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監(jiān)管成本效益分析_第1頁
會計信息監(jiān)管成本效益分析_第2頁
會計信息監(jiān)管成本效益分析_第3頁
會計信息監(jiān)管成本效益分析_第4頁
會計信息監(jiān)管成本效益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會計信息監(jiān)管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的 key words:accounting information;regulatory cost; benefit analysis 證券市場中交易對象的虛擬化和交易雙方的非對稱性,決定了信息的重要性。但是,信息的無形性和價值的不確定性使得僅憑市場機制難以實現供需均衡,為此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jiān)管活動油然而生。證券監(jiān)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息供需矛盾,提高了信息在決策中的價值和市場的運行效率,鑒于政府監(jiān)管也會給證券市場帶來一定的負作用,其監(jiān)管效益也不斷地受到人們的質疑。本文借助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評價政府監(jiān)管的有效性,并探尋政府監(jiān)管的合理區(qū)間。 一、企業(yè)

2、的個別成本和社會成本,而幾乎不存在有益的證據。瓦茨和齊默爾曼(watts & zimmerman,1986)認為信息管制不僅直接耗費資源,還會影響企業(yè)的投資、生產以及融資等方面的決策,而且這種影響不一定改善帕累托法則意義上的福利。 羅斯(ross, 1979)對企業(yè)的信息披露問題。盡管sec將企業(yè)內部與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之間、不同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都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它不僅表現在數量上,也表現在質量上;既有事前的信息不對稱,也有事后的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誘發(fā)證券市場中一切問題的根源,事前的不對稱性導致“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事后的不對稱性引發(fā)“道德風險

3、” (moral hazard)。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破壞了市場經濟中的社會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導致了社會福利的凈損失。lOCALhOst治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要求擁有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弱化其信息優(yōu)勢。由此就產生了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系列制度約束和對其披露信息充分性和公允性的鑒證,公認的會計準則和獨立的審計制度應運而生。 上市公司通過財務報告公開披露的信息,尤其是超越法定披露要求所進行的自愿性披露,具有一定的信號顯示功能,可以解決一定的逆向選擇問題,來促進合理交易或契約的形成。會計信息在控制道德風險中的作用不僅體現于股東與管理者簽

4、訂的旨在激勵管理者采取符合股東目標行為的雇傭報酬合約中充當了訂約的指標,以及提供契約監(jiān)督、實施的依據,也體現在信息決策有用性所支持下的證券市場及相應的經理市場中。因為競爭性的證券市場和經理人市場對經理的道德風險行為構成了外在的約束,會計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將反映在股價和經理人價值中。一個依靠披露虛假信息來欺騙市場的管理者,終將被市場所淘汰。 (二)政府監(jiān)管節(jié)約了一定的交易成本 證券市場的競爭實質上是信息的競爭,其競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搜尋、檢驗和證實信息價值的過程。但由于信息的價值不可能在獲得之前進行評估,只能以既有的知識、經驗和承受能力,收集、估計信息含量水平,并以試錯方式進行決策。一旦信息搜

5、尋不充分或搜集了錯誤信息,要承擔巨額的決策失誤成本。政府通過制定強制性的信息生成、披露規(guī)則,可以降低信息的搜集成本,提高信息的質量和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充分或錯誤信息對決策的影響,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這是因為(1)在會計信息非管制下,每個投資者為了決策的需要會參與信息的搜尋工作,盡管個體的搜尋活動是在信息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則下進行的,但個體理性并不代表集體理性,許多個體在重復搜尋相同的信息,個體搜尋信息的成本之和可能會遠遠大于信息管制成本;(2)由于投資者之間能力的差異,個體信息的搜尋活動必然增加信息的不對稱性,增加交易的摩擦。(3)企業(yè)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企業(yè)內部會計系統(tǒng)的副產品,其邊際成本

6、很小,如果會計信息不受管制,每個信息使用者將以壟斷價格購買同一公司的同一信息,不僅增加了信息的不對稱性,也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可以說會計信息管制相對于非管制而言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小約翰科菲(john c. coffee,1984)認為強制披露制度是一種理想的減少成本戰(zhàn)略,它通過對搜尋信息成本的社會補貼來確保信息的數量及信息的準確性。沒有強制披露制度將導致更為嚴重的低效率。 信息管制對社會交易成本的節(jié)約是建立在合理管制前提下的,一旦超過了合理的度,過分的信息管制就可能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因為過分的管制不僅增加了企業(yè)的信息生產成本,更為嚴重的是導致會計信息“堆集”,而提高了信息的分析

7、成本,降低了信息的使用價值,使信息使用者無所適從。 四、政府適度監(jiān)管的選擇 政府監(jiān)管是對市場失靈的一種有效補救,但它并不能解決所有市場失靈問題,政府活動也存在一定的失靈,有時政府失靈比市場失靈更可怕。因此,政府對證券市場信息監(jiān)管規(guī)則的出臺應謹慎從事,應進行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只有當監(jiān)管效益大于監(jiān)管成本時,監(jiān)管政策才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這里的成本效益不僅要考慮監(jiān)管者和被監(jiān)管者可計量的直接成本,更要考慮監(jiān)管活動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評估監(jiān)管政策所引發(fā)的效率損失。盡管對監(jiān)管成本和收益的準確計量有一定的難度,但仍然可以借助于成本效益分析模型來尋找政府監(jiān)管的合理區(qū)間和監(jiān)管強度。 圖1中r=f(q)為監(jiān)管

8、的收益曲線,它符合收益遞減規(guī)律;c=f(q)為監(jiān)管的成本曲線,它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組成,變動成本決定了直線的斜率。由圖可知,當監(jiān)管度q1時,監(jiān)管成本大于監(jiān)管收益,出現了監(jiān)管凈損失,這是監(jiān)管不足的表現;當q10時,監(jiān)管收益大于監(jiān)管成本,且dr/dq0,增加監(jiān)管度是一種“帕累托改進”;當q02時,盡管監(jiān)管收益仍然大于監(jiān)管成本,但由于dr/dqq2時,監(jiān)管成本大于監(jiān)管效益,監(jiān)管123下一頁 活動給經濟發(fā)展帶來了凈損失,出現了監(jiān)管過度。因此,政府監(jiān)管活動只能在區(qū)間q1 q2中進行選擇,其中q0是最佳監(jiān)管點,實現了監(jiān)管的“帕累托最優(yōu)”。但由于政府的監(jiān)管度不可能是一個精確的點,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量,

9、因此政府監(jiān)管的合意區(qū)間為q0- q0+。 政府監(jiān)管的區(qū)間應是市場失靈的區(qū)域,或市場調節(jié)成本較高的地方,而對于能夠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有效調節(jié)的領域,政府完全沒有必要介入。即使在政府信息管制的區(qū)域內,也要賦予企業(yè)一定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yè)的自愿披露行為,因為法規(guī)不可能對所有的方面都做出全面的規(guī)定。一項好的監(jiān)管規(guī)則不是強硬的完全限制個體自由,而是在花費最小的成本的情況下實現其目標,這就意味著應充分考慮市場自律的力量和市場主體自律的可行性。政府管制不是限制、削弱市場主體的力量,而是正確引導市場自律組織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監(jiān)管優(yōu)勢。因此,政府的適度管制應與市場自律進行有機地結合,強制性披露應與自愿性披

10、露進行有機地結合,信息的免費供給應與市場調節(jié)進行有機地結合。 參考文獻: 1畢秀玲.政府會計監(jiān)管論d.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2:29. 2 弗蘭克伊斯特布魯克,丹尼爾費雪.強制披露與投資者保護a.曹榮湘.強制披露與證券立法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39-183. 3 洪偉力.證券監(jiān)管: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57-59. 4 金澤剛.證券市場監(jiān)管與司法介入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32. 5 李東方.證券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41. 6 羅斯l瓦茨,杰羅爾德l齊默爾曼.實證會計理論m.陳少華,譯.大連:東北財經

11、大學出版社,1999:149-150. 7 呂曉梅.會計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4:60-62. 8 王俊豪.政府管制經濟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9. 9 吳水澎,畢秀玲.論政府對會計監(jiān)管的必要性、缺陷和效果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10-17. 10楊蓉,宋永信.證券市場監(jiān)管的經濟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2(4):58-64. 11chee w. chow,1982 competitive manuscript award: the impacts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 on bondh

12、older and shareholder wealth: the case of the securities acts,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58, no. 3. (jul., 1983), pp. 485-520. 12george j. benston,required disclosure and the stock market: an evaluation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3, no. 1. (mar., 1973

13、), 13george j. benston. the value of the secs accounting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 , (jul.,1969), 14george j. benston. required disclosure and the stock market: an evaluation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3, no. 1. (mar., 1973), 15

14、george j. stigler. public regulation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37, no. 2. (apr., 1964), 16john c. coffee, jr. market failure and the economic case for a mandatory disclosure system,virginia law review, vol. 70, no. 4, fifty years of federal securities regulation: sympo

15、sium on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securities regulation. (may, 1984), pp. 717-753. 17peltzman,s. toward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august,1976), 18presentation by lance jon kimmel & steven vanquez of foley lardner entitled “the increased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cost of staying public” at the national directors institute (chicago: april, 2003). 19poonam puri & anindya sen, a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multi-jurisdictional disclosure system submitted to the ontario 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