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音辭課件_第1頁
顏氏家訓·音辭課件_第2頁
顏氏家訓·音辭課件_第3頁
顏氏家訓·音辭課件_第4頁
顏氏家訓·音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顏氏家訓.音辭顏氏家訓.音辭作品簡介

作品名稱:《顏氏家訓》文學體裁:家訓創(chuàng)作年代:南北朝作者: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刻本、民國刻本作品簡介作品名稱:《顏氏家訓》作者簡介顏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顏氏原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先世隨東晉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亂,梁元帝蕭繹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騎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為回江南,乘黃河水漲,從弘農(nóng)(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偷渡,經(jīng)砥柱之險,先逃奔北齊。但南方陳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歸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齊,官至黃門侍郎。577年齊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訓一書在隋滅陳(589)以后完成。作者簡介顏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顏氏原籍瑯邪臨正由于顏之推“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入隋以后,便本著“務(wù)先王之道,紹家業(yè)之業(yè)”的宗旨,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二十篇,各篇內(nèi)容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tǒng)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不少見解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shù);認為學習應(yīng)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nóng)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wù)實際等。他鄙視和諷刺南朝士族的腐化無能,認為那些貴游子弟大多沒有學術(shù),只會講求衣履服飾,一旦遭了亂離,除轉(zhuǎn)死溝壑,別無他路可走。對于北朝士族的腆顏媚敵,他也深致不滿。且往往通過插敘自身見聞,寥寥數(shù)語,便將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特別是士族社會的諂媚風氣,寫得淋漓盡致。如《教子》篇云:“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闭Z言樸實而生動,一時士大夫的心態(tài)躍然紙上。正由于顏之推“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入隋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

涉務(wù)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yǎng)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顏氏家訓體系序致第一涉務(wù)第十一顏氏家訓·音辭顏之推與數(shù)人會音辭第十八音辭新解顏氏家訓·音辭顏之推與數(shù)人會“數(shù)人會”:

隋開皇九年,初夏之夜,太子洗馬陸爽的家里來了八位客人,都是陸洗馬的朋友。陸爽是當時的著名文人、經(jīng)學大家,他的這八位朋友也都是有名的儒生學者。學者聚會,言笑宴飲之中,免不了聊起大家共同很有興趣的學術(shù)問題。這一天夜里陸洗馬和他的八位朋友所聊的話題,是有關(guān)漢語審音定韻的標準問題。

我們都知道漢語方言很多,單只為了互相交流,也很需要一個標準的“漢語普通話”。而且讀書認字、寫詩作文,也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語音。更進一步說,任何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民族,都需要一個叫做“民族共同語”的東西。今天我們的漢語普通話的標準是在中央政府主導下,召集學者們開會討論確定的。而一千多年以前的隋代,當時隋王朝的皇帝官員們,還沒有制定官方普通話的意識。當時研究漢語語音的學問叫做“音韻”,不少音韻學者都自己寫了漢語的注音字典——“韻書”。因為沒有官方來進行統(tǒng)合規(guī)范,不同學者的韻書就不統(tǒng)一。一個字,可能在甲的書里注上甲音,在乙的書里注上乙音,究竟這個字是讀甲音好還是讀乙音好呢,哪個算是標準的“普通話”讀音呢?這就很讓人頭痛了。學者們之間自然也互相競爭,爭相標榜自己的注音應(yīng)該稱為標準。同時,學者們也對已出的韻書加以品評,提出自己對于孰是孰非的各種見解。

顏之推與數(shù)人會“數(shù)人會”:

隋開皇九年,初夏之夜,太子洗馬陸爽的家里來陸爽陸洗馬家的這次聚會里,九位學者這么一聊還真是聊開了,大家本就在音韻問題上鉆研很深,一起探討研究交流心得也有很長時間,說著說著,不僅品評了當時最流行的韻書的優(yōu)劣,還統(tǒng)一了認識,討論出一個確定“普通話”音韻標準的韻書大綱來。陸爽的兒子陸法言其時也在場作陪,便由他這個小輩當筆錄,把九位學者的韻書大綱給記錄了下來。九人中一位叫做魏彥淵的學者對陸法言說,今天這普通話的讀音標準啊,“我輩數(shù)人,定則定矣”。也就是說:“就我們幾個人來決定,行了,普通話的讀音標準就這么定了”。

好大的口氣。

陸爽陸洗馬家的這次聚會里,九位學者這么一聊還真是聊開了,大家

不過,這隋唐時代普通話的語音標準,還真的就這么被他們“數(shù)人”給定了下來。

后來,數(shù)人會中的老一輩們紛紛去世。十二年后,陸法言遇上一件倒霉事。當初陸爽是隋太子洗馬,他所侍奉的“太子”正是隋文帝的長子楊勇。因為陸爽是著名學者精通漢語語言文字,當初隋文帝曾讓陸爽給自己的太子取一個好名字求吉利,楊勇的“勇”字就是陸爽給取的。

哪知道后來文帝的次子楊廣得寵,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花了很大心機把楊勇給搞下去了。楊勇這一倒臺,文帝遷怒陸爽,覺得就是因為當初陸爽給楊勇取的名字不吉利的緣故。可這時陸爽早死了,文帝沒辦法懲罰死人就搞連坐,陸法言作為路爽的兒子,本來也在才朝中做官,就這么被剝奪官職趕出朝堂。

不過,這隋唐時代普通話的語音標準,還

陸法言郁悶之極也沒有辦法,卻沒有想到這其實是他人生的一個新開始。沒了官職的陸法言徹底閑了下來,他這種世家子弟倒也不愁吃穿,既然沒公務(wù)成天趕著做,正好就有了時間來寫書著作。陸法言隱居鄉(xiāng)野,把當年父親等九位長輩學者的韻書大綱拿出來,自己整理充實,寫成了一部叫做《切韻》的注音字典。從此,“《切韻》一出,誰與爭鋒”,很快《切韻》就把其他各家的韻書都打敗下來,最遲到唐朝初年的貞觀時代,《切韻》已經(jīng)成為士人們讀書認字作文寫詩乃至考試科舉的讀音標準。

“數(shù)人會”九位學者的學術(shù)功底,至此可見。

陸法言郁悶之極也沒有辦法,卻沒有想到這顏之推是“數(shù)人會”中的一員。并且,根據(jù)陸法言所著《切韻序》的記載,當年的大綱“顏外史、蕭國子多所決定”,而那位“顏外史”正是顏之推。可以這么說,《切韻》固然是陸法言所著,同時也確實是顏之推的心血。顏之推一生最主要的學術(shù)成就,正是他在音韻學上的研究成果。而《音辭》篇,則是顏之推向他的子孫們教授自己畢生音韻所學的重要論文。顏之推是“數(shù)人會”中的一員。并且,根據(jù)陸法言所著《切韻序》的音辭第十八音辭第十八第一段原文:夫九州之人,言語不同,生民已①來,固常然矣。自《春秋》標齊言之傳,《離騷》目楚詞之經(jīng),此蓋其較明之初也。后有揚雄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畀,不顯聲讀之是非也。逮②鄭玄注《六經(jīng)》,高誘解《呂覽》、《淮南》,許慎造《說文》,劉熹制《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耳。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③,猶未可曉;加以內(nèi)言外言、急言徐言④、讀若之類,益使人疑。孫叔言創(chuàng)《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于魏世,此事大行⑤。高貴鄉(xiāng)公不解反語,以為怪異。自茲厥后,音韻鋒出,各有土風⑥,遞相非笑,指馬⑦之諭,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核古今,為之折衷。榷而量之,獨金陵與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⑧而切詣,失在浮淺,其辭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⑨,得其質(zhì)直,其辭多古語。然冠冕君子,南方為優(yōu);閭里小人,北方為愈。易服而與之談,南方士庶,數(shù)言可辯;隔垣而聽其語,北方朝野,終日難分。而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皆有深弊,不可具論。其謬失輕微者,則南人以錢為涎,以石為射,以賤為羨,以是為舐;北人以庶為戍,以如為儒,以紫為姊,以洽為狎。如此之例,兩失甚多。第一段至鄴已來,唯見崔子約、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頗事言詞,少為切正。李季節(jié)⑩著《音韻決疑》,時有錯失;陽休之造《切韻》,殊為疏野。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云為品物,未考書記者,不敢輒名,汝曹所知也?!咀⑨尅竣僖眩和耙浴保硎緯r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限。②逮:到。③清濁:語音學術(shù)語。指語音的清聲與濁聲,發(fā)音時聲帶不振動的為清聲,反之為濁聲。④急言徐言:漢代譬況字音用語。⑤大行:廣泛流行。⑥土風:方音土語。⑦指馬:戰(zhàn)國時名家公孫龍?zhí)岢觥拔锬侵?,而指非指”、“白馬非馬”等命題,討論名與實之間的關(guān)系。后以“指馬”指稱爭辯是非、差別。⑧清舉:聲音清脆而悠揚。⑨鈋(é)鈍:渾厚,不尖銳。至鄴已來,唯見崔子約、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頗事言詞,⑩李季節(jié):名概,字季節(jié)?!咀g文】全國各地的人,言語各不相同,自從有人類以來,已經(jīng)一向如此。自從《春秋公羊傳》標出對齊國方言的解釋,《離騷》被看做楚人語詞的經(jīng)典作品,這大概就是語言差異開始明顯的初級階段吧。后來,揚雄寫出了《方言》一書,這方面的論述就大為完備了。但書中都是考辨事物名稱的異同,并不顯示讀音的是與非。直到鄭玄注釋《六經(jīng)》,高誘詮解《呂覽》《淮南子》,許慎撰寫出《說文解字》,劉熹編著了《釋名》,這才開始有譬況假借的方法用來驗證字音。然而古代語言與今天的語言有著很大差別,這中間語音的輕重清濁,仍然不能了解;再加上他們是采用內(nèi)言外言、急言徐言、讀若這一類的注音方法,就更讓人疑惑不解。孫叔言創(chuàng)制了《爾雅音義》一書,這是漢末人唯獨懂得使用反切法注音的。到了魏國時代,這種注音法盛行起來。高貴鄉(xiāng)公曹髦不懂反切注音法,被人們認為是一樁奇怪的事。從那以后,音韻方面的論著成果大量脫穎而出,各自帶有地方口語的色彩,相互之間非難嘲笑,是非曲直,也難以作出判斷??磥碇荒苁谴蠹叶加玫弁醵汲堑恼Z言,參照比較各地方言,考查審核古今語音,用來替它們確定一個恰當?shù)臉藴省"饫罴竟?jié):名概,字季節(jié)。經(jīng)過這樣的反復(fù)研究斟酌,只有金陵和洛陽的語言適合作為正音。南方的水土平和溫柔,所以南方人的口音清脆悠揚、快速急切,它的弱點在于浮淺,其言辭多鄙陋粗俗。北方的山川深邃寬厚,所以北方人的口音低沉粗重、滯濁遲緩,體現(xiàn)了它的質(zhì)樸勁直,它的言辭多古代語匯。然而談到官宦君子的語言,還是南方地區(qū)的為優(yōu);談到市井小民的語言,則是北方地區(qū)的較勝。讓南方人變易服裝而與他們交談,那么南方的官紳與平民,通過幾句話就可分辨出他們的身份;隔著墻聽北方人談話,則北方的官紳和平民,你一整天也難以區(qū)分出來。然而南方的語言已經(jīng)沾染了吳越地區(qū)的方言,北方的語言已經(jīng)雜糅了異族的詞匯,兩者都有嚴重的弊端,在此不能夠一一加以評論。它們中錯誤差失較輕的例子,則如南方人把錢讀作涎,把石讀作射,把賤讀作羨,把是讀作舐;北方人把庶讀作戍,把如讀作儒,把紫讀作姊,把洽讀作狎。像這些例子,兩者的差失都很多。我到鄴城以來,只看到崔子約、崔瞻叔侄,李岳、李蔚兄弟,對語言略有研究,稍微作了些切磋補正的工作。李概所著的《音韻決疑》,時時出現(xiàn)錯誤差失;陽休之編著的《切韻》,十分粗略草率。我家的兒女們,雖然還在孩童時代,我就開始在這方面對他們進行矯正;孩子一個字有訛誤差失,我都把它視為自己的罪過。家中所做各種物品,沒有經(jīng)過從書本中考證過的,就不敢隨便稱呼名字,這是你們所知道的吧。經(jīng)過這樣的反復(fù)研究斟酌,只有金陵和洛陽的語言適合作為正音。南【原文】古今言語,時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異①?!渡n頡訓詁》②,反稗為逋賣③,反娃為於乖④;《戰(zhàn)國策》音刎為免,《穆天子傳》音諫為間⑤;《說文》音戛為棘⑥,讀皿為猛⑦;《字林》音看為口甘反,音伸為辛;《韻集》以成、仍、宏、登合成兩韻,為、奇、益、石分作四章;李登⑧《聲類》以系音羿,劉昌宗《周官音》讀乘若承:此例甚廣,必須考校。前世反語,又多不切,徐仙民《毛詩音》反驟為在砪,《左傳音》切椽為徒緣,不可依信,亦為眾矣。今之學士,語亦不正;古獨何人,必應(yīng)隨其訛僻乎?《通俗文》曰:“入室求日搜?!狈礊樾趾?。然則兄當音所榮反。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語之不可用者。玙璠⑨,魯人寶玉,當音余煩,江南皆音藩屏之藩。岐山當音為奇,江南皆呼為神祇之祇。江陵陷沒,此音被于關(guān)中,不知二者何所承案。以吾淺學,未之前聞也?!驹摹俊咀⑨尅竣俪⑾模撼复呵飸?zhàn)國時的楚國地域;夏指華夏,即中原地區(qū)。此處楚、夏泛指南、北地區(qū)。②《蒼頡訓詁》:書名。后漢杜林撰。《舊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③反稗為逋賣:反切稗字的音為逋賣,即用逋的聲母和賣的韻母拼讀出稗字。④反娃為於乖:段玉裁曰:“娃,於佳切,在十三佳,以於乖切之,則在十四皆?!雹菀糁G為間:《穆天子傳》三:“道里悠遠,山川間之?!惫弊ⅲ骸伴g音諫。”《唐韻》諫古晏反,在諫韻,問古莧反(去聲),在裥韻。諫,裥韻不同類,故顏氏以郭注為非。⑥音戛為棘:《唐韻》戛音古黠反,在黠韻,棘音紀力反,在職韻。二音韻部不同,故顏氏以《說文》為非。⑦讀皿為猛:《切韻》音皿武永反,音猛莫杏反,同在梗韻,而猛為二等字,皿為三等字,音之洪細有別。故顏氏以皿音猛為非。周祖謨以為猛從孟聲,孟從皿聲,猛、孟、皿三字古音亦相近。⑧李登:三國魏人,撰有《聲類》一書,《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作十卷,已佚。⑨玙璠(yúfán):美玉?!咀⑨尅俊咀g文】古代和今天的語言,因為時俗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進行著述的人,因為地處南、北而在語音上表現(xiàn)出差異?!渡n頡訓詁》一書,把稗的反切音注為逋賣,把娃的反切音注為於乖;《戰(zhàn)國策》把刎注音為免,《穆天子傳》把諫注音為間;《說文》把戛注音為棘,把皿讀為猛;《字林》把看注音為口甘反,把伸注音為辛;《韻集》把成、仍和宏、登分別合成兩個韻,把為、奇、益、石卻分成四個韻;李登的《聲類》以系作羿的音,劉昌宗的《周官音》把乘讀作承。這類例子是很普遍的,必須對它們進行考校。前代人標注的反語,又有很多不確切,徐邈的《毛詩音》把驟的反切音注為在砪,《左傳音》把椽的反切音注為徒緣,那是不可以依憑的,這種情況也是很多的了。今天的學者,語音也有不正確的,古人難道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定要依隨他們的謬誤呢?《通俗文》上說:“入室求日搜?!狈阉训姆辞幸糇樾趾睢H绻@樣,那么兄應(yīng)當發(fā)音為所榮反?,F(xiàn)在北方的習慣就通行這個音,這也是古代言語中不可沿用的。玙璠,是魯國人的寶玉,璠的反切應(yīng)當發(fā)音為余煩,江南地區(qū)的人都把這個字發(fā)音為藩屏的藩。岐山的岐應(yīng)當發(fā)音為奇,江南地區(qū)都把它呼為神祇的祇。江陵城陷落的時候,這兩個音就流行于關(guān)中,不知道是根據(jù)什么語音來的,憑我膚淺的學識,還沒有聽說過?!咀g文】【原文】北人之音,多以“舉”、“莒”為“矩”;唯李季節(jié)云:“齊桓公與管仲于臺上謀伐莒,東郭牙望見桓公口開而不閉,故知所言者莒也。然則莒、矩必不同呼①?!贝藶橹粢?。【注釋】①呼:音韻學名詞。漢語音韻學家依據(jù)口、唇的形態(tài)將韻母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類,合稱四呼?!咀g文】北方人的語音,大多把“舉”、“莒”讀為“矩”。只有李季節(jié)說:“齊桓公和管仲在臺上商議攻伐莒國,東郭牙看見齊桓公的嘴是張開而不是閉攏,所以知道齊桓公所說的是莒國。這樣看來莒、矩一定有開口合口的區(qū)別。”這就是通曉音韻的人了?!驹摹糠蛭矬w自有精粗,精粗謂之好惡①;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謂之好惡②。此音見于葛洪、徐邈③。而河北學士讀《尚書》云好生惡殺。是為一論物體,一就人情,殊不通矣?!咀⑨尅竣俸脨海汉煤蛪牡囊馑?。盧文癱曰:“好、惡并如字讀。”②好惡:喜愛和討厭的意思。③此音見于葛洪、徐邈:指第二個“好惡”的讀音見于葛洪、徐邈的音韻學著作【原文】【譯文】器物自身有精致或粗糙的分別,這種精致或粗糙就稱之為好或惡;人的感情對某樣事物有所棄取,這種棄取的態(tài)度稱之為好或惡。這后一個“好、惡”的讀音見于葛洪、徐邈的撰著。而河北地區(qū)的讀書人讀《尚書》的時候卻讀作“好(呼皓切)生惡(烏各切)殺”。這樣,讀音取了評論器物精致或粗糙的讀音,而意思卻是表達感情棄取的意思,就太說不通了?!驹摹啃罢?,未定之詞?!蹲髠鳌吩唬骸安恢熘畻夢斝??抑魯君有罪于鬼神邪①?”《莊子》云:“天邪地邪②?”《漢書》云:“是邪非邪③?”之類是也。而北人即呼為也,亦為誤矣。難者曰:“《系辭》云:‘乾坤,《易》之門戶邪?’此又為未定辭乎?”答曰:“何為不爾!上先標問,下方列德④以折之耳?!薄咀⑨尅竣僖陨隙湟姟蹲髠鳌ふ压辍罚诙淠┬白治匆?。二句意思是說:“不知是上天拋棄魯國呢?還是魯君得罪了鬼神呢?”②天邪地邪:是天呢,還是地呢?③是邪非邪:是對呢,還是不對呢?④列德:闡明陰陽之德?!咀g文】【譯文】邪,是表示疑問的詞。《左傳》說:“不知天之棄魯邪?抑魯君有罪于鬼神邪?”《莊子》說:“天邪?地邪?”《漢書》說:“是邪?非邪?”這類“邪”字都是這種用法。而北方人就把它讀成“也”,這是錯誤的。責難我的人說:“《周易·系辭》說:‘乾坤,《易》之門戶邪?’這個‘邪’也是表示疑問的詞嗎?”我回答說:“為什么不是!上面先標明疑問,下面才闡明陰陽之德的道理以作出結(jié)論?!薄驹摹拷蠈W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為凡例①,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諸記傳未見補敗反,徐仙民讀《左傳》,唯一處有此音,又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為穿鑿耳?!咀⑨尅竣俜怖和ɡ?,章法。【譯文】江南地區(qū)的學者讀《左傳》,是用口相互傳述,自訂章法,自家軍隊失敗說成?。ㄆ堰~反),打敗別的軍隊說成?。ㄑa敗反)。各種傳記中也未看見注音為補敗反,徐邈所讀的《左傳》,只有一處注了這個音,又不說明自敗、敗人的區(qū)別,這就顯得有些牽強附會了?!咀g文】【原文】古人云:“膏粱①難整?!币云錇轵溕葑宰?,不能克勵②也。吾見王侯外戚,語多不正,亦由內(nèi)染賤保傅③,外無良師友④故耳。梁世有一侯,嘗對元帝飲謔⑤,自陳“癡鈍”,乃成“飔⑥段”,元帝答之云:“飔異涼風,段非干木?!敝^“郢州”為“永州”,元帝啟報簡文,簡文云:“庚辰吳入,遂成司隸?!比绱酥悾e口皆然。元帝手教諸子侍讀,以此為誡?!咀⑨尅竣俑嗔唬壕朗澄铩"诳藙睿嚎炭嘧詣?。③保傅:古代保育、教導太子等貴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諸侯的男女官員,統(tǒng)稱為保傅。④友:協(xié)助,幫助。⑤飲謔:飲酒戲謔。⑥飔(sī):涼風?!驹摹俊咀g文】古人說:“膏粱子弟其性難正?!笔且驗樗麄凃湙M奢侈自我滿足,不能夠克制私欲,力求上進。我看見那些王侯外戚,語音大多不純正,也是由于內(nèi)受下賤保傅的熏染,外無良師協(xié)助的緣故。梁朝有一位侯王,曾經(jīng)與梁元帝一起飲酒戲謔,他自稱“癡鈍”,卻說成“飔段”,梁元帝戲答他說:“飔不同于涼風,段也不是干木?!彼职选佰荨闭f成“永州”,梁元帝把此事告知簡文帝,簡文帝說:“庚辰日吳人進入郢都的郢,卻成了后漢的司隸校尉鮑永的永?!毕襁@一類例子,這位侯王張口就是。梁元帝親自教授幾位兒子的侍讀,就以這位侯王的錯訛為誡?!驹摹亢颖鼻泄プ譃楣喷c工、公、功三字不同,殊為僻①也。比世有人名暹,自稱為研;名琨,自稱為臌;名硑,自稱為汪;名砣,自稱為碘。非唯音韻舛錯,亦使其兒孫避諱紛紜②矣。【注釋】①僻:差錯。②紛紜:盛多、雜亂的樣子。【譯文】【譯文】河北地區(qū)的人反切攻字為古琮,與工、公、功三字的讀音不同,這是大錯。近代有一個人名為暹,他自稱為研;有一個人名為琨,他自稱為臌;有一個人名為硑,他自稱為汪;有一個人名為砣,他自稱為碘。不僅音韻有錯訛,也使他們的兒孫輩在避諱時紛繁雜亂,不知如何依從?!驹u析】《音辭》篇主要講述了語言和音韻方面的有關(guān)內(nèi)容。作者認識到各地方音、方言的差異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并認為這種差異受到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指出南北方語言存在的差異。顏之推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要受方言的影響,從小養(yǎng)成正確發(fā)音的習慣,這樣有助于避免出現(xiàn)錯誤。而且他告誡子女:對于知識的學習,要實事求是,沒有考證的,不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不要草率給出結(jié)論【譯文】《顏氏家訓·音辭》是漢語音韻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它不僅是最早的音韻學史論,而且接觸和研究了一些重大的語言學課題,如方言的本質(zhì)和形成原因,語言的交流和融合,標準語音和詞匯標準的確立,等等。它同時還是解開《切韻》——中國第一部最成系統(tǒng)的韻書里許多謎團的一把鑰匙。音辭新解《顏氏家訓·音辭》是漢語音韻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它不僅是

一“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

《顏氏家訓·音辭》言:

夫九州之人,言語不同,生民已來,固常然矣。自《春秋》標齊言之傳,《離騷》目楚詞之經(jīng),此蓋其較明之初也。后有揚雄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

顏之推非常敏銳地看到,方言是自古就有的,我國的方言研究也是源遠流長的。然而,古代的方言研究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只考察方言的“同實異名”、“異名同實”現(xiàn)象,而沒有研究語音的差異。這就連漢代的《方言》也不例外。

顏之推一下子抓住了方言的本質(zhì),他的觀點與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完全相合。今天的學者們經(jīng)過深入考察方言差別后也一致認為,“方言(地域方言)的本質(zhì)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上,劃分方言的主要依據(jù)應(yīng)該是語音”更可貴的是,顏之推還看到了方言的形成(即語言的空間差異)是由時間因素所造成,這一論斷比“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早提出1000余年。索緒爾在本世紀20年代指出:“人們很容易忘記時間的因素,因為它沒有空間那么具體。但是實際上,語言的分化正是由時間因素引起的,地理差異應(yīng)該叫做時間差異。”

一“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

《顏氏家訓·音二“榷而量之,獨金陵與洛下耳

《顏氏家訓·音辭》言:

孫叔言創(chuàng)《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貴鄉(xiāng)公不解反語,以為怪異。自茲厥后,音韻鋒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喻,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核古今,為之折衷。榷而量之,獨金陵與洛下耳。

按:顏氏《音辭》,多遭后人誤改,此處之“孫叔言”應(yīng)為“孫叔然”,何焯以作校正;孫已叔然即孫炎,是三國魏時經(jīng)學家、訓詁學家,其《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從此反切大盛。洛下,即洛陽?!妒勒f新語·夙惠》云“元帝問洛下消息”,可見“洛下”是六朝人對洛陽的俗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