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重點字詞及翻譯訓(xùn)練 蘇教版高二選修_第1頁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點字詞及翻譯訓(xùn)練 蘇教版高二選修_第2頁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點字詞及翻譯訓(xùn)練 蘇教版高二選修_第3頁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點字詞及翻譯訓(xùn)練 蘇教版高二選修_第4頁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點字詞及翻譯訓(xùn)練 蘇教版高二選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唐宋八大家散文重點字詞及翻譯訓(xùn)練 蘇教版高二選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期未復(fù)習(xí)字詞及翻譯(共14篇) 原毀 一、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在括號內(nèi)注明實詞的意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古之君子,其責(zé)(責(zé)求,要求)己也重(嚴格)以(表并列)周(周密),其待人也輕(寬容)以約(簡約)。重以周,故不?。ㄐ傅。?;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竟然,卻)不能是!”早夜以(表修飾)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懷有)技藝的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

2、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靠近;走近;趨向。譯為“保留”)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ㄈ毕?,過錯)也?!笔遣灰嘭?zé)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比∑湟?,不責(zé)其二;即其新,不究(追究)其舊:恐恐然(提心吊膽的樣子)惟懼其人之(取獨)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修煉,培養(yǎng))也,一藝易能(會,掌握)也,其于人也,乃(竟然,卻)曰:“能有是,是亦足矣?!痹唬骸澳苌剖牵且嘧阋?。”不亦待于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卻)不然。其責(zé)人也詳(周全),其待己也廉(少

3、。譯成“低”)。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蓖庖裕ㄍ岸?,連詞,不譯)欺于人,內(nèi)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程度副詞,太,甚)廉乎?其于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稱道)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zé)于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雖然這樣),為是者有本(本源,根源)有原(本源,根源),?。ǖ《瑁┡c忌(忌妒)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嘗試之矣。嘗試語于眾曰:“某良士,某良士

4、?!逼洌切?yīng)者,必其人之與(同伙,朋友)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強硬的人)必怒于言,懦者(懦弱的人)必怒于色(臉色)矣。又嘗語于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逼洳粦?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同“悅”)于言,懦者必說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謗興(才生),德高而毀來。嗚呼!士(讀書人)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光顯。顯揚),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于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代詞,他的/副詞,表推測語氣)國家可幾(幾乎)而理(治理,太平)歟! 二、翻譯 (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譯文:早

5、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保留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 譯文:那個人,能有這些優(yōu)點,這就夠得上是一個善良的人了;能擅長這些事,這就夠得上是一個有才藝的人了。 (3)外以欺于人,內(nèi)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譯文:對外欺騙別人,對內(nèi)欺騙自己的良心,還沒有一點得益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嗎? (4)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 譯文:舉出他的一個缺點(進行批評),不考慮他其余的十點(怎樣),追究他的過去(的錯誤),不考慮他的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提心吊膽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 (5)

6、其不應(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 譯文: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不與他接近、不和他有利害關(guān)系的人。 留侯論 一、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在括號內(nèi)注明實詞的意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志向氣概)。人情(人之常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一般人)見(被)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突然)臨之(降臨到他身上)而不驚,無故加之(施加到他身上)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接受)書于(在,從)圯上之老人也,其(指示代詞,這)事甚怪;然(然而)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

7、以微見其意(略微顯露他的心思)者,皆圣賢相與(互相)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錯)矣。且(況且)其意不在書。 當(dāng)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被誅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無所復(fù)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滿足)于一擊之間;當(dāng)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句首語氣詞)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值得珍惜),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憑借)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只)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以致)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高傲無禮,對地

8、位低的人沒有謙愛)而深折(使折服)之。彼其(表假設(shè),如果)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成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表目的,來)逆(迎接);莊王曰:“其(指示代詞,這位)君能下人,必能信(使信服)用(為所用)其民矣?!彼焐嶂?。勾踐之(取獨)困于會稽而歸(歸降),臣妾(做奴仆)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交情),卒然(通“猝”,突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荒野),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順從的樣子)而不怪者,此固(當(dāng)然)秦皇之所不能驚

9、,而(表并列)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的原因)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輕率地使用他的鋒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保持自己軍隊旺盛的生命力)而待其弊(疲困),此子房教之也。當(dāng)淮陰破齊而欲自王(稱王),高祖發(fā)怒,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反問語氣)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ィ錉蠲材耍ň梗┤鐙D人女子,不稱(符合)其志氣。嗚呼!此其(踹此語氣,大概)所以為子房歟! 二、翻譯 (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譯文: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

10、般人被侮辱,就會拔出劍來,沖上去搏斗,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 譯文: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里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里太不值得。 (3)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譯文:那老人認為子房的才能有余,而擔(dān)心他的肚量不足,所以深深挫傷他年輕人的剛強之氣,使他能夠忍受小的忿恨以成就大的計謀。 (4)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 譯文:太史公原以為張良是一位高達奇?zhèn)サ娜?,后來才知道他身材相貌竟和婦人女子一般,覺得與他的

11、志向氣度不相稱。 進學(xué)解 韓愈 一、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在括號內(nèi)注明實詞的意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xué),招諸生立館(學(xué)舍)下,誨之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德行)成于思(思考)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法令)畢張(全部實施),拔去兇邪,登崇畯(通“俊”)良。占(具備)小善者率(都)以錄(錄用),名(占有)一藝者無不庸(用,被任用)。爬(爬梳)羅(搜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提拔舉用)。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盡),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翻閱)于百

12、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wù)得,細大不捐(舍棄);焚膏油以繼晷(日影),恒兀兀(勞累的樣子)以窮年: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填補,名作動)罅(裂縫)漏,張皇(大)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繼承);障(止)百川而東(使東流)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寫)文章,其書滿(堆滿,形作動)家。上規(guī)(效法)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華麗);下逮(到)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xué),勇于敢為;長通于方(禮法),左右具宜

13、: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完美)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踩)前躓(絆倒)后,動輒得咎(指責(zé))。暫為御史,遂(竟)竄(貶謫)南夷。三年博士,冗(閑散)不見(“現(xiàn)”)治;命與仇謀(合),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沒有頭發(fā))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呢)?”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精巧)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聰明和笨拙的人,形作名),紆余為妍(美),卓犖(卓越)為杰,校(“較”,比較)短量長,惟

14、器是適者,宰相之方(治國方術(sh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最終)老于行(道路);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優(yōu)泰,寬裕)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xué)雖勤而不繇(“由”,尊崇)其統(tǒng),言雖多而不要(求)其中(儒家要義),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消耗,浪費)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使跟隨)徒,安坐而食,踵(跟隨)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抄襲剽竊),然而圣主不加誅(罪責(zé)),宰臣不見(我)斥,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分內(nèi))之宜。 若夫商(謀算)財賄之有亡,計班資(

15、班列資格)之崇庳(“卑”,低下),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職位在自己之上的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代為楹,而訾(批評)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二、翻譯 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譯文:學(xué)業(yè)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廢由于嬉戲;德行因為思考才可以形成,而它的敗壞是由于因循茍且。 2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譯文:可是,(你)在官場上不被人所信任,私交上也沒人幫助你。進退兩難,一舉一動就會招來指責(zé)。 3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余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譯文:明察又公正地選拔人才,聰敏和笨拙的人都得到任用,委婉隨和是一種美德

16、,超然不群就可叫做杰出,比較衡量各人的長處短處,根據(jù)他們的才能合理的使用,這是宰相的用人方法??! 4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 譯文: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罪責(zé),大臣也不斥責(zé)我,這難道不是我的僥幸了嗎?動不動就遭到毀謗,可是名譽也隨之增大。被棄置在無關(guān)緊要的位置上,這正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 5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譯文:至于計算財物的有無,計較官位的高低,忘記了自己的才能和什么位置相稱,指摘上司的缺點,這就等于人們所說的責(zé)問工匠為什么不用小木樁做廳堂

17、的柱子,或批評醫(yī)師用菖蒲延年益壽,卻想推薦豬苓?。?豐樂亭記 歐陽修 一、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在括號內(nèi)注明實詞的意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修既(已經(jīng))治(治理,管理)滁之明年夏,始(才)飲滁水而甘(甘甜)。問諸(之于)滁人,得于(在)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是,表判斷)豐山,聳然(高高矗立的樣子)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幽暗深遠的樣子)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水勢盛大的樣子)而仰出。俯仰左右,顧(環(huán)顧)而樂(喜歡)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來)為(建造)亭,而與(和)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戰(zhàn)爭)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率領(lǐng))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捉拿)其將皇甫輝、

18、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于是)以平滁。修嘗考(考察)其山川,按(查考)其圖記(圖籍),升高以望清流之關(guān),欲求輝、鳳就(被)擒之(的)所(地方),而(表轉(zhuǎn)折)故老皆無在也,蓋(表原因)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盡)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過去)之憑恃險阻,刬(同“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冷冷清清的)徒(只)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商人)、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田地)衣食,以樂生(樂于贍養(yǎng)父母)送死(為父母送終)。而孰知上(皇帝,天子)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滋潤覆育)于百年

19、之深也。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采摘)幽芳而蔭(乘涼)喬木,風(fēng)霜冰雪,刻露(清晰地顯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慶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于是)為(替)本(推究)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表原因)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寫)以名(命名)其亭焉(句末語氣助詞)。慶歷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滁州軍州事歐陽修記。 二、翻譯 (1)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譯文:于是我疏通流水,鑿開石頭,開辟出一片地方建造亭子,而后我和滁州

20、的人們前往那里游樂。 (2)向之憑恃險阻者,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 譯文:過去憑借山川險阻稱王稱霸的人,有的被鏟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間,冷清清的只見山高水清。 (3)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譯文:于是為他們推求這里的山川形勝,敘述這里風(fēng)俗的美好,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這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啊。 (4)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譯文: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靜地潛藏著;中間有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勢盛大,向上涌出。 (5)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

21、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譯文: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zé)范圍內(nèi)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越州趙公救災(zāi)記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九月,資政殿大學(xué)士知(主持)越州趙公,前(在之前)民之未饑,為書問屬縣災(zāi)所被者幾鄉(xiāng),民能自食者有幾,當(dāng)廩(官府發(fā)放救濟糧)于官者幾人,溝防構(gòu)筑可僦(雇用)民使治(修理)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fā)者幾何,富人可募(征集)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多余)粟書于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連詞,來)對,而謹其備。 州縣吏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歲廩(官府發(fā)放救濟糧)窮人,當(dāng)給粟三千石而止。公斂富人所輸,及僧道士食之

22、羨者,得粟四萬八千余石,佐(補助)其費。使自十月朔(農(nóng)歷每月初一),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憂其眾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異日,而人受二日之食。憂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為給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方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給。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于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介詞,把)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措施)也。能自食者,為之告富人無得閉糶。又為之出官粟,得五萬二千余石,平其價予民。為(設(shè)置)糶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為工三萬八千,計其傭與錢,又與粟再倍之。民取息錢者,告富人縱(盡情,不受約束)予之,而待熟,官為責(zé)(督促,催促)其償。棄男女者,使人

23、得收養(yǎng)之。 明年春,大疫。為病坊,處(安置)疾病之無歸者。募(招募)僧二人,屬(托付)以(介詞,把)視醫(yī)藥飲食,令無失所恃(依靠)。凡死者,使在處(就地)隨收瘞(埋葬)之。 法,廩窮人盡三月當(dāng)止,是歲盡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完全依照法令條文)者,公一以(連詞,表修飾)自任,不以(介詞,因為)累其屬。有上請者,或便宜(有利),多輒行。公于此時,蚤(同“早”)夜憊心力不少(同“稍”)懈,事細巨必躬親。給病者藥食多出私錢。民不幸罹(遭受)旱疫,得免于轉(zhuǎn)死(流離輾轉(zhuǎn)而死);雖死得無失斂埋,皆公力也。 是時旱疫被吳越,民饑饉疾癘,死者殆(大概,幾乎)半,災(zāi)未有巨于(比)此也。天子?xùn)|向憂勞,州縣推布(施行

24、)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撫慰),民尤以為得其依歸。所以(用來的措施)經(jīng)營綏輯先后終始之際,委曲纖悉,無不備(完備)者。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于一時,其法足以傳后。蓋災(zāi)沴(災(zāi)氣)之行,治(太平)世不能使之無,而能為之備。民病(處境窘迫)而后圖之,與夫先(在之先)事而為計者,則有間(距離,差距)矣;不習(xí)(熟習(xí))而有為,與夫素(平時)得之者,則有間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樂為之識(記載)其詳,豈獨(只)以(連詞,用來)慰越人之思,將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歲(一年的收成,年景)之災(zāi),推公之所已試,其科條(法令條文)可不待頃而具(準(zhǔn)備好),則公之澤豈小且近乎! 公元豐二年以大

25、學(xué)士加太子保致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豈弟(同“愷悌”,和樂平易)之實在于身者,此不著(記載)。著其荒政(救荒的措施政績)可師(學(xué)習(xí),效法)者,以為(把它作為)越州趙公救災(zāi)記云。 二、翻譯下列句子。 故事,歲廩窮人,當(dāng)給粟三千石而止。 按照舊例,官府每年給窮人發(fā)放救濟糧,應(yīng)當(dāng)供給三千石就停止。 憂其眾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異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趙公擔(dān)心領(lǐng)糧的人太多會相互踐踏,又讓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領(lǐng)糧,并且每人一次領(lǐng)兩天的口糧。 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于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事。 估計到辦理發(fā)糧的官吏不夠用,便選取沒有任職而住在越州境內(nèi)的官吏,供給他們糧食并

26、把賑濟的事務(wù)委任給他們。 民取息錢者,告富人縱予之,而待熟,官為責(zé)其償。 有愿意出利息借錢的老百姓,官府勸告富人盡可能借錢給他們,等莊稼成熟,官府替?zhèn)鞒雒尕?zé)令他們償還。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屬。 救災(zāi)過程中,有些權(quán)宜從事不符合法令條文的措施,趙公一概自己擔(dān)當(dāng)責(zé)任,不因此連累下屬官員。 游褒禪山記教師版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開始)舍(筑室居?。┯谄渲罚ㄉ侥_),而卒葬之;以故其(代詞,他的)后名(名作動,取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禪房)冢(zhng)(墳?zāi)梗┮?。距其(代詞,它的)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因為)其(代詞,它)乃華山之陽(南面)名之

27、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倒)道,其文漫滅(模糊不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大概)音謬(錯)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名作狀,從旁邊)出,而記游(題記游覽)者甚眾(多),所謂前洞也。由山以(連詞,表修飾)上五六里,有穴(xu)窈(yo)然(深遠幽暗的樣子),入之(代詞,山洞)甚寒,問其(代詞,山洞)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形作動,走到盡頭)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拿著)火以(連詞,表修飾)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動作名,見到的景象)愈(更加)奇。有怠(懈?。┒ú⑶遥┯稣?,曰:“不出,火且(將要)盡?!彼炫c之俱出。蓋(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

28、還)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視其(代詞,洞壁)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正)是時,余之力尚足以(用來)入,火尚足以明(形作名,照明)也。既(已)其出,則或(有人)咎(責(zé)備)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代詞,自己)隨之而不得極(享盡)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句末語氣詞,不譯)。古人之觀于(介詞,引出動作對象)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常常)有得,以(因為)其(代詞,他們)求思(探求思考)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平坦)以(連詞,表并列)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郑ü妍惼娈悾?、非常(不同尋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很少)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懈?。?,至于幽暗昏惑(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而無物以相(xing)(幫助)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語氣副詞,表反問,譯為“難道”)孰(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介詞,對于)仆碑,又以(因為。句中省略“之”,“以之”,因此)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名作動,弄錯)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盡)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求學(xué)的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謹慎)取之也。 1.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大概我們走進去的深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