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下學期(人教版)6.2 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同步訓練)一、選擇題讀“亞洲示意圖”,完成下面1-2小題。1有關(guān)亞洲地理位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地跨南北半球、東西半球B地跨熱、溫、寒三帶C地跨高、中、低緯度地區(qū)D四面環(huán)海,氣候濕潤2亞洲大河流向和分布的特點,說明亞洲地勢的基本特征是()A中部高,四周低 B東南高,西北低C南部高,北部低 D東西高,中部低亞洲自然環(huán)境復雜,圖1為亞洲沿30N地形剖面圖,圖2為亞洲沿80E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下列3-4小題。3從圖中可以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是()A距海近,海拔高B緯度高,海拔高C四周高,中部低D中部高,四周低4長江中下游平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相比,
2、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優(yōu)勢是()A緯度低,氣溫高B臨近海洋,地勢平坦C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多D季風氣候顯著,降水變化大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nèi),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觀察亞洲地圖,完成下面5-7小題。5下列對于亞洲所跨溫度帶的敘述正確的是()A跨寒、溫、熱三帶B跨熱、溫兩帶C跨寒、溫兩帶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6亞洲水系呈放射狀流動,說明亞洲的地勢特點是()A北高南低B四周高、中部低C中部
3、高、四周低D西高東低7亞洲地域遼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主要依據(jù)是()跨緯度最廣跨經(jīng)度最廣周圍被大面積海洋包圍東西距離最長ABCD讀亞洲相關(guān)示意圖,完成下面8-10小題。8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列不能體現(xiàn)的是()A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B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C世界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D(zhuǎn)世界跨緯度最廣的大洲9關(guān)于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跨寒、溫、熱三帶B以盆地、丘陵為主C地勢西高東低D河流全部注入北冰洋10下列“亞洲的世界之最”,敘述正確的是()A BCD2020年6月18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主題為“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讀“一
4、帶一路”示意圖,完成下列11-13小題。11“一帶一路”在亞洲地區(qū)人口分布較稀疏的是()A東亞B東南亞C南亞D中亞12陸上絲綢之建設(sh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環(huán)境困難有()沙漠廣布濕熱難耐環(huán)境脆弱終年凍土多高原高山ABCD13小明想利用看假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研學之旅,途中所見所聞不正確的是()A甲地有椰林沙灘B乙地是黑種人的故鄉(xiāng)C丙地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D丁地人民喜食牛羊肉二、綜合題14某探險隊于6月至7月,經(jīng)圖示路線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地理探險考察,途經(jīng)四地。讀圖回答問題。(1)地區(qū)人口_,主要原因是_。(2)地區(qū)人口_,主要原因是_。(3)地區(qū)降水_,是造成這里人口_的主要原因(4)探險考察過程
5、中,探險隊員曾遭遇“狂風暴雨”襲擊,這個地點最有可能是_。15讀亞洲地形圖和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問題(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氣候類型:A_ 山脈:B_ 湖泊:C_ 半島:D_(2)亞洲的河流流向特點_,成因。_。(3)讀圖分析亞洲的氣候特點。_七年級下學期(人教版)6.2 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同步訓練)一、選擇題讀“亞洲示意圖”,完成下面1-2小題。1有關(guān)亞洲地理位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跨南北半球、東西半球B地跨熱、溫、寒三帶C地跨高、中、低緯度地區(qū)D四面環(huán)海,氣候濕潤2亞洲大河流向和分布的特點,說明亞洲地勢的基本特征是( )A中部高,四周低B東南高,西北低C南部高,北部低D東西高
6、,中部低【答案】1D 2A【解析】1據(jù)圖及所學知識可知,赤道穿過亞洲的南部,亞洲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亞洲位于20W以東,160E穿過亞洲東部,地跨東西半球,大部分位于東半球,故A敘述正確;北回歸線和北極圈穿過亞洲,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故B敘述正確;亞洲地跨高、中、低緯度地區(qū),故C敘述正確;亞洲西部與歐洲相連,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故D敘述錯誤;故選D。2據(jù)圖可知,亞洲大河多發(fā)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輻射狀流向周圍的海洋,說明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故選項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亞洲自然環(huán)境復雜,圖1為亞洲沿30N地形剖面圖,圖2為亞洲沿80E
7、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下列3-4小題。3從圖中可以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是( )A距海近,海拔高B緯度高,海拔高C四周高,中部低D中部高,四周低4長江中下游平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相比,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優(yōu)勢是( )A緯度低,氣溫高B臨近海洋,地勢平坦C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多D季風氣候顯著,降水變化大【答案】3D 4A【解析】3讀圖1可知,亞洲地勢中部高,東西低,讀圖2看出亞洲地勢中部高,南北低,由此可判斷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故選D。4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亞熱帶地區(qū),緯度低,氣溫高,西西伯利亞地區(qū)緯度高,氣溫低,熱量不足,所以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兩地地勢都跟平坦,都臨海洋。所以根據(jù)題意選A。亞洲面積約4400
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nèi),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觀察亞洲地圖,完成下面5-7小題。5下列對于亞洲所跨溫度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跨寒、溫、熱三帶B跨熱、溫兩帶C跨寒、溫兩帶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6亞洲水系呈放射狀流動,說明亞洲的地勢特點是( )A北高南低B四周高、中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D西高東低7亞洲地域遼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主要依據(jù)是( )跨緯度最廣跨經(jīng)度最廣周圍被大面積海洋包圍東西
9、距離最長BCD【答案】5A 6C 7A【解析】5北極圈和北回歸線分別穿過亞洲的北部和南部,赤道穿過亞洲南部的島嶼,亞洲地跨北寒帶、北溫帶、熱帶,A正確,BCD錯誤。故選A。6地勢高低起伏決定河流的流向,亞洲水系呈放射狀流向周圍海洋,說明亞洲的地勢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C正確,ABD錯誤。故選C。7亞洲南北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地域遼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正確;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錯誤;亞洲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西臨歐洲,三面環(huán)海,錯誤。結(jié)合題意,故選A。讀亞洲相關(guān)示意圖,完成下面8-10小題。8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列不能體現(xiàn)的是( )A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B世
10、界人口最多的大洲C世界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D(zhuǎn)世界跨緯度最廣的大洲9關(guān)于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跨寒、溫、熱三帶B以盆地、丘陵為主C地勢西高東低D河流全部注入北冰洋10下列“亞洲的世界之最”,敘述正確的是( )A BCD【答案】8C 9A 10D【解析】8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指的面積,跨越的緯度最廣,人口最多,故ABD正確,不合題意;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故C錯誤。故C符合題意,故選C。9亞洲跨越緯度最廣,地跨寒、溫、熱三帶,故A正確;亞洲地形復雜多樣,地面起伏很大,主要以高原、山地為主,故B錯誤;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故C錯誤;亞洲河流發(fā)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
11、洋,故D錯誤。故選A。10剛果盆地位于非洲,故A錯誤;世界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故B錯誤;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故C錯誤;亞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故D正確。故選D。2020年6月18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主題為“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讀“一帶一路”示意圖,完成下列11-13小題。11“一帶一路”在亞洲地區(qū)人口分布較稀疏的是( )A東亞B東南亞C南亞D中亞12陸上絲綢之建設(sh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環(huán)境困難有( )沙漠廣布 濕熱難耐 環(huán)境脆弱 終年凍土 多高原高山ABCD13小明想利用看假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研學之旅,途中所見所聞
12、不正確的是( )A甲地有椰林沙灘B乙地是黑種人的故鄉(xiāng)C丙地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D丁地人民喜食牛羊肉【答案】11D 12D 13C【解析】1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密集區(qū)分布在東亞、南亞和東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是人口稀疏區(qū)。故根據(jù)題意排除ABC,選D。12讀圖可知,陸上絲綢之路穿過我國西北地區(qū)、中亞、到達歐洲。我國西北地區(qū)和中亞深居內(nèi)陸,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所以根據(jù)題意正確的是,故選D。13讀圖可知,甲是中南半島,位于熱帶,有椰林沙灘;乙地是非洲東部,是黑種人的故鄉(xiāng);丙地是西亞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丁地畜牧業(yè)發(fā)達,人民喜食牛羊肉,故不正確的是C。根據(jù)題意
13、排除ABD,選C。二、綜合題14某探險隊于6月至7月,經(jīng)圖示路線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地理探險考察,途經(jīng)四地。讀圖回答問題。(1)地區(qū)人口_,主要原因是_。(2)地區(qū)人口_,主要原因是_。(3)地區(qū)降水_,是造成這里人口_的主要原因(4)探險考察過程中,探險隊員曾遭遇“狂風暴雨”襲擊,這個地點最有可能是_?!敬鸢浮?4(1)稀少(稀疏) 高原山地氣候,環(huán)境惡劣(2)稀少(稀疏) 緯度高,氣候嚴寒(3)少 稀少(稀疏)(4)【解析】(1)地是青藏高原,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高山高原氣候,環(huán)境惡劣。(2)地是靠近北極地區(qū),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緯度高,氣候嚴寒。(3)地亞歐大陸內(nèi)部,降水稀少,是造成這
14、里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4)有可能遭遇“狂風暴雨”襲擊,只有地,因此該地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此時正值雨季,多“狂風暴雨”。15讀亞洲地形圖和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問題(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氣候類型:A_ 山脈:B_ 湖泊:C_ 半島:D_(2)亞洲的河流流向特點_,成因。_。(3)讀圖分析亞洲的氣候特點。_【答案】15(1)熱帶季風氣候 烏拉爾山脈 里海 阿拉伯半島(2)由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的海洋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3)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解析】(1)讀圖可知,A位于亞洲南部,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B是烏拉爾山脈,是亞歐分界線上的山脈
15、,C是里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D是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2)讀圖可知,亞洲河流大多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河流從高處流向低處,因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3)地亞洲氣候類型圖可知,亞洲氣候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所有氣候都有,其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有世界最典型的季風氣候,說明亞洲氣候具有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第二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教學設(shè)計課題自然環(huán)境單元六學科地理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能通過亞洲的氣候類型圖等相關(guān)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點。2.簡要了解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及氣候?qū)r(nóng)業(yè)的影響。3.通過對亞洲氣候的學習,初步了解北美洲氣候的情
16、況。教學重點亞洲的氣候特點及影響因素。教學步驟過程與方法設(shè)計意圖導入新課教師:出示北極、阿拉伯半島沙漠、熱帶雨林、草原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亞洲各地的自然景觀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學生回答預設(shè)問題。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亞洲的氣候特點。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區(qū)的風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亞洲氣候的興趣。教學步驟過程與方法設(shè)計意圖亞洲的地形和河流亞洲的地形和河流暢游亞洲學生活動:活動規(guī)則:1.請選擇你喜歡的線路進行觀察總結(jié):線路一:上海拉薩利雅得;線路二:雅加達孟買北京;線路三:北京烏魯木齊北冰洋沿岸;2.請結(jié)合所見到的自然景觀說出你所到達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展示交流:路線一經(jīng)過
17、的氣候區(qū):“魚米之鄉(xiāng)”、“水鄉(xiāng)”亞熱帶季風氣候、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高原山地氣候、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熱帶沙漠氣候。路線二:長年皆夏,森林長綠熱帶雨林氣候、旱澇災害頻繁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溫帶季風氣候。路線三:廣泛分布著硬葉林地中海氣候、草場廣布,牛羊成群溫帶大陸性氣候、銀裝素裹,冰封千里寒帶氣候歸納總結(jié):亞洲氣候的特點(一):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活動探究:為什么亞洲有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指導學生讀圖,從位置、地形等方面進行總結(jié))總結(jié):亞洲地域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帶,地形起伏大,地形復雜使亞洲氣候更為多樣。學生活動:考考你的觀察力:讀亞洲氣候類型圖,并找出:亞洲有幾種季風氣候類型,主要分
18、布在什么地區(qū)。并總結(jié)亞洲氣候的特點(二)??偨Y(jié):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洲的東部和南部。亞洲氣候的特點(二):季風氣候顯著。活動探究:為什么亞洲世界上最為典型的季風氣候。(指導學生讀圖,影響亞洲的季風圖,組內(nèi)進行探究)總結(jié):亞洲瀕臨太平洋、印度洋,位于世界最大的亞歐大陸,而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大,使得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是世界季風氣候面積最廣、最典型的地區(qū)。歸納總結(jié):承轉(zhuǎn):展示洪澇災害和干旱的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季風氣候區(qū)旱澇災害頻繁?合作探究:季風氣候的利與弊。(指導學生讀圖三種季風氣候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總結(jié):利:雨熱同期有利于農(nóng)作物的生長。弊:夏季風不穩(wěn)定導致降水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旱澇災害。拓展延伸:夏季風來得早,去得晚,風力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易發(fā)生水災。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易發(fā)生旱災。探究總結(jié):1.觀察亞洲氣候圖,說說哪種氣候類型分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州風機安裝工程施工方案
- 智能垃圾分類運輸合同
- 陽光電池N18650-1500mAh規(guī)格書
- 瑜伽初級減肥計劃
- 組長保育計劃大班
- 晉城西小區(qū)改造計劃
- 社區(qū)網(wǎng)格項目計劃
- 資產(chǎn)管理公司計劃書
- 2025至2030年中國小型紡絲及無紡布試驗一體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對氨基苯甲醛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道 法】學會自我保護+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2025屆高考英語讀后續(xù)寫提分技巧+講義
- 買房協(xié)議書樣板電子版
- 河南航空港發(fā)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社會招聘題庫
- 綿陽市高中2022級(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二診)語文試卷(含答案)
- 常州初三強基數(shù)學試卷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19譯林版高中英語全七冊單詞總表
- 2024年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蘇少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單元備課
- 《園林生態(tài)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