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四_第1頁
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四_第2頁
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四_第3頁
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四_第4頁
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桃花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葉飄零梅花香自苦寒來燕子低飛 電閃雷鳴這語言到處都有,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學習目標:認識“雁、廬、鑒、箏”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看懂大自然的語言。導學一:各自輕聲朗讀課文。要求:1、認讀生字詞,并把詩歌讀通讀順。2、為詩歌標上小節(jié)號,思考:詩歌講了哪幾部分內容。讀中感悟,合理交流1、熟讀全詩,說說哪幾小節(jié)告訴我們“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哪幾小節(jié)告訴我們“怎么才能發(fā)現(xiàn)、看懂大自然的語言”。a、小組交流。b、全班交流。 2、學習29節(jié),文中列舉了大自然的哪八種現(xiàn)象,這八種現(xiàn)象告訴我們常識?效果檢測一:認讀生字并組詞:雁

2、、廬、鑒、箏課文可分成幾個部分?雁yn大雁廬l廬山鑒jin鑒別箏zhng風箏第一部分(第1節(jié)):講大自然也有語言。第二部分(第29節(jié)):列舉了八種自然現(xiàn)象及告訴人們的知識。第三部分(第1014節(jié)):只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刻苦鉆研,就能看懂大自然的語言。導學二:輕聲讀第二部分。思考:1、第二部分列舉了哪八種自然現(xiàn)象,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2、你還能從其它自然現(xiàn)象中,讀懂“大自然的語言”嗎?效果檢測二:填空。白云高飄螞蟻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飛大樹年輪魚的鱗片“三葉蟲”化石廬山“漂礫”晴天雨天春天秋天樹齡魚齡汪洋冰川四季變化常識氣象常識動植物生長常識地質考古學常識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這就是大自然的

3、語言: 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個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螞蟻,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大自然在水面上寫著:春天來到人間。大雁在編隊南飛,不就像“省略號”一串?大自然在藍天上寫著:秋天就在眼前。大樹如果被砍倒,你會把年輪發(fā)現(xiàn)一年只長一圈,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圓圈 一圈就是一歲, 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嵌在喜馬拉雅山巔。 這是在告訴人們:那兒曾經(jīng)是汪洋一片。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化石,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三葉蟲(TRILONITES),屬古生節(jié)肢動物,屬三葉

4、蟲綱,生于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一厘米至一米,生于寒武紀(6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估計生于古生代的中寒武紀,距今約有5億年左右。又因這里的三葉蟲化石與其他地方不同,不是完整的蟲體化石,而是在形成過程中只有蟲體的硬體部分形成化石,這一部分化石頭鞍彎曲如弓,兩弓刺大于身一倍,兩弓如翼而融為一體,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稱它為“飛上天石”。 三葉蟲屬海生無脊椎動物,主要海底棲息生活,也有部分在泥沙中生活和漂浮生活 大自然把一塊“漂礫”撒在江南的廬山。那又在提醒大家,這兒有過寒冷的冰川。 漂礫是冰川消融后沉積下來的巨大的石塊,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看

5、到樹林當中的一塊很大的花崗石,對它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了疑問,原來是冰搬來的,說明當時這兒還根本沒有森林,漂礫周圍的森林是后來才長的。 小結:與同學討論一下: 今天你都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說一說 填一填,把表格補充完整。 自然語言 信息 白云飄得高 明天 天晴 蝌蚪游動 怎樣發(fā)現(xiàn)、看懂大自然的語言呢?學習1014節(jié)a、朗讀1014b、與同學討論c、指生說一說小結:學習科學家哥白尼阿基米德富蘭克林刻苦鉆研開動腦筋就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飄得高晴天螞蟻搬家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年輪長一圈一年魚鱗一圈一歲三葉蟲化石汪洋一片漂礫冰川豐富多彩只要我們熱愛學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刻苦鉆研就能發(fā)現(xiàn)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農(nóng)事的諺語?試舉出一兩條。比一比,誰說得多。大自然的語言真是(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柳毛開花,點豆種瓜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nóng)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清明前,開秧田” “柳毛開花,點豆種瓜”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飛要落雨。 龜背潮,下雨兆。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饅頭云,天氣晴。大自然告訴我們:地球變暖、冰雪融化、颶風狂襲、洪水泛濫有研究報告中預測:21世紀末,可能將三分之二的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