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倉場_第1頁
北宋東京倉場_第2頁
北宋東京倉場_第3頁
北宋東京倉場_第4頁
北宋東京倉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宋東京倉場開封市文物工作隊 葛奇峰北宋東京最盛時有戶13.7萬戶左右,人150萬左右,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 1 * GB3 P348。為了保障規(guī)模如此龐大的城市人口的物資供應,北宋政府在東京城內外修建了大量的倉場設施來儲存粟草、金帛、兵作等物品。那么,這些倉場設施都設于何處?數(shù)量多少?如何管理?有無考古資料印證呢?本文僅就此對北宋東京城內外的倉場設施作一簡單論述,謬誤之處,請方家指正。一、倉場的設置京城處修建倉場的歷史由來已久,漢唐時倉場設施就已是京城規(guī)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到了北宋,東京城常住居民百余萬,駐軍20萬左右,皇宮、官府機構及官工匠有10萬以上,僧尼道有二三萬人,妓籍

2、人口有萬人之眾,另外還有相當駐軍人數(shù)的軍隊眷屬 = 2 * GB3 P347-348。另外,開封地處中原,水陸交通便利。在北宋時期,開封作為“天下之樞”,更是一躍成為全國水路、陸路交通中心。便利的交通帶來了交通運輸業(yè)的空前繁榮,全國各地的物產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京城東京。據記載,“天禧末,京城所積倉粟一千五百六十萬石,草一千七百萬五千余圍 = 3 * GB3 ”,英宗治平四年,“京師粳米支五歲馀,久且陳腐 = 4 * GB3 ”。浩繁的物資流動不僅滿足了京城百萬人口之需,而且促進了東京城倉儲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于是大量的倉場設施就在東京城內外應運而生了。倉場儲存大量的物資,不僅可以“以資國費”,調節(jié)市場

3、糧價,而且可以緩解“歲之豐儉”、“水旱之虞”帶來的災難,并解“邊境之急”時的燃眉之需 = 5 * GB3 。P274-275東京城地倉場數(shù)量多、規(guī)模大、種類齊全。如果按照倉場儲存物品的不同主要可分為糧倉、草場、茶庫倉、(金帛)藏庫、麥倉、竹木場、碳場、箭庫、(作坊)物料庫、軍器庫等數(shù)十種;如果按倉場儲放物品的來源或倉場的作用、性質不同主要可劃分為船般倉、稅倉、(作坊)材料場、軍器庫、內廷藏庫等。船般倉:船般倉即是儲放舟船所運物資的倉場的總稱。船般倉的興建跟漕運是息息相關的。自隋唐以來,漕運均是以通京師為主要目的的,即所謂“國都之漕”。從唐代開始,我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為將東南上供物資運達京師

4、,就漕運所經江、汴、河、渭各水域,“緣水置倉,轉相受給”,“其大略自江入淮,自淮入汴,自洛入河,自河入渭,各自置船,淮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各自征輸,水次各自置倉。如集津倉、洛口倉、含嘉倉、河陰倉”等 = 6 * GB3 。到了宋代,京城從長安遷到開封,漕運路途大大縮短,但綱運轉般之法也從唐代沿襲下來。北宋發(fā)達的漕運使得“凡漕運所會,則有轉般倉” = 7 * GB3 設立,如真、揚、楚、泗等州均設有數(shù)量不等的轉般倉。作為北宋漕運中樞的東京城,為收納四方運至的物資,遂在京城內外設立了大量的轉般倉。宋代初期,端拱六年(公元988年)徐休復上言中曾說到:“京師內外,凡大小二十五倉。 = 8

5、 * GB3 ”這25倉中多數(shù)為接受東、西、南、北四河運抵京師物資的船般倉。其分布情況大致如下 = 9 * GB3 :(1)受江淮所運者 ,謂之東河,亦謂之里河倉。其倉共有十個,即永豐、通濟、萬盈、廣衍(通濟有四倉,景德四年改第三曰萬盈,第四曰廣衍)、延豐(舊廣利,景德中改。大中祥符二年,增第二)、順成(舊常豐,景德中改)、濟遠(舊常盈,景德中改)、富國等。(2)受懷、孟等州所運,謂之西河。有永濟、永富二倉,還有專門儲放石炭的河南北十炭場等。(3)受潁、壽等州所運,謂之南河,亦謂之外河。其倉有廣濟第一倉。(4)受曹、濮等州所運,謂之北河。有廣積、廣儲二倉。(5)草場,則有汴河南北各三所,騏驥、

6、左右天廄坊,天 駟監(jiān)各一所。(6)又有茶庫倉,或空則兼受船般斛斗。(7)還有專門的上下竹、木務。以上諸倉的設置,是北宋初年的情況,隨著賦稅收入的增多及漕運的暢通,京師的倉庫建設也不斷擴大。至北宋中期以后,汴河倉區(qū)自城東虹橋元豐倉,一直沿河到東水門里,加上陳州門里的麥倉子,州北夷門山上、五丈河儲倉,“共約五十余所”,比宋初增加一倍多。宋人周邦彥在其汴都賦中曾對此作過描述“永豐萬盈,廣儲折中,順成富國,星列而棊布。其中則有元山之禾,清流之稻,中原之菽,利高之黍,利下之稌;有虋有芑,有秠有秬,千箱所運,億廩所露。”東京夢華錄中也有對倉場裝卸、支納之日,熱鬧非凡,倉區(qū)成市的熱鬧場景的描述,“日有支納下

7、卸,即有下卸(司)指揮兵士,支遣即有袋家,每人肩兩石布袋。遇有支遣,倉前成市。近新城有草場二十余所。每遇冬月諸鄉(xiāng)納粟稈草,牛車闐塞道路,車尾相銜,數(shù)千萬量(輛)不絕,場內堆積如山?!比绱藟延^的勞動場景,從側面也折射出了船般倉規(guī)模的宏偉。稅倉:東京城倉場從數(shù)量上看,稅倉是僅次于船般倉的一類倉場。稅倉主要是指儲放租賦的倉場,其分布情況大致如下 = 10 * GB3 :(1)京畿之租者,謂之稅倉。北宋時期,開封府界有田1133167畝,官田51664畝,按開封中田每畝產量1石,稅收1斗之通例,年稅糧應有100萬石以上。(2)受京東諸縣者,有廣濟倉。(3)受京北諸縣者,有廣積第一、左右騏驥院、天駟監(jiān)凡

8、三倉。(4)受京西諸縣者,有左天廄坊倉。(5)受京南諸縣者,有大盈、右天廄二倉。(6)受商人入中者,謂之折中倉,有里、外河二名。(7)又有茶庫倉,或空則兼受船般斛斗。(8)草場,則有汴河南北各三所,騏驥、左右天廄坊、天駟監(jiān)各一所,以受京畿租賦及和市所入。稅倉中除卻儲放京畿租賦及商稅的倉場外,還有一部分為“折中倉”。在宋代東京商業(yè)活動中,“入中”貿易占有特別顯要的地位,它不僅貿易量大,而且與當時許多重要的經濟行業(yè)關系密切。所謂“入中”,開始時宋政府募商人入納糧草于指定的西北沿邊地區(qū),給以“要券”,又稱交引或鈔引,到開封其他州軍取錢、鹽、茶、香菇充值,稱為“入中”。后來,此種辦法加以推廣,無論商人

9、入納芻粟、現(xiàn)錢或官府所需之物,也不論是沿邊、京師或其他地方,只要是官府允許的這類貿易,統(tǒng)稱為“入中”。在入中過程中,官府將商人入納之貨價以茶、鹽、香菇等折價配與現(xiàn)錢給值,又稱“折中”。宋初在開封設折中倉,儲蓄商人入納之物。太宗時又規(guī)定,商人所運糧食,每一百萬石為一界,分別存放于里河折中倉與外河折中倉。淳化二年一度改為折博倉。此外,京師所需的礬及木材、馬草不足時,也用“入中”來解決困難 = 11 * GB2 。(作坊)材料場:北宋東京城官營手工業(yè),在生產規(guī)模、組織分工方面都較前代有著長足的發(fā)展,成為北宋王朝賴以存在的經濟支柱之一。北宋時期,在工部將作監(jiān)下屬有專門的內修司、東西八作司、竹木務、事材

10、場、麥稂場、丹粉所,作坊物料庫、退材場、窯務、簾泊場等機構,這些機構雖然主要是管理修繕營造等事宜的,但其轄下的材料場數(shù)量相當?shù)亩?,其附屬的手工作坊亦相當大。據宋代東京研究統(tǒng)計,“東西作坊、文思院、后苑造作所、東西八作司、廣備指揮五個單位,就有204作,去其名稱相同的各作,尚有一百五十六種?!北彼螙|京的手工業(yè),種類繁多,除上述各種作坊外,重要的作坊還有制礬、陶瓷、造船、制藥、裁造、刺繡、曲酒、刻絲、織染、水磨、印刷等。以水磨加工業(yè)為例,簡單介紹這一時期的手工業(yè)作坊倉場的設置。東京城水道縱橫,水源充足,為水磨加工提供了方便條件,因此,這里水磨林立,為他處所不及。北宋初年,官府置水磨務,“掌水硙磨麥

11、以供尚食之用”,東務在永順坊,西務在嘉慶坊。水磨不僅加工面粉,而且加工茶葉。宋政府在京師亦置有水磨茶場,其多集中在城東,汴河岸邊之丁字河,元豐六年(1083)春,因浚蔡河,開斷水口,宋廷乃決定在通津門外,用汴河水置水磨百盤。這個有百盤磨的加工區(qū),范圍應該相當廣大了,由此也可以窺見整個東京城水磨坊規(guī)模之一斑了。軍器庫:北宋時期,政府在工部下專設軍器監(jiān),專事軍器制造、存放、管理等事宜。軍器監(jiān)轄下的東西作坊擁有作坊物料庫、皮角場、南北造箭二庫,后苑造作所、后苑燒朱所等。此外,直隸內庭的還有造船務、火藥務等。有宋一代,軍器制造業(yè)以京師為主,如南北作坊,歲造涂金脊鐵甲等凡620余萬只。京師所造軍器每“十

12、日一進,謂之旬課,上親閱視,置五庫以貯之”。 = 12 * GB2 除此之外,東京城內還有許多官營軍民兩用的冶煉和鑄造作坊。據記載,徽宗崇寧年間,曾作九鼎。九鼎之中有一帝鼎,又曰“隆鼎”,用金22萬斤,其移動時需“萬眾曳之” = 13 * GB2 。記述從側面也可反映出當時鑄造作坊規(guī)模之龐大。內廷藏庫:內廷藏庫指的是儲放皇家財物的倉庫。北宋初期,根據趙普的建議,宋廷下令,每年各州的賦稅收入,除支度給用外,凡屬錢帛之類,“悉輦送京師”。原來送到京師的稅物,歸于三司掌管的位于相國寺西、御街之東的左藏庫。太宗時又置景福殿庫。平定荊湖、川蜀之后,宋三司每年的財政逐步充裕,宋神宗元豐二年,就另在內廷講武

13、殿后別為內庫,貯藏三司每年的財政節(jié)余,號為封樁庫,由皇帝直接掌握。到了北宋中期以后,賦稅收入大幅提高,在元豐初年,宋廷就又在內廷修建了元豐庫,歲發(fā)坊場百萬緡輸之;到了大觀年間,宋廷又在內廷修建了大觀東、西庫;紹興二十六年又置豐儲倉;后又置宣和庫等。這些內廷藏庫到底儲放多少財物,現(xiàn)已無從知道其具體數(shù)字,但我們可以從靖康元年金兵占領開封后掠奪財物的數(shù)字中窺斑見豹。北宋末年,金兵攻入開封,“檢點府庫,發(fā)現(xiàn)宋太祖時之封樁庫,神宗時之元豐庫等,皆充滿盈溢。 = 14 * GB2 ”遂從諸庫中虜掠走1000萬匹絹,1千萬斤絲,6800匹河北刻絲,此時庫中尚余400萬匹絹。從這些數(shù)字中,我們可以相見出當時內

14、廷藏庫規(guī)模之龐大,藏品之豐富。內廷藏庫金銀儲量之巨,在文獻通考國用考中亦有相關記載,“熙寧二年,詔令今后并令納左藏庫,逐年于左藏庫撥金三百兩,銀五十萬兩入內藏,(并)遂為定額”。也就是說,熙寧二年以后,皇帝每年從左藏庫中調撥金三百兩,銀五十萬兩放入內廷藏庫,以供皇室揮霍。二、倉場的管理北宋政府對倉場的管理可以分為對倉場管理人員的設置與監(jiān)督和對倉場內儲放物資的管理兩種。北宋初期,“京師內外,凡大小二十五倉,官吏四百二人,(每庫)命常參官、供奉官(從八品)、殿直(從八品)各一人,專知、副知各二人,凡七人共掌之。”宋初東京城內每倉均設有監(jiān)官,每界二人,共二十五名監(jiān)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元豐后,二

15、十五倉屬司農。到北宋晚期,“益增廣收糴,置監(jiān)管二員,監(jiān)門官一員,命右司為之提領,后以屬撿正。非奉朝廷指揮,不許支撥。”為了預防倉吏貪贓枉法,太宗時,“恐倉吏給受不平,遣皇城卒變服偵邏,廉得永豐倉持量者八輩受賕為奸,悉斬之,監(jiān)倉免官治罪。”到了熙寧二年八月,神宗下令創(chuàng)立“倉法” , 或稱“重祿法”,本著“增祿不厚,不可責其廉謹”的指導思想,首先給倉吏以厚祿,歲額一萬八千九百貫。但同時又立法對贓賄者施以重罰:給祿之后,如再侵克受賄,“計贓錢不滿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錢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滿十千即受贓為首者配沙門島?!?宋政府雖然也不斷

16、強化對倉場的管理,但終因政府懲貪先嚴后寬,并“玩法曲縱”,監(jiān)管不力等原因,倉吏侵克欺盜現(xiàn)象一直未有斷絕,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有宋一代,歸戶部司農卿管轄的多為船般倉和稅倉,而手工業(yè)作坊倉場和軍器庫由工部的將作監(jiān)、軍器監(jiān)分別管理,內廷藏庫則由宋廷直接掌管。宋代以前,就糧食而言,北方多窖藏,草為平地堆垛。但因東京城水渠縱橫,水面廣闊,地面多有潮濕,所以糧草霉變一直是困擾東京倉場的一大難題。為改善倉場的儲存質量,咸平二年(公元996年)時任提點京城倉草場的謝德權對倉場儲存糧草的方式進行了改革,據宋史卷三百O九謝德權傳記載:“先是,廥積多患地下濕,德權累甓為臺以藉之,遂無腐敗?!比?、倉場遺址的考古調查與勘

17、探通過考古調查、勘探尋找東京城內外的倉場遺址一直是近年來我隊考古工作的一個重點,但因線索太少,文化遺址埋藏過深而始終未有實質性的進展。雖然如此,經過我們多年來的努力,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重要的線索和與倉場有關的遺跡現(xiàn)象。1995年,我隊在今開封縣汪屯鄉(xiāng)汴河故道兩側的屠府墳村和高樓村一帶進行鉆探時發(fā)現(xiàn)在距今地表14米左右有一藍色磚層,后利用鉆探機強行將磚層穿透,經測量磚層厚約70厘米,且磚與磚之間系用白灰牢牢地粘在一起,從探出磚層的跡象分析,此層蘭磚應是平鋪在地面之上的。該層磚下即見生土層。后經調查,上述兩村的許多人家在以前打“軋井”時曾普遍在地下8至13米的深處發(fā)現(xiàn)一層蘭磚,村民多盛傳該處為北宋時期

18、東京城軍事防御的“轉兵洞”。但勘探結果顯示,該遺跡現(xiàn)象約呈長方形,南北寬度約為23米,基本上呈西北、東南走向,磚層為平鋪,無弧度。根據此次文物勘探的結果,結合遺址所處位置及相關文獻記載綜合判斷,該處遺址應為北宋時期位于東京城東南附近一帶的汴河糧倉遺址。按北宋地面平均以10米深計,糧倉距當時地面深約4米,形制約為地下窖藏式。當時,根據東京城一帶地勢低濕的特點,在窖藏的底部普遍平鋪了一層厚厚的磚層,以利于糧食防潮。后來,倉被廢棄或破壞,其地下部分就形成空洞。以上分析正確與否,尚有待于我們今后在屠府墳村一帶開展更多的考古調查、勘探和試掘工作來驗證。四、結語早在周世宗擴建大梁城時就先立標幟,標內劃定街道、倉場、官衙等位置,然后才開始營建。宋王朝立國后,歷宋一代,各類倉場設施得到了不斷的完善擴修,同時這些規(guī)模宏大、種類齊全、管理有序的倉場也促進了北宋東京城的持續(xù)繁榮,為保證東京城150多萬人口的物資供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起到了調節(jié)物價、預防“水旱之虞”,備“邊患之急”的作用。這些倉場中,以儲放漕運物資的船般倉為主,船般倉規(guī)模最大,儲量最巨,多位于汴河、蔡河、五丈河進入東京城的水門上下,并沿運河兩側分布,約共五十所,歸戶部司農卿管理;稅倉雖亦歸戶部司農卿管理,但其主要分布于里、外城之間,約共二十所,儲放的多為京畿各州縣的賦稅物資及商稅所得;各種官營手工業(yè)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