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單元測試題課件_第1頁
隋唐時期單元測試題課件_第2頁
隋唐時期單元測試題課件_第3頁
隋唐時期單元測試題課件_第4頁
隋唐時期單元測試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一、單項選擇題1.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以( )為中心。A. 長安 B. 涿郡 C. 洛陽 D. 余杭2.隋朝的統(tǒng)治類似于下列哪一個朝代( )?A. 秦朝 B. 東漢 C. 西晉 D. 東晉3. “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英明統(tǒng)治。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則天 D. 唐玄宗4. 唐朝實行的行政制度是( )。A. 郡縣制 B. 科舉制 C. 三省六部制 D.“羈縻州”制度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一、單項選擇題1.隋朝時開5. 下列與武則天有關(guān)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A. 代唐

2、高宗視政,初顯管理才能 B. 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C. “武周政治”時期,社會經(jīng)濟達到前所未有的極盛時期 D. 以殘酷誅殺的手段對付李唐宗室6. 僧人都有法號,“西天取經(jīng)”的陳祎,法號是( )。A. 三藏 B. 玄奘 C. 鑒真 D.一行7. 唐朝文學里,最光彩奪目的是( )。A. 辭賦 B. 詩歌 C. 散文 D. 詞曲8. 唐太宗曾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實現(xiàn)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A. 舉薦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舉制 D. 分封賞賜有功之人5. 下列與武則天有關(guān)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9. 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

3、風尚的國家是( )。A. 朝鮮 B. 印度 C. 日本 D. 印度尼西亞10.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個“人”指的是( )。A. 魏征 B. 房玄齡 C. 杜如晦 D. 姚崇11. 被西藏人民親切稱為“阿姐甲沙”(意為漢族阿姐)的人是( )。A. 昭君姑娘 B. 文成公主 C. 則天皇帝 D. 金城公主12. 為“唐風洋溢奈良城”作出貢獻的中國僧人是( )。A. 鑒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侶 D. 一行9. 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13.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A. 洛陽 B.

4、 長安 C. 揚州 D. 成都14. 現(xiàn)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A. 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望 C. 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 D. 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shù)15. 下列對我國石窟藝術(shù)的表述正確的是( )。石窟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宣傳佛教的產(chǎn)物 石窟是我國古代雕刻和繪畫藝術(shù)的寶庫莫高窟是世界藝術(shù)寶庫之一 石窟藝術(shù)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藝術(shù)上的巨大成就 A. B. C. D. 13.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16.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边@幅對聯(lián)稱頌的是( )。A. 屈原 B. 李白 C.杜甫 D. 白

5、居易17. 下列關(guān)于唐代歷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飲茶之風風靡全國 B. 人們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壺 C. 農(nóng)民可以用曲轅犁犁耕,筒車灌溉 D. 除夕夜,百姓掛年畫,貼“桃符” 18. 自稱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是下列哪個民族的( )?A. 吐蕃 B. 回鶻 C. 突厥 D. 南詔19. 下列地名屬于唐朝時稱“天竺”的地方是( )。A. 印度 B. 巴基斯坦 C. 孟加拉 D. 泰國16.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幅對聯(lián)20. 古代中國人確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明世系,別婚姻 B. 區(qū)別人們的生活區(qū)域 C. 區(qū)別人的民族 D. 區(qū)別人的職業(yè)2

6、1. 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項是隋朝時期出現(xiàn)的( )?A. 設(shè)計建造趙州橋 B. 發(fā)明活字印刷術(shù) C. 發(fā)明地動儀 D. 金剛經(jīng)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2. 下列事件中,不屬于唐朝對外關(guān)系的是( )。A. 玄奘西游 B.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唐蕃已經(jīng)“和同為一家”了 C. 鑒真東渡日本 D. 新羅派使節(jié)和留學生到唐朝學習20. 古代中國人確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23. 唐朝時期造型美觀、釉色絢麗,被譽為世界工藝珍品的著名陶器是( )。A. 唐三彩 B. 青花瓷 C. 青瓷 D. 白瓷24. 下列唐朝與國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發(fā)生在貞觀年間的( )。A. 日本第一

7、批遣唐使來到中國 B. 鑒真東渡 C. 玄奘西游 D. 玄奘攜帶大量佛經(jīng)回到長安25. 唐都長安的“坊”實際上是( )。A. 居民區(qū) B. 商業(yè)區(qū) C. 宗教活動場所 D. 皇帝處理政務(wù)的地方23. 唐朝時期造型美觀、釉色絢麗,被譽為世界工藝珍品的著名二、材料題26、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杜甫憶昔材料二: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王讜唐語林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中的“開元全盛”時代是哪個皇帝當政時期? 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糧食品種是什么? (1)唐玄宗;稻和粟。二、材料題26、材料一:“

8、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2)閱讀材料二,結(jié)合教材知識指出,開元年間統(tǒng)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3)除了“開元盛世”,唐朝前期還出現(xiàn)了哪些盛世、治世局面?(2)重用賢能,大力整頓吏治,改革漕運制度。(3)“貞觀之治”“貞觀遺風”。 (2)閱讀材料二,結(jié)合教材知識指出,開元年間統(tǒng)治者采取了哪些27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銀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胡曾詠史詩汴水材料二:“盡道隨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皮日休汴河懷古請回答:(1)簡要說明胡曾對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看法。(2)說一說皮日休對隋朝開鑿大運河的評價。(3

9、)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觀點?為什么?27 閱讀下列材料:-胡曾詠史詩汴水材料二:“(1)胡曾認為,大運河的開鑿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他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2)皮日休認為,大運河的開鑿利大于弊,以至數(shù)百年后南北往來仍然依賴它。他對此基本持肯定態(tài)度。(3)兩種觀點都不夠全面。 大運河的開鑿和隋煬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雖然大運河的開鑿有加重人民負擔的一面,但是大運河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經(jīng)濟的交流。隋朝的滅亡是隋煬帝眾多暴政的綜合結(jié)果,并非只是因為開鑿大運河所致。(1)胡曾認為,大運河的開鑿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他對此持否28. 閱

10、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話)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未足,征求無已,亦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之滅。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主,可不畏懼!材料三:(唐太宗對大臣的訓(xùn)示)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以上摘自 貞觀政要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說明隋朝滅亡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xiàn)有否關(guān)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識到了什么實質(zhì)問題?他說這番話的意圖何在?(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8. 閱讀下列材料:以上摘自 貞觀政要請回答: (1)有。唐太宗吸

11、取隋亡教訓(xùn),勵精圖治,從而出現(xiàn)政治清明的“貞觀之治?!?(2)意識到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 (3)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利益。 (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xùn),勵精圖治,從而出現(xiàn)政治清明的“29.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碧迫粟w嘏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羅籠絡(luò)的意思)”唐太宗閱讀后回答:材料一中的“長策”是指什么制度?這種制度開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漸完善?最關(guān)鍵的人物是誰?唐朝時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獲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廢除的?從材料看,這種制度獲得收益最大的是誰?這種制度有什么影響?29.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人趙(1)科舉制度; 隋朝; 唐朝時期;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進士、明經(jīng)兩科最重要; 狀元; 清朝(2)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3)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選拔人才,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推動了一系列改革,開創(chuàng)出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民族關(guān)系的嶄新局面,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1)科舉制度; 隋朝; 唐朝時期; 唐太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