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歷年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邊遠地區(qū)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帶詳解版1_第1頁
2009-2022歷年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邊遠地區(qū)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帶詳解版1_第2頁
2009-2022歷年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邊遠地區(qū)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帶詳解版1_第3頁
2009-2022歷年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邊遠地區(qū)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帶詳解版1_第4頁
2009-2022歷年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邊遠地區(qū)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帶詳解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住在富人區(qū)的她2009-2022歷年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邊遠地區(qū)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第壹卷一.歷年真題薈萃(共30題)1.科學家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討人類如何評估自我行為。研究人員付給每個參加實驗的學生5美元,然后問他們,如果這次實驗結束之后,有人要他們進行慈善捐款,請預估自己及其他人會捐出多少錢。結果,實驗對象預測(平均)自己會捐2.44美元,但別人只會捐1.83美元。事后真的要求實驗對象捐錢時,這些人平均只捐了1.53美元。另一項實驗中,請實驗對象預估自己會在慈善活動中買多少花,結果發(fā)現,他們均過分高估了自己實際買花的數量。

根據以上實驗,科學家可能會得出以下哪項結論?

A.我們并不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樣有愛心

B.相比對自己的了解,人們更了解他人

C.人們會高估自己可能的善意行為

D.人們傾向于粉飾自己的各種行為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日常結論題,根據題干信息逐一分析選項。

A項:題干中實驗對象預測自己會捐2.44美元,但實際結果自己只捐了1.53美元,實際捐款低于預測自己捐款數額,可以推出我們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有愛心,而非其他人所想,排除;

B項:題干中實驗對象預測自己會捐2.44美元,別人只會捐1.83美元,但實際結果自己只捐了1.53美元,未涉及別人捐款的實際結果,選項不能推出更了解他人,排除;

C項:題干中實驗對象預測自己會捐2.44美元,但實際結果自己只捐了1.53美元,高估了自己捐款數額,另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過分高估了自己慈善活動中實際買花的數量,兩個實驗都說明人們會高估自己可能的善意行為,選項可以推出,當選;

D項:題干中沒有對做出的行為進行解釋,即不涉及人們傾向于粉飾自己的各種行為,無關選項,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能夠由題干信息推出的結論,需要準確把握題干的細節(jié)信息,不要偏離題干所表達的意思,也不要擴大或縮小題干的范圍。題干細節(jié)信息:①實驗對象會認為自己比別人捐得多;②實驗對象高估自己在慈善活動中買花的數量。

A項,根據細節(jié)信息①可知,別人都覺得自己比他人有愛心,無法推出。

B項,題干未涉及對他人的了解,屬于無關項,無法推出。

C項,根據細節(jié)信息③可知,人們在慈善活動中的表現遠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可以推出。

D項,題干未涉及人們的各種行為,只涉及了善意行為,無法推出。

故本題選C。2.會玩的孩子更適應社會交往,心理也更加健康;相反,不少性格內向、孤僻,甚至有交往困難等行為問題的孩子,大多小時候缺少和同伴的玩耍。如果一個孩子交往技能比較差,就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多疑等負性情緒,從而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如果這些負性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甚至可能導致閉縮性人格。

由此可以推出:

A.只有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孩子的心理才可能健康發(fā)展

B.只要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玩耍,孩子的心理就能健康發(fā)展

C.有心理缺陷的孩子,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玩耍

D.只要孩子會玩耍,長大后就能適應社會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題干的主要論述關系為:①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大多缺少和同伴的玩耍;②孩子交往差→容易產生負性情緒→可能導致閉縮性人格。

逐一分析選項。

A項:由①“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大多缺少和同伴的玩?!笨梢酝浦?,只有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孩子的心理才可能健康發(fā)展,A項表述正確;

B項:只要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玩耍,孩子的心理就能健康發(fā)展,表述過于絕對,并不能由題干推出,排除;

C項:題干中只是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大多缺少和同伴的玩耍,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D項:題干中只是說會玩的孩子更適應社會交往,選項表述過于絕對,并不能由題干推出,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能夠由題干信息推出的一項,需要準確把握題干的細節(jié)信息,不要偏離題干所表達的意思,也不要擴大或縮小題干的范圍。題干細節(jié)信息:①孩子會玩的話更適應社會交往,心理更健康;②有交往困難等行為問題的孩子→缺少和同伴的玩耍;③孩子交往差→產生負性情緒→導致退縮性人格。

A項,根據②可知,有充分的時間玩耍時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可以推出。

B項,根據②可知,有充分的時間玩耍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無法推出。

C項,“都是”表述太過于絕對,無法推出。

D項,根據①可知,孩子會玩更適應社會交往,而選項表述太過于絕對,無法推出。

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題干特征和提問方式,確定為歸納推理。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根據題干“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大多小時候缺少和同伴的玩?!笨芍?,有充分時間玩耍對孩子心理健康是必要的,可以推出;

B項:題干中提到“會玩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但并未指出有充分的時間玩耍就一定會心理健康,事實上,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會對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影響,而該項過于絕對,排除;

C項:題干指出,不少有心理缺陷的孩子大多小時候缺少玩耍,但不代表“有心理缺陷的孩子,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玩耍”,該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D項:題干中提到“會玩的孩子更適應社會交往”,但不代表“只要孩子會玩耍,長大后就能適應社會”,該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3.以下四個選項中去掉哪一項之后,所剩的圖形呈現一定的規(guī)律性:

A.A

B.B

C.C

D.D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題干圖形均由○和×圖形構成,在數數找不到規(guī)律的基礎上,考慮二者之間的特殊關系。觀察發(fā)現,除了D選項,其他5個圖形均由“×”圖形將“○”圖形分成了相離的兩份。

故正確答案為D。4.關于我國農業(y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農民直接從棉株上采下來的棉花稱作皮棉

B.甘蔗是我國最主要的糖料作物

C.花生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

D.“三大谷物”指的是稻谷、小麥和高粱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B項正確,我國的糖料作物,南方以甘蔗為主,北方以甜菜為主,但甘蔗的種植范圍和規(guī)模遠大于甜菜。因此,總體上看,我國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A項錯誤,農民直接從棉株上采下來的棉花是“籽棉”,皮棉是把籽棉進行扎花,脫離了棉籽的棉纖維。

C項錯誤,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

D項錯誤,“三大谷物”指的是稻谷、玉米和小麥。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需要熟悉農業(yè)相關知識。本題很難運用解題技巧解答,需要考生對相關農業(yè)知識有大概的了解。如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經濟作物等,是農業(yè)常識考查的重點、熱點,考生在復習農業(yè)常識時要重點關注。A項錯誤。由農民直接從棉株上采摘,棉纖維還沒有與棉籽分離,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是“籽棉”。把籽棉進行軋花,脫離了棉籽的棉纖維叫作“皮棉”。而一般意義上說的棉花就是指皮棉。

B項錯誤。油料作物是種子中含有大量脂肪,是用來提取油脂供食用或作工業(yè)、醫(yī)藥原料等的一類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蘇子、油莎豆等。油菜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

C項錯誤。三大谷物構成了各自飲食世界,這三大谷物分別是:稻米、小麥和玉米。

D項正確。糖料作物是為制糖工業(yè)提供原料的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以及糖用高粱等。其中甘蔗是我國最主要的糖料作物。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我國農業(yè)。

第二步,我國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和甜菜兩種,但甘蔗種植面積更廣,是我國最主要的糖料作物。

因此,選擇B選項。5.某項工程,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要30天完成,乙施工隊單獨施工需要25天完成,甲隊單獨施工了4天后改由兩隊一起施工,期間甲隊休息了若干天,最后整個工程共耗時19天完成,問甲隊中途休息了幾天?

A.1

B.3

C.5

D.7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賦值此項工程的工程量為150,則此時甲的效率為5,乙的效率為6。甲單獨施工了4天,剩余工作量=150-4×5=130。因整個工程共耗時19天,所以乙工作了19-4=15天,15天共計施工6×15=90,故可得剩余工作量130-90=40,是由甲施工完成的,需要40÷5=8天完成,則在剩下的15天當中,甲中途休息了15-8=7天。

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工程問題。工程問題的核心公式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已知甲工程隊、乙工程隊的工作時間,可將工作總量賦值為兩隊工作時間的最小公倍數,進而可算出兩隊的工作效率。再根據實際工作時間,分別計算出乙隊、甲隊完成的工作量。設工程總量為60,則甲每天工作量為3,乙每天工作量為4。乙一共干了12-3=9天,工作量為9×4=36,剩下60-36=24,需要甲干24÷3=8天,甲隊中途休息了12-8=4天。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工程問題,屬于時間類,用賦值法和方程法解題。

第二步,賦值工作總量為150(30與25的公倍數),則甲的效率是5,乙的效率是6。

第三步,可知乙隊工作了19-4=15(天),設甲隊休息了x天,可得150=5×(19-x)+6×15,解得x=7。

因此,選擇D選項。6.由普通民事糾紛演化為暴力犯罪事件,最后不得不引入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糾紛的現象,稱為糾紛的漏斗效應。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不屬于糾紛的漏斗效應的是:

A.小趙婚后一直懷疑妻子有外遇,最近妻子入職新公司,小趙開始懷疑妻子與上司有染,在和妻子的一次爭吵后,沖到妻子公司將其上司打傷

B.張某因為耕地問題,與鄰居李某關系不和,曾多次發(fā)生沖突,經多方調停未果,最后一次在沖突中張某因毆打李某的母親被判故意傷害罪而入獄

C.小王曾借款3萬給小張,并簽訂了借款協議,但到期后小張并未還款且惡意拖欠,小王多次試圖溝通但小張總是抵賴,小王將小張打成重傷,被判入獄

D.田家因門口道路長期被劉家占用而不滿,兩家人曾經因此到村委會理論,也曾爆發(fā)多次肢體沖突,但矛盾依然沒有解決,最終田家長子因駕車撞毀劉家住房而被判刑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關鍵詞查找。

漏斗效應的關鍵詞為:1.原因:“普通民事糾紛演化為暴力犯罪事件”;2.結果:“不得不引入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在爭吵后,將妻子公司上司打傷,體現出關鍵詞1“普通民事糾紛演化為暴力犯罪事件”,但并沒有引入國家強制力解決,即沒有體現出關鍵詞2,故不能體現出漏斗效應,當選;

B項:張某因“耕地問題”逐步發(fā)展到“被判入獄”,上升到法律層面,屬于通過國家的強制力解決,體現出漏斗效應的關鍵詞1和2,滿足定義要件,排除;

C項:因“借款協議”逐步發(fā)展到“被判入獄”,上升到法律層面,屬于通過國家的強制力解決,體現出漏斗效應的關鍵詞1和2,滿足定義要件,排除;

D項:因“占道不滿”逐步發(fā)展到“被判入獄”,上升到法律層面,屬于通過國家的強制力解決,體現出漏斗效應的關鍵詞1和2,滿足定義要件,排除。

只有A項沒有體現出定義關鍵詞“不得不引入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不能體現出漏斗效應。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不屬于漏斗效應的一項。題干定義糾紛的漏斗效應是一種糾紛現象,分析其特征,再結合選項比較即可解題。糾紛的漏斗效應的定義要點:①普通民事糾紛深化為暴力犯罪事件;②不得不引入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糾紛。

A項,小趙與妻子爭吵后,到妻子公司將其上司打傷,未涉及到國家強制力,不符合要點②。

B項,張某和李某多次發(fā)生沖突,體現了民事糾紛;張某毆打李某母親并被判刑入獄,體現了普通民事糾紛深化為暴力犯罪事件,引入了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糾紛,符合定義。

C項,小王多次試圖溝通但小張總是抵賴,體現了民事糾紛;小王將小張打成重傷,被判入獄,體現了普通民事糾紛深化為暴力犯罪事件,引入了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糾紛,符合定義。

D項,兩家人理論并爆發(fā)沖突,體現了民事糾紛;田家長子駕車撞毀劉家住房而被判刑,體現了普通民事糾紛深化為暴力犯罪事件,引入了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糾紛,符合定義。

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普通民事糾紛演化為暴力犯罪事件;

②不得不引入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解決糾紛。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小趙雖打傷了妻子上司,卻未體現“不得不引入國家強制力才能最終最終解決糾紛”,不符合定義;

B項:耕地沖突屬于“普通民事糾紛”,毆打他人并被判故意傷害罪而入獄,體現了“演化為暴力犯罪事件”和“引入國家強制力”,符合定義;

C項:惡意拖欠并抵賴屬于“普通民事糾紛”,將人打成重傷并被判入獄,體現了“演化為暴力犯罪事件”和“引入國家強制力”,符合定義;

D項:占道矛盾和肢體沖突屬于“普通民事糾紛”,撞毀住房被判刑,體現了“演化為暴力犯罪事件”和“引入國家強制力”,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A選項。7.關于自然光學現象的成因,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A.晚霞:太陽光斜照至地球時,遇到懸浮在大氣層高處的細小塵粒產生散射

B.地球極光: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與大氣摩擦生熱發(fā)光

C.彩虹:陽光照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光線發(fā)生色散及衍射

D.海市蜃樓:光在均勻的空氣中連續(xù)發(fā)生折射和全反射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A項正確,晚霞是指傍晚日落前后的天邊出現的五彩繽紛的彩霞。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后,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fā)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fā)光的,但由于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

B項正確,極光是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與地球上層大氣中的中性原子相互作用引起的。這些高能粒子能激活(通過碰撞)那些束縛于中性原子上的化合價,使其放電發(fā)光,并由于高強度摩擦發(fā)熱放光,產生帶色光。

C項錯誤,彩虹是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微塵等,光線經折射、反射、色散,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雨后常見。其中沒有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時,光將偏離直線傳播的途徑而繞到障礙物后面?zhèn)鞑サ默F象。

D項正確,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是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需要熟悉生活中常見現象包含的光學原理知識。彩虹和海市蜃樓都是典型的光學現象,也是??贾R點,考生應重點復習并熟知它們的形成原理。A項正確。彩霞是指彩色的云霞,類似于彩虹的、在早晚發(fā)生的一種光線現象。其成因為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后,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fā)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fā)光的,但由于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

B項正確。極光,是由于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qū)的高空,夜間出現的一種絢麗多彩的發(fā)光現象。地球的極光是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fā)(或電離)而產生。極光產生的條件有三個:大氣、磁場、高能帶電粒子。

C項正確。海市蜃樓,是一種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D項錯誤。彩虹,是由于陽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形成的現象。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時,光將偏離直線傳播的途徑而繞到障礙物后面?zhèn)鞑サ默F象,叫光的衍射。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光學現象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彩虹指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光線經過水珠的折射、反射以及色散后,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的現象。由此可知,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反射、色散,并不涉及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窄縫)時,有離開直線路徑繞到障礙物陰影里去的現象。

因此,選擇C選項。8.關于諾貝爾文學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中國、印度都有人獲得

B.《雪國》是獲獎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C.《百年孤獨》是獲獎作品

D.列夫?托爾斯泰是獲獎作家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D項說法不正確,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他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A、B、C三項說法均正確。

A項,中國的莫言、印度的泰戈爾都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B項,《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

C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憑借《百年孤獨》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需要熟悉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相關知識??忌枰攸c備考我國諾貝爾獎的獲獎作家和作品。A項正確。中國的莫言和印度的泰戈爾都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B項正確?!堆﹪肥?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C項正確。《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于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D項錯誤。列夫·托爾斯泰未曾獲過諾貝爾文學獎。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諾貝爾文學獎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其作品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但未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因此,選擇D選項。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所指的“環(huán)境”不包括:

A.大氣

B.人文遺跡

C.城市

D.星球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法律常識?!董h(huán)境保護法》第二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環(huán)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城市和鄉(xiāng)村等?!币虼?,星球不在“環(huán)境”的范圍內。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10.

從所給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規(guī)律性:

A.A

B.B

C.C

D.D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題干由兩組圖形構成。觀察發(fā)現,第一組圖形均由兩個封閉面構成,第二組前兩個圖形均由五個封閉面構成,故第三個圖形應滿足此規(guī)律。符合條件的只有A項。

故正確答案為A。11.①這些實驗告訴我們:科研進展有時就像馬拉松賽,而不是很快就能見分曉的短程賽跑

②科學發(fā)展是人類追求的一個長期目標,但一些具體研究項目卻往往是在一個較短時間尺度內進行和完成的

③有些研究項目的數據積累工作已持續(xù)了幾個世紀,有的每年產生數以百計的論文,有的十年才產生一個數據點

④也有一些科學實驗或科研項目卻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例如:人類壽命研究、地殼變動情況勘查、太陽表面變化觀察等,有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的時間

⑤盡管如此,一些有遠見的科學家仍以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將科學實驗成果傳承了下去

⑥如此漫長的實驗因此受到各種外在條件和因素的挑戰(zhàn),如研究重點的轉移和技術的變化等,并經常受到資金不足和人員變動的制約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④⑥②⑤①

B.②③④①⑥⑤

C.②④③⑥⑤①

D.③②④①⑤⑥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語句排序題,從選項入手。第一步判斷首句,②句是一種話題的引入句,③句是一種例證,故通過對比,②句更適合作為首句,排除A、D兩項。對比B、C兩項,差別在于②句之后的銜接。②句強調科研項目是在短時間內形成的,馬上銜接③句“有些項目持續(xù)了幾個世紀”比較突兀,④句才能夠與首句構成反義并列,且③句為對④句的進一步解釋。故排除B項。

故正確答案為C。

【文段出處】《文匯報》2013年3月《慢科學——五個時間跨度漫長的科學實驗帶來的啟示》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語句排序。第一步,快速瀏覽6個句子并觀察選項,可根據首句特征排除錯誤選項。第二步,可通過抓關鍵詞、關鍵句、邏輯關系確定分句間順序。比較②、③,③以“有些”開頭,置于首句過于突兀,②引出話題,更適合作為首句,排除A、D。⑥中“如此漫長的實驗”對應③句末的“10年才產生一個數據點”,③⑥應相連,排除C。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選項特征,確定首句。②引入話題“科學研究項目”,③“有些……有的……有的……”屬于舉例論證,兩句相比,引出話題在前,因此②適合做首句,排除A項和D項。

第二步,判斷②句后接③句還是④句。②句講述“一些具體研究項目”在較短時間完成,④句闡述“也有一些科學實驗或科研項目卻不可能在短期類完成”,②句中的“一些”和④句中的“也有一些”形成對照并列關系,故②④相連,排除B項。③句介紹有的研究項目需要很長時間,與④句話題一致,因此④③相連。

因此,選擇C選項。12.甲、乙、丙三人合伙開一飯店,店名為“客來香”,依法登記。甲全權負責飯店對外事務。顧客丁來店中用餐時,被服務員戊不小心燙傷。丁欲向法院起訴,則:

A.被告應為“客來香”飯店

B.甲、乙、丙為共同被告,并注明“客來香”字號

C.被告應為甲

D.甲和戊為共同被告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5年2月4日起實施)第六十條規(guī)定:“在訴訟中,未依法登記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的個人合伙的全體合伙人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伙有依法核準登記的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全體合伙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伙人出具推選書?!北绢}中,甲、乙、丙合伙開辦的飯店有依法登記,因此丁向法院起訴,全體合伙人甲、乙、丙為共同被告,同時注明登記字號“客來香”。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本題可采用排除法解題。通過排除法可以排除幾個明顯錯誤的選項。題中指出甲、乙、丙三人合伙開一飯店,因此不可能只有甲為被告,可以排除A項;同理D項也可以直接排除。A、B兩項錯誤,C項正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第六十條規(guī)定:“在訴訟中,未依法登記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的個人合伙的全體合伙人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伙有依法核準登記的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全體合伙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伙人出具推選書?!睋丝芍?,本題應以甲、乙、丙三人為共同被告,并注明“客來香”字號。

D項錯誤?!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庇纱丝芍諉T戊不可能成為本案的被告。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民事訴訟法。

第二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60條規(guī)定,在訴訟中,未依法登記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的個人合伙的全體合伙人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伙有依法核準登記的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全體合伙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伙人出具推選書。甲乙丙是飯店合伙人,應為共同被告。店名“客來香”是依法登記的字號,應在訴訟中注明。

因此,選擇B選項。13.下列哪些選項不能證明地球是圓的?

A.同一時刻不同地區(qū)相同桿子的影子長度不同

B.月全食時的陰影是圓形的

C.太陽東升西落

D.帆船駛向岸邊時,岸上的人總是先看到桅桿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C項錯誤,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會覺得太陽從東邊升起,西方落下,這個現象只能證明地球自轉,無法證明地球是圓的。A、B、D項所描述的現象,均是地球是球體的證據。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本題可采用常理法解題。依據常識,可確認B項是正確的。跳過A、D兩項。地球的自傳導致了太陽的東升西落,與地球的形狀無關。A項正確。同一時刻不同地區(qū)相同高度桿子的影子長度與光源和地球的相對位置有關,在光源(太陽)位置固定的情況下,影子長度不同,說明這些桿子不在同一平面,從而反映出地球是圓的。

B項正確。月全食是由于地球運動到月亮和太陽中間產生的現象,由于地球擋在二者中間,月亮上的陰影與地球的形狀應當是一致的,陰影是圓的則反映出地球是圓的。

C項錯誤。太陽東升西落說明地球的自轉方向,即自西向東,不能說明地球的形狀。

D項正確。由于地球是球形,其表面是個弧面,以岸邊的人視線為基準,帆船駛向岸邊時,桅桿會先出現在視線內。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地球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太陽東升西落是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自轉,這只能證明地球是運動的,無法證明地球是圓的。

因此,選擇C選項。14.一支有100多人的旅行團乘坐汽車,如果每輛車都乘坐29人,結果剩下4人;如果增加一輛車,則所有游客正好平均分到各輛車上,問此時每輛車乘坐了多少人?

A.23

B.24

C.26

D.28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設在第一種方案中有x輛車,第二種方案中每輛車分得y人,則依據題意可列方程:29x+4=(x+1)y。因x必為整數,依次代入選項。

A項:當y=23時,x不能為整數,排除;

B項:,當y=24時,x=4,此時總人數(4+1)×24=120人,滿足條件,當選;

C項:當y=26時,x不能為整數,排除;

D項:當y=28時,x=24,此時總人數=(24+1)×28=700>100多,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計算問題。分析可知,兩種乘車方式的總人數是一定的,據此直接設未知數列等式。但是未知量有2個,只能列一個二元一次方程,需要利用人數一定是整數的限定條件來找到符合題意的解。設開始時有x輛車,此時每輛車上有m人,則29x+4=(x+1)m,則m==29-。為保證m為整數,則應為整數,則x+1=5或25,x=4或24。當x=4時,m=24符合題意。x=24時,總人數超過200,不符合題意。

解題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

第二步,設原有車輛為x輛(x>0),增加后每輛車乘坐y人。

得29x+4=(x+1)y,代入A選項,解得x不是整數,排除;代入B選項,解得x=4,總數為29×4+4=120,符合要求。

因此,選擇B選項。

解法二:

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

第二步,由29x+4=(x+1)y,整理得(x+1)(29-y)=25,則有x+1=5,29-y=5或x+1=25,29-y=1,解得x=4,y=24或x=24,y=28,而當x=24時,總人數為29×24+4>200,不合題意,排除,所以x=4,y=24。

因此,選擇B選項。15.與上年相比,2012年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增長量約是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量的多少倍?

A.2.5

B.3

C.3.5

D.4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根據“2012年······約是······的多少倍”,可判定本題為現期倍數的計算問題。定位表格中招生人數,2011年普通本??茷?81.50萬人,2012年為688.83萬人,2011年研究生為56.02萬人,2012年為58.97萬人,則有:倍。

故正確答案為A。16.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規(guī)模增速最慢的是:

A.普通專科

B.普通本科

C.碩士研究生

D.博士研究生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根據“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規(guī)模增速最慢······”,可判定本題為比較一般增長率大小的問題。定位表格中在校生人數,增速情況有:

普通??疲?;

普通本科:;

碩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則2012年普通專科在校生規(guī)模增速最慢。

故正確答案為A。17.自然界中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作為電影藝術的動物更強調個性。正如電影一貫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一樣,以動物為主角的影片在____動物充滿神秘色彩的生活的同時,格外注重突出不同種類中每個動物的性格特征,____地刻畫典型的動物形象。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呈現不遺余力

B.展示入木三分

C.記錄濃墨重彩

D.描繪活靈活現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空填入的詞與“生活”搭配。D項“描繪”一詞與“生活”無法搭配,常見搭配為“描繪生活點滴”等,故排除D項。

第二空,與前文“格外注重突出不同種類······”對應可知,文段想表達一種不惜一切努力與代價來表現出“動物形象”,所以第二空填入“不遺余力”更加符合語境。B項“入木三分”雖常與“刻畫”搭配,但必須刻畫的是能夠“深入”的對象,如“人性”,而非文段中的“動物形象”。C項“濃墨重彩”意為濃重的筆墨和色彩。原為繪畫的一種風格,現多形容著力描寫刻畫,但常見搭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濃墨重彩的山水畫”等,一般不與“動物形象”搭配。故排除B、C兩項。

故正確答案為A。

【文段出處】《世界電影中的“動物之歌”》

解題思路:第一步,閱讀文段,明確空缺處待填詞語含義。第二步,從第一空入手分析選項,排除與“影片”搭配不當的C、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兩個成語含義,選擇與句意最契合的一項。第一空,“影片”不是紀錄片,不會“記錄”動物生活,排除C。“描繪”使用的工具是筆,與“影片”不搭配,排除D。第二空,“不遺余力”形容做事賣力;“入木三分”比喻分析深刻。對應前句的“格外注重突出”,此處強調的是重視,“不遺余力”填入更恰當。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D項“描繪”指描寫、描畫,與“影片”搭配不當,排除D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格外注重突出不同種類動物特征”可知,后文表達刻畫動物形象是下了很大功夫的。A項“不遺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點兒也不保留,符合文意。B項“入木三分”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文段后文強調的是“刻畫形象”,不涉及深入分析的方面,不符合文意。C項“濃墨重彩”指的是指繪畫或描述著墨多,不與“影片”搭配,排除C項。

因此,選擇A選項。18.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對某種主要文明的認同,沒有相通的種族構成,其內部凝聚力就不會強大,那么即使產生人口增長,具有眾多人口,也難以形成數量優(yōu)勢和國家可用的有利戰(zhàn)略資源。奧匈帝國在這方面就很典型。在與普魯士爭奪德意志控制權時,哈布斯堡王朝雖然已有3700萬人口,卻還是因為人口結構過于駁雜,難以形成統一的凝聚力,在19世紀下半葉敗給了普魯士。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人口未必是國家的有利戰(zhàn)略資源

B.民族的凝聚力是國家強盛的基礎

C.國民的文化認同對國家至關重要

D.人口結構與國家凝聚力息息相關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文段首句利用“如果”,從反面提出觀點,說明了國家的凝聚力與人民的認同感以及種族構成有密切聯系,接著通過奧匈帝國的例子進行論證,表明人口結構確實會影響國家凝聚力。D項指出了人口結構和國家凝聚力的關系,概括了文段的中心,當選。

A、C兩項沒有提到文段核心話題“國家凝聚力”,偏離文段核心話題,排除;

B項,文段沒有提到“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強盛”的關系,且“基礎”程度過重,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文段出處】《重塑版圖,第三波世界人口變遷與政治》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文段為總分結構,提出觀點—具體論證,選擇與觀點句表意一致的一項。文段首句提出觀點:如果人口沒有形成對主要文明的認同,沒有相通的種族構成,即便數量龐大,國家的凝聚力也不會強大。然后以奧匈帝國的例子對此進一步論證。結合例子中的“還是因為人口結構過于駁雜,難以形成統一的凝聚力”可知,文段強調的是人口結構對國家的影響。

A、B兩項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內容,排除。文段除了提到“對某種主要文明的認同”以外,還有“相通的種族構成”,C項只體現了其中一點,D項“人口結構”涵蓋了兩個方面,排除C。故本題選D。19.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fā)現的時代。“人”和“世界”被發(fā)現是指:

A.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B.啟蒙運動和圈地運動

C.工業(yè)革命和資產階級的興起

D.殖民掠奪和宗教改革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A項正確。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新興資產階級以人文主義為武器,要求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因此說“人”被發(fā)現;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和航海造船技術的發(fā)達,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的局面,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因此說新航路開辟使“世界”被發(fā)現。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本題可采用關鍵詞法、可能性推理法解題。若歷史知識扎實,可利用題干關鍵詞“西歐封建社會末期”來確定大致時間。若不能利用這一線索,也可采用推理猜測法?!叭恕钡陌l(fā)現應該指人的思想的解放,排除C、D。而“世界”的發(fā)現可聯想到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大陸,應該指對世界未知地區(qū)的探索和開拓。A項錯誤。啟蒙運動,指發(fā)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而圈地運動是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規(guī)模侵占農民土地的活動。其目的是使農民與土地分離,土地與資本結合,用暴力消滅小農經濟,建立資本主義農場,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圈地運動和“世界”的發(fā)現無關。

B項正確。14—16世紀是“人”和“世界”被發(fā)現的時代,“人”被發(fā)現是指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提出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世界”被發(fā)現是指新航路的開辟溝通了各大洲之間的聯系,世界被聯結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C項錯誤。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是指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yè)向機器大工業(yè)過渡的階段。工業(yè)革命與“人”的發(fā)現無關。而資產階級的興起也和世界的發(fā)現無關。

D項錯誤。殖民掠奪指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采取軍事、政治和經濟手段,占領、奴役和剝削弱小國家、民族和落后地區(qū),將其變?yōu)橹趁竦?、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其和“人”的發(fā)現無關。宗教改革,開始于歐洲16世紀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與“世界”的發(fā)現無關。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世界史。

第二步,14-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在意識形態(tài)上打破了教會的神學世界觀,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人文主義精神,以人為中心,因而被稱為是“人的發(fā)現”。15-17世紀,歐洲開辟新航路,發(fā)現新大陸,將世界各地緊密聯系起來,促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因而被稱為是“世界被發(fā)現”。

因此,選擇A選項。20.由于環(huán)境公益訴訟所針對的是眾多個體,受污染者與排污方之間的博弈有著較高的交易成本,在先前缺乏環(huán)境公益訴訟渠道的情況下,受污染方其實很難在高交易成本條件下獲得賠償,也就是雙方之間不可能形成合作型博弈。在新的法律環(huán)境下,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在于,排污方考慮到遭受公益訴訟的可能而更多地采取合作立場,就此而言,圍繞環(huán)境問題,雙方更有可能達成合作博弈,也就是排污方將部分污染收益分配給被污染方。從福利結果來看,交易成本固定的情況下,合作的總福利比不合作的福利來得更大。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受污染者如果不走法律途徑很難得到賠償

B.環(huán)境公益訴訟能促使受污染方和排污者達成合作博弈

C.新的法律措施使污染收益合理分配成為可能

D.交易成本是受污染者和排污方達成合作博弈的前提條件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文段首先提出環(huán)境公益訴訟無法形成合作型博弈的問題,隨后提出“在新的法律環(huán)境下”這種情況會發(fā)生改變,即可能達成合作博弈,收益分配亦會更加合理。結合選項可知,C項為文段表意中心的同義替換,當選。A項并非文段重點,排除;B項,“環(huán)境公益訴訟”非文段重點,且“促使···達成合作博弈”過于絕對,排除;D項的必要條件關系為無中生有,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文段出處】《文匯報》2014年5月《法經濟學視角下的環(huán)境公益訴訟》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描述問題—介紹新情況的結構,新情況是文段重點論述的內容,歸納此部分內容。文段首先指出先前在缺乏環(huán)境公益訴訟渠道的情況下,污染方和受污染方無法形成合作型博弈,然后說明“在新的法律環(huán)境下”,雙方可能達成合作博弈,實現污染收益合理分配。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強調“新的法律”的積極影響。C項表述與此相符。

A、D兩項非文段重點;B項“能促使”表述絕對,文段說的是“更有可能”。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紹“在先前缺乏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渠道下……雙方不可能形成合作博弈”,接著指出“在新的法律環(huán)境下……雙方有可能達成合作博弈,也就是排污方將部分收益分配給被污染方”,最后進行補充論證。文段結構為“分—總—分”,文段主旨句是第二句,講述了新的法律環(huán)境對于雙方合作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污染收益分配。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新的法律措施”對應文中“新的法律環(huán)境”,且是對文段重點句的同義替換。A項對應文段第一句話,屬于沒有新的法律環(huán)境時的問題,非重點。B項與事文段非重點部分的內容。D項“前提條件”屬于無中生有,文段并沒有提及。

因此,選擇C選項。21.下列書籍中不屬于我國古代兵書的是:

A.《司馬法》

B.《六韜》

C.《三略》

D.《五蠹》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D項不屬于我國古代兵書,《五蠹》主要內容是根據韓非子對古今社會不斷變遷的看法,論述法治應當適應時代的要求,并提出實際的權勢比空頭的仁義更有效,反對政治上頑固守舊的態(tài)度。

A、B、C三項均屬于我國古代兵書,《司馬法》是先秦時期重要軍事著作之一,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兵書,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三略》原稱《黃石公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漢族軍事著作,大約成書于秦末漢初。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22.人類智力可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類。流體智力是一個人生來就具有進行智力活動的能力,即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依賴于先天的稟賦,隨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提高,不受教育與文化的影響。而晶體智力是指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受后天的經驗影響較大。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晶體智力的是:

A.記憶力

B.邏輯分析能力

C.會彈琴

D.會哭泣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流體智力:“人生來就具有進行智力活動的能力”,“依賴于先天的稟賦,隨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提高,不受教育與文化的影響。”

晶體智力:“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受后天的經驗影響較大?!?/p>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記憶力是先天的稟賦,沒有受后天經驗的影響,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邏輯分析能力,不涉及“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學彈琴是從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能力,受后天的經驗影響較大,符合定義,當選;

D項:會哭泣是先天的,沒有受后天經驗的影響,不符合定義,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題干包含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種定義,分析其二者的區(qū)別,再結合選項比較即可解題。流體智力定義的關鍵信息:與生俱來的。晶體智力:后天學習形成的。

A項,每個人一出生便會有記憶力,因此記憶力屬于流體智力。

B項,邏輯分析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因此邏輯分析能力屬于流體智力。

C項,會彈琴是通過后天學習形成的,因此會彈琴屬于晶體智力。

D項,會哭泣是每個人出生便會的,因此會哭泣屬于流體智力。

故本題選C。23.生態(tài)補償是指通過對損害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收費,提高行為的成本,從而促使損害行為的主體減少帶來外部不經濟性的行為,達到保護資源環(huán)境的目的。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生態(tài)補償的是:

A.在火車站等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行人通常會被執(zhí)勤人員攔住并罰款

B.為避免有人隨意游牧,管理部門規(guī)定,一旦有人違反則向其工作單位通報

C.某政府用大型客運公司繳納的各項稅款和費用,修繕路況堪憂的國道

D.為修復因游人過多對景區(qū)內綠色植被的破壞,某地區(qū)風景旅游區(qū)提高了門票價格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關鍵詞查找。

生態(tài)補償概念的關鍵詞:1.方式:“對損害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收費”、2.目的:“保護資源環(huán)境”。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破壞環(huán)境會被攔住并罰款,體現出生態(tài)補償概念的關鍵詞1和2,滿足定義要件,當選;

B項:“向單位通報”沒有體現出“對損害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收費”,不滿足關鍵詞1,排除;

C項:使用稅款修繕道路,沒有體現出“損害或保護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不滿足關鍵詞1和2,排除;

D項:提高門票價格,并不是針對“對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收費”,其目的也不是“使損害行為的主體減少行為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而是“修復景區(qū)的破壞”,不滿足關鍵詞1和2,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題干定義生態(tài)補償是一種經濟行為,分析其適用對象和目的,再結合選項比較即可解題。生態(tài)補償定義的關鍵信息:對損害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收費,達到保護資源環(huán)境的目的。

A項,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進行罰款,屬于對損害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收費,并保護了公關場所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符合定義。

B項,向其工作單位通報未體現出收費的行為,不符合定義的關鍵信息。

C項,使用各項稅款和費用修繕國道,未體現出損害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不符合定義的關鍵信息。

D項,提高門票價格,不屬于對損害資源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收費,不符合定義的關鍵信息。

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對損害資源的行為進行收費,提高行為的成本;

②達到保護資源環(huán)境的目的。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吐痰、扔垃圾體現了“損害資源”,罰款體現了“對損害資源的行為進行收費,提高行為的成本”,目的是“保護資源環(huán)境”,符合定義;

B項:向單位通報,未體現“對損害資源的行為進行收費,提高行為的成本”,不符合定義;

C項:用稅款修路,未體現“對損害資源的行為進行收費,提高行為的成本”,不符合定義;

D項:提高門票價格面向的是所有游客,而非針對破壞植被的主體,未體現“對損害資源的行為進行收費”,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A選項。24.關于太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核聚變來釋放能量

B.目前已經進入衰老期

C.所產生的能量主要靠輻射方式傳播

D.集中了太陽系中的絕大部分的質量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B項說法不正確,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還沒進入衰老期。A、C、D項說法均正確,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集中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它通過核聚變來釋放能量,所產生的能量主要靠輻射方式傳播。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需要熟悉太陽的相關知識。根據初中所學地理的基本常識,可確認B、C兩項正確。設想若太陽進入衰老時期,那么地球的未來也堪憂,應該有大量的科學研究關注衰老的太陽,然而現在并沒有這樣的新聞,A項錯誤的可能性大。A項錯誤。據天文學家測算,太陽的壽命即穩(wěn)定時期可達100多億年,在過去50億年的漫長時間里,太陽因核聚變損耗的質量是它本身質量的0.03%。目前太陽正處于穩(wěn)定而旺盛的中年時期。

B項正確。太陽是通過氫核聚變成氦來釋放能量的。

C項正確。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放射能量,這種能量和傳遞能量的方式統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能是地面和大氣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D項正確。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

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太陽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正值壯年,將在50億年后進入衰老期。

因此,選擇B選項。25.下列哪項不是發(fā)育成臺風的主要因素?

A.廣闊的熱帶海洋

B.氣溫高導致海水大量蒸發(fā)升空

C.地球自轉偏向力

D.不期而至的強風吹散空氣漩渦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臺風是指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臺風的形成需要有廣闊的熱帶海洋,海水溫度在26.6℃以上,以使海水大量蒸發(fā)升空,提供熱帶氣旋高溫、高濕的空氣;另外需要依靠地球自轉偏向力,以形成強大的低壓渦旋。A、B、C項均是發(fā)育成臺風的主要因素,D項不是形成臺風的因素。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26.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失范行為和無序現象若得不到及時治理,就可能會產生反面的____效應,個體在這種環(huán)境中很容易被激發(fā)和誘導,隨波逐流,助長無序。很多國家的法律在公共場所禁煙、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方面都有明確規(guī)定且有效執(zhí)行,正是為了____,在微小的失范和無序積累前就加以制止。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示范防微杜漸

B.輻射懲前毖后

C.連鎖上行下效

D.擴張以儆效尤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突破口為第二空??崭窈笥伞霸谖⑿〉氖Х逗蜔o序積累前就加以制止”對空格處所填成語進行解釋,與之對應最為準確的即A項“防微杜漸”。“防微杜漸”意為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時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fā)展蔓延,與“微小”“制止”等詞對應十分準確;B項“懲前毖后”是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要吸取教訓,防止以后再次發(fā)生;C項“上行下效”是指上面的人如何做,下面的人就跟著學;D項“以儆效尤”是指處理一件錯事、壞事來警告那些還有此項行為的人,均不符合文意。以第一空驗證,“示范效應”搭配得當,且符合文意。

故正確答案為A。

【文段出處】《文匯報》2012年10月《“破窗”理論與社會管理》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明確空缺處詞語的含義。第二步,分析選項可知,從第二空入手更加快捷,通過提示詞“微小”即可確定填入詞語的側重點。第三步,驗證第一空。第二空,對應“在微小的失范和無序累積前就加以制止”中的“微小”,“防微杜漸”最恰當。

第一空,對應“激發(fā)和誘導”,“示范效應”也恰當。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霸谖⑿〉氖Х逗蜔o序積累前就加以制止”是對第二空的解釋說明,說明第二空要表達的意思是在不好的事物發(fā)展壯大前就予以制止。A項“防微杜漸”能夠表達此含義,其他三項的成語均沒有這個意思,鎖定答案A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一空。文段提到“個體在這種環(huán)境中很容易被激發(fā)和誘導,隨波逐流,助長無序”,說明失范行為和無序現象如果沒有及時治理,會讓很多個體隨著這個趨勢也學著這樣做,“反面的示范效應”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A選項。27.未來的舊金山將整個運轉在一個被稱之為“氫網”的系統上。按照設計師們的構想,在因海平面升高而被淹沒的沿海地區(qū),將建起新的水產資源開發(fā)區(qū),在開發(fā)區(qū)內,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