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四(2022春)答案_第1頁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四(2022春)答案_第2頁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四(2022春)答案_第3頁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四(2022春)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卷總分:1650425264 得分:300本部分任務覆蓋教材全書的內容,請在完成上述學習任務后完成。下面開始練習吧!本測驗共包括8道題(4道名詞解釋題,4道簡答題),占課程總成績的18%,請大家認真完成!一、名詞解釋(4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盤龍古城答案: 盤龍古城位于武漢市北郊約5公里的盤龍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歷史。是長江流域發(fā)現(xiàn)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積75400平方米。遺址城內東北部為宮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著手工作坊、民居點和小型墓地。從遺址中發(fā)掘出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銅器、玉器和陶器。其中一件青銅鋮長41厘米,實為罕見;另一件長達94厘米的玉戈,是我國最大的出土玉戈,顯示出商

2、王朝當時在南方的軍事實力。盤龍城是我國商代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燦爛的青銅文化、較發(fā)達的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以及完備的城邑形態(tài)和功能,對研究城市文明發(fā)展史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F(xiàn)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盤龍湖位居漢口北郊,千余畝水面擁抱著盤龍古城。3500年前,交通主要靠水路,而盤龍城正好通過盤龍湖溝通江河,成為我國聯(lián)通南北、縱橫東西的“九省通衢” 武漢長江大橋答案: 武漢長江大橋(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境內連接漢陽區(qū)與武昌區(qū)的過江通道,位于長江水道之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志性建

3、筑之一,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美譽。1武漢長江大橋于1955年9月1日動工興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車運營。2武漢長江大橋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中山路;線路全長1670.4米,主橋全長1155.5米;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干道,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下層為雙線鐵軌,設計速度16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為1.38億人民幣 黃鶴樓答案: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筑;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

4、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自古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3-8202630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頂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樓外有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筑環(huán)繞,整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檐下四面懸掛匾額,正面懸書法家舒同題“黃鶴樓”三字金匾。69-10291987年11月

5、28日,經全國評審委員會審定,中國建筑業(yè)聯(lián)合會授予黃鶴樓首屆建筑工程魯班獎。111991年,國家旅游局授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稱號。112007年,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全國旅游景區(qū)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22008年9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和建設部公布為國家重點公園問津書院答案: 問津書院,又名孔子廟,是湖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舊街孔子河畔,是一個以千年問津書院為載體,以儒家傳統(tǒng)文化為主脈,以荊楚文化知識為底蘊,以高品質書院文化觀光休閑為主題的旅游景區(qū)。 因論語中孔子周游列國至楚

6、國孔子使“子路問津”于長沮、桀溺典故而得名。書院始建于西漢年間,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孕育元、明、清三朝鄂東文人的搖籃,被稱為中國最古老“大學”。 在歷史上曾與岳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自宋至清,書院共產生進士387名,因其在我國教育史、文化學術史上的重大影響而被載入中國歷代書院志。 問津書院位于大別山南麓腳下,風景秀麗,人杰地靈,是湖北省唯一的孔子遺跡,也是武漢市乃至湖北省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書院之一。 2022年1月,問津書院被武漢文化和旅游局確定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 二、簡答題(4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簡述武漢文化的特征。答案: 武漢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泱泱大武

7、漢,處兩江四岸,三鎮(zhèn)鼎立,“九省通衢”,物華天寶;為盤龍之城、黃鶴之鄉(xiāng)、明清重鎮(zhèn)、首義圣地;載錄著大禹治水、屈子行吟、伯牙鼓琴、李白放歌的佳話;上演了北伐戰(zhàn)爭、“二七罷工”、“八七會議”、“浴血”抗日的史詩。武漢文化之大氣、之厚重,歷來為世人矚目。 簡述首義精神。答案: 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善抓機,遇的果斷精神、通力合作的團結精神、不競聲華的實,干精神、愈挫愈奮的堅韌精神、革命奉獻的犧牲精神 簡述知音文化的價值。?答案: “知音文化,關鍵在一個“知”字,“知”就是知音、知己、知心。與人與人之間一般情誼相較,知音是一種更高境界,要達到知心知人。所以古人常浩嘆“知音難”。在知音

8、知心的基礎上自然形成了真情。知音文化重情,有了這種知音深情,就產生了彼此間的互信、互愛,使人際關系和諧親密。因此,弘揚知音文化對構建當代和諧社會注入了歷史文化因子,這種因子本身也從歷史走向現(xiàn)代。” 簡述武漢的“過早”習俗。?答案: 過早”是武漢人用早餐的俗稱。人們常說“廣東的吃,上海的穿,又吃又穿在武漢”。武漢地處華中,風俗習慣融匯東南西北,于是有了“俗具五方”的說法。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經濟活動的關系,武漢地區(qū)人們很早就養(yǎng)成了戶外“過早”的飲食習俗。武漢由漢口、漢陽、武昌三鎮(zhèn)組成,漢口向來以商業(yè)繁華著稱。早上,人們就要匆匆趕到集市,來不及在家用早餐,就在小吃店用餐?!斑^早”這一詞匯最早出現(xiàn)在清代道

9、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直到今天,武漢人仍然保持了這一習俗,并且由于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加之武漢三鎮(zhèn)的特殊地理分布,人們工作、學習的場所與居住區(qū)距離的增大,這種“過早”的習俗呈增強的趨勢。武漢的小吃店極為發(fā)達,大街小巷無處不在,生意興隆,食客盈門。武漢的早點不僅方便省時,而且花樣豐富兼具南北風味。既有油條、面窩、燒梅、湯包、豆皮、熱干面,也有牛肉線粉、炸醬面、豆絲、水餃、湯圓。干稀兼有,美味可口。熱干面是武漢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3塊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據(jù)說,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人,在關帝廟一帶賣涼粉和湯面。有一天,天很熱,面沒賣完,李包怕面

10、發(fā)餿普變質,就把剩下的面條煮熟撈起來攤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壺,油潑在了面條上,李包索性把麻油拌合在面條里,然后將面條扇涼。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了麻油的熟面條在開水里燙幾下,濾去水,放在碗里,加上蔥花等佐料后,立刻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李包賣的是什么面,李包順口說“熱干面”。此后熱干面便漸漸成為武漢人“過早”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武漢的熱干面與山西的刀削面、兩廣的伊府面、四川的擔擔面、北方的炸醬面并稱我國的五大名面。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另一種主要食品,也是武漢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早年間人們逢年過節(jié)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為節(jié)日佳肴,后來

11、成為尋常早點。豆皮制作過程中,要求“皮薄、漿清、火功正”,這樣煎出的豆皮外脆內軟、油而不膩。三鮮豆皮是以餡中有鮮肉、鮮蛋、鮮蝦而得名。老通城的三鮮豆皮遠近聞名,這里的三鮮豆皮不僅餡中有肉、蛋、蝦仁,還有豬心、豬肚、冬菇、玉蘭片、叉燒肉等,制餡講究,煎制精細,煎好后油光閃亮,色黃味香。面窩是武漢人“過早”常用品之一。面窩是一種以米粉為原料,加上蔥花和面窩。據(jù)說為清光緒年間漢正街燒餅小販所創(chuàng)制。面窩油炸后兩面金黃、外酥內軟、窩中脆,深受武漢人喜愛。武漢早點食品豐富多樣、經濟實惠、味道可口。除了上面提到的豆皮、熱干面、面窩外,還有四季美的湯包、談炎記的水餃、老謙記的炒豆絲、田恒啟的糊湯類粉等。武漢人過早的吃相也很有趣:有的蹲著吃;有的站著吃;有的邊走邊吃;有的一家數(shù)口一塊吃,吃完各奔東西。在街頭、在候車處、在輪渡上,到處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