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課標要求學習目標了解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1.了解近代中國鐵路的發(fā)展歷程,分析其原因2簡述近代水運與航空的發(fā)展狀況3近代中國通訊方面的變化及產生的影響一、鐵路,更多的鐵路11881年,中國自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21888年,建成宮廷專用鐵路。3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爭奪在華鐵路的修筑權。41909年,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5民國時期,商路修筑權收歸國有,鐵路建設未入正軌?!緶剀疤崾尽考孜鐟?zhàn)爭后,帝國主義列強為何激烈爭奪在華鐵路修筑權?提示:一是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二是通過修筑鐵路,延伸和擴大他們的侵略勢力。應用提升11865年,兩廣
2、總督毛鴻賓致總署函:“此(鐵)路一開,遂為外國火車獨行之路,中國馬車既難與之并駕齊驅,更不堪其橫沖直撞,勢將斷絕往來,商民交割。且內地股匪未靖必乘機煽動,作梗生端,即外國人在中國者,亦不能平安無事”。此函隱含的正確歷史信息是(A)A毛鴻賓屬于頑固派的代表人物B當時修路受到帝國主義勢力的阻礙C修筑鐵路不利中國馬車事業(yè)和商業(yè)往來D義和團運動威脅到筑路安全解析:材料反映毛鴻賓是反對修鐵路的,B、D兩項均與時間不符;C項說法錯誤,鐵路固然會打擊中國的傳統(tǒng)運輸業(yè),但明顯有利于中國商業(yè)往來;當時修鐵路是時代潮流,毛鴻賓反對修鐵路,說明他是頑固派的代表,選擇A項。二、水運與航空1水運。(1)1872年,近代
3、第一家輪船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成立。(2)1900年前后,民辦輪船航運公司發(fā)展,但步履維艱。2航空。(1)1918年,福建馬尾造船廠開始研制水上飛機。(2)民國時期航空工業(yè)發(fā)展較快。應用提升2下圖為中國近代上海輪船招商局的經營廣告,其上部文字為“發(fā)展中國航運,促進對外貿易,預定客貨艙位,代客報關裝貨,代理水火保險,辦理倉儲堆棧。歡迎指教,接受批評”等。從圖文材料中能夠獲取的信息有(B)中國近代航運業(yè)已經出現輪船招商局業(yè)務范圍較大列強壟斷中國航運的局面徹底改變 中國近代航運業(yè)的發(fā)展受西方影響ABC D解析:上海輪船招商局創(chuàng)辦于1872年洋務運動時期。洋務運動沒能使中國走向富強,特別是在1900年前
4、后,民間興辦的各種輪船航運公司,在列強聯(lián)手壓價、競爭排擠中艱難求生。三、從驛傳到郵政1郵政。(1)鴉片戰(zhàn)爭以后,列強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郵政代辦所”。(2)1896年,成立“大清郵政局”,此后設立郵傳部。(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驛站。(4)1920年,中國首次參加萬國郵聯(lián)大會。2電訊。(1)1877年,在臺灣架設第一條電報線。(2)民用電報普遍開展,但發(fā)展緩慢。3影響。(1)促進了經濟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2)增強了中外聯(lián)系,便捷了異地傳輸,促進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緶剀疤崾尽矿A站與“客郵”的含義各是什么?
5、提示: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翱袜]”指鴉片戰(zhàn)爭前后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郵政機構,實際上是對中國郵政業(yè)的侵略。應用提升3下列對于我國近代郵政發(fā)展過程中有關事件排序正確的是(B)中國首次參加萬國郵聯(lián)大會清政府設立郵傳部中國“大清郵政局”宣告成立外國在華“客郵”一律撤銷A BC D解析:項是1920年,項在19051908年的預備立憲時期,項是在1896年,項是在20世紀20年代,故B項正確。一、選擇題11876年6月,英國商人未經允許建造了一條從上海至吳淞的客運鐵路。開通未過多久,火車在江灣一帶軋死行人,導致民情洶洶。清政府遂以28.5萬兩白銀贖回淞滬
6、鐵路,拆毀并擲入大海。以上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有(A)中國傳統(tǒng)的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識造成了鐵路在近代中國的命運多舛歷史的車輪是向前發(fā)展的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是不以中國人的好惡為轉移的新時代的到來是不可抗拒的A BC D解析:鐵路作為工業(yè)革命時代的產物,它的出現是歷史的進步,中國也應適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2在汕頭市西城區(qū)有一條老街“火車路”,紀念著我國最早的一條商辦鐵路由梅縣華僑張煜南、張鴻南兄弟等集資,日本人設計承包,修建于19041908年全長42.1公里的鐵路,這條鐵路南起汕頭經x至意溪。它修建的背景是(A)A20世紀初,“收回利權”“實業(yè)救國”思想的影響B(tài)日本強迫中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妄圖
7、使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C中國所有的鐵路都由外國控制D近代航運企業(yè)還未在中國興起解析:甲午戰(zhàn)爭之后,為了反抗帝國主義掠奪路礦利權,中國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權運動,引發(fā)了振興實業(yè)的又一高潮。3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橋通行交通工具變化表(據上海研究資料),該表反映了上海(A)時間人力車馬車轎子馬自行車摩托車汽車 公共汽車 有軌 電車1889年6 984544911000001926年14 6000003 4591943 764172922注:1889年數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數字則是2天平均所得。交通工具的種類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發(fā)展成為汽車制造業(yè)的中心A BC 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
8、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這個時期雖然上海汽車很多,但都是外國進口的,不能說明上海成為汽車制造業(yè)的中心,故項錯誤。4假如某愛國實業(yè)家在20世紀初需要了解全國各地的商業(yè)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B)A乘坐飛機赴各地了解 B通過無線電報輸送訊息C通過互聯(lián)網 D乘坐火車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物質生活的變遷。注意題干時間“20世紀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應選B項,火車速度遠不及電報快。20世紀30年代民航飛機在中國出現,互聯(lián)網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5開創(chuàng)中國近代陸上、海上、空中交通(國防)革命性變化的奠基者是(D)A詹天佑、曾國藩、馮如 B詹天佑、李鴻章、李善蘭C詹天佑、曾國藩、李善
9、蘭 D詹天佑、李鴻章、馮如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所學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詹天佑主持設計了京張鐵路(1909年建成通車),這是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自己施工修建的鐵路,是中國鐵路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李鴻章則于1872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航運企業(yè)輪船招商局,這標志著中國新式航運業(yè)的誕生。中國的第一架飛機則是馮如研制成功的。6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訊的發(fā)展(D)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加快了信息的傳遞速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A BC 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能力。依據所學知識,近代中國新式交通和通訊的發(fā)展起到了上述四項作用,故選D項。720世紀2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
10、作中心,當時上海放映的各種影片中,外國片與國產片比例約為21;而在北京和天津,這一比例高達51甚至61.上海與京津放映中外電影比例不同,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應是(C)A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B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更具熱情C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D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tài)更為開放考點:近代中國大眾傳媒的發(fā)展電影發(fā)展解析: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不能解釋上海國產電影比例較高的現象,故A項錯誤;上海是開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項表述明顯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題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國產電影放映的比例遠遠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結合題干“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這說明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故C項正確;上海
11、民眾的社會心態(tài)更為開放無法解釋外國電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D項錯誤。8“1912年史量才接辦了申報,實行西方管理模式,并從美國購進新式印刷機投入生產。1920年,他被推選為世界報業(yè)大會副會長,多次與歐美報業(yè)進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報增設文藝、兒童等欄目。九一八事變后,他在申報發(fā)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動?!币韵掠貌煌酚^解讀該材料,不準確的是(D)A從社會史觀看,史量才的申報豐富了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B從全球史觀看,史量才擔任報業(yè)大會副會長推動了世界報業(yè)交流C從現代化史觀看,史量才的申報實行機器印刷、企業(yè)化管理D從文明史觀看,史量才在申報力挺抗日活動具有反帝愛國性質考點:史學理論史學觀念;近代中國大眾傳
12、媒的發(fā)展報刊發(fā)展(申報)解析:社會史觀是從社會生活的角度去研究歷史,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全球史觀是從全球化的角度去研究歷史,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現代化史觀是從現代化的角度去研究歷史,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文明史觀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去研究歷史,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9下圖是中國近代某一時期政府教科書的一頁插圖,從圖中信息和所學知識判斷,以下結論正確的是(A)A近代科學技術已經在中國運用B采納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C此教科書由中華民國組織發(fā)行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考點:近代中國通訊工具的進步解析:從圖中中國人使用電話的情況來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已經在中國得以運用,故A項正確;電
13、話屬于電力的發(fā)明和使用的成就,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并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故B項錯誤;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法令,而圖中的人物帶有長辮子,應該處于晚清時期,故C項錯誤;舊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落后,新式科技成果難以得到普遍使用,最多只是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開放較早的地區(qū)可能出現這一現象,故D項錯誤。10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x余姚蔣村的小地主,從蔣村坐木船到寧波要花三天兩夜,從寧波乘輪船到上海,路雖然遠十倍,但一夜之間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來要自己的兒子離開私塾到教會學校讀書,學習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D)A近代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高B上海與x等周邊地區(qū)的交通非常發(fā)達C西方工業(yè)品的輸入影響到民
14、眾生活習俗D交通工具的進步推動人的思想觀念轉變考點:近代中國交通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的變革與發(fā)展解析:材料與“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發(fā)達,故B項錯誤;“輪船”的使用不屬于“西方工業(yè)品的輸入”,故C項錯誤;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輪船的快速,轉變觀點要求兒子不再考科舉,而是到教會學校學習西方制造,故D項正確。11下表為“部分科技發(fā)明在滬渝兩地應用年份的比較表”。該表反映了近代中國(C)技術門類西方發(fā)明時間上海重慶鐵路1825年1876年1934年電報1835年1871年1886年電話1876年1882年1912年電燈1881年1882年1906年地區(qū)經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洋
15、務運動大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民族工業(y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qū)應用西方科技發(fā)明速度明顯加快A BC D考點:近代中國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交通和通訊工具的變革與發(fā)展解析:依據表格信息,科技發(fā)明在上海的應用時間明顯早于重慶,主要原因在于上海經濟發(fā)展、城市化水平、開放程度高于重慶,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故正確;表格中顯示不出洋務運動信息,故錯誤;表格無法反映民族企業(yè)的分布數量,故錯誤;表格中的時間信息還反映出上海與重慶兩地應用西方科技發(fā)明速度明顯加快,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12下圖由成都市檔案局提供,它是在x頗具影響力的報紙新新新聞1938年刊登的插面。對其正確的理解是(C)1938年新新新聞勸導左行插畫A民
16、國13年后,成都修好成灌馬路后漸漸有了汽車B成都人車擁擠,交通混亂,美女交管在街頭指揮行人和車輛向左行駛C通過漫畫美女交警宣傳向左的交通規(guī)則D民國38年,成都宣傳交通改為靠右行駛考點:近代中國交通工具的進步解析:民國13年是1924年,與1938年報紙新聞無關,故A項錯誤;新新新聞1938年刊登的插圖主要反映美女交管的交通指揮,插圖看不出人車擁擠,交通混亂,故B項錯誤;從插圖可以看出美女交管指揮汽車向左,反映了當時通過漫畫宣傳交規(guī)的特點,故C項正確;成都宣傳交通改為靠右行駛不符合漫畫的內容,故D項錯誤。131946年,由大連沙河口工廠制造的蒸汽機車在哈爾濱被命名為“毛澤東號”,其后動力多次升級
17、,1977年2月,改為東風4型內燃機車,x年,改為電力機車,x年,結束了68年貨運的歷史,開啟了牽引旅客列車的任務?!懊珴蓶|號”(D)A命名與慶祝東北解放有關B運行始終與個人崇拜有關C改為客運說明列車貨運功能消失D見證了我國重工業(yè)的發(fā)展歷程考點:近現代中國交通工具的進步解析:1946年的時候,東北還沒有解放,要等到1949年初遼沈戰(zhàn)役結束之后,故A項錯誤;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開始于1966年發(fā)起的“文革”,故B項錯誤;材料只在最后說到其開啟了客運功能,沒有表明貨運功能的消失,故C項錯誤;我國從1953年開始“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此后日益完善,材料中火車機車的不斷升級換代反映了這個時間段內
18、交通運輸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故D項正確。14新中國經濟建設發(fā)展的歷史,是一部工業(yè)化不斷推進的歷史。下列建設成就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C)石油實現自給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京九鐵路實現通車北京地鐵開始運營A BC D考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現代中國交通工具的進步解析:“一五計劃”時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故時間最早;1965年中國實現了石油自給,故時間排第二;1969年北京地鐵開始運營,故時間排第三位;1996年京九鐵路建成通車,故時間最晚,選擇C項符合題意。15辛亥年(1911年),革命浪潮激蕩全國,蚌埠亦受影響。時間事件5月15日津浦鐵路蚌埠淮河鐵橋建成1
19、1月19日淮上軍光復蚌埠12月2日清江南提督張勛率部沿津浦鐵路北遁,淮上軍奉命阻截,張勛部在遭重創(chuàng)后倉促乘車北逃年底淮上軍袁家聲所部在蚌設立辦事處,并開辦敬業(yè)轉運(運輸)公司本年淮北烈山煤礦老板周玉山來蚌首開普利煤廠本年蚌埠郵政局上升為一等乙級局由上表信息可知蚌埠在辛亥年間(B)A成為全國革命中心地區(qū)B交通通訊事業(yè)發(fā)展較快C近代化水平居全國前列D民族工業(yè)仍然舉步維艱考點:近代中國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解析:材料中顯示張勛進京復辟事件,此時辛亥革命已經過去,故A項錯誤;表格中“津浦鐵路蚌埠淮河橋建成”“蚌埠郵政局升級”體現了該地區(qū)交通和通訊事業(yè)的發(fā)展較快,故B項正確;材料表中沒有體現該地區(qū)與全國比
20、較的信息,故C項錯誤;材料出現民族工業(yè),但并不能體現出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困難的信息,故D項錯誤。16老照片具有真實記錄歷史、反映當時社會面貌的史料價值。下面民國時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會生活變革有(B)廣告的位置人物的服飾建筑的風格出行的方式A BC D考點:近代中國物質生活的變化;近代中國交通工具的進步解析:由兩則材料可以研究廣告在近代的運用,故正確;由第一張圖片中可以看出近代人物的服飾有了很大的變化,故正確;兩幅圖片都看不出中國的建筑風格有變化,故錯誤;由圖片二可知人們的出行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近代交通工具,故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7通電就是面向廣大范圍公開拍發(fā)的電報。閱
21、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中國近代通電發(fā)展大事年表時間事件1906年12月3日x紳商易學清等11人聯(lián)名通電提出,勿將廣九路權許外人。1907年11月11日安徽鐵路公司通電,力請自辦浦口至信陽鐵路。1909年11月湖北鐵路協(xié)會等團體通電軍機處、外務部等,申求該省境內鐵路準予商辦。1911年10月12日湖北軍政府即發(fā)出10道通電,宣告武昌光復,并呼吁各省響應。1912年1月2日孫中山在南京發(fā)表臨時大總統(tǒng)改歷改元通電。1912年4月29日南京留守黃興通電,倡導“勸募國民捐,以減少外債之輸入”。1919年2月北京等地社會團體即紛紛通電,要求公布并廢除中日間所定各項密約。1919年5月22日成都高等師范全體
22、學生通電,要求釋放被捕學生,慰留辭職校長,懲辦賣國賊。1919年8月2日少年貴州會通電稱:“敝會雖地處僻隅”,但“責無旁貸”,各項行動“務期達到目的”。1935年3月2日蔣介石通電倡導發(fā)展體育運動:“查運動為鍛煉國民體魄,以達成強種救國重要工作之一。實應極力提倡,普遍發(fā)展?!?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通電,提出改組政府、停止內戰(zhàn)等主張。1936年12月19日中共發(fā)表對西安事變通電,呼吁各黨各派,共赴國難。 摘編自夏維奇“政治之利器:通電與近代中國政治生態(tài)的變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通電產生發(fā)展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通電發(fā)展的方向。(3)根據材料并結合
23、所學知識,概括通電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键c:近代中國通訊工具的進步電報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結合近代通電產生的時代背景來分析,政治上,民族危機加深,有識之士的推動;經濟上,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思想上,西學東漸;科技上,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加之以重大事件的推動,如題目里面提到的武昌起義、西安事變。(2)主要根據材料回答,仔細讀每個大事件可以看出每條里面都提到了地點、內容等信息,就可以提取每條事件里面的類似信息,然后歸納總結。(3)此問主要根據所學知識,時代背景、報刊業(yè)的作用和材料里面在重大的歷史事件中的影響來回答。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西學東漸;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民族危機
24、加深;有識之士的倡導;重大事件的推動。(2)方向:從過程看,由民間開始到政府推廣;從地域看,由中東部向西部地區(qū)發(fā)展;從內容看,由經濟領域向政治、文化領域延伸。(3)作用:挽救民族危機(救亡圖存);拓展國人參政議政的機會;布告決策,傳播政見;促進經濟與體育文化發(fā)展;推動民主觀念的勃興和社會群體意識的形成。第1課 精耕細作農業(yè)生產模式的形成課標要求學習目標知道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1.了解我國古代耕作方式的變化,分析其出現變化的原因2分析我國古代自耕農經濟形成的主要原因及特點3歸納中國古代農業(yè)的基本特點一、農業(yè)的起源1形成:原始農業(yè)是從采集經濟向種植經濟發(fā)展而來
25、的。2區(qū)域:中國農耕經濟最早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3格局:中國古代農業(yè)形成了北粟南稻的格局。4特點:中國古代農業(yè)以種植業(yè)為主,以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存在著地域差別?!緶剀疤崾尽磕隳苷页鲋袊糯r業(yè)起源的特點嗎?提示:(1)從形成時間看:起源早,獨立發(fā)展,自成體系。(2)從經濟構成看: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3)從地域范圍看: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相互融合。應用提升1三字經里有“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幾句。中國人最早食“六谷”、飼“六畜”的時代是(B)A原始社會末期 B西周時期C戰(zhàn)國時期 D明朝時期解析:原始社會有六畜,農作物是北粟南稻,到西周時才
26、有六谷,故同時具備最早食“六谷”飼“六畜”的時代是西周,C、D兩項錯誤。二、從耒耜到曲轅犁1原始社會:刀耕火種是原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們主要使用骨制、木制、石制農具。2進入文明時代:耒、耜仍是人們進行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工具。3春秋戰(zhàn)國:農業(yè)生產中開始使用鐵農具,大大提高了生產力。4唐代:在長江下游一帶出現了曲轅犁,是自漢代之后農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標志著我國傳統(tǒng)步犁的基本定型。5特點: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斷改良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之一。【溫馨提示】精耕細作的含義是什么?提示:指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采用先進的技術
27、措施,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應用提升2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zhàn)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B)A勞動者身份的變化 B農具與技術的改進C郡縣制的普遍建立 D土地私有制的確立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工具的變化。前一句出自淮南子,“耒”是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戰(zhàn)國時期的農具有:犁鏵、鋤、鍤、鐮、斧等,農具與技術的改進,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故選B項。三、水利設施的逐漸完善1灌溉工具:中國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車、筒車等。2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1)春秋戰(zhàn)國:修建了芍陂、都江堰
28、、鄭國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2)西漢:興建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3)治理黃河:歷代政府重視對黃河的治理,典型的如東漢王景治理黃河。(4)西域地區(qū)還出現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坎兒井。應用提升3“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環(huán)節(jié)于一體的綜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蘊更達到了頗為圓融的境界?!痹摱蚊枋隹赡苁窃谠u述(D)A翻車在江x發(fā)中的作用B唐代筒車的自然原理與作用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兒井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解析:都江堰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走向和地勢修建而成,體現了“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蘊”。它既利于排洪,又利于灌溉, “集多功能多環(huán)節(jié)于一體” ,2000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巨大功效,故D項正
29、確;翻車、唐代筒車都僅僅是灌溉工具,西域坎兒井僅僅是灌溉水利工程,沒有體現 “ 集多功能多環(huán)節(jié)于一體 ” 的特點,故A、B、C三項錯誤。四、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1商周時期:多采用大規(guī)模簡單協(xié)作方式進行農業(yè)生產。2春秋時期:自耕農經濟產生。(1)條件: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現。(2)經營方式:自耕農擁有部分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農業(yè),同時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澳懈棥笔降慕洜I方式成為古代中國農業(yè)的又一個特點。(3)進步性: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自耕農生活比較穩(wěn)定,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4)局限性:小農經濟的狹小生產規(guī)模和簡單的性別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
30、濟的發(fā)展。近代以后,它成為阻礙生產發(fā)展的因素之一。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統(tǒng)治者過度的剝削和壓榨是其破產的原因之一?!緶剀疤崾尽啃∞r經濟與自然經濟的區(qū)別有哪些?提示:(1)表現特征不同: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而自然經濟是相對于商品經濟而言的。(2)出現的時間不同:自然經濟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小農經濟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應用提升4毛澤東曾經指出:“我看中國就是靠精耕細作吃飯?!毕铝心男┭哉Z反映了“中國就是靠精耕細作吃飯 ”(A)“濕耕澤鋤,不如歸去”“六月不干田,無米莫怨天”“肥是農家寶,莊稼不可少”“且溉且糞,長我禾黍”A BC D解析:精耕細作是指農業(yè)上認真細致
31、地耕作,人們通過提高耕作技術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反映的是這些內容。一、選擇題1有學者認為,“China”來源于“Cina”(支那),“支那”一詞語音,出自荊楚,其人文含義凸顯了水田稻作農業(yè)。該觀點強調“China”得名于(A)A經濟生活形態(tài) B秦帝國的建立C制瓷業(yè)的發(fā)展 D經濟重心南移考點: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解析:學者認為,“支那”出自荊楚,即長江中游湖北一帶,凸顯了水田稻作農業(yè),強調了農耕經濟的重要性,故A項正確;秦滅了六國之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與題目無關,故B項錯誤;制瓷業(yè)是另外一種對“China”的解釋,強調的是手工業(yè)而非農業(yè),故C項錯誤;歷史上經濟重心南移發(fā)生于魏晉、安史
32、之亂后、兩宋時期,指南方的經濟產量和地位超越了北方,與題干主旨無關,故D項錯誤。2有學者認為,“家”字在商周時期具有“氏族宗廟”的含義,春秋末戰(zhàn)國初開始具有“個體家庭”的含義。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B)A宗法制的強化B小農經濟逐步形成C社會政局動蕩D“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小農經濟解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趨向崩潰而不是強化,故A項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鐵犁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發(fā)展,小農經濟逐步形成,男耕女織的勞作方式逐漸取代以前的集體勞作,“家”的含義相應地發(fā)生了轉變,故B項正確;社會政局動蕩是經濟變化帶來的政治方面的影響,不是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百家爭鳴”是經濟變
33、化和政治變化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3“一朝天子一朝臣”“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十年可窮,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窮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婦熬婆婆”。中國古代農民的這些循環(huán)思想,植根于(A)A農耕生活 B傳統(tǒng)觀念C儒家思想 D自然現象考點: 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農耕經濟解析:農民的循環(huán)思想,植根于春播秋收,年復一年,單調重復,進化遲緩而又穩(wěn)定的農耕生活節(jié)奏,材料中信息印證著政事和人事的循環(huán),故A項正確;傳統(tǒng)觀念也是源于農耕經濟,故B項錯誤;材料中講究的循環(huán)思想,不符合儒家思想,故C項錯誤;材料中屬于思想觀念,不是自然現象的反映,故D項錯誤。4宋代梅堯臣有
34、詩云:“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該詩所描寫的工具(D)A用于農田犁耕 B借助水力鼓風冶鐵C便于交通運輸 D利用水力灌溉農田考點:古代中國的農業(yè)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技術成就(筒車)解析:依據材料中“飲”、“能移霖雨功”等內容可知與灌溉有關,而不是犁耕,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中“致禾苗稔”的信息可知與農業(yè)有關,而不是冶鐵,故B項錯誤;材料中“如車輪轉”只是比喻其部件的工作方式,而不是指車,故C項錯誤;綜合材料中“飲”“能移霖雨功”“致禾苗稔”和“如車輪轉”的信息,應是唐宋時期已出現的筒車,故D項正確。5南宋詩人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壟翻江逆上溝;
35、地勢不齊人力盡,丁男長在踏車頭?!痹撛娋淠軌蚍从吵霎敃r(B)A耕犁技術取得重大進步B灌溉工具用于農業(yè)生產C筒車已經用于農業(yè)灌溉D水排冶鐵提高生產效率考點:古代中國的農業(yè)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技術成就(翻車)解析:“下田戽(汲)水”是水利工具,未涉及耕犁,故A項錯誤;據“田園”“下田戽(汲)水”“高壟”可知與農業(yè)灌溉有關,故B項正確;“人力盡,丁男長在踏車頭”表明是翻車,而不是筒車,故C項錯誤;水排水力鼓風冶鐵工具,與“田園”“下田戽(汲)水”的農業(yè)灌溉無關,故D項錯誤。6x年春節(jié)期間,中央電視臺的 “家風是什么” 節(jié)目反應強烈。傳統(tǒng)中的 “忠孝傳家”“耕讀傳家”是家風的重要內容。下列與“忠孝”
36、“耕讀”關聯(lián),不恰當的是(A)A“忠”世襲制 B“孝”宗法制C“耕”農本觀 D“讀”科舉制考點:西周的宗法制;從漢到元的政治演變科舉制;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解析:“忠”是民眾對其首領這一權威中心的確認與服從,“忠”有忠誠無私、忠于他人、忠于國家及君主等多種含義,但與世襲制無關,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孝”與血緣關系緊密相連,即與宗法制緊密相關,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耕”是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主要耕作方式,而農業(yè)是中國古代經濟的基礎,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讀”的目的是學而優(yōu)則仕,即考科舉,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7下列生產工具(或生產場景),按最早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列應是(C)A BC
37、 D考點: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生產工具變革解析:圖是利用牛力拉著耬車播種,出現在西漢;圖是高轉筒車,出現在晚唐;圖是曲轅犁,出現在唐代;圖是水排,出現在東漢時期,按時間排序,選擇C項符合題意。8有學者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轉型時期。這一時期出現的新現象有(B)A鐵犁牛耕莊園經濟貴族政治體制儒道法意識形態(tài)B鐵質農具小農經濟官僚政治體制百家爭鳴的局面C男耕女織城市商業(yè)垂直管理體制宗法和禮樂制度D精耕細作重農抑商分封制度體系大一統(tǒng)思想觀念考點: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鐵犁牛耕;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解析:“莊園經濟”是漢朝時期的現象,“貴族政治體制”指世卿世祿,夏商周時期就
38、有,不是新現象,故A項錯誤;“鐵質農具小農經濟官僚政治體制百家爭鳴”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新出現的,故B項正確;“城市商業(yè)”最遲出現于商朝,隨著商人的出現而出現,故C項錯誤;“分封制度體系”出現于西周,故D項錯誤。9精耕細作農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成形、擴展、深入發(fā)展的幾個階段。下列各項與成形期密切相關的有(B)石斧、木耒、骨耜為基本農具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興建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及推廣曲轅犁等農具被廣泛使用A BC D考點: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生產工具的改進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耕作方式。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精耕細作農業(yè)技術成形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的擴展期,明清是深入發(fā)展期。材料的關鍵信息是“
39、成形期”。石斧、木耒、骨耜為基本農具為刀耕火種時期;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在戰(zhàn)國時期興建;鐵犁牛耕始于春秋戰(zhàn)國,漢代廣泛推廣等過程;曲轅犁出現于隋唐時期。故選B。10下列圖文材料反映了(A)農業(yè)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大鐵犁牛耕開始出現耕犁沒有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農業(yè)精耕細作的特點A BC D考點: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生產工具的改進與耕作技術的發(fā)展解析:根據題干中“謹視天時”可知其特征為受自然條件影響大,故正確;天工開物成書于明代末期,而鐵犁牛耕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出現,故錯誤;根據圖片內容可知在明代人們使用的耕作技術依然是鐵犁牛耕,說明耕犁技術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故正確;根據題干中“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可知其特征
40、為精耕細作,故正確,選擇A項符合題意。11“其制兩柄上彎,高可三尺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zhí)耬,且行且搖,種乃自下?!边@段話描述的農具是(B)考點:古代中國發(fā)達的農業(yè)生產工具變革(耬車)解析:由材料內容“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zhí)耬,且行且搖,種乃自下”可知,該工具為播種工具,A項所示圖片為耦犁,其為翻土工具,故A項錯誤;B項所示圖片為耬車,其為西漢時期發(fā)明的播種工具,故B項正確;C項所示為曹魏時期翻車的模型,其為灌溉工具,故C項錯誤;D項所示為隋唐時期江東地區(qū)出現的翻土工具曲轅犁,故D項錯誤。12歷史發(fā)展既有傳承又有
41、創(chuàng)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確的是(B)通政司、復社、都察院、風力水車政事堂、北門學士、內作使綾匠、高轉筒車樞密院、土司、木活字、監(jiān)察御史中書門下、三司使、武經總要、草市A BC D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變革;古代中國商業(yè)的發(fā)展草市;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四大發(fā)明(印刷術)解析:通政司、復社、都察院、風力水車出現于明朝;政事堂、北門學士、內作使綾匠、高轉筒車出現于唐朝;樞密院、土司、木活字、監(jiān)察御史出現于元朝;中書門下、三司使、武經總要、草市出現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順序排列,選擇B項符合題意。13史載:明代江南昆山縣的農家,“
42、麻縷機織之事,則男子素習焉,婦人或不如也”,但鄉(xiāng)村婦女“凡耕耘、刈獲、桔槔之事,與男子共其勞”。這則材料反映了當時(A)A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B資本主義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會秩序D官營手工業(yè)的主導地位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小農經濟解析:古文意思是“用織機織布這些事,男子很早就學會了,有些婦女織布甚至不如男子,但農婦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與男人一起勞動的”,古文描述了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耕織結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織,故A項正確;判斷資本主義萌芽必須有商品交換和雇傭關系兩個條件,材料未涉及,故B項錯誤;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織布,未體現男尊女卑,故C項錯誤;農家的織布屬于家庭手
43、工業(yè)而不是官營手工業(yè),故D項錯誤。14唐人寫淮北多有“稻壟瀉泉聲”之類的詩句,北宋仍有“水闊人間熟稻天”的描寫。但1678年,河道總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產粟米”,兩年后就有人感嘆是“溝洫之制,水陸失宜”?;幢鞭r耕變化表明古代農業(yè)(B)A注重作物品種選擇 B需要政府合理作為C重視農田生態(tài)保護 D全憑興修水利工程考點:古代中國的農業(yè)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技術成就(水利工程)解析:從唐多有“稻壟”、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產粟米”,是因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進行,并非主動選擇品種,故A項錯誤;“溝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澇,是農業(yè)文明的大發(fā)展,但從唐有“瀉泉”、北宋有“水闊”到1
44、680年“溝洫之制,水陸失宜”表明水利出現問題,故B項正確;“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沒有重視農田生態(tài)保護,故C項錯誤;水利工程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快速發(fā)展,但“全憑”的說法是以偏概全,故D項錯誤。15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夸張地說: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yǎng)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yǎng)活五口人。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收益的增加(A)A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C導致畜力與鐵制農具的使用D阻礙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長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小農經濟解析: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yè)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為單位,自給自足的生產成為可能,從而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故A項正確;戰(zhàn)國
45、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與農業(yè)收益的增加無直接關系,故B項錯誤;畜力與鐵制農具的使用導致農業(yè)收益的增加,故C項錯誤;國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礙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長,與農業(yè)收益的增加無直接關系,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圖片反映了我國古代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材料二野老歌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yǎng)犬長食肉。材料三自耕農是封建國家直接剝削的對象。為了保證賦稅、徭役的供應,封建國家歷來關注這一階層的存在。“穩(wěn)定小農”是封建王朝長治久安的良策,每一個新王
46、朝建立時,對此尤為關注。明清徽州農村社會與佃仆制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教材知識,歸納農具進步的表現及意義。(2)依據材料二,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會現象。(3)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自耕農在我國古代社會經濟中的地位。答案:(1)表現:從材質方面:石、木青銅、鐵;從工藝方面:打制磨制冶煉、鑄造;從牽引動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犁耕、播種、灌溉技術的進步。意義:生產工具的進步反映了農業(yè)技術的提高,是生產力提高的重要表現,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適應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智慧。(2)政府賦稅沉重;貧富分化嚴重;貧苦農民陷入絕境;富人生活奢靡;貧苦農民逃到山區(qū)生活。(3)自耕農是封建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
47、是賦稅和徭役的保證;自耕農具有較強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fā)展。第23課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課標要求學習目標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1.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過程2分析評價布雷頓森林體系3了解關貿總協(xié)定建立的目的、實質及作用4正確評價二戰(zhàn)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1背景。(1)“二戰(zhàn)”勝利在即,有識之士主張建立有效的機制,以穩(wěn)定世界經濟。(2)“二戰(zhàn)”打破了舊有的世界經濟體系,沖擊了歐洲的世界中心地位。(3)美國的經濟實力迅速膨脹起來,企圖規(guī)劃戰(zhàn)后的“世界經濟藍圖”,確立其霸
48、權地位。2建立。(1)召開布雷頓森林會議。召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國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lián)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簡稱“布雷頓森林會議”。內容: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意義: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的簽訂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2)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時間:1945年。宗旨。a穩(wěn)定國際匯率。b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c加強國際貨幣合作,通過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3)成立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WB)。時間:1945年。宗旨。a向成員國提供貸款,以促進該國的經濟恢復和發(fā)展。b推動并促進國際貿易的均衡增長。3特點。
49、各國的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基本固定,美元與黃金的比價固定。4評價。(1)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2)確立了美國在“二戰(zhàn)”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左右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3)是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需要。(4)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了世界金融貨幣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緶剀疤崾尽坎祭最D森林體系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什么關系?提示: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等于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組成部分;布雷頓森林體系是階段性的國際貨幣制度,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永久性的國際貨幣金融機構。應用提升1下列關于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格局發(fā)生
50、深刻變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D)A德意日戰(zhàn)敗國,國內經濟百廢待舉B美國的經濟實力最為雄厚C英法等戰(zhàn)勝國“贏得戰(zhàn)爭,輸盡了財富”D美國擁有世界上74.6%的外匯黃金儲備解析:D項表述不準確,美國只擁有“資本主義世界上”74.6%的外匯黃金儲備而不是“世界上”。二、“關貿總協(xié)定”的簽署1背景。(1)貿易保護主義嚴重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fā)展。(2)美國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以利于其商品輸出。2簽署: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 3目的:使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消除貿易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資源,促進經濟發(fā)展。4性質:是一個有關關稅和貿易政策的國際性多邊協(xié)定,實
51、際上一直起著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5影響。(1)確立了國際自由貿易體制。(2)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溫馨提示】關貿總協(xié)定的性質是什么?提示:關貿總協(xié)定是一個“臨時適用”的有關關稅和貿易政策的國際多邊貿易協(xié)定,并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特別是世界貿易的發(fā)展,關貿總協(xié)定協(xié)議內容不斷增加,終于在1995年被新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實施與監(jiān)督關貿總協(xié)定在內的一系列多邊協(xié)議的國際經濟組織。應用提升2下表為某國際經濟組織對中國的援助戰(zhàn)略和主題內容,該國際經濟組織是(A)年份援助戰(zhàn)略主題展開2002農村/農村社會向城鎮(zhèn)/工業(yè)社會轉型解決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的
52、問題中國環(huán)境技術援助推動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改變商業(yè)環(huán)境以推動向市場經濟轉型A.世界銀行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亞太經合組織 D世界貿易組織解析:世界銀行是要推動某一個地區(qū)長久發(fā)展的,故A項正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要幫助一個地區(qū)渡過短期債務危機或財政危機的,故B項錯誤;亞太經合組織是要成員國相互磋商協(xié)調,而沒有具體援助的使命,故C項錯誤;世貿組織是要解決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糾紛,而不是負責援助成員國的,故D項錯誤。三、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1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xié)定。2影響: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趨勢,反映了“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向著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緶剀?/p>
53、提示】戰(zhàn)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怎樣形成的?提示:(1)金融方面: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2)國際貿易方面:通過“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建立了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3)三大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xié)定。應用提升3形成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有三大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關貿總協(xié)定。對其歷史地位相同點的概括,最全面的是(A)美國經濟勢力膨脹的產物美國都占有特殊地位穩(wěn)定了世界經濟秩序抑制了貿易保護主義A BC 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但是不可能
54、抑制。而且跟貿易保護主義相關的組織是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故應排除。一、選擇題1根據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1945年成立了兩大經濟組織,這兩大組織是(A)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ABCD考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解析:世界銀行是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中成立的國際開放銀行,故正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中成立協(xié)調國際匯率的組織,故正確;世界貿易組織是1995年成立,不是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內容,故錯誤;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是1947年針對國際貿易建立的協(xié)調世界的貿易組織,故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2“締約國領土的產品輸入到另一締約國領土時,在關于產品的國內銷售
55、、兜售、購買、運輸、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條例和規(guī)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應不低于相同本國產品所享受的待遇?!庇缮鲜霾牧峡梢钥闯觯P貿總協(xié)定致力于(C)A建立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體系B確立美國在世界上的金融霸主地位C降低關稅、消除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D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區(qū)域集團組織,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題干材料反映了關貿總協(xié)定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貿易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A、B、D三項表述均與關貿總協(xié)定無關。3“美國曾利用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取消過波蘭的最惠國待遇;許多締約國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的例外,大量采
56、用非關稅壁壘的措施?!痹摬牧险J為關貿總協(xié)定存在的弊端是(A)A未起到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B規(guī)則不嚴密C不具有法律約束性D被美國操縱解析:“一般禁止數量限制,采用非關稅壁壘”的措施說明許多國家未遵守關貿總協(xié)定的宗旨,故A項正確;“規(guī)則不嚴密”材料中無從體現,故B項錯誤;題干信息不包含“不具有法律約束性”的意思,故C項錯誤;“美國曾利用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取消過波蘭的最惠國待遇 ”不能說明被美國控制,故D項錯誤。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曾向參議院指出,美國要建立一種世界體系,以便讓“企業(yè)家們可以按照商業(yè)原則進行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戰(zhàn)爭結束后,這一建議體現為(B)A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57、 B關貿總協(xié)定簽署C世界貿易組織建立 D“冷戰(zhàn)”秩序的建立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和時間限定“戰(zhàn)爭結束后” ,A項屬于世界貨幣體系,形成于1944年,排除A項。世界貿易組織建立于1995年,C項不符合要求, “冷戰(zhàn)”秩序的建立,加劇世界局勢緊張,不利于國際貿易和投資,D項不合要求。關貿總協(xié)定簽署于1947年,其宗旨在于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符合題目要求。520世紀40年代,美國先后倡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xié)定,其根本目的在于(C)A削弱以英鎊為中心的傳統(tǒng)貨幣體系B幫助戰(zhàn)后的歐洲復興經濟C憑借經濟實力控制世界市場D對抗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
58、的能力。二戰(zhàn)后初期,西歐各國普遍衰落,唯獨美國的經濟實力在戰(zhàn)爭中大大膨脹起來,經濟實力的急劇膨脹使美國企圖按照自己的意志規(guī)劃戰(zhàn)后的“世界經濟藍圖” ,確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在此之下,美國先后倡導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xié)定。6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說明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fā)展的是(D)A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B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簽訂C世界銀行建立D三大經濟支柱的出現解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xié)定這三大經濟支柱,調整了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是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fā)展的反映。7世界銀行在1968年的貸款項目為62個,貸款總額為9.5億美元;1981年貸款項目為266
59、個,貸款總額為124億美元。出現這一變化是因為(A)A新興獨立國家大量增加 B各國關稅稅率明顯降低C美國西歐經濟實力下降 D世界貿易組織大力推動考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世界銀行解析:1981年世界銀行已經轉向全球性的發(fā)展援助,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隨著新興獨立國家大量增加,需要從世界銀行獲得更多發(fā)展需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故A項正確;世界銀行屬于世界金融機構,與貿易體系中關稅稅率的降低無關,故B項錯誤;20世紀80年代隨著西歐聯(lián)合的深入,經濟實力顯著上升,故C項錯誤;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時間限制,故D項錯誤。 8.一位學者說:“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鈔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
60、黃金兌換標準給了我們這個特權?!辟x予“我們這個特權”的是(D)A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 B馬歇爾計劃C關稅和貿易總協(xié)定 D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考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解析:北美自由貿易區(qū)是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組成的區(qū)域集團化組織,與“印鈔機”和“黃金兌換”無關,故A項錯誤;馬歇爾計劃是二戰(zhàn)后美國對西歐進行經濟援助的計劃,與“黃金兌換”無關,故B項錯誤;關貿總協(xié)定使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實現貿易自由化,與“黃金兌換”無關,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中“黃金兌換標準給了我們這個特權”可知,該協(xié)定規(guī)定各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確立了美元等同于黃金的特殊地位,結合所學可知,這個特權是布雷頓森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PAS 61980-5:2024 EN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systems - Part 5: Interoperability and safety of 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D-WPT) for electric
- 保函擔保的合同
- 新能源儲能系統(tǒng)研發(fā)合作項目投資合同
- 產品運輸服務合作合同
- 微信在線簽署合同
- 貨物運輸合同與貨物運輸合同
- 綠化苗木購銷合同書
- 電子產品工程安裝合同
- 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服務合同
- 建筑安裝工程合同書
- 樂理知識考試題庫130題(含答案)
- 無線電技術的起源與發(fā)展
- 管道吹掃、試壓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完整版課件
- 感動中國人物-于敏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復習題集及解析共20篇
- 融資租賃租金計算表
- 數據結構英文教學課件:Chapter 5 Recursion
-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概論》新版
- 降低鉆孔灌注樁混凝土充盈系數QC
- 華中數控車床編程及操作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