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黔始祖沐潤公世系脈派考證-林早強(qiáng)_第1頁
入黔始祖沐潤公世系脈派考證-林早強(qiáng)_第2頁
入黔始祖沐潤公世系脈派考證-林早強(qiáng)_第3頁
入黔始祖沐潤公世系脈派考證-林早強(qiáng)_第4頁
入黔始祖沐潤公世系脈派考證-林早強(qiá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閩林九牧長房端州刺史葦公裔孫林早強(qiáng)前言入黔始祖沐潤公( 號念三郎), 先任廣東雷州指揮, 后調(diào)任貴州筑縣指揮。因威寧彝族二次叛亂, 沐潤公奉命大戰(zhàn)飛來石而踞黃家營。 獲得勝利后, 駐守貴州黃家營, 并安居樂業(yè), 繁衍生息, 為廣東 TOC o 1-5 h z 到貴州的林氏始祖。與上祖及弟兄聯(lián)系甚少, 到清光緒戊申年( 公元 1908 年 ), 由沐潤公十世裔孫德銓號伯公等前輩才編修族譜,時(shí)隔三百年余年, 由于年代久遠(yuǎn), 無譜牒可查, 僅靠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上祖情況。加之 , 過去交通不便, 信息不通, 戰(zhàn)亂等原因,宗親之間, 弟兄姊妹之間沒有往來, 只知道一些主要情況。修譜時(shí) ,靠口口相相傳

2、的上祖世系脈絡(luò)及事跡而操作, 以擺”龍門陣”的形式敘述, 泛泛而談. 導(dǎo)致與上祖對接不明析, 脈絡(luò)不清, 輩分顛倒 , 兄弟變成父子, 傳抄誤記等錯誤。但是, 整個(gè)傳承記載的主線條是清楚的。沐潤公十二世裔孫林早強(qiáng), 作為好事者或者說孝子賢孫 , 對入黔始祖沐潤公世系進(jìn)行研究考證。2016 年 6 月 12 日黔滇林氏沐潤公世系脈派考證于下考證沐潤公世系脈派, 旨在理清血脈, 傳承祖訓(xùn)文化, 字輩排行,家族遷徙; 旨在傳承先祖嘉言, 懿行紀(jì)事, 嘉獎褒揚(yáng), 誥命詔諭。促進(jìn)族人相互了解, 相互溝通, 相互交流, 相互切磋。各志其所, 各始其后。望各位宗親見諒并斧證。一、查找依據(jù)光緒貴州林氏西河堂族

3、譜( 鹽津林世益提供) 、 廣東平遠(yuǎn)縣林氏族譜( 平遠(yuǎn)林桂琳提供) 、廣東梅州林氏族譜(梅州林海提供 ) 、 江西宜春銅鼓縣九牧長房林氏老族譜( 宜春林楊慶提供 ) 、 廣西桂林九牧世系林氏族譜( 桂林林啟明提供) 、 四川筠連縣濂溪林氏族譜( 筠連林六六提供) 、 黔滇林氏族譜( 貴州林登倫編修) 。 主要以 光緒貴州林氏西河堂族譜為依據(jù) ,以相關(guān)族譜、手機(jī)QQ和微信為平臺, 并實(shí)地考察聯(lián)絡(luò)林氏宗親。按照九牧葦公世系記載, 對光緒貴州林氏西河堂族譜記錄的不是之處予以按相關(guān)譜牒補(bǔ)充考證??甲C情況如下:二、沐潤公入黔時(shí)間差異光緒貴州林氏西河堂族譜記載, 始祖沐潤公入黔時(shí)間是: 明朝洪武四年( 公

4、元1372 年 ), 這是一個(gè)差異。根據(jù) 黔滇林氏族譜第 52 頁記載 : 德詮號伯恭、德澤號潤卿于光緒戊申年( 公元 1908年 ) 編修光緒老譜。而德詮號伯恭公是沐潤公的十世裔孫, 沐潤公到德詮公十世, 相距 536年 , 每代相傳平均相隔53.6 年 , 這不合乎代與代相傳的正常年限。廣東大埔林評事世系族譜記載, 沐潤公上系薰公家譜因火災(zāi)毀滅,下三代名諱失去。目前沒有佐證譜牒證明沐潤公的入黔正確時(shí)間,有待于找依據(jù)考證。三、沐潤公直接上祖彥淳公錯誤光緒貴州林氏西河堂族譜50 頁至 52 頁記載 : “宗太公生一子 : 懋公。懋公少時(shí)出任潮陽知縣, 后封直隷, 配劉氏 , 生三子 : 均政公

5、、均祥公、均成公。均祥公字三十三郎、, 配宋氏 , 移居江西贛洲府慈溪縣。均成公, 字三十一郎, 移居潮陽未轉(zhuǎn), 子孫最盛。均政公 , 字三十二郎, 出任河南布政使司, 后封方伯侯, 配周氏、 列氏、陳氏 , 封九州安國夫人, 生子二 : 任選、任興。任選公, 字四十七郎 , 配陳氏 , 出任福寧知縣。任興公 , 字四十八郎, 出任山東廵按都察阮都御史, 住山東立籍, 配楊氏生子一: 旺序 , 配鐘氏 , 生三子 ,彥淳、彥清、彥昌。彥淳配鐘氏生五子: 念一郎沐江、念二郎沐淮、念三郎沐潤、念四郎沐澤、念五郎沐漢。雖然記錄零亂, 但從懋公到彥淳公的主線條是清晰的。經(jīng)查實(shí)多本與懋公世系相關(guān)的族譜證

6、實(shí): 從懋公到沐潤公的世系是: 懋公生均成、均政、 均祥 ;均政生仕興、仕選; 仕選生旺序; 旺序生彥淐、彥清、彥淳、彥渝 ; 彥淳生端、正、彬、嵩; 正生薰 ; 薰生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詳情后面介紹。四、沐潤公十二世裔孫林早強(qiáng)世系林早強(qiáng) , 系入黔始祖沐潤公十二世裔孫, 源系閩林十七世, 九牧長房端州刺史葦公四十世裔孫。世系脈派為:披生葦, 葦生恕,恕生逢, 逢生可征,可征生永,永生康, 康生寬, 寬生賁, 賁生 (矩、伯材、國華),矩生兌(兌為國華公三子,出承矩)兌生天保,天保生程,程生環(huán),環(huán)生采(寀), 采生遂翁, 遂翁生斗煥, 斗煥生坤 , 坤生果 ( 字顯榮 ) , 果生評

7、事, 評事生禎, 禎生懋 (字秀谷 ), 懋生均政, 均政生仕選, 仕選生旺序, 旺序生彥淳, 彥淳生正 , 正生薰 , 薰生沐潤 (號念三), 沐潤生起龍, 起龍生有臣, 有臣生忠杰 , 忠杰生芝元, 芝元生芳武, 芳武生儒學(xué), 儒學(xué)生永春, 永春發(fā)朝 , 發(fā)朝生萬良, 萬良生世忠, 世忠生早強(qiáng)。五、遠(yuǎn)古紀(jì)事(黃帝到比干公)林氏發(fā)源世系傳元祖黃帝黃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孫, 號軒轅氏,有熊氏部落首領(lǐng)。長于姬水,故姓姬。原居西北高原,后分路東進(jìn),在阪泉( 今河北涿鹿東南) 一戰(zhàn),打敗炎帝。遂合并為一,并肩協(xié)力,在涿鹿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尊為炎黃部落聯(lián)盟之首領(lǐng)。據(jù)傳,養(yǎng)蠶、舟車、文字、音律、

8、醫(yī)學(xué)、算數(shù)等,均創(chuàng)于黃帝時(shí)期。后人贊其功德,崇奉為華夏族之共同祖先。元妃嫘祖,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姬、祀、 己、滕、箴、任、 茍、僖、 姞、 女不、 依、二酉等。少吳氏( 玄囂 ) 居奄,太吳氏( 昌意 ) 居陳。帝崩于荊山之陽,葬于橋山。二世玄囂公玄囂乃黃帝之長子,嫘祖所生。名摯, 己姓。 自窮桑 ( 山東曲阜北) 登帝位。以金德王天下,稱少昊金天氏。在位八十四年, 傳位于侄顓頊。死后葬云陽。妃干類氏,名娥居, 生蠐極 ( 通鑒稱玄囂為黃帝之子。本冊從通鑒,不依老譜) 。三世蠐極公三世玄囂之子,雖未得帝位,但生一子為圣君,即高辛氏帝嚳。四世帝嚳公黃帝之曾孫,玄囂之孫,受顓頊封于辛,故號高

9、辛氏。所領(lǐng)部落由八個(gè)氏族組成,活動毫( 河南登封) 。帝嚳聰以知達(dá),明以察徽,繼顓頊而登帝位,在位七十年,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與黃帝、顓頊、堯、舜合稱“五帝”。帝納四妃,生四子:元妃姜嫄生棄;次妃簡狄生契;三妃慶都生堯;四妃常儀生摯。帝嚳崩于頓邱( 河南輝縣東北 ) ,子摯繼位。五世契 公帝嚳之子,簡狄所生。契賢。佐禹治水有功,舜命為司徒,掌管教化,封國于商( 今河南商邱) ,姓子,為商族始祖。契傳十四代至湯,得天位, 創(chuàng)建商朝。 國語 云: “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契有玄王之稱) 。契生子日昭明。六世昭明公契之子,繼位后遷都砥石。生子目相土。七世相土公昭明之子。發(fā)明以馬

10、駕車;引重致遠(yuǎn),積極向東擴(kuò)展,東逾泗水,在泰山之下建立東都,活動范圍達(dá)到東海之濱,渤海地區(qū)。商頌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之句。生子曰昌若。八世昌若公相土之子,生曹圉( 又名糧圉) 。九世曹圉公昌若之子,生冥( 又名季 ) 。十世冥公曹圈之子,為水官, 勤于水事而逝。生子振, 又名王亥。十一世振 公冥之子。任首領(lǐng)時(shí),畜牧業(yè)興旺,用“服?!必?fù)重,與各部落交易,被有易氏攔路殺死。奪去“服?!薄Zど釉簧霞孜?( 報(bào)甲 ) 。十二世上甲微公振之子, 向河伯借兵,攻殺有易氏之尹綿臣,為父報(bào)仇。商部族從此兼營農(nóng)牧業(yè),重天時(shí)變化,進(jìn)入定居生活。后世定報(bào)祭對象, 稱報(bào)甲。 歷代商王用天干紀(jì)名,自報(bào)甲始。生子曰

11、報(bào)乙。十三世報(bào)乙公上甲微之子,生報(bào)丙。十四世報(bào)丙公報(bào)乙之子,生報(bào)丁。十五世報(bào)丁公報(bào)丙之子,生主壬,又名示壬( 報(bào)壬) 。 ( 據(jù)中國歷史大事年表殷事系:上甲生報(bào)乙,報(bào)乙生報(bào)丙,報(bào)丙生報(bào)丁,報(bào)丁生主壬。本冊據(jù)年表,不依舊譜) 。十六世主壬公報(bào)丁之子,生主癸。十七世主癸公主壬之子,生天乙。十八世天乙公天乙即成湯,主癸子,姓子,名履,卜辭稱高祖乙。商部落首領(lǐng),任用伊尹為相,乃興盛。 時(shí)夏桀行搖縱樂,政事怠廢。湯發(fā)兵吊民伐罪,先攻滅葛、韋、顧諸國,剪除桀之羽翼,再擊桀于鳴條( 河南陳留北) 。 桀敗逃依昆吾( 河南濮陽) 。 湯發(fā)兵滅昆吾,放桀于南巢( 安徽巢縣) ,回師亳邑,諸侯來朝,以示臣服。湯遂

12、得天下,建都亳, 國號商。 執(zhí)政后, 減輕征僉欠,鼓勵生產(chǎn),安撫人心,僻處西境之氐羌部落均來歸附。在位十三年而崩,葬于汾陰 ( 山西榮河縣) , 廟號烈祖。湯生三子:太丁、 外丙、 仲壬。十九世太丁公湯之長子,生太甲。早歿,未及繼王位。二十世太甲公太丁之子,成湯之嫡長孫,繼叔父仲壬而接位。因不遵湯法,被伊尹放逐于桐( 河南虞城東北) 。太甲居桐三年,以烈祖之成德以訓(xùn),處仁遷義,伊尹以冕服奉太甲歸亳。復(fù)位后修德補(bǔ)闕, 勵精圖治,諸侯成服,百姓以寧。在位三十三年,振興湯業(yè),廟號太宗。生二子:沃丁、太庚。二十一世太庚公太甲次子,沃丁弟。居毫。太甲崩,長子沃丁嗣位,執(zhí)政二十九年,傳位太庚。商嗣位兄終弟

13、及,自太庚始。生三子:小甲、雍己、太戊。二十二世太戊公太庚之三子,小甲、雍己之弟。繼雍己嗣位。商自沃丁之后,國勢漸衰。太戊即位后,重用伊陟、巫咸,治國有績,商道中興,諸侯歸附,遠(yuǎn)方慕義而朝者七十六國。在位七十五年,葬于黃 ( 河南內(nèi)黃縣) 。生三子:仲丁、外壬、河亶甲。二十三世仲丁公太戊之長子。繼位后由毫遷囂( 又名阝敖,今河南滎陽東北 ) 。曾用兵征藍(lán)夷。在位十三年,傳位于弟外壬。生子曰祖乙。二十四世祖乙公仲丁之子,繼叔父河亶甲嗣位。時(shí)商勢衰落,諸侯莫朝。祖乙繼位后遷都庇( 山東梁山、鄆城一帶) ,起用巫賢為相,天下大治,諸侯咸服。在位七十五年,商勢復(fù)興,卜辭稱中宗,與天乙、太甲并祭,合稱“

14、三示”,祭牲達(dá)三百頭。子二:祖辛、沃甲。二十五世祖辛公祖乙之長子。居庇,在位十六年,傳位于弟沃甲。生一子,名祖丁。祖丁公二十六世祖丁公祖辛之子。繼叔父沃甲嗣位,居庇。在位三十二年,傳位于沃甲之子南庚。祖丁生四子:陽甲、盤庚、小辛、小乙。二十七世小乙公祖丁之四子。繼兄陽甲、盤庚、小辛嗣位。商于盤庚時(shí)自奄遷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改國號為殷,行湯之政,國勢復(fù)興。小乙繼位后,居殷,在位二十八年,傳位于子武丁。二十八世武丁公小乙之子。少時(shí)長于民間,生活艱辛,知稼穡之艱難。繼位后重用博說、甘盤,治國安邦,“修政行德,天下咸服,殷道復(fù)興” 。 武丁擴(kuò)大軍力,先后對土方、鬼方、羌、夷、虎方( 荊楚) 用兵,殷

15、商進(jìn)入極盛時(shí)期。在位五十九年,葬西華( 河南西華縣) ,廟號高宗。子二:祖庚、祖甲。二十九世祖甲公武丁之次子。繼兄祖庚嗣位。初,武丁欲廢祖庚而立祖甲。 祖甲以不義而離去。及祖庚崩,國人擁立之。祖甲在民問久,知民之依,能施惠于庶民。在位三十三年。子二: 廩辛、 康丁 ( 庾丁 )。三十世康丁公祖甲之次子,繼兄廩辛嗣位。在位二十二年,傳位于子武乙。三十一世武乙公康丁之子。在位三十五年,犬戎寇邊,囤勢漸衰。子二:太 ( 文 ) 丁、太乙。三十二世太乙公武乙之次子,太丁之弟。太丁崩,傳位于子帝乙,故太乙未登帝位。僅受封爵。子比干。三十三世比干公太乙之子,帝乙之庶弟,紂之諸父。封于比, 故曰比干。有賢德

16、,官少師。是時(shí)紂淫虐無道,國勢危殆。公累諫不聽乃嘆曰: “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諫而不從且死,忠之至也。 ” 乃奉面進(jìn)諫,不去者三日。紂問何以自恃?公答曰: “善行仁義所以自恃! ”紂怒曰:“比干自以為圣人。吾聞圣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 ”遂殺比干,剖其心,焚其面。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視之。下令曰:“宗少師妖言惑眾,故誅之?!睍r(shí)比干正妃陳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遂攜婢女四人避難于牧野。及期于長林石室產(chǎn)一男,取名泉。迨武王伐紂后,褒封比干墓,征其嗣,賜姓林名堅(jiān),拜為大夫,食采清河。后移封博陵。博陵為林氏郡望,比干系林氏之太始祖。公墓葬河南汲郡,今河南衛(wèi)輝市城西北十五里。武王褒封其墓,有銅盈銘。

17、銘日:“右林左泉,后崗前道,萬世之寧,茲焉是寶“共十六字??子钑耙蟊雀赡埂彼淖?,并贊曰:“殷有三仁,公居其一”。北魏太和十八年 ( 公元四九四年) 孝文帝南巡,親詣吊祭,立祠塑像,以示尊崇。唐太宗貞觀十九年( 六四五年 ) ,詔旌比干節(jié)操,追封太師,謚忠烈公。唐翰林學(xué)士李白 曾題詞: “補(bǔ)袞逆鱗,猶翼天王明圣,扶危救弊,忍寧宗社土丘土虛”。贊曰靡躬非仁,蹈難非智。死于其死,然后為義。忠無二心,烈為馀氣。正直聰明,至今猛視。咨爾來代,為臣不易。長林下邳派直系祖?zhèn)髀裕?自博陵堅(jiān)公至下邳穎公,歷四十六世)林氏始祖堅(jiān)公名泉,字長恩,殷少師比干之子。周武王伐紂后,旌表忠烈,封比干墓,征其后嗣,得泉。因

18、泉生于長林石室,故賜姓林,改名為堅(jiān)。念及商湯之后,先王之胄,且能避紂之亂而不絕其世,其智足以任政,拜堅(jiān)為大夫,食采清河( 今河北清河縣) ,命為三監(jiān);后移封博陵公( 博陵郡治在今河北蠡縣) , 食采二千戶。夫人姜氏,生二子:長曰銘( 襲封爵 ) ,次曰鐘,仕西周,為司馬。鐘公后裔徙籍齊魯,移居下邳,南遷入閩,故閩林源出長林,派出下邳( 即長林派出下邳先。)堅(jiān)公為受姓始祖,誕于河南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世稱西河 ( 今安陽 ) 。故林氏郡望為西河,祠堂稱“西河堂”。贊曰繁惟太師負(fù)節(jié)抱奇。遭時(shí)之難,知殷之衰。剖心不痛,甘死如飴。仁必有后,篤生佳兒。有石若簇,有水如澌。林木蒼郁,山岳葳蕤。實(shí)鐘名哲,

19、藩屏周基。食采賜姓,百祿是宜。億萬昌熾,天賜繁藩。宋吏部尚書裔孫大鼐撰二世鐘公堅(jiān)公之次子,為西周司馬,掌管國家軍政、軍賦大權(quán)。生二子:長曰波,次曰淮。三世波公鐘公長子。夫人倪氏,生三子:模、標(biāo)、樅。四世標(biāo)公波公次子。生三子:長曰燁、次曰燮、三曰焜。五世燮公標(biāo)公之次子。居于莒( 山東莒縣) 。生子四:塏、坦、地、均。六世坦公燮公之次子。生五子:鑰、鎰、宙、錦、钅廣。七世宙公坦公之三子。徙居魯( 今山東曲阜) 。生五子:絨、絹、經(jīng)、纓、綿。八世經(jīng)公宙公之三子。生三子:騰、月謄、勝。九世月謄公經(jīng)公之次子。為西周司空。生二子:添、泳。十世添公月謄公之長子。生四子:瓈、珊、瑚、璧。十一世珊公添公之次子。

20、生三子:雯、云、霓。十二世云公珊公之次子,東周大夫。生五子:旃、族、放、旌、旋。居楚,為令尹。十三世放公字子丘,云公之三子??组T弟子,好學(xué),問禮之本,孔子稱之,列為七十二賢人。周敬王時(shí)為大夫。后世尊為名賢,唐玄宗賜號“西河伯”,宋高宗加封為“長山侯,”從祀孔子廟。夫人芋氏,生四子:汝、滿、鴻、滄。宋高宗幸太學(xué),曾御制七十二賢贊:禮之有本,子能啟問。大哉斯言,光昭明訓(xùn)。德輝泰山,誣祭莫奮。崇茲祀典,千秋令聞。十四世鴻公放公之三子。生一子,名皋。十五世皋公鴻公之子,字伯聞。先仕東周,后任趙相。夫人胡氏生九子:仁、年、升、昶、文、曜、岳、佐、衛(wèi),皆稱賢。國人號為九德之父,十德之門,趙王聞而妒之,出令

21、曰,欲幸諸國,擇其木皋繁者伐之。公曰:“此王欲殺我父子也 ! ”遂相攜入白三山。趙王聞而嘆曰:“賢哉 ! 林皋父子也。”十六世昶公皋公之四子。生五子:培、煒、火鼎、煥、輝。十七世煒公昶公之次子,東周時(shí)為司徒。生四子:奎、墊、坑、垅。十八世奎公煒公之長子,授招遠(yuǎn)將軍。生三子:銓、钅皇、鏘。十九世銓公奎公之長子,任奉政大夫。生三子:池、湖、江。二十世江公銓公之三子。生四子:桐、桃、楠、植。二十一世植公江公之四子,官至太子太保。夫人詹氏,生四子:珂、琰、瑗、瓚。二十二世瓚公植公之四子。生三子:崗、巖、岱。二十三世崗公瓚公之長子。生三子:儀、仙、修。二十四世修公崗公之三子,為東周大夫。生二子:毓俊、毓

22、雅。二十五世毓俊公修公之長子。生三子:廷麟、廷鳳、廷祥。二十六世廷麟公毓俊公之長子。生二子:潮、賢。賢居黃( 今安徽南部)二十七世潮公廷麟公之長子。生二子:謚、謐。二十八世謐公潮公之次子。生二子:遐、邇。二十九世遐公謐公之長子。生二子:藻、厘。三十世漦公遐公之長子。生五子:梧、梓、攀、枇、松。三十一世梧公漦公子長子。生四子:密、欽、室、定。三十二世欽公梧公之次子。生三子:儉、奢、法。三十三世奢公欽公之次子。生二子:全、美。三十四世美公奢公之次子。生二子:鋪、鎮(zhèn)。三十五世鋪公美公之長子。生一子名湍。三十六世湍公鋪公之子。生二子:森、杰。三十七世森公湍公之長子。生二子:丙、丁。三十八世丙公森公之長

23、子。生二子:墟、坵三十九世墟公丙公之長子。生二子:鈺、钅甸。四十世钅甸公墟公之次子。生二子:泮、游。四十一世泮公钅甸公之長子。生二子:本、相。四十二世本公泮公之長子。生三子:煉、煖、煨。煨居晉陽(今太原市西南)煖公四十三世煖公本公之次子。生三子:逋、述、繞。四十四世逋公煖公之長子。生二子:祼、禮。四十五世禮公逋公之次子,字元副。祖輩居濟(jì)南,公徙籍下邳。西晉時(shí)任主簿,后授太子太傅。夫人陳氏,生一子名穎。四十六世穎公禮公之子,字元從。居下邳梓桐鄉(xiāng)。西晉愍帝建興三年(公元三一五年)除徐州別駕,遷黃門侍郎。建興四年,愍帝降劉曜,西晉亡。公從司馬睿(東晉元帝)南渡寓居江左。夫人邸氏,生二子:長曰懋,授散

24、騎常侍,殿中侍御史,遷下邳太守,子六人,皆貴,時(shí)號六龍;次曰祿,即閩林始祖。清舉人揀選知縣羅德元贊穎公曰:梓桐望族,隨晉南渡。江左肇基,荷天百祿。閩林之祖,蘭桂芬馥、簪笏綿綿,如繩斯續(xù)。以遠(yuǎn)古追本溯源,諸多已無從考證,相關(guān)譜牒,顯示自黃帝到比干公共歷三十三世。我認(rèn)為自黃帝生年起至始祖比干生年,歷時(shí)約 1600 年左右,每世平均相隔五十年之久,顯然不合常理,因而不足為信。1321 年),共552479 年)七十二賢徒之一,周敬王時(shí)為大夫,論語有林1047 年歷時(shí)約有五百40 多年之久,而距祿公出生年公元274 年約 800 多年, 歷三十四世,每世約 23 年多,兩者對比懸殊,顯然不符常理。據(jù)

25、康美林氏族譜、 霧峰林氏族譜、 九牧六房譜、 西河族志 、 揭陽林氏宗譜等載, 從堅(jiān)公到穎公共歷六十三世,每世平均相隔約二十一年,在其排列中,林放公位列二十三世,不狃為林放公之孫,位二十五世,據(jù)孔子行年表,公元前502 己亥年(周敬王18 年,魯定公8 年)孔子欲應(yīng)公山不狃之召,此時(shí)據(jù)堅(jiān)公出生年約545 年,以此推斷,每世相距約23 年,較符合常理。另 有一說,稱祿公為堅(jiān)公的82 世孫,歷八十一世,每世平均相隔僅十六、七年,顯然不符合常理。然無論如何,我等乃比干、林堅(jiān)和林祿的后輩子孫無疑。七、閩林世系至莆田世系(由祿公至披公)由祿公至披公,歷十六世,史料翔實(shí),可信度較高。只是普遍認(rèn)為祿公生在晉

26、武帝司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 年),與二世景公出生年僅差4 年,顯然有誤。我認(rèn)為應(yīng)為晉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 年)較為符合。此說可從夫人孔氏生于晉武帝咸寧四年(公元 278 年)得以驗(yàn)證。八、閩林晉安郡世系入閩(福建省)一世祖祿公(公元274 356),字世蔭,乃西晉徐州別駕、黃門侍郎穎公之次子,為朝庭命官,曾任合浦太守。東晉明帝太寧三年乙酉(公元325)奉旨入閩,出任晉安郡守,遂定居于晉安(今福州市),為開閩林姓始祖。在任期間勵精圖治,勇于探索,功勛卓著,聲名遠(yuǎn)播,為元、明、成、康、穆諸帝之得力良臣,后受追封為“晉安郡王”,史稱“為時(shí)忠蓋”,墓葬今泉港涂嶺龍頭嶺。夫人孔氏,生有二子,長子

27、景公,次子暹公。二世祖景公(公元293 365),乃祿公長子,名仁翰,字明轍。東晉楊帝咸和五年庚寅(公元330 年)授通直郎,居福建省侯官縣(今閩侯縣),因平南有功授鎮(zhèn)南將軍散騎常侍、攝侯縣令,后封 “桂陽郡南平侯”。 配瑯琊王司馬氏生長子緩公、繼室黃氏,生次子詳公,皆封夫人。三世祖緩公(公元313 371),乃景公長子,字義和。東晉成帝咸康八年壬寅(公元342 年)任車騎府參軍,東晉穆帝永和三年丁未(公元347)與大司馬桓溫因伐蜀有功升任遠(yuǎn)略將軍,十一年又隨溫破姚襄,收復(fù)洛陽而威震中原。公元 372 東晉簡文帝咸安二年壬申四月任散騎常侍,封“桂陽郡南平開國侯”。配夫人黃氏,生五子,長子漢公,

28、次子群公,三子格公,四子熙公,五子鄱公。335 418),乃緩公之第三子,字世標(biāo)。東晉孝帝寧康元年癸酉(公元373)授郎中令。配夫人胡氏,生五子,長子初之公,次子昌之公,三子根之公,四子克之公,五子靖之公。五世祖靖之公(公元356 428),乃格公之第五子,字君廣。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丁亥(公元387)補(bǔ)功曹,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授雄戰(zhàn)將軍,后卒于建陽縣令任上。配夫人陳氏,生六子,長子藹之公,次子頤之公,三子僉之公,四子遂之公,五子偉之公,六子濤之公。六世祖遂之公(公元 374 454) , 乃靖之公之第四子,字孟成。南宋宋少帝景平二年甲子(公元424)由郡三禮任主簿,宋文帝元

29、嘉六年(公元429)遷東莞郡南海縣令。配夫人李氏、鄭氏,生八子,長子笛史公,次子長賓公,三子安仁公,四子惟民公,五子肇真公,六子國容公,七子堪時(shí)公,八子遁民公。七世祖遁民公(公元 406 477) , 乃遂之公之第八子,字廷隱。南宋宋文帝元嘉三年丙寅(公元426)任郡功曹,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公元457)任給事中。配夫人黃氏,生七子,長子玉童公,次子玉質(zhì)公,三子玉琦公,四子玉器公,五子玉鐘公,六子玉象公,七子玉珍公。八世祖玉珍公(公元 444 519) , 乃遁民公之第七子,字世寶。公元 457 南宋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任郡功曹,南宋宋明帝泰始元年乙巳(公元465)任主簿。配夫人陳氏,生

30、三子,長子元顯公,次子元周公,三子元次公。九世祖元次公(公元490 567) , 乃玉珍公之第三子,字子聰。南宋梁武帝天監(jiān)十年(公元511)任功曹,后任建安縣令。配夫人方氏、 陳氏、 何氏, 生三子, 長子既公,次子茂公,三子詵公。九、莆田世系十世祖茂公(公元534 617),乃元次公次子,字汝盛,系由晉安移居莆田之始(一世)祖,居莆田縣尊賢里北螺村,隋文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任右丞。配夫人納刺都氏,生子孝寶公??煎显嵊谄翁锟h北螺村紫霄巖下上丘山,癸山丁向。十一世祖孝寶公(公元557 617),乃茂公之子,字宗珍。公元 571 南朝陳宣帝太建三年辛卯補(bǔ)國子祭酒,隋文帝開皇六年丙午(公元

31、586)授河南縣令,卒于泉州刺史任上。配夫人王氏,生三子,長子文斡公,次子文強(qiáng)公,三子文濟(jì)公。十二世祖文濟(jì)公(公元576 633),乃孝寶公三子,字季悅。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授洛州刺史。配夫人方氏、張氏、 王氏, 生有五子,長子國揚(yáng)公,次子國清公,三子國任公,四子國都公,五子國障公。公葬于莆田上恒山,癸山丁向。十三世祖國都公(公元597 682),乃文濟(jì)公四子,字帝幾,又字允平。唐高宗上元元年甲戌(公元 674) 任建安郡常侍參軍。配夫人吳氏、陳氏,生六子,長子玄興公,次子玄譚公,三子玄泰公,四子玄機(jī)公,五子玄警公,六子玄畏公。公葬于莆田上恒 山,癸山丁向。十四世祖玄泰公(公元6

32、36 710),乃國都公三子,字履貞。唐武則天永昌元年己丑(公元689)為內(nèi)校文章博士,唐中宗景龍二年戊申(公元708)以勛授上騎都尉,卒于瀛州刺史任上。配夫人吳氏,考妣合葬于莆田鳥齊山雞啼坪。生五子,長子萬寵公,次子半洼公,三子尚智公,四子萬春公,五子思?xì)w公。十五世祖萬寵公(公元678 756),乃玄泰公長子,字圣功。唐玄宗開元八年庚申(公元720)明經(jīng)及第,授新安郡文學(xué)累遷長史,玄宗天寶七年戊子(公元748)任永州別駕,公元751 年天寶十年辛卯升饒州刺史,肅宗至德三年戊戌(公元758)升任高平郡太守。公卒于高平縣,初葬于南山路邊,后與其父玄泰公合葬于莆田縣西北尊賢里紫霄巖石雞啼坪,坐庚向

33、申。配夫人黃氏,生有三子,長子韜公,次子披公,三子昌公。733 815),公生于公元733 唐玄宗開元752),年二十即明經(jīng)擢第,初任將樂令,遷潭州刺史、澧州刺吏、康州刺史,后在臨汀郡任曹掾時(shí),曾針對當(dāng)?shù)芈?xí),著無鬼論。爾后擢任臨汀別駕。知州十年,有德政,御史李棲筠奏授太子詹事,賜紫金魚袋,上柱國。 林披自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帶)又遷澄渚 (今西天尾鎮(zhèn)澄渚村), 創(chuàng)辦澄諸書堂,專心興學(xué)育才。卒后葬于莆田縣西北方仁德里澄渚后壟之原,坐癸向丁,穴名 “三臺拱曜”。配夫人鄭氏、陳氏、朱氏。鄭夫人生五子:長子葦公(端州刺史), 次子藻公 (江陵府使), 三子著公 (橫州刺史),四子薦公(韶州刺

34、史),五子曄公(通州刺史)。陳夫人贈“南安郡太君”,詔文刻于府郡神道碑上,生子(按排行):六子蘊(yùn)公 (邵州刺史、天后祖姑第七代高祖), 七子蒙公 (循州刺史),八子邁公(雷州刺史)。朱夫人生子(按排行):九子蔇公(福唐刺史)。公所生之九子,世稱“九牧林家”。九牧祖祠原為唐九牧大宗葦公派下奉祀披公之墓祠,位于莆田市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龍山村烏石。烏石古屬仁德里澄渚村,為唐九牧林氏發(fā)祥地。 “九牧公”墓在莆田縣尊賢里福平山之原,楓林寺、積翠庵之后,九墓并排成一行,端州刺史葦公居中,諸弟各列其兩旁,坐壬向丙。十七世祖葦公,披公長子林葦,字敏樹,唐建中初年(780 年)明經(jīng)及第。授朝議大夫,后遷西平太守、端

35、州刺史。夫人胡氏,生三子:恕、應(yīng)(前埭祖)、惠(出承林藻)。林葦兄弟九人死后合葬于莆田興化城西尊賢里福平山之原,即今楓林積翠庵后。明刑部尚書、裔孫林俊曾題詩曰: “林顯啟周,百葉彌盛。自晉徙閩,實(shí)首鉅姓。瀛高睦祖,三葉從政。篤生大宗,玄默允敬。作刺端州,憲憲有令。九侯并列,錫類衍慶?!笔耸雷嫠」?,字貫中,任韶州平樂令,生二子:逢、遹。寬公之子,字君飾, 宋授大理寺詩事,配鄭氏,矩 (監(jiān)簿房祖)、 伯材 (司戶房祖)、 國華 (貢元房祖)。( 有同華公之說) 賁公之三子,字德甫, 宋熙寧: 輝、煌、兌二十六世祖兌公,國華公之三子(出承矩公), 字悅德, 號九青。配鄭氏,繼朱氏, 生一子 : 天

36、保。二十七世祖天保公,兌公之子, 字爾福。南宋高宗禧興十一年,辛酉,明經(jīng)擢第, 任山東兗州府武城主簿配梁氏,生一子: 程。二十八世祖程公,天保公之子,字汝行。配方氏,繼配黃氏,生七子:璣、光、珍、環(huán)、球、珙、琮。二十九世祖環(huán)公,程公之四子,字元諱, 狀元。 配劉氏, 生三子:察、采(又作寀)、宗。三十世祖采公,環(huán)公次子,字叔采,庠生。配李氏,生一子:遂翁。三十一世祖遂翁公,采公之子,字和靖。 配藍(lán)氏, 生二子: 建位、斗煥。三十二世祖斗煥公,遂翁公次子,宇文雅,庠生。配藍(lán)氏,生一子:坤。三十三世祖坤公,斗煥公之子,字秋江, 授太平路天門書院山畏。配霍氏,生三子:果、佐、儒。三十四世祖果公,坤公

37、長子,字顯榮又清香,南宋理宗初中解元,繼登士第,授翰林院編修。時(shí)值宋末,避居于汀洲府寧化縣石壁林家城。 配胡氏、 繼吳氏, 生二子: 評事 ( 評事為官名, 實(shí)為昉公) 、評宏。十、潮州世系三十五世祖評事公,果公( 顯榮) 長子,字昉也作肪, 號七五郎,宋理宗趙昀紹定辛卯正月初十生, 十歲喪父。根據(jù)江西分宜縣麻坑,清道光癸巳年(公元1833 年林氏重修族譜記載:天保公是九牧葦公十一世裔孫,評事公為天保公九世裔孫,列閩林三十五世。宋寶佑年間(公元1253 至 1258 年)鄉(xiāng)貢生,授廣東東莞縣教諭,墜梅州州同,復(fù)銓選京大理評事, 敕授奉自大夫。因元兵猖獗,棄官奔潮州(廣東省會廣州,簡稱粵),隱居

38、大埔林坑,后居大麻里。卒于宋瑞宗丁丑年四月,終年五十五歲。墓葬潮州大埔大麻坑尾。墓形真武踏龜, 癸山丁向。清康熙癸丑十二年 , 林氏合族重修。配沈氏,生三子:禎、祥、瑞。子孫繁衍遷播于福建、梅州、嘉應(yīng)州、潮州、惠州、江西、湖南等地。三十六世祖禎公,評事公長子,字傳書又文建,庠生。居閩汀洲府寧化縣石壁林家城。因評事公棄官奔潮州,隱居大埔林坑時(shí),禎公已在石壁成家立業(yè),未隨父去大埔。配張氏,生三子:秀山(字樊)、秀谷(字懋)、秀野( 字攀)。三十七世祖秀谷公,禎公次子,字懋 , 生于南宋景炎元年丙子( 公元 1276年 ) 九月初九, 卒于元至正十年庚寅( 公元 1350年 )十月初五。因作官,自閩

39、汀洲府寧化縣石壁到潮州任主簿,誥贈通奉大夫。墓葬潮州府北門內(nèi),曰: 金山頂飛鳳落洋形。配邱氏,繼黃氏,生三子:均成(號三十大郎)、均政(號三十一郎)、均祥(號三十二郎)。三十八世祖均政公,秀谷公次子,字平侯,號三十一郎, 生于元大德十年( 公元1307 年 ) 丁未四月初二, 卒于元至正月二十七( 公元 1367 年 ) 丁未十一月十二日。廣東平遠(yuǎn)縣大柘鄉(xiāng)林氏始祖。因作官,由潮州遷入程鄉(xiāng)(雍正十一年升為嘉應(yīng)州,今平遠(yuǎn)縣大柘鄉(xiāng)在內(nèi)),居超竹,置大柘立大宗。身故于戰(zhàn)亂,在潮州火葬,葬在大埔山河壩蓮轉(zhuǎn)灘面上。誥贈通奉大夫。配陳氏,生二子:仕達(dá)、仕逵。繼配劉氏,生二子:仕興、仕選。三十九世祖仕選公,字

40、衡山,均政公第四子,永樂年間舉人, 生于元至正九年己丑( 公元 1350 年 ) 九月初一日, 卒于永樂二十二年甲辰( 公元1424 年 ) 四月二十四日。永樂六年任福建福寧知州,又升河南左布政司。選公丁憂三年后,朝廷下文取選公復(fù)職,途經(jīng)波羅廟前,舟中遇土匪身故。招魂歸葬,墓葬鎮(zhèn)平 (今蕉嶺縣)三圳佛崗下,石窟順岑,坤山艮向。曰:金梳拿跡石蹦,相傳謂有科甲出。配周氏,詔封一品夫人。周氏生于元至十二年壬辰八月 ( 公元 1353 年 ) 壬辰八月, 卒于永樂二十年壬寅三月初三( 公元1422 年 ) 四月二十四日。墓葬興寧黃陂歸龍洞凹頂)。生一子:旺序。四十世祖旺序公,仕選公之子,字相寰 , 號

41、一苑, 由庠生至廩生。生于明建文二年庚辰( 公元 1400 年 ), 卒于明成化八年( 公元 1479年 ) 。墓葬興寧黃陂歸龍。隱居不仕,安然自得,大明處士。墓葬大柘鄉(xiāng)郎家塘,曰:望崗獅形。配陳氏無出,繼配朱氏,生四子:彥淐、彥清、彥淳、彥渝。朱氏墓葬超竹水口,穿龍頸俗, 曰:龜形。四十一世祖彥淳公,旺序公第三子, 字耆德 , 庠生 , 崇祀孝義, 承父業(yè) , 世居大柘。墓葬豐排窩,名曰群豬落槽形(父子五人排葬)。配陳氏,生四子。端、正、彬、嵩。陳氏墓葬大柘圩。曰:七星半月形。四十世二祖正公,彥淳公次子。墓葬大柘豐排塘父墳側(cè)。配李氏,生榮、華、蕃、薰。李氏葬大柘坪, 金盆形。四十三世祖薰公,

42、正公第四子。由大柘遷小柘鄉(xiāng)磜下住,為小柘始祖。墓葬小柘報(bào)軍嶺下, 盆形。配藍(lán)氏,繼徐氏, 再李氏 , 生五子: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李氏墓葬下橫 TOC o 1-5 h z 水口地 , 觀音坐蓮形。特別信息: 薰公在小柘的譜牒因火災(zāi)失去,因此 , 薰公下三代名諱不清。廣東平遠(yuǎn)林氏族譜和廣西林氏老族譜記載是薰公生念一至念五,廣東平遠(yuǎn)近年修譜記載為薰公生珍公,珍公生念一至念五。我選擇老譜記載,薰公生念一至念五。四十四世祖念一郎至念滿郎公, 薰公之子:1、念一郎公, 字沐江 , 墓葬小柘。配顔氏, 生二子 : 二郎、三郎。裔孫主要居住在今廣東平遠(yuǎn)縣;2、念二郎公。字沐淮, 薰公次子, 遷移廉州, 生一子 : 千一 ;3、念三郎公,字沐潤, 薰公第三子。遷貴州, 配胡氏 : 生二子 ; 起龍、起鳳;4、念四郎公,字沐澤, 薰公第四子,墓葬苦竹山。配鐘氏, 繼陳氏,。生三子: 伯一、伯二、伯滿。陳氏葬割人遙蛇形,艮山坤向。裔孫主要居住在廣東平遠(yuǎn)縣;5、念滿郎公。字沐漢, 薰公第五子。配詹氏, 生五子 : 伯一、伯二、伯三、伯四、伯滿。裔孫播遷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伯滿裔孫林祖寬提供且平遠(yuǎn)縣林氏族譜有記載,四川成都金堂縣林兆雨是念滿郎裔孫) 。十二、黔滇世系四十四世祖沐潤公, 薰公第三子, 念三郎。沐潤公, 先任廣東雷州指揮 , 后調(diào)任貴州筑縣指揮。因威寧彝族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