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東教授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_第1頁
李應東教授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_第2頁
李應東教授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_第3頁
李應東教授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李應東教授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開展、競爭壓力的增加、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心臟神經官能癥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該病病因復雜,西醫(yī)治療一般以對癥處理為主,療效不佳;中醫(yī)注重從整體出發(fā),標本兼治,日漸顯示出其優(yōu)勢。李應東教授從醫(yī)20多年對本病的治療獨有神悟,造詣頗深。文章對李教師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之經歷進展了簡要總結,以供根底與臨床研究者參考?!娟P鍵詞】李應東教授;心臟神經官能癥;經歷交流1病因病機心臟神經官能癥在中醫(yī)學中無直接對應的病名,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本病可歸入中醫(yī)學“驚悸“怔忡“心痛等范疇2。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是由于現(xiàn)代生活緊張,競爭劇烈,過度的情志刺激下,超過了常度,破壞

2、了人體內、外環(huán)境的平衡狀態(tài),引起機體失調,氣血不和,經脈失暢,臟腑功能紊亂而發(fā)玻?素問舉痛論?有云:“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那么氣上、喜那么氣緩,悲那么氣消,恐那么氣下,驚那么氣亂,思那么氣結。故李教師認為本病是一種本虛標實之證,且以氣血兩虛為本病的主要內因,情緒失調導致肝氣郁結,氣滯血淤為其標。本病臨床常見病癥是心慌心悸,氣短,頭暈,疲倦乏力,夜臥不安,多夢,甚至失眠,時有胸悶、胸痛等。從臨床病癥上看,本病與心血管病很相似,但檢查提示并無器質性病變。雖然本病的證候特點多樣,但李教師通過長期大量的臨床觀察將其總括為虛實兼挾,其中實者以肝氣郁滯、痰火擾心為主;虛者以心、脾、腎虧虛多見,以此辨證施治

3、,臨床屢獲良效。2辨證論治李教師在長期臨床觀察的根底上,根據(jù)病因病機,總結了心臟神經官能癥的中醫(yī)辨證分型。他主張用陰陽、氣血、臟腑辨證合參,臨證主要分為四種類型辨證施治。2.1心虛害怕,氣滯血淤主證:胸痛,氣短,煩躁,易怒,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病癥多變,時重時輕,舌質暗或有淤點、淤斑,脈弦細。治那么:寧心安神,理氣活血。方藥:逍遙散合血府逐淤湯加減。根本方:柴胡1215g,白芍1215g,枳殼1215g,川芎1215g,當歸1015g,川牛膝1215g,桃仁1015g,紅花1012g,丹參1520g,酸棗仁1520g,夜交藤1520g,合歡皮1520g,炙甘草610g。加減:假設胸悶

4、或胸脅及背部脹痛,心情抑郁、噯氣者,為肝氣郁結證,加香附、陳皮、薤白等;假設胸痛部位固定,頻頻發(fā)作,為氣滯血淤證,加澤蘭、王不留行、三棱、莪術等;假設胸部灼熱、心煩易怒、心悸、口干而苦、大便干者,為肝郁化火證,加黃芩、梔子、生地、丹皮、麥冬、玄參等。2.2氣郁化火,痰熱內擾主證:心煩易怒,心悸不寧,胸悶,常伴有嘆息樣呼吸,心中煩熱,時有咽干,氣短,胸痛或刺痛,口苦,少寐多夢,頭暈目眩,耳鳴,口渴,面紅,舌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治那么:清化痰熱,寧心安神。方藥:柴胡疏肝散合溫膽湯加減。根本方:柴胡1215g,白芍1215g,枳實1215g,香附1012g,陳皮l215g,川芎1215g,半夏曲121

5、5g,石菖蒲1012g,茯苓1012g,丹參1520g,酸棗仁1520g,夜交藤1520g,合歡皮1520g,炙甘草610g。加減:可加用黃芩、山梔清化痰熱以達寧心安神;胸痛明顯加川楝子、郁金、元胡;胸悶明顯者加陳皮、瓜蔞、薤白等;面紅易怒加丹皮、梔子;頭脹頭痛加野菊花、川芎、天麻、鉤藤等;咽部異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加厚樸、生姜、蘇梗、葛根等;舌暗紫或有淤點加桃仁、紅花、王不留行等。2.3肝氣郁結,心脾兩虛主證:心悸,氣短,胸悶,善嘆息,胸痛,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胃脘痞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白、脈細弦。治那么:疏肝理氣,養(yǎng)心健脾。方藥:逍遙散合歸脾湯。根本方:柴胡1215g

6、,白芍1215g,枳實1215g,川芎1012g,當歸1012g,丹參1520g,生黃芪1530g,太子參1220g,茯苓1215g,炒白術1215g,酸棗仁1520g,焦山楂1015g,炒麥芽1015g,炙甘草610g。加減:自汗者加煅龍骨、煅牡蠣;畏寒肢冷有陽虛癥者,加肉桂、附子;五心煩熱陰虛明顯者加生地、黃精、枸杞子等。2.4陰虛火旺,心腎不交主證:心悸怔忡,虛煩不寧,失眠多夢,頭暈,耳鳴,精神不易集中,腰膝酸軟,咽干口燥,男子遺精,女子月經紊亂,舌紅少苔,脈沉弦細。本型病癥繁多,痛苦異常,常見于更年期婦女。治那么:滋陰降火,交通心腎。方藥:交泰丸合天王補心丹加減。根本方:太子參1215

7、g,生黃芪1530g,女貞子1215g,麥冬1215g,炙五味子1215g,當歸1215g,生地1215g,丹參1520g,黃芩6l0g,黃柏610g,白芍1215g,茯苓1215g,酸棗仁1520g,夜交藤1520g,合歡皮1520g,遠志1215g,炙甘草610g。加減:手足煩熱者加鱉甲、梔子、赤芍;腰酸腿軟者加杜仲、川牛膝;肩背沉困不支者加山萸肉、黃精、枸杞子等。上述辨證中,臨床以氣滯血淤型最常見,其次為痰熱擾心型,其它兩種類型相對較少。對本病的治療李教師尤重心理疏導,反對專事藥石以祛??;鼓勵患者暢情志,忌嗔怒,正告患者病無大礙,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將獲得事半功倍的

8、效果。3典型病例心臟神經官能癥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特殊類型,發(fā)病率較高,約占心血管疾患的10,多發(fā)生于青中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臨床上具有典型的心血管病癥,如心悸、氣短、心前區(qū)疼痛;并有全身性神經官能癥的表現(xiàn),如頭痛、失眠、焦慮、緊張、自汗等;心電圖檢查大致正常或有st-t改變。目前西醫(yī)主要采取對癥療法,效果不佳。中醫(yī)中藥治療由于堅持從整體出發(fā),辨證施治,療效較好,且副作用小,值得臨床借鑒3。目前,由于對該病病因、發(fā)病機制及中醫(yī)辨證分型等問題的研究尚處初步階段,所以臨床診療中常遇到漏診誤診、用藥不標準、治療不徹底等棘手問題。李教師通過長期大量的臨床研究,根據(jù)病因病機,總結了心臟神經官能癥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并依此進展辨證論治,獲得了良好療效,得到了患者的廣泛認可。筆者有幸隨師學習一年來,受益頗深,故將李教師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之經歷簡要總結,以供根底與臨床研究者參考。致謝:本文承蒙李應東教師指導,特此致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