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河北省高考地理試題(缺部分題)(原卷版)_第1頁
精品解析:2021年河北省高考地理試題(缺部分題)(原卷版)_第2頁
精品解析:2021年河北省高考地理試題(缺部分題)(原卷版)_第3頁
精品解析:2021年河北省高考地理試題(缺部分題)(原卷版)_第4頁
精品解析:2021年河北省高考地理試題(缺部分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學生水平選擇性考試地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察隅縣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南部,當?shù)剞r牧民曾引種用獼猴桃,2011年開始規(guī)模種植(下圖)。種植區(qū)地處亞熱帶濕潤山區(qū)河谷臺地,土壤肥沃,水質優(yōu)良,2017年“察隅獼猴桃”獲批農產品標志。察隅獼猴桃掛果期長,可錯峰上市。獼猴桃種植帶動了當?shù)剞r牧民脫貧。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察隅獼猴桃獲批農產品地理標志,關鍵在于()A.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 B.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C.先進的農業(yè)科技 D.豐富的種植經驗2.察隅獼猴桃掛果期長,有利于()A.降低產品運輸費用 B.提高市場競爭力C.降低果園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國東部某山區(qū)有一AAAA級景區(qū),2011~2017年游客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景區(qū)周邊農家樂數(shù)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圍不斷擴大,下圖示意2011、2014年和2017年景區(qū)周邊農家樂的空間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2011~2017年農家樂空間分布的變化表現(xiàn)為()A.由點狀到線狀 B.分散程度加強C由線狀到面狀 D.集聚程度加強4.與2017年農家樂空間分布關聯(lián)最緊密的因素是()①景區(qū)位置②村莊位置③交通線路④村莊規(guī)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加強中國與歐洲的經貿聯(lián)系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運是中歐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根據(jù)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歐港口的節(jié)點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線數(shù)量等指標衡量)及聯(lián)系強度(反映港口間貨物流量),確定各年份分級標準,繪制中歐航運網絡核心組織結構圖(下圖)。在中歐海運貿易量總體增長的背景下,中國港口的相對地位明顯提高,樞紐節(jié)點從無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為樞紐的網絡組織結構。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1995?2015年中歐航運網絡系統(tǒng)中()A.歐洲樞紐節(jié)點貨物吞吐量減少B.歐洲樞紐節(jié)點間聯(lián)系強度減弱C.中國樞紐節(jié)點網絡輻射力增強D.中國樞紐節(jié)點的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6.2015年中國一端的一級-二級樞紐節(jié)點的組合是()A上海港-寧波港、深圳港B.上海港-天津港、寧波港C香港港-深圳港、廣州港D.香港港-廣州港、廈門港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時節(jié)搬進了新樓房,站在書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遠處公園美景盡收眼底。下圖示意書房平面布局。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7.從入住到次年春分,書房的日采光時間變化趨勢是()A.一直增加 B.先增后減C.一直減少 D.先減后增8.冬至日天氣晴朗,小明在書房于北京時間()A.6:30看到當日第一縷陽光B.9:30沐浴著陽光伏案讀書C.12:30估算陽光進深2.6米D.15:30看到陽光照到書柜上冰川物質平衡是單位時間內冰川以固態(tài)降水為主的物質收入和以消融為主的物質支出的代數(shù)和,天山和阿爾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區(qū),前者冰溫(℃)恒為負,后者接近0℃,下表為兩山區(qū)代表性冰川物質平衡情況,下圖表示兩山區(qū)冰川累積物質平衡年際變化。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地區(qū)冰川代號朝向物質平衡毫米/年天山T1N-423T2NE-116T3W261阿爾卑斯山H1N-455H2NE-381H3NW56H4SE279.導致兩山區(qū)不同坡向冰川物質平衡差異的主要因素為()A.到海距離 B.主導風向 C.冰川覆蓋 D.山地坡度10.1990年以后,兩山區(qū)冰川的變化指示出()A.天山冰川消融量較大 B.天山冰川擴張更明顯C.二者的平均雪線高度都在上升 D.阿爾卑斯山冰川積累速度較快11.影響兩山區(qū)冰川物質平衡變化的關鍵是()A.所處山體隆起 B.臭氧空洞擴大 C.全球氣候變暖 D.山地林線上升濕潤地區(qū)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帶性與緯度地帶性在植被帶及其排列順序方面具有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帶也會存在與緯度地帶性不一致情況。如圖示意我國東部熱帶某山地植被垂直帶譜。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與緯度地帶性不一致的該山地垂直帶譜是()A.I-II-III B.I-II-IV C.II-IV-V D.IV-V-VI13.與緯度地帶性不一致的該山地垂直帶的形成主要由于()①風速大②坡度大③土層?、苷舭l(fā)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圖為我國某盆地油藏地質剖面示意圖。其中F1~F4為斷層。在多次區(qū)域性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構造甲、乙、丙的破壞,使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4.形成構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質作用是()A.水平擠壓 B.水平拉張 C.垂向擠壓 D.垂向拉張15.構造甲、乙、丙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A.F1~F4疏導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層位較淺 D.F1~F4斷至含油層二、非選擇題:共55分,第16~18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19~20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jù)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47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以采集和狩獵(圍獵)為主要謀生方式。20世紀70年代初,在我國北方某地發(fā)現(xiàn)一處舊石器中期古人類遺址(下圖)。該遺址地處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區(qū),遺址北面為巖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類在該遺址區(qū)生存階段正值冰期。(1)指出冰期氣候對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存的主要威脅。(2)簡析冰期氣候下古人類選擇該遺址區(qū)生存的原因。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漢堡(州)是德國的金融中心、世界級城市,為進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遷后,啟動漢堡新城建設項目(下圖)。漢堡新城將半荒廢的老港工業(yè)區(qū)設計成10大特色板塊,在突出板塊主要功能的基礎上,融入居住、辦公、零售、餐飲、休閑、教育等功能,保留較大面積的廣場、步道、綠地,將紅磚結構工業(yè)遺產重新改造利用。(1)推測老港外遷的主要原因。(2)簡述利于漢堡新城建設的區(qū)位條件。(3)說明特色板塊空間利用方式對漢堡新城發(fā)展的作用。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陜北延安至榆林間的森林草原區(qū)(圖1)黃土丘陵溝壑地貌發(fā)育,圖2為該區(qū)自溝壑底部到丘陵頂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圖。長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態(tài)平衡。1999年以來,該區(qū)域實施了大規(guī)模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大范圍坡耕地轉為林草地,在植被覆蓋率提高、水土流失減弱的同時,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現(xiàn)了明顯干燥化趨勢,給林木正常生長帶來潛在威脅。(1)據(jù)圖1分析該區(qū)自然植被空間分異的原因。(2)說明該區(qū)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過程。(3)提出該區(qū)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則與途徑。(二)選考題:共8分。請考生從2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并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右側方框涂黑,按所涂題號進行評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題進行評分;不涂,按本選考題的首題進行評分。19.[選修3:旅游地理]是誰鞠一捧圣水澆灌出綠洲是誰將一面銅鏡遺落在戈壁大漠讓一池碧水盛滿了藍天白云……酷愛旅游的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被大漠邊緣清澈的湖水吸引。該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沙漠與花崗巖山體之間,被稱為“大漠天池”(下圖),該小組計劃于暑期一探究竟。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觀特點,并圍繞天池成因設計研學旅游活動內容。20.[選修6:環(huán)境保護]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學研究的熱點區(qū)域之一,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通過對該地區(qū)域相關研究成果的“關鍵詞”(下表)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需求的變化,不同階段研究主題也相應調整。其中,1951~1992年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