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55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55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55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55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55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如果說中國有一種根本的立國精神,能夠歷久不變,能夠浸潤于全民族的生命之中,又能夠表現(xiàn)中華民族之獨特的倫理價值的話,這無疑是中國的儒家思想。 講儒家,就先要講孔子孔子是奠定中國儒家的思想的人,也是把中國民族所有的優(yōu)長結(jié)晶為一個光芒四射的星體而照耀千秋的人。 李長之(中國現(xiàn)代作家) 不讀孔孟是不能說你讀過書的,不讀孔孟是不能認識你自己的,因為你的文化血脈多半是孔孟之血脈。 鮑鵬山黑暗王國里的殘燭根據(jù)內(nèi)容,準確填寫上下句1. ,不恥下問。2. ,思而不學(xué)則殆。3.見賢思齊焉, 。4. ,于我如浮云。5.朽木不可雕也, 。6.君子坦蕩蕩, 。7. ,匹夫不可奪志也。8.歲寒, 。9. ,就有道而正焉

2、。10.巧言令色,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學(xué)而不思則罔敏而好學(xué)不義而富且貴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小人長戚戚三軍可奪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敏于事而慎于言鮮矣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孔子、論語及相關(guān)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2.借助注釋,積累文言知識,把握文意。3.立足文本,比較分析三子之志和孔子對他們的態(tài)度。 4.通過拓展閱讀,感悟儒家的真精神,增強社會責(zé)任感,將個人的人生志向與社會理想結(jié)合起來。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nèi)胧恕h代以后,其學(xué)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仁治

3、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論語一書中講到“仁”有109處,人與仁的概念,使用頻率是相當(dāng)高的??鬃诱f:“仁者,愛人”。意思是說所謂仁,就是愛別人,這是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思想。德治 就是主張用“德治愛民”的思想治理國家??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環(huán)繞北極星那樣,心悅誠服的接受統(tǒng)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統(tǒng)治者必須減輕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削減苛捐雜稅,使人民得到寬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經(jīng)濟原因,認為盜竊的發(fā)生在于統(tǒng)治者的貪得無厭,百姓得不到好處而為,主張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對“不教而殺”。了解孔子的思想禮治 就是主張用“禮”的

4、方式治理國家??鬃诱J為立身治國非有禮不可,孔子說“為國以禮,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意思是禮是治理國家的法則,就像秤、繩墨、規(guī)矩一樣的重要;不以“禮”治國就如沒有耜(古代的農(nóng)具,用于鋤地)而要耕地一樣。人治 在治國的問題上,孔子很重視統(tǒng)治者個人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提出為政在人??鬃诱J為,在“禮治”下,各級貴族都有相對獨立的統(tǒng)治權(quán),個人的作用比較突出;而要實行“德治”,又必須以有德者能居高位為前提,否則便不能發(fā)揮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別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了解孔子的思想 了解論語“論”,編纂的意思;“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語言的編纂。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

5、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是關(guān)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全書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xué)識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xí)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xué)語言有很大影響。 宋儒把論語大學(xué)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 古人有言“半部論語治天下”文學(xué)常識四書: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六經(jīng)(藝):詩書禮易 樂 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詩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文化常識姓、氏:名:號:上古時期,稱姓是為了區(qū)別婚姻,避免同姓通婚;稱氏是為

6、了區(qū)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人們之間互相區(qū)別的符號(出生幾個月后由父親命名)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又叫“表字”,古人稱人稱字(成年以后才起)固定的別名,又叫別號。字:文化常識 名與字的關(guān)系:1、相似性:張衡,字平子。2、相關(guān)性:李漁,字笠翁。3、相反性:朱熹,字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文化常識 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shù)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xiàn)。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

7、是連提都不能提。釋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姓名字小孔子幾歲子路仲由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冉求子有公西華公西赤子華-9歲-42歲-29歲(約)-20多歲點在尊長近旁陪坐熟讀成誦,注意讀音和字形毋吾以也w 千乘之國shng 攝乎大國sh 饑饉 jn 哂之shn 以俟君子s 端章甫f 小相 xing 鏗爾kng 莫春者m 冠者gun 浴乎沂 y 舞雩y 喟然ku文章主要圍繞哪個主題討論?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主題:志(志向)第一部分(12):孔子問志。第二部分(312):弟子言志。第三部分(1320):孔子評志。理清思路閑居,平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

8、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因為,介詞。年紀比你們大狀語后置句不(要)如:連詞,表假設(shè);或:不定代詞,有人;知:了解。 則:那么,連詞;以:做,賓語前置否定句,賓語前置任用孔子問志在尊長近旁陪坐“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用溫和自謙的話首先解除了學(xué)生的思想顧慮,給學(xué)生創(chuàng)造了說真話的條件,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從而鼓勵學(xué)生敢于發(fā)表意見,大膽地談個人的理想。 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2、引用學(xué)生日常好說的牢騷話,指出他的學(xué)生平時認為人們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無所作為,表明對學(xué)生的了解。3、而后假設(shè)了一種情況,如果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怎么辦

9、?從而水到渠成地啟發(fā)學(xué)生談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誘 從“弟子述志”中可以看出他們的什么“志”?他們又分別展現(xiàn)了怎樣的性格特點?19文本探究有軍隊來攻打它,接下來又有饑荒繼而,接著形作名,勇氣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shng)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jn);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率然,輕率急忙的樣子等到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微笑 五谷不熟曰饑, 蔬菜不熟曰饉。指軍隊夾處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治理表修飾治理一個受大國侵略而且遭受饑荒的千乘之國(中等國家),并保證三年內(nèi)使人民勇于作戰(zhàn)并懂得義禮。子路(仲由)有抱負,自信,但魯莽、輕率

10、。志:性格:側(cè)重強國子路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fā)言。在他看來,讓他去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即使在有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抱負之大。在座的四個弟子中,子路年齡最大,只比孔子小9歲,平時與孔子也比較接近,所以說話較少拘謹;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lián)屜劝l(fā)言,確也反映出其魯莽、輕率的一面。有抱負,自信,但魯莽、輕率。1孔子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 子路說的是國家大事,是一種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業(yè);但要有文化基礎(chǔ),要有學(xué)問修養(yǎng),不應(yīng)該那么簡單;可他大言不慚,一點都不謙讓,自認為很行,孔子才笑他。 至于他說的那個治理國家的理

11、想并沒有錯,孔子并不否定;只是笑他太自滿、太輕率。 禮記曲禮上規(guī)定“長者不及,勿讒言?!?這就是說在長者面前,如不問及,是非禮的,所以受到孔子的哂笑。這種形式的主動發(fā)言,并不被孔子所提倡。2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顏淵 禮是儒家學(xué)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張禮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孔子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后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述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guī)范。 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制度。孔子說:

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罰不中,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論語子路) 孔子主張克已復(fù)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 子曰:克已復(fù)禮為仁。一曰克已復(fù)禮,天下歸仁焉?!鳖仠Y又問“克已復(fù)禮”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孔子為推行自己的禮治,而周游列國,而授徒講學(xué)。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笨v橫或者動詞,治理。等到使富足。至于等待固定結(jié)構(gòu),怎么樣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子路剛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先說“方六七十

13、”,又說“如五六十”,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謹慎。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梢?,冉有既想有所作為,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高。謹慎小心,謙虛敦厚。 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nèi)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還難辦到。冉有(求)謹慎小心,謙虛敦厚 志:性格:側(cè)重富民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或者端,古代禮服名,這里指穿禮服 章甫,古時一種禮帽,戴禮帽。名作動相,儐相。諸侯祭祀會盟時主持贊禮及司儀的官。存在等級差別,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說。諸侯不在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曰會;諸侯同見天子曰同

14、。諸侯祭祀祖先的事情勝任,能做到語氣詞,不譯 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指問后才述志。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個“小”字,給人感覺是他只想做個贊禮和司儀的小官,實際上,最低一級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xué)”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善于辭令的特點。委婉謙恭,善于辭令。 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會盟時擔(dān)任一個“小相”。公西華(赤)委婉謙恭,善于辭令。志:性格:側(cè)重以禮治邦 子路:側(cè)重強國冉有:側(cè)重富民公西華:側(cè)重以禮治

15、邦志向雖各有側(cè)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都是參加政治(為國)。 何妨連詞,表修飾通“暮”介賓短語后置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y),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同“稀”擬聲詞,鏗的一聲起身放下才能,此指為政的才能。介賓短語后置風(fēng):動詞,吹風(fēng)。名作動,彈奏長嘆的樣子贊同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曾皙既不講從政,即治理國家;也不講出使會盟,而是刻畫一個發(fā)生在祭壇的場景。從富有詩意的情景描寫中,曲折地表達出自己的理想。對此,我們既可理解為政治上

16、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為道德上的修養(yǎng)追求,使讀者大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思索余地。從容不迫,逍遙灑脫。暮春時節(jié),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歲的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一路唱著歌回來。曾皙(點)從容不迫,逍遙灑脫志:性格:春游圖探究:為什么“孔子喟然與點”?1、當(dāng)時社會動亂,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的時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張“禮治”,“為國以禮”。 曾皙不講從政,而是刻畫一個場面,描寫一個暮春郊游的情景,從富有詩意的描寫中曲折地表達出了他的理想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jīng)濟穩(wěn)定、天下太平,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禮治”社會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體現(xiàn)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引起孔

17、子的無限贊嘆。 2、曾皙的這段話,表達了隱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隱約觸動了孔子周游列國屢遭失敗、心力交瘁而想過平靜無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話不僅是顯己志,也是對孔子心靈的折射。36理想生活,和諧社會,精神家園時代背景: 孔子是一位有著強烈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的人。他在擔(dān)任魯國大司寇時,推行禮治,施以仁政,使魯國大治??上У氖囚攪鴩苋穗x間,很快就疏遠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張 “禮”、“仁”也就成了一顆劃過天空的流星,轉(zhuǎn)瞬即逝。37總結(jié) 孔子贊賞曾皙之志,并不意味著完全否定子路等人的說法。事實上就治理國家而言,子路講的是“不挨打”,即“強兵”;冉有講的是“不挨餓”,即“富國”;公西華講的是“知禮節(jié)

18、”,即“文明”,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而曾皙講的是“幸福”,是終極目標(biāo),富強、文明的終極目標(biāo)是人民的幸福。目標(biāo)重要,過程同樣重要;既應(yīng)敢于承擔(dān),又要謙遜禮讓這就是孔子的態(tài)度??鬃又鲝堃远Y治國,想要重整春秋末期混亂的社會秩序,而曾皙說的正是禮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圖景,是治國的最高境界。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弟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側(cè)重強國) -好勝自負,魯莽直率。 冉有: 可使足民( 側(cè)重富民)-謹慎小心,謙虛敦厚。 公西華: 愿學(xué)焉,愿為小相(側(cè)重禮治) -委婉謙恭,善于辭令。 曾皙: “浴”“風(fēng)”“詠”(教化治國) -從容不迫,逍遙灑脫。 小結(jié)謙讓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

19、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語氣詞連用,表強調(diào)罷了用名作動,落在后面同“歟:孔子評志冉求所講的就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唯:語氣詞,在句子開頭,無實意。公西華做小相,那誰還能做大相呢?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華(仲由)(點)(求)(赤)哂與贊惜禮問志 師長風(fēng)范言志 各展抱負 評志 借評傳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的“志”是什么?“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民?!贝呵镏煜麓髞y,身為萬世宗師

20、,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則,他以“仁”為本的思想就無從得以體現(xiàn)。而曾皙講的這個境界,就應(yīng)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jīng)濟穩(wěn)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個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實現(xiàn)在孔子看來,就是禮治??鬃又?大同世界 基本特征即為人人敬老,人人愛幼,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家家安居樂業(yè),沒有差異,沒有戰(zhàn)爭。 本文記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閑談,四個弟子各自闡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點評,具體生動的表現(xiàn)了他們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顯示了儒家禮樂治國的共同理想。 這種理想,在21世紀的人們心中依然激蕩起轟然巨響-課堂小結(jié):子路理解性默寫1.侍坐中孔

21、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的原因是:“_,_ ?!?.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fēng),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的句子是:_,_ ,_。3.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xué)生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他說:“_,_。”4.侍坐中,可以看出來孔子最贊同曾暫的回答的一句話是“_ : ”5.侍坐中,寫孔子引導(dǎo)學(xué)生說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_:_!_,_?”為國以禮, 其言不讓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居則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 則何以哉6.侍坐中,從言談、動作、神態(tài)可

22、以看出四個學(xué)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的性格直率,從“ ”一句可以看出,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_,_”中可以看出,公西華更為謙虛,從呼應(yīng)冉有的“_,_”兩句話可以看出;曾暫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_,_,_”的動作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7.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問題,他想通過軍事強國來達到“_,_”的目的。8.侍坐中,孔子評冉有志向的句子 是:_ ?_ ?9.侍坐中,孔子評公西華志向的句子是:_?_,_?_,_?子路率爾而對曰如其禮樂 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鼓瑟希,鏗爾 舍瑟而作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

23、0.侍坐中,子路自信認為在“_,_ ,_ ,_”的情況下,他可以用三年時間完成軍事強國的目標(biāo)。11.侍坐中,冉有認為在“_,_”的條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時間達到富民的目的。12.侍坐中,公西華想擔(dān)任小相達到“以禮治邦”的句子是:_,_,_,_。13.侍坐中,孔子引導(dǎo)曾暫不要有所顧慮,可以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因為每個人只是說說各種的志向的句子是:_?_。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宗廟之事,如會同, 端章甫,愿為小相焉何傷乎? 亦各言其志也14.侍坐中,與桃花源記中的“黃發(fā)垂后,并怡然自樂”一句所描繪的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15.侍坐中,孔子

24、評子路志向的句子 是:_,_,_。16.侍坐中,描寫其他弟子都離開了,唯有曾皙留下,因為他想知道老師對每個學(xué)生所闡述的志向的看法的句子是:_,_。_:“_ ?!惫谡呶辶?,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7.侍坐中,每個弟子在述志時都能體現(xiàn)他們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過對他的神態(tài)描寫來凸顯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_。18.侍坐中,孔子認為公西華的才能可以有更大的發(fā)揮的句子是:_,_?_,_?19.侍坐中,曾皙描繪了“暮春詠歸圖”,它的具體內(nèi)容是:_,_,_ ,_,_,_ ,_。子路率爾而對曰宗廟會同 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詠而歸 翻開書本,不覺間感受到一絲斑駁的古意。曠遠,凄涼,連音樂也無法抵達。我的渺小,仿佛天地之間的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