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1頁
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2頁
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3頁
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4頁
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市政工程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1整體施工部署依據(jù)本工程的特點以及本標在工期方面的規(guī)劃,本工程在施工上的總體部署如下:迅速完成路基土石方,盡早施作基層同面層,給排水工程同步進跟,提前8天完成施工任務。

為了更好組織施工流水作業(yè)、充分發(fā)揮勞動力、機械設備的作用,合理安排材料供給,達到按計劃施工,縮短工期之目的。本工程劃分五個階段組織施工。

第一階段

施工準備,臨時生產、生活設施塔設、測量放線,清理場地,為機械土方開挖準備。

其次階段

土方開挖、基礎等施工。

第三階段

道路基層、地下管道管線施工。

第四階段

道路面層、沿線設施施工。

第五階段

現(xiàn)場清理,竣工驗收。

1.2主要工程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2.1施工測量放線1.2.1.1測量準備1、人員準備:由工程經理部技術負責人進行技指導,抽調專業(yè)測量技術人員實行專人定點定位負責制。安排專人定點復核制。

2、儀器及工具準備:本工程主要需要以下儀器及工具:

〈1〉經緯儀兩臺;〈2〉紅外線全站兩儀兩臺;〈3〉水準儀4臺;〈4〉50米制鋼尺兩把,30m鋼尺兩把,10米鋼尺八把;〈5〉塔尺兩套。

3、技術準備〈1〉熟悉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學習和校核圖紙;〈2〉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測量放線方案;〈3〉測量儀器的檢定、校核;〈4〉校核規(guī)劃紅線樁和水準點;

1.2.1.2施工測量工作的根本準則1、遵守國家法令、政策和規(guī)范,明確為工程施工服務;2、遵守先整體扣局部和高精度操縱低精度的工作程序;3、要嚴格審核原數(shù)據(jù)(設計圖紙、測量起始點位、數(shù)據(jù)等)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yè)與計算工作步步有較核;4、選用科學、簡捷和精度合理、相稱的測量方法。合理選擇正確使用儀器,在測量精度滿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備用;5、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經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可申請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嚴格執(zhí)行安全,保密等有關規(guī)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和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量后要及時保護好樁位;6、測量人員要緊湊協(xié)同施工,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不畏艱苦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1.2.1.3施工測量1、在地面上進行測量前,應由設計部門辦理交樁手續(xù)。轉角點樁及方向樁應在線外設栓點,并作點志標記。

2、復核水準基點:沿中線作水平測量以量以復核地區(qū)標高及原有水準基點標高時,如發(fā)現(xiàn)水準點有疑問,除及時向設計單位查詢外,可采用兩個水準點為一環(huán)進行閉合測量,先確定兩點的高程差??磧伤疁庶c的閉合差是否在12kmm以內(k為兩點水平距離,以公里計)。

3、根據(jù)道路平面圖:設計起點坐標及轉角點坐標,兩點拉通線,即為前段,道路中心線,再根據(jù)轉角點坐標及設計終點坐標兩點拉通線即為后段道路中心線。

4、沿施工道路路面兩側每隔50m設置一個操縱樁點,作為各項專業(yè)施工依據(jù)操縱樁點由道路中心線來進行設置。操縱樁的作法:用50圓木、長600~800mm,打入地下部分周邊用砼保護。在樁頂?shù)恼嗅斏箱撫?,圓點即為中心操縱點,為了防止意外破壞、還須在每隔200米左右樁點處,將部分樁點延伸到道路兩側的建筑物上,彈上墨線用紅漆標注,并加以保護。在以后每次施測中,對每個點與相臨兩點應進行復測,以確保坐標及高程操縱的確切性。

5、根據(jù)設計平面圖,放出各段交錯路口交接操縱線,并

根據(jù)設計半徑,測放出各路口圓弧線,并設置操縱樁。

1.2.1.4測量的質量保證措施1、用于測量坐標、距離的多功能測繪儀、經緯儀、紅外經測距儀、水準儀及50米鋼卷尺是經過測檢合格的主測量工具。

2、在作操縱樁點丈量時,鋼尺兩端保持水平,拉力在每米保持10公斤,溫度改正視當時施測時溫差變化的大小而定。應當適當考慮。

3、堅持定點、標高、放線專人負責和專人復核,經復核無誤后可進入下道工序,確保工程按圖施工不走樣。

4、驗線工作要主動。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測量放線方案開始,在各主要階段施工前均能對測量放線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5、驗線的依據(jù)要原始、正確、有效。

1.2.2土方工程望海路二標段土方施工工程主要包括路基挖方1806m3,

新建路段填方,工程量約552m3;零填挖翻挖落實工程量約810m3。

1.2.2.1施施工方案1.采用機械開挖,人工修整施工方案,土方開挖的平均深度為1.1m。采用機械開挖在80cm左右濃度后,再采用人工開挖并予以修整。

2.配置1臺W100型液壓反鏟挖掘機,配置4臺自卸汽車進行土方運輸,運到指定的土方堆放場地。

3.填方地段,利用挖方地段人工修整階段的土方量,進行填方。采用人工裝土,機動翻斗車運輸。由于量較少,可直接采用人工攤鋪。

1.2.2.2施工方法1.根據(jù)操縱樁點,放出新建路段中心線、邊線及人行通土方開挖操縱灰線。以此灰線作土方施工平面操縱線。

2.根據(jù)水準基點及道路設計各階段高程,因木樁標出開挖操縱深度。

3.挖掘機挖路槽時,按設計路槽頂面標高余留20cm,

人工鏟平修整至設計標高。施工過程中,跟隨土方挖運進程,邊開挖邊施工道路邊排水溝,防止雨季施工造成路基集水浸泡。

4.路基土方開挖務必按設計斷面自上而下整幅開挖,不得亂挖、超挖,嚴禁掏洞取土,保證施工安全。棄土應及時清運不得亂堆方。

5.路基基坑挖好后若不能立刻進行下一道工序時,可在基底以下預留15~30cm,待下一工序開始再挖至設計標高。

6.采用機械開挖時應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狀況確定堆位置,運土路線,機械運轉路線。

7.開挖基坑(槽)時,如有地下水時,應道德在標高最低處挖方,并在該處設置水溝或集水坑,以便設泵排水。

8.填土路基施工a.場地清理:清除地表雜草、雜物、樹根、腐植土等。

b.根據(jù)設計本標段范圍的填土部分處在人工填土層,可對原地面進行翻挖落實后直接填筑路堤,如局部出現(xiàn)非正常現(xiàn)象,可通知有關單位現(xiàn)場處理,提出處理方案。

c.路基填筑按每層松散厚30厘米分層填筑落實,填筑時橫向寬度大于設計寬度50厘米,以保證填土邊緣的落實度達到要求。

d.每層土填筑落實后進行密實度檢測,路基同時測回彈填量蔌變沉值。

e.路基填完成后,依照設計要求拉線因人工進行刷坡整形,以保證路基邊坡坡度符合設計要求,使表面平整,斷面變化及變道處曲線連接圓順、流暢。

9.零填挖地段a.零填挖路庫面以下0~30cm范圍內的落實度,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如不符合要求,再翻挖落實,使落實度達到要求。

b.零填挖路床面,若位于易放翻漿的土層上,且翻挖,照曬等。處理后仍不能降低含水量,落實度達不到要求時,則路床面應換以透水性良好的土,換土厚度按現(xiàn)行1.2.3路基工程1.2.3.1路基施工1.填土料要求

1)路基填方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淤泥和鹽漬土。

2)路基填土不得含草、樹根等雜物,超過10cm直徑的土塊應打碎使用;

3)挖方基底以下80cm范圍以內的樹根應清除重新填土夯實;4)路基回填土應采用透水性較好的土質,進行分層碾壓夯實。

2.施工方法1)每一路段開工前應根據(jù)設計圖紙放線、測設中心樁、邊線樁、各主要構筑物位置樁。施工中應經常檢查各測量標志,對遺失或位置移者隨時補釘校正;2)土方回填采用履帶式挖掘機裝土,自卸汽車運土,卸土時操縱每車土的堆放距離,待卸土長度達到50米時,用推土機按松鋪厚度推平,并保持有一定的橫坡,土方的落實采用16T的振動壓路機落實,每層回填厚度不得大于30cm;3)碾壓工作應自路邊向中央進行,一般碾輪每次重疊15~20cm。應碾壓5-8遍,至無顯著輪跡且達到要求密實度

時為止;4)將路堤填土兩側各加寬50cm,碾壓成形后再削坡至設計寬度;5)在填土碾壓過程中,應按標準規(guī)定檢驗土的含水量和落實度,并按要求作好試驗記錄;6)土的地面橫坡在1:10~1:5之間的要將地面翻松后填土。陡于1:5時,應做成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1.0m橫坡向里,臺階高以30cm為宜。

1.2.3.2路床整修及碾壓在路基填挖方施工至接近路基頂面設計高程時,為了給路面各結構層的鋪筑提供一個堅實、平整、符合設計縱橫坡度要求的工作面,就需要進行路床整工作。路整修的內容是:

(一)確定路床的縱向中心線,路床的寬度和路床的橫向坡度。

1.路基的填挖作業(yè)中,常易因道路軸線的偏差,造成路堤(或路塹)軸線偏移,形成路床寬度達不到設計寬度的現(xiàn)象。在路床施工時,核定縱向道路中心線與原路基實際中心

線的偏移并加以整改,為了保障路面結構有足夠寬度,務必在路整修中解決這一問題。

2.為了確保路面的厚度符合要求,橫坡度也要符合要求的最終目的,務必按設計橫坡修整路床頂面。

(二)為了達到設計要求的路床土基彈性模量值,路床頂面以下30cm的土層務必達到國家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標準要求的壓度。根據(jù)本設計要求務必到如下值:路面結構層下80cm土方落實度達到95%以上,80~150cm之間達到90%以上。

(三)為保證路面結構厚度均勻,需對路床表面平整度進行修正;為確保路面中心線高程符合要求。需對路床面中心線高程在修整中進行操縱。

1.2.3.3路床、檢測、評定1.無論土方路基還是石方路基驗收時應進行回彈模量檢測。

表5-1檢查工程(厚度)

規(guī)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和頻率路基落實度(%)

零填及路塹0~300mm95每攤鋪1000m2為一組每組取三點填方路堤0~800mm95填方路堤800~1500mm93填方路堤>1500mm87回彈模量交工的路床面不小于設計值每1000m2檢測三點表注:1)落實度檢查深度從路床頂算超;2)采用核子儀檢驗落實度時,應進行標定試驗,確定其值得信賴性。

3)檢查評定路段內的落實度代表值(下置信界)不得小于規(guī)定標準,單個測定不得小于極值(表列規(guī)定值個百分點)。

2.土方路基和石方路基的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分別見下

表:

土方路基實測項目

表5-2項次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縱斷度程(mm)

20水準儀:20m查1點2寬度+200米尺:每40m查1處3平整度203m直尺:每20m查3處4橫坡20mm且大于0.3%水準儀:每200m查4處5縱坡不陡于設計值坡度尺:抽查20m查2處

1.2.3.4水泥穩(wěn)定石粉渣結構層工程(1)

施工方法及考前須知1.配料務必確切。

2.灑水、拌和務必均勻。

3.應嚴格把握基層厚度、基層路拱橫坡應與面層一致。

4.應在混全料處于或略大于最正確含水量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直到要求的落實度95%(重型擊實試驗法最大干容重標準)。

5.水泥穩(wěn)定結構采用16T以上的壓路機碾壓,壓路機碾壓時落實厚在10~20cm。

6.務必嚴密組織,采用流水作業(yè)法施工,盡可能縮短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此時間應短于水泥的終凝時間。

7.務必保濕養(yǎng)生,不使穩(wěn)定石悄層表面枯燥,也不應忽干忽濕。

8.水泥穩(wěn)定石粉渣層上未鋪封時,不應開放交通,當施工中斷,臨時開放交通時應采取保護措施。

9.6%水泥石粉渣穩(wěn)定層的回彈模量要求達到600Mpa以上,4%水泥石粉渣穩(wěn)定層回彈模量要求達到300Mpa以上。

(2)

材料要求1)石粉渣:采用由質地堅硬巖石軋制碎石的篩余料。石

屑的最大料徑不應超過40mm(方孔篩可為50mm),小于0.07mm的顆粒含量不應大于10%。具有適當級配、清白、無土塊等雜質。

2)水泥:所有普通硅酸鹽水泥,硅酸鹽火山灰水泥都可用于石屑穩(wěn)定結構層,但宜選用標號較低(如325#),終凝時間較長(宜在6小時以上)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已經受潮變質的水泥不得使用。

(3)

灑水悶料如已整平的集料含水量過小,在集料層上灑水悶料,灑水要均勻,細粒灑水后一夜充分悶料,中料和粗粒其中細土含量的多少,可悶料1~2小時。

在人工攤鋪的集料層上,用6~8T兩壓路機碾壓一遍,使其表面平整,水泥應當和汽車直接送到攤鋪地段,沿線依照算好的每平方米水泥穩(wěn)定層需用的水泥重要,每袋放在預定位置排好,析開水泥袋,將水泥倒在集合料上,用喬板將水泥均勻攤開,用平地機或鋅犁將鋪好水泥的集料翻拌,拌和濃度應直到穩(wěn)定層底,隨時檢查攔和濃度嚴禁在底部留有"素土'夾層,同時也應防止翻拌

過深過多破壞墊層的表面。本次施工采用穩(wěn)定拌和機路拌法施工。

(4)灑水和濕用灑水車(應采用噴管式)補充灑水,松土拌和機緊跟灑水車后進行拌和。灑水和拌和過程中,應及時檢查混合料的含水量,水分宜略高于最正確值,以防施工過程中水分蒸發(fā),并有利于減輕延遲時時間的影響。

(5)整型碾壓混合料拌和均勻后,立刻用平地機初步整平和整型,在直線段,平地機由兩側向路中心進行刮平,在平曲線段,平地機由內側向外側刮平,剛補平的路段立刻用閏地機快速碾壓一遍,以便找補平整。整型后,根據(jù)路寬和機械設備制定碾壓方案,以求各部分碾壓的次數(shù)盡量一致,直線段由兩側向路中心碾壓,平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進行碾壓。碾壓達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

(6)水泥穩(wěn)定石屑拌和水泥穩(wěn)定石屑可采用拌和站集中機械拌和,集中拌和時,

務必把握以下各要點:

1.配料要確切。

2.含水量要略大于最正確值,使拌和料運到現(xiàn)場攤鋪后碾壓的含水量不小于最正確值。

3.拌和要均勻應根據(jù)中心站與現(xiàn)場運距的狀況,作好防止水分過多損失措施,如有粗細顆離析現(xiàn)象,應人工或機械補充拌勻,整型和碾壓同上述一樣。

(7)養(yǎng)生每段碾落實成并經落實度檢查合格后應立刻開始灑水養(yǎng)生,不得延誤,養(yǎng)生期不宜少于7天,如養(yǎng)生期少于7天就已做面層時,應注意不準重型車輛通過。

(8)試驗

水泥穩(wěn)定石悄混合料的強度應作試件試驗,試驗數(shù)量不少于6組。試件在規(guī)定溫度下保濕養(yǎng)生6天浸水1天后進行無側限抗壓試驗,水泥穩(wěn)定石屑的7天浸水抗壓強度不得袋低于3.00Mpa;6%水泥穩(wěn)定石屑層的回彈模量不低于600Mpa。

(9)

質量標準水泥石悄基層和底層的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分別見下表:

水泥穩(wěn)定石屑基層及底基層實測工程

表5-3項次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基

層基

層1落實度(%)

9595按JTJ071-94附錄B檢查,每1000m2處2平整度(mm)

10153m直尺:每200m測2處10尺3縱斷高程(mm)

+5,-10+5,-15水準儀:每200m測4點4寬度(mm)

不小于設計值不小于設計值尺量:每200m測4處5厚度(mm)

1012每個作業(yè)段并不大于100m2檢查不少于3處

6橫坡(%)

0.30.3水準儀:每200m測4面7回彈橫量不小于設計要求不小于設計要求每1000m2測三點

1.2.4路面工程1.2.4.1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望海路道路路面結構采用柔性路面,結構如下:

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厚4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

厚6cm熱拌瀝青碎石

厚8cm6%水泥穩(wěn)定石粉渣

厚22cm4%水泥穩(wěn)定石粉渣

厚20cm其中粗粒式瀝青砼工程量為2694m2,中粒式瀝青砼工程量為2694m2,熱拌瀝青碎石2694m2。

1.22.4.1.1

瀝青混凝土路面特點

望海路二標段瀝青混凝土瀝青采用石油瀝青,標號為A-60,中粒式瀝青混凝土采用LH-20(I型),粗粒式瀝青混凝土采用LH-30(Ⅱ型),瀝青碎石采用LS-30型。其優(yōu)越性如下:

1.具有高耐久性和高抗永久變形能力;

2.具有極好的高溫穩(wěn)定性,防止車轍;3.具有優(yōu)良的低溫穩(wěn)定性,防止開裂;4.具有良好的路面排水性,路面不易積水;5.降低路面噪聲及反光。

1.2.4.1.2材料要求1.望海路瀝青混合料所用瀝青材料為:

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6)瀝青采用4%SBS改性瀝青(96%AH-70石油瀝青+4%SBS改性劑)+0.3%纖維(以瀝青混合料重量計);改性瀝青混凝土瀝青材料采用4%SBS改性瀝青(96%AH-70石油瀝青+4%SBS改性劑);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瀝青材料采用進口道路石油瀝青AH-70。

2.AH-70石油瀝青質量技術要求見下表5-4

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

表5-4試驗工程AH-70測試方法(JTJ052-93)

針入度(25○C、100g、SS)(0.1mm)

60~70T0604-93延度(5cm/min,15○C)不小于(cm)

100T0605-93軟化點(環(huán)球法)(○C)

46-54T0606-93閃點(COC)

不小于(○C)

230T0611-93含蠟量(蒸餾法)

不大于(%)

2T0615-93密度(15○C)(g/cm3)

實則記錄T0603-93溶解度(氯乙烯)不小于(%)

99.0T0607-93

薄膜加質量損失不大于(%)

0.5T0609-93

熱試驗163○C5h針入度比不小于(%)

6.5T0609-93/T0604-93延度(25○C)不小于(cm)

50T0609-93/T0605-93延度(15○C)(cm)

50T0609-93/T0605-93注:(1)有條件時,應測定瀝青60○C溫度的動力粘度(PaS)及135○C溫度的運動粘度(mm2/S),并在檢驗報告中注明;(2)主干路的瀝青路面,如有需要,用戶可對薄膜加熱試驗后的15○C延度,粘度等指標向供方提供出要求。

3.改性瀝青中改性劑劑量以內摻法計量為準,即4%SBS;96%基質瀝青,改性瀝青技術要求見下表5-5。

聚合物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

表5-5技術指標SBS(I)

測試方法(JTJ052-93)

I-D

針入度(25○C,100g.5S)(0.1mm)最小40T0604-93針入度指數(shù)PI+0.2見注(1)

延度5○C,5cm/min(cm)最小20T0605-93軟化點TRamp;B(○C)最小60T0606-93運動粘度135○C(mm2/S)最大(2)

3T06019-93閃點(○C)

最小230T0611-93溶解度(%)

99T0607-93離析,軟化點差(○C)

最大(3)

2.5Shell啤酒罐法

(180○C,72h)

彈性恢復25○C(%)最小70比利時方法A169-86/04001RTFOT后殘留物(4)

質量損失(%)最大1.0T0604-93針入度比25○C(%)最?。?)

65T0604-93延度(5○C)(cm)最小15T0605-93注:(1)針入度指數(shù)PI由15○C、25○C、30○C等三個以

上不同溫度的針入度,按式1gp=AT+K進行線性回歸,在計算獲得參數(shù)A后由下式求得,但直線回去歸的相關系數(shù)R不得低于0.997PI=(20-500A)/(1+50A)

(2)表中135○C運動粘度可采用《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J052-93)中的"瀝青粘度測定方法(勃洛克菲爾德粘度計法)'進行測定。若在不改變改性瀝青物理力學性質并符合安全條件的溫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經試驗證明適當提高泵送和拌和溫度時能保證改性瀝青的質量,簡單施工,可不要求測定,有條件時應測定改性瀝青在60○C時的動力粘度,用毛細管法測定。

(3)成品改性瀝青使用前應取樣溶化檢驗是否有離析現(xiàn)象,且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6-98)相關要求,方可使用。

(4)老化試驗以采用旋轉薄膜烘箱試驗(RTFOT)方法為準;允許采用薄膜加熱試驗(TFOT)代替,但務必在報告中注明,且不得作為仲裁結果。

(5)對采用幾種不同類型改性劑制備的復合改性瀝青,根據(jù)不同改性劑的類型和劑量比例,依照工程上改性的目的和要求,參照表中指標綜合確定應當達到的技術要求。

4.改性瀝青使用纖維素纖維作為纖維穩(wěn)定劑穩(wěn)定劑的用量為瀝青混合料總量的0.3%。

1)方法A-A1pine噴氣篩分析,該試驗使用A-A1pine噴氣篩(200LS類型),5g有代表性的試樣在75Kpa真空條件下篩14min,稱留在篩上的質量。

2)方法B-網眼篩分析,該試驗用0.850mm、0.425mm、0.250mm、0.180mm、0.150、0.106mm標準篩,尼龍刷加搖篩機進行,有代表性的試樣10g,每個篩兩個尼龍刷,稱留在各個篩子上的纖維質量,計算通過百分率,這個方法的重復性是值得懷疑的,需要驗證。(3)灰分,取代表性樣品2g~3g,放在一個稱了皮重的坩鍋內加熱至595○C~650○C,不少于2h,坩鍋和灰在枯燥器中冷卻后重新稱質量。

(4)PH值試驗,5g纖維參與100m1蒸餾水中,攪拌并讓它靜止30min,PH值用標定過的PH探頭測定。

(5)吸油試驗,準確稱量5g纖維,讓它懸浮在過量的礦物油中不少于5min以充分吸油,然后放在網眼篩上滴漏(網孔尺寸約為0.5mm2),搖篩機上搖10min(每分釧240次,位移31.5mm),將搖篩機搖過后的質量轉移到一個稱過皮重的容器中稱重報告纖維吸油量為自重的倍數(shù)。

(6)含水量,10g纖維稱重放置在121○C的通風枯燥烘箱內2h,然后取出在烘箱后馬上稱重。

5.改性瀝青由三個實測針入度值求取的T800和T1.2值應符合表5。

6.粗集料的粒徑規(guī)格見表6。

7.SMA使用的粗集料應采用碎石,石料堅硬,耐磨耗,外觀接近立方體,有良好的嵌擠能力,瀝青面層使用的粗集料應清白、枯燥,無風化,無有害雜質,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耗性。

8.SMA的細集料宜采用破碎人工砂,其規(guī)格見表5-6;其它面層的細集料可采用破碎人工砂,石屑,其規(guī)格分別見下表5-7和表5-8。

破碎人工砂規(guī)格

表5-6規(guī)格公稱粒徑(mm)

通過以下篩孔的質量百分率(%)

方孔篩4.752.360.60.075S160~3

10085~10020~500~5

瀝青面層用天然砂規(guī)格

表5-7方孔篩

(mm)

通過各篩孔的質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細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10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2930~59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細度模數(shù)Mx3.7~3.13.0~2.32.2~1.6瀝青面層石屑規(guī)格

表5-8規(guī)格公稱粒通過以下篩孔的質量百分率(%)

徑(mm)

方孔篩9.54.752.360.60.075S150~5

100

40~70

0~15S160~3

10085~10020~500~15

9.細集料質量技術要求見下表5-9

瀝青面層用細集料質量技術要求

表5-9指

視密度

不小于(t/m3)

2.50穩(wěn)固性(>0.3mm部分)

不大于(%)

12砂當量

不小于(%)

60注:(1)穩(wěn)固性試驗根據(jù)需要進行;(2)當進行砂當量試驗有困難時,也可用水洗法測定小

于0.075mm部分含量(公適用于自然砂),對主干路要求不大于3%。

柔性瀝青混合料的填料務必采用石灰?guī)r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礦粉中不能含有泥土和有機物質。其它面層的瀝青混合料填料宜采用石灰?guī)r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除凈,礦粉要求枯燥,清白,其質量應符合下表5-10。

瀝青面層用礦粉質量要求

表5-10指

視密度

不小于(t/m3)

2.50含水量

不大于(%)

1粒度范圍<0.6mm

(%)100<0.15mm

(%)90~100<0.075mm

(%)75~100外

觀無團粒結塊親

數(shù)<

11.2.44.1.3瀝青混合料質量要求和協(xié)同比設計

1.熱攔瀝青混合料的種類應按下表5-11選用,其規(guī)格以方孔篩為準。

熱拌瀝青混合料種類

表5-11混合料結構層次方孔篩系列

類別瀝青砼瀝青碎石最大集料粒徑(mm)

特粗式過渡層

(瀝青碎石)

AM-4037.5

AM-3031.5粗粒式下面層AC-30

31.5AC-25

26.5中粒式上面層SMA-16

16.0注:(1)AM-30適合最小層厚為6cm,AM-40適合最小層厚為8cm。

(2)為防止道路水損害,建議下面層采用AC-251型密實型瀝青混合料。

2.熱拌瀝青混合料級配及瀝青用量范圍見表12,最終目標協(xié)同比及級配根據(jù)試驗確定。

3.熱拌瀝青混合料技術要求符合下表5-12。

熱拌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標準

表5-12試驗工程瀝青混合料類型指標測試方法擊實次數(shù)(次)

SMA兩面各50T0702-93瀝青混凝土兩面各75瀝青碎石兩面各50穩(wěn)定度SMA>6.0T0709-93I型瀝青混凝土>7.5II型瀝青混凝土>1.0流

(0.1mm)

SMA20~50T0709-93I型瀝青混凝土20~40II型瀝青混凝土20~40空隙率

(%)

SMA2~4T0706-93

T0707-93I型瀝青混凝土3~6II型瀝青混凝土4~10瀝青碎石>10

瀝青飽和度(%)

I型瀝青混凝土70~85T0706-93II型瀝青混凝土60~75瀝青碎石40~60動穩(wěn)定度

(次/mm)

SMA>3000T0719-93I型瀝青混凝土>800II型瀝青混凝土>800殘留穩(wěn)定度(%)

SMA>80

浸水48hI級瀝青混凝土>75II型瀝青混凝土>70彎曲試驗破壞應變(u)

SMA>1500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謝倫堡瀝

青析漏試驗SMA<0.3%謝倫堡瀝青

驗注:(1)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穩(wěn)定度可降低1KN。

(2)SMA的粗集料骨架間隙率VCAmix應小于VCADRC,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礦料間隙率(VMA)對于SMA應不小于17%,其余混合料應符合下表要求:

5-13最大集粒徑(mm)

方孔篩37.531.526.519.016.013.29.54.75VMA不小于(%)

1212.5131414.5151618(3)當瀝青碎石混合料試件在60○C水浴中浸泡即發(fā)生松散時可不進行馬歇爾試驗,但應測定密度、空隙率、瀝青飽和度等。

(4)殘留穩(wěn)定度可根據(jù)需要采用浸水馬歇爾試驗或真空飽水后浸水馬歇爾試驗。

4.熱拌瀝青混合料協(xié)同比設計要點:

熱拌瀝青混合料的協(xié)同比設計,應遵循《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2~94)中關于協(xié)同比設計的目標協(xié)同比,生產協(xié)同比及試拌,試鋪驗證的三個階段,確定礦料級配及最低瀝青用量。其設計要求如下:

(1)選定符合要求的瀝青、粗集料、細集料和礦粉(后三種合稱"礦料')。

(2)確定礦料協(xié)同比,根據(jù)選定的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曲線)及各原材料礦料實際粒徑級配,計算出各種礦料用量百分比,使初配的礦料粒徑,根本接近級配曲線的中值。

(3)確定瀝青用量,先按瀝青參考用量選定一接近中值的百分比,作為基準組,再上下變化兩面三刀組瀝青用量,對于SMA每組間隔0.3%,對于其它瀝青混合料每組間隔0.5%,共五組,每組依照要求測定其瀝青混合料的實際性質。選取能符合各項要求的協(xié)同比,作為適用的協(xié)同比。如符合各項要求的組數(shù)大于一組時,可根據(jù)實際狀況選定,如五組均不能符合要求,則需另配。

(4)SMA經馬歇爾試驗確定的結合料用量宜采用《馬路工程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J052)中的"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及"肯塔堡瀝青混合料飛散試驗方法'進行檢驗;如檢驗不合格,應調整結合料用量或重背后進行混合料設計。

(5)試拌復核,根據(jù)上述選定的協(xié)同比,在生產廠內實際試制實測試件復核各項指標,必要時可略作調整,作生產用標準協(xié)同比。

5.在進行改性瀝青混合料協(xié)同比設計與施工時,宜通過改性瀝青的粘溫關系,確定改性瀝青混合料拌和與落實等的沾溫度和操作條件。瀝青攔和廠生產普通瀝青混合料的各種加熱溫度應符合下表5-14。

熱拌熱鋪普通瀝青混合料原材料及混合料溫度

表5-14項

目溫度○C石油瀝青加熱溫度140~170砂、石料加熱溫度不超過180礦粉不加熱施工氣溫10○C混合料出廠溫度140~160送到工地時溫度130施工氣溫0-10○C混合料出廠溫度150~170關到工地時溫度1701.當氣溫低于10○C時,不得進行改性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其它瀝青砼鋪筑時氣溫不宜低于10○C;如在0~10○C氣溫施工,務必采取確保施工質量的有效措施;在低于0○C及遇到大風的冬季不應施工,雨天不得鋪筑瀝青砼。

2.根據(jù)改性劑的不同類型,改性瀝青的粘稠狀況,按2.5條確定改性瀝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溫度;尋常宜在下表規(guī)定的普通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的基礎上提高10○C-20○C,特別

狀況由試驗另行確定。

熱拌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

表5-15項

目普通瀝青混合料SMA混合料(參考)

施工時氣溫10○C0~10○C10○C送到工地時溫度130○C140○C

攤鋪溫度120○C130○C

開始碾壓溫度110○C120○C

碾壓終了溫度70○C70○C120○C3.瀝青混合料的松鋪系數(shù)應根據(jù)實際的混合料類型,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等,由試鋪試壓方法或根據(jù)以往實踐閱歷確定,也可按下表17松鋪系數(shù)值遷用,攤鋪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攤鋪層厚及路拱、橫坡,并按下式3.3由使用的混合料總量與面積檢驗平均厚度,不符合要求應根據(jù)鋪筑狀況及時進行調整。

T=DLWM100(式3.3)

式中:D:落實成型后瀝青混合料的密度,t/m3;

L:攤鋪段長度m;

M:攤鋪段瀝青混合料總質量t;

T:攤鋪層落實成型后的平均厚度cm;

W:攤鋪寬度m。

普通瀝青混合料參考松鋪系數(shù)

表5-16混合料類型參考松鋪系數(shù)(即拋高)

機械攤鋪人工攤鋪粗、中粒式瀝青砼1.15~1.351.25~1.50瀝青碎石1.15~1.301.20~1.454.改性瀝青混合料應保持連續(xù)、均勻、不休止地攤鋪。改性瀝青混合料生產,運輸、攤鋪和落實等施工作業(yè)應采用機械化施工。

5.攤鋪前應檢查工程施工范圍內的井蓋框,路緣石等是否已固定至要求高程,側壁是否已涂好瀝青粘層,頂面是否

已有保護隔離措施,鋪筑改性瀝青混合料前,應檢查其下層的質量,按規(guī)定噴灑透層油或粘層油。噴透層油或粘層油時,宜采用瀝青灑布機,噴油管宜與路表面形成約30○角,并有適當高度,以便路面上噴灑的透層油或粘層油形成重疊。

6.普通瀝青砼應盡可能用攤鋪機鋪筑,對快速道、主干路采用的攤鋪機宜有自動調平裝置。

7.攤鋪應盡可能采用全路幅鋪筑,如采用數(shù)臺機械聯(lián)合攤鋪,各機縱向相距約10~20m,縱向搭接至少10cm,以利接縫密合,攤鋪機后應配備人員作輔助工作,及時整形。

8.改性瀝青混合料落實后應在攤鋪以后緊接著進行,不得等混合料冷卻扣碾壓,在初壓和復壓過程中,宜采用同類壓路機并列成梯隊落實,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縱列方式。

9.振動壓路機落實改性瀝青混合料路面時,壓路機軌跡的重疊寬度不應超過20cm,但采用靜載鋼軌壓路機時,壓路機軌跡的重疊寬度不應少于20cm,采用振動壓路機時,壓路機的振動頻率振幅大小應與路面鋪筑厚度協(xié)調理器,厚度較薄時宜采用高頻低振幅,終壓時不得振動。SMA混合料不得

采用輪胎壓路機械碾壓。

10.SMA混合料無論采用何種碾壓方式,壓路機都應緊跟在攤鋪機后面碾壓,在終壓溫度前消除全部軌跡,一旦達到要求的落實度(不小于馬歇爾試驗密度的96%)應立刻中止壓路機作業(yè),以免免度碾壓導致瀝青瑪蹄脂結合料被擠壓到路表面,影響構造深度。

11.鋪筑多層混合料時,上下層的接縫應氏開,縱縫至少15cm,橫縫至少1m,快速道、主干路面層接縫應削齊接平;一般道路的粗粒混合料和聯(lián)結層允許斜接,接縫處均應涂刷瀝青粘層,接縫表面應予燙平。

12.改性瀝青混合料當采用兩臺攤鋪機相距宜為15~30mm,整平板設置在同一水平,當不得不采用冷接時宜采用平接縫,也可采用自然縫。

13.碾壓自路邊向路中,要配備與攤鋪寬度相適應的壓路機數(shù)臺,使碾壓溫度能達到上述表17中的規(guī)定要求。

碾壓順序如下:接縫處預壓全路初壓全路復壓全部終壓。

每次來回軌跡重疊,雙軌壓路機重疊30cm左右,三輪壓路機重疊后輪寬度1/2左右。

14.壓路機型的輕重選擇一般為:初壓輕型復壓重型終壓輕型。

如瀝青攤鋪機已有夯實裝置,亦可省去初壓工序,各種壓路機碾壓速度可參照表5-17。

碾壓瀝青混合料壓路機速度和遍數(shù)(參考)

表5-17壓路機類型碾壓速度初壓速度(m/min)

復壓速度(m/min)

終壓速度(m/min)

鋼(光筒)

壓路機6~8t雙輪25~3540~5510~12t三輪40~55振動壓路機6~7t

靜壓時25~35

(靜壓)

65~100

(振動壓)

30~35

(靜壓)

輪胎壓路機10~24t75~9075~90

(或鋼筒

式靜壓)

大約遍數(shù)

24~6(至無顯著輪跡)

2~4(至根本無輪跡)

15.SMA路面冷卻到50○C以下方可開放交通。

16.壓路機宜有自動灑水設備,防止混合料粘輪,如無自動灑水設備,應有專人跟輪涂布油水(1:3)混合液。

17.施工遇雨應及時通知拌和廠中止供料,已出廠和已鋪好粗粒式瀝青混合料,應立刻快角快壓,搶工鋪料完畢;如中粒式混合料施工遇雨,除已鋪筑的做齊施工縫搶壓完畢外,其余不得繼續(xù)鋪筑。

1.2.4.1.4質量要求1.在施工質量管理中進行試驗檢測時應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取樣,對試驗檢測數(shù)據(jù)應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2.礦料應重視集料和礦粉的質量檢驗及篩分集料通過各篩孔百分數(shù),特別是132mm、9.5mm、4.75mm、2.36mm、0.075mm五個篩孔的通過率,與標準協(xié)同比的容許誤差為:132mm、9.5mm、4.75mm、6%、2.36mm、4%、0.075mm2%;油石比:0.3%;纖維用量:10%。

3.改性瀝青應在盡量靠近供攔各料使用的部位取樣;對現(xiàn)場制作的改性瀝青,取樣后立刻灌制試件并進行試驗,不得在冷卻后重新加熱或用室內改性瀝青制作機械加工后再做試驗。

4.施工過程中改性瀝青質量檢測要求見下表5-18。

施工過程中改性瀝青質量的檢測要求

表5-18

目改性劑SBS檢測頻度備

注針入度符合設計要求1~2次/日

軟化點符合設計要求1~2次/日

低溫延度符合設計要求必要時試驗溫度為6○C彈性恢復符合設計要求必要時試驗溫度為256○C顯微鏡觀測符合設計要求1~2次/日必要時拍攝照片備查5.瀝青砼表面應平整密度,不應出現(xiàn)泛油、松散、裂縫、粗細料集中等現(xiàn)象,對于主干路如有上述缺點的面積(凡屬單條的裂縫,則按其長度乘以0.2mm寬度。折算成面積)之和不得超過受檢面積的0.03%,其它道路不得超過0.05%。瀝青砼表面無明顯碾壓輪跡;接茬應緊湊,平順、燙縫不應枯焦;面層與路緣石及其他構筑物應接順,不得有積水現(xiàn)象。

6、瀝青砼表面竣工驗收彎沉值(1/100mm)主干道為38.1,6%水泥穩(wěn)定石粉碴竣工驗收彎沉傳值(1/100mm),主干道61.9。

7.抗滑性能指標

宜在竣工后第一個夏季采用摩擦系數(shù)測定車,以(501)Km/h的車速測定橫力系數(shù)(SFC):用鋪砂法或激光構造深度儀測定路面宏觀構造深度

1.2.5道路附屬工程1.2.1.1路路緣石(道牙)安裝砌筑1.本工程采用砼道牙,立道牙為C30砼,規(guī)格為123050;平道牙為C25砼,規(guī)格為82525。

2.放線與創(chuàng)槽:按校準的路邊線進行狼子野心槽,在槽內加釘?shù)姥肋吘€樁(用鋼筋棍制作),直線部分的間距10~15m,彎道部分5~10m,路口圓弧1~5m,反復校核牙頂高和和曲線,以求牙頂平順,無波浪,曲線圓潤、無折角。

3.安砌:在創(chuàng)好的槽面上要鋪2cm砂漿,按放線位置和高程安砌道牙,用橡皮錘敲打穩(wěn)固平穩(wěn),線型直順,彎度圓潤,頂面平順并符合設計高程、縫均勻(1cm),4.安砌好道牙,對道牙前的肥槽用道路基層材料填埋并夯打密實;對道牙背后,取含水量適合的好土夯填密實后,再回填水泥石粉渣分層夯實至牙頂(牙后有小方磚步道的預留步道磚和砂漿厚),其厚度不小于15cm,寬度不小50cm,夯實密度不小于90%(輕型擊實),道牙背后如為綠地,應

在道牙背后做成低標號砼三角灰后背。

5.勾縫:宜在路面完成后勾縫。勾縫前,先校核道牙的位置和高程順直度或圓順度,予以調整后進行勾縫。勾縫要將砂漿填滿填實縫隙后勾抹平整,并將縫邊毛刺清掃潔凈。

1.2.1.2雨水口雨水口是匯集路面、地表水流、通過雨水支管進入城市排水管道的入水口,用以保證道路及地面雨天不積水,以供車輛正常行駛,人群正?;顒?。雨水口也叫收水井。

1.作業(yè)條件:道路上一般在作完基層后進行,按設計圖中的邊線和所給定的高程、位置釘中心樁,放線挖槽,操縱位置和高程,雨水口長邊務必重合道路邊線。彎道上的雨水口中間部分切于曲線上。

2.挖槽時注意留足肥槽、以便于砌磚。

3.槽底要細心夯實,澆注C10砼基礎,并抹出向雨支管集水的泛水坡。槽底如為松軟土應夯筑3:7石灰土基礎。

4.砌井墻1)砌筑井墻應隨砌隨勾縫,每砌高30cm應將墻外肥槽

及時回填,薄層夯實,提高落實度,防止沉陷。

2)砌至雨水支管處應滿臥砂漿,當砌磚已包滿支管時,應將管口周邊用砂漿抹嚴抹平。管頂砌半圓磚旋。管口應與井墻面齊平。支管與井墻斜支時,突出井墻的部分的管頭應切掉,用砂漿抹平。

5.在安裝鑄鐵井圈時,應在雨水口箅的頂面低于周邊路面或地面1-3cm。

6.如在路面邊緣的雨水口、當碾壓面層時,應將雨水口用木板或鐵板覆蓋,防止將井圈壓壞。

7.雨水支管一般埋深較淺,在路面下的支管應澆注砼基礎,并應將管道作360○滿包砼加固,防止將管道壓裂。

8.雨水支管的肥槽較管,應用木夯鋪簿層土進行細務,防止塌陷。

1.2.6市政管道工程1.2.6.1工程概況望海路二期管道工程主要有: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管道。給水管道長185米,雨水管道長354米,污水管道長

191米,給排水工程的施工采用大開挖埋設,標段中DN400給水管采用承插式球墨鑄鐵管(要求防腐處理)DN600給水管采用預應力鋼筋砼給水管,全部要用柔性橡膠圈接口設立式閥門井。

雨水、污水管本標段采用I級承插式鋼筋砼排水管,膠圈接口瀝青油膏內外嵌縫,同樣采用大開挖施工,雨水口采用鑄鐵鐵標圈,箅子并設置砼邊框。

1.2.6.2施工測量〈一〉測定管道中線按設計給定的中線操縱點,在現(xiàn)場測設出中線的起點、終點、平面折點、縱向折點及直線段操縱中心樁(用木樁頂釘中心釘設定),并在起點、終點,縱向折點的溝槽外適當位置,設置方向操縱樁,并且通過丈量確定樁號。

〈二〉建立臨時工程往往需要增設臨時水準點,應在穩(wěn)固且不易被碰撞處設置,其間距為不大于100m為宜。臨時水準點閉合差應符合12L(L為水準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Km)的規(guī)定標準。

〈三〉埋設管道坡度板1.坡度板的埋設間距一般為10m,管道平面折點、縱間變坡點、附屬構筑物處,都應槽設坡工板。

2.坡度板距槽底高不應大于3m。人工挖槽,一層槽在開槽前埋設,多層槽在開挖有層槽前埋設;機械挖槽在人工清槽底前埋設。

3.坡度應埋設穩(wěn)固,不應高出地面,伸出槽幫長度不小于30cm,坡度板截面不應小于5cm15cm。

4.坡度板上的管線中心釘和高程板高程釘,一般做法如下:

管線中心釘要釘在坡度板的頂面。

高程板要釘在坡度板中心釘同一側的板面上,應保持垂直3)高程頂要釘在高程板靠中心線一側。

4)坡工板上應標明樁號(檢查井處應標明井號),高程頂至各部位如槽底、平基面,管內底)的下返常校。有跌落

差的,應在坡度板的兩側分別標明,且分別標明共所因高程釘。

(四)如受條件限制,不宜埋設坡工板的,可在溝槽兩側邊坡或槽底兩側,對稱設置高程樁,在其上釘?shù)雀吒愠提?,挖槽見底及管道鋪設前,或方溝溝墻砌筑前,均需側定管管渠中心線位置。

(五)無論是便用坡度板還是使用高程樁,在挖槽見底前及澆筑砼底板前,在管道鋪設或方溝砌筑前,均應復測管道中心線及高程板樁的高程。

1.2.6.3溝槽開挖要點〈一〉溝槽開挖的關鍵是確定開挖寬度。根據(jù)槽深和土質狀況,按施工規(guī)范或技術規(guī)程要求,選取既不會造成溝槽塌方,又減少開挖量最小需要槽底寬度(管道結構寬與兩側工作完間寬之和),經過計算確定溝槽上口開挖邊線。

〈二〉當?shù)刭|條件不佳,地下水位高于槽底且降水不好,以及現(xiàn)場沒有適合寬度的工作空間時,采用溝槽支撐,要按規(guī)程進行支撐設計,以保障槽壁穩(wěn)定,支撐采用的類型、構

造均應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按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執(zhí)行。

(三)溝槽施工中的排水、降水根據(jù)水文地質資料,槽底高程在地下水位線以下,或有淺層滯水的槽段,在施工方案中要確定排、降水措施。假如要采用槽底兩側挖排水溝進行排水,其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