚洝で乇炯o》:“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63233233鐘—鍾(一種容器)、鐘(鐘鼓)鍾,“鐘1”的繁體字。盛酒器。鐘,“鐘2”的繁體字。古代樂器。青銅制,懸掛于架上,以槌叩擊發(fā)音。祭祀或宴享時用。戰(zhàn)斗中亦用以指揮進退。63234234練習簡體轉換成繁體63235235里——里、裏《紅樓夢》第五二回:“晴雯先將里子拆開,用茶杯的大小一個竹弓釘繃在背面?!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呋兀骸笆釆y已罷,舅太太便從外間箱子里拿出一個紅包袱來,道:‘姑娘把里衣兒換上。’”《史記·汲鄭列傳》:“黯(汲黯)恥為令,病歸田里?!薄对姟む嶏L·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里?!?3236236征—征、徴《國語·周語上》:“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薄对姟ば⊙拧ば∶鳌罚骸拔?/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