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金陵懷古_第1頁
2023年最新的金陵懷古_第2頁
2023年最新的金陵懷古_第3頁
2023年最新的金陵懷古_第4頁
2023年最新的金陵懷古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 PAGE5 頁 共 NUMPAGES5 頁2023年最新的金陵懷古此詩當作于唐敬宗寶歷三年(827年)。寶歷二年(826年)冬,劉禹錫由和州返回洛陽,途經(jīng)金陵。從詩中的寫景看來,這首詩可能寫于次年初春,大概與金陵五題寫于同時。 金陵懷古 唐代: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潮淹沒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暉斜照在征虜亭。 蔡洲新草茁壯一片嫩綠,幕府山上仍是煙靄青青。 國家的興亡取決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險峻的地形。 玉樹后庭花這支亡國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聽。 注釋 冶(y )城:東吳著名的制造兵器

2、之地。冶:一作 臺 。 征虜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 芳 。 幕府:山名。 興廢:指國家興亡。人事:指人的作為。 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險要的山川形勢。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陳后主所作歌曲名。 鑒賞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首聯(lián)寫的是晨景和晚景。詩人為尋訪東吳當年冶鑄之地 冶城的遺跡來到江邊,正逢早潮上漲,水天空闊,滿川風濤。冶城這一以冶制吳刀、吳鉤著名的古跡在何處,詩人徘徊尋覓,卻四顧茫然。只有那江濤的拍岸聲和江邊一片荒涼的景象。它仿佛告訴人們:冶城和吳國的雄圖霸業(yè)一樣,早已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得無影無蹤了。傍晚時分,征虜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暉之中,伴隨著它的不過是投在地上的

3、長長的黑影而已,那東晉王謝貴族之家曾在這里餞行送別的熱鬧排場,也早已銷聲匿跡。盡管亭子與夕陽依舊,但人事卻已全非。詩在開頭兩句巧妙地把盛衰對比從景語中道出,使詩歌一落筆就緊扣題意,自然流露出吊古傷今之情。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頷聯(lián)兩句雖然仍是寫景,但此處寫的景,則不僅是對歷史陳跡的憑吊,而且以雄偉美麗的山川為見證以抒懷,借以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對某一歷史問題的識見。詩人說:看哪,時序雖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戰(zhàn)船 蔡洲卻已長出一片嫩綠的新草;那向稱金陵門戶的幕府山正雄視大江,山頂上升起裊裊青煙,光景依然如舊。面對著滔滔江流,詩人想起了東晉軍閥蘇峻曾一度襲破金陵,企圖憑借險阻,建立霸業(yè)。不

4、久陶侃、溫嶠起兵在此伐叛,舟師四萬次于蔡洲。一時舳艫相望,旌旗蔽空,激戰(zhàn)累日,終于擊敗蘇峻,使晉室轉(zhuǎn)危為安。他還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導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駐守而得名。但曾幾何時,東晉仍然被劉宋所代替,衡陽王劉義季出任南兗州刺史,此山從此又成為劉宋新貴們祖餞之處。山川風物在變幻的歷史長河中并沒有變異,詩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綠,舊煙歲歲青。這一聯(lián)熔古今事與眼前景為一體, 新草綠 、 舊煙青 六字下得醒豁鮮明,情景交融,并為下文的感慨作鋪墊。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頸聯(lián)承上兩聯(lián)轉(zhuǎn)入議論。詩人以極其精煉的語言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并示警當世:六朝的繁華哪里去了當時的權(quán)貴而今安在險要的山川形勢并

5、沒有為他們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國家興亡,原當取決于人事!在這一聯(lián)里,詩人思接千里,自鑄偉詞,提出了社稷之存 在德不在險 的卓越見解。后來王安石金陵懷古四首其二: 天兵南下此橋江,敵國當時指顧降。山水雄豪空復在,君王神武自無雙。 即由此化出。足見議論之高,識見之卓。 尾聯(lián)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六朝帝王憑恃天險、縱情享樂而國亡,歷史的教訓并沒有被后世記取。詩人以玉樹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當今唐代的統(tǒng)治者依托關(guān)中百二山河之險,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正步著六朝的后塵,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玉樹后庭花是公認的亡國之音。詩含蓄地把鑒戒亡國之意寄寓于一種音樂現(xiàn)象之中,可謂意味深長。晚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 商女

6、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便是脫胎于此。 貞一齋詩說說: 詠史詩不必鑿鑿指事實,看古人名作可見。 劉禹錫這首詩就是這樣,首聯(lián)從題前搖曳而來,尾聯(lián)從題后迤邐而去。前兩聯(lián)只點出與六朝有關(guān)的金陵名勝古跡,以暗示千古興亡之所由,而不是為了追懷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兩聯(lián)則通過議論和感慨借古諷今,揭示出全詩主旨。這種手法,用在詠史詩、懷古詩中是頗為高明的。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敬宗寶歷三年(827年)。寶歷二年(826年)冬,劉禹錫由和州返回洛陽,途經(jīng)金陵。從詩中的寫景看來,這首詩可能寫于次年初春,大概與金陵五題寫于同時。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

7、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 詩豪 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 漢壽城春望 。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xiàn)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后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分司東都的閑職。 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游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此后,他歷任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哲學成就 唯物主義傾向 劉禹錫的哲學思想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傾向。主要著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