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案_第1頁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案_第2頁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案_第3頁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案_第4頁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鞏固和加深有關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熟讀課文,掌握內(nèi)容;初步了解駁論文的一般知識;理解作者分析批駁的思路和內(nèi)容;體會作者尖銳、犀利的雜文語言風格。

過程和方法

利用文本,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相結合,使學生初步了解駁論文,掌握寫駁論文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民主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魯迅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精神。

2、理解作者批駁敵論的突破口和思路。

教學難點:

1、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含義。

2、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

教法學法:討論法,聽讀法,合作探究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簡介“九?一八”事變與本文的寫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突然向沈陽進攻,蔣介石下令不許抵抗,國民黨軍隊不戰(zhàn)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國主義就占領了我東北三省。而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無策”“單會去哀求國聯(lián)”,“國聯(lián)”即“國際聯(lián)盟”的簡稱,是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和調(diào)節(jié)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國際組織。魯迅指出“國聯(lián)卻正和日本是一伙”?!熬?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多次向國聯(lián)申訴,要求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但國聯(lián)采取了袒護日本的立場,它派出的調(diào)查團到我國東北調(diào)查后,在發(fā)表的《國聯(lián)調(diào)查團報告》中,指出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并非“合法之自衛(wèi)手段”,但居然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特殊利益,國聯(lián)對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蔣介石向國聯(lián)哀求,實際上就是向日本帝國主義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蔣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國聯(lián)無效后,一些國民黨官僚和“社會名流”,以祈禱“解救國難”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舉辦“時輪金剛法會”等,“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币虼?,在當時有些人便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diào),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

針對上述情況魯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變?nèi)苣曛螅瑸榕g這種錯誤論調(diào),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寫了這篇文章。

二、檢查預習

搽粉chá

誆騙kuāng:哄騙。

慨嘆kǎi:有所感觸而嘆息。

渺茫:本課是因沒有把握而難以預期。

玄虛xuán:用使人迷惑的形式來掩蓋真相的欺騙手段。

為民請命: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現(xiàn)在的事而悲傷。

根據(jù)意思寫出成語

疆土遼闊,物產(chǎn)豐富。地大物博

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繼續(xù)跟上去形容英勇奮斗,不怕犧牲。前仆后繼

為民眾的利益向上級、政府提出意見和要求。為民請命

懷念往昔,哀嘆現(xiàn)在,是一種倒退、悲觀的思想情緒。懷古傷今

三、作者介紹

本文選自《且介亭雜文》,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解題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反問,駁論文

四、朗讀感知課文,思考

1、文章怎樣提出批駁的論點的?

從公開的文字的三個階段談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國聯(lián),再后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亮出批駁的靶子“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2、這兩段話中,揭示了對方的什么謬誤論點?什么論據(jù)?哪些語句最富于諷刺意味?

對方的謬誤論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論據(jù)是公開的文字的三個階段

最富于諷刺意味的文字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國難當頭,國民黨政府官僚和“社會名流”不是號召人民奮起反抗,而是以祈禱“解救國難”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舉辦“時輪金剛法會”等。請菩薩來“解救國難”,多么荒誕,多么愚昧??!

3、文中列出對方的錯誤論點是什么?對方的論據(jù)是什么?

對方論據(jù):

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國聯(lián)

現(xiàn)在——一味求神拜佛

對方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4.文中反復承認“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與后文的批判有什么關系?

先確認敵論據(jù)的真實性,但這真實的論據(jù)不能證明其論點,為后文的駁論證奠定基礎。

5、文章如何駁論證的?

(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

(2)希望國聯(lián)是“他信”不是“自信”。

(3)求神拜佛是“自欺”。

6、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號起什么作用

起諷刺否定的作用。

7、“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边@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號召全國民眾團結起來抗日救亡。

8、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

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9、第6段作者提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對批駁敵論點起什么作用?

作者從正面樹立自己的論點是為間接反駁敵論點。

10、作者怎么證明正面論點的?

作者歷數(shù)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為事實論據(jù)證明他們都是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

11、作者為什么贊揚他們“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是比喻的說法。這些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是中國的主流,是中國的希望。

12、這一類沒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現(xiàn)狀如何?

(l)從人數(shù)上看:何嘗少呢?

(2)從特征上看:有確信,不自欺,前仆后繼地戰(zhàn)斗。

(3)從處境上看: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

13、作者“這一類的人們”指的是誰?

指堅持抗戰(zhàn)和民族解放的人們。

14、“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這句話批駁敵論證的什么毛???

批駁敵論證以偏概全的毛病。

15、課文最后一段如何總結的?

先論論點的前半部分,“中國人”不能看“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卻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不能以偏概全。第二句再論論點的后半部分,“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拿出自己的眼光來看地底下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的事實。

第二課時

五、朗讀課文,同時思考并填寫下表:

部分號

段號

在論證中所起的作用

所揭示的要旨

1

2

擺出對方論點論據(jù)

暗示對方的論證以偏概全

3

4

5

直接反駁①失掉的是“他信力”

②發(fā)展著“自欺力”

駁斥對方的論證——論據(jù)不能充分證明論點

6

7

8

間接反駁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論據(jù):古今的“中國的脊梁”

(提出自己論點及論據(jù))

9

作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

揭示對方論點以偏概全,以表面概實質(zhì)。

課文結構

(四)結論:(第9段)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jù),要看地底下。

六、研讀賞析

1、品讀語句,辨析下列加注詞語的含義

1、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拔覀儭笔侵竾顸h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2、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有人”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中國人”指全體中國人

3、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爸袊恕敝竾顸h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爸袊恕敝竾顸h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2、思考敵論論點與論據(jù)中論述對象有什么變化?說說敵論證過程中的錯誤在哪兒?

敵論點中“中國人”指全體中國人,范圍大

敵論據(jù)中所述“我們”僅是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等一小部分中國人,范圍小

偷換概念以偏概全

3、為徹底駁倒敵論,作者還從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用哪些論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

從古以來現(xiàn)在都有“脊梁”

4、“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請你根據(jù)自己的了解為第7段中“……的人”注解舉例。

“埋頭苦干的人”指默默無聞、努力工作的廣大勞動人民。如畢升、祖沖之、李時珍、詹天佑等人

“拼命硬干的人”指那些不怕犧牲、不計得失、忠于祖國的人。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林則徐等人

“為民請命的人”指同情人民,為人民鳴不平、伸張正義的人。如屈原、關漢卿、海瑞等人

“舍身求法的人”指歷盡艱辛、英勇獻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譚嗣同、玄奘、法顯等人

5、經(jīng)過論證,關于“自信力”作者得出了怎樣的結論?

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充滿著嘲諷意味?!翱偂?,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樣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頑固不化的樣子。這些尖銳潑辣的語言,栩栩如生地漫畫式地畫出了悲觀論者的臉譜,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7、本文批駁敵論時,針對“自信力”仿造了兩個詞“他信力”、“自欺力”有力地嘲諷、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本質(zhì)和嘴臉。

8、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狀元宰相”指當時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狀態(tài)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七、問題探究

1、駁論文的關鍵是抓批駁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可以是對方的論點,可以是對方的論據(jù),也可以是對方的論證過程。課文是以什么為突破口的?為什么選擇這個突破口?

課文以反駁對方的論證為突破口,即指出其論據(jù)不能證明其論點。

因為對方的論據(jù)是事實論據(jù),但這事實只是部分事實,所以論點以偏概全。論證是其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本文以反駁論證為突破口。

2、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照應題目,作回答,駁斥對方論點以偏概全。

3、文章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舉出例句分析。

(1)尖銳、潑辣,富有嘲諷意味和戰(zhàn)斗性。

(2)比喻、排比、反問、仿擬等修辭的巧用

4、文中的中國人有三個含義:A、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B、大部分愛國的人民;C、所有中國人。找出文中含“中國人”的句子,指出其具體含義。

1、于是有人慨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C)

2、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A)

3、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C)

4、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B)

5、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A)

6、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C)

八、小結

本文抓住敵論據(jù)不能證明敵論點為“突破口”,以反駁對方的論證為武器,一舉擊中其要害。反駁強勁有力。

本文按揭示對方謬誤、直接反駁、間接反駁、作出結論的順序逐層推進。通過駁論證批駁了對方的論點,通過正面立論間接反駁了對方論點,批駁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錯誤論調(diào),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

1、感悟魯迅的民族自豪感,樹立自己正確的民族自信力

2、反駁的方法和技巧

反駁論點、反駁論據(jù)、反駁論證

3、駁論文的語言特色

(1)魯迅的語言特色:尖銳、潑辣,富有戰(zhàn)斗性和嘲諷意味。

(2)駁論文中常用比喻、排比、設問、反問仿擬等修辭方法,加強駁論效果。

九、課堂練習

課文作者擺出的敵方論點和論據(jù)是什么?

敵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敵論據(jù):兩年前總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不再自夸只希望“國聯(lián)”

現(xiàn)在求神拜佛懷古傷今

這篇駁論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主要特點是:用駁論證的方法直接批駁,又用正面立論的方法間接批駁,從而徹底駁倒對方謬論。

直接批駁和間接批駁相結合,批駁就全面深刻,十分有力。

這篇文章的論述性語言好在哪里?

這篇文章的語言尖銳犀利,富于戰(zhàn)斗性,帶有嘲諷意味。例如,在文章開頭,“總自夸著‘地大物博’”“只希望著國聯(lián)”“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充滿著嘲諷意味?!翱偂保桓弊晕异乓?、夜郎自大的樣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頑固不化的樣子。這些尖銳潑辣的語言,栩栩如生地漫畫式地畫出了悲觀論者的臉譜,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問、仿擬等修辭方法,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擬,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顯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僅僅改動一個字,就將反動當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難忘。

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國人”的含義,說明“狀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1.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3.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4.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5.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五個句子中“中國人”的含義,依次是: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