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筆墨_第1頁
書法學習:筆墨_第2頁
書法學習:筆墨_第3頁
書法學習:筆墨_第4頁
書法學習:筆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書法學習(三):筆墨(一)執(zhí)筆、腕法與肘法執(zhí)筆、腕法與肘法,直接或間接關乎用筆用墨,關乎書法。晉衛(wèi)夫人筆陣圖云“凡學書字,先學執(zhí)筆”。傳統(tǒng)所謂“五字執(zhí)筆法”擫、押、鉤、格、抵五指執(zhí)筆,須各盡其力。執(zhí)筆方法甚多,若撥鐙法、五指法、三指法、兩指法、鳳眼法、回腕法、平覆法等,但是,講究執(zhí)筆之法,目的在于利于用筆。只知一大堆執(zhí)筆辦法,而不知用筆,究竟沒有用處。相傳執(zhí)筆要握緊,以至于從背面忽然拔之也不出,此說是偏見。全身之力,應該協(xié)調于肩、肘與腕、指,要善于配合發(fā)力,將其貫注于筆端,單純在筆管上使傻力氣是沒用的。而且,紙上寫出的字,其筆畫有無力感,完全在筆畫的使轉變化與搭配關系中,與握筆的力氣更無多少關

2、系。宋姜夔續(xù)書譜云“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zhí)之在手,運之在腕”,可見“執(zhí)”與“運”的不同功用。腕法有三種,為:枕腕、提腕、懸腕。腕法之妙,最顯著于懸腕之時,其圓活靈便與否,影響倒用筆的筋脈與氣勢。懸腕,有時是必須的,如寫大字、行書或草書,但有時未必見佳,如寫小字,懸腕就難能。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抽掣既緊,腕自虛懸,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間,筆力自能沉勁”,懸腕而能注力自如,為得法。元鄭杓衍極天五篇云“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變也”,甚為機要。作書時執(zhí)筆須與腕肘同用始為得之。清蔣和書法正宗筆法精解云“運用之法:小字運指,中字運腕,大字運肘”。肘法亦有三種,為:伏肘、提肘、懸肘。腕之力發(fā)于肘,

3、故懸肘與懸腕是相關的。指、腕與肘之運用,宜具體對待,同時照顧自己的書寫習慣,可不為法所縛。宋人姜夔續(xù)書譜論方圓有謂:“方、圓者,真、草之體用:真貴方,草貴圓;方者參之以圓,圓者參之以方,斯為妙矣”。元李溥光雪庵八法云“運筆之法有八,曰:落、起、走、住、疊、圍、回、藏”,此八法,尚不足含括運筆之奧,亦不足以闡明腕法之妙。明人項穆書法雅言論中和云:“圓而能方,方而后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會于中和,斯為美善?!痹囅?,筆法如此通融者,其執(zhí)筆、運筆可以拘泥乎?書法如此圓活者,其腕法、肘法可以拘泥乎?(二)用筆1筆法紛呈用筆,即運筆,是筆法之關鍵。筆法,終歸是通過筆畫的形態(tài)來表現(xiàn),而筆畫的形態(tài),方與圓、

4、尖與鈍、重與輕、快與慢、粗與細、薄與厚、藏與露、遲與急、疾與澀、曲與直、虛與實、擒與縱,等等,均出于用筆。漢蔡邕九勢有云:“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筆軟”,并不是指用軟毫筆如長鋒羊毫,而是指肩、肘腕、指要靈活,一句話,用筆要靈活。晉衛(wèi)夫人(鑠)筆陣圖有謂:“三端之妙,莫先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于銀鉤”,“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并列出篆法、章草、八分、鶴頭、古隸六種用筆之法。唐張懷瓘玉堂禁經(jīng)提出“用筆十法”,為:偃仰向背,陰陽相應,鱗羽參差,峰巒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則,遲澀飛動,射空玲瓏,尺寸規(guī)度,隨字變轉;并引翰林密論所謂遲筆、逆筆、澀筆、倒筆、轉筆

5、、渦筆、啄筆等十二種“隱筆法”,云“用筆生死之法,在于幽隱。遲筆法在于疾,疾筆法在于遲,逆入平出,取勢加攻,診候調停,便宜寂靜。其于得妙,須在功深,草草求玄,終難得也”。清包世臣藝舟雙楫這樣描述用筆的用力之法:“紙猶石也,筆猶鉆(鏨)也,指猶錘也”,“鋒既著紙,即宜轉換”,“筆得勢而鋒得力”,“始艮終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筆中自備八法也”。“行處皆留,留處皆行”,“古人必逐步頓挫,不使率然徑去,是行處皆留也”,此“逆入平出”之道也。逆入平出、欲行還止、正去又留、若疾而澀,書法用筆之道,端的在此?!拔萋┖邸?、“錐劃沙”、“印印泥”、“折釵股”,都是講中鋒,講藏鋒,講力度,講彈性。清宋曹書法約言云:

6、“有藏鋒有露鋒,藏鋒以包其氣,露鋒以縱其神。藏鋒高于出鋒,亦不得以模糊為藏鋒,須有用筆,如太阿截鐵之意方妙?!眲⑽踺d藝概書概有謂:“孫過庭書譜云:篆尚婉而通。余謂此須婉而愈勁,通而愈節(jié),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用筆之力度,亦由此而具體顯現(xiàn);然而,筆力之力,非物理所謂力量。莽漢不可謂無力,但不知用筆,寫字亦柔弱不堪,殊為乏力,此可證用筆得力度之難。古今書法既異,所以辨其優(yōu)劣者,惟筆力而已。筆力不到,心手乖違,會出現(xiàn)病筆,如前人所列用筆“八病”: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jié)、棱角、折木、柴擔。宋黃庭堅山谷文集云“凡書害姿媚是其小疵,輕佻是其大病,直須落筆一一端正。至于放筆自然成行,則雖草而筆意

7、端正。最忌用意裝飾,便不成書”,所謂“輕佻”,病根在用筆的浮薄孱弱?!肮P筆中鋒”之說,須貼切理解。筆鋒之使轉運行,未必總能在點畫中間行走。事實上,觀諸書法史上的書家及其書體,用筆是變化不居的,是靈便自如的,既可用中鋒以得厚重,又可用側鋒以求風采;例如隸書之捺腳、章草之“燕尾”,甚者金農的方筆“漆書”,如何能用“筆筆中鋒”寫出?現(xiàn)代沈尹默書法論叢云“歷代書家書法,結構短長疏密,筆畫肥瘦方圓,往往因人而異,而不能不同的是,就是筆筆中鋒”,此言尚需引申。有才氣、有本領的書家,只是以中鋒為根本、為基礎、為主筆,八面出鋒,或藏或露,即便偏鋒側鋒,也可得中鋒之效果,不會苦言“筆筆中鋒”而墨守之。用筆之法,

8、體現(xiàn)于筆鋒之靈活善變。清劉熙載藝概書概云“筆鋒有中鋒、側鋒、藏鋒、實鋒、虛鋒、全鋒、半鋒”,八種筆鋒,各自殊態(tài),各有用途。筆鋒之用,幾乎所有動作均可借以思悟,若遲鋒、逆鋒、澀鋒、倒鋒、轉鋒、渦鋒、啄鋒、隱鋒、偏鋒、筑鋒、過鋒、出鋒、縮鋒、搶鋒、挫鋒、趯鋒、裹鋒、簇鋒、轉鋒、絞鋒、捻鋒、搓鋒、擺鋒、蕩筆、搖鋒、導鋒、抵鋒、折鋒、翻鋒、斷鋒、提鋒、回鋒、挈鋒、按鋒、頓鋒、蹲鋒、衄鋒、馭鋒、駐鋒、淹鋒、揭鋒、渴鋒、拖鋒、打鋒、截鋒、拽鋒、戰(zhàn)鋒、蹙鋒、息鋒、憩鋒、押鋒、結鋒、振鋒、拓鋒、抽鋒、拔鋒、拋鋒、鋪鋒、搭鋒、越鋒、度鋒、飛鋒、縱鋒等等。周星蓮臨池管見云:“總之,作字之法,先使腕靈筆活,凌空取勢

9、,沉著痛快,純任自然,不可思議。能將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shù),全仗筆尖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相?!惫P鋒靈活圓通,筆畫多姿,亦自有生趣,否則即使心端筆正,謹于規(guī)矩,亦是乏味僵呆而已?,F(xiàn)代胡小石書藝略論言及用筆,有“三分”之說:“用筆輕者,其效果為超逸秀美;用筆重者,其效果為沉著溫厚。書之使筆,率不令過腰節(jié)以上。二分筆身,分處為腰。自腰及端,復三分之”此說具體而微,甚精妙。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用筆得失,謂“凡畫,氣韻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筆,用筆之難,斷可識矣”,“意存筆先,筆周意內,畫盡意在,象應神全”,“畫有三病,皆系用筆:一

10、曰板,二曰刻,三曰結”。用筆之難,就在于它在法度中見圓活、融通;“方圓窮金石之麗,纖粗盡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質”(王羲之用筆賦)。元趙孟頫蘭亭跋云“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此“不易”,當辨證理解。千古不變者,皆使用毛筆罷了;而掌握用筆之諸端奧妙,是不容易的。用筆之妙,在乎“八面出鋒”,各具其態(tài),至于一般人用筆,因結字造形等諸多原因,表現(xiàn)得過于簡單膚薄而已。結字、筆畫之具體形,所以實現(xiàn)者,亦依用筆;反之,如何用筆,亦據(jù)字形本身。例如,筆畫為方,用筆頓、翻而外拓,以方之;其筆畫圓,用筆提、絞而中含,以圓之。不同書體,所用筆法自然不會相同。作篆書的筆法自然與作隸書的不同,作楷書的筆法自

11、然與作草書不同。書法活者,其用筆不得不活,此不可勝言矣。2“永字八法”張懷瓘玉堂禁經(jīng)論用筆法,云“書之為體,不可專執(zhí);用筆之勢,不可一概。雖心法古,而制在當時,遲速之態(tài),資于合宜”,并以“永”字為例:“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于永字?!薄鞍朔ā秉c為側,平橫為勒,直為弩,鉤為趯,仰橫為策,長撇為掠,短撇為啄,捺為磔。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13/0311/00/_blank 顏真卿有八法頌云:“側蹲鴟而墜石,勒緩縱以藏機,努彎環(huán)而勢曲,趯峻快而如錐,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啄騰凌而速進,磔仰趞以遲移?!卑朔ǖ母鞴P畫,古人狀物以喻其形,于書法實踐中需

12、體會得之,如衛(wèi)夫人筆陣圖謂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謂直如“萬歲枯藤”,“永”字的八個點畫,確實很有代表性,但不可能包括書法的所有筆畫范式和模樣。因為,點有各種姿態(tài)之別,橫畫有長短勒策之別,直豎筆有懸針垂露之別,鉤趯筆有大小藏露之別,撇筆有啄掠快慢之別,捺磔筆亦有長短收放之別。單看一畫之起筆,就有方圓、尖鈍、輕重等區(qū)別,用筆也要相應靈活、變化,“異勢”、“異法”。(三)用墨用墨對繪畫至為重要,書法不同于繪畫,但是,用墨之法,對于書法也同樣不可缺乏。用墨之法,通過在紙上顯現(xiàn)出的墨跡圖像表現(xiàn)出來,它講究技術性,須練習始得。所謂“墨分五彩”,即渴、潤、濃、淡、白。墨之濃淡,在于用水,會用水,

13、墨才能有層次,才活。元陳繹曾翰林要訣云“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筆尖受水,一點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內,蹲之則水下,駐之則水聚,提之則水皆入紙矣。捺以勻之,搶以殺之,補之,釁以圓之”,此為實踐之法,很具體、有用。黃賓虹畫語錄中也談及用水奧妙:“古人書畫,墨色靈活,濃不凝滯,淡不浮薄,亦自有術。其法先以筆蘸濃墨,墨倘過豐,宜于硯臺略微揩拭,然后將筆蘸清水,則作書作畫,墨色自然滋潤靈活;縱有水墨旁沁,終見行筆之跡,與世稱肥鈍墨豬有別?!庇盟?,可于宿墨用法中最悟之:墨色雖淡,然沉穩(wěn)、厚重,不輕浮,此雖于用筆有關,然與用水亦有關。善用水者,若天廚之調味,隨機而化,因勢利導,于是筆墨得體

14、,風調雨順,濃處不枯,淡處不薄,有節(jié)奏,有韻律。不善用水者,忽而凝滯枯燥,忽而臃腫膚薄,濃淡失序,浮煙瘴氣;或者投機取巧,濃墨中羼水,而后調勻,此則筆畫不濃不淡,殊為乏味矣。宋姜夔續(xù)書譜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辈煌瑫w,不同筆法,所用墨法亦因之而分別。用墨之道,以彰筆法為工,以顯神采為上。(四)“筆墨”不可分筆法和墨法,雖然不是一回事,但它們是不可分的。筆法,通過墨法來實現(xiàn);墨法,通過筆法來顯形。例如:濃墨法,理應厚重,但是,如果使用飛白、偏鋒(側鋒)等筆法,也同樣表現(xiàn)出輕浮、淺薄之相;淡墨法,雖說本該輕薄,但是筆法中鋒,功力入木三分,則同樣可以

15、達到厚重之感。再如:筆法想方,但是墨用水量極大之淡墨,下筆洇染模糊一片,“方”不起來?!澳制卟省?,不能曲解和偏執(zhí),倘若把書法當作畫來作,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忽濃忽淡,像花臉。現(xiàn)代黃賓虹致治以文說文云:“畫有雅俗之分,在筆墨不在章法;章法可以臨摹,筆墨不能強勉”。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上記述曰:“道固歸于墨不溢出于筆,而學之則自墨溢出于筆始?!焙我匀缡钦f?這是實際情況:初學者不能駕馭筆墨(用筆和用墨),總是不停地蘸墨,下筆墨重,剛寫兩個字筆又干澀了。原因至少有兩個:一,心中無數(shù),不知筆毫能蓄多少墨;二,下筆猶豫猥瑣,筆法不斬截。這樣,表現(xiàn)出來的線條效果就像上面包氏所說的“墨溢出于筆”,這種情況的“惡

16、果”,就是用墨掩蓋了用筆,而實際上,書法的用筆之美,是最能顯示一個書家的綜合修養(yǎng)的。與上述相反的情況是,善書者在提筆舔墨之際,已經(jīng)胸有成竹,一旦下筆,便揮灑自如;再寫了很多字后,才再次蘸墨,如此,從單字到章法,都是流美遒健的。包世臣在論及用筆用墨之關系時說:“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筆墨相稱”,。至若其“筆力足以攝墨,不使旁溢”、“嘗見有得筆法而不得墨法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筆者也”之語,誠折肱之言也!“攝”字妙絕!筆墨相稱,自然遒麗、筆力驚絕、筆勢洞達、字勢雄強,古人未有不尚峻勁者。包世臣以蘇東坡、董其昌為例,表揚他們“探厥詞旨,可謂心通八法者矣”,但同時提出批評,“是故善書者,道蘇必知其瀾漫,由董須知其凋疏;汰瀾漫則雄逸顯,避凋疏則簡澹真”。石濤畫語錄有云:“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尊受章”);“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筆墨章”)。筆墨不但不可分,而且,它們相互作用,生發(fā)出無盡的內容。晉王羲之用筆賦云:“方圓窮金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