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考試題庫參考模板范本_第1頁
中醫(yī)學考試題庫參考模板范本_第2頁
中醫(yī)學考試題庫參考模板范本_第3頁
中醫(yī)學考試題庫參考模板范本_第4頁
中醫(yī)學考試題庫參考模板范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學考試題庫范本中醫(yī)學考試題庫范本16/16中醫(yī)學考試題庫范本2012年題庫共353道題。第一部分為303道題。包含基礎、診斷、中藥、方劑、內科的A型題。第二部分為50道題。包含婦科的40道題和外科的10道題。1根據陰陽的可分性,前半夜為 BA陰中之陽 B陰中之陰 C陽中之陰D陽中之陽 E陰中之太陽2“陽病治陰”的治療原則適用于 AA陰虛陽亢 B陽虛陰勝 C陽氣暴脫D陰損及陽 E陽損及陰3按五行生克規(guī)律肝之“母”是 BA心 B腎 C肺D三焦 E脾4按五行生克規(guī)律脾的“所不勝”是 CA心 B肺 C肝D腎 E胃5根據五行相生規(guī)律所制定的治療方法是 BA扶土抑木 B益火補土 C瀉南補北D培土制水

2、E佐金平木6“陰病治陽”的方法適用于 CA陽偏盛 B陰偏盛 C陽偏衰D陰偏衰 E陰陽兩虛7“胃之關”是指 DA脾 B肛門 C幽門D腎 E賁門8“太倉”是指 EA脾 B大腸 C六腑D小腸 E胃9被稱為“倉廩之官”的是 BA心 B脾胃 C膀胱D胃 E小腸10脾統(tǒng)血作用的實現,實際上是取決于 BA脾陽溫煦 B氣的固攝 C飲食質量D脈道約束 E血量充盈11心主神志的物質基礎是 CA津液 B精髓 C血液D宗氣 E元氣12“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是因為 CA心為陽臟 B心主血脈 C心主神志 D心脈相連 E心志為喜13思為脾之志,但還與何臟相關 AA心 B肝 C肺D腎 E心包14肝主疏泄,最主要的關系是 A

3、A氣機調暢 B血液運行 C津液代謝D情志活動 E消化機能15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指 DA先天之精氣 B后天之谷氣 C宗氣D元氣 E衛(wèi)氣16中焦的功能特點可概括為 CA如衡 B如霧 C如漚D如露 E如瀆17女子胞的生理主要與下列哪些臟腑關系最密切 AA腎、心、肝、脾 B心、肺、肝、腎 C脾、胃、心、肝D肺、脾、腎、胃 E肺、脾、心、胃18泄瀉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實大便”方法的根據是 AA小腸主分清別濁 B大腸主傳導糟粕 C膀胱主存泄小便D小腸主受盛化物 E胃氣主通降下行19具有協(xié)調氣機升降關系的兩臟是 CA肺與腎 B腎與肝 C肝與肺D肺與脾 E脾與心20“罷極之本”是指 BA腎 B肝 C心D脾

4、E筋21人體“氣之根”是 AA腎 B肺 C肝D脾 E胃22哪種氣的主要作用是推動人體的生長發(fā)育 EA營氣 B衛(wèi)氣 C胃氣D宗氣 E元氣23哪些臟與氣的生成關系最為密切 DA胃肝心 B腎心肺 C肺肝脾D脾腎肺 E 心脾肺24下列哪項是氣機升降之樞紐 AA脾胃 B肝膽 C脾腎D肝肺 E腎肺25宗氣生成與哪些臟腑有關 CA脾肺腎 B脾肝心 C脾胃肺D脾胃腎 E脾腎肝26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氣是 AA衛(wèi)氣 B營氣 C宗氣D真氣 E中氣27宗氣匯聚于 CA腹中 B心中 C胸中D氣街 E丹田28大汗之后形成氣脫的病理是 EA氣不攝血 B津不化氣 C氣不化津D氣隨津脫 E氣不攝津29與津液排泄障礙最相關的臟是

5、 EA脾腎 B肺膀胱 C脾肺D腎膀胱 E肺腎30與血液正常循行有關的兩種力量應是 EA推動力與防御力 B防御力與溫煦力 C推動力與溫煦力D溫煦力與固攝力 E固攝力與推動力31絡脈中最細小的分支稱為 AA孫絡 B支絡 C浮絡D細絡 E別絡32主司關節(jié)運動,聯(lián)系四肢百骸的是 DA十二正經 B十二皮部 C十二經別D十二經筋 E奇經八脈33足少陽膽經接交的經脈為 BA接肺經交大腸經 B接三焦經交肝經 C接胃經交脾經D接肝經交肺經 E接肝經交三焦經34不分布于下肢的經絡有 BA沖脈 B任脈 C陽蹺脈D陰維脈 E胃經35足厥陰肝經起于 BA大趾外側爪甲端 B大趾爪甲后叢毛處 C大趾赤白肉際D第二趾甲后 E

6、足小趾端下36沖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之后,有一支脈與何經相并而夾臍上行 D A足陽明經 B足厥陰經 C足太陰經D足少陰經 E足少陽經37起于胞中,出于會陰的經脈有 CA督任帶 B督沖帶 C督任沖D督任蹺 E督任維38有加強表里兩經在體表聯(lián)系和滲灌氣血作用的是 CA奇經 B十二經別 C十五別絡D十二經筋 E孫絡39“內燥”病變,多見于 CA肺腎三焦 B肺脾腎 C肺胃大腸D肝胃大腸 E肺胃三焦40指出哪一項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點 BA易致癰瘍 B耗氣傷津 C生風D動血 E易于挾濕41燥邪最易傷 DA心 B小腸 C肌腠D肺 E胃42為外感病先導的邪氣是 BA疫癘 B風邪 C火邪D濕邪 E. 寒邪4

7、3濕邪致病,病程較長,纏綿難愈,這是由于 CA濕為陰邪,阻滯氣機 B濕性重濁,留滯機體 C濕性粘滯,不易祛除 D濕為陰邪,易傷陽氣E濕性趨下,易襲陰位44內寒主要與哪幾臟有關 BA心肺腎 B心脾腎 C心肝肺D心腎肝 E心三焦腎45最易導致疼痛的外邪是 AA寒邪 B濕邪 C瘀血D火邪 E疫癘46溫燥之邪多見于 C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初秋D秋末冬初 E夏季47下列何氣能全兼五氣 EA寒 B暑 C濕 D火 E風48易損陽氣,易襲陰位的邪氣是 AA濕邪 B寒邪 C風邪D涼燥 E暑邪49六淫中可直中少陰為病者是 EA燥邪 B暑邪 C濕邪D火邪 E寒邪50涼燥發(fā)病多見于 EA冬秋之季 B夏末秋初

8、 C春夏之交D秋中夏末 E深秋近冬51水飲停于腸間,屬于 AA痰飲 B懸飲 C溢飲D支飲 E水濕52七情之中,易傷肺的是 BA怒 B憂 C思 D喜 E恐53與痰飲形成密切相關的是 CA心肝脾 B肺脾肝 C肺脾腎D心腎脾 E肝脾肺54“大實有贏狀”的病理機制為 BA邪氣亢盛,正氣不足 B實邪結滯,氣血不達 C氣血不足,運化無力 D正氣強盛,邪氣有余E邪實正虛,虛實錯雜 55外感熱病,高熱、咳喘,煩渴,少氣懶言,其病理變化屬于 BA虛中央實 B實中夾虛 C由實轉虛D因虛致實 E實的病變56陽盛格陰系指下列何種病理 EA邪熱內盛、復感外寒,內熱外寒B陽熱內阻,氣機不達,胃濁上逆C熱毒內盛,氣隨汗泄,

9、陰氣不守D陽熱內盛,乘襲陰位,逼陰于外E熱邪深入,陽氣被遏,格陰于外57因熱極深伏,陽熱內結而出現寒象者,其病理變化屬于 AA陽盛格陰 B陽盛則陰病 C陰盛則寒D陽虛生外寒 E熱極生寒58“至虛有盛候”的病機是 BA正氣不足,邪氣亢盛 B氣血不足,運行無力C陰陽衰竭,外邪乘襲 D正氣不足,實邪積聚E實邪內聚,耗傷正氣59陰陽互損是指在陰或陽任何一方虛損的前提下,影響到相對的一方,導致 CA陰陽偏衰 B陰陽亡失 C陰陽兩虛D陰損及陽 E陽損及陰60正氣大虛,邪氣不盛,疾病纏綿難愈的病理過程,謂之 AA正虛邪戀 B邪正相持 C正虛邪盛D正盛邪衰 E邪正相爭61脾氣虛損,運化無力,導致水濕內停,其病

10、理變化多屬 AA虛中夾實 B實中夾虛 C由實轉虛D因虛致實 E真虛假實62五臟之中,最易出現陽氣亢逆的是 AA肝 B心 C肺 D脾 E腎63亡陽迅速導致亡陰的主要病機是 CA陽不生陰 B陽損及陰 C陽不攝陰D由陽轉陰 E重陽必陰64“陽勝則陰病”是指 BA陽熱亢盛,熱極生寒 B陽熱亢盛,損傷陰液C陽熱偏盛,陰寒內生 D陰液虧虛,陽氣上逆E陽熱亢盛,外感寒邪65“吐下之余,定無完氣”是指以下哪種病理變化 DA氣不攝津 B氣不化津 C津停氣阻D氣隨津脫 E津不化氣66肺病最基本的病理變化是 EA肺氣虛損 B肺陰不足 C氣陰不足D痰濁阻肺 E宣降失常67陰陽互損最易發(fā)生于 AA腎 B肝 C肺 D胃

11、E心68與“寒從中生”病理形成密切相關的臟是 EA心 B肝 C脾 D肺 E腎69逆證候性質而治的治法稱為 AA正治法 B反治法 C從治法D反佐法 E攻邪法70塞因塞用治法適用于 DA虛實夾雜 B真實假虛 C表實里虛D真虛假實 E表虛里實71先攻后補適用于正虛邪實病變中的哪種情況 AA正尚耐攻 B正不耐攻 C邪不甚重D邪氣過盛 E正氣強盛72用熱遠熱,用寒遠寒是指 CA因人制宜,慎用寒熱藥物 B因地制宜,慎用寒熱藥物C因時制宜,慎用寒熱藥物 D寒熱夾雜,慎用寒熱藥物E虛寒不用寒藥,虛熱不用熱藥 73陰盛格陽病變,治當 BA陽病治陰 B熱因熱用 C寒者熱之D陰病治陽 E寒因寒用74陽盛格陰病變,治

12、當 EA陰中求陽 B陽中求陰 C熱者寒之D寒者熱之 E寒因寒用75“陽中求陰”之法確立的理論依據是 BA陰陽對立 B陰陽互根 C陰陽消長D陰陽轉化 E陰陽交感76因人制宜的原則應考慮病人的以下情況,但應除外 BA年齡 B居處 C生活習慣 D性別 E體質77傷風表證病人常表現為 CA惡寒重,發(fā)熱輕 B發(fā)熱重,惡寒輕 C發(fā)熱輕而惡風D發(fā)熱與惡寒并重 E寒熱往來78患者身熱不揚,午后熱甚,屬于 AA濕溫潮熱 B陰虛潮熱 C陽明潮熱D骨蒸潮熱 E氣虛發(fā)熱79患者寒熱往來,發(fā)無定時,見于 BA表證 B半表半里證 C少陰病證D厥陰病證 E瘧疾病80患者前額部疼痛,屬何經頭痛 CA太陽經 B少陽經 C陽明經

13、D太陰經 E厥陰經81陽熱亢盛的病人,其面色常見 DA紅黃隱隱 B兩顴潮紅 C泛紅如妝D滿面通紅 E白里透紅82面色淡黃,枯槁無華,稱為 BA蒼黃 B萎黃 C黃胖 D陽黃 E陰黃83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屬 BA寒痰 B濕痰 C風痰 D燥痰 E熱痰84舌體軟弱,屈伸無力者,稱 BA短縮舌 B痿軟舌 C吐弄舌 D強硬舌 E顫動舌85按五輪學說,上下眼瞼屬于 EA血輪 B風輪 C氣輪 D水輪 E肉輪86觀察病人面色的關鍵,在于區(qū)分 BA主色與客色 B善色與惡色 C常色與病色D客色與病色 E主色與病色87舌質淡胖而嫩,苔白而潤,見于 DA氣虛 B血虛 C氣血兩虛 D陽虛 E氣陰兩虛88重病患者,出現

14、下列哪種癥狀,屬于假神 DA言語失倫 B兩顴潮紅 C反應遲鈍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89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膚不仁,并無其他疾苦者,屬 DA風中臟腑 B熱極生風 C陰虛生風D風中經絡 E血虛生風90病人神識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xù),聲音低弱者,是 BA譫語 B鄭聲 C獨語 D錯語 E狂言91燥咳的特點應為 AA干咳無痰 B咳聲重濁 C咳聲輕清D咳嗽痰多 E咳聲不揚92脈象“有神”的形態(tài)是 CA從容和緩 B不浮不沉 C柔和有力D沉取應指 E尺脈明顯93脈來遲而時止,止無定數者,是 BA促脈 B結脈 C代脈 D澀脈 E緩脈94下列屬于弦脈形態(tài)特點的是 AA端直而長 B脈來繃急 C浮而搏指D沉按實大 E

15、狀如波濤95下列癥狀中,診斷表證最具意義的是 BA脈浮 B惡寒 C頭身痛 D苔薄白 E流涕96真寒假熱證的病機是 AA陰盛格陽 B陰盛陽衰 C陽盛陰衰D真陰欲竭 E陽盛格陰97“至虛有盛候”、“大實有贏狀”均是 CA虛實轉化 B虛實錯雜 C虛實真假D真虛假實 E真實假虛98某女經期錯亂,經色紫暗,夾血塊,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舌紫暗,屬 CA血瘀證 B氣滯血瘀證 C血寒證D氣虛血瘀證 E氣滯證99臨床以出血和氣虛共見為辨證要點者,證屬 AA氣不攝血證 B氣隨血脫證 C氣血兩虛證D氣滯血瘀證 E氣虛血瘀證100臨床常見的氣逆證,多與相關的臟腑是 AA肝、肺、胃 B肺、脾、腎 C肝、心、肺D心、腎、

16、肺 E肺、胃、腎101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鳴,其病因是 DA痰停于肺 B痰蒙清竅 C痰濕中阻D痰蒙心神 E痰停局部102某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悶痰鳴,苔膩脈滑,證屬 DA寒邪犯肺 B飲停于肺 C風寒犯肺D痰濕阻肺 E燥邪犯肺103患者眩暈耳鳴,頭痛目脹,面紅目赤,腰膝酸軟,頭重足輕,脈弦細數,屬 DA肝陽化風證 B肝火上炎證 C肝腎陰虛證D肝陽上亢證 E肝郁氣滯證104病人尿頻而清,余瀝不盡,證屬 BA腎陽虛證 B腎氣不固。 C中氣下陷D脾腎陽虛證 E脾陽虛證105以五更泄瀉,糞質清冷,完谷不化為主癥者,證屬 DA脾氣虛證 B食滯胃腸證 C寒濕困脾證D脾腎陽虛 E肝郁犯脾證106陰虛動風

17、的主要癥狀是 BA四肢麻木 B手足蠕動 C頸項強直D角弓反張 E步履不正107患者脅肋脹痛,納呆便溏,腸鳴矢氣,苔薄白,脈弦,證屬 BA肝胃不和 B肝脾不調 C脾氣虛證D寒濕困脾 E脾陽虛證108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舌苔黃膩,證屬 BA脾胃濕熱 B腸道濕熱 C肝膽濕熱D下焦?jié)駸?E濕熱下注109六經病證隔一經或兩經相傳,稱為 BA循經傳 B越經傳 C表里傳 D直中 E順傳110患者身熱夜甚,心煩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隱隱,舌絳,脈細數,證屬: AA熱入營分 B氣血兩燔 C氣營同病D血分證候 E熱入營血111患者面紅目赤,呼吸氣粗,便秘腹?jié)M,神昏譫語,舌苔焦黃,證屬 BA陽明經證 B陽明腑實

18、 C太陰濕熱D熱迫太腸 E少陰熱化112發(fā)熱惡風,頭痛,汗自出,脈浮緩,辨證是 BA太陽傷寒 B太陽中風 C陽明經證D陽明腑證 E太陰病證113肝膽濕熱證、脾胃濕熱證、膀胱濕熱證的共見癥狀是 CA腹痛腹瀉 B身目發(fā)黃 C小便短赤D里急后重 E脅肋脹痛114熱極生風證患者多見 BA舌強不語 B角弓反張 C手足蠕動D手足震顫 E四肢麻木115心血虛證與心陰虛證的共有癥是 DA頭暈目眩 B面色無華 C五心煩熱D失眠多夢 E潮熱盜汗116濕熱蘊結在腸,其大便可見 B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瀉下不爽,糞質腥臭C溏結不調,時干時稀 D五更泄瀉,瀉后痛減E便次增多,便質稀薄117寒涼藥不具備下列何作用 DA

19、清熱瀉火 B涼血解毒 C滋陰除熱D補火助陽 E瀉熱通便118兩藥配合后,藥物療效降低的配伍關系稱 CA相須 B相使 C相惡 D相畏 E相反119確定道地藥材的關鍵因素是 EA品種 B產地 C加工 D采制 E療效120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是 EA本草綱目 B新修本草 C證類本草D神農本草經集注 E神農本草經121下列何組藥不是屬于十八反的內容 BA甘草反甘遂 B烏頭反白薇 C海藻反甘草D細辛反藜蘆 E藜蘆反丹參122下列何藥組不屬于十九畏的內容 CA巴豆畏牽牛子 B丁香畏郁金 C黃芩畏生姜D肉桂畏赤脂 E水銀畏砒霜123中藥炮制中”炒炭”屬于 DA水制 B水火共制 C修制 D火制 E 其它方法

20、124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典是 DA本草綱目 B中藥大辭典 C證類本草D新修本草 E神農本草經125解表藥的主要歸經是 EA腎、肺 B肺、脾 C肺、心D膀胱、三焦 E肺、膀胱126白芷用于何種頭痛最佳 CA少陽頭痛 B厥陰頭痛 C陽明頭痛D太陽頭痛 E少陰頭痛127既能平肝陽又能清肝熱的藥物是 AA石決明 B牡蠣 C夏枯草 D龍膽草 E刺蒺藜128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的藥物是 AA川芎 B延胡索 C郁金 D乳香 E丹參129開竅力強,寒閉熱閉均用的藥物是 AA麝香 B冰片 C蘇合香 D牛黃 E郁金130治療膏淋、白濁的首選藥是 EA車前子 B滑石 C澤瀉 D扁蓄 E萆薢131具

21、有疏散風熱,透疹利咽,解毒消腫功效的藥 BA薄荷 B牛蒡子 C蟬蛻 D升麻 E葛根132麻黃治療風寒表實無汗,常與其相須為用的藥物是 CA荊芥 B防風 C桂枝 D細辛 E香薷133青皮的功效是 BA理氣止痛,和胃化痰 B疏肝破氣,消積化滯C理氣活血,散結消痞 D行氣散寒止痛E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134上清肺熱,中清胃熱,下瀉腎火的藥物是 CA天花粉 B石膏 C知母 D梔子 E黃柏135確定道地藥材的關鍵因素是 EA品種 B產地 C加工 D采制 E療效136善治血熱之尿血的藥物是 CA 地榆 B側柏葉 C小薊 D大薊 E槐花137下列藥物中,不具備潤腸能便作用的藥物是 DA大麻仁 B杏仁 C桃仁

22、 D砂仁 E柏子仁138以下藥物中,善治石淋的藥物是 DA木通 B車前子 C冬葵子 D金錢草 E海金砂139以下藥物中,活血又能補血的是 EA桃仁 B川芎 C紅花 D益母草 E雞血藤140治療油膩肉食積滯,常選用 CA神曲 B麥芽 C山楂 D萊菔子 E雞內金141以下除哪項外,均是攻下藥的適應證 BA飲食積滯 B虛寒瀉痢 C火熱熾盛D大便秘結 E大腸燥熱142過量久服可能引起浮腫的藥物是 CA山藥 B人參 C甘草 D大棗 E扁豆143下列何藥既能祛風濕又退虛熱清濕熱 AA秦艽 B地骨皮 C青蒿 D胡黃連 E防己144既能瀉肺平喘又能利水消腫的藥物是 AA桑白皮 B 枇杷葉 C百部 D蘇子 E杏

23、仁145以下中被稱為“瘡家圣藥”的藥物是 DA梔子 B蘆根 C天花粉 D連翹 E知母146濕濁中阻,脘腹脹滿甚者宜選 DA藿香 B丁香 C黃連 D厚樸 E生姜147大薊小薊均有的共同功效是 BA收斂止血 B解毒消癰 C化瘀止血D清肝瀉火 E解毒斂瘡148以下補氣藥中又能補氣養(yǎng)陰又能生津清火的藥物是 EA黃芪 B白術 C黨參 D山藥 E西洋參149巴豆的適應癥是 BA熱結便秘 B寒結便秘 C腸燥便秘D血虛便秘 E陽虛便秘150稱之為“夏月之麻黃”的藥物是指 AA香薷 B紫蘇 C白芷 D桂枝 E生姜151治療脾陽虛,脾不統(tǒng)血之便血常選藥物是 CA生姜 B艾葉 C炮姜 D干姜 E附子152能破氣除痞

24、,又可化痰消積的藥物是 DA陳皮 B木香 C青皮 D枳實 E香附153下列藥物善清心胃之火的是 EA金銀花 B連翹 C蒲公英 D梔子 E黃連154外感表證兼有食滯者,何藥尤宜用之 AA神曲 B雞內金 C麥芽 D山楂 E雞矢藤155功能涼血止血,尤宜于下焦之便血,痔血的藥物為 BA側柏葉 B地榆 C白茅根 D苧麻根 E大薊156具有活血止痛功效,又能化瘀止血,常與蒲黃相須為用的藥物是 DA乳香 B沒藥 C川芎 D五靈脂 E姜黃157既能養(yǎng)心安神,又能潤腸通便的藥物是 BA夜交藤 B柏子仁 C合歡皮 D酸棗仁 E杏仁158具有發(fā)散行氣作用的藥物大多具有的藥味特征是 DA甘味 B苦味 C酸味 D辛味 E咸味159升麻與葛根都具有的功效是 DA清熱解毒 B疏肝解郁 C解表生津D解表透疹 E清利頭目160中藥炮制中“炙”屬于 AA火制 B水制 C修制 D水火共制 E其它制法161入湯劑宜后下的藥物是 AA鉤藤 B牡蠣 C滑石 D木通 E川烏162既能清熱瀉火,又能生津潤燥的藥物為 DA寒水石 B淡竹葉 C鴨跖草 D知母 E梔子163因為苦寒傷胃,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EA石膏 B知母 C天花粉 D淡竹葉 E梔子164補氣藥中能大補元氣、補虛救脫的藥物是 AA人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