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大學之道》課件31張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第4課《大學之道》課件31張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第4課《大學之道》課件31張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第4課《大學之道》課件31張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第4課《大學之道》課件31張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4課 大學之道禮記任務(wù)群一 積累基礎(chǔ)知識1.作者:戴圣(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quán)縣),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西漢時期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jīng)學的開創(chuàng)者。主要作品:禮記。大學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對中國的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大學的主體是“三綱”“八目”。在學習本文時,要了解文中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分析“三綱”“八目”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探究大學論述過程中的思想脈絡(luò),領(lǐng)會其思想的嚴密性和深刻含義。2.時代背景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學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論述了儒家為學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則、方針和步驟,所以

2、中唐之后,它逐漸受到儒家學者的重視。到南宋時,朱熹力作大學章句使大學成為儒家經(jīng)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將它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成一書,進行注解,這就是四書章句集注。后來,四書章句集注被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甚至被作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原屬于禮記中的大學,也從此獲得了官方的正式認可與推崇,這對古代教育,甚至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乃至整個社會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3.常識梳理 (1)文學常識 禮記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主要的內(nèi)容是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

3、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不僅闡述了精湛的學術(shù)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種純熟、凝練而又文采絢爛的文學語言。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養(yǎng),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有著重要的影響?!八臅褰?jīng)” “四書五經(jīng)”,是“四書”與“五經(jīng)”的合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中,“四書五經(jīng)”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jīng)”翔實地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

4、,“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2)文化常識 致知:獲得知識。一說,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推到極致。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尊重科學規(guī)律。 庶人:泛指無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族居在國中(城內(nèi))及國郊的,稱為“國人”。國人中的上層為卿、大夫、士,下層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種貴族分給的土地,享有貴族給予的政治軍事權(quán)利。秦以后,除奴婢外,無官爵及品秩者均泛稱“庶人”。史籍中常見奪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為“庶人”的記載。唐以后,庶人一詞使用漸少,逐漸為“民”“百姓”“黎庶”“庶民”等所取代。任務(wù)群二 文本研習任務(wù)一:閱讀文本,梳理大意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

5、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5)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6)。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7)道矣。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chǔ)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學 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后一種含義 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钡馈暗谋玖x是 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里,也指宇宙萬物的 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

6、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親民:親近愛撫民眾。(4)知止: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 (5)定:堅定不移。(6)得:處事合宜。 (7)近:動詞,接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8)。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9)。欲修其身者,先正(10)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11)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12)。致知在格物(13)。 物格而后知至(14),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

7、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5),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6)。(8)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9)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10)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11)誠: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真誠。(12)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13)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認識、研究萬事萬物)。(14) 知至: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15)庶人:指平民百姓。 (16)壹是:一概,一律,都是。本:根本。任務(wù)二:理清思路大學之道三綱八目 修身修身的方法:修身的功用:任務(wù)二:理清思路大學之道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知止 定 靜 安 慮 得八目國 家

8、 身 修身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的功用:齊家、治國、平天下任務(wù)二:精讀交流活動1: 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深刻含義1本文第一段告訴人們什么道理?請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答案第一段將“三綱”依次展開之后,緊接著用一連串的邏輯推理,論述了“知止”,也就是說明了明確目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但殊途同歸,他們最終的目標應是“止于至善”。人若不知其所止,就會成為隨波逐流的過客,碌碌無為,虛度此生。 2. “三綱”之間的關(guān)系是并列的還是層層遞進的?答案“三綱

9、”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guān)系。“明明德”,就是要彰顯人性中美好的品德,這是儒家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的根本要求?!坝H民”,有一種解釋就是要使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強調(diào)只有不斷革新,永不停滯地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揚?!爸褂谥辽啤?,就是要使人達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訴人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么。這三者之間是一個循序漸進、有始有終的過程。3.如何理解“八目”的含義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答案“格物”就是全面透徹地研究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爸轮本褪且@得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正確認識?!罢\意”指的是在修養(yǎng)自身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誠實、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個人情感的偏向。“修身”是使個人修養(yǎng)達

10、到完善的程度,它是大學中對人的培養(yǎng)的最高要求,處在“八目”的中樞地位,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褒R家”是善于處理好家族內(nèi)部的各種關(guān)系。“治國”和“平天下”是“齊家”的擴大和延伸。“八目”實際上包括“內(nèi)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nèi)修”;后面三級“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huán),則是聯(lián)結(jié)“內(nèi)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與前面的“內(nèi)修”項目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后面的“外治”項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任務(wù)三 合作探究活動1:本文闡述了什么道理?具有怎樣的意義和作用?答案(1)本文第一段闡明“大學之道”在于“明明德”“親

11、民”“止于至善”,從“知止”到“能得”,“知止”是開端,“能得”是結(jié)果。這告訴人們要明白每件事物都有本末始終,要知道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第二段從明德修身和治國理政方面層層推進,最終推到人要學習并掌握知識、明白事理、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道德情操。這段話強調(diào)通過學習知識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養(yǎng)自己的品性,仁德修養(yǎng)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chǔ),也是關(guān)鍵。本文闡述的是“修己以安百姓”的道理,將“大學之道”闡述得非常透徹。(2)本文深刻地體現(xiàn)了儒家學派“內(nèi)圣外王”的思想,打通了個人與社會、道德與政治之間的關(guān)系,帶有強烈的道德理想主義色彩。這一思想經(jīng)宋明理學的大力提倡,對以后的中國社會和文化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顒?.文

12、章采用了怎樣的論證結(jié)構(gòu)?答案文章首先提出“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然后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渾然一體。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顒?:“文章使用了頂真的手法,請簡要分析。答案頂真的使用,使文章邏輯更加嚴密。大學之道屬于議論文,說理時使用頂真的修辭手法,使邏輯推理性強,論證條理清晰,表達周密準確。如文章在闡述治國平天下與修身正心之理時,先連用頂真的修辭手法,從“天下”“國”“家”到“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由社會治理到個人修養(yǎng),層層深入、句句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周詳嚴密地論證了深刻的治國之理。句與句首尾蟬聯(lián),形成了嚴密的邏輯和不容置疑

13、的說理氣勢。學習任務(wù)群三綜合拓展任任務(wù)一:結(jié)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應怎樣理解“大學之道”?請談?wù)勀愕目捶?。答案【參考示例?觀點一)我認為“大學之道”是講修身的學問?!懊鞯隆毕喈斢诘赖陆?jīng)中的上德,也就是最上等、最高明之德,甚至可以說是接近、等同于道的德,而“明明德”的第一個“明”,以及“親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把“大學”只視為修身之學,那第一個“明”就是探索明了,而“親民”是對自身的要求。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大學之道在探索、掌握明德,并要去親近民眾,把這些事都做到最好是修身的最高境界。(觀點二)我認為“大學之道”是指傳道?!按髮W”不只是修身的學問,其根本精神在傳道,“明明德”的第一個“明”可以理解為揭示、昭示,而“親民”是讓“明德”去親近民眾。這句話就應該理解為“大學之道”在于揭示明德,讓其昭示天下,讓“明德”去親近民眾,使民眾都能了解掌握它?!捌教煜隆本褪亲屆鞯抡咽居谔煜拢姑癖姸颊莆彰鞯?,人人都成為圣賢,那天下自然太平。任務(wù)二:修身”在“八目”中處于核心地位嗎?【參考示例】(觀點一)處于核心地位?!鞍四俊敝械摹靶奚怼笔歉?,也是連接前四目與后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