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1課件_第1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1課件_第2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1課件_第3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1課件_第4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試行) 留置血管內導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實施特殊用藥和治療的醫(yī)療操作技術。置管后的患者存在發(fā)生感染的危險。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 導管留置的時間 置管部位及其細菌定植情況 無菌操作技術 置管技術 患者免疫功能 健康狀態(tài)等一、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定義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簡稱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的患者出現(xiàn)菌血癥或真菌血癥,并伴有發(fā)熱(38)、寒顫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xiàn),除血管導管外沒有其他明確的感染源。實驗室微生物學檢查顯示: 外周靜脈血培養(yǎng)

2、細菌或真菌陽性; 或者從導管段和外周血培養(yǎng)出相同種類、相同藥敏結果的致病菌。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要點3.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應當建立靜脈置管專業(yè)護士隊伍,提高對靜脈置管患者的專業(yè)護理質量。4.醫(yī)務人員應當評估患者發(fā)生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預防和控制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5.醫(yī)療機構應當逐步開展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目標性監(jiān)測,持續(xù)改進,有效降低感染率。(3)置管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器具等醫(yī)療用品和各種敷料必須達到滅菌水平。(4)選擇合適的靜脈置管穿刺點,成人中心靜脈置管時,應當首選鎖骨下靜脈,盡量避免使用頸靜脈和股靜脈。(5)采用衛(wèi)生行政部門批準的皮膚消毒劑消毒穿刺部位皮膚,自穿刺點由

3、內向外以同心圓方式消毒,消毒范圍應當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膚穿刺點應當避免再次接觸。皮膚消毒待干后,再進行置管操作。(6)患癤腫、濕疹等皮膚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醫(y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當進行置管操作。(4)保持導管連接端口的清潔,注射藥物前,應當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劑進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藥物。如有血跡等污染時,應當立即更換。(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時,應當注意保護導管,不要把導管淋濕或浸入水中。(6)在輸血、輸入血制品、脂肪乳劑后的24小時內或者停止輸液后,應當及時更換輸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靜脈置管后,應當用生理鹽水或肝素鹽水進行常規(guī)沖管,預防導管內血栓形成。(7)嚴格保證輸注液體的無菌。(8)緊急狀態(tài)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證有效的無菌原則,應當在48小時內盡快拔除導管,更換穿刺部位后重新進行置管,并作相應處理。(9)懷疑患者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或者患者出現(xiàn)靜脈炎、導管故障時,應當及時拔除導管。必要時應當進行導管尖端的微生物培養(yǎng)。(10)醫(yī)務人員應當每天對保留導管的必要性進行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