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藏族移民的血壓與血管性狀特征_第1頁
青藏高原藏族移民的血壓與血管性狀特征_第2頁
青藏高原藏族移民的血壓與血管性狀特征_第3頁
青藏高原藏族移民的血壓與血管性狀特征_第4頁
青藏高原藏族移民的血壓與血管性狀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藏高原藏族移民的血壓與血管性狀特征摘要:【目的】了解藏族移民在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后的身體形態(tài)和健康狀況,探索生活習慣病的主要影響因素。【方法】以青 藏高原海拔4000m的藏族游牧民131人和海拔1800m的世居藏族130人為研究對象,于2006-2007年調查了藏族居民的生活 方式、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方面的特征,并針對動脈硬化癥高危因子之一的血壓及血管性狀進行分析與考察。【結果】兩地 區(qū)居民身體形態(tài)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定居藏族J區(qū)的男女收縮壓均比移居藏族D區(qū)高,但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兩地區(qū)男女 的脈搏無統(tǒng)計學差異。加速度脈波(APG)測試結果,與動脈硬化密切關聯(lián)的b/a值和d/a值,男女間b/a

2、值D區(qū)均高于J 區(qū),并且男子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d/a值D區(qū)男子低于J區(qū),但女子高于J區(qū),兩地區(qū)男女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從復合波形 及血管年齡來看,兩地區(qū)血管性狀均符合隨年齡增大而低下的趨勢,D區(qū)下降較緩慢,并且男女的血管年齡較J區(qū)小?!窘Y 論】高海拔地區(qū)居民的血壓低于中低海拔地區(qū),并且具有血管年齡偏低、動脈硬化發(fā)展程度輕的特征。關鍵詞:高原藏族;血壓;血管性狀;加速度脈波;特征1研究背景與目的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總人口占547. 7萬,其中藏族占 20%,他們大多數(shù)生活在離市區(qū)較偏遠的游牧地區(qū)。近年來 由于城市對牧區(qū)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 向城市化現(xiàn)代方式改變,更加上我國從200

3、2年開始實施了 退耕還林還草政策之后,對一些游牧地區(qū)的居民進行了集中 安置。對這些移民來說,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為了了解他們在這期間具有怎樣的身體形態(tài)與健康狀態(tài)變 化,我們于2006年開始對海拔4000米的移民地區(qū)進行了調 查,同時作為對照組也對海拔1800米的藏族居民進行了調 查。2006年對這兩個地區(qū)進行的身體形態(tài)和體力調查結果 顯示高海拔地區(qū)移民的體格小于中海拔居民,除了心肺功能 測試高于中海拔地區(qū)之外,體力測試結果也處于低值。在步 行量測試結果以及問卷調查中也顯示移民地區(qū)的日?;顒?量遠遠低于中海拔居民。但在生理指標結果顯示移民地區(qū)的 平均血壓值遠遠低于中海拔居民,對于這

4、個結果,我們在別 文做了考察分析,在此不作贅述。鑒于以上結果,我們在 2007年對同樣兩個地區(qū)再次進行了調查。為了更深層地了 解和分析兩地區(qū)居民血壓值之間較大差別的原因以及他們 的血管性狀,在與前次調查內容相同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便 于攜帶、適用于現(xiàn)場調查的加速度脈波測試。先行研究指出,高血壓癥不但與動脈硬化具有密切的 關聯(lián),并且是促進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高 血壓人群的各部位動脈硬化程度要比非高血壓人群嚴重1-3。 加速度脈波(acceleration plethysmogram:APG)是由指尖 容積脈波的二次微分而來的大動脈血液流動壓力波,由a、 b、c、d、e五個曲線點構成,

5、并且每個曲線的變化具有不 同的釋義(見圖1)b/a波作為從左心室發(fā)出的原動壓力波, 是構成收縮期前期的主要成分,d/a波則是由末梢血管的反 射壓力波形成收縮期后期的主要成份。因此將他們作為動脈 硬化的指標,測定的結果是兩者均隨著年齡增長呈現(xiàn)高值, 并且b/a與年齡、血壓呈正相關,d/a與年齡、血壓呈負相 關而且從加速度脈波的各指標來看,它們和年齡、頸動 脈壁的厚度相關聯(lián),隨著年齡的增長頸動脈的病變程度也增 加5。有人針對先前研究進行了積累,利用APG指標推算出 了血管年齡以及根據(jù)各波形的變化預測動脈硬化風險等級 6-10,由此我們推測,高海拔藏族移民的血壓低于中海拔藏 族居民,那么他們的血管硬

6、化程度是否也低于中海拔居民?圖1正常人加速度脈波的各段波形2研究對象與方法2. 1地區(qū)與對象調查選用和2006年相同的海拔1800米定居藏族(J區(qū)) 和海拔4000米移居藏族地區(qū)(D區(qū))。其中D區(qū)131人(男 64人,女67人),J區(qū)130人(男52人,女78人)(表1)。表1調查對象的年齡構成年齡男女J地區(qū)D地區(qū)J地區(qū)D地區(qū)191545202981213730391917231140494101213505912131266069626117025814合計52647867平均年齡土43. 2 +40.4土42. 5 +49.4 +SD15. 115.716.819.92.2問卷調查(結果另

7、述)采用和2006年同樣的現(xiàn)場填寫問卷表的方式。問卷內 容包括年齡、家庭成員、收入狀況及飲食、飲酒、吸煙、日 常運動情況、傷病史、汽車、家電持有狀況等個人信息。 2.3測試項目及方法成,由于這五個要素波段不是根據(jù)標準值所校正的值,因此 取相對值b/a, c/a, d/a, e/a成,由于這五個要素波段不是根據(jù)標準值所校正的值,因此 取相對值b/a, c/a, d/a, e/a作為評價指標。5數(shù)據(jù)處理根據(jù)地區(qū)、年齡、性別分組,使用SPSS12. 0J for Windows進行方差分析,統(tǒng)計學有意差為5%。3研究結果1身體形態(tài)除了 J區(qū)女子的身高高于D區(qū)之外,其他身體形態(tài)項目 兩地區(qū)之間沒有顯著

8、的統(tǒng)計學差異(表2)。血壓測試使用水銀式血壓計(GB3053-1993),每人測試 3次,取平均值;體脂肪測試使用體脂肪稱BODY FAT ANALYZER Model No. TBF-310 (TANITA);脈波測試(APG) 使用株式會社U-Medica Inc加速度脈波儀(System Artett C),測試者安靜狀態(tài)下仰臥共測試3次(測試一次需18秒), 保存其中較穩(wěn)定的脈波值為記錄。2.4 APG評價方法表2兩地區(qū)各測試項目的方差分析結果加速度脈波如圖1所示,由表2兩地區(qū)各測試項目的方差分析結果J地區(qū)D地區(qū)方差分析年齡差地區(qū)差年齡*地區(qū)男身高(cm)167.4 + 6.3166.

9、1+6.10.3680.1390.281體重(kg)65. 2+14.068.9+11.60.0880.6620.610體脂肪(%)22.2 + 6.726.2+6.70.7490.1530.123胸圍(cm)92. 1 + 8.794.1+7.70.029*0.6510.559腰圍(cm)85. 3+12.986.4+13.00.2010.8940.144臀圍(cm)93.6+7.096.9+8.00.2380.3350.300上臂圍(cm)26.7+2.927.0+2.70.1940.5910.262BMI23.1+3.924.9+3.90.3140.2230.288收縮壓(mmHg)12

10、2.6+18.8117.2+13.30.9640.0560.041*舒張壓(mmHg)73.7+13.973.8+8.90.9580.3080.055脈搏(分鐘/次)71.2+11.168.5+13.30.9740.3460.004*血管老化偏差值50.9+9.846.6+12.00.3330.028*0.336血管年齡41.4+16.338.4+13.90.000*0.035*0.620女身高(cm)154.4+5.2150.1+6.90.041*0.002*0.778體重(kg)55.7+9.054.3+10.70.5790.3180.793體脂肪(%)31.7+7.434.0+9.10.

11、5270.4400.207胸圍(cm)89.1+8.787.1+7.70.3800.2710.427腰圍(cm)80.8+11.178.0+9.90.1150.0950.596臀圍(cm)93.2+6.590.9+7.80.7730.2460.781上臂圍(cm)25.4+2.725.3+3.10.4450.2790.350BMI23.4+3.824.1+4.00.3750.7670.481收縮壓(mmHg)119.6+20.7117.2+20.20.000*0.4110.796舒張壓(mmHg)69.9+14.071.9+11.20.013*0.8230.627脈搏(分鐘/次)66.4+10

12、.570.0+10.40.5990.2480.183血管老化偏差值47.9+10.645.0+11.60.010*0.4940.923血管年齡43.3+19.442.8+19.30.000*0.4230.418*p0.05, *p0.01, *p0.0013.2血壓60歲組的收縮壓偏高;在舒張壓方面,J區(qū)男子40歲組,J區(qū)的男女收縮壓均顯示比D區(qū)高的趨勢,但沒有顯著女子60、70歲組較D區(qū)高,而女子20-50歲組整體D區(qū)稍的統(tǒng)計學差異(表2)。高于J區(qū),但除了女子50歲組舒張壓之外,其他各組的血從年齡分組來看,D區(qū)男子20歲組、60歲組,女子30壓值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3)。歲組、50歲組及J區(qū)

13、男子40歲組、70歲組,女子40歲組、表3兩地區(qū)年齡分組血壓值男女一年齡J地區(qū)D地區(qū)J地區(qū)D地區(qū)SBPDBPSBPDBPSBPDBPSBPDBPSBPDBP19123.080.0115.058.0116.3+8.866.5+12.4107.3+3.860.3+4.32029114.3+9.265.1+10.2120.6+10.869.4+9.9107.7+5.854.0+7.8105.3+7.160.6+9.83039118.2+10.772.6+10.9117.0+13.273.9+9.1106.2+9.864.4+13.1110.0+11.971.1+9.54049146.8+40.387

14、.0+25.0106.5+12.369.8+9.4116.4+18.869.8+10.8108.5+12.173.1+9.35059122.0+18.375.8+15.3119.8+14.877.7+7.9114.2+10.368.5+7.1122.8+11.678.2+7.06069117.0+7.174.0+2.8122.5+2.174.0+2.8137.7+28.479.3+12.1120.3+16.575.2+14.670144.0+21.273.5+4.9110.0+19.873.5+16.3142.6+21.385.5+12.4143.5+30.277.5+12.0合計122.6+

15、18.873.7+13.9117.2+13.373.8+8.9119.6+20.769.9+14.0117.2+20.271.9+11.23.3脈搏及加速度脈波有統(tǒng)計學差異。d/a值D區(qū)男子低于J區(qū),女子高于J區(qū),3.3.1 D區(qū)男子的脈搏低于J區(qū),女子脈搏高于J區(qū),兩地但兩地區(qū)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將年齡差作為分析因子的男子區(qū)男女脈搏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2)。b/a、d/a、女子b/a、d/a值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4)。3.3.2男女的加速度脈波b/a值D區(qū)高于J區(qū),并且男子具J地區(qū)D地區(qū)方差分析年齡因子地區(qū)因子年齡*地區(qū)男Waveformindx I0.380. 330.48+0.250.003

16、*0.034*0.888Waveformindx H0.500. 260.59+0.230.003*0.044*0.978ba-0.63 + 0.21-0.71+0.150.019*0.049*0.842ca-0. 13 + 0. 13-0.11+0.140.0590.6470.778da-0.25+0.16-0.22+0.140.010*0.1550.795ea0. 17 + 0.090.17+0.060.1840.9440.146女WaveformindxI0.31 + 0. 370.36+0.410.000*0.4690.806Waveformindx H1.61+8.300.54+0.

17、340.9840.2640.000*ba-0.60 + 0.24-0.68+0.270.003*0.0880.788ca-0. 12 + 0. 14-0.13+0.160.1250.6830.299da-0.29+0.17-0.31+0.180.001*0.2150.359ea0.13+0.060.17+0.080.2370.0780.682表4兩地區(qū)脈波各項平均值的分析*p0.05, *p0. 01, *p0. 001于中、低海拔居民的結論是相同的。3. 3. 3 Waveformindx I 和 Waveformindx H 指數(shù) D 區(qū)男子均 高于J區(qū)男子,并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D區(qū)女子Wa

18、veformindx I值高于J區(qū)女子,但WaveformindxH值低于J區(qū)女子(表 4)。兩地區(qū)男女的Waveformindx變化均符合隨年齡下降的 趨勢,D區(qū)男子60歲以后的變化較緩慢(圖1-圖4)。. J地區(qū)D地區(qū)圖2兩地區(qū)男子Waveformindx I隨年齡變化的趨勢圖4兩地區(qū)女子Waveformindx I隨年齡變化的趨勢 J地區(qū)D地區(qū)e 1卑,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 山皿斗圖3兩地區(qū)男子Waveformindx II隨年齡變化的趨勢 4血管年齡及血管老化偏差血管年齡D區(qū)男女均低于J區(qū),并且兩地區(qū)男子之間具 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從血管老化偏差值來看(血

19、管老化度), 同樣是D區(qū)男女低于J區(qū),男子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2)。 5討論2006年的第一次調查結果,D區(qū)(移居藏族)的身體形 態(tài)指標均低于J區(qū)(定居藏族)并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在 200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形態(tài)指標兩地區(qū)之間 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地區(qū)間追加測試的體脂率也未見統(tǒng)計學 差異。有先行研究表明,在尼泊爾移民的跟蹤調查中,生活 習慣、飲食習慣等的改變會導致體重增加、肥胖率升高傾向, 進而引起血壓升高11,12。He J在對移民的追蹤調查中指出, 雖然原住民和移民的血壓都有上升趨勢,但根據(jù)其結果大膽 推測了生活習慣的改變是血壓升高的影響因素13。因此我們 考慮也許是D區(qū)城鎮(zhèn)化急速變化的生活方式引起體重增加, 造成了和J區(qū)差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