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_第1頁
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_第2頁
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_第3頁
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_第4頁
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目標1、了解寫作背景及“歌”的體裁。2、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詩歌。3、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悟詩中的感情。4、背誦詩歌。教學目標1、了解寫作背景及“歌”的體裁。寫作背景

唐代中期爆發(fā)“安史之亂”,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輾轉(zhuǎn)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資助在西郊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茅屋,暫時有了安身之處,但生活依舊是清苦的。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暴風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導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此情此景讓杜甫感慨萬分,于是寫詩抒懷。寫作背景唐代中期爆發(fā)“安史之亂”,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因其做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其人格高尚,憂國憂民,詩藝精湛,又稱“詩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詩篇有《三吏》、《三別》等。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歌行體歌行,或稱七言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是唐詩的一種重要體式。它興起于初唐,興盛于盛唐。清人錢良擇《唐音審體》中說:“歌行出于樂府,然描事詠物,凡七言及長短句不用古題者,通謂之歌行。”.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歌行體特點

(1)篇幅可長可短。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有一百二十句。(2)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fā)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nèi)容充實而生動。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有風卷茅屋的記敘,也有“歸來倚杖”的嘆息,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強烈抒情與愿望,讀后令人唏噓不已。(3)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沖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于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韻到底、講究平仄就很困難了。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nèi)容決定的。(4)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為主,但也有二言的“嗚呼”,也有九言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特點(1)篇幅可長可短。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自學指導一一、欣賞音頻二、重點字音把握三、大聲朗誦詩歌要求:(1)把握感情基調(diào)(2)注意節(jié)奏、重音、語速(1)字音(2)語句停頓

(1)學生齊讀(2)教師點評

自學指導一一、欣賞音頻二、重點字音把握三、大聲朗誦詩歌要求:怒號

三重

掛罥

長林梢

飄轉(zhuǎn)

沉塘坳布衾

庇突兀

háojuànchángbìwùqīnchóngàozhuǎn俄頃qǐng喪亂sāng廣廈shà見此屋xiànháojuànchángbìwùqīnchóngàozhuǎ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9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10歸來倚仗自嘆息。長夜沾濕何由徹!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沉重的凄苦的慷慨的歸來倚仗自嘆息。沉重的凄苦的慷慨的11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自學指導二整體感知,合作交流自學指導二整體感知,合作交流賞析:1、作者用哪個詞語來描寫秋風?怒號2、為什么用“怒號”而不用“猛烈”或是“兇猛”等詞語呢?

運用擬人的手法,“怒號”說明風之大,猛烈和無情。賞析:1、作者用哪個詞語來描寫秋風?怒號2、為什么用“怒號”143、“卷”和“吹”相比較,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哪個詞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動詞還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處?

“飛”、“灑”、“掛”、“飄轉(zhuǎn)”、“沉”等動詞,刻畫了茅草飛揚的動感場面。3、“卷”和“吹”相比較,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哪個詞更好?“卷”15

5、“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當時杜甫寫作此詩時才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答案]“老”字體現(xiàn)的是詩人的心情,能夠表現(xiàn)出詩人經(jīng)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的狀態(tài),所以用得準確。5、“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當時杜甫寫作此詩時才16

6、茅屋被風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7、文中的哪兩個句子表現(xiàn)了作者的這種痛苦難眠的心情?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6、茅屋被風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7、文中的哪兩個句子表178、漫漫長夜,作者無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受凍死亦足9、由此可見杜甫是一個怎樣的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8、漫漫長夜,作者無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廣廈千萬間……吾18自學指導三把握詞句,疏通文意自學指導三把握詞句,疏通文意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秋深)(怒吼)(虛數(shù),泛指多)(江邊)(高高的樹梢)(飛得低的茅草)(落)(掛著,掛住)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20歸來倚杖自嘆息。(竟忍心)(做,動詞)(公開)(喝止不住)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竟忍心)(做,動詞)(公開)(喝止不住)南21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ㄒ粫海ㄏ衲粯雍冢ū蛔樱ㄋ嗖缓茫ū焕铮ㄓ挈c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睡得很少)(如何挨到天亮)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陰沉迷蒙的樣子)(漸近)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22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如何能得到)(全部庇護)(貧寒的士人)(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通”現(xiàn)”,出現(xiàn))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如何能得到)23第一節(jié)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第一節(jié)24第二節(jié)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盜賊的事來,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只好回來,拄著拐杖感嘆自己的不幸和世態(tài)悲涼。第二節(jié)25第三節(jié)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亂踢,把被子蹬破了。(因為)屋頂漏雨,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像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第三節(jié)26第四節(jié)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貧寒的窮苦人(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所動搖,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第四節(jié)27秋風破屋,卷走茅草

群童抱茅,詩人嘆息屋漏床濕,徹夜難眠推已及人,憂國憂民秋風破屋,卷走茅草群童抱茅,詩人嘆息屋漏床濕,28讀課文,請用杜甫的口吻抒情。

例如,第一段:秋風呼嘯,它無情地卷走了我屋頂?shù)拿┎?想起建蓋茅屋時的艱辛,怎能不讓我心急如焚?讀課文,請用杜甫的口吻抒情。例如,第一段:秋風呼嘯,它無情地29自學指導四把握主題,感悟情感自學指導四把握主題,感悟情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這首詩敘寫了秋風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詩人長夜難眠的情景,表露出詩人寧愿“吾廬獨破”,受凍致死,也要得到“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達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感情。24唐詩二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這首詩敘寫了秋風破屋31自學指導五課堂練習,回顧舊知自學指導五課堂練習,回顧舊知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33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板書設計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

,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朝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

--〔前蘇聯(lián)〕別林斯基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36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目標1、了解寫作背景及“歌”的體裁。2、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詩歌。3、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悟詩中的感情。4、背誦詩歌。教學目標1、了解寫作背景及“歌”的體裁。寫作背景

唐代中期爆發(fā)“安史之亂”,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輾轉(zhuǎn)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資助在西郊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茅屋,暫時有了安身之處,但生活依舊是清苦的。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暴風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導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此情此景讓杜甫感慨萬分,于是寫詩抒懷。寫作背景唐代中期爆發(fā)“安史之亂”,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因其做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其人格高尚,憂國憂民,詩藝精湛,又稱“詩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詩篇有《三吏》、《三別》等。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歌行體歌行,或稱七言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是唐詩的一種重要體式。它興起于初唐,興盛于盛唐。清人錢良擇《唐音審體》中說:“歌行出于樂府,然描事詠物,凡七言及長短句不用古題者,通謂之歌行。”.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歌行體特點

(1)篇幅可長可短。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有一百二十句。(2)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fā)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nèi)容充實而生動。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有風卷茅屋的記敘,也有“歸來倚杖”的嘆息,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強烈抒情與愿望,讀后令人唏噓不已。(3)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沖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于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韻到底、講究平仄就很困難了。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nèi)容決定的。(4)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為主,但也有二言的“嗚呼”,也有九言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特點(1)篇幅可長可短。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自學指導一一、欣賞音頻二、重點字音把握三、大聲朗誦詩歌要求:(1)把握感情基調(diào)(2)注意節(jié)奏、重音、語速(1)字音(2)語句停頓

(1)學生齊讀(2)教師點評

自學指導一一、欣賞音頻二、重點字音把握三、大聲朗誦詩歌要求:怒號

三重

掛罥

長林梢

飄轉(zhuǎn)

沉塘坳布衾

庇突兀

háojuànchángbìwùqīnchóngàozhuǎn俄頃qǐng喪亂sāng廣廈shà見此屋xiànháojuànchángbìwùqīnchóngàozhuǎ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45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46歸來倚仗自嘆息。長夜沾濕何由徹!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沉重的凄苦的慷慨的歸來倚仗自嘆息。沉重的凄苦的慷慨的47唐詩兩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課件自學指導二整體感知,合作交流自學指導二整體感知,合作交流賞析:1、作者用哪個詞語來描寫秋風?怒號2、為什么用“怒號”而不用“猛烈”或是“兇猛”等詞語呢?

運用擬人的手法,“怒號”說明風之大,猛烈和無情。賞析:1、作者用哪個詞語來描寫秋風?怒號2、為什么用“怒號”503、“卷”和“吹”相比較,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哪個詞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動詞還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處?

“飛”、“灑”、“掛”、“飄轉(zhuǎn)”、“沉”等動詞,刻畫了茅草飛揚的動感場面。3、“卷”和“吹”相比較,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哪個詞更好?“卷”51

5、“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當時杜甫寫作此詩時才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答案]“老”字體現(xiàn)的是詩人的心情,能夠表現(xiàn)出詩人經(jīng)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的狀態(tài),所以用得準確。5、“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當時杜甫寫作此詩時才52

6、茅屋被風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7、文中的哪兩個句子表現(xiàn)了作者的這種痛苦難眠的心情?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6、茅屋被風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7、文中的哪兩個句子表538、漫漫長夜,作者無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受凍死亦足9、由此可見杜甫是一個怎樣的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8、漫漫長夜,作者無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廣廈千萬間……吾54自學指導三把握詞句,疏通文意自學指導三把握詞句,疏通文意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秋深)(怒吼)(虛數(shù),泛指多)(江邊)(高高的樹梢)(飛得低的茅草)(落)(掛著,掛?。┟╋w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56歸來倚杖自嘆息。(竟忍心)(做,動詞)(公開)(喝止不住)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竟忍心)(做,動詞)(公開)(喝止不住)南57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ㄒ粫海ㄏ衲粯雍冢ū蛔樱ㄋ嗖缓茫ū焕铮ㄓ挈c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睡得很少)(如何挨到天亮)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陰沉迷蒙的樣子)(漸近)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58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如何能得到)(全部庇護)(貧寒的士人)(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通”現(xiàn)”,出現(xiàn))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如何能得到)59第一節(jié)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第一節(jié)60第二節(jié)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盜賊的事來,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只好回來,拄著拐杖感嘆自己的不幸和世態(tài)悲涼。第二節(jié)61第三節(jié)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亂踢,把被子蹬破了。(因為)屋頂漏雨,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像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第三節(jié)62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