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濕來襲 如何預防中暑_第1頁
高溫高濕來襲 如何預防中暑_第2頁
高溫高濕來襲 如何預防中暑_第3頁
高溫高濕來襲 如何預防中暑_第4頁
高溫高濕來襲 如何預防中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溫高濕來襲如何預防中暑進入盛夏以來,全國各地遭遇了高溫天氣,進入了“燒烤模式”;而一些地方連日的降雨也帶來了濕度的上升,雨后的“桑拿模式”更是讓人難以忍受。近日,中央氣象臺連續(xù)發(fā)布高溫黃色預警和暴雨黃色預警,高溫多雨天氣還將持續(xù)。專家提醒應積極預防中暑的發(fā)生。高溫高濕最易中暑北京協和醫(yī)院急診科主任朱華棟介紹說,中暑屬于季節(jié)性疾病,主要是在夏季高溫高濕天氣容易發(fā)生,是因人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障礙。尤其是在高溫、高濕、暴曬、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中,人體自身產熱、散熱的平衡被打破,會出現散熱障礙,導致體內熱量蓄積,發(fā)生中暑。過勞、睡眠不足、工作強度大是主要誘因,老人、兒

2、童及有基礎性慢性病者易發(fā)。有基礎病的老年人發(fā)生中暑后,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導致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會高達80以%上,因此更要關注此類人群的中暑問題。有時候天氣預報的溫度并不是特別高,但是人感覺特別熱,為什么實際溫度跟人的體感溫度不一樣呢?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所副所長徐東群表示,體感溫度是指人自身感覺到冷熱的程度,它受溫度、濕度、風、太陽輻射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濕度的影響是導致體感溫度和氣溫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舉例而言,當氣溫32,而濕度只有30的%時候,人的體感溫度基本上就是32;當氣溫32,濕度達到60的%時候,人的體感溫度接近38;當氣溫35,濕度同樣達到60時%,體感溫度可

3、達45。因此,除高溫暴曬天氣以外,高溫高濕天氣也容易中暑。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急診科主任朱繼紅告訴記者,以往,中暑在高溫作業(yè)人群中高發(fā),比如建筑工人、清潔工人、交通警察、運動員、參加軍訓者等。而隨著我國勞動保護的加強,這部分人群發(fā)生中暑的情況目前已很少見。近些年由于老齡化的加劇,反而是老年人出現中暑的情況比較多。目前急診接診的重癥中暑患者多為老年人,他們自身體溫調節(jié)功能不好,對溫度的感覺不敏感,加上受傳統(tǒng)的“保暖”觀念影響,有的老人早晨出門散步時,還穿著毛衣毛褲,在悶熱天氣房間內也不愿意開空調,也不經常開窗通風,這些錯誤的觀念和行為都容易造成中暑發(fā)生和加重。及時降溫休息補水中暑初期會出現頭痛、頭暈

4、、心悸、體溫升高等癥狀和體征,嚴重的會出現惡心、嘔吐、痙攣、昏迷和意識喪失,甚至死亡。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癥中暑三類。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huán)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等癥狀;除以上癥狀外,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嘔吐、面色蒼白、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重癥中暑除輕度中暑表現外,還有痙攣、腹痛、高熱昏厥、昏迷、虛脫或休克,嚴重的會引起死亡。朱繼紅提示,應根據中暑的輕重程度,作相應處理。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可以自行處置,通過脫離環(huán)境、及時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補充水分、冷水淋澆等物理降溫方法,一般癥狀能夠得到緩

5、解。如果出現重癥中暑,則一定要及時去醫(yī)院救治。救治重點是降低體溫,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積極防治休克等。朱華棟也指出,如果患者出現中暑最嚴重的類型“熱射病”時,要第一時間聯系急救的專業(yè)人員,把患者盡快轉運到醫(yī)院。在轉運患者到醫(yī)院之前,要給患者盡快降溫,最好的措施就是把患者放在倒上冰水或涼水的浴缸里。這也是目前認為對于救治熱射病來說最有效、快捷的方法。如果沒有這樣的現場救治條件,也可以用風扇吹,用冷毛巾擦拭患者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同樣有利于迅速降溫。患者被送到醫(yī)院以后,醫(yī)院通常也會采取包括用冰袋降溫、冰凍降溫、吹風扇等措施,把患者的體溫降到38以下,同時進行其他支持治療。在重癥中

6、暑的處理中,盡快降溫至關重要。如果患者體溫持續(xù)居高不下,可能會引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出現心衰、腎衰、肝臟衰竭、呼吸衰竭、腦水腫等,往往是致命的??傊?,熱射病等重癥中暑如果不積極治療,病死率非常高。預防措施做到位朱華棟強調,中暑重在預防,有先兆的時候就要有所警惕。在炎熱的夏天,人們應從多方面加強防護,提早預防,減少中暑的發(fā)生。那么,怎么判斷是否中暑了呢?朱繼紅表示,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一旦自身感覺到疑似中暑癥狀,比如出汗比較多,口特別渴,胸悶、惡心等,甚至走路有一點晃悠,意識不清楚時,一定要高度注意。預防的關鍵在于盡早脫離這種環(huán)境,立即去陰涼的地方休息,降降溫,并喝一些清涼的水或飲料,最好是淡鹽水。盡可能進入室內打開空調或吹吹電風扇,把溫度降下來。徐東群指出,嬰幼兒、孕婦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的時段在室外活動;健康人群一定要注意補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除了補充水分之外,也可以喝一些綠豆湯和淡鹽水。戶外工作人員,包括清潔工、交警、交通協管人員、建筑工人等,夏天應嚴格遵守高溫作業(yè)規(guī)程,根據氣象部門發(fā)布的氣溫預報,調整好作業(yè)時間;在戶外作業(yè)時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比如戴遮陽帽,穿寬松的衣服,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的藥品(如清涼油等)。徐東群提醒,室內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