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9篇_第1頁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9篇_第2頁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9篇_第3頁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9篇_第4頁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9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 PAGE63 頁 共 NUMPAGES63 頁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9篇陶淵明歸園田居閱讀答案 陶淵明歸園田居閱讀答案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本詩作者是,字元亮,名,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朝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3分) 2、解釋詩中加點的詞語。(2分) 興:荷: 3、該詩描繪了詩人辭官歸隱后的辛勤勞作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 的高貴品質(zhì)。(2分) 參考答案:整理 1、陶淵明潛東晉(晉朝) 2、興:起,起來;荷:肩負(fù),扛 3、歸隱田園“不為五斗米折腰” 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回答問題。 (

2、1)詩中“但使愿無違”的“愿”是什么? (2)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傾向? (3)根據(jù)這首詩概括陶詩的風(fēng)格。 參考答案: 11、(1)希望多收些豆子/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2)厭惡官場、喜愛園田 (3)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抒寫平凡的勞動生活。 (1)用自己的話描繪“帶月荷鋤歸”的優(yōu)美意境。(3分)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志趣?(3分) 參考答案:整理 10、(1)皎潔的月光下,勞動歸來的詩人顯得充實而快樂。他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草叢中,構(gòu)成了一副美好的月夜歸耕圖。(3分) (2)隱居躬耕、不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中失去自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3分) 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2) 陶淵明歸

3、園田居原文翻譯 陶淵明 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歸園田居 原文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誤落 一作:誤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顛 通 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譯文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

4、,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wǎng),轉(zhuǎn)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后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yuǎn)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nèi)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閑。 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注釋 1.少:指少年時代。適俗:適應(yīng)世俗。韻:本性、氣質(zhì)。一作“愿”。 2.塵網(wǎng):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wǎng)羅。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認(rèn)為是“

5、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xí)慣說法是十又三年),陶淵明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diào)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為倒文。 4.羈(ji)鳥:籠中之鳥。戀:一作“眷”。 5.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6.野:一作“畝”。際:間。 7守拙(zhu):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jié)操。 8.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 9.蔭(yn):蔭蔽。 10.羅:羅列。 11.曖曖(i):昏暗,模糊。 12.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墟里:村落。 13.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14.虛室:空室。余閑:閑暇。 15.樊(fn)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官場生

6、活。樊,藩籬,柵欄。 16.返自然:指歸耕園田。 賞析 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杰出的田園詩章。 這組詩生動地描寫了陶淵明詩人歸隱后的生活和感受,抒發(fā)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快心情和鄉(xiāng)居樂趣,從而表現(xiàn)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組詩集中體現(xiàn)了陶淵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貧、隱逸山野、潔身自好、遠(yuǎn)離官場、超脫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淵明寫“

7、歸園田居”其實是寫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歸園田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每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nóng)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cè)面描繪了陶淵明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fā)的感情而言,是以質(zhì)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zhuǎn)折,但那種歡愉,達(dá)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第一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jié)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wǎng)”、“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fù)“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dá)了陶淵明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所謂“適俗韻”無非是逢

8、迎世俗、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tài)、那種本領(lǐng),這是陶淵明詩人從來就未曾學(xué)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xiāng)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diào),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陶淵明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jīng)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quán)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yǎng)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

9、”和“性”,奔波于官場?;仡^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wǎng)?!耙蝗ト辍?,當(dāng)是“十三年”之誤。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終歸隱,正好是十三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jì)述,但仔細(xì)體味,卻有深意。陶淵明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心中無限感慨,無限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雖是“誤入塵網(wǎng)”,卻是情性未移。這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zhuǎn)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守拙”回應(yīng)“少無適俗韻

10、”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混跡于俗世;“歸園田”回應(yīng)“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里得到了解決。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睍釙?,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非常遠(yuǎn),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yuǎn)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 “狗吠深巷中,雞

11、鳴桑樹顛”,一下子將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陶淵明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tǒng)一。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出農(nóng)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囂和煩躁之感。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的筆法,未免太強調(diào)、太吃力。 “戶庭無塵

12、雜,虛室有余閑。”塵雜是指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既是做官,總不免有許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許多無聊應(yīng)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里生活得非常悠閑。不過,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于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弊匀?,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yīng),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yīng)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fēng)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fù)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這樣的結(jié)尾,既是用筆精細(xì),又是順理成章。 這首詩最突出的是寫

13、景描寫園田風(fēng)光運用白描手法遠(yuǎn)近景相交,有聲有色;其次,詩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边€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將“塵網(wǎng)”“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陶淵明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再有語言明白清新,幾如白話,質(zhì)樸無華。這首詩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xiàn)這意境服務(wù),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傊@是經(jīng)過藝術(shù)追求、藝術(shù)努力而達(dá)到的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3)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五 歸園田居 其五賞析,在這首詩中,作者流露了自己應(yīng)當(dāng)早點辭官隱退,早日過著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珍惜光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五,歡迎來參考! 歸園田居其五 陶淵

14、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歸園田居其五翻譯: 獨自悵然拄杖還家,道路不平荊榛遍地。 山澗流水清澈見底,途中歇息把足來洗。 濾好家中新釀美酒,烹雞一只款待鄰里。 太陽落山室內(nèi)昏暗,點燃荊柴把燭代替。 興致正高怨恨夜短,東方漸白又露晨曦。 歸園田居其五背景: 公元406年(東晉安帝義熙二年),亦即是陶淵明由彭澤令任上棄官歸隱后的第二年,人便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當(dāng)時詩人四十二歲。此詩是其中的最后一首也就是第五首。 歸園田居其五字詞解釋: (1)從內(nèi)容上看,此詩似與上一首相銜接。 詩人懷

15、著悵恨的心情游山歸來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鄰,歡飲達(dá)旦。詩中雖有及時行樂之意,但處處充滿純樸之情。 (2)悵恨:惆悵煩惱。策:策杖,拄杖,這里作動詞用。崎嶇:地面高低不平的樣子。歷:走過。棒曲:樹木叢生的曲折小路。 (3)濯(zhuo濁):洗。 (4)漉(lu鹿)酒:用布過濾酒。濾掉酒糟。近局:近鄰。 (5)暗:昏暗。這句和下句是說日落屋里即昏暗,點一把荊柴代替蠟燭。 (6)日入:太陽落山。荊薪:燒火用的柴草。 (7)苦:恨,遺憾。天旭:天亮。 歸園田居其五賞析: 第五首寫歸來,“悵恨獨策還”,雖仍有子侄跟隨,詩人卻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獨”行;“崎嶇歷榛曲”,一任小徑上的灌木叢牽掣他的衣衫

16、。詩人“悵恨”什么呢?惆悵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惱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離官場,多同故友相聚些時日,不就實際上最大限度地推遲了這一悲劇的降臨? 那么,詩人又是如何從這種悵恨的心情中解脫出來的呢?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也許是因為訪友不得的余哀,也許是因為旅途的困頓勞乏,詩人在溪澗邊坐下來小憩片刻。這溪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濯足水中,頓時,一股涼意流遍全身,也使他從紛繁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他仿佛又從悲哀的幻夢中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我不是到底歸來了么?“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保w去來兮辭)人生固然短暫,我不是還有所余無多的寶貴時日?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還有許多“披草共來往”的友人?詞因景

17、設(shè),意隨詞轉(zhuǎn),暗暗傳出心境的微妙變化,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足當(dāng)“行云流水”之譽。 這首詩是陶淵明組詩歸園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對此詩的首句“悵恨獨策還”,有兩種解說:一說認(rèn)為這首詩是緊承第四首歸園田居久去山澤游而作,例如方東樹說,“悵恨”二字,承上昔人死無余意來”(昭昧詹言卷四),黃文煥也說,“昔人多不存,獨策所以生恨也”(陶詩析義卷二);另一說認(rèn)為這一句所寫的“還”,是“耕種而還”(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中語)。這兩說都嫌依據(jù)不足。如果作者所寫是還自“荒墟”的心情,則組詩第四首歸園田居久去山澤游之“披榛步荒墟”為“攜子侄輩”同往,應(yīng)該不會“獨策還”。如果作者是耕種歸來,則所攜應(yīng)為農(nóng)具,應(yīng)如這

18、組詩的第三首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所寫,“荷鋤”而歸,似不應(yīng)策杖而還。聯(lián)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寫,似不如視作“性本愛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獨游的歸途中生發(fā)的“悵恨”。其“悵恨”,可以與此句中的“還”字有關(guān),是因游興未盡而日色將暮,不得不還;也可以與此句中的“獨”字有關(guān),是因獨游而產(chǎn)生的孤寂之感。這種孤寂感,既是這次游而無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隱藏于內(nèi)心的“舉世皆濁我獨清”(楚辭漁父)的時代孤寂感。次句“崎嶇歷榛曲”,寫的應(yīng)是真景實事,但倘若馳騁聯(lián)想,從象喻意義去理解,則當(dāng)時的世途確是布滿荊榛,而作者的生活道路也是崎嶇不平的。聯(lián)系其在感士不遇賦序中所說的“夷皓有安歸之嘆,三閭發(fā)已矣之哀”,不妨設(shè)想:其在獨游之

19、際,所感原非一事,悵恨決非一端。 此詩的三、四兩句“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則化用孟子離婁“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永濁兮,可以濯我足”句意,顯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與自然相得相洽的質(zhì)性。人多稱淵明沖淡靜穆,但他的心中并非一潭止水,更非思想單純、無憂無慮。生活、世事的憂慮固經(jīng)常往來于其胸中,只是他能隨時從對人生的領(lǐng)悟、與自然的契合中使煩惱得到解脫、苦樂得到平衡,從而使心靈歸于和諧。合一、二兩句來看這首詩的前四句,正是作者的內(nèi)心由悵恨而歸于和諧的如實表述。 這首詩寫的是兩段時間、兩個空間。前四句,時間是日暮之前,空間是山路之上;后六句,則在時間上從日暮寫到“天旭”,在空間上從“

20、近局”寫到“室中”。如果就作者的心情而言,則前四句以“悵恨”發(fā)端,而后六句以“歡來”收結(jié)。作者嘗自稱“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兮辭序),其“歸田園居”的主要原因,如這組詩的首篇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所說,為的是“復(fù)得返自然”,以求得本性的回歸,保全心靈的真淳。這首詩所寫的始則“悵恨”,終則“歡來”,當(dāng)憂則憂,可樂則樂,正是其脫離塵網(wǎng)后一任自然的真情流露。 后六句的“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四句,寫作者還家后的實事實景,如其雜詩十二首之一所說,“得歡當(dāng)作樂,斗酒聚比鄰”。從這四句詩可以想見:酒為新熟,菜僅只雞,草屋昏暗,以薪代燭,宛然一幅田家作樂圖。這樣的飲酒場面,其實

21、很寒酸,但作者寫來絲毫不覺其寒酸,令人讀者看來也不會嫌其寒酸,而只會欣賞其景真情真,趣味盎然。 從這句詩來看,詩人顯然已經(jīng)抹去了籠罩心頭的不快的陰云。酒以陳為美,而“新熟酒”一詞,一是說明家無余財,二也在點明詩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這一“招”多么傳神!足不出戶,隔墻一呼,而知鄰曲必不見怪,招之即來。相形之下,反覺“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保虾迫?過故人莊)之為繁縟了。這不禁使我們想起詩人所著晉故征西大將軍孟府君傳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對答: “(桓)溫嘗問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 如果我們此刻問淵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來他也定會回答我們“

22、但不得酒中趣爾”。是啊,這“酒中趣”太豐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詩人一天的疲勞;它排解了訪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詩人重又樂觀起來,達(dá)觀起來;它也加深了詩人同鄰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歡,頻頻舉觴;暮色降臨,詩人胡亂燃起荊柴,學(xué)一個“秉燭夜游”。滿屋煙火之氣不僅不使人感到窮酸,反而憑添了熱烈親切的氣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舊凋零之嘆,一霎時都悄悄地消融在這人生真諦的通達(dá)領(lǐng)悟之中了。 篇末“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二句,即張華情詩 “居歡惜夜促”意,也寓有古辭西門行“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游”幾句中所抒發(fā)的人生短促、光陰易逝的感慨。新的一天開始了,而剛剛

23、開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這旭日一般燦爛?這兩句是全詩傳神的點睛,是樂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強音。而為了進一步理解、領(lǐng)會這兩句詩的內(nèi)涵,還可以參讀作者的另一些詩句 ,如游斜川詩所說的“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又如己酉歲九月九日詩所說的“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從這些詩來看作者的這次歡飲,有聊以忘憂的成分,在“歡”的背后其實閃現(xiàn)著“憂”的影子。同時,作者之飲酒也是他的逃世的手段,是為了堅定其歸田的決心,如其飲酒二十首詩所說,“泛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飲酒秋菊有佳色),“紆轡誠可學(xué),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清

24、晨聞扣門)。當(dāng)然,他的飲酒更是與其曠達(dá)的心性相表里的;這就是他在飲酒詩的首章所說的“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dá)人解其會,逝將不復(fù)疑,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后世評價: 1,朱光潛在論詩第十三章陶淵明中談到淵明的情感生活時指出,他“并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他和一般人一樣,有許多矛盾和沖突;和一切偉大詩人一樣,他終于達(dá)到調(diào)和靜穆?!睂τ谶@首詩所寫的“悵恨”、“歡來”以及“苦”時間之短促,是應(yīng)從多方面去理解、領(lǐng)會的。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

25、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 在藝術(shù)上具有獨特的風(fēng)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 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

2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4) 歸園田居陶淵明 導(dǎo)讀:本文是關(guān)于歸園田居陶淵明的文章,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 、知識與能力目標(biāo): 了解陶淵明的生平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征。 、過程與方法目標(biāo): 培養(yǎng)學(xué)生自己動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形成欣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biāo): 領(lǐng)悟詩人的田園情懷,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品格。 教學(xué)重點 1、領(lǐng)悟詩人憎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自由的思想傾向。 2、背誦全詩。 教學(xué)難點 初步形成欣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教學(xué)準(zhǔn)備 多媒體 教學(xué)方法 誦讀式、討論式、啟發(fā)式 教學(xué)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情境導(dǎo)入: 詩,融入了天地萬物的靈性,構(gòu)建了人類的精神家園,傳承

27、了人類的文明,記載著人類的喜怒哀樂。本單元里,我們在濃濃的敘事中感受到棄婦的怨憤,在細(xì)膩的心理描寫中體驗了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情,在真摯的抒情中聆聽屈原的的隧道,徜徉于詩歌的王國,走進陶淵明的田園世界,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愛國訴說,在曲折的故事中仰望劉蘭芝凄美的愛情!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穿過時間的隧道,徜徉于詩歌的王國,走進陶淵明的田園世界,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 第一步 知人論世 采用檢查預(yù)習(xí)的方法導(dǎo)入新課學(xué)習(xí)。 1讓學(xué)生談?wù)勛约核私獾奶諟Y明。 2檢測學(xué)生對陶淵明作品的掌握情況。 陶淵明 又名: 字: 自號: 謚號: 朝代: 派別: 看圖猜詩句,了解作者的作品。 第二步 眉目傳情 思考: “歸園田居”

28、的意思明確的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它的題眼是什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還潛藏著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第三步 誦讀感知 1、了解學(xué)生的預(yù)習(xí)情況,學(xué)生讀; 2、學(xué)生齊讀。 第四步 情境復(fù)原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思考:為什么要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 思考:詩人如何描寫園田?園田的景色有何特點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感情?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呢? 4.歸去如何 思考:從中可以見出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課堂練習(xí) 1、對歸園田居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D ) A 這首詩運用了白描的表現(xiàn)手法,情景交融,語言樸素,比喻貼切。 B 表現(xiàn)了作者擺脫黑暗

29、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 一些平常的農(nóng)家事物,在詩人筆下構(gòu)成了一副恬靜優(yōu)美,清談樸素的田園圖畫。 D 全詩寫了詩人從少年進入官場到多年退出官場的全過 程。 2、仿寫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是 一首蔑視塵俗實現(xiàn)自我的生命之歌; 一首古老淳樸幽靜祥和的田園之歌; 一首蘊含人生取舍深義的智慧之歌; 一首沖決塵網(wǎng)張揚個性的力量之歌; 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靈之歌。 課堂小結(jié) 歸園田居其一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心情用一個詞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

30、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官場生活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xué)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作業(yè) 1、陶淵明,我想對你說寫一段文字。 2、陶淵明,我敬佩你。 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1) 歸園田居五首 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fù)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

31、我土日已廣。??炙敝粒懵渫菝?。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寫作背景】 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后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

32、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xiàn)的精湛圓熟的藝術(shù)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xué)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賞鑒】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nóng)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cè)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fā)的感情而言,是以質(zhì)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zhuǎn)折,但那種歡愉,達(dá)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有的論者很樂于稱道淵明胸中的無一點黏著,其實,黏著還是有的。即以淵明辭官之際寫下的歸去來兮辭而論,不也還有奚惆悵而獨悲之句嗎就是說,他心中總還難免有一絲惆悵之感的。真正純

33、凈的靈魂不會是與生俱來的(盡管詩人一再宣稱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而是在不斷地濾除思想雜質(zhì)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澄澈的。 正如一個人不愿觸及心中的隱痛那樣,詩人在歸園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剛剛從其中拔脫的污穢官場。誤落塵網(wǎng)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責(zé)的遺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從29歲投耒去學(xué)仕,到41歲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幾折腰而辭去彭澤縣令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畢竟如愿以償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釋然了。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其中洋溢著一種故園依舊,吾愛吾廬的一往深情。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檐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匝地,習(xí)習(xí)清風(fēng)平息了詩人心中的焦慮。眼前桃李花榮實繁,弄姿堂前,喚

34、起詩人心中多少歡欣。詩人在同無知的草木交流著感情。極目遠(yuǎn)眺,炊煙融入暮靄,側(cè)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眼前堆案盈幾的文牘案卷不見了,代之以心愛的清琴異書。嵇康把人間多事,堆案盈幾,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與山巨源絕交書)視為不堪為官的理由。詩人在這里,也似在有意無意之間地用了塵雜這個字眼。他告訴我們,從前苦于應(yīng)對塵網(wǎng)的一切,都沒有,也不會再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有點兒虛室之感;但虛中有實,他重新開始了完全由自己來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塵網(wǎng)相映,自然與性相映,而以一返字點明了魂兮歸來的樂趣。是的,官場消蝕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節(jié)

35、,而今天,苦盡甘來,詩人終于得到了欣慰的補償。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我看這兩句都應(yīng)該倒過來理解:為了罕見人事,我才來到野外,為著免于酬酢,我才住進了僻巷。須知,這不是客觀的敘述,而是主觀的選擇啊。詩人從官場退居到野外,從野外退處到窮巷,白日掩荊扉,又冥坐室中,對酒絕塵想。層層防范,躲避塵世唯恐不遠(yuǎn),屏絕交游唯恐不及,屏棄俗慮唯恐不盡。詩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詩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們這種錯覺,而為我們展開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時復(fù)墟曲人,披草共來往。他雖無三徑之設(shè),卻自有同道頻繁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他們共有一個心愛的話題。 鄉(xiāng)間的生活是簡樸甚至貧困的,清靜甚至寂

36、寞的。但是,也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們獲得了共同的語言,培育起一種樸質(zhì)真摯的感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移居)詩人不惜一身清苦,兒輩幼而饑寒(與子儼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這種天地間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從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恥辱開始。也許是官身束縛,體質(zhì)有所下降的緣故,也許是久別田園,農(nóng)藝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這里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慚,自勉之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僅從時間上看,也可見詩人決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穢,也是清除心中的雜念。除去了雜草,心中也就寬慰了一些,見出我還是那個性本愛丘山的我,還是那個樂于為農(nóng),也能夠為農(nóng)的我。荷鋤夜歸,心情傲然,舉頭仰望,皓月當(dāng)空

37、,詩人很像一個凱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這辛苦的勞作使他獲得了心靈的極大滿足。 詩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實際是一首詩的前后兩個部分。詩人懷著意滿志得,甚至是帶點炫耀的心情造訪故友。子侄與俱,笑語不斷,披榛尋徑,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憶時歲月,向他們傾訴心曲,同他們暢飲幾杯然而,展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的殘破景象,聽到的是故友死沒無復(fù)余的噩耗。一向通達(dá)的詩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的深沉哀傷之中。 所以,第五首寫歸來,悵恨獨策還,雖仍有子侄跟隨,詩人卻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獨行;崎嶇歷榛曲,一任小徑上的灌木叢牽掣他的衣衫。詩人悵恨什么呢惆悵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惱恨的是自

38、己的不悟。如果早離官場,多同故友相聚些時日,不就實際上最大限度地推遲了這一悲劇的降臨 那么,詩人又是如何從這種悵恨的心情中解脫出來的呢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也許是因為訪友不得的余哀,也許是因為旅途的困頓勞乏,詩人在溪澗邊坐下來小憩片刻。這溪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濯足水中,頓時,一股涼意流遍全身,也使他從紛繁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他仿佛又從悲哀的幻夢中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我不是到底歸來了么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人生固然短暫,我不是還有所余無多的寶貴時日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還有許多披草共來往的友人 從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來看,詩人顯然已經(jīng)抹去了籠罩心頭的不快的陰云。酒以陳為美,

39、而新熟酒一詞,一是說明家無余財,二也在點明詩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這不禁使我想起詩人所著晉故征西大將軍孟府君傳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對答: (桓)溫嘗問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 如果我們此刻問淵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來他也定會回答我們但不得酒中趣爾。是啊,這酒中趣太豐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詩人一天的疲勞;它排解了訪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詩人重又樂觀起來,達(dá)觀起來;它也加深了詩人同鄰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歡,頻頻舉觴;暮色降臨,詩人胡亂燃起荊柴,學(xué)一個秉燭夜游。滿屋煙火之氣不僅不使人感到窮酸,反而平添了熱烈親切的氣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

40、什么故舊凋零之嘆,一霎時都悄悄地消融在這人生真諦的通達(dá)領(lǐng)悟之中了。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新的一天開始了,而剛剛開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這旭日一般燦爛這兩句是全詩傳神的點睛,是樂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強音。 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shù)男牢?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情;農(nóng)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真?zhèn)€是何陋之有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包容到他渾涵汪洋的詩情中去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現(xiàn)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dá)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shù)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詩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風(fēng)順,他的心中也不是

41、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靜穆世界。詩人的可貴之處在于,在與世族社會相對立的理想田園世界中,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人格的尊嚴(yán),朋友的摯情,無地位尊卑,無貧富懸殊差別的人際關(guān)系,無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人生理想。這是陶詩思想意義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詩平實,質(zhì)樸,清新,自然風(fēng)格的源泉。 他描繪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雞鳴,這些在高貴的世族文人看來,也許是難登大雅的,詩人卻發(fā)現(xiàn)了蘊含其中的樸質(zhì),和諧,充滿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抒發(fā)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鑒賞者那種搜奇獵異,見異思遷,短暫浮泛的感情去玩賞,而是以一種鄉(xiāng)土之思去體察,去頌贊。所以,他的感情執(zhí)著,渾厚,廣闊,專注。周圍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無言的

42、伴侶,啟動他心靈深處的共鳴。 他闡釋的是至理。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諸實施的。他耿直,不孤介;他隨和,不趨俗。他從不炫耀,也無須掩飾。辭官場不慕清高,本性難易也;樂躬耕為的使心愿無違;避交游只圖棄絕塵想;悲人生,因為他留戀這短暫,充實的生活。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五柳先生傳)我寫我心,僅此足矣。 他揀選的是易字。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菰锏臄?shù)字一經(jīng)他化入詩中,就被賦予無限活潑的生命力。一般地說,計數(shù)不確是鄉(xiāng)里人的一種習(xí)慣;特殊地說,它不也正表現(xiàn)出詩人辭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適澹泊 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遠(yuǎn)村隱約迷茫,而詩人久久地佇立凝望,不正見出那心理上的切近炊煙裊裊,天宇蒼茫,這同詩人大解脫之后

43、那種寬敞的心境是多么和諧。王維也很企慕這種意境,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云: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惜乎刻意的觀察終不及淵明無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兒也有遜于淵明用字的渾樸天然。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詞因景設(shè),意隨詞轉(zhuǎn),暗暗傳出心境的微妙變化,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足當(dāng)行云流水之譽。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這一招多么傳神!足不出戶,隔墻一呼,而知鄰曲必不見怪,招之即來。相形之下,反覺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之為繁縟了。 他如: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之喻,何等靈動貼切。 至若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人

44、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諸句,風(fēng)韻天然,如謠似諺,幾與口語無異。 劉勰文心雕龍練字云:自晉來用字,率從簡易,時并習(xí)易,人誰取難。但真正練易字而臻于化境者,其唯淵明乎!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淵明的藝術(shù)情趣,這就是淵明一生的藝術(shù)寫照。 其一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zhì),性格本來愛好山野。 少無適欲韻,性本愛丘山。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wǎng)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關(guān)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yǎng)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45、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遠(yuǎn)遠(yuǎn)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fēng)輕柔地飄揚。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xiàn)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2) 歸園田居 陶淵明 教學(xué)目標(biāo):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背誦歸園田居這首田園詩。 (2)調(diào)動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詩人所描繪的田園生活。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重難點

46、: 重點: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dāng)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 難點:學(xué)習(x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在我國東晉時期,有一個人,受儒道思想影響,少年時代就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 他生不逢時,時局的動蕩,政治的黑暗,使他輾轉(zhuǎn)于官場和田園之間,最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完全棄官歸隱。歸隱之后,為我們寫下了很多風(fēng)格平淡自然、詩句醇厚、語言清新、詩情真實的詩篇,他就是陶淵明。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他的一首歸園田居陶淵明(板書)。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1、陶淵明(公元365-427),字元亮,名潛,又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

47、柴桑人。他出生在門閥制度嚴(yán)重的東晉時代,出生時已家境沒落,他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響,少年時代就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東晉時局動蕩,政治黑暗,他到29歲時才出仕,不久又歸隱。后又時隱時仕,直到41歲完全棄官歸隱。 2、提到寫作背景,我們說一下“五斗米”的故事: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dān)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說郡里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h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府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為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說:“我決不能為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xiāng)里小人”。當(dāng)天,他就推說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就這樣,只當(dāng)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辭官

48、歸田了。后終老田園,不再出仕。 歸園田居共五首,本篇原列第三,作于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歸田后的第二年(406)。 三、授新 1、我們來看這首詩,首先弄懂這些字詞的意見。 (1)歸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xiāng)。 (2)晨興:早起。理:治理。荒穢:雜草叢生。 (3)帶月:頂著月亮。荷鋤:扛著鋤頭。 (4)道狹:道窄。 (5)沾:沾濕。 (6)但使:只要讓。愿無違:不違反自己的意愿。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為不善勞作,豆里長滿了草。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著鋤頭回家。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歸途中,道路窄小而多草長,以

49、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沾濕衣服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 2、“歸”(板書)字是題眼,標(biāo)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這個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從何而歸? 官場 為何而歸? 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 歸向何處? 田園 歸去如何 那么,詩人歸隱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呢? 3、詳細(xì)品讀詩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想一個老農(nóng)站在那里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也寫出詩人不善勞作。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

50、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而是以此為樂,樂此不疲。 最后四句,寫出雖然衣服濕了,也沒什么可惜的;因為“但使愿無違?!保ū驹娭髦季洌霸浮保ò鍟?,“愿”具體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nóng)夫也比官場上“為五斗米折腰”強。 4、那么這首詩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情感? 田園生活雖然辛苦,但平靜、充實、質(zhì)樸自然、和諧、優(yōu)美,整首詩都流露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生活的愜意,閑適的心情。同時也表現(xiàn)作者摒棄塵俗,厭惡官場生活。 5、與此同時,我們從陶淵明身上學(xué)到了舍和得。是的,人總是在不斷舍和得舍的同時有失也有得,陶淵明舍棄眾人羨慕的榮華富貴,得到了身心

51、的自由,這是一種勇氣,一種選擇的勇氣,更是一種做人的勇氣。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做這樣的一個勇者! 謝謝大家! 板書設(shè)計: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歸 愿 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13) 歸園田居五首 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fù)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

52、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寫作背景】 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后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

53、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xiàn)的精湛圓熟的藝術(shù)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xué)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賞鑒】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nóng)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cè)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fā)的感情而言,是以質(zhì)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zhuǎn)折,但那種歡愉,達(dá)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有的論者很樂于稱道淵明胸中的無一點黏著,其實,黏著還是有的。即以淵明辭官之際寫下的歸去來兮辭而論,不也還有奚惆悵而獨悲之句嗎就是說,他心中總還難免有一絲惆悵之感的。真正純凈的靈

54、魂不會是與生俱來的(盡管詩人一再宣稱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而是在不斷地濾除思想雜質(zhì)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澄澈的。 正如一個人不愿觸及心中的隱痛那樣,詩人在歸園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剛剛從其中拔脫的污穢官場。誤落塵網(wǎng)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責(zé)的遺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從29歲投耒去學(xué)仕,到41歲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幾折腰而辭去彭澤縣令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畢竟如愿以償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釋然了。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其中洋溢著一種故園依舊,吾愛吾廬的一往深情。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檐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匝地,習(xí)習(xí)清風(fēng)平息了詩人心中的焦慮。眼前桃李花榮實繁,弄姿堂前,喚起詩人

55、心中多少歡欣。詩人在同無知的草木交流著感情。極目遠(yuǎn)眺,炊煙融入暮靄,側(cè)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眼前堆案盈幾的文牘案卷不見了,代之以心愛的清琴異書。嵇康把人間多事,堆案盈幾,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與山巨源絕交書)視為不堪為官的理由。詩人在這里,也似在有意無意之間地用了塵雜這個字眼。他告訴我們,從前苦于應(yīng)對塵網(wǎng)的一切,都沒有,也不會再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有點兒虛室之感;但虛中有實,他重新開始了完全由自己來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塵網(wǎng)相映,自然與性相映,而以一返字點明了魂兮歸來的樂趣。是的,官場消蝕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節(jié),而今

56、天,苦盡甘來,詩人終于得到了欣慰的補償。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我看這兩句都應(yīng)該倒過來理解:為了罕見人事,我才來到野外,為著免于酬酢,我才住進了僻巷。須知,這不是客觀的敘述,而是主觀的選擇啊。詩人從官場退居到野外,從野外退處到窮巷,白日掩荊扉,又冥坐室中,對酒絕塵想。層層防范,躲避塵世唯恐不遠(yuǎn),屏絕交游唯恐不及,屏棄俗慮唯恐不盡。詩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詩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們這種錯覺,而為我們展開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時復(fù)墟曲人,披草共來往。他雖無三徑之設(shè),卻自有同道頻繁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他們共有一個心愛的話題。 鄉(xiāng)間的生活是簡樸甚至貧困的,清靜甚至寂寞的。

57、但是,也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們獲得了共同的語言,培育起一種樸質(zhì)真摯的感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移居)詩人不惜一身清苦,兒輩幼而饑寒(與子儼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這種天地間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從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恥辱開始。也許是官身束縛,體質(zhì)有所下降的緣故,也許是久別田園,農(nóng)藝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這里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慚,自勉之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僅從時間上看,也可見詩人決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穢,也是清除心中的雜念。除去了雜草,心中也就寬慰了一些,見出我還是那個性本愛丘山的我,還是那個樂于為農(nóng),也能夠為農(nóng)的我。荷鋤夜歸,心情傲然,舉頭仰望,皓月當(dāng)空,詩人

58、很像一個凱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這辛苦的勞作使他獲得了心靈的極大滿足。 詩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實際是一首詩的前后兩個部分。詩人懷著意滿志得,甚至是帶點炫耀的心情造訪故友。子侄與俱,笑語不斷,披榛尋徑,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憶時歲月,向他們傾訴心曲,同他們暢飲幾杯然而,展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的殘破景象,聽到的是故友死沒無復(fù)余的噩耗。一向通達(dá)的詩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的深沉哀傷之中。 所以,第五首寫歸來,悵恨獨策還,雖仍有子侄跟隨,詩人卻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獨行;崎嶇歷榛曲,一任小徑上的灌木叢牽掣他的衣衫。詩人悵恨什么呢惆悵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惱恨的是自己的不

59、悟。如果早離官場,多同故友相聚些時日,不就實際上最大限度地推遲了這一悲劇的降臨 那么,詩人又是如何從這種悵恨的心情中解脫出來的呢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也許是因為訪友不得的余哀,也許是因為旅途的困頓勞乏,詩人在溪澗邊坐下來小憩片刻。這溪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濯足水中,頓時,一股涼意流遍全身,也使他從紛繁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他仿佛又從悲哀的幻夢中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我不是到底歸來了么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人生固然短暫,我不是還有所余無多的寶貴時日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還有許多披草共來往的友人 從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來看,詩人顯然已經(jīng)抹去了籠罩心頭的不快的陰云。酒以陳為美,而新熟

60、酒一詞,一是說明家無余財,二也在點明詩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這不禁使我想起詩人所著晉故征西大將軍孟府君傳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對答: (桓)溫嘗問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 如果我們此刻問淵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來他也定會回答我們但不得酒中趣爾。是啊,這酒中趣太豐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詩人一天的疲勞;它排解了訪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詩人重又樂觀起來,達(dá)觀起來;它也加深了詩人同鄰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歡,頻頻舉觴;暮色降臨,詩人胡亂燃起荊柴,學(xué)一個秉燭夜游。滿屋煙火之氣不僅不使人感到窮酸,反而平添了熱烈親切的氣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