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史10比較詩學_第1頁
外國文學史10比較詩學_第2頁
外國文學史10比較詩學_第3頁
外國文學史10比較詩學_第4頁
外國文學史10比較詩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章 比較詩學2022/9/151 比較詩學是從跨文化的角度對文學理論、文學批評的比較研究。2022/9/152 詩學(Poetics)在西方泛指文學理論。 鑒于中國古代文論的具體情況和當今文學理論的發(fā)展趨勢,文學批評納入比較詩學的范圍。2022/9/153 歷史的探尋和批判的或美學的沉思,這兩種方法以為它們自己是勢不兩立的對頭,而事實上,它們必須互相補充;如果能將兩者結合起來,比較文學便會不可違拗地導向比較詩學。 艾金伯勒比較不是理由2022/9/154第一節(jié) 比較詩學的研究對象2022/9/155一、文藝理論批評體系的比較研究 這是一種整體比較,包括不同批評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思維模式、

2、研究方法、理論構架、文學規(guī)律和特點的比較研究。2022/9/156哲學基礎:中國以道為源,無中生有,虛實相生;西方以Being (存在)為本,從有到實體。認識方式:認識與體認思維方式:邏輯的理性的思維方式直觀的體悟的思維方式,具有具體性和整體性的特征。2022/9/157 體系比較中要注意文論內部的異質因素2022/9/158二、理論范疇和批評術語的比較研究 如何把中國傳統(tǒng)文論中的術語和西方的術語加以比較和互相闡發(fā),是比較詩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錢鐘書 2022/9/159 中國古代術語“使用一些生動的形容詞,繪形繪色,給人以暗示,資人以聯想,供人以全貌,甚至給人以藝術享受,還能表現出深度;但有

3、時流于迷離模糊,好像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讓人不得要領?!?季羨林2022/9/1510 西方文論持一種分析性的語言,其概念和術語盡管在不同時代或不同文論家的闡述中其內涵會有所不同或變化,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卻易于限定。2022/9/1511文學與世界:中國有道、物,西方有模仿、理念等;文學與作者:中國有神思、妙悟、感興,西方有靈感、迷狂、直覺等;作品的內在關系:中國有文、意、真幻、氣韻,西方有符號、思想、結構、敘述等;文學與讀者:中國有興觀群怨,西方有凈化、宣泄,等等。2022/9/1512對外來術語的辨認、消化、運用和接受國對這個術語的理解和改造?!皟艋保↘atharsis)、“功能”、“反

4、諷”等文學研究中的巴羅克概念“典型”、“現實主義”、“現代性”在中國2022/9/1513 王國維“境界”說 在研究中尋找表現自身理論特色的術語,是比較詩學的使命之所在。2022/9/1514三、理論大師或批評大家的比較研究首先,比較不同國家沒有直接聯系的文論家、批評家的理論觀點和批評實踐。第二,探討某些文藝理論家、批評家對各國文藝理論批評的影響(大師級人物)。第三,研究某一理論家的思想來源。2022/9/1515第二節(jié) 比較詩學的研究類型2022/9/1516一、對比研究(一)文學本體論言志與模仿2022/9/1517詩言志發(fā)乎情,止乎禮義 史詩、悲劇、喜劇和酒神頌以及大部分雙管簫樂和豎琴樂

5、這一切實際上是摹仿。 亞里士多德情感的宣泄2022/9/1518(二)創(chuàng)作論神似與真實 中西文論都講究文學的真實性,但側重點不同。中國古人強調的真偏于主體感受的真,而西方偏于所模仿的客體的真。2022/9/1519王維:袁安臥雪圖“雪里芭蕉”得心應手,意到便成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西方強調所模仿的客體的真實乃至細節(jié)的真實。2022/9/1520(三)作品論意境與典型意境:情景交融、虛實統(tǒng)一、物我貫通。 “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 典型: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2022/9/1521 意境所強調的“境生象外”與典型所提倡的“個性中的共性”都具有

6、寓無限于有限的性質。 差異:意境側重于景物描繪,典型側重于人物塑造;意境更偏重于主體情感的表現,典型更注重客觀形象的再現。2022/9/1522(四)作家論人品與詩品 文如其人 讀其書,頌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世也。 孟子 如果詩人成功了,那么這首詩本身就表現出詩人當時試圖干些什么。如果詩人沒有成功,那么這首詩就不是充分的證據。 2022/9/1523(五)欣賞論逆志與求知 中西文論都注重文藝欣賞中的審美感受,都看到了審美中想象和情感的作用,但兩者在審美的目的性有區(qū)別。2022/9/1524我國古人的審美更多地是一種體驗活動,體驗的路線是“以意逆志”,與作者的相會。并且這種體驗是難以表述的

7、領悟。 自見其趣2022/9/1525 西方學者的審美是一種認識活動,文學作品被視為世界和可知事物的地圖,通過把握文學作品深刻的本質內容而獲得發(fā)現的愉悅。 聰明的讀者絕不會把光陰虛擲,他要在作品中尋找妙諦真知。 波瓦洛2022/9/1526六 中和之美與片面的深刻2022/9/1527二、闡發(fā)研究 所謂闡發(fā)研究,即將不同民族的文學觀念、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中的一些具有內在可比性的基本問題加以相互印證,相互發(fā)現,相互闡釋,并相互運用,以求把握文學的普遍規(guī)律。即在互相參照中找到共同問題,證實共同性,以達到進一步的溝通和理解。2022/9/1528(一)“詩可以怨”與痛苦的解脫中西文論都一致肯定痛苦對

8、文學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痛苦在一定意義上是創(chuàng)作的動力,表現痛苦的詩篇較之歡娛的作品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2022/9/1529司馬遷:發(fā)憤著書劉勰:蚌病成珠鐘嶸: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韓愈: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組織聲要妙;歡娛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2022/9/1530叔本華:解脫說福樓拜:與珍珠是牡蠣生病所結成的一樣,文學創(chuàng)作是作家更深層的痛苦的流露。尼采弗洛伊德2022/9/1531 中國詩人的苦悶往往具有強烈的社會政治內涵,痛苦的原因是由于抱負和用世之心不得實現。 西方文人的痛苦之源,多是“欲望”,尤其是人的本能欲望。2022/9/1532(二)言不及意與語言的局限 中西哲人和文

9、人都曾表現出對語言局限性的種種思考和反抗。2022/9/1533易經: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陸機: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嚴羽:不涉理路,不落言筌2022/9/1534黑格爾尼采:開口便俗斯賓諾莎:文字乃迷誤之源伽達默爾:語言的“橋”與“墻”2022/9/1535中國:空靈和神秘西方:懷疑和多元2022/9/1536(三)詩無達詁與闡釋學易經:見仁見智王夫之: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金圣嘆:文者見之謂之文,淫者見之謂之淫。西方當代闡釋學接受美學2022/9/1537中國文人偏重欣賞者的個人素養(yǎng)。西方學者主要從時間距離的角度來論述闡釋差異。2022

10、/9/1538三、流變研究這是一種對文學理論批評在不同國度傳播和流變的研究。2022/9/1539(一)中國近代文學批評與西方文學觀念梁啟超:具有政治色彩的激進的小說觀念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2022/9/1540(二)現代文學理論批評研究胡適直接介紹并實踐了杜威的經驗主義方法梁實秋深受美國白壁德的新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朱自清與語義學李健吾等人對法國印象主義批評的借鑒2022/9/1541(三)當代文學批評學與20世紀西方文論 當代文學批評學的建立,是以對西方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和方法的引進為基礎的。結構主義批評解構批評2022/9/1542第三節(jié) 研究比較詩學的意義2022/9/1543一、研究比較詩學的意義(一)拓展和深化比較文學研究2022/9/1544 我相信,對歷史上互不關聯的批評傳統(tǒng)的比較研究,例如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比較,在理論的層次上比在實際的層次上導出更豐碩的成果。 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2022/9/1545(二)科學地認識和把握我國傳統(tǒng)文論的體系特征(三)建立一個現代的、科學的、多元的文學理論2022/9/1546二、理論模式的建構(一)尋求共同的理論模式 2022/9/1547 世界 | 作品 / 作者 讀者 阿布拉姆斯鏡與燈2022/9/1548 宇宙 讀者 作家 作品 劉若愚2022/9/1549(二)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