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學教案-伍光和_第1頁
自然地理學教案-伍光和_第2頁
自然地理學教案-伍光和_第3頁
自然地理學教案-伍光和_第4頁
自然地理學教案-伍光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然地理學(Physical Geography)課程簡介1 課程說明:?自然地理學?是我院地理科學、土地資源管理、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環(huán)境科學等專業(yè)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在全面介紹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等各個自然地理單元的成分、結構、形成演化機理、及開展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根底知識的根底上,探討各自然地理單元之間在物質遷移、能量轉換等方面的相互作用關系,闡述自然地理原理在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等實踐中的應用。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的根本原理,了解自然地理學的一般研究方法,明確自然地理學的學科開展趨勢及其與所學專業(yè)的關系。2 教材及參考書:教材:伍光和、田連恕、胡雙熙、王乃昂編著:自然

2、地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要參考書:楊達源等編:自然地理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建編:現代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劉南威主編:?自然地理學?,科學出版社,2000年馬建華等編:?現代自然地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3 教學重點:本課程以地殼巖石圈、大氣與氣候大氣圈、及海洋與陸地水水圈為重點教學內容,在深入分析三者的組成、特征、運動機制的根底上,說明三者的相互作用關系,探討三者物質遷移、能量轉換的作用關系,進而探究其地貌、土壤、生物等圈層之間的生因關系。4 本課程主要特色:1綜合性。將地球概論、氣象氣候學、水文學、土壤學、植物地理學、地貌學、

3、綜合自然地理學等綜合統(tǒng)一起來,研究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征、形成機制和開展規(guī)律及相互之間關系和作用。在大綱制定、課時安排、教材處理、內容精選、教學方法等方面與培養(yǎng)的目標和學生的特點緊密結合,知識面廣,內容豐富,重在培養(yǎng)學生廣闊的思維能力。2理論與實踐結合。除了授課外,還有野外實習,有固定野外實習基地和實習路線,實習內容豐富。主要考察南寧附近地貌、土壤、植被及綜合自然地理特征,及沿線土地利用的變化規(guī)律。3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采用多媒體教學講授,將實習、實驗、討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自然地理學的興趣,啟發(fā)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空間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課 型:理論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掌

4、握什么是自然地理學及其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開展趨向;2 要求學生明確自然地理學與所學專業(yè)的關系及其重要性;學習的重點:地球運動規(guī)律及其地理意義、構造運動、大地構造學說、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論、大氣運動、氣候的形成、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冰川等水域環(huán)境的特點及其變化規(guī)律、各類地貌單元的特點、形成過程及其演變規(guī)律、各類土壤形成與特點、生物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法手段:課堂從講解典型自然地理現象入手,切入什么是自然地理學這個主題;輔以多媒體展示典型自然地理現象。教學內容:第一章 緒論學習目的要求掌握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正確理解其內涵;了解自然地理學的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正確認識自

5、然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關系。主要內容什么是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的特點研究對象、內容、方法自然地理學的開展趨勢自然地理學在社會中的作用一 、什么是自然地理學(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學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環(huán)境或其組成局部的科學。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科學。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qū)域自然地理學、 HYPERLINK :/baike.baidu /view/35766.htm t _blank 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 HYPERLINK :/baike.baidu /view/109449.htm t _blank 地

6、貌學、 HYPERLINK :/baike.baidu /view/101008.htm t _blank 氣候學、 HYPERLINK :/baike.baidu /view/35769.htm t _blank 水文地理學、/view/99559.htm t _blank 生物地理學、 HYPERLINK :/baike.baidu /view/27102.htm t _blank 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開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二、自然地理學的特點一全球性由于地球系統(tǒng)過程具有明顯的全球性特征,因此許多自然現象和

7、過程都不受國界的限制。20世紀60年代板塊構造學說的出現,首先在固體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觀概念。80年代以來大氣科學和海洋科學的開展,也已經走向全球化,著名的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引起的氣候災害影響普及全球3/4范圍,就是一個實例。自然地理學的全球性特點決定了人們必須采用全球范圍調查研究和觀察測試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球的研究范圍,已經能從隧道掃描顯微鏡和離子探針的原子尺度到全球地震臺網的和軌道衛(wèi)星所提供的數據得出的全球圖像。從地表的地學實地調查和標本采集,飛機和衛(wèi)星對地面的遙感監(jiān)測,大陸和海洋的超深鉆探,天然和人工地震對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探測等,為自然地理學的全球觀研究提供了根底資

8、料。與此相適應,80年代起一系列大型國際地球科學合作研究方案的推出,如國際巖石圈方案ILP、深海鉆探方案DSDP/大洋鉆探方案ODP、世界氣候方案WCP、國際地圈生物圈方案IGBP等,已形成了對地球的全球立體研究網絡。二多尺度性另一個特點是地球系統(tǒng)內各種地學過程發(fā)生的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具有極大的差異。以往對不少地學問題爭論不休,特別是環(huán)境預測問題上出現互相矛盾、脫離實際的情況,癥結之一就是不在一個時空尺度下討論問題所致。舉氣候變遷的例子。地球系統(tǒng)過程的主要時間尺度大體可以劃分以下5個層次:幾十億年至幾百萬年尺度 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生物滅絕、板塊構造、造山作用、等重大事件,是傳統(tǒng)地學的研究領域。

9、幾十萬年至幾千年尺度 冰期、間冰期的交替,土壤的發(fā)育,生物種類的分布,地球公轉的周期變化。幾百年至幾十年尺度 該尺度的全球變化有氣候、大氣化學成分的變化,地表枯燥度或酸度的變化,陸地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土壤侵蝕、水系變遷,以及人類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干擾,那么是地球系統(tǒng)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人口問題、資源問題、能源問題、可持續(xù)開展問題等全球性社會問題也都要在這個層次上解決。這一層次上的全球研究是對人類智慧的挑戰(zhàn),既是科學開展的熱點,也是21世紀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認識根底。幾個季度至幾天尺度 天氣現象、洋流中的旋渦、極地海冰的季節(jié)消長,地面徑流、風化、植物生長的年循環(huán),地球自轉的地理效應,生

10、物地球化學過程,火山、地震活動等。幾小時至幾秒尺度 湍流熱交換、大氣對流等。幾年至幾小時時間尺度的變化,屬于大氣、海洋和生物科學的研究范疇。地球科學的這種特殊時空尺度使得人們無法直接測量地球中心的溫度,也無法在實驗室再造地球系統(tǒng)的真實過程。因此,通過長期地學研究實踐總結的類比方法具有重要意義。19世紀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C.Lell提出的“現在是過去的鑰匙名言,后來被稱為“將今論古的現實主義原那么和方法,啟示人們可以根據現今地表發(fā)生的各種地學過程及其物質記錄,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環(huán)境變化。由此類推,人們也可以運用“將古論今的方法,根據地質和人類歷史中發(fā)生過的地球環(huán)境和巖石圈演變過程來預測地球的未

11、來趨勢。類比方法普遍應用到天氣預報、災害預測等研究領域。例如,根據自然災害與天文現象周期的對應關系開展預報,日益引起人們重視。三綜合性四區(qū)域性三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和方法1 研究對象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包括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fā)生明顯變化的天然環(huán)境,和長期受到人類直接影響而使原有自然面貌發(fā)生重大變化的人為環(huán)境。 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及土壤圈、生物圈、地貌2 研究內容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構成其研究內容,作為一門綜合學科,要特別強調其研究內容應包括研究各個圈層的相互作用及其關系和作用效應。3 研究方法: 現象記錄描述 統(tǒng)計過去分析 預測未來判斷

12、現象記錄:自然地理研究提供根本素材; 統(tǒng)計過去:如對渤海赤潮事件的統(tǒng)計分析,預測渤??赡艹蔀槭澜缟系谝粋€“死海;如日本地震學家對東京1885年以來發(fā)生的大地震進行統(tǒng)計分析,預言,東京地區(qū)未來50年內發(fā)生大地震的概率為90%。三 自然地理學的開展趨勢1 綜合化趨勢 地學、氣候學、水文學、土壤學、生物學、地貌學相互綜合滲透,人類生存開展的環(huán)境。2 新技術手段的運用 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激光技術、同位素技術、信息系統(tǒng)技術、數字化技術等 玻璃地球(the glass earth)數字地球(the digital earth)3 由定性向定量開展: 高精度定位監(jiān)測、動態(tài)摸擬、3S技術;4 廣泛應用:

13、國土整治、環(huán)境工程、城市規(guī)劃、防災減災、生態(tài)優(yōu)化、優(yōu)質農業(yè)、食品平安;5 加強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 沙塵暴、沙漠化、石漠化、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6 全球性合作研究四 自然地理學在社會開展中的作用 三峽工程 青藏鐵路五 研究各自然地理要思考題1 談談你所理解的自然地理學。2 論述自然地理學的研究意義及其與你所學專業(yè)的關系,請舉例說明。3 簡述全球氣候變暖的環(huán)境效應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1、簡述板塊構造學說的根本原理.2、簡述地殼開展的根本規(guī)律.3、簡述世界氣候的分布規(guī)律.4、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特征及未來氣候變化的趨勢.5、簡述全球氣候變暖的環(huán)境效應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6、什么是自然

14、災害概念、屬性、分類、危害.7、何為厄爾尼諾現象概念、特征、成因、危害.8、簡述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9、簡述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10、談談你對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的認識.11、簡述全球人地關系開展的簡史.12、什么是可持續(xù)開展.13、簡述季風的概念、指標、成因、范圍.14、試論亞洲季風氣候的成因.15、簡述亞洲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16、簡述撒哈拉大沙漠的成因.17、簡述非洲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18、簡述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19、簡述南美洲溫帶沙漠氣候的成因.第2講: 第二章第一、二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形狀大小課時:2課時課型:理論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了解宇宙、地球形狀

15、及其根本知識;2 要求學生明確地球形狀的地理意義;重點、難點: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相互關系。方法手段:課堂講解教學內容:為什么必須了解行星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及其自身的特性?自然地理環(huán)境位于地球的特定范圍內,是地球的一局部,而地球又是宇宙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它不斷地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換和傳輸,從而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推動著各種自然地理過程的演進,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開展的必要條件。因此,為了加深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認識,就必須了解行星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及其自身的特征。根本概念: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聚集在一起形成凝集態(tài),如日月星辰;有的在廣闊的

16、星際空間形成彌漫態(tài),稱為星際物質。天體宇宙中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總稱。肉眼可見天體有恒星、星云、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等。我們認識宇宙,主要是認識宇宙中各種天體的運動及其變化。地球也是一個自然天體。在宇宙飛船和在其它天體上看地球,地球也使在“天上上。從“天地一家觀點出發(fā),研究地球宇宙環(huán)境,就是為了加深對整體地球的認識。按由近至遠順序,剖析不同層次的天體系統(tǒng),探討地球宇宙環(huán)境,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球本身。天體由近至遠的順序:恒星銀河系總星系無限的宇宙。一、宇宙:Universe/Cosmos/Space宇宙是無比巨大的物質世界,其中包含著無數的天體和廣闊的空間。宇宙中包括如下一些天體:恒星:質量大,

17、并且發(fā)光,不停地運動;但肉眼看到的天體,99%以上都是恒星。行星:不發(fā)光,質量小,繞恒星運動的星體。地球僅是太陽的行星之一。衛(wèi)星:繞行星運行,質量比行星小的星體。流星:質量更小,也不發(fā)光,當接近地球受到引力作用,可改變其軌道而隕落。當進入大氣層流,因與大氣摩擦,迅速增溫而白熾化,發(fā)生燃燒。彗星:是一種很小的,有特殊外表和軌道的天體。星云:云霧狀的天體。銀河系:恒星的集合體,包括一千多億個恒星的星系。星系群:到目前為止,已發(fā)現了十億多個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星系聚集組成星系群。上述九大行星的有關參數見表2-1。表2-1 關于九大行星的一些根本參數Planet 距太陽的平均距離 相對于地球的赤道半

18、徑 密度 millions of km (行星/地球) g/Mercury58Venus108Earth1501.00(6378km)Mars228Jupiter778Saturn1427Uranus2870Neptune4479Pluto5900After Montgomery CW(1995)二、 太陽 A nuclear-powered star為什么說太陽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恒星?說它普通,是因為太陽的質量、體積在恒星中是屬于中等大小,是處于壯年期的一刻恒星。說它特殊,指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吸引周圍天體,構成太陽系。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刻恒星,是地球光熱河生命之源,是研究其他恒星的

19、標本。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恒星。是一個熾熱的發(fā)光球。在介紹太陽及太陽系之前,我們還介紹幾個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確實創(chuàng)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布魯諾15481600意大利哲學家和思想家。日心說傳播者。開普勒15711630德國近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天上的立法者。伽利略15641642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牛 頓16431727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者。太陽系包括9個大行星:它們是依遠離太陽的次序: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

20、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冥王星(Pluto)太陽對地球的奉獻:1產生太陽輻射能;2形成太陽粒子流;3太陽引力;4迫使地球繞太陽公轉。三、 宇宙的成因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宇宙學簡介關于宇宙的起源有許多假說,其中最有影響的是1948年由美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的大爆炸宇宙學。大爆炸宇宙學認為,宇宙早期是一個超高密、超高溫的“宇宙蛋。宇宙蛋在某種物理條件下,發(fā)生迅猛的大爆炸,于是便開始不斷膨脹起來,結果物質也隨著時空膨脹而從密到稀、從熱到冷地演化著,在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各種恒星體系。四、 地球The earth1 地球是一個橢球體:是一個兩極扁平

21、,赤道相對突出的橢球體。地球形狀的地理意義:視太陽光為平行光,投射到地球外表 由于形狀特征,使正午太陽高度角不同 地球赤道面與黃道面的交角,決定正午太陽高度角有規(guī)律地從南北緯度2327之間向兩極減少 太陽輻射使地表增溫的程度也按同樣的方式降低 導致地球熱量的帶狀分布。概念:(1) 太陽高度角(2) 赤道面 (3) 黃道面:地球繞太陽轉動的軌道面2 地球質量巨大有關地球的一些參數見表2-2。地球質量巨大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地理意義:質量巨大,吸著周圍氣體,保持一個具有質量和厚度的大氣圈。假設沒有大氣圈,地表溫度將變低,溫差變大,紫外線輻射加強。表2-2 地球特征參數赤道半徑m極半徑(m)總面積(

22、km2)總體積(km3)總質量(g)經線周長線(m)赤道周長線(m)6378140(5)6356755(5)1081082108102740008548400766041081027 3地球運動的認識過程:地心說的產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無法直接感受地球的運動。然而,人們卻能直接觀察到日月星辰繞地球旋轉的現象。因此,就很容易誤認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于是地心說云云而生由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提出, 他的門生歐多克斯和亞里士多德竭力倡導 托勒斯90-168在2世紀中葉加以系統(tǒng)化 以便形成一個完整的地心體系。在政教合一的歐洲,這一理論將近統(tǒng)治了1500。2、日心說的提出波蘭天文學

23、家哥白尼14731543年,總結分析了前人學說及其觀測資料,在1505年提出日心說的理論,并用了大半生時間去驗證修改和補充日心說的理論。 在他的弟子類題卡斯的協(xié)助下,于其臨終前1543年公開發(fā)表了日心說巨著?天體運動論?。哥白尼在他的著作中明確提出:地球是運動的,它只是一顆既有自轉運動而又環(huán)繞太陽做公轉運動的普通行星。4地球的自轉是自西南東繞軸旋轉。-自轉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日。 地球自轉的速度在變慢,日子在變長。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意義:決定了晝夜更替的地表過程節(jié)奏規(guī)律;使地球上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轉;造成時差,即同一時刻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間;形成潮汐波,阻礙因太陽、太陽的引力而產生

24、的潮汐;地球日轉與地球的局部運動密切相關。5 地球按照一定的軌道繞太陽旋轉。-公轉 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形成一年的四季更替。公轉使太陽光直射范圍在2327N和2327S之間非周期性變動,形成四季更替;形成南、北極圈晝夜時間長短的差異。冬至北半球的夜晚比白晝長,而南半球的白晝比夜晚長;夏至,南半球夜晚比白晝長,而北半球的白晝比夜晚長;形成南、北球冬、夏季節(jié)的判別。北半球是寒冷的冬天時,南半球那么是炎熱的夏天;反之亦然;6地理坐標 地球的緯度和經度自學地軸:南北極點的連線,自轉軸赤道緯線緯度:某地的鉛垂線對赤道面的夾角經線經度:1884年確定穿過倫敦當時格林威治天文

25、臺的經線為本初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零度線。向東、向西各180。某點的經度就是該地經線與本初經線之間的角距。第3講: 第二章第五節(jié)地球圈層構造課時:2課時課型:理論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了解宇宙、地球形狀及其根本知識;2 要求學生明確地球形狀的地理意義;重點、難點:地球的運動方法手段:課堂講解教學內容:一、 地球圈層分異現象 (Differentation)根據宇宙大爆炸,星云分化說,地球在47億年前形成之初,原始地球是一個均質的物體。其化學成分與隕石相類似。由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球的運動使地球不斷演化,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地球內部物質發(fā)生分異,導致了地球圈層結構的形成。地球演化過程

26、中,物質的分異主要有:重力分異物理、化學分異、相的分異等各種分異作用。重力分異使比重/密度高的物質向地心聚集,而密度低的物質向地表方向遷移;化學分異使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元素趨向于向氧化物轉化 ,在表層聚集,而化學性質活動的元素向深部復原狀態(tài)積聚。相的分異導致氣相物質逸散釋出,固相、液態(tài)相向地球內部積聚。各種分異相互作用于,最終導致地球的圈層構造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二、 研究地球內部層圈構造的方法。1地球化學法主要通過大量的巖石樣品分析和比照研究來判斷地球不同圈層構造的物質分異特點、差異。如研究火山巖、月巖樣品、隕石樣品等。化學分析 法以對研究地球層圈構造是十分有限的,因為目前的技術水平,

27、無法直接取到地球深部物質的樣品,而且伴隨火山作用,巖漿侵蝕而自地球深部上繁榮興盛到地表的深部物質,常常在上升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定的化學變化,使得直接測定深部物質的化學組成變得困難。2 地震波法地球物理法縱波P波:在液、固、氣態(tài)物質中均能傳播,而且速度較快,最先被地震儀測得。橫波S波:只在固體物質中傳播,且速度較慢。P波傳播比S波快約倍。面波L波:是固-氣、液氣介面?zhèn)鞑サ牟?。質點有P波和S波傳播的特點,近乎做圓圈運動。根據地震波的研究,對地球內部結構的研究,將地球劃分為:地殼:地表至莫霍面之間厚度不均一的巖石圈局部,分上地殼、下地殼、陸殼和洋殼;地幔:地表35公里以下的莫霍面至2900公里的古登堡

28、面之間的地球圈層局部;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球核心局部,有鐵、鎳等致密物質組成。3 鉆探法幾乎不可能三、地球內部構造In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地球層圈結構的一些參數見表2-3 表2-3 地球不同圈層的密度參數StructureAverage density(g/cm3)Upper crustLower crustMantleCoreEntire Earth四、地球的外部構造Outside structure of the Earth1 大氣圈atmosphere-結構見第四章 主要成分:N2、O2、CO2、Ar、H2Og 微量成分:He 、Xe 、Br、 Rn、

29、NH3 、H2、Ar2 水圈hydrosphere水圈的主體是大洋,但湖泊、河流、沼澤、冰川、地下水、巖石礦物中的結構水都屬于水圈之范疇。水圈占全球面積的91%主要成分是:H2O和礦物質,有機質等。3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圍所構成的一個極特殊的圈層。注意:生物圈不如水圈、巖石圈那樣界線清楚。第4講: 第二章第四、六節(jié)地表形態(tài)特征課時:2課時課型:理論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掌握地表形態(tài)的根本特征;2 要求學生了解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特征。重點、難點:地表形態(tài)的地理意義方法手段:課堂講解教學內容:一 地表形態(tài)特征海陸分布不均勻,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大陸海拔高度與海溝深度差異懸殊

30、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8889m,最深的海溝太平洋馬利來納海溝,探測深度11034m。島嶼與海溝近乎對應分布如太平洋西側有阿流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島群、臺灣島、菲律賓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來群島等,這些島群自北向南呈弧狀排列,人們稱之為“島弧大地構造學術語,有構造含義與島弧排列相對應的是,在島弧的大洋一側,幾乎都有海溝伴生。諸如阿琉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琉球海溝、菲律賓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等。與島弧一一對應,如同孿生姊妹,形影相隨。 海溝的剖面呈“V型,但兩邊不對稱,靠大洋一側平緩,靠大陸一側較陡峭??看笱笠粋仁切鋷r,即玄武質的大洋殼;靠大陸一側是玄武巖+花崗巖組成的大陸地殼。 說明海溝溝底是大

31、陸與大洋兩種地殼的結合部位。二者在這里并不和睦相處,而是相互碰撞。太陽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陽能轉化亦在地表進行。固、氣、液態(tài)物質共存于地表,并相互轉換地球各圈層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地球外表存在復雜的物質分異8.地表是人類活動的場所。人類活動正在深刻地作用和改變地表物質作用過程。人為作用對地表過程的改造正在遭到來自大自然的懲罰。如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亞海嘯,泰國海濱度假勝地因為對抵擋濤浪的天然屏障珊瑚礁和紅樹林的破壞,遭到海嘯的猛烈襲擊。又如2005年8月24日“卡特里拉颶風,導致新奧爾良市成為一片汪洋。新奧爾良市的建設始于地勢較高的法國區(qū),這是建一個城市的合理選址。但由于城市的開展,住

32、宅區(qū)不斷擴大,人們不希望定期被洪水淹湍城區(qū)向低洼地帶不斷擴展的同時,復雜的大壩系統(tǒng)也建成了。但與此同時,三角洲越來越少,城市地勢越來越低,周圍的水位慢慢升高。這是新奧爾良市在颶風襲擊下慘遭不測的主要原因。因為三角洲濕地是城市抵御海浪襲擊的“天然緩沖屏障,另外,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溫度升高,導致海水體積膨脹,海平面因此而提高警惕,從而增加了颶風的能量來源,使颶風變得更具破壞性??墒牵绹匀灰尚娜蜃兣蜌夂蜃兓目茖W。這種立場是絕無僅有的。在我國,城市化熱正在熱潮之中,前車之鑒,是否應該引起重視?是。二 地球表層系統(tǒng) 1 地球表層最初確定地球表層是僅將巖石圈的外殼稱為地球表層。后來擴大到地

33、殼的上層和下層,并認為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但有關地球表層的界線仍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上世紀80年代,有人將其界定其上界為大氣同溫層的底部或對流層的上限;下界為陸地外表往下56公里的巖石圈中,海洋往下平均4公里左右。這個層圈范圍即是地球表層的環(huán)境。 2 地球表層系統(tǒng) 地球表層系統(tǒng)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1地球不斷地接受來自太陽的能量輻射能; 2地球接受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引起磁暴;3地球表層不斷獲得來自地球深部物質和能量的補充;4南北半球冬半年與夏半年太陽高度角的變化,造成太陽輻射能收支不平衡,影響中高緯地帶之間能量輸送及其平衡關系。 地球表層的根本特征:1受地心引力作用,地球表層物質分層;2繼續(xù)獲得來自

34、地球內部的物質和能量;3接受太陽輻射能和少量宇宙物質的輸入;4地球表層有物質和能量輸出。思考題:名詞:日食與月食,恒星日與太陽日,科里奧利力,太陽高度角,地殼,海溝與島嶼,慧星,莫霍面地球自轉的速度越來越慢,從地球形狀特征、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的角度出發(fā),設想地球假設停止自轉將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簡述地球的內部和外部構造特征。簡述地球形狀的地理意義。簡述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征及其地理意義。談談你所理解的地球表層系統(tǒng)。地球外表的形態(tài)有哪些? 第5講:第三章第一節(jié)地殼:地殼的物質組成及其運動 ( The crust)課時:2課時課型:理論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掌握地球/地殼物質組成特征;2

35、要求學生認識礦物的光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及其應用。重點、難點:常見礦物的識別方法手段:課堂講解、實驗觀察教學內容:地殼是地球外表以下到莫霍面之間由各種巖石構成的一個地球圈層/殼層。大陸地殼厚35公里,大樣地殼厚5公里。由康拉德面將地殼分成上地殼和下地殼。上地殼主要為沉積巖、花崗巖、和變質巖組成,下地殼那么主要為玄武質巖石。一、地殼及其運動的作用1地殼上部的沉積巖石圈是組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四個根本地圈之一。2地殼是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最外層,它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外部圈層的聯系最為密切。(3)地殼運動使地球地球內部物質和能量參與地殼外部形態(tài)的塑造,從而奠定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根本骨架。4具有剛性特點的

36、地殼,可抑制巖漿不致大量無規(guī)那么地涌出地表,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起著調節(jié)和保護作用,從而使人類獲得一個較為安寧的自然環(huán)境。二、 地殼的物質組成(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ust)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組成地殼的巖石有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三大類,屬于巖石學的研究范疇。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礦物一般有造巖礦物、礦石礦物之分。礦物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元素有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之分,另外還有造巖元素、生物元素、放射性元素、重金屬元素、輕元素等不同類別。屬于地球化學的研究范疇。1 地殼中的元素地殼的化學組成和結構地殼的化學組成地殼中已發(fā)現90多種化學元素,以O、SI、AL、FE、CA、M

37、A、H、TI、P、C、MN為主,其總量占地殼總重量的99%以上??死酥翟刎S度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稱克拉克值,亦稱元素豐度。1、不同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極不平均: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是氧 近1/2,其次是硅1/4強,在此時鋁1/13,僅這三者總合就占地殼總重量的82%以上。2許多重要的有用元素在地殼中含量甚微,如銅只占0.01%,金5*107 A 組成地殼的主量元素 (Major elements) 存在于地殼中的元素有92種和300余種同位素。不同學者對地殼中的化學元素有不同的分類。地殼常量元素組成特征及其與地球的比照見表3-1??梢姡貧ぴ睾刻卣髋c地球有明顯的區(qū)別,地殼中含量大于

38、5%的元素包括O、Si、Al、Fe等元素,而整個地球含量大于5%的元素那么是Fe、O、Si、Mg等。 在研究元素含量時,克拉克值這個概念常常被使用,它是指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Table 3-1 Most common elements in the crust and earthCrustWhole earthElementWt%Element Wt%OFeSiOAlSiFeMgCaSNaNa KCaMgAlAll others in totalAll others in totalB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s)微量元素是地殼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微量元素的含義是相對的

39、,在某一地質體是微量元素,而在另一地質體中那么可能是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學指示意義,被廣泛用于天體演化、礦床成因、地殼演化、環(huán)境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果。如全球近50個地方,在白堊系/第三系地層界線中發(fā)現了銥(In)異常,而對隕石的分析發(fā)現,隕石中銥(In)的含量是地球的1000倍。故目前很多學者認為,白堊紀/第三紀之間大約65百萬年的時期,發(fā)生的恐龍滅絕和大量生物滅絕事件,可能與隕石撞擊地球有關。因為可能是由于隕石撞擊了地球,才導致出現白堊系/第三系地層界線中的銥(In)異常。人體中的元素有60多種,其豐度曲線與地殼豐度曲線驚人地相似,說明人的生活與地質環(huán)境之

40、間的密切關系。2 礦物(Minerals) 由化學元素組成的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化合物。礦物是構成巖石的根本單元。楊達源2001定義礦物為由元素組成的固態(tài)顆粒。這種定義有局限性。因為礦物應包括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種狀態(tài)的化合物。除常見的造巖礦物、礦石礦物外,單質汞、石油、天然氣等都為非固態(tài)礦物。1礦物的種類:依據礦物的化學組成,礦物的種類見表3-2。表3-2 礦物的種類礦物種類亞類特征實例單質礦物自然元素Au、Cu、Ag、S、C、Hg等化合物礦物硫化物類含及類似陰離子黃鐵礦(FeS2)氧化物及氫氧化物類含O2-、H-赤鐵礦(Fe2O3)鹵化物類含ClFBr食鹽(NaCl)碳酸鹽類含CO32-

41、及類似離子方解石(CaCO3)硫酸鹽類含SO42-重晶石(CaSO4)磷酸鹽類含(PO4) 3-磷灰石(CaF(PO4) 3)硅酸鹽類含(SiO4) 4-長石(Na,K)2(Si3O8)、橄欖石(Mg,Fe) 2(SiO4)2礦物的性質特征 A 化學性質礦物化學性質指礦物的化學活性,如鋰、鈉、鉀、硫、氟、氯、溴等是活動性很強的化學元素,由這些元素形成的礦物具有很強的化學活性,溶解度大,已被風化分解,穩(wěn)定性差。礦物常有如下一些根本化學性質/特點:1礦物的化學成分根本固定,可用分子式來表示,如表3-2;2礦物中常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元素。礦物形成過程中,由于地質作用,使礦物存在晶格缺陷,產生粒間裂隙和

42、裂紋,一些雜質元素通過內質同象等方式進入到礦物晶格內部;如石英可含K、Na、Mg、 Au等多種化學組分;3礦物在地表條件下具有自身化學穩(wěn)定性。由活潑元素以金屬鍵、離子鍵締合的礦物常常容易被風化分解,穩(wěn)定性差;常見礦物的穩(wěn)定性由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順序為:暗色礦物系列: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淺色礦物系列:斜長石-鈉長石-鉀長石-白云母-石英值得指出的是,地質條件變化,礦物的穩(wěn)定性也發(fā)生變化。B光學性質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礦物有顏色、光澤、透明度、條痕等光學特性。顏色Colour:礦物吸收可見光后是礦物呈現顏色的原因。礦物的顏色是礦物的化學性質和結構構

43、造決定的。如黃鐵礦呈黃色、孔雀石呈翠綠色,輝鉬礦呈鉛灰色等。光澤Luster:礦物光澤是礦物外表對光的反射能力。反射率越高,礦物的光澤越強。礦物的光澤也是由其化學成分和結構構造而決定的。 常分:金屬光澤、 半金屬光澤 非金屬光澤 金剛光澤 玻璃光澤 油脂光澤 枯脂光澤 絲絹光澤 珍珠光澤 土狀光澤 透明度Transparency: 也是由礦物的成分和結構構造決定的。 常分:透明礦物 半透明礦物 不透明礦物 條痕Strip: 是礦物粉末的顏色,代表礦物的真實顏色。C礦物的力學性質 包括礦物的硬度解理斷口彈性等 硬度Hardness: 常用硬度計來衡量:摩氏硬度計是選用標準礦物來確定礦物的相對硬度

44、,這些標準礦物硬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螢石4磷灰石5正長石6石英7黃玉8剛玉9金剛石10解理Cleavage:礦物沿結晶方向可分裂的面,叫解理。 可劃分:極完全解理:如云母 完全解理:如方鉛礦中等解理:如長石不完全解理:如橄欖石極不完全解理:如石英斷口Broken section:礦物受外力作用斷裂后的斷面形狀。 有貝殼狀石英參差狀方解石鋸齒狀 平坦狀方鉛礦D其它性質 導熱性 導電性 磁性 放射性 溶解度等第6講:第一節(jié):地殼中的常見礦物 課時:2課時課型:實驗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了解常見礦物的性質; 2 要求學生了解常見礦物的一般鑒別方法。重點、難點:常見礦物的鑒別

45、方法手段:課堂講解、實驗觀察教學內容:礦物礦物是巖石的根本單位,廣泛分布于地殼中。1、談談對礦物的感性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開礦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例如:1鹽是白色透明的四方顆粒,有咸味;2石墨是黑的,常呈鱗片狀,有滑感,污手等等。2、談談對礦物的科學認識經過無數次考察、實驗與研究,人們對礦物的概念逐步形成了科學的認識。1礦物是地殼及其水圈、生物圈和大氣圈所進行的各種地址作用的自然產物,且成分和構造比擬均一,是巖石和礦石的根本單位。2從上述概念出發(fā),可知礦物是地殼各種元素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化合物業(yè)可以使單質。不過絕大多數是化合物。3自然界絕大多數礦物呈固態(tài)出現,如各種金屬礦物以及石

46、英、長石等。但也有些礦物如石油、自然汞等呈液態(tài)產出,而天然氣呈現為液態(tài)。4礦物成分和構造比擬均一,說明每一種礦物都具有特有的化學、物理性質,這種性質的具體表達是礦物的成分和構造。礦物成分指化學元素的種類和構造。礦物構造是元素的原子、離子或離子團的空間排列形式。(5)自然界已發(fā)現的礦物達3000種之多,其中構造巖石的常見礦物僅三四十種。6各種礦物的外表形態(tài)、物理和化學性質可作為鑒定礦物的依據。3 常見的造巖礦物Rock-forming minerals石英 SiO2(quartz)常呈單晶或晶簇或集合體產出。純潔的石英為無色透明,稱之為水晶。石英因含雜質而呈顯色,如含Fe3+者為紫色,含氣泡者為

47、乳白色,石英晶石為玻璃光澤,斷口為油脂光澤,無解理,硬度中7,斷口為貝殼狀。 玉髓:隱晶質石英,呈腎狀,鐘乳狀,葡萄狀等集合體。 瑪瑙:多色環(huán)狀條帶發(fā)育的玉髓為瑪瑙。長石MAlSi3O8 M=K Na Ca (feldspar)有三個根本類型:K AlSi3O8Na AlSi3O8Ca AlSi3O8鉀長石 Or 鈉長石(Ab) 鈣長石(An) 堿性長石鉀鈉長石 斜長石PlagioclaseNa-Ca長石常按不同比例混溶在一起,形成過渡性礦物,如更長石,中長石,拉長石,培長石。KNa長石在高溫條件下形成完全類質同象。即堿性長石。KCa長石幾乎在任何溫度下都是不混溶的。長石有許多共性:單晶呈板狀

48、或條板狀,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澤,硬度少于石英,發(fā)育解理。鉀長石包括正長石,鉀斜長石,透長石,冰長石等變種。這些變種之間無成分變化,整結構略有差異。常呈肉紅色,玻璃光澤,硬度為6,有兩組相互垂直的完全解理。云母Mica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F)2 Biotite單晶為短柱狀,板狀,橫切石為六邊形。集合體為磷片狀。棕褐色或黑色,顏色隨含Fe量的升高而變暗。白云母KAl 2(Mg,Fe)3AlSi3O10(OH,F)2 Muscovite形態(tài)同黑云母,薄片為無色透明,珍珠光澤,具彈性,易被撕成薄片。硬度為2.53.普通角閃石Hornblende單晶為長柱狀,常以針狀產出,

49、綠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澤,硬度為56,發(fā)育平行柱狀方向的兩組解理,解理交角56。普通輝石Augite單晶為短柱狀,切面呈六邊形。集合體為粒狀,綠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澤,硬度為5.56,發(fā)育平行柱狀方向的兩組解理,解理交角87。橄欖石Mg,Fe2SiO4 ( Olivine)常為粒狀集合體產出,淺黃綠色或橄欖綠色。玻璃光澤,硬度為67,解理不完全。密度和顏色隨含Fe量增加而增加。4 常見的礦石礦物黃鐵礦Fe2S (Pyrite)呈塊狀集合體,浸染狀集合體產出。單晶以立方晶形者較多,晶面上常有平行條紋,顏色為淺黃銅色,條痕為綠黑色,金屬光澤,硬度。性脆,斷口參差狀。方鉛礦(PbS) (Galena)為

50、立方晶形,致密塊狀集合體,顏色為鉛灰色,條痕為灰黑色,金屬光澤,硬度為23,有兩組完全解理。閃鋅礦(ZnS) (Sphalerite)塊狀集合體,顏色自淺黃至棕黑色不等。條痕為白至褐色。松脂光澤至半金屬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有完全解理,硬度3.54。方解石(CaCO3) (Calite)常發(fā)育單晶,或晶簇。純潔的方解石無色透明,但常因滲入雜質元素而呈白,灰,黃,淺紅Co,Mn綠Cu等顏色。玻璃光澤,硬度為3。完全解理,裂開為菱面體,遇稀Hcl起泡。5 礦物的用途五句話 礦物資源是國民經濟建設的根底材料?,F代工業(yè),國防、交通、運輸、水電工程、電信產業(yè)、建筑工程等離不開礦產資源的利用。 礦物可以用作

51、裝飾,具有收藏保存價值。 特殊礦物具有特殊的作用。 日常生活離不開礦物資源的利用。 合理開發(fā)利用礦物資源,促進可持續(xù)開展是我們面臨的任務。第7講:第三章第一節(jié)地殼中的巖石:巖漿巖及其特征課時:2課時課型:理論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掌握地殼的巖石組成類型及其特征; 2 要求學生了解巖漿巖的根本特征。重點、難點:沉積巖的特征及其鑒別方法方法手段:課堂講解、實驗觀察教學內容:巖石根本概念1、巖石是礦物的集合體,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地殼物質。巖石的化學、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產狀都與地質作用有密切的因果關系。2、分類按成因,巖石可以分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水成巖和變質巖三大類。3、三大類巖石在地

52、殼中的分布情況各不相同:1沉積巖分布在地殼表層,成厚薄不均的不連續(xù)分布;2巖漿巖分布在地表與地下深處;3變質巖那么分布在地殼強烈變動區(qū)域或者巖漿巖周圍。4就地表分布面積而言,沉積巖占陸地面積的75%,巖漿巖和變質巖合占25%;5就重量而言,沉積巖僅占地殼重量的5%,變質巖占6%,巖漿巖占89%。二 地殼中的巖石 巖石是礦物顆粒及其填充物通常也是礦物質組成的集合體。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在地球內部構造中,由巖石組成的一個圈層叫巖石圈。通常包括地殼和上地幔。巖石圈的厚度在0 2900Km的范圍內變化。一般由陸殼和上地幔組成的巖石圈較厚,而由洋殼和上地幔組成的巖石圈較薄。地殼上發(fā)育的巖石有三類:巖漿巖

53、、沉積巖、變質巖。巖石學的研究任務是通過巖石化學、造巖礦物、結構構造、成巖動力學機制等的研究探討巖石的形成機制及其與礦資源的分布關系,進而在理論上研究地殼乃至地球的形成機理和演化歷史;在實踐上為找礦勘探、預防地質災害等效勞。巖石的研究方法;也是從野外至室內,從觀察測量到實驗室觀察、分析、測試。通常野外借助對巖石礦物組成結構構造特征的觀察,分析,確定巖石的類型,名稱等。室內借助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化學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術手段研究巖石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以及巖石的形成條件,形成的動力學機制和形成時代、演化歷程等。A 巖漿巖Magmatic rock, Magmatites一般巖漿巖有侵入巖和噴出

54、巖之分。 侵入巖:是巖漿熔融態(tài)在斷裂斷裂通道上侵過程中冷凝結晶,并定位于地殼某個部位未露出地表的巖石。侵入巖是被原有巖石所封閉的三維空間的實體,包圍侵入體的原有巖石稱為圍巖Host rock.噴出巖:深部巖漿沿斷裂裂隙通道噴出地表形成的巖石。又稱火山巖。1巖漿巖的產狀巖漿巖的產狀特征總結如表3-3。2巖漿巖的類型根據巖石中SiO2的含量將巖漿巖分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等巖石類型。各類巖石的分類依據、巖石礦物組成、產狀特征及物理性質等總結如表3-43地理意義: 提供礦產資源火山作用另講 提供建筑材料 是形成地殼的主要成分表3-3 巖漿巖的產狀特征 侵入巖巖基面積達100以上的大規(guī)模侵入體。

55、巖盆床與圍巖層理平行,延伸上數千米或數百米的板狀或層狀侵入體。巖盆中部下凹,周邊凸起呈盆狀的侵入體。巖蓋底部平而頂部凸起,與圍巖成層方向平行的侵入體。巖鞍定位于褶皺鞍部的侵入體。巖株樹干狀不整合侵入的巖體。巖脈狹長形的侵入體,切割圍巖的層理。巖瘤呈瘤狀的侵入體。捕體巖漿上侵過程中獲的圍巖碎塊,大小不一,多見于巖體邊緣。 火山巖火山錐火山巖在火山口堆積成錐狀的堆積體火山口深部巖漿噴出地表時的出口火山頸火山噴發(fā)時巖漿噴出的通道熔巖流從火山口或裂隙中流出的巖漿流,冷卻形成熔巖流熔巖被從火山口或裂隙中流出的巖漿流,冷卻形成的大面積熔巖流表3-4 巖漿巖類型及其特征簡表類型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Si

56、O2% 含量65礦物組成特征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無石英鈣長石、輝石、角閃石中長石、堿性長石、角閃石、黑云母鉀長石、鈉長石、石英、云母暗色礦物含量%75753535202 mm 砂巖:具有砂狀結構: 粗砂巖:粒徑2-5mm-0.25 mm-0.05 mm 粉砂巖:具有粉砂狀結構,膠結物為鈣質硅質Fe質等。(b) 粘土巖類:由高嶺土等一些粘土礦物組成的,具有泥狀結構的沉積巖。 固結/膠結好者為頁巖 如碳質頁巖 變質板巖 固/膠結差者為粘土 油頁巖黃綠色 固/膠結好但無層理者為泥巖(c) 生物化學巖類 在沉積環(huán)境中,由化學作用和生物化學作用而形成的巖石,常為單礦巖,如硅質巖白云巖等種類多,常見有:

57、 硅質巖:SiC2 硅質生物骨髓 深海相海底火山熱泉沉積 石灰?guī)r:海水中的CaCO3凝聚沉積形成。主要成分為方解石與稀鹽酸反響冒泡。在地表作用過程中形成喀斯特地貌。 白云巖:MgCO3 主要是化學沉積的灰?guī)r方解石CaCO3被Mg交代所形成白云巖而致。遇HCL不起跑,外表有刀砍狀溶蝕溝紋。一般白云巖是在氣候炎熱,干旱條件下,海水中咸度增高而發(fā)生化學沉積。C 變質巖 (Metamorphic rock) 1變質作用: 固態(tài)原巖沉積巖/巖漿巖其所處的環(huán)境與其形成時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導致礦物化學成分。結構構造等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使巖石與環(huán)境到達新的平衡的作用,叫變質作用。巖石經變質作用后轉變?yōu)樽冑|巖。如

58、:灰?guī)r大理巖頁巖/泥巖板巖砂巖/礫巖變質砂巖/礫巖花崗巖花崗片麻巖 2影響因素: a) 溫度:溫度升高,引起巖石發(fā)生重結晶作用,生成新礦物。 如:CaCO3+SiO2 CaSiO3+CO2 b) 壓力:靜壓力固壓,流體壓力,走向壓力應力。壓力作用使礦物發(fā)生變形,形成新礦物。 c)化學流體:含H2O CO2的流體,具有很強的活性,促進元素的擴散遷移溶濾和巖石變形變質。來源:空隙水結構水巖漿分異水,地殼深部熱液。 (3) 常見變質巖: 依原巖類型:正變質巖:由沉積巖變質形成的變質巖。如板巖等。 副變質巖:由巖漿巖變質形成的變質巖。如花崗片麻巖等。 依變質作用分: 動力變質巖: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糜棱巖

59、等。 接觸變質巖:巖漿侵入圍巖發(fā)生熱接觸變質,形成斑點板巖角巖 大理巖石英巖等。 接觸交代變質巖:高溫巖漿分泌的揮發(fā)分熱液與圍巖發(fā)生化學交代作用,形成新礦物。如矽卡巖。 區(qū)域變質作用:區(qū)域構造運動使古老的結晶基底或褶皺帶上的巖石發(fā)生變質,形成區(qū)域分布的變質巖。如板巖片巖片麻巖變粒巖麻粒巖等。 混合巖:混合花崗巖。第9講:第三章第一節(jié) 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及其特征課時:2課時課型:實驗教學目的要求:1 要求學生了解巖漿巖、變質巖的性質特征; 2 要求學生了解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根本特征及區(qū)分方法。重點、難點: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特征及其鑒別方法方法手段:課堂講解、實驗觀察教學內容:D沉

60、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區(qū)別 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是地殼中由不同地質作用而形成的三大巖石類型。這三類巖石在礦物組成、結構構造等方面有本質區(qū)別。這里簡化總結如表3-5。 表3-5 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巖石礦物成分結構特點變質巖新礦物:硅灰石石榴子石紅柱石綠常石絹云母變質結構重結晶沉積巖典型沉積礦物:粘土礦物石英白云母無或少有輝石橄欖石黑云母沉積層理有晶質結構化學沉積巖漿巖石英長石黑云母/角閃石橄欖石輝石晶質結構E 巖石的地理意義: 1巖石是物質世界的重要載體,無法想象沒有巖石的是世界是什么樣子? 2巖石提供了人類賴以生存和開展所必需的資源和能源。 3不同的巖石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