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_第1頁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_第2頁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_第3頁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_第4頁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 七班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1 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一、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知道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和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3.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4.關注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營養(yǎng)物質的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2.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老師: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選出組長,并分工負責操作、記錄、處

2、理數據和發(fā)言;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四、課時分配 2課時 五、 教學過程 (一、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新 課 第 一網 仔細聽題,樂觀思考并舉手回答。 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查閱課本P41-42“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將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填寫在教科書上。 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呢?不同食物所含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通過比較、歸納,得出結論。 設疑、提問、引入新課。 巡視,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格。 大多數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討論,適時給予鼓舞性評價。 1.1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那么,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

3、能量有什么關系? 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 在老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溝通。舉出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18的旁邊,再舉出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20的旁邊。 討論: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 當大多數學生完成后,組織討論溝通,評價。 (二、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出問題 看課本P23中的插圖,互相溝通,各小組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確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

4、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同,作出的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區(qū)別。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老師巡回指導。老師到各個小組中進行個性化指導。 2.2作出假設 各小組根據自己小組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后作出假設。 2.3.制定實施計劃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計劃。對制定的計劃進行討論、完善后,各小組用咱制的裝置和老師提供的材料器具,根據課前的分工進行操作。 2.4得出結論 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點撥指導。 2.5表達溝通 小組

5、代表發(fā)言,小組間進行溝通。 水與無機鹽維生素的種類,缺乏時的病癥和相應的食物治療 對誤差人進行反思。 仔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產生強烈的探求欲望。 引導學生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問題,吸取閱歷。 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 創(chuàng)設疑問,引入教學,激發(fā)學習愛好。 (三、.膳食纖維 根據角色扮演情況,將相關知識填人課本P25表l及P26表2。 組織、引導學生診斷、討論。 小結 樂觀發(fā)言,談自己的收獲及感想。 練習鞏固 自行完成練習,也可小組討論。 六 教學反思 七班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2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胸圍差等活動,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通過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

6、,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3.通過分析資料等活動,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由于學生未學到物理課中的擴散作用,且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是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的,比較抽象) 教學重點 1.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 2.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方案一:深吸氣后屏住呼吸,看能維持多久,體驗氣體交換的意義。 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說出氣體交換的重要性。 方案二:聯(lián)系自己的身體結構,對比模型或掛圖,觀察肺在人體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掛圖,進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觀看錄像,小組溝通

7、討論。 播放錄像,通過直觀手段引導學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 復習舊知識,提出問題:呼吸系統(tǒng)由哪些器官組成?肺有什么功能? 2.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2.1測量胸圍差 方案一:閱讀有關的課文后,一組同學上講臺給全班同學進行科學的操作,其他同學觀察操作過程。課后每位同學測量自己的胸圍差。 提供軟尺,引導學生閱讀和觀察組織溝通,并做出評價。 方案二:上講臺演示的同學有意進行錯誤的操作,讓其他同學找出錯誤并糾正。 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強調要仔細觀察,引導學生糾錯。 方案三:學生課前測量自己的胸圍差,上課時小組成員將測量結果展示出來,并果進行溝通討論。(課前布置,

8、上課時引導學生溝通討論。) 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或分組討論分析提綱中的問題,得出正確結論。 2.2在測量結束后,嘗試提出問題,并進行溝通討論。 測重出示討論提綱,組織學生溝通討論, 討論提綱如下: 你和其他同學的胸圍差有區(qū)別嗎?你認為你們的胸圍差的差別和什么有關? 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積的變化嗎? 胸圍差的大小說明了什么?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呼吸肌運動引起胸廓容積的變化活動:將手置于肋骨處,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溝通討論,歸納出由于肋間肌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的增大和縮小的結淪。 2.3組織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探究呼吸時胸廓的變化。 2.4觀察錄像或模型演示,在老師的引

9、導廠思考,并得出結論。 2.5放映有關呼吸時胸廓變化的錄像或演示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明確容積變化引起氣壓變化,氣壓變化引起換氣。 2.6質疑:胸廓的變化與呼吸有什么關系?到底是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吸氣導致胸廓擴大呢?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引導學生觀察,降低學習難度。 通過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的演示說明。 2.3模擬膈肌運動 2.3.1觀察老師的演示,分析討論并歸納出膈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上下徑的變化。 2.3.2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討論。 2.3.3小組討論后,全班進行概括小結: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容積變化,容積變化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從而完成呼吸運動。 2.3.4引導學生小結呼吸運動

10、的過程。 說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關系的例子(如冬天蓋厚被子感到胸悶等)。 引導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閱歷,啟發(fā)學生說出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的關系,留下懸念:氣體進入肺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第二課時) 1.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 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復習提問:胸廓的變化與呼吸運動有何關系?由學生的回答引入本節(jié)課內容:氣體進入肺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氣體進入肺內之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觀看老師的演示實驗 a.按資料分析中的實驗裝置操作; b.取兩個錐形瓶,分別裝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為什么在實驗置中設置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

11、變混濁說明了什么? d.人呼出的氣體和環(huán)境中的氣體有什么區(qū)別? 為什么會有這種區(qū)別? (耳球向另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3.氣體交換原理 嗅到老師噴出的香水,理解氣體總會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 向教室內噴灑香水,引導學生了解氣體擴散的原理,說明氣體進入人體也遵循3.1擴散原理。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3.1.1觀看掛圖,仔細聽老師講解。理清思路,綜合概括。 3.1.2回憶所學知識,合作溝通,歸納問題的答案。 3.1.3引導學生歸納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內的過程,并對學生的答案及時進行反饋。 將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自己解決疑惑。 提問:進入血液的氧最終在細胞中的

12、什么部位被利用?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后知識,鼓舞學生樂觀思考。 3.1.4小結和練習 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蛄本節(jié)內容,并指導學生做課后練習。 課后實踐 課后測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學的肺活量進行對比。 引導學生參加課后活動,并給予評價。 七班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3 空氣質量與健康 教學目標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嘗試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教學重點 1.通過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了解空氣 2.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3.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準備 1.老師:指導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關系的資料;指導學生調查家庭成員的吸煙情

13、況;準備有關吸煙危害性的資料。 2.學生:調查家庭成員吸煙情況;收集相關資料。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回憶上節(jié)課的內容,回答問題。 復習提問:呼吸運動是如何進行的? 導言: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的健康。 2.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2.1資料發(fā)布 2.1.1幾位學生上講臺發(fā)布所收集的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情況的資料,其余學生聆聽并對資料內容表示驚訝,產生觸動。 課前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信息,上課時指導學生發(fā)布這些信息。 2.1.2閱讀課本P5253的資料分析,并分組討論問題。學生代表本組同學的意見,組內其他學生補充。 指導閱讀,組織

14、并參加學生討論,分析、評價,給予鼓舞。 資料分析 2.1.4說出調查結果。通過溝通分析,了解吸煙的危害。 課前組織學生調查各自家庭成員的吸煙情況,為家長算筆吸煙帳。 引導學生認識到吸煙的危害性。 分析資料,并質疑:吸煙危害健康,為什么有人還要吸煙呢? 小組成員闡明對吸煙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2.1.5展示從報紙上剪貼的吸煙危害健康的資料,引導學生溝通討論,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2.2在老師的引導下溝通,說出治理沙塵暴的對策。 出示沙塵暴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沙塵暴對人體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2.2.1結合肺內氣體交換的原理,理解煤氣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識。 講述煤氣中毒的原理,

15、加強學生的防范意識,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3.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閱讀并提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疑惑。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探宄方案,讓學生通過閱讀,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采集和測算空氣中塵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強化認識,進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驟。 展示探究步驟,提出在探究中應注意的事項。 小結和練習 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通過本節(jié)課所學習到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討論如何完成課后練習。 課后探究 課后分組,小組成員分工采集和測算當地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并將結果進行公布和溝通。 組織分工,強調活動的注意事項,參加溝通,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 課后活動 到有關部門獲取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資料,了解

16、當地存在的空氣質量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進建議。 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 七班級下冊生物教案人教版4 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 2.關注食品安全。 3.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yǎng)的知識,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并關懷長輩的飲食。 4.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tǒng)一性。 二、教學重點 1.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通過分析,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tǒng)一性。 三、教學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將意識轉化為行為。 四、教

17、學準備 老師:課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以備教學需要;電視報刊中關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展開調查和收集、整理資料;設計評比欄和課前課后學生設計午餐食譜營養(yǎng)差異性的對比圖。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展開調查或收集有關合理營養(yǎng)、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課前嘗試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食品包裝袋;課前詢問家長購買肉類、魚類及其他食品時是怎樣挑選的。 五、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合理營養(yǎng) 1.1不注意合理營養(yǎng)的危害 課前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主討論不良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yǎng)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 觀察、討

18、論、歸納:怎樣做才是合理營養(yǎng)。 1.3“我”該怎么做? 師生合作,為本班制定一個合理營養(yǎng)的文明公約。運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再次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并對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評一評,比一比,然后參加全班級的設計賽,并把好的作品辦成生物???。 合理營養(yǎng) 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閱讀書上提供的信息并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討論溝通,在老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譜并利用節(jié)假日親自烹調,為長輩獻上一份愛心。 閱讀課后“營養(yǎng)師”資料,拓寬視野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實例,指導學生閱讀書上提供的報刊信息,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并參加全班溝通、點評,保證溝通的正確性、有效性。歸納并用投影片展示該如何做到合理營養(yǎng)。 關注健康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注:書上第三節(jié)內容可作為學生調查過程中查閱的資料之一) 課前提出課題。指導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或查閱資料),組織溝通,做出評價。 二、食品安全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