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藥學解答題答案_第1頁
生藥學解答題答案_第2頁
生藥學解答題答案_第3頁
生藥學解答題答案_第4頁
生藥學解答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試述“十八反”,并說出相關生藥的具體名稱。答: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具體名稱:烏頭反半夏、瓜簍、貝母、白蘞、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2. 試述“十九畏”,并說出相關生藥的名稱。答: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

2、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3. 糖類檢查常用的定性試驗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 答:Fehling試驗:如產(chǎn)生紅色氧化亞銅沉淀,示有還原糖存在。非還原性低聚糖和多糖類需水解后才顯正反應。Molisch試驗:所有糖類均呈正反應。成脎試驗:視結(jié)晶的不同形狀而鑒定某些糖類。層析試驗: 生藥浸出液(多糖需水解),紙層析,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層液)展開,新配置的氨化硝酸銀溶液顯色,結(jié)果還原糖成黑色斑點。4. 羥基蒽醌類的檢查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答:( 1 )與堿的顯色反應: 羥基蒽醌類能溶解于堿溶液中,而顯紅色或紫紅色,加酸后顏色消失,若再加堿又顯紅色。蒽酚、蒽

3、酮、二蒽酮類必須被氧化成蒽醌后,才會呈陽性反應。此反應可以在生藥斷面、粉末或取生藥浸出液滴于濾紙上進行。( 2 ) Borntragers 反應: 取生藥粉末少許于試管中,加堿液數(shù)毫升,振搖后過濾,得紅色的濾液,加鹽酸酸化后,溶液轉(zhuǎn)為黃色,加乙醚 2ml ,振搖后靜置分層,乙醚層顯黃色,分取醚層于另一試管中,加堿液振搖,水層顯紅色。顯示羥基蒽醌類成分存在。 ( 3 )醋酸鎂反應: 取生藥粉末的乙醇浸出液于試管中,加入醋酸鎂甲醇液,加熱片刻,即可顯色。此反應也可在濾紙上進行,即將生藥的乙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干后噴霧醋酸鎂甲醇液,加熱片刻即顯色。 5. 黃酮類化合物的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

4、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答:( 1 )鹽酸 - 鎂粉還原反應 :取生藥粉末少許于試管中,用乙醇或甲醇數(shù)毫升溫浸提取,取提取液加鎂粉少許振搖,滴加幾滴濃鹽酸, 12min 內(nèi)即出現(xiàn)顏色。多數(shù)黃酮醇、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類顯紅 - 紫紅色,黃酮類呈橙色,異黃酮及查耳酮類無變化。 其它還原反應還有:鹽酸 - 鋅粉反應。黃酮、黃酮醇常不顯色,只有二氫黃酮醇類可被鋅粉還原呈深紅色;鈉汞齊反應,黃酮類成分可產(chǎn)生黃、橙、紅等色;四氫硼鈉 ( 鉀 ) 反應,僅雙氫黃酮醇可以被四氫硼鈉還原呈紅色,其它黃酮類不反應。 ( 2 )金屬鹽類試劑的絡合反應 :黃酮類成分和鋁鹽、鎂鹽、鉛鹽、鋯鹽等試劑反應,生成有色的絡合物,

5、可供某些類型黃酮的鑒識。產(chǎn)生絡合作用的條件是黃酮類成分必須具備下述條件之一,如 5- 羥基、 3- 羥基或鄰二羥基。 6. 生藥中皂苷成分的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答:( 1 )泡沫試驗 :泡沫試驗是檢查皂苷的經(jīng)典方法。取中藥粉末 1g ,加水 10ml ,煮沸 10min 后過濾,將濾液于試管中強烈振搖,如產(chǎn)生持久性泡沫 (15min 以上 ) 即為陽性反應。所產(chǎn)生的泡沫多少與 pH 有關,取二支試管,一管加入 0.1M 鹽酸液 5ml ,另一管加入 0.1M 氫氧化鈉液 5ml ,再各加入中藥水溶液,使酸管 pH 為 1 ,堿管 pH 為 13 ,強烈振搖,如兩管

6、所形成的泡沫高度相同,則中藥中含三萜皂苷,如堿管泡沫較酸管泡沫高數(shù)倍,則中藥中含甾體皂苷(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堿性溶液中可形成較穩(wěn)定的泡沫,借此可與酸性皂苷區(qū)別)。 ( 2 )溶血試驗 :生藥水浸液 1ml ,加 1.8% 氯化鈉溶液 1ml 及 2% 紅細胞懸浮液 1ml ,搖勻后放置,數(shù)分鐘后可見溶液變透明紅色。此反應也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細胞溶解情況。 ( 3 )顯色反應 :生藥粉末 1g ,加 10ml70% 乙醇于水浴回流提取,過濾,濾液進行以下試驗: 醋酐 - 硫酸反應 (Liebermann-Burchard 反應 ) :取濾液 1ml ,水浴蒸干,加醋酐 1ml 溶解殘渣,移入

7、小試管,沿管壁加濃硫酸 1ml ,兩液的交界處出現(xiàn)紫紅色環(huán)。 濃硫酸反應 取濾液 2ml ,水浴蒸干,加濃硫酸 12 滴,出現(xiàn)由黃 紅 紫色或綠褐色的顏色變化。皂苷與濃硫酸顯色的機制是由于分子內(nèi)發(fā)生脫水、脫羧、氧化、縮合、雙鍵移位及形成多烯陽碳離子而顯色。 芳香醛 - 硫酸或高氯酸反應 在使用芳香醛為顯色劑的反應中,以香草醛最為普遍,因其顯色靈敏,試劑的空白溶液色淺,常用作人參皂苷、甘草皂苷、柴胡皂苷等三萜皂苷的顯色劑,也常用作甾體皂苷的顯色劑,另外還可用對 - 二甲氨基苯甲醛。 Fr?bde 反應 取濾液 2ml ,水浴蒸干,加 Fr?bde 試劑 (5mg 鉬酸鈉或鉬酸溶于 1mlH 2

8、SO 4 ) ,呈橘紅至紫黑色。 7 生藥中強心苷的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答:( 1 ) - 去氧糖的顯色反應 :- 去氧糖類是指糖類分子中與羰基鄰近的 “CHOH” 基團,失去氧,轉(zhuǎn)變?yōu)?“CH2”,它們的特性是活潑性較大,由 - 去氧糖與苷元結(jié)合的苷容易水解。 Keller-Kiliani 反應:生藥粉末 1g ,加 70% 乙醇,水浴回流 30 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溶于 1ml 0.5% 三氯化鐵 - 冰醋酸溶液后傾入小試管中,再沿管壁加濃硫酸 1ml 。上層醋酸液呈藍至藍綠色,二液層交界處由于濃硫酸對強心苷元的作用而呈棕色(其顏色可隨苷元不同而異)。對

9、二甲氨基苯甲醛反應 將含有 - 去氧糖組成的強心苷醇溶液,滴在濾紙上,干燥后,噴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劑(1% 對二甲基苯甲醛乙醇溶液 4ml ,加濃鹽酸 1ml ),并于 90 加熱 30 秒,可顯灰紅色斑點。( 2 )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的反應 甲型強心苷在堿性醇溶液中,雙鍵由 20(22) 轉(zhuǎn)位到 20(21) ,生成 C 22 活性次甲基,能與活性甲基試劑作用而顯色。乙型強心苷在堿性醇溶液中不能產(chǎn)生活性次甲基,故無此類反應。 Legal 反應(亞硝酰鐵氰化鈉反應)生藥甲醇或乙醇提取液置小試管中,加 Legal 試劑 0.5g 亞硝酰鐵氰化鈉 (Na 2 Fe(NO)(CN) 5 2H 2 O) 溶

10、于 50ml 2N 氫氧化鈉 -50% 乙醇 ,反應液呈深紅色 ( max 470nm) 。 Kedde 反應 取供試品甲醇或乙醇液于試管中,加 Kedde 試劑( 3,5- 二硝基苯甲酸 1g 溶于 50ml 甲醇中,加入 2M 氫氧化鉀溶液 50ml ,用時新配) 34 滴,產(chǎn)生紅或紅紫色 ( max 590nm) 。 上述顏色反應都可以作為強心苷的紙層或薄層色譜的顯色劑,可先噴以試劑,再噴醇性氫氧化鈉溶液,呈現(xiàn)紫色斑點, 510min 后褪色。 ( 3 )甾體母核的反應 不是強心苷的專一反應。多種強心苷或苷元遇濃硫酸、三氯醋酸或三氯化銻的氯仿溶液,可產(chǎn)生不同的顏色。 醋酐 - 濃硫酸反應

11、 (Liebermann-Burchard 反應 ) 詳見皂苷。 三氯化銻反應 將強心苷的醇溶液點于濾紙上,噴以 20% 三氯化銻氯仿溶液(不含乙醇和水),干燥后于 70 加熱 35min ,即能顯出在可見光或紫外光下觀察到的斑點,反應靈敏度高。 8. 香豆精類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答:( 1 )異羥肟酸鐵反應 香豆素具有內(nèi)酯環(huán),能與異羥肟酸鐵反應,產(chǎn)生紫紅色,可被用來鑒別和比色測定。( 2 )酚類試劑反應 該類化合物多具酚羥基,能和常規(guī)酚類試劑反應,如三氯化鐵、硝酸銀的氨溶液、三氯化鐵 - 鐵氰化鉀。如果香豆素化合物的 C 6 位上(即酚羥基的對位)沒有取代基,則

12、能和 Emerson 試劑反應顯橙 - 紅色; Emerson 反應是將香豆素類化合物溶于堿性溶液中,加入 2% 4- 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數(shù)滴及 8% 鐵氰鉀溶液 23 滴即可顯色。9. 生物堿類常用的沉淀反應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答:常用的生物堿沉淀劑種類很多,通常是一些重金屬鹽類或分子量較大的復鹽,以及特殊的無機酸或有機酸的溶液,常用的沉淀劑如下: (1) 碘化鉍鉀試劑 (Dragendoff 試劑, BiI 3 KI) 在酸性溶液中與生物堿反應生成桔紅色沉淀 AlkKI(BiI 3 ) n 為一種絡鹽, Alk 表示生物堿,下同 。此反應很靈敏。 (2) 碘 - 碘化鉀

13、試劑 (Wagner 試劑, I 2 KI) 在酸性溶液中與生物堿反應生成棕紅色沉淀 (AlkHII n )。(3) 碘化汞鉀試劑 (Mayer 試劑, HgI 2 KI) 在酸性溶液中與生物堿反應生成白色或黃白色沉淀 AlKHI(HgI 2 ) n 。(4) 硅鎢酸試劑 (Bertrand 試劑, SiO 2 I 2 WO 3 ) 在酸性溶液中與生物堿反應生成灰白色沉淀。 (5) 苦味酸試劑 (Hager 試劑 ) 在中性溶液中與生物堿生成淡黃色沉淀。 10. 生物堿類常用的顯色反應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礬酸銨-濃硫酸試液(mandelin試劑):為1%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

14、。與阿托品反應顯紅色,與可卡因反應顯藍色,與士的寧反應顯紫色。鉬酸銨(鈉)-濃硫酸試液(Frohde試劑):為1%鉬酸鈉或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與烏頭堿反應顯黃棕色,與小檗堿反應顯棕綠色,與阿托品或士的寧反應不顯色。甲醛-濃硫酸試劑(Marquis試劑):為30%甲醛溶液0.2ml與10ml濃硫酸的混合溶液,與嗎啡反應顯橙色至紫色,與可卡因反應顯紅色至黃棕色,與咖啡因反應不顯色。濃硫酸:與烏頭堿反應顯紫色,與小檗堿反應顯綠色,與阿托品反應不顯色。濃硝酸:與小檗堿反應顯蹤紅色,與秋水仙堿反應顯藍色,與烏頭堿反應顯紅棕色,與咖啡因反應不顯色。11. 揮發(fā)油一般是哪些類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分布于哪些科

15、中?常用的顯色試劑是什么?答:揮發(fā)油的所含成分復雜,主要由萜類(單萜、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組成。揮發(fā)油主要分布于松科、木蘭科、樟科、蕓香科、桃金娘科、傘形科、唇形科、敗醬科、菊科、姜科、等植物中,薔薇科、杜鵑花科、馬兜鈴科、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也含有揮發(fā)油。揮發(fā)油一般遇香草醛硫酸試液(0.2g香草醛,10硫酸)呈現(xiàn)多種顏色,可作為定性檢查。12. 生藥中鞣質(zhì)類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鞣質(zhì)的水溶液遇三氯化鐵試液產(chǎn)生藍 藍黑色(可水解鞣質(zhì))或綠 綠黑色(縮合鞣質(zhì))鞣質(zhì)水溶液加飽和溴水,縮合鞣質(zhì)產(chǎn)生黃棕色沉淀,科水解鞣質(zhì)無此反應。鞣質(zhì)水溶液加稀酸共沸,縮合

16、鞣質(zhì)產(chǎn)生暗紅色沉淀,可水解鞣質(zhì)則被水解產(chǎn)生酚酸。13. 生藥中氨基酸、肽類及蛋白質(zhì)類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所使用的試劑及陽性現(xiàn)象是什么?答:.氨基酸:a.分光光度法:只有絡氨酸和苯丙氨酸對紫外線有吸收,氨基酸與衍生物反應生成有色物質(zhì),常用的衍生物是:茚三酮、乙酰丙酮-甲醛。b.氣象色譜法:將氨基酸衍生為易氣化的物質(zhì),利用氣態(tài)樣品中各組成在兩相中的分配系數(shù)不同進行分析,常用的有硅烷化、酯化、?;确椒?。C.液相色譜法。.肽鏈:a.N-末端降解法。b.高效液相色譜法。C.毛細管電泳技術。d.C-末端酶解法。.蛋白質(zhì):a.凱氏定氮法:樣品與濃硫酸共熱,有機物則分解產(chǎn)生NH3,與H2SO4作用產(chǎn)生(NH

17、4)2SO4。經(jīng)強堿堿化后,分解釋放NH3蒸到溶液中,計算其含量。B.雙縮脲法:(NH4)2SO4Tris緩沖液,在強堿溶液中,雙縮脲與CuSO4形成絡合物。C.Tolin酚法:與雙縮脲原理相似。D.考馬斯亮藍反應:蛋白質(zhì)與染料結(jié)合測定吸光值。14. 生藥鑒定的意義是什么?答:生藥鑒定就是依據(jù)國家藥典、有關資料規(guī)定或有關專著等對生藥進行真假、純度和優(yōu)良度的鑒定。 為中藥品種的確定和質(zhì)量標準的制訂提供科學依據(jù); 在保證生藥品種的真實性、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新藥源的開發(f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試述茯苓與豬苓的區(qū)別點。答:1、來源不同:豬苓為寄生真菌多孔菌科豬苓的干燥菌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茯苓

18、為寄菌多孔菌科茯苓的干燥菌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2、歸經(jīng)不同:豬苓入腎,膀胱經(jīng):茯苓入心,脾,胃、肺、腎經(jīng)。3、功效不同:豬苓功能利水滲濕,沒有補性:茯苓除有利水滲濕的功能外,還有益脾寧心的作用,具有補性。茯苓與豬苓,皆為甘淡而平,均有利水滲濕之功。但茯苓的利水作用較弱,還有健脾補中,除濕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屬于能瀉能補之品;而豬苓的利水滲濕之力勝于茯苓,但它只能瀉,而無補脾、寧心安神及化痰的功效。2.試述麻黃的來源并比較三種麻黃組織構造的不同點。答:麻黃來源于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和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zhì)莖。草麻黃:細長圓柱型,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棕色木質(zhì)莖。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

19、,有西縱棱1820條;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26cm,節(jié)上有膜質(zhì)鱗葉,長34mm,基部約1/2合生,上部2裂(稀3裂),銳三角形,先端灰白色,漸尖,反卷。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類圓形或扁圓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澀,微苦。中麻黃:略成三棱性,分枝較多,直徑1.53mm,常常棕色木質(zhì)莖。節(jié)間長26cm,細縱棱1828條;膜質(zhì)鮮葉長23慢慢,基部1/22/3合生,上部3裂(稀2裂),先端尖銳,稍反卷;斷面略成三角狀圓形。木賊麻黃:西圓柱形,分枝較多,直徑11.5mm常常帶灰黑棕色木質(zhì)莖。節(jié)間長1.53cm,有細縱棱1314條,膜質(zhì)鱗葉長12mm,基部1/22/3合生,上

20、部2裂(稀3裂),短三角形,先端鈍,多不反卷;斷面類圓形。3.茯苓和豬苓的抗腫瘤活性成分是什么?答:茯苓韓多糖、三萜類、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其中茯苓聚糖和茯苓三萜為主要成分,具有抗腫瘤、免疫增強、抗炎等多反面的藥理作用。豬苓提取物(主要為豬苓多糖)有抑瘤作用。1.蓼科植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及化學特征是什么?答:多為草本,莖節(jié)常膨大。單葉互生,托葉膜質(zhì)、包圍莖節(jié)成托葉鞘?;ǘ鄡尚裕椛鋵ΨQ,排成穗狀、圓錐狀或頭狀花序;單被,花被片36,常花瓣狀,分離或基部合生,宿存;雄蕊多39;子房上位,瘦果或小堅果,包于宿存的花被內(nèi),常具翅;胚彎生或直立,胚乳豐富。本科植物普遍含有蒽酮類、黃酮類、鞣質(zhì)及各種苷類及萘

21、及萘醌類成分等。2.味連、雅連、云連三種商品藥材在來源、產(chǎn)地、性狀及顯微特征上有何區(qū)別?來源:都來源于毛茛科植物,味連來源于黃連的干燥根莖,雅連來源于三角葉黃連的干燥根莖,云連來源于云連的干燥根莖。產(chǎn)地:味連主產(chǎn)四川石柱縣,雅連主產(chǎn)四川洪雅、峨眉等地,云連主產(chǎn)云南德欽、碧江。性狀:味連多分枝,聚集成簇,形如雞爪,表面粗糙,有“過橋”。雅連多單枝,微彎曲,“過橋”較長,頂端有殘莖。云連多單枝,彎曲呈鉤狀,較細小,“過橋”較短。顯微特征:味連和雅連的皮層、中柱鞘部位均有石細胞散在,雅連髓部含石細胞,而云連不含石細胞。3.歸納十字花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答:草本,單葉互生,花兩性,輻射對稱,多排

22、成總狀花序,萼片4,2輪,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2短4長,為四強雄蕊,子房上位,心皮2,合生,由假隔膜分為2室,側(cè)模胎座,胚珠1至多數(shù),長角果或短角果,多2瓣開裂,種子無胚乳。4.五味子的商品藥材有哪兩種?分述其來源、主產(chǎn)地及鑒別特征。答:商品藥材:有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二種。北五味子 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東北地區(qū)。其呈不規(guī)則的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外皮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性。果肉柔軟,內(nèi)含種子12粒,呈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硬而脆,較易破碎,種仁呈鉤狀,黃白色,半透明,富有油

23、性。果肉氣弱,味酸;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南五味子 為同屬植物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湖北、陜西、山西及華中、西南等地。本品與北五味子相似,唯果實較小,直徑34mm。外皮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肉薄,常緊貼于種子上。6.試述附子商品藥材及其鑒別特征功效上的區(qū)別。答:附子按其加工方法,商品藥材有: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鑒別特征:鹽附子 呈圓錐形,表面灰黑色,有鹽霜,潮潤性。 黑順片為帶皮的縱切片,上寬下窄。表面黑褐色, 剖面暗黃色,半透明狀,有光澤,斷面角質(zhì)樣。白附片 形狀、氣味同黑順片,但無外皮,全體黃

24、白色,半透明狀。功效:附子味辛,大熱,有毒?;仃柧饶?,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為溫補命門之主帥,回陽救逆之要藥。生品作用峻烈,功專發(fā)散陰寒,宜于強心救逆,但毒性較大,一般不得已方用之;熟品(包括各種附片)藥力緩和,由散轉(zhuǎn)守,宜于助陽散寒。熟片中一般認為:黑順片宜于回陽求逆,補火助陽,常用于亡陽證;白附片宜于祛寒通痹,溫經(jīng)止痛,多用于痹證,現(xiàn)臨床藥用不用區(qū)分。1.薔薇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是什么?如何通過理化實驗鑒別生藥苦杏仁?答:草本,灌木或喬木。單葉或復葉,多互生,常具托葉?;▋尚?,輻射對成,單生或排成傘房、圓錐等花序;花托呈各種類型:凸起,平展或下凹;花萼下部與花托愈合成盤狀、杯狀、壇狀、

25、壺狀的萼筒;萼片、花瓣多各為5,雄蕊常多數(shù);子房上位或下位,心皮1至多數(shù),分離或合生,每室胚珠12.蓇葖果、瘦果、核果及梨果,通常具宿萼。種子無胚乳??嘈尤世砘b別:(1)取本品數(shù)粒,加水共研,即產(chǎn)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氣。(2)取本品數(shù)粒,搗碎,即取約0.1g,置試管中,加水數(shù)滴使?jié)駶櫍嚬苤袘覓煲粭l三硝基苯酚試紙,用軟木塞塞緊,置溫水浴中,10分鐘后,試紙顯磚紅色。(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1 小時,棄去乙醚液,藥渣用乙醚25ml洗滌后揮干,加甲醇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杏仁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26、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510放置12小時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立即噴以磷鉬酸硫酸溶液(磷鉬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緩緩加入硫酸30ml,混勻),在105加熱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2.歸納豆科、蕓香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及化學特征。答:豆科:莖直立或蔓生,根部常有根瘤。葉常互生;多為羽狀或掌狀復葉;多具托葉和葉枕(葉柄基部膨大的部分)。雄蕊多為10枚,常成二體雄蕊(9+1,稀5+5);心皮1,子房上位,1室,邊緣胎座,胚珠1至

27、多數(shù)。莢果。種子無胚乳。豆科植物含多種類型的化學成分,有黃酮類、生物堿、三萜皂苷、蒽酮類等,藥用成分以黃酮類及生物堿類為主。蕓香科:喬木或灌木。葉或果實上常有透明油點(腺點),多揮發(fā)油。復葉或單生復葉?;ㄝ椛鋵ΨQ,兩性,雄蕊與花瓣同數(shù)或為其倍數(shù),花盤發(fā)達;子房上位,心皮25或更多。蓇葖果、蒴果、核果或柑果。本科植物主要含揮發(fā)油、黃酮類、生物堿、香豆素及木脂素類成分。不少成分具強烈活性,或有分類學意義。3.甘草主含何種化學成分,如何鑒別?甘草的解毒作用取決于哪一種成分?為什么?答:甘草根及根莖主含甘草甜素,系甘草酸的鉀、鈣鹽,及黃酮類化合物如甘草甙、甘草甙元、異甘草甙、異甘草甙元、新甘草甙等。鑒

28、別方法:薄層層析法 取粗粉0.5g,加50%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少量,供點樣用。吸附劑用硅膠G板。展開劑為丁醇:乙醇:氨水(5:1:2)。展距17.5cm。顯色劑為50%硫酸、1%香蘭醛乙醇溶液,噴霧后100烤5分鐘,甘草甜素顯藍色斑點。甘草的解毒作用取決于甘草甜素的存在。因為甘草甜素對毒物有吸附作用,其水解后產(chǎn)生的葡萄糖醛酸能與毒物結(jié)合。再加上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促進作用(答時要再詳細些)4.甘草、黃柏粉末顯微特征有何異同?答:相同點:均具有纖維及晶纖維;草酸鈣方晶;木栓細胞;淀粉粒。不同點:甘草具大型具緣紋孔導管,多破碎,微顯黃色,具緣紋孔橢圓形或略呈斜方形,對列或互列,紋孔線

29、形;淀粉粒單粒,直徑最大20mm,臍點點狀或短縫狀;色素塊黃棕色;木栓細胞紅棕色。黃柏粉末 纖維及晶纖維較多,鮮黃色;石細胞鮮黃色,大多呈不規(guī)則分枝狀;具黃色粘液細胞;無導管。5.如何鑒別甘草和黃芪粉末?答:甘草粉末:淡棕黃色,氣微,味甜而特殊。纖維成束,細長,微彎曲,微木化,有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微顯黃色,具緣紋孔較密,對列或互列,導管旁有狹長、具單紋孔的木薄壁細胞。木栓細胞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微木化。色素塊較少,帶黃棕色,形狀不一。黃芪粉末:米黃色,纖維性強,氣微,味微甘,嚼之微有豆腥氣。纖維較多,成束,無色,非木化,初生壁與次生壁多少分離,表面有

30、較多不規(guī)則紋裂紋,孔溝不明顯,纖維斷端常縱裂成帚狀或平截。具緣紋孔導管無色或淡黃綠色,導管分子甚短,具緣紋孔排列緊密,可見310個紋孔口連接成線狀,也有具緣紋孔橫向延長成梯紋狀。木栓細胞微黃綠色,表面觀呈類多角形或類方形,垂周壁薄,有的細波狀彎曲。厚壁細胞稀少,呈類三角形或類方形,壁厚,微木化,層紋可見。6.黃柏藥材分為川黃柏和關黃柏,二者性狀鑒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一種質(zhì)量最佳?答:川黃柏呈板片狀,黃褐色至黃棕色,表皮具有細密的縱棱紋,斷面纖維性,呈片狀分層,嚼之有粘性,可使唾液染成黃色。關黃柏外表皮黃綠色至淡黃棕色,較平坦,具不規(guī)則的縱棱紋,皮孔痕小而少見,偶有灰白色粗皮殘留,斷面鮮黃色或

31、黃綠色。其中以川黃柏的質(zhì)量最佳。7.人參是如何命名的?商品藥材根據(jù)生長環(huán)境和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為哪幾類?答:人參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本草綱目載:“人參年深,浸漸成長,根如人形,故謂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的根。商品藥材根據(jù)生長環(huán)境分為山參(野生品)和園參(栽培品)兩大類。因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為:鮮參類、生曬參類、紅參類、白參(糖參)類、活性參類(為真空冷凍法干燥而成)和生曬山參類。目前,中國藥典對人參的商品規(guī)格只收載了生曬參、生曬山參和紅參。8.人參常見偽品有哪些?分述其來源及主要鑒別特征。答:常見偽品:有野豇豆、商陸、山萵苣、華山參、土人參等。野豇豆:豆科

32、野豇豆的根,無蘆頭,蘆碗,有豆腥氣,外韌維管束有樹脂道。商陸:商科商陸或美洲商陸的根,無蘆頭,蘆碗,表面有皮孔,斷面有同心環(huán),同心三生維管束有針晶。山萵苣:菊科萵苣屬植物山萵苣,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皺紋及機警向點狀須根痕;經(jīng)加工蒸煮者呈黃棕色,半透明狀。質(zhì)堅產(chǎn),較易折斷。折斷面近乎平坦,陷約可見不規(guī)則的形成層環(huán)紋。有時有放射狀裂隙。氣微臭,味微甜而后苦。華山參:茄科華山參的根,無蘆頭、蘆碗,外韌式維管束,有簇晶。土人參:馬齒筧科土人參的根,無蘆頭、蘆碗,外韌式維管束,有簇晶。9.人參和西洋參在來源、藥材性狀及功效上有何不同?答: 來源: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的干

33、燥根。西洋參為同屬植物西洋參P.quinquefolium L.的根。 性狀鑒別:人參 主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長315cm,上部或全體具有疏淺斷續(xù)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紋。質(zhì)較硬。具蘆頭、支根及須根。西洋參 主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長26cm,上部有密集的細橫紋。質(zhì)輕松。蘆頭、支根及須根多已除去。 功效: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本品為補氣之主藥,凡氣虛之證,脾胃氣虛,肺氣不足,心神不安以及一切氣血津液不足證皆可使用。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凡陰虛火旺,喘咳痰血,熱病氣陰兩傷,津液不足及腸熱便血之證服之均有效。10.傘形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

34、特征是什么?答:草本,常含揮發(fā)油而有香氣。莖中空。葉互生或基生,多為一至多回三出復葉或羽狀分裂;葉柄基部膨大成鞘狀。花小,兩性或雜性,多輻射對稱,集成復傘形花序或單傘形花序;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合生,2室,每室胚珠1,;花柱2,基部膨大成盤狀或短圓狀的花柱基。雙懸果,頂部連接于心皮柄(果柱)上,每一分果常有果棱5條,有縱走的油管1至多條。11. 柴胡主含什么化學成分?試對其進行顯微化學定位。答:主含柴胡皂甙。其顯微化學定位方法是:取柴胡藥材用水濕潤,使軟,作橫切片,滴加99%乙醇和濃硫酸等量混合液1滴,封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含有柴胡皂甙的部位初呈黃綠色至綠色,510分鐘后由藍綠色變

35、為藍色,持續(xù)1小時以上變?yōu)闈崴{色而消失。如北柴胡的顯色部位是在木栓層以內(nèi)到達次生韌皮部之間。14.請對人參的三種商品:生曬參、紅參、野山參的性狀鑒別異同點進行比較。答:相同點:藥用部位都是根莖,主根都成圓柱形或紡錘形。不同點:生曬參上部有疏淺斷續(xù)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許多須根,須根上有“珍珠點”,頂端有“蘆頭”,其上有“蘆碗”,偶有“爐丁”。紅參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具有“黃馬褂”,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下部有支根。野山參主根與根莖較短或等長,型似“人”字,表面灰黃色,具淺縱皺紋,上端有“鐵線紋”,根莖“雁脖蘆”,上部具“蘆碗”,并有“棗核艼”。1.唇形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是什么?列出

36、常見的5種該科生藥。答:唇形科形態(tài)特征:多草本少灌木,莖方形,四棱,單葉對生,單葉,稀復葉。輪傘花序,有的再集成穗狀,總狀圓錐狀或頭狀的復合花序;花冠唇形;雄蕊通常4枚,2強;雌蕊子房上位, 4裂成假4室,花柱生于分裂子房的基部,柱頭淺裂,花盤明顯。果實為4個小堅果,種子無胚乳或有少量胚乳。主要生藥:丹參、黃芩、益母草、薄荷、溪黃草。2. 黃芩以產(chǎn)于何地者為道地藥材?商品藥材分為子芩和枯芩,如何鑒別? 答:黃芩以產(chǎn)于河北承德的子芩為道地藥材。子芩為黃芩之嫩根。質(zhì)硬,內(nèi)部充實,外呈鮮黃色,余同黃芩項下;枯芩為黃芩之頗似腐木的老根。中心空而發(fā)黑,呈暗棕色。外表呈黃棕色,余同黃芩項下。黃芩 韌皮纖維

37、微黃色,梭形,兩端尖或鈍圓。石細胞淡黃色,類圓形、類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壁較厚。導管主為網(wǎng)紋導管,分子較短,端壁傾斜,常延長成尾狀。紡錘形木薄壁細胞伴導管旁,壁厚,非木化,中部有橫隔。木纖維微木化,有斜紋孔及具緣紋孔。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或長圓形,壁常呈連珠狀增厚。3.試述薄荷的來源及主要鑒別特征,本品以何地產(chǎn)者為道地藥材? 答: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狀鑒別:莖方形,有對生分枝;表面黃棕色或紫色,有節(jié)和棱,棱角處具毛葺;斷面白色,中空。葉對生,多卷縮或破碎;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鐘狀;揉搓后有特殊的清涼香氣,味辛、涼。顯微鑒別:葉的表面觀 腺鱗

38、頭部8個細胞,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及柄部均為單細胞。非腺毛18個細胞,常彎曲,壁厚,微具疣狀突起。下表皮氣孔多見,直軸式。本品以江蘇產(chǎn)者為地道藥材,尤以蘇州、泰倉、常熟等地產(chǎn)者為最佳。4. 歸納茄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及化學特征。答:形態(tài)特征:直立或蔓生的草本或灌木,具有雙韌維管束。單葉全緣,分裂或者是羽狀復葉,互生,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稀兩側(cè)對稱,單生或者聚傘花序?;ㄝ啵ü诰辶?,鑷合狀排列,輻射狀,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shù)且互生。花藥兩室,縱裂或孔裂,3溝。具有花盤。子房兩室(稀3到5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shù)。果實為漿果或蒴果。種子盤形或腎形?;瘜W特征:本科植物的化學成分以含多種托品類

39、、甾體類和吡啶類生物堿為特征。5.玄參科植物生藥含有那些化學成分?比較鮮地、生地、熟地的不同功效。答:玄參科含:環(huán)烯醚萜苷,強心苷,黃酮類,蒽酮類,生物堿。鮮地黃:性寒,味甘苦。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fā)斑、吐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性寒,味甘。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fā)斑、吐血、舌絳煩渴、熱病傷陰、津傷便秘、陰虛發(fā)熱、古箏勞熱、內(nèi)熱消渴。熟地黃:性微溫,味甘。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6.歸納菊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答: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質(zhì)藤本或灌

40、木,稀為喬木;葉通?;ド嘤袑ι蜉喩?,單葉式復葉,全緣、具齒或分裂花兩性或單性,具舌狀或管狀花冠,密集成頭狀花序,頭狀花序中有全為營狀花,亦有全為舌狀花,有中央為兩性或無性管狀花(盤花),外圍為雌性或無性舌狀花(放射花)或雌性管狀花,為一個具1至多層的總苞片所圍繞,單生或排列成聚傘花序、總狀花序、穗狀花序、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 花序托凸、扁或圓柱狀,平滑或有多數(shù)窩孔,裸露或被各樣片; 雄蕊45,花藥合生成一管,極稀離生,藥基鈍或具尾,花絲分離;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花柱分為2枝,枝的內(nèi)側(cè)具柱頭面,頂端有各種附器; 果為菊果(Cypsela),習稱瘦果,頂端冠以糙毛、鱗片、刺狀冠毛。7.

41、比較南蒼術、北蒼術的性狀區(qū)別。答:南蒼術,為植物南蒼術的干燥根莖,呈類圓柱形,連珠狀,有節(jié),彎曲拘攣,長約310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有根痕及短小的須根,可見莖殘痕。質(zhì)堅實,折斷面平坦,黃白色,有明顯的棕紅色油腺散在,習稱朱砂點。斷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霉樣的微細針狀結(jié)晶,氣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以個大、堅實、無毛須、內(nèi)有朱砂點,切開后斷面起白霜者佳。北蒼術,為植物北蒼術的干燥根莖,呈類圓柱形,常分歧或成疙瘩塊狀,不規(guī)則彎曲,長約410厘米,直徑1.53厘米。栓皮多已除去,可見較多圓形莖基或莖痕,或有毛茸狀芽附著,下方有小根脫落痕跡或短的小根附著。表面棕褐色,粗糙。質(zhì)輕,易折斷,斷面

42、纖維狀,極不平坦。斷面黃白色,有紅黃色或黃色油腺散在,并有明顯的木質(zhì)纖維束。氣芳香,味微辛苦。以個肥大、堅實、無毛須、氣芳香者為佳。本種較南蒼術體輕質(zhì)松,油腺少,切斷面不析出白霉樣結(jié)晶,香氣亦較弱。質(zhì)量較南蒼術為次。8.比較紅花與西紅花的異同點。答:相同點:都是花類生藥,藥理作用都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不同點:1、來源不同,紅花來源于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而西紅花來源于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干燥花柱頭。2、有效成分不同,紅花含紅花苷、羥基紅花黃色素、山奈素等;西紅花含西紅花苷、西紅花酸、揮發(fā)油等。3、性狀鑒別特征不同,紅花的花冠紅黃色或紅色,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有三個萌發(fā)孔,外壁刺狀突起;而西紅花柱

43、頭彎曲線形,三個萌發(fā)孔,暗紅色,無刺狀突起。4、藥效強度不同,西紅花藥效作用比紅花強很多倍。5、水試鑒別,紅花放入水中溶解,橙紅色溶液;西紅花放入水中柱頭膨脹成喇叭狀,黃色溶液。9.用顯微鑒定法區(qū)別下列10種生藥粉末:蒼術、甘草、黃芩、薄荷、黃芪、洋金花、人參、茯苓、黃柏、紅花。蒼術:本品粉末棕色。草酸鈣針晶細小,長530m,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纖維大多成束,長梭形,直徑約至40m,壁甚厚,木化。石細胞甚多,有時與木栓細胞連結(jié),多角形、類圓形或類長方形,直徑2080m,壁極厚。菊糖多見,表面呈放射狀紋理。甘草: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棕色細胞。皮層較窄。韌皮部射線寬廣,多彎曲,?,F(xiàn)裂隙;

44、纖維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圍薄壁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篩管群常因壓縮而變形。束內(nèi)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射線寬35列細胞;導管較多,直徑約至160m;木纖維成束,周圍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方晶。根中心無髓;根莖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黃色。纖維成束,直徑814m,壁厚,微木化,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草酸鈣方晶多見。具緣紋孔導管較大,稀有網(wǎng)紋導管。木栓細胞紅棕色,多角形,微木化。粉末:淡棕黃色,氣微,味甜而特殊。纖維成束,細長,微彎曲,微木化,有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微顯黃色,具緣紋孔較密,對列或互列,導管旁有狹長、具單紋孔的木薄壁細胞。木栓細胞紅棕色,表

45、面觀多角形,微木化。色素塊較少,帶黃棕色,形狀不一。黃芩: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束,梭形,長60 250m,直徑933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wǎng)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m 。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m ,有稀疏斜紋孔。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m,臍點明顯,復粒由 23 分粒組成。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層至20余層扁平細胞組成,其中散在石細胞,木栓組織外緣多破裂。皮層狹窄,散在纖維及石細胞。韌皮部較寬,有多數(shù)纖維與石細胞,石細胞多分布于外側(cè),纖維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多分布于內(nèi)側(cè),形成層環(huán)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單個散在

46、或數(shù)個成群,周圍有木纖維束,木射線較寬。老根中央有1至多個同心狀的木栓組織環(huán)。薄壁細胞中含淀粉粒。薄荷:葉的表面觀 腺鱗頭部8個細胞,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及柄部均為單細胞。非腺毛18個細胞,常彎曲,壁厚,微具疣狀突起。下表皮氣孔多見,直軸式。黃芪: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多列。栓內(nèi)層為35列厚角細胞。韌皮部射線外側(cè)常彎曲,有裂隙;纖維成束,壁厚,木化或微木化,與篩管群交互排列;近栓內(nèi)層處有時可見石細胞。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導管間有木纖維;射線中有時可見單個或24個成群的石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粉末:黃白色,纖維成束或散離,直徑830m,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初生壁常與次生壁

47、分離,兩端常斷裂成須狀,或較平截。具緣紋孔導管無色或橙黃色,具緣紋孔排列緊密。石細胞少見,圓形、長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壁較厚。洋金花:本品粉末淡黃色。花粉粒類球形或長圓形,直徑4265m,表面有條紋狀雕紋。花萼非腺毛13細胞,壁具疣狀突起,腺毛頭部15細胞,柄15細胞?;ü诹哑吘壏窍倜?10 細胞,壁微具疣狀突起?;ńz基部非腺毛粗大,15細胞,基部直徑約至128m,頂端鈍圓?;ㄝ唷⒒ü诒”诩毎杏胁菟徕}砂晶、方晶及簇晶。人參: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細胞。皮層窄。韌皮部外側(cè)有裂隙,內(nèi)側(cè)薄壁細胞排列較緊密,有樹脂道散在,內(nèi)含黃色分泌物。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射線寬廣,導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相聚,斷續(xù)排列

48、成放射狀,導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生曬參粉末淡黃白色。樹脂道碎片易見,含黃色塊狀分泌物。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m,棱角銳尖。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細波狀彎曲。網(wǎng)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056m。 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多角形,直徑420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茯苓: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規(guī)則顆粒狀團塊及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漸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細長,稍彎曲,有分枝,直徑38m,少數(shù)至16m。黃柏:本品粉末:綠黃色或黃色,纖維鮮黃色,直徑1638m,常成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鮮黃色,類圓形

49、或紡錘形,直徑35128 m,有的呈分枝狀,枝端銳尖,壁厚,層紋明顯。草酸鈣方晶直徑約至24m。木栓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成多角形。橫切面:殘存的木栓層內(nèi)含棕色物質(zhì)。栓內(nèi)層比較狹窄。皮層散有多數(shù)纖維束及石細胞群,石細胞大多分枝狀,壁甚厚,層紋明顯,木化。韌皮部占樹皮的大部分,外側(cè)有多數(shù)石細胞,纖維束切向排列呈斷續(xù)的層帶,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中常含草酸鈣結(jié)晶,射線腸彎曲,寬24列細胞,薄壁細胞含細小淀粉粒,黏液細胞隨處可見。紅花:本品粉末橙黃色。花冠、花絲、柱頭碎片多見,有長管道狀分泌細胞,常位于導管旁,直徑約至 66m,含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花冠裂片頂端表皮細胞外壁突起呈短絨毛狀。柱頭及花柱上部

50、表皮細胞分化成圓錐形單細胞毛,先端尖或稍鈍?;ǚ哿n悎A形、橢圓形或橄欖形,直徑約至 60m,具3 個萌發(fā)孔,外壁有齒狀突起。草酸鈣方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直徑26m。1. 寫出下列生藥的基原植物(植物拉丁學名,中文名)、藥用部位、主產(chǎn)地、主要有效成分、功效。(1)天麻: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的干燥塊莖。產(chǎn)地:四川、云南、貴州。有效成分:天麻苷(天麻素)、派立辛、天麻醚苷、香草醇、對羥基苯甲醛、有機酸等。功效:甘,平。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2)川貝母: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

51、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貝母F.taipaiensis 或瓦布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var.wabuensis的干燥鱗莖。藥用部位:干燥鱗莖。主產(chǎn)地:1.暗紫貝母 分布于四川、青海。 2.卷葉貝母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3.棱砂貝母 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4.甘肅貝母 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5.瓦布貝母主產(chǎn)于四川阿壩州。6.太白貝母主

52、產(chǎn)于重慶、陜西、湖北。有效成分:1.暗紫貝母 鱗莖含生物堿:松貝辛(songbeisine),松貝甲素(sonbeinine)。還含蔗糖(sucrose),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谷甾醇(-sitosterol)。 2.卷葉貝母 鱗莖含生物堿:川貝堿(fritimine),西貝素(sipeimine)。 3.棱砂貝母 鱗莖含生物堿:棱砂貝母堿(delavine),棱砂貝母酮堿(delavinone),川貝酮堿(chuanbeinone),棱砂貝母芬堿(delafrine),棱砂貝母芬酮堿(delafrinone),(22R,25S)-5-茄啶

53、-烯-3,5,6-三醇(22R,25S)-solanid-5-en-3,5,6-triol,貝母辛堿(peimissine),西貝母堿(imperialine)即是西貝素,川貝堿,爐貝堿(fritiminine)。功效:苦、甘,性微寒,潤肺散結(jié),止嗽化痰。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結(jié),肺痿,肺癰,癭瘤,廉疬,喉痹,乳癰。(3)浙貝母: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F . thunbergii Miq.藥用部位:鱗莖。主產(chǎn)地:浙江?;瘜W成份:鱗莖含浙貝母堿、去氫浙貝母堿、貝母醇。此外還有四種含量極少的生物堿:貝母丁堿、貝毋芬堿、貝母辛堿和貝母替定堿。日本產(chǎn)的浙貝鱗莖中還分出了浙貝母堿的葡萄

54、糖甙。功效:味苦;性寒。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jié)消腫。主風熱或痰熱咳嗽;肺癰吐膿;瘰疬癭瘤;瘡癰腫毒。(4)麥冬:基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塊根。藥用部位:塊根。主產(chǎn)地:浙江、四川。有效成分:甾體皂苷、黃酮類。功效:甘,微苦,微寒。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2. 寫出百合科的植物特征和化學特征,并列舉出五種本科生藥。答: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亞灌木,常具鱗莖或根莖。單葉互生或基生,少對生或輪生?;▋尚?,輻射對稱,呈穗狀、總狀或圓錐花序;花被

55、片6,花瓣狀,排成兩輪,分離或合生;雄蕊6;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成3室,中軸胎座,每室胚珠多數(shù)。蒴果或漿果。本科植物的化學成分復雜多樣,已知有生物堿、強心苷、甾體皂苷、蛻皮激素、蒽酮、黃酮類等。川貝母、浙貝母、麥冬、蘆薈、知母。3.川貝母的商品藥材分為哪幾類?和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有何關系?哪一種質(zhì)量最佳?答:川貝母的商品主要有松貝、青貝、爐貝3類。松貝、青貝的原植物為卷葉貝母、烏花貝母;爐貝的原植物為棱砂貝母。松貝主產(chǎn)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為川貝中之最優(yōu)品。青貝主產(chǎn)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處,品質(zhì)亦優(yōu)。爐貝主產(chǎn)四川(昌都)、云南(德欽、大理),品質(zhì)次于松貝、青貝。均為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采挖

56、,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4.川貝母與浙貝母在功效上有何不同? 答:川貝母:苦、甘,性微寒,潤肺散結(jié),止嗽化痰。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結(jié),肺痿,肺癰,癭瘤,廉疬,喉痹,乳癰。浙貝母:味苦;性寒。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jié)消腫。主風熱或痰熱咳嗽;肺癰吐膿;瘰疬癭瘤;瘡癰腫毒。5.簡述半夏的常見加工炮制方法.并比較其毒性大小(生,漂,清,法,姜)。答:法半夏:取半夏,用水浸泡至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凈,陰干或

57、烘干。姜半夏:取半夏,用水浸泡至內(nèi)無干心,取出;另取生姜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清半夏:取半夏,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無干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凈,切厚片,干燥。漂半夏:取生半夏用清水浸泡,每日換水,漂至24天,濾干水分,投入缸內(nèi),加石灰粉,和韻,浸一夜,再用皂角、生姜、甘草放入鍋內(nèi)煎,取出用清水漂2天,取出曬干。生半夏:采挖后,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毒性大小:生半夏漂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6.歸納蘭科植物生藥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試述天麻的鑒別要點。答:多年生草本,陸生、附生或腐生。單葉互生?;▋尚?,兩側(cè)對稱;花被片6,排成2輪,外輪3片稱萼片,內(nèi)輪側(cè)生的2片花瓣,中間的

58、1片稱唇瓣,常特化成各種形狀;雄蕊與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能育雄蕊通常1枚,花粉粒粘合結(jié)成花粉塊;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1室,側(cè)模胎座,蒴果。(1)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殘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長的栓化細胞組成。皮層為10數(shù)列多角形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較老塊莖皮層與下皮相接處有23列橢圓形厚壁細胞,木化,紋孔明顯。中柱大,散列小型周韌維管束;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針晶束。髓部細胞類圓形,具紋孔。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多角形,直徑70180m,壁厚38m,木化,紋孔明顯。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575(93)。用醋酸甘油水裝片觀察含糊化多糖類物的薄壁細胞無色,有的細胞可見長卵形、長橢

59、圓形或類圓形顆粒,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紋、網(wǎng)紋及環(huán)紋導管直徑830m。(2)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 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顯紫紅色至酒紅色。(3)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另取天麻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9:1: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及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7. 畫出草酸鈣針晶、淀粉粒(單粒、復粒、半復粒)的簡圖

60、。8. 試述采用性狀鑒定的方法如何區(qū)分松貝、青貝和爐貝。答:松貝:類圓錐形或近球形,表面類白色,“懷中抱月”特征明顯,頂端閉合,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青貝:類扁球形,表面灰黃色,“觀音合掌”特征明顯,頂端開裂。爐貝:長圓錐形或圓形,表面類白色或淡棕黃色,具有“虎皮斑”,頂端開裂而略尖,基部較尖或較鈍。(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nèi)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質(zhì)硬而脆,斷面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